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归纳-人口迁移、人口密度、青藏高原、农作物
知识点
- 人口的迁移
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
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就业、收入、交通、教育、婚姻和家庭、宗教信仰等;
③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人口自发性的迁移增加,主要由农村迁往城市、从内地迁往沿海地区和工矿区(下图的黑色箭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成为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
图1 我国的人口迁移
例题
下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
A. 收入水平高
B. 远离东部
C. 人口数量少
D. 经济落后
4、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
A. 棉花
B. 甜菜
C. 橡胶
D. 青稞
答案:D、D
精讲精析:(1)分析A点人口迁移的原因。①图中纵坐标表示人口迁出率,横坐标表示人口迁入率,A点迁出率=6.5%,迁入率=1%,即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5.5%,小于0,人口净流出(迁出);②人口净流出,可能是该地经济较为落后,青壮年前往沿海发达地区务工或定居,获取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社会保障,因此选项D正确。
(2)分析B地的农作物。①B点的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都在1%左右,都很低,并且人口密度很小,因此该地可能为青藏高原;②青藏高原的海拔较高,气候较为寒冷,典型的农作物为青稞。
总结
- 我国的人口分布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小,解题思路为:①根据图中A点的迁入率、迁出率,计算净迁移率(计算结果小于0,人口净流出),进而分析人口净流出的原因;②根据B点的迁入率、迁出率,结合人口密度,分析该地的地理位置(青藏高原),进而分析该地的典型作物。
我国的人口空间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人口的分布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①东南部地区地形较为平坦,海拔较低,气候适宜,降水丰沛,交通便利,对外贸易便利;
②宋朝以来,经济中心逐渐向东部和南部转移,经济基础较好,因此人口较多。
以黑龙江漠河——云南腾冲(胡焕庸线)为分界线,分界线西侧57%的土地承载着6%的人口,东侧43%的土地承载着94%的人口。
图2 我国的人口密度
上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归纳-非洲的气候、植被、气候的影响因素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归纳-河口三角洲、农业区位、地中海气候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919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9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