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城市历史地理绪论(2)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3-3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城市历史地理学的任务
  城市历史地理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地理条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规律性,为当前的城市建设服务,促进城市规划、城市布局、城市职能和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这一任务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完成的,而城市历史地理学则责无旁贷。
  1.研究城市兴起的地理特点,为城市规划服务
  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综合体,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空间。它与乡村相对立,是一个地区、甚至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处于领导或支配的地位。各个国家城市出现的时代不同,职能和结构也不一样。
  《史记·货殖列传》精彩地描述了中国早期的城市和它们兴起的地理基础。《货殖列传》记载的城市共有25处,除大梁在秦国统一战争中遭到河水灌废,未被提及外,其他都是秦汉时代十分繁荣的城市。这些城市位于水陆交通要道之上,都有自己繁荣的地理基础。咸阳(今市东)、临淄(今淄博市区)、蓟(今北京)、洛阳、温(今沁阳)、轵(今济源)、蜀(今成都)等,都是陆路交通的中心,而荥阳(今县东北)、彭城(今徐州)、睢阳(今商丘)、陈(今淮阳)、陶(今定陶西北)等,则是水路交通的枢纽,特别是陶,位于菏水运河岸上,交通发达,被誉为“天下之中”。范蠡曾弃越来陶经商,19年三致千金,人称陶朱公。可见交通方便是城市兴起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故中国早期的城市多兴起于江河沿岸,或平原的中心。平原地区物产丰富,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交通四通八达,又使城市有了广阔的腹地。江河有舟楫之利,又可以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故中国的城址就多选择在江河的沿岸。一般位于河流的二级阶地之上,既可以解决城市供水,又不至于被洪水所冲没,所谓“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即指此。对于具体的城址,都要经过精心选择,“因天材,就地利。”西周初年,周公营建洛邑时,就对当地山川形势进行了勘察,并绘制了中国最早的城市图呈献给成王。对于城市的平面布局,也要事先进行量算,确定宫、市、坛、庙和居民区,一般为前朝后市,左祖右社。这虽然是指国都,但对一般城市也有指导作用。随着社会经济、交通道路和自然条件的变迁,城址也经常转移,总体布局也不完全一样。西安地区最早兴起的大城市就是西周的丰镐,位于沣河两岸;再次兴起的大城市就是秦都咸阳,位于渭河两岸;第三座大城市就是汉都长安,位于渭河以南、龙首原以北;第四座大城市就是隋代大兴城,唐改名长安城,位于龙首原以南、少陵原以北。今天的西安城就是在唐长安城的行政中心——皇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秦、汉、隋唐有四次大规模的城址转移,除了人为的因素外,地理条件的缺陷实在不容忽视。城址愈转移,地理条件愈优越,愈有利于城市的发展。隋唐长安城所选择的城址平原开阔,水源丰富,又有“六坡”地形作为总体布局的骨架,是周、秦、汉三代的都城所无法比拟的。正因为选择了最有利的地理条件,后来的城市就在这里继续向前发展,再未移动过。北京、芜湖、临淄等城址的转移,也都和当地自然条件的变迁、经济发展与交通道路的演变有密切关系。从城市历史地理的角度,研究这些城市的兴起和变迁,对当前的城市规划、城市布局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今天西安市的城市规划,就继承了唐长安城和明清西安城均衡、对称、棋盘式格局的基本特点,保持了古城的风貌。
  2.研究城市职能及其转化的地理特点,为发挥城市的优势服务
  城市虽然是一个综合体,具有多种职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它会以某种职能为主,影响城市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城市,许多都是国都和地方的政治中心,以政治职能为主,像国都、省、府、州、县首府等,只有海港、码头和运河沿线的城市,虽然也具有某些政治职能,但毕竟是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像泉州、扬州、淮安、济宁、临清、天津等。真正以文化职能为主的城市,几乎是找不到的。当然,在许多城市中都规划了专门的文化区,像西安南郊、北京中关村等,但只是整个城市的一部分。只有陕西省的杨陵区,虽然尚未设市,但却是真正以文化职能为主的县级区。这里是西北农业科学研究基地,有许多著名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当然,城市的职能也有它形成、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城市职能的形成演变中,除人为因素外,地理条件也是不可忽视的。城市历史地理正是研究城市职能发展演变的地理特点,为发挥城市的优势服务。
  城市的不同职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但地理原因也不能低估。在中国历史上,被选作国都的城市,其政治职能应该发展到了极限。国都选择在什么地方,是由统治阶级决定的。可是,山川形势险要、交通方便、物产丰盈却是选择国都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著名的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地理环境优越,只有开封为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但它是四大运渠的中心,交通上的优势却是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随着国都地位的消失,地理条件的变化,政治职能也就减弱。除北京外,六大古都中的其他城市已成为地方性的经济都会或政治中心。在六大古都中,开封的变迁尤为剧烈,最能显示出地理条件对城市政治职能的影响。由于开封位于汴河岸上,是隋唐漕运的咽喉,北宋统一全国后,就只能建都开封,使它由地区性的政治中心,一跃而转变为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繁荣也达到空前的程度。北宋亡国后,开封失掉了国都地位(金迁都开封时间很短),运河也淤塞不通,它就迅速衰落下去,终于成为一个地方性的都会。开封政治职能的升格同运河有密切关系,政治地位一落千丈,当然也同运河的淤塞有一定瓜葛。尤其是黄河养育了开封,但又经常威胁开封的安全,限制了它的发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到郑州,除郑州铁路交通方便外,显然也同开封经常受到黄河的威胁有一定关系。直到现在,开封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洛阳,黄河的威胁自不待言。
  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随着地理条件的变迁,盛衰也十分明显,扬州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唐代扬州的繁盛有似于今天的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扬州雄富冠天下”,“十里长街市井连”,“夜市千灯照碧云”,都是对扬州繁荣的生动写照。唐代扬州繁荣的基础是长江和运河,因此,它是盐铁转运使的驻所,又是港口城市,海舟河船云集于此,扬州就繁盛无比。唐代以后,除政治原因外,港口地位的消失,实在是扬州衰落的重要原因。扬州城南的一段长江,宋代以前江岸南移,宋代以后江岸北移,造成扬州港口不是淤涨,就是崩坍,终于失掉了对外贸易的地位。加之运河的淤塞与变迁,扬州就不能不衰落下去。今天,扬州仍然是长江岸上的重要城市,扬州经济的起飞依然要靠长江和运河。现在的京杭大运河从扬州市东边流过,如果能恢复扬州海舟河船的港口地位,扬州经济的迅速发展指日可待。将来东线调水成功,山东运河沿线的济宁、临清等城市又会重新兴盛起来,成为运河岸上的明珠。从城市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探讨城市经济兴衰的地理基础,能够为当前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城市文化区以文化职能为主,必须选择在地理形势最为优越的地方,以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西安南郊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最集中的地区,文化职能最为典型。这里北对古城,南望秦岭,环境优雅,实在是读书、科研的理想所在。城市历史地理学可以从城市文化区形成的地理特点及其演变诸方面,为今天城市文化区的设置提供依据。
  城市的职能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城市历史地理学可以为确定城市的主要职能,发挥其优势服务。
  本文标题:中国城市历史地理绪论(2)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7/617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7/6176.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