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主观题暑期分题型专练推测说明类
1.(2022·湖南·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长江中下游江流两岸,常见基岩山体矗立江边,峭壁悬崖,突出江中,三面临水,形如半岛,这就是矶头。矶头具有挡水和挑流(将水流挑离矶头所在河岸,流向对岸)的作用,从而对防洪、河道形态、航运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的不同河段,甲河段由于防洪需要,修建了人工矾头,它由条石垒砌而成,长达200多米。乙河段中,江心洲原为南岸边滩的一部分,后期随着河道弯曲度增大,南侧汊道形成。乙河段洲滩窜沟发育,水流分散,受河道弯曲度和年内水流量的变化影响,水动力的轴线(反映水流最大动量所在位置)横向摆动幅度大,洲滩易变,崩岸时有发生。
(1)从水流运动的角度,分析甲河段人工矶头所起的防洪作用。
(2)根据材料,推测乙河段南侧汊道的形成过程。
(3)结合材料,分析乙河段航运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答案】(1)人工矶头由条石垒砌而成,减少了水流对河岸堤坝的直接冲刷;阻挡水流,减缓水势;将水流挑离所在河岸,有利于所在河岸堤坝安全;将水流挑向对面的沙洲,冲刷沙洲,有利于增强河道行洪能力。
(2)由于矶头挑流,北岸侧蚀,南岸泥沙堆积(或,南岸位于凸岸,泥沙不断堆积),形成边滩;随着北岸(凹岸)不断侵蚀,南岸(凸岸)不断堆积,河道弯曲度加大;洪水期,水流沿南岸低洼滩涂越流冲刷(或,对南岸边滩侵蚀),形成汊道。
(3)窜沟发育,水流分散,水流不能集中冲刷航槽(航道),极易出现水深不足的情况;水动力轴线横向摆动幅度大,洲滩易变,航道摆动;受年内水流量的变化影响,在枯水期,航道变浅,可能出现碍航。
【解析】本大题以河流地貌为材料,涉及凸岸侵蚀、凹岸堆积等作用对河流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1)结合材料分析,甲河段由于防洪需要,修建了人工矾头,它由条石垒砌而成,长达200多米。人工矶头减少了水流对下侧河岸堤坝的直接冲刷,阻挡水流的速度,降低了洪水的力度;人工矶头将水流挑离所在河岸,有利于所在河岸堤坝安全,提高防洪的能力;人工矶头将水流挑向对面的沙洲,冲刷凸岸的沙洲,将泥沙冲刷带走,减小淤积,水流顺畅,有利于增强河道行洪能力。
(2)汊道是古代对水路的称号。由于矶头的挑流作用,在北岸产生侧蚀作用,南岸泥沙不断堆积形成边滩;随着北岸的河道弯曲度的不断加大,南岸的堆积作用的不断增强,边滩不断变大,同时北岸的弯曲度加大;洪水期水量大,水流沿南岸低洼滩涂越流冲刷,形成很多汊道,即是水道。
(3)读题可知,乙河段洲滩窜沟发育,水流分散,水流不能集中冲刷航槽(航道),航道变浅,极易出现水深不足、轮船搁浅的危险情况;受河道弯曲变化影响,水动力的轴线横向摆动幅度大,沙洲浅滩多变,航道摆动大,影响航运安全;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受年内水流量的变化影响,在枯水期,航道变浅,可能出现阻碍航行的情况。
2.(2022·湖北·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泊。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趋于暖湿。图1示意青海湖流域,图2为1973-2018年青海湖面积及不同方位面积变化。水面面积与水位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1)简述该时期内青海湖水位时间变化特点。
(2)说出该时期内青海湖正西和西北方面积变化特点及原因。
(3)推测近年来青海湖面积变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1)季节变化:夏季水位较高,冬季水位较低。年际变化:1973一2004年湖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之后呈上升趋势。
(2)特点:面积扩大最大。原因:青海湖地区降水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入湖径流增加;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的实施;河流较多,泥沙淤积作用强,水较浅。
(3)湿地面积增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有利于当地生态恢复和植被恢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物种丰富度,为候鸟提供栖息地。
【解析】本题以青海湖流域和1973-2018年青海湖面积及不同方位面积变化为试题背景,涉及了青海湖水位时空变化特点及青海湖面积变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1)阅读图像中相关数据得出该时期内青海湖水位时间变化特点。由材料信息“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可知,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且夏季降水较多,湖泊水位较高,冬季气温低,径流量小,湖泊水位较低。读图2可知,青海湖水位1973一2004年湖水位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之后呈波动上升趋势。
(2)阅读图像中相关数据得出正西和西北方面积变化特点。原因可从降水、径流、淤积及政策作用来分析。读图可知,青海湖正西和西北方面积扩大最大。由材料信息“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趋于暖湿”可知,青海湖地区气候趋于暖湿,降水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使高山冰川加速融化,注入湖泊的河流径流增加;由于国家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使当地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图中西部流入青海源的河流较多,由于湖口地区泥流速减慢,沙淤积作用强,湖水变浅,导致湖泊面积扩大。
(3)从湿地的生态意义,即调节气候、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动物栖息地等方面,来说明青海湖面积变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湿地面积增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使该地温差减小,降水变率减小;湿地面积扩大改善了当地生态的环境,促进的植被恢复;湿地植物增加,增加物种丰富度,为候鸟提供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3.(2022·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预测)东北黑土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近年来黑土侵蚀退化严重,有机质明显下降。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曾指出,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融雪侵蚀是该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冻融如果反复出现,融雪侵蚀会增强。春季融雪期一般为3~4月份,升温较快,白天最高温度在3~11℃,夜间温度在一6~0℃,昼夜温差较大。
(1)从气温角度,分析东北地区坡耕地春季融雪侵蚀严重的原因。
土地流转是农户将闲置或分散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的土地资源配置新模式。近年来,东北地区积极推进乡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2)说明土地流转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积极作用。
专家指出,采取留茬耕作、垄沟秸秆覆盖和横坡基作的农耕方式(下图),可有效减轻土地的退化。
(3)留茬耕作、垄沟秸秆覆盖和横坡垄作三种耕作方式任选其一,阐述其对减轻坡耕地退化的作用。
【答案】(1)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速度快且融雪量大,侵蚀力强;昼夜温差大,冻融交替出现,使表层土壤可蚀性增强。
(2)我国人口基数大,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土地流转使得闲置或分散土地得以再次种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稳定粮食的产量;土地流转,使土地统一经营管理,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数量进一步的减少,土地流转可提高农业的集约化、高效化水平,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3)留茬耕作: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地表径流流速,固定和拦蓄泥土,防止黑土流失;耕地留茬,增加土壤有机质。垄沟秸秆覆盖:减弱蒸发,增加土壤湿度;增加下渗量,减小、减缓地表径流;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横坡垄作:拦蓄径流,增加下渗量,减小、减缓地表径流,减弱对黑土的冲刷;减少养分流失。
【解析】该题以东北黑土退化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水土流失的原因、粮食安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结合材料,春季融雪期一般为3~4月份,升温较快,白天最高温度在3~11℃,夜间温度在一6~0℃,昼夜温差较大。因此,东北地区春季回温较快,积雪融化量较大且速度较快,地表径流量较大,侵蚀能力较强,土壤侵蚀强度大;昼夜温差大,地下冻土层冻融交替出现,导致土质疏松,易被侵蚀。
(2)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对于粮食的需求始终较高,而土地流转将使得闲置或者是分散的土地再次得以利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可以稳定粮食的产量,进而保证国家粮食的安全;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土地流转使得土地统-经营管理,这样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与规模化程度提高,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水平。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就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农村劳动力数量进一步的减少,土地流转可提高农业的集约化和高效化水平,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3)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留茬耕作也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地表径流流速;发挥固定和拦蓄泥土的作用,防止黑土肥力流失;留茬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垄沟秸秆覆盖可以拦截一部分的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减缓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力度;秸秆还田,通过腐殖过后,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质,增加土壤的肥力;秸秆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墒情。横坡垄作可以降低坡度,阻挡水流,可以减轻水流速度,减轻冲刷,且拦截黑土中的有机物质,减少土壤养分流失。
4.(2022·浙江·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浙赣运河位于浙江和江西交界处,通过开挖30公里长的人工河道将钱塘江与信江连接,建成后将成为一条重要的水运通道。目前浙赣两省都将该运河列入政府重点规划项目。
材料二 衢州市位于钱塘江上游,出境水质常年在二类以上,2021年城镇化率58.1%。2020年衢州市政府与某生鲜供应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决定在衢州建设集蔬菜种植、加工等为一体的供应基地。截止目前衢州已经成为该公司在全国最大的供应基地,主要供应杭州、上海等地。
材料三 下图为浙赣运河及相关区域示意图。
(1)说出浙赣运河建设的有利条件及建成运营后可能面临的问题。
(2)简析衢州市在区域协作发展方面的优势条件。
(3)分析衢州市成为该公司在全国最大供应基地的原因。
【答案】(1)条件:两条河流距离近,开挖工程量较小;浙赣两省政府的政策支持。问题:位于河流上游,流量小,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枯水期航道水位低,运力不足;其他运输方式竞争压力大。
(2)位于四省交界处,便于开展跨省合作;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适合开展山海协作(或沿海与内陆协作);多种运输方式具备,连接不同区域,交通便利。
(3)位于钱塘江上游,生态环境优良,产品品质好;铁路公路经过,运输便利;城市化率较低,农业劳动力丰富;离发达地区近,市场需求量大;政府政策支持。
【解析】本大题以浙赣运河和衢州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建设的条件、区域协作、农业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结合图文材料,浙赣运河开挖长度30千米,距离较短,工程量小,并且两省都大力支持。由于所处区域为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冬春季节降水少流量小,会对水运造成很大影响,同时该区域陆路运输比较完善,水运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2)从地图中可以看出来,衢州市地理位置刚好在四省交界的地方,开展区域协作条件优越;同时在浙江省内,衢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差距较大,为开展省内区域协作创造了前提条件;区域协作离不开交通,而这也是衢州的优势,衢州具备铁路、公路、空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便于联系不同的区域,交通十分便利。
(3)衢州市成为该公司在全国最大的供应基地可以从产品品质、交通、市场、劳动力、政策等角度区分析。衢州市地处钱塘江上游,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产品品质比较高;城镇化率相比较全省明显偏低,农业劳动力比较丰富;区域内具备铁路、公路、空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便利;离杭州上海等大城市较近,消费市场广阔;衢州市政府与该生鲜供应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说明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以上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衢州成为全国最大的供应基地。
5.(2022·浙江·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曾经是湖泊众多、水草丰茂的草原,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演变成为中国最大的沙地之一。该地区年均风速3.5米/秒,大风日数常达30天左右,10℃以上活动积温3160℃。下左图为科尔沁沙地所在区域图,下右图为通辽市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通辽市奈曼旗的沙漠腹地,科研人员用防渗透气砂代替衬膜(衬膜,即在地下70公分到1米的地方覆一张塑料膜,通过这层薄膜来防止漏水漏肥),试种水稻成功,产品“沙米”采用互联网+农业+金融+科技的先进模式入驻央视网电商平台。
(1)分析科尔沁草原转变成科尔沁沙地的原因。
(2)该地种植水稻后,阐述该地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3)若该地大规模种植水稻,可能引发哪些环境问题。
【答案】(1)位于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总量少,地表干燥;不合理放牧和开垦等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使沙土裸露,草原逐渐演变为沙地;大风日数多,吹动沙土,荒漠化土地向外扩展。
(2)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改善;市场销售范围扩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农业产业结构产生变化。
(3)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
【解析】本大题以科尔沁沙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荒漠化的成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环境问题的成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本小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可以从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两方面去分析。自然条件方面:该地位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偏少,地表物质比较干燥;该地区年均风速3.5米/秒,大风日数常达30天左右,风力较强,风力侵蚀作用比较强烈。人为原因方面:该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不合理的放牧活动加上过度开垦的现象,导致该地区的植被破坏严重,地表沙土裸露,在风力的长期侵蚀下,从草原演变为沙地。
(2)本小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该地区种植水稻以后,提高了种植业的比重,使得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科研人员用防渗透气砂代替衬膜,试种水稻成功。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技术装备的改善;产品“沙米”采用互联网+农业+金融+科技的先进模式入驻央视网电商平台,从线下销售延伸到线上销售,反映了市场销售范围的扩大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3)水稻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而该地区位于半干旱气候区,因此大规模种植水稻,会需要大量的农业灌溉用水,导致该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种植水稻会破坏当地的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不合理的灌溉,会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化问题;不合理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当地的地面沉降问题。
6.(2022·山东日照·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济宁汶上县南旺镇是京杭大运河全线的制高点,历史上这里经常出现断航。明永乐年间先在大汶河上修建戴村坝,在戴村坝与南旺制高点之间开挖小汶河,后又依据地势修建了蜀山湖、南旺湖等“水柜”,“水柜”与大运河、小汶河间均有水渠连通,水渠上设有水闸,此外还在大运河上建设了众多水闸。南旺分水枢纽以建坝、引汶、立柜、置闸等措施动态联动,实现大运河漕运通畅。左图示意南旺分水枢纽,右图示意大运河AB沿线地形剖面。
(1)分析历史上大运河南旺段经常断航的气候原因。
(2)推测小汶河开挖时将河道设置成多个S形弯曲的原因。
(3)“水柜”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某地理小组拟对此研究,请为该小组确定研究项目名称,并提出需收集的资料和途径。
【答案】(1)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是大运河的制高点,水退得早、降得快;冬季河水少且有结冰现象导致断航。
(2)两地直线距离短,落差较大;S形曲流降低了河床坡度,减小水流速度,降低水流对运河河堤的冲击;流速降低,泥沙多在小汶河沉积,减轻大运河河道淤积,保障运河航道通畅。
(3)示例一:项目:《南旺湖(北旺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资料:水生生物和鸟类的类型、数量及变化。途径:野外观察、文献查阅、调查访谈等。
示例二:项目:《南旺湖和北旺湖对运河的影响研究》资料:湖水水位的季节变化、运河流域降水量与洪峰形成的时间耦合、湖水与运河含沙量变化。途径:观测、文献查阅等。
【解析】本题以京杭大运河的山东段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了温带季风气候、流水沉积、河道治理以及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山东省济宁市南旺镇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进退及强弱变化均十分显著,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年际变化大,据材料可知,南旺是大运河全线的制高点,被称为运河“脊梁”,说明地势较高,河床海拔高、河水较浅,在枯水期及降水较少的年份,水退得早、降得快,导致河流及地下水难以补给运河,造成该段运河水少且浅,甚至出现断流现象,导致断航,此外冬季结冰也会导致该段运河失去通航能力。
(2)在戴村坝与南旺制高点之间开挖的小汶河,直线距离只有38km,距离短,但落差较大,修建成多个S形曲流,通过延长河长可降低河床坡度,减小水流速度,减轻小汶河水流对运河河堤的冲击力度,此外S形曲流可通过减小流速,促进河中泥沙沉积,可减轻南旺段运河河道的泥沙淤积,保障运河的通航能力。
(3)本小题为一开放性问题,可结合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情况设置项目,也可根据当地水位的季节变化、流域降水量情况设置项目。重点考查了本地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以及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河流多短小急促,泥沙大,河道有淤塞现象为突破口。如示例一:项目:《南旺湖(北旺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资料:水生生物和鸟类的类型、数量及变化。途径:野外观察、文献查阅、调查访谈等。
示例二:项目:《南旺湖和北旺湖对运河的影响研究》资料:湖水水位的季节变化、运河流域降水量与洪峰形成的时间耦合、湖水与运河含沙量变化。途径:观测、文献查阅等。
7.(2022·江苏泰州·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和越南是我国纺织产品的主要出口国。越南的棉花种植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且棉价比玉米、可可和大豆低。
材料二:色纺纱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纺纱技术,比传统工艺节水减排50%以上,其产品具有健康舒适的优势。全球最大的色纺纱企业H公司,近年在新疆发展迅猛,在阿克苏建设全产业链工业园,集聚了纺织行业上下游企业。
材料三:下图为该企业色纺纱全产业链图。
(1)推测我国出口至美国和越南纺织产品的差异。
(2)分析近年来越南成为我国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的主要原因。
(3)分析色纺纱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对H公司在新疆逆势猛进的作用。
【答案】(1)我国出口至美国的主要是服装等纺织制成品,出口至越南的主要为棉花及半成品。
(2)越南:近年来,越南棉纺织产业发展迅速,对棉花的需求量大;越南棉花种植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利润低,产量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中国:棉花品质好,产量大,市场竞争力强;中越两国之间交通便利。
(3)该生产模式上下游企业生产协作条件好,抗风险能力强;产品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色纺纱技术节水减排,符合新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新疆提供较为稳定的就业机会及财政收入。
【解析】本大题以“色纺纱技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我国出口至美国和越南纺织产品的差异、近年来越南成为我国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的主要原因、色纺纱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对H公司在新疆逆势猛进的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纺织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美国是发达国家,劳动力工资水平高,但消费市场广阔,所以我国出口至美国的主要是服装等纺织制成品。越南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工资水平低,但是棉花种植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且棉价比玉米、可可和大豆低,导致棉花的种植量少,纺织业发展缺少原材料,所以我国出口至越南的主要为棉花及半成品。
(2)近年来越南成为我国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的主要原因:从越南方面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南棉纺织产业迅速发展,导致越南对棉花的需求量大;根据材料“棉花种植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且棉价比玉米、可可和大豆低”可知,越南棉花种植规模小、产量小,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由于价格低,所以利润低,本国生产的棉花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的棉花棉花品质好,尤其是新疆的长绒棉,生产规模大、产量大,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中越两国之间交通便利,便于棉花的运输。
(3)通过该企业色纺纱全产业链图可知:该生产模式上下游企业生产协作条件好,能发挥新疆的资源优势,抗风险能力强;根据材料“色纺纱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纺纱技术,比传统工艺节水减排50%以上,其产品具有健康舒适的优势。”可知,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优势明显,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色纺纱技术能够节水减排,符合新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阿克苏建设全产业链工业园,集聚了纺织行业上下游企业,可以为新疆提供较为稳定的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
8.(2022·江苏泰州·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克赛钦湖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是封闭型高原湖泊。
材料二:某研究小组在阿克赛钦湖中心深水区采集完整的沉积岩芯,按粒级大小将沉积物分成黏土、粉砂和砂3个等级。根据不同类型沉积物含量和粒度指标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将该沉积岩心按照深度分为4个阶段。
材料三:下左图为阿克赛钦湖采样点位置示意图。右图为阿克赛钦湖岩芯粒度参数及沉积物组成示意图。
(1)描述阿克赛钦湖沉积物的构成及变化特点。
(2)推测影响阿克赛钦湖沉积物变化的主导因素,并说明理由。
(3)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Ⅱ阶段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答案】(1)以粉砂为主,黏土次之,砂质含量最少;第Ⅰ和第Ⅳ阶段,沉积物含量比较稳定;第Ⅱ和第Ⅲ阶段,沉积物含量变化较大。
(2)气温阿克赛钦湖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为冰川融水补给;气候温暖时期,冰川融水补给多,湖面上升,水动力搬运弱,沉积物粒度细;气候寒冷时期,冰川融水补给少,湖面下降,水动力搬运强,沉积物粒度粗。
(3)封闭性高原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干旱,湖区植被稀疏;Ⅱ阶段气候寒冷干燥,冰川融水补给少;湖水蒸发加强,湖泊水位降低,湖面收缩,;水动力增强,沉积物粒度偏大。
【解析】本题以阿克赛钦湖沉积物变化的图文资料设置问题,涉及流水作用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1)结合材料读图分析,右图中四条曲线自左向右分别表示黏土、粉砂、砂的比例随深度的变化及平均粒径随深度的变化。读图可知,从沉积物的构成看,以粉砂为主,其次是黏土,砂的含量最低。从四个时段看,第Ⅰ和第Ⅳ阶段,沉积物的含量比较稳定,第Ⅱ和第Ⅲ阶段,沉积物的含量变化大。
(2)根据材料“阿克赛钦湖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是封闭型高原湖泊”,可知流域内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左图中北部有冰川分布,可知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川融水。气候温暖时期,冰川融水补给多,湖面上升,湖面和冰川的相对高度减小,河流的落差减小,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的粒径小;气候寒冷时期,冰川融水补给少,湖面下降,湖面和冰川的相对高度增大,河流的落差增大,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沉积物的粒径大。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不同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该湖泊属于内陆封闭性高原湖泊,气候干旱,湖区植被稀疏,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小;读图可知,Ⅱ阶段沉积物的粒径偏大且变化比较明显,说明Ⅱ阶段气候寒冷干燥,冰川融水补给少,湖水蒸发旺盛,湖泊水位降低,湖面和冰川的相对高度增大,流水的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沉积物粒径偏大;此阶段气温变化较为明显,沉积物的粒径变化大。
9.(2022·江苏淮安·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地处贵州东北部,因多山而得名,境内多河流,碳酸盐岩广布,是贵州东北部重要交通枢纽。历史上该地区曾被誉为新中国的汞都,开采、冶炼过程中污染严重,目前汞矿开采殆尽,2008年被国务院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目前面临转型。历史上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万山,发生过多次激烈的战斗,2019年3月,万山区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材料二:下图为“万山区汞矿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
(1)描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
(2)推测万山区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的特色旅游业。
(3)要实现万山区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1)以盆地(谷地)、山地为主;山地分布在东部;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平坦,东部起伏较大;喀斯特地貌广布。
(2)依托汞矿采冶文化资源,发展工业旅游;依托喀斯特地貌自然风光,发展观光旅游;依托红色革命精神、文化、遗址发展,红色旅游。
(3)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恢复;防治环境污染。
【解析】本题以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描述,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分析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方法的掌握、旅游资源开发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分析等相关知识的运运用情况,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1)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根据途中等高线和河谷的分布特征进行判断,该地地形以山地、河谷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其中西南为平地,东北部为山地;西部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东部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且处于贵州省,多喀斯特地貌。
(2)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地貌景观多样,可以依托喀斯特地貌自然风光,发展观光旅游;该地历史上该地区曾被誉为新中国的汞都,开采,水属于资源型城市,因此可以依托汞矿采冶文化资源,发展工业旅游;该区域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依托红色革命精神、文化、遗址发展,红色旅游。
(3)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是结合当前万山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优化产业结构,使各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二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的收入;三是,还应加强城市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四是针对以前矿产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恢复生态环境和防治环境污染等,
10.(2022·河北秦皇岛·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克孜勒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与天山西南支脉高山区的结合部,目前该河建有10座大小不一的水库。与我国西北地区其他河流相比,克孜勒河水流比较稳定。克孜勒河上游流经山区,水质良好,中下游流经极易侵蚀的第三纪红色泥岩底层,河水变得非常浑浊。下图示意克孜勒河出山口后的中下游部分河段,喀什以东地区的土壤盐碱化较严重。
(1)简述克孜勒河河水浑浊的原因。
(2)推测克孜勒河水流较稳定的原因。
(3)简述喀什市以东地区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
【答案】(1)克孜勒河流域地表崎岖,坡度大,坡面径流和沟谷径流侵蚀力强;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岩层松软,易被侵蚀;当地多风沙天气,沙尘落入河中,使河水含沙量增大。
(2)支流多,补给水量较大;补给形式多样,冬季有地下水和西风降水补给,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有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水库具有调节作用。
(3)东部地区地势低平,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集;由于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水位高,加上蒸发量大,地下水挟带盐分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而盐分在地表聚积,形成盐碱化。
【解析】本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题目,涉及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及流域内的土壤盐碱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及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的能力。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孜勒河流域内地势起伏较大,地表崎岖,且坡度较大,因此流域内的径流流速快,对坡面和河谷的冲刷作用强烈;且区域内属于西北内陆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涵养水土能力较低,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流经极易被侵蚀的红色泥岩底层,泥岩受侵蚀严重;且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多风沙天气,沙尘落入河流,也是的河流的含沙量增加。
(2)阅读材料,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克孜勒河支流较多,因此补给水量较大且稳定。补给类型多样,使流量稳定:冬季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存在降水补给,也有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春季回暖之际,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流域内多山地,夏季有山地地形雨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因此水量较为稳定。流域内修建水库,对河流流量具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流量稳定。
(3)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喀什市以东地区属于克孜勒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此汇聚;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导致地下水位较高;区域内位于新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蒸发量大,导致地下水携带的盐分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留下的盐分逐渐在地表层积累,形成了盐碱化。
在长江中下游江流两岸,常见基岩山体矗立江边,峭壁悬崖,突出江中,三面临水,形如半岛,这就是矶头。矶头具有挡水和挑流(将水流挑离矶头所在河岸,流向对岸)的作用,从而对防洪、河道形态、航运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的不同河段,甲河段由于防洪需要,修建了人工矾头,它由条石垒砌而成,长达200多米。乙河段中,江心洲原为南岸边滩的一部分,后期随着河道弯曲度增大,南侧汊道形成。乙河段洲滩窜沟发育,水流分散,受河道弯曲度和年内水流量的变化影响,水动力的轴线(反映水流最大动量所在位置)横向摆动幅度大,洲滩易变,崩岸时有发生。
(1)从水流运动的角度,分析甲河段人工矶头所起的防洪作用。
(2)根据材料,推测乙河段南侧汊道的形成过程。
(3)结合材料,分析乙河段航运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答案】(1)人工矶头由条石垒砌而成,减少了水流对河岸堤坝的直接冲刷;阻挡水流,减缓水势;将水流挑离所在河岸,有利于所在河岸堤坝安全;将水流挑向对面的沙洲,冲刷沙洲,有利于增强河道行洪能力。
(2)由于矶头挑流,北岸侧蚀,南岸泥沙堆积(或,南岸位于凸岸,泥沙不断堆积),形成边滩;随着北岸(凹岸)不断侵蚀,南岸(凸岸)不断堆积,河道弯曲度加大;洪水期,水流沿南岸低洼滩涂越流冲刷(或,对南岸边滩侵蚀),形成汊道。
(3)窜沟发育,水流分散,水流不能集中冲刷航槽(航道),极易出现水深不足的情况;水动力轴线横向摆动幅度大,洲滩易变,航道摆动;受年内水流量的变化影响,在枯水期,航道变浅,可能出现碍航。
【解析】本大题以河流地貌为材料,涉及凸岸侵蚀、凹岸堆积等作用对河流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1)结合材料分析,甲河段由于防洪需要,修建了人工矾头,它由条石垒砌而成,长达200多米。人工矶头减少了水流对下侧河岸堤坝的直接冲刷,阻挡水流的速度,降低了洪水的力度;人工矶头将水流挑离所在河岸,有利于所在河岸堤坝安全,提高防洪的能力;人工矶头将水流挑向对面的沙洲,冲刷凸岸的沙洲,将泥沙冲刷带走,减小淤积,水流顺畅,有利于增强河道行洪能力。
(2)汊道是古代对水路的称号。由于矶头的挑流作用,在北岸产生侧蚀作用,南岸泥沙不断堆积形成边滩;随着北岸的河道弯曲度的不断加大,南岸的堆积作用的不断增强,边滩不断变大,同时北岸的弯曲度加大;洪水期水量大,水流沿南岸低洼滩涂越流冲刷,形成很多汊道,即是水道。
(3)读题可知,乙河段洲滩窜沟发育,水流分散,水流不能集中冲刷航槽(航道),航道变浅,极易出现水深不足、轮船搁浅的危险情况;受河道弯曲变化影响,水动力的轴线横向摆动幅度大,沙洲浅滩多变,航道摆动大,影响航运安全;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受年内水流量的变化影响,在枯水期,航道变浅,可能出现阻碍航行的情况。
2.(2022·湖北·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泊。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趋于暖湿。图1示意青海湖流域,图2为1973-2018年青海湖面积及不同方位面积变化。水面面积与水位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1)简述该时期内青海湖水位时间变化特点。
(2)说出该时期内青海湖正西和西北方面积变化特点及原因。
(3)推测近年来青海湖面积变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1)季节变化:夏季水位较高,冬季水位较低。年际变化:1973一2004年湖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之后呈上升趋势。
(2)特点:面积扩大最大。原因:青海湖地区降水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入湖径流增加;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的实施;河流较多,泥沙淤积作用强,水较浅。
(3)湿地面积增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有利于当地生态恢复和植被恢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物种丰富度,为候鸟提供栖息地。
【解析】本题以青海湖流域和1973-2018年青海湖面积及不同方位面积变化为试题背景,涉及了青海湖水位时空变化特点及青海湖面积变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1)阅读图像中相关数据得出该时期内青海湖水位时间变化特点。由材料信息“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可知,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且夏季降水较多,湖泊水位较高,冬季气温低,径流量小,湖泊水位较低。读图2可知,青海湖水位1973一2004年湖水位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之后呈波动上升趋势。
(2)阅读图像中相关数据得出正西和西北方面积变化特点。原因可从降水、径流、淤积及政策作用来分析。读图可知,青海湖正西和西北方面积扩大最大。由材料信息“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趋于暖湿”可知,青海湖地区气候趋于暖湿,降水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使高山冰川加速融化,注入湖泊的河流径流增加;由于国家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使当地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图中西部流入青海源的河流较多,由于湖口地区泥流速减慢,沙淤积作用强,湖水变浅,导致湖泊面积扩大。
(3)从湿地的生态意义,即调节气候、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动物栖息地等方面,来说明青海湖面积变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湿地面积增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使该地温差减小,降水变率减小;湿地面积扩大改善了当地生态的环境,促进的植被恢复;湿地植物增加,增加物种丰富度,为候鸟提供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3.(2022·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预测)东北黑土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近年来黑土侵蚀退化严重,有机质明显下降。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曾指出,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融雪侵蚀是该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冻融如果反复出现,融雪侵蚀会增强。春季融雪期一般为3~4月份,升温较快,白天最高温度在3~11℃,夜间温度在一6~0℃,昼夜温差较大。
(1)从气温角度,分析东北地区坡耕地春季融雪侵蚀严重的原因。
土地流转是农户将闲置或分散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的土地资源配置新模式。近年来,东北地区积极推进乡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2)说明土地流转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积极作用。
专家指出,采取留茬耕作、垄沟秸秆覆盖和横坡基作的农耕方式(下图),可有效减轻土地的退化。
(3)留茬耕作、垄沟秸秆覆盖和横坡垄作三种耕作方式任选其一,阐述其对减轻坡耕地退化的作用。
【答案】(1)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速度快且融雪量大,侵蚀力强;昼夜温差大,冻融交替出现,使表层土壤可蚀性增强。
(2)我国人口基数大,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土地流转使得闲置或分散土地得以再次种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稳定粮食的产量;土地流转,使土地统一经营管理,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数量进一步的减少,土地流转可提高农业的集约化、高效化水平,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3)留茬耕作: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地表径流流速,固定和拦蓄泥土,防止黑土流失;耕地留茬,增加土壤有机质。垄沟秸秆覆盖:减弱蒸发,增加土壤湿度;增加下渗量,减小、减缓地表径流;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横坡垄作:拦蓄径流,增加下渗量,减小、减缓地表径流,减弱对黑土的冲刷;减少养分流失。
【解析】该题以东北黑土退化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水土流失的原因、粮食安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结合材料,春季融雪期一般为3~4月份,升温较快,白天最高温度在3~11℃,夜间温度在一6~0℃,昼夜温差较大。因此,东北地区春季回温较快,积雪融化量较大且速度较快,地表径流量较大,侵蚀能力较强,土壤侵蚀强度大;昼夜温差大,地下冻土层冻融交替出现,导致土质疏松,易被侵蚀。
(2)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对于粮食的需求始终较高,而土地流转将使得闲置或者是分散的土地再次得以利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可以稳定粮食的产量,进而保证国家粮食的安全;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土地流转使得土地统-经营管理,这样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与规模化程度提高,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水平。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就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农村劳动力数量进一步的减少,土地流转可提高农业的集约化和高效化水平,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3)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留茬耕作也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地表径流流速;发挥固定和拦蓄泥土的作用,防止黑土肥力流失;留茬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垄沟秸秆覆盖可以拦截一部分的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减缓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力度;秸秆还田,通过腐殖过后,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质,增加土壤的肥力;秸秆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墒情。横坡垄作可以降低坡度,阻挡水流,可以减轻水流速度,减轻冲刷,且拦截黑土中的有机物质,减少土壤养分流失。
4.(2022·浙江·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浙赣运河位于浙江和江西交界处,通过开挖30公里长的人工河道将钱塘江与信江连接,建成后将成为一条重要的水运通道。目前浙赣两省都将该运河列入政府重点规划项目。
材料二 衢州市位于钱塘江上游,出境水质常年在二类以上,2021年城镇化率58.1%。2020年衢州市政府与某生鲜供应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决定在衢州建设集蔬菜种植、加工等为一体的供应基地。截止目前衢州已经成为该公司在全国最大的供应基地,主要供应杭州、上海等地。
材料三 下图为浙赣运河及相关区域示意图。
(1)说出浙赣运河建设的有利条件及建成运营后可能面临的问题。
(2)简析衢州市在区域协作发展方面的优势条件。
(3)分析衢州市成为该公司在全国最大供应基地的原因。
【答案】(1)条件:两条河流距离近,开挖工程量较小;浙赣两省政府的政策支持。问题:位于河流上游,流量小,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枯水期航道水位低,运力不足;其他运输方式竞争压力大。
(2)位于四省交界处,便于开展跨省合作;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适合开展山海协作(或沿海与内陆协作);多种运输方式具备,连接不同区域,交通便利。
(3)位于钱塘江上游,生态环境优良,产品品质好;铁路公路经过,运输便利;城市化率较低,农业劳动力丰富;离发达地区近,市场需求量大;政府政策支持。
【解析】本大题以浙赣运河和衢州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建设的条件、区域协作、农业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结合图文材料,浙赣运河开挖长度30千米,距离较短,工程量小,并且两省都大力支持。由于所处区域为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冬春季节降水少流量小,会对水运造成很大影响,同时该区域陆路运输比较完善,水运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2)从地图中可以看出来,衢州市地理位置刚好在四省交界的地方,开展区域协作条件优越;同时在浙江省内,衢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差距较大,为开展省内区域协作创造了前提条件;区域协作离不开交通,而这也是衢州的优势,衢州具备铁路、公路、空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便于联系不同的区域,交通十分便利。
(3)衢州市成为该公司在全国最大的供应基地可以从产品品质、交通、市场、劳动力、政策等角度区分析。衢州市地处钱塘江上游,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产品品质比较高;城镇化率相比较全省明显偏低,农业劳动力比较丰富;区域内具备铁路、公路、空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便利;离杭州上海等大城市较近,消费市场广阔;衢州市政府与该生鲜供应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说明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以上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衢州成为全国最大的供应基地。
5.(2022·浙江·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曾经是湖泊众多、水草丰茂的草原,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演变成为中国最大的沙地之一。该地区年均风速3.5米/秒,大风日数常达30天左右,10℃以上活动积温3160℃。下左图为科尔沁沙地所在区域图,下右图为通辽市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通辽市奈曼旗的沙漠腹地,科研人员用防渗透气砂代替衬膜(衬膜,即在地下70公分到1米的地方覆一张塑料膜,通过这层薄膜来防止漏水漏肥),试种水稻成功,产品“沙米”采用互联网+农业+金融+科技的先进模式入驻央视网电商平台。
(1)分析科尔沁草原转变成科尔沁沙地的原因。
(2)该地种植水稻后,阐述该地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3)若该地大规模种植水稻,可能引发哪些环境问题。
【答案】(1)位于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总量少,地表干燥;不合理放牧和开垦等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使沙土裸露,草原逐渐演变为沙地;大风日数多,吹动沙土,荒漠化土地向外扩展。
(2)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改善;市场销售范围扩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农业产业结构产生变化。
(3)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
【解析】本大题以科尔沁沙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荒漠化的成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环境问题的成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本小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可以从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两方面去分析。自然条件方面:该地位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偏少,地表物质比较干燥;该地区年均风速3.5米/秒,大风日数常达30天左右,风力较强,风力侵蚀作用比较强烈。人为原因方面:该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不合理的放牧活动加上过度开垦的现象,导致该地区的植被破坏严重,地表沙土裸露,在风力的长期侵蚀下,从草原演变为沙地。
(2)本小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该地区种植水稻以后,提高了种植业的比重,使得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科研人员用防渗透气砂代替衬膜,试种水稻成功。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技术装备的改善;产品“沙米”采用互联网+农业+金融+科技的先进模式入驻央视网电商平台,从线下销售延伸到线上销售,反映了市场销售范围的扩大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3)水稻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而该地区位于半干旱气候区,因此大规模种植水稻,会需要大量的农业灌溉用水,导致该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种植水稻会破坏当地的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不合理的灌溉,会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化问题;不合理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当地的地面沉降问题。
6.(2022·山东日照·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济宁汶上县南旺镇是京杭大运河全线的制高点,历史上这里经常出现断航。明永乐年间先在大汶河上修建戴村坝,在戴村坝与南旺制高点之间开挖小汶河,后又依据地势修建了蜀山湖、南旺湖等“水柜”,“水柜”与大运河、小汶河间均有水渠连通,水渠上设有水闸,此外还在大运河上建设了众多水闸。南旺分水枢纽以建坝、引汶、立柜、置闸等措施动态联动,实现大运河漕运通畅。左图示意南旺分水枢纽,右图示意大运河AB沿线地形剖面。
(1)分析历史上大运河南旺段经常断航的气候原因。
(2)推测小汶河开挖时将河道设置成多个S形弯曲的原因。
(3)“水柜”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某地理小组拟对此研究,请为该小组确定研究项目名称,并提出需收集的资料和途径。
【答案】(1)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是大运河的制高点,水退得早、降得快;冬季河水少且有结冰现象导致断航。
(2)两地直线距离短,落差较大;S形曲流降低了河床坡度,减小水流速度,降低水流对运河河堤的冲击;流速降低,泥沙多在小汶河沉积,减轻大运河河道淤积,保障运河航道通畅。
(3)示例一:项目:《南旺湖(北旺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资料:水生生物和鸟类的类型、数量及变化。途径:野外观察、文献查阅、调查访谈等。
示例二:项目:《南旺湖和北旺湖对运河的影响研究》资料:湖水水位的季节变化、运河流域降水量与洪峰形成的时间耦合、湖水与运河含沙量变化。途径:观测、文献查阅等。
【解析】本题以京杭大运河的山东段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了温带季风气候、流水沉积、河道治理以及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山东省济宁市南旺镇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进退及强弱变化均十分显著,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年际变化大,据材料可知,南旺是大运河全线的制高点,被称为运河“脊梁”,说明地势较高,河床海拔高、河水较浅,在枯水期及降水较少的年份,水退得早、降得快,导致河流及地下水难以补给运河,造成该段运河水少且浅,甚至出现断流现象,导致断航,此外冬季结冰也会导致该段运河失去通航能力。
(2)在戴村坝与南旺制高点之间开挖的小汶河,直线距离只有38km,距离短,但落差较大,修建成多个S形曲流,通过延长河长可降低河床坡度,减小水流速度,减轻小汶河水流对运河河堤的冲击力度,此外S形曲流可通过减小流速,促进河中泥沙沉积,可减轻南旺段运河河道的泥沙淤积,保障运河的通航能力。
(3)本小题为一开放性问题,可结合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情况设置项目,也可根据当地水位的季节变化、流域降水量情况设置项目。重点考查了本地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以及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河流多短小急促,泥沙大,河道有淤塞现象为突破口。如示例一:项目:《南旺湖(北旺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资料:水生生物和鸟类的类型、数量及变化。途径:野外观察、文献查阅、调查访谈等。
示例二:项目:《南旺湖和北旺湖对运河的影响研究》资料:湖水水位的季节变化、运河流域降水量与洪峰形成的时间耦合、湖水与运河含沙量变化。途径:观测、文献查阅等。
7.(2022·江苏泰州·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和越南是我国纺织产品的主要出口国。越南的棉花种植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且棉价比玉米、可可和大豆低。
材料二:色纺纱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纺纱技术,比传统工艺节水减排50%以上,其产品具有健康舒适的优势。全球最大的色纺纱企业H公司,近年在新疆发展迅猛,在阿克苏建设全产业链工业园,集聚了纺织行业上下游企业。
材料三:下图为该企业色纺纱全产业链图。
(1)推测我国出口至美国和越南纺织产品的差异。
(2)分析近年来越南成为我国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的主要原因。
(3)分析色纺纱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对H公司在新疆逆势猛进的作用。
【答案】(1)我国出口至美国的主要是服装等纺织制成品,出口至越南的主要为棉花及半成品。
(2)越南:近年来,越南棉纺织产业发展迅速,对棉花的需求量大;越南棉花种植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利润低,产量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中国:棉花品质好,产量大,市场竞争力强;中越两国之间交通便利。
(3)该生产模式上下游企业生产协作条件好,抗风险能力强;产品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色纺纱技术节水减排,符合新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新疆提供较为稳定的就业机会及财政收入。
【解析】本大题以“色纺纱技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我国出口至美国和越南纺织产品的差异、近年来越南成为我国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的主要原因、色纺纱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对H公司在新疆逆势猛进的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纺织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美国是发达国家,劳动力工资水平高,但消费市场广阔,所以我国出口至美国的主要是服装等纺织制成品。越南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工资水平低,但是棉花种植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且棉价比玉米、可可和大豆低,导致棉花的种植量少,纺织业发展缺少原材料,所以我国出口至越南的主要为棉花及半成品。
(2)近年来越南成为我国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的主要原因:从越南方面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南棉纺织产业迅速发展,导致越南对棉花的需求量大;根据材料“棉花种植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且棉价比玉米、可可和大豆低”可知,越南棉花种植规模小、产量小,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由于价格低,所以利润低,本国生产的棉花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的棉花棉花品质好,尤其是新疆的长绒棉,生产规模大、产量大,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中越两国之间交通便利,便于棉花的运输。
(3)通过该企业色纺纱全产业链图可知:该生产模式上下游企业生产协作条件好,能发挥新疆的资源优势,抗风险能力强;根据材料“色纺纱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纺纱技术,比传统工艺节水减排50%以上,其产品具有健康舒适的优势。”可知,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优势明显,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色纺纱技术能够节水减排,符合新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阿克苏建设全产业链工业园,集聚了纺织行业上下游企业,可以为新疆提供较为稳定的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
8.(2022·江苏泰州·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克赛钦湖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是封闭型高原湖泊。
材料二:某研究小组在阿克赛钦湖中心深水区采集完整的沉积岩芯,按粒级大小将沉积物分成黏土、粉砂和砂3个等级。根据不同类型沉积物含量和粒度指标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将该沉积岩心按照深度分为4个阶段。
材料三:下左图为阿克赛钦湖采样点位置示意图。右图为阿克赛钦湖岩芯粒度参数及沉积物组成示意图。
(1)描述阿克赛钦湖沉积物的构成及变化特点。
(2)推测影响阿克赛钦湖沉积物变化的主导因素,并说明理由。
(3)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Ⅱ阶段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答案】(1)以粉砂为主,黏土次之,砂质含量最少;第Ⅰ和第Ⅳ阶段,沉积物含量比较稳定;第Ⅱ和第Ⅲ阶段,沉积物含量变化较大。
(2)气温阿克赛钦湖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为冰川融水补给;气候温暖时期,冰川融水补给多,湖面上升,水动力搬运弱,沉积物粒度细;气候寒冷时期,冰川融水补给少,湖面下降,水动力搬运强,沉积物粒度粗。
(3)封闭性高原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干旱,湖区植被稀疏;Ⅱ阶段气候寒冷干燥,冰川融水补给少;湖水蒸发加强,湖泊水位降低,湖面收缩,;水动力增强,沉积物粒度偏大。
【解析】本题以阿克赛钦湖沉积物变化的图文资料设置问题,涉及流水作用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1)结合材料读图分析,右图中四条曲线自左向右分别表示黏土、粉砂、砂的比例随深度的变化及平均粒径随深度的变化。读图可知,从沉积物的构成看,以粉砂为主,其次是黏土,砂的含量最低。从四个时段看,第Ⅰ和第Ⅳ阶段,沉积物的含量比较稳定,第Ⅱ和第Ⅲ阶段,沉积物的含量变化大。
(2)根据材料“阿克赛钦湖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是封闭型高原湖泊”,可知流域内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左图中北部有冰川分布,可知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川融水。气候温暖时期,冰川融水补给多,湖面上升,湖面和冰川的相对高度减小,河流的落差减小,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的粒径小;气候寒冷时期,冰川融水补给少,湖面下降,湖面和冰川的相对高度增大,河流的落差增大,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沉积物的粒径大。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不同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该湖泊属于内陆封闭性高原湖泊,气候干旱,湖区植被稀疏,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小;读图可知,Ⅱ阶段沉积物的粒径偏大且变化比较明显,说明Ⅱ阶段气候寒冷干燥,冰川融水补给少,湖水蒸发旺盛,湖泊水位降低,湖面和冰川的相对高度增大,流水的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沉积物粒径偏大;此阶段气温变化较为明显,沉积物的粒径变化大。
9.(2022·江苏淮安·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地处贵州东北部,因多山而得名,境内多河流,碳酸盐岩广布,是贵州东北部重要交通枢纽。历史上该地区曾被誉为新中国的汞都,开采、冶炼过程中污染严重,目前汞矿开采殆尽,2008年被国务院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目前面临转型。历史上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万山,发生过多次激烈的战斗,2019年3月,万山区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材料二:下图为“万山区汞矿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
(1)描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
(2)推测万山区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的特色旅游业。
(3)要实现万山区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1)以盆地(谷地)、山地为主;山地分布在东部;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平坦,东部起伏较大;喀斯特地貌广布。
(2)依托汞矿采冶文化资源,发展工业旅游;依托喀斯特地貌自然风光,发展观光旅游;依托红色革命精神、文化、遗址发展,红色旅游。
(3)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恢复;防治环境污染。
【解析】本题以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描述,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分析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方法的掌握、旅游资源开发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分析等相关知识的运运用情况,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1)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根据途中等高线和河谷的分布特征进行判断,该地地形以山地、河谷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其中西南为平地,东北部为山地;西部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东部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且处于贵州省,多喀斯特地貌。
(2)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地貌景观多样,可以依托喀斯特地貌自然风光,发展观光旅游;该地历史上该地区曾被誉为新中国的汞都,开采,水属于资源型城市,因此可以依托汞矿采冶文化资源,发展工业旅游;该区域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依托红色革命精神、文化、遗址发展,红色旅游。
(3)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是结合当前万山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优化产业结构,使各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二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的收入;三是,还应加强城市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四是针对以前矿产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恢复生态环境和防治环境污染等,
10.(2022·河北秦皇岛·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克孜勒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与天山西南支脉高山区的结合部,目前该河建有10座大小不一的水库。与我国西北地区其他河流相比,克孜勒河水流比较稳定。克孜勒河上游流经山区,水质良好,中下游流经极易侵蚀的第三纪红色泥岩底层,河水变得非常浑浊。下图示意克孜勒河出山口后的中下游部分河段,喀什以东地区的土壤盐碱化较严重。
(1)简述克孜勒河河水浑浊的原因。
(2)推测克孜勒河水流较稳定的原因。
(3)简述喀什市以东地区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
【答案】(1)克孜勒河流域地表崎岖,坡度大,坡面径流和沟谷径流侵蚀力强;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岩层松软,易被侵蚀;当地多风沙天气,沙尘落入河中,使河水含沙量增大。
(2)支流多,补给水量较大;补给形式多样,冬季有地下水和西风降水补给,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有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水库具有调节作用。
(3)东部地区地势低平,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集;由于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水位高,加上蒸发量大,地下水挟带盐分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而盐分在地表聚积,形成盐碱化。
【解析】本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题目,涉及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及流域内的土壤盐碱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及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的能力。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孜勒河流域内地势起伏较大,地表崎岖,且坡度较大,因此流域内的径流流速快,对坡面和河谷的冲刷作用强烈;且区域内属于西北内陆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涵养水土能力较低,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流经极易被侵蚀的红色泥岩底层,泥岩受侵蚀严重;且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多风沙天气,沙尘落入河流,也是的河流的含沙量增加。
(2)阅读材料,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克孜勒河支流较多,因此补给水量较大且稳定。补给类型多样,使流量稳定:冬季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存在降水补给,也有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春季回暖之际,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流域内多山地,夏季有山地地形雨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因此水量较为稳定。流域内修建水库,对河流流量具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流量稳定。
(3)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喀什市以东地区属于克孜勒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此汇聚;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导致地下水位较高;区域内位于新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蒸发量大,导致地下水携带的盐分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留下的盐分逐渐在地表层积累,形成了盐碱化。
本文标题: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主观题暑期分题型专练推测说明类
上一篇: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主观题暑期分题型专练特征描述类
下一篇: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主观题暑期分题型专练影响意义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839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8393.html
上一篇: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主观题暑期分题型专练特征描述类
下一篇: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主观题暑期分题型专练影响意义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839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8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