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高三地理微专题--湖泊与环境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2-06-25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微专题21:湖泊与环境
【高考真题回顾】
【例1】(2018·全国Ⅲ卷)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3)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贝加尔湖比较狭长,而且与东部山地落差较大,结合题干信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断出贝加尔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集水形成的。
第(2)题,C对:由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该地区地壳还在不断下沉,湖盆加深。A错: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处于内陆,降水稀少。B错:入湖径流增多只会导致湖泊水量增多,与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关系不大。D错:入湖泥沙增多会导致湖水深度变浅。
第(3)题,由题干信息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水量巨大,再加上该地区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因此更新缓慢。故选D。
【参考答案】(1)A (2)C(3)D

【例2】(2019·高考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ABo6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


【解析】第(1)题,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抓住这些特征变化与里海由海变为湖并且面积缩小的联系即可。
第(2)题,末次冰期晚期,气温开始回升,湖泊北方冰川融化量会大幅度增加,导致淡水补给增多,而此时气温还相对比较低,湖面蒸发较弱,淡水支出小于补给,盐度较低。
第(3)题,一是要说明盐分的来源(河流带来);二是要说明盐分无法随径流(无出水口)排出;三是说明水分可以通过蒸发而排出。
第(4)题,据材料可知,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是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山脉隆起,使黑海、地中海与海洋分离。
【参考答案】
(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
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
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
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例3】(2020·山东)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如图)。奥赫里德湖面积348 km2,湖面海拔695 m,平均深度144.8 m,湖水透明度21.5 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 km2,湖面海拔853 m,平均深度18.7 m,湖水透明度1.5~7.2 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1)~(2)题。
A78.TIF
(1)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2)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温 B.水深 C.水量 D.水质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构造湖,地下水会沿着断层地带出露,形成泉水,并顺地势流入湖泊,所以湖泊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地下水;从材料中可知湖水透明度21.5 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雨水会携带泥沙进入湖泊,不会使得其透明度很高,因此不是雨水补给;图中显示奥赫里德湖只有在北部与一条河流相连,并且是从湖泊向外流出,因此不是河流水补给;该地区海拔2 000米,没有高山冰雪。
第(2)题,根据材料判断,两湖泊湖水的透明度差异较大,透明度低的湖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浮游生物多,透明度高的浮游生物少,两者水质差异较大,浮游生物少的渔产少,浮游生物多的渔产丰富;两个湖泊的补给都来自地下水,水温差距不大;水深、水量都不是影响渔产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1)C (2)D
【规律知识总结】
★湖泊的类型与成因
1.构造湖:主要是因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构造湖盆,而后积水成湖,这类湖泊在世界分布广泛,如贝加尔湖、死海、维多利亚湖、鄱阳湖、滇池等。正是因为断裂下陷而成湖盆,所以,这类湖泊的主要特点是湖岸陡峭,湖形狭长,湖水深而清澈。
2.火口湖:系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如长白山天池深达373米,为我国第一深水湖泊。
3.堰塞湖:由于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体)、泥石流或火山喷发熔岩阻塞河道,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如五大连池、镜泊湖等。
4.冰川湖:是由冰川侵蚀形成的洼地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如新疆阜康天池,又称瑶池,相传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北美五大湖,芬兰、瑞典的许多湖泊等。
5.风成湖:沙漠中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地下潜水经其四周沙丘汇集而成的湖泊,如敦煌附近的月牙湖,四周被沙山环绕,水面酷似一弯新月,湖水清澈如翡翠。
6.海成湖:由于海湾口附近泥沙沉积使得部分海湾与海洋分割而成,通常称作泻湖,如里海、杭州西湖、宁波的东钱湖。约在数千年以前,西湖还是一片浅海海湾,后来由于海潮和钱塘江挟带的泥沙不断在湾口附近沉积,使湾内海水与海洋完全分离,海水逐渐淡化才形成今日的西湖。
7.牛轭湖:是河流截弯取直后废弃的河段形成,如内蒙古的乌梁素海。
★湖泊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
(1)水量:气候(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支流及流域面积、生产生活用水、冰雪总量、积雪总量。
(2)水位:补给类型。
(3)结冰期:气温、湖床深浅、盐度高低、地形、地质条件。
(4)盐度:气候、河流(流入、流出)、生产、生活用水、湖泊封闭程度。
(5)泥沙:周围地形、气候、河流、湖床深浅。
(6)生物:气温、饵料、水域面积、封闭程度、人类活动影响、地形。
★湖泊与其它地理要素的关系

★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咸水湖 淡水湖
成原因 自然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人为 ①引入湖的河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泥沙淤积 ①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
影响 对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差
对周边:调节气候、蓄水防洪、供水等能力降低;灌溉引发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对策 统筹上、中、下游生产及生活用水,控制人口规模;节约和合理利用 中上游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退耕还湖;疏通清淤

【创新对点演练】
1.图1中的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有周期性的涨落。图示区域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现人口密度较小,D湖周围的耕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耕地,居民种植作物,大都将作物当做饲料从事动物饲养。有人建议,为利用该区域的草场资源,引进来自中国青藏高原的牦牛发展放牧业。图2是湖区的降水统计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学科网2022年高考备考微专题系列/D303.TIF
(1)指出湖水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解释原因。(8分)




(2)用水循环原理解释D湖泊为淡水湖的原因。(6分)




(3)分析湖区周围的农业偏向于动物饲养的主要原因。(6分)



(4)你认为该区域引进牦牛发展畜牧业的建议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6分)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如图)是我国第五大湖泊,属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水系,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湖水补充来源除湖面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外,主要依靠地下水的补给和地表径流。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为其主要补给河流。湖泊东北部的新开河长25千米,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呼伦湖已经呈现富营养化状况。
(1)新开河的吞吐受图中其他河流流量影响较大,据此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4分)





(2)推断在新开河以吐为主的年份呼伦湖盐度变化并说明理由。(6分)





(3)2012—2015年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径流量增加,但呼伦湖水位涨幅并不大,分析其原因。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班公错是青藏高原西部的一个湖泊,东西长155 km,南北窄,最宽处约15 km,最窄处仅5 m,水深约57 m,湖水清澈,蓝得令人心醉。班公错是一个内陆湖,湖水由东向西依次为淡水、半咸水、咸水。该湖湖面平均海拔约4 242 m,流域面积28 714 km2。班公错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鸟岛。这里的天然大屏障将鸟岛与外界隔开。
学科网2022年高考备考微专题系列/17AD3-250.TIF
(1)说明班公错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6分)






(2)分析班公错东部为淡水、西部为咸水的原因。(6分)

微专题21:湖泊与环境参考答案
1.【解析】第(1)题,解答湖水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关键要知道湖水的补给类型。从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位于秘鲁的安第斯山区,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的补给方式,受气温影响大。材料还有湖区降水统计资料,说明降水也是主要的补给方式。所以这道题目就要从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的周期变化规律来分析。
第(2)题,注意题目要求“从水循环原理解释”,水循环5个环节中,能影响湖泊水量的,是蒸发和注入的径流。湖区海拔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有多条河流注入,一方面能稀释湖水,另一方面因为靠冰雪融水补给,含盐度低,注入湖泊不会增加盐分。
第(3)题,该区域人口密度小,需求量不多;动物多,需求量大,可替代草作为饲料;该区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作物难以成熟。
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牦牛适应高寒的气候,该区域为高山高原气候,草场广阔。饲养牦牛,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所以说可行。该区域为热带高原,与青藏高原环境差异较大。发展放牧业会破坏当地草场的生态环境;牦牛是外来物种,引进会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所以认为不可行。
【参考答案】(1)夏季(夏半年)湖水水位高,冬季(冬半年)水位低。白天水位高,夜间水位低。原因:夏季(夏半年)气温高,高山冰川融水量大,降水量较大;(或:冬季(冬半年)气温低,高山冰川融水量小,降水量较小)。白天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夜间气温低,冰雪融水少。
(2)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含盐度较低;
湖区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
有河流将湖水和盐分流出。
(3)湖区海拔高,热量不足,谷物难以成熟,种植作物作为饲料饲养动物;人均土地面积广(或草场面积大)。
(4)可行。理由:该区域为高山高原气候,草场广阔;牦牛适应高寒的气候;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不可行。理由:该区域为热带高原,与青藏高原环境差异较大;发展放牧业会破坏当地草场(生态环境);外来物种引进会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物种)。

2.【解析】第(1)题,材料“湖泊东北部的新开河长25千米,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说明新开河的吞吐主要受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水位变化的影响。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为呼伦湖的主要补给河流,因此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大时,呼伦湖水位上升;若海拉尔河流量较小,则呼伦湖水流入新开河,新开河表现为吞;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小时,呼伦湖水位下降,若海拉尔河流量较大,则新开河水流入呼伦湖,新开河表现为吐。
第(2)题,新开河“以吐为主”的年份说明新开河水流入呼伦湖,则呼伦湖为内流湖,蒸发为湖水的排泄方式。陆地径流将盐分带至湖泊,但无径流将盐分带出,盐类物质不断累积导致盐度上升。
第(3)题,呼伦湖水位的变化受补给水量、湖泊面积、植被以及河流调节等多种因素影响。呼伦湖是我国第五大湖泊,面积较大;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流域内草原广布,能很好地调节径流;新开河为吞吐型河流,对呼伦湖水位有调节作用。因此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径流量增加,但呼伦湖水位涨幅并不大。
【参考答案】(1)新开河吞: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大,海拉尔河流量较小。新开河吐: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小,海拉尔河流量较大。
(2)盐度上升。该区域气候较干旱,湖水蒸发旺盛;此时湖泊成为内流湖,入湖径流带来的盐类物质不断积累,盐度上升。
(3)呼伦湖面积广大;流域内草原广布,调节径流;新开河为吞吐型河流,对呼伦湖水位有调节作用。

3.【解析】第(1)题,结合当地地理位置及湖区环境,从生态环境保存完好、食物充足、天敌少等方面作答。
第(2)题,由图可知,该湖东部有河流流入,湖水是淡水;该湖西部处在克什米尔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无淡水汇入,再加上湖泊中间较窄,东西部水量交换小,故该湖西部为咸水。
【参考答案】(1)班公错地处中国西部边境,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游客很少到访,自然环境保存完好;湖中的鱼类、水草等生长环境好,鸟类食物充足;天敌较少。
(2)东部有河流汇入,为淡水;西部气候干燥,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无淡水汇入,且中部较窄,东西部水量交换小,故为咸水。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微专题--湖泊与环境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841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8416.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