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4)
隋唐时代,河内(今河南博爱县)、西安和凤翔设有专管竹园的衙门司竹监。南宋初期,因气 候转寒而无竹生产,河内和西安的司竹监被取消了,至宋代在黄河流域不时挖出一些昔日的 竹根来。但元朝西安和河内又恢复了司竹监的设置,说明元代竹类分布北上,气候转暖①。 ①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l972 年 1 期;王育民:《中 国历史地理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l985 年;蓝勇:《古代交通与生态研究与实地考察》, 四川人民出版社,l999 年。 (三)方志时期:从 l400 年一 l900 年的寒冷时期 竺可桢称这一阶段为方志时期。因为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州县都有了方志,开始有了区域性的 气候变化的详细记录资料。
在公元 15 世纪到 19 世纪的 500 年中,是我国近 5000 年来的第 四个寒冷期。一般认为这 500 年中还经历了 3 次寒冷的峰期。
1.第一冷期 这次冷期从明成化六年(1470)起,到正德十五年(1520)止,大约持续了 50 年左右的时间, 其中的弘治六年(1493)九月起淮河流域各地普降空前未有的大雪,降雪期竞达半年之久。正 德八年(1513),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同时结冰。湖面宽阔的洞庭湖竞成为"冰陆",不仅可 以行人,而且可以通车。这个时期正好是苍山群峰夏雪的时期,阳历 5 月、6 月积雪①。从 明代成都指挥街遗址植物花粉分布来看,也证明这个时期寒冷②。以上事实足以证明这半个 世纪我国气候寒冷的程度。
2.第二冷期 从明泰昌元年(1620),至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止,约 100 年之久。在 1650。1700 年这最 寒冷的 50 年间,汉水 5 次结冰,太湖与淮河 4 次结冰封冻,洞庭湖 3 次结冰封冻,位置最 偏南的鄱阳湖,也结了冰。建于唐朝,经营近千年的江西省的柑橘园,在顺治十一年(1654) 和康熙十五年(1676)的两次寒潮中完全毁灭了。顺治九年(1652)贵州大雪达 40 天之久。根 据明崇祯六年(1633)阴历八月七日徐霞客游五台山时,看到当时五台山夏季下雪,阴崖冰雪 不消的景观,可见寒冷的程度。又根据顺治十年(1653)杭州人谈迁旅行记录了北京运河冰冻 景观,当时运河的封冰期一年中达 107 天之久,而现在运河冰冻期平均每年只有 56 天。从 物候的迟早可以估计,北京在 17 世纪中叶冬季比现在冷 2℃左右。
① 于希贤:《苍山雪与云南历史时期气候变迁》,《昆明师范学报》1978 年 4 期。
② 蓝勇:《中国西南历史气候初步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 年 2 期。
3.第三冷期 从道光二十年至光绪十六年(1840--1890)止的 51 年间,为第三冷期。在这次冷期中,汉水 结冰 4 次,鄱阳湖 3 次,太湖 2 次,洞庭湖及淮河各 1 次。其间寒冷最显著的如咸丰九年(1859) 江浙一带盛夏降雪衣裘,可见寒冷程度之甚。又咸丰十一年(1861)十二月,"蒲圻大雪,平 地深五六尺,冻毙人畜甚多,河水皆冰",这表明长江以南也十分寒冷。在北方,西安府的 三原县在同治十二年(1873)中曾持续"大雪六十余日",寒冷程度更为酷烈。
在公元 15 世纪到 19 世纪的 500 年中,是我国近 5000 年来的第 四个寒冷期。一般认为这 500 年中还经历了 3 次寒冷的峰期。
1.第一冷期 这次冷期从明成化六年(1470)起,到正德十五年(1520)止,大约持续了 50 年左右的时间, 其中的弘治六年(1493)九月起淮河流域各地普降空前未有的大雪,降雪期竞达半年之久。正 德八年(1513),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同时结冰。湖面宽阔的洞庭湖竞成为"冰陆",不仅可 以行人,而且可以通车。这个时期正好是苍山群峰夏雪的时期,阳历 5 月、6 月积雪①。从 明代成都指挥街遗址植物花粉分布来看,也证明这个时期寒冷②。以上事实足以证明这半个 世纪我国气候寒冷的程度。
2.第二冷期 从明泰昌元年(1620),至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止,约 100 年之久。在 1650。1700 年这最 寒冷的 50 年间,汉水 5 次结冰,太湖与淮河 4 次结冰封冻,洞庭湖 3 次结冰封冻,位置最 偏南的鄱阳湖,也结了冰。建于唐朝,经营近千年的江西省的柑橘园,在顺治十一年(1654) 和康熙十五年(1676)的两次寒潮中完全毁灭了。顺治九年(1652)贵州大雪达 40 天之久。根 据明崇祯六年(1633)阴历八月七日徐霞客游五台山时,看到当时五台山夏季下雪,阴崖冰雪 不消的景观,可见寒冷的程度。又根据顺治十年(1653)杭州人谈迁旅行记录了北京运河冰冻 景观,当时运河的封冰期一年中达 107 天之久,而现在运河冰冻期平均每年只有 56 天。从 物候的迟早可以估计,北京在 17 世纪中叶冬季比现在冷 2℃左右。
① 于希贤:《苍山雪与云南历史时期气候变迁》,《昆明师范学报》1978 年 4 期。
② 蓝勇:《中国西南历史气候初步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 年 2 期。
3.第三冷期 从道光二十年至光绪十六年(1840--1890)止的 51 年间,为第三冷期。在这次冷期中,汉水 结冰 4 次,鄱阳湖 3 次,太湖 2 次,洞庭湖及淮河各 1 次。其间寒冷最显著的如咸丰九年(1859) 江浙一带盛夏降雪衣裘,可见寒冷程度之甚。又咸丰十一年(1861)十二月,"蒲圻大雪,平 地深五六尺,冻毙人畜甚多,河水皆冰",这表明长江以南也十分寒冷。在北方,西安府的 三原县在同治十二年(1873)中曾持续"大雪六十余日",寒冷程度更为酷烈。
本文标题:1.1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4)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16/305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16/3052.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16/305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16/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