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老教材考前必备篇 专题十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2-10-27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一、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表现
1.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

类型 主要表现 产生原因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等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
, ,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人口压力大。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二)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 形成原因
城市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 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了污染物的集中
乡村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发展中
国家
比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较严重的工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
发达
国家
比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使环境状况大为好转


二、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1.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
(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
(1)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2)手段:环境无害化技术。
(3)核心:提高生态效益。
(4)资源利用方式:环境友好方式。
(5)原则: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6)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2.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
(1)概念: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的生产方式。
(2)效益

类型 内容
环境效益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
经济效益 有利于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


3.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

原理 生态系统的观点
方式 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目的 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庞大的人口基数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深刻的环境危机
  本文标题:老教材考前必备篇 专题十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xuekao/1282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xuekao/12824.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