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8 世界地理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2-08-08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2022年6月浙江卷)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A.欧亚板块张裂 B.美洲板块抬升
C.太平洋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俯冲
1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1.D 12.C
【解析】11.据图可知,图中北部为美洲板块,南部为太平洋板块,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插入美洲板块底部,太平洋板块一侧挤压下沉,形成海沟,故D正确;美洲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B错误;海沟区域不临欧亚板块,且欧亚板块属大陆板块,张裂应形成裂谷,A错误;太平洋板块张裂在海底形成海岭,C错误。故选D。
12.据所学可知,生长边界受张裂在海洋中形成海岭,在陆地上张裂形成裂谷,二者不与海沟相伴,①②错误;据上题分析可知,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一侧下沉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③④正确。综合起来,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022年1月15日,汤加(175°12'W,21°07'S)于当地时间17:10发生火山爆发,大量火山灰和气体形成巨大的云团冲上20千米高空,火山爆发引发了地震和海啸。其后数日,汤加火山多次爆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汤加多火山的原因是()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张裂 D.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张裂
2.受大气运动的影响,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主要飘向()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3.汤加火山喷出的熔岩形成的岩石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片麻岩 D.石英岩
【答案】1.A 2.B 3.B
【解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汤加位于南纬20度,180度左右,汤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汤加多火山,汤加是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的消亡边界,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汤加位于南纬20度左右,受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东南信风从东南方向吹向西北方向,所以火山灰向西北方向飘动,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汤加火山喷出的熔岩形成的岩石是喷出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B正确。花岗岩属于侵入岩,A错误。片麻岩属于变质岩,C错误。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变质岩,D错误。故选B。
【点睛】
三大岩石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代表: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等。沉积岩代表:石灰岩、砂岩、页岩等。变质岩代表:大理岩、板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等。
下图是“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甲地形区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形区形成年代晚,以高原为主 B.盛产天然橡胶、黄麻等经济作物
C.大部分地区5月份气温全年最高 D.是全球重要的石油出口国
5.关于乙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制于南北走向山地的影响,西南季风影响微弱
B.山河相间的地表特征主要是由于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
C.河流均自北向南注入太平洋,水量季节变化显著
D.地处两大洋和两大洲的过渡地带
【答案】4.C 5.D
【解析】
4.据图分析,此图是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甲位于80°E附近,所在国家应该是印度,甲地形区是德干高原,属于熔岩高原,形成时代较早,A错误。印度不生产天然橡胶,B错误;该区域为热带季风气候,5月份雨季未到,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是气温全年最高的月份,C正确。印度是全球重要的铁矿石出口国,石油资源出口少,D错误。故选C。
5.乙地形区位于(100°E,20°N)附近,应该是中南半岛,虽然受南北走向山地的影响,但西南季风影响仍然较强,A错误。山河相间的地表特征主要是由于板块运动,地壳抬升,强烈的流水切割作用形成的,B错误。中南半岛部分河流,如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注入印度洋,C错误。中南半岛地处两大洋(印度洋、太平洋)和两大洲(亚洲、大洋洲)的过渡地带,D正确。故选D。
【点睛】
东南亚是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注入印度洋。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环境,读世界著名海峡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四幅图中联系两大洋的海峡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下列关于船员在航行过程中所看到的情况不可信的是()
A.在①海峡通过时,看到海冰广布 B.在②海峡通过时,风平浪静
C.在③海峡通过时,看到冰山漂浮 D.在④海峡通过时,油污严重
【答案】6.C 7.A
【解析】
6.根据经纬位置信息可知:①是英吉利海峡,联系同一大洋,大西洋,①错,AB错误;②是马六甲海峡,联系印度洋——太平洋,②正确;③是麦哲伦海峡,联系太平洋——大西洋,③正确,C正确;④是曼德海峡,联系红海——印度洋,D错误;故选C。
7.结合上题和所学知识:①英吉利海峡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且洋流来自较低纬度,所以无浮冰,不会看到海冰广布,A不可信,A正确;②马六甲海峡南北两侧有岛屿与半岛阻挡,加上处于赤道无风带,风平浪静,B可信,B不正确;③麦哲伦海峡纬度高,水温低,通过时,看到冰山漂浮,C可信,C不正确;④曼德海峡是世界石油运输的重要通道,通过时,油污严重,D可信,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片海洋的狭窄过道。对于世界的重要海峡,在记忆时可以记住重要的经纬度,如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也可以通过轮廓和形状进行记忆,这样可以记得更牢固。
径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下图为世界及各大洲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和人均径流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甲大洲是()
A.欧洲 B.南极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9.亚洲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最多,但人均径流量较少,是因为亚洲()
A.有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 B.多大江大河,人口最多
C.干旱地区较少,人口众多 D.气候复杂,径流量变化大
【答案】8.C 9.B
【解析】8.根据所学可知,南极洲气候严寒,以冰川为主,缺乏明显的地表径流,排除B。南美洲有亚马孙河,大片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因此南美洲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大,甲乙丙对比可知,甲为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面积较小,大江大河较少,多年平均径流量少,而大洋洲人口比欧洲少,因此大洋洲的人均径流量多,欧洲的人均径流量很少,因此乙为大洋洲,丙为欧洲。C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A错误;亚洲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最多,是因为亚洲多大江大河,亚洲人均径流量较少是因为亚洲人口多,B正确;亚洲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东亚、中亚、西亚等地区均有大面积干旱地区分布,C错误;亚洲气候复杂,不同气候区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不同,有的地方径流量变化大,有的地方径流量变化小,D错误。故选B。
【点睛】
亚洲主要有十大河流,包括长江、黄河、湄公河、黑龙江、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印度河、幼发拉底河、恒河。其中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图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标是()
A.人口密度 B.人口数量 C.人口增长率 D.人口年龄结构
11.下列地区中,人口稠密的是()
A.东亚 B.南极 C.西非 D.北亚
12.图中①处呈现空白状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平原 B.距海较近 C.海拔较高 D.气候湿热
【答案】10.A 11.A 12.D
【解析】10.结合图示单位(人/km²)可知该图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即人口密度,A项正确,B、C、D项与题意不符合。故选A。
11.从图中可看出≥200的地区主要为东亚、南亚、西欧、北美等地,A项正确;南极地区<1,B错误;西非、北亚<100,C、D错误。故选A。
12.①处人口密度小,结合所学,该地为南美北部的亚马孙河流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人口密度小,D项正确;该地区以平原为主,但是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A、C错;该地大部分地区距海较远,B错。故选D。
【点睛】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人口分布是社会现象,深受社会经济规律支配;其次,自然环境也对人口的分布有重大影响;此外,开发历史的久暂、移民活动,以及政治动乱、战争和不同时期统治阶级的人口政策等等,都会影响地区人口增长和人口移动,也会在人口的地理分布上表现出来。
顿河是俄罗斯第三长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65%—80%,该流域南部地区是俄罗斯重要的粮食产区。1949年以来,顿河流域先后建成了伏尔加—顿河运河、齐姆良斯克水利枢纽和众多水库。下图示意顿河流域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顿河流域的特征,正确的是()
A.流量较小且年际变化小,流经平原,流速缓
B.由于河流上游地区冬季结冰,所以凌汛现象普遍
C.因为冰川融雪和夏季降水补给,所以汛期为夏季
D.该区域人口稀少,封冻期长,所以干流上无桥梁
14.顿河上游春季径流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春季降水量大 B.春季气温高 C.冬季积雪量大 D.春季用水少
15.顿河流域开发对亚速海的影响是()
A.海水盐度降低 B.海域面积缩小 C.渔业资源减少 D.通航能力减弱
【答案】13.A 14.C 15.C
【解析】
13.顿河位于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河流流量小,年际变化小,流经东欧平原,地形平坦,流速小,A正确;由图可知,顿河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不会发生凌汛,B错误;由材料可知,顿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5%—80%,汛期在春季,C错误;该区域是俄罗斯重要的粮食产区,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物产丰饶,人口密集较大,河流上桥梁应较多,D错误。故选A。
14.顿河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A错误;春季处在冬季向夏季的过渡季节,气温较低,但是处在回升状态,B错误;由于顿河流域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降雪融化较少,积雪较多,待到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流量较大,C正确;春季是当地农业耕作期,灌溉用水量大,D错误。故选C。
15.顿河流域开发后,注入亚速海的水量减少,对亚速海的稀释作用减弱,海水盐度升高,A错误;海域面积变化主要受地球内力作用导致的海陆变迁的影响,与河流入海水量无关,B错误;顿河注入亚速海的水量减少,入海口附近的营养盐类减少,导致鱼类饵料减少,从而导致渔业资源减少,C正确;入海水量的减少不会影响亚速海的水位,且入海口处沉积的泥沙也会减少,不会威胁到通航,D错误。故选C。
【点睛】
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
①有冰期的河流。(多指零度以下的河流)
②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我国黄河在宁夏和在山东境内的河段都有典型的凌汛现象。
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A.欧亚板块张裂 B.美洲板块抬升
C.太平洋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俯冲
17.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6.D 17.C
【解析】
16.据图可知,图中北部为美洲板块,南部为太平洋板块,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插入美洲板块底部,太平洋板块一侧挤压下沉,形成海沟,故D正确;美洲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B错误;海沟区域不临欧亚板块,且欧亚板块属大陆板块,张裂应形成裂谷,A错误;太平洋板块张裂在海底形成海岭,C错误。故选D。
17.据所学可知,生长边界受张裂在海洋中形成海岭,在陆地上张裂形成裂谷,二者不与海沟相伴,①②错误;据上题分析可知,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一侧下沉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③④正确。综合起来,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两个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发生,板块内部相对稳定。
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是最冷的人类永久定居点。当地传统民居为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奥伊米亚康传统民居的建材主要取材于()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苔原 D.针阔混交林
19.导致当地木屋东倒西歪的原因最可能是()
A.强风吹拂 B.气温变化 C.暴雪重压 D.光照变化
【答案】18.A19.B
【解析】
18.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是最冷的人类永久定居点。当地传统民居为木屋”,可知奥伊米亚康纬度高,气温低,自然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当地传统民居为木屋,建材主要取材于亚寒带针叶林,A对,BCD错;故选A。
19.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该地区是人类最冷的永久定居点,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夏季气温升高,表层冻土融化,土壤体积缩小,气温低时土壤重新冻结、体积膨胀,气温变化造成木屋地基不牢固,从而东倒西歪,B对;强风吹拂、暴雪重压会造成木屋倒塌,而不是东倒西歪,AC错;光照变化不会导致木屋东倒西歪,D错;故选B。
【点睛】
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大陆性气候特别显著,年温差和昼夜温差极大。冬季漫长而严寒,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接近-50℃。夏季短促凉爽,7月平均温度为14℃,年平均气温为-16℃左右。是北半球冬季最寒冷的地方之一和世界上年温差较大的地方,属于极端严酷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位于恩克斯堡岛的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将在2022年建成。下图示意恩克斯堡岛位置。恩克斯堡岛多超强、超干冷风。南极内陆地面辐射冷却产生的近表层冷空气,沿高原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恩克斯堡岛附近的特拉诺瓦湾地区是南极洲下降风最强的地区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特拉诺瓦湾的海冰运动方向主要为()
A.向北 B.向南 C.向西 D.向东
21.关于恩克斯堡岛多大风的成因,错误的是()
A.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B.峡谷狭管效应作用强
C.西侧的地势落差较大 D.冰川表层摩擦力较小
22.与罗斯海新站选址无关是()
A.东风吹散浮冰,利于航行 B.强风使积雪少,利于建站
C.离海洋近,便于物资运输 D.科研价值和战略地位高
【答案】20.C 21.A 22.A
【解析】20.由材料可知,南极下降风自内陆吹向海洋,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风向应该偏转为偏东风,海冰应该在海湾西侧。
21.由材料可知,恩克斯堡岛受下降风影响较强,其西侧、北侧等高线密集,位于峡谷附近,地表冰层覆盖多,这些因素加强了风力,BCD不符合题意;若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则多下沉气流,风力小,与大风矛盾,A符合题意。故选A。
22.该地盛行偏西风而非东风,A符合题意,BCD均与罗斯海新站选址有关。故选A。
【点睛】
南极洲为冰雪覆盖的高原大陆,四周被大洋环绕,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陆地气温比四周海洋低得多,尤其在冬季,海陆气压差大,形成由陆地吹向海洋的冷空气。而覆盖南极大陆的冰盖就像一块中部厚、四周薄的“铁饼”,形成一个中心高原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陡坡地形。变重了的冷空气从内陆高处沿斜面急剧下滑,到了沿海地带,因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的速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
南极作为极限环境的代表,在人类到达那里时,如何立足成为南极探险、考察的难题。早期,南极探险队采用居住帐篷、雪屋、木屋的生存方式。科考站大都建在南极大陆沿海,只有少数建在内陆。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左图示意作为历史保护遗迹的“探索小屋”,右图示意中国南极泰山站效果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关于早期的科考建筑木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易拼装,干法施工,工期短 B.坚固耐用,且易于维护
C.降雪量较大,不易发生火灾 D.保温隔热,节能效果好
24.南极科考站大多建在南极大陆沿岸的最主要原因()
A.昼长利于考察 B.风力小地带处 C.房屋地基稳定 D.方便物资补给
25.关于南极泰山站采用底部架空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避免下雪建筑被积雪掩埋
②保证主体建筑“红灯笼“形象的完整性
③大大减少人工除雪工作
④采用混凝上浇筑,坚固耐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3.C 24.D 25.A
【解析】23.根据材料“南极作为极限环境的代表”,结合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酷寒、干燥、烈风,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为了科考安全顺利进行,建筑应具有修建便利,坚固耐用,易于维护等特点。木屋由科考队所带木板进行建设,易拼装,干法施工,工期短,A正确。建成后的木屋坚固耐用,一旦损坏,只需更换相应木板,易于维护,B正确。南极地区终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少,C选项中表述有误,C错误。木材具有保温隔热的特点,木屋内可达到一定效果的保温抗寒效果,部分减少能源供暖消耗,节能效果好,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24.根据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可知,南极沿岸比内陆纬度低,夏半年的昼长比内陆短,A错误。南极大陆沿岸距海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有明显的气压差,加上海洋摩擦力小,风力大,B错误。南极大陆沿岸纬度低,气温较内陆高,尤其夏半年冰盖可能融化,因此房屋地基会受影响,C错误。南极科考主要依靠海运运输外来物资补给,南极大陆沿岸距海近,交通便利,便于物资补给,D正确。故选D。
25.南极泰山站采用底部架空方式,为烈风吹卷积雪提供通道,减少建筑附近积雪,避免积雪掩埋建筑,①③正确,排除B、D。采用底部架空方式,形似红灯笼的灯穗,因此保证主体建筑“红灯笼“形象的完整性,②正确,排除C。泰山站采用快速、易建造的装配化钢结构体系,④错误,排除BCD。故选A。
【点睛】
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酷寒、干燥、烈风,自然条件恶劣。南极科考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应注意因地制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通过世界某海峡时,实行无线电静默,关闭发动机,利用海流的推动进、出地中海,成功躲避反潜部队的侦察。下图示意该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该海峡是()
A.英吉利海峡 B.直布罗陀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麦哲伦海峡
27.推测该海峡海上风浪最大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8.德国潜艇由该海峡进、出地中海分别需要()
A.上浮浅水中,上浮浅水中 B.下潜深水中,下潜深水中
C.上浮浅水中,下潜深水中 D.下潜深水中;上浮浅水中
【答案】26.B 27.A 28.C
【解析】
26.该海峡位于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结合经度判断为直布罗陀海峡,B正确;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A错误;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C错误;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洲智利南部,D错误。故选B。
27.该海峡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南北温差大,盛行西风强,海上风浪大,A正确;该海峡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风浪小,C错误;4月和10月处于过渡时期,有风浪,但风浪不是最大的,B、D错误。故选A。
28.
德国潜艇由该海峡进或出地中海主要借助洋流推动,通过海水盐度分布,地中海盐度高、密度大,大西洋盐度低、密度小,判断该海峡底层海域洋流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导致表层海域大西洋水面比地中海高,表层洋流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潜艇由该海峡进地中海需要上浮浅水中,B、D错误;潜艇由该海峡出地中海需要下潜深水中,A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
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海水盐度、温度不同,形成密度流。地中海盐度高、密度大,大西洋盐度低、密度小,直布罗陀海峡底层海域洋流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导致表层海域大西洋水面比地中海高,表层洋流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黑麦喜冷凉,不耐高温。俄罗斯是黑麦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之一,其黑麦种植区地处丘陵地带,多采用横坡垄(麦垄沿等高线)的方式种植。该国的黑麦面包因制作原料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而驰名世界。下图为俄罗斯本土黑麦主产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俄罗斯黑麦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关键在于当地()
A.气候冬冷夏凉 B.黑麦生长期长 C.农业技术先进 D.种植历史悠久
30.俄罗斯的黑麦多采用横坡垄的方式种植,有利于()
A.减轻水土流失 B.增加麦田光照 C.防止田间积水 D.避免土壤板结
【答案】29.A 30.A
【解析】29.“绿色”食品的原料应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少;俄罗斯冬冷夏凉的气候,不利于害虫越冬、繁殖和生长,麦田的农药使用量少;冬季寒冷漫长也利于黑土的形成,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A正确;黑麦生产期长,利于有机质积累,使得黑麦品质提高,但是与“绿色”食品的理念不符,B错误;农业技术先进,与“绿色食品”的联系不大,C错误;种植历史悠久,会使得种植黑麦的经验丰富,但与黑麦成为“绿色”食品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30.俄罗斯的黑麦产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采用横坡垄的方式种植黑麦,可拦截水沙,减缓水土流失,A正确;采用横坡垄的方式种植,无法增加麦田的受光面积,B错误;黑麦种植区地处丘陵地带,坡度较大,排水条件良好,不需要考虑田间积水问题,C错误;土壤板结与过度施用化肥有关,与采用横坡垄的种植方式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俄罗斯北极地区(包括其陆地领土和海洋部分)能源矿产资源富集,是我国战略资源保障重要潜力区。近年来,我国与俄罗斯大力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下图为北极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俄罗斯北极地区资源开发难度大、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是()
①资源分布较分散②开发技术较落后
③恶劣的气候环境④薄弱的基础设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对我国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保障我国能源的安全 B.缩短资源运输的时间
C.增加资源的进出口量 D.提高货物市场竞争力
33.与②段相比,①段通航时间更长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相对较低 B.受陆地影响小
C.受暖流影响大 D.冷高压影响小
【答案】31.D 32.A 33.C
【解析】31.材料中提到俄罗斯北极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富集,①错误;俄罗斯作为资源大国,资源开采历史悠久,开发技术先进,②错误;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多暴雪、大风等恶劣天气,施工难度大,③正确;北极地区人烟稀少,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开发成本增加,④正确;③④对,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2.现在国际局势紧张,走原来的传统航道风险增大,东北航线所经地区与我国经济往来频繁,国际关系相对较好,利于保障能源资源的运输安全,A正确;缩短资源运输的时间、增加资源的进出口量、提高货物市场竞争力都是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但不是当前最重要的影响;BCD错误。故选A。
33.①段和②段均位于70°N附近,纬度位置差别不大,对通航时间的影响较小,A错误;①段和②段均处于沿海,离陆地距离差别不大,B错误;①段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水温较高,无结冰期,通航时间较长,C正确;①段和②段均位于70°N附近,处于极地东风带,受冷高压影响均较小,D错误。故选C。
【点睛】
俄罗斯远东地区蕴藏极为丰富的油气、矿产资源,堪称资源宝库,深入北极圈的亚马尔半岛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天然气储备,但是因地理和气候原因,加上资金、人力和基础设施匮乏,使它们成为最难开采的气田之一。2017年7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冰上丝绸之路”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冰上丝绸之路”将使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的航程缩短25%—55%,每年可节省533亿到1274亿美元国际贸易海运成本。目前,“冰上丝绸之路”中通航环境最好、运输价值最高的东北航线所在的海域,夏秋两季冰雪消融趋势已达到每10年10%—15%,东北航线将会越来越适合航行,适航时间也会逐渐延长,未来甚至有可能实现全面通航。对于我国来说,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能保障我国能源的安全,更是有助于港口发展并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左图为欧洲中部地区某国略图。该国农业的特点是集约化、大规模以及机械化水平高,出口大量农产品。该国蔬菜以传统方式种植在田地或菜园里,大棚只占种植面积的1%。右图为该国主要农产品自给率示意图。

(1)该国国名是____。
(2)该国地势起伏的整体趋势是____。
(3)该国共分四大地形区,其中北部为____,中部为____,西南部多河谷,南部以____和山地为主。
(4)说出该国畜牧业、林业、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区,并说明理由。
(5)简析该国蔬菜、水果自给率较低的原因。
【答案】(1)德国
(2)南高北低
(3)平原山地丘陵高原
(4)德国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这里气候冷湿、光热不足、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林业主要分布于南部高原和山地,这里地形起伏较大,垂直差异大,森林覆盖率高。种植业主要分布于中南部的的河谷地区,这里光热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适宜发展种植业。
(5)蔬菜、水果种植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德国大部分地区纬度较高,自然条件不适宜。蔬菜、水果的种植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德国经济发达,人力成本高。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德国地形、农业生产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1)柏林为德国首都,故该国为德国。
(2)地势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结合图下方的高度表可判断,该国地势南高北低。
(3)结合图下方的高度表可判断:该国北部海拔在350米以下且颜色分布均匀,说明地形平坦且海拔较低,为平原;中部海拔在350到850米左右但颜色分布不均匀,说明地势较高且起伏明显,为低山丘陵;南部海拔在850米以上,除了河谷和山地外,其余地区颜色均匀,应为高原。
(4)德国北部地形以平原为主,但由于纬度较高,气候湿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热量不足且多阴雨天气,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利于畜牧业发展。中南部以山地、高原为主,但由于纬度位置较低,在海拔较低山谷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种植业;较高的山地与高原则以林业与畜牧业为主。
(5)“蔬菜、水果自给率较低”说明该国蔬菜、水果总产量低,可能与自然条件不适、栽培量有限等因素有关。蔬菜、水果种植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但德国大部分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冷湿,不利于蔬菜、水果的栽培。蔬菜、水果的种植需要较多的劳动力,但德国为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因而蔬菜、水果栽培量有限。

  本文标题: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8 世界地理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975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9757.html

    标签:世界地理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