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零诊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2-05-04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某地理兴趣小组从甲村出发,沿图中虚线线路进行地貌考察,最后到达乙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考察线路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

A.90

B.190

C.290

D.390

2.该地理兴趣小组重点考察的微观地貌包括( )

陡崖

河谷

山脊

鞍部

A.

B.

C.

D.

【答案】1.C2.C

【解析】

1.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50米,50<甲≦100,考察路线经过一个山顶,300≦山顶<350,高差:200≦相对高度<300,290米在相对高度的范围,C选项正确;A、B、D不在该范围内,故选择C。

2.读图可知,考察初始和结束的一段均沿河流前进,故考察了河谷地貌,河谷正确;图示区域西南部等高线重叠,为陡崖,陡崖正确;考察路线上没有明显的山脊地貌,所以考察的微观地貌不包括山脊,山脊错误;图中甲和乙之间有 一鞍部,位于考察路线上,鞍部;综述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1、同线等高,2、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等高线重合处形成陡崖),

4、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5、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6、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高距。

鸭绿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鸭绿江流域实际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流域实际日照时数低谷出现在7月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云量

C.下垫面

D.海拔

4.该流域年内实际日照总时数与新疆塔里木盆地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正午太阳高度

B.海陆分布

C.海陆位置

D.下垫面性质

【答案】3.B4.C

【解析】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某地实际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与该地的纬度、下垫面、海拔无关,因为纬度、海拔不存在季节变化,下垫面的季节变化也不影响日照时数的变化。鸭绿江流域,在7月份时的昼长长,但却出现实际日照时数低谷,不是昼长影响的。是因为7月份锋面雨带推到了东北、华北地区,鸭绿江流域进入雨季,阴雨天气多,影响日照时数,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影响的是太阳辐射的强度,不影响日照时数,A错误;鸭绿江流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都位于亚欧大陆上,海陆分布没有差别,B错误;鸭绿江流域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距离海洋近,降水天气多,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洋远,水汽少,降水天气少,因此二者日照总时数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C正确;下垫面性质对日照时数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昼长、海拔高度、天气状况、大气污染状况。

冰雾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俗称“冒白烟”。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微小冰晶便可形成冰雾。为减轻冰雾带来的灾害,当地因地制宜设计了高效日光温室。温室前屋面上覆盖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不透明的草帘子等保温材料两层。下图为大兴安岭冰雾日变化示意图,下图为日光温室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一天中,冰雾出现频率最高时段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 )

地面辐射最强

相对湿度大

风速较强

气温很低

A.

B.

C.

D.

6.冰雾出现当天,为增强日光温室的效果,当地农民掀起和盖上草帘子的时间分别是( )

A.午后、日落前后

B.午后、20时前后

C.日出前后、日落前后

D.10时前后、15时前后

7.近年来,二氧化碳施肥(指提高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成为大棚种植中增产效果极为显著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是( )

A.二氧化碳施肥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

B.二氧化碳直接吸收大气辐射

C.二氧化碳施肥加大了棚内昼夜温差

D.二氧化碳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答案】5.D6.A7.A

【解析】

5.读图,冰雾出现频率较高的时段主要在夜间,且日出前后出现频率明显较高,该时间段相对湿度大,且气温较低,水汽易凝结成微小冰晶,形成冰雾,正确。地面辐射与地温直接相关,地面辐射最强多出现在12点-13点前后,错。风速强会吹散微小的冰晶,不利于冰雾的形成,错。故选D。

6.读图可知,在冰雾出现日,大约正午前后冰雾出现的概率较低,当地农民掀起草帘子,为了获取太阳辐射,大约整个下午的时间段内冰雾出现的概率比较低,在日落前后,当地农民盖上草帘子使温室里保温,从而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A正确。20时前后早已日落,盖上草帘子时间略迟,B错。日出前后以及10时前后冰雾频率高,太阳辐射较弱,掀起草帘子的效果不大,CD错。故选A。

7.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大棚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效率,达到增产的效果,A正确。与二氧化碳直接吸收大气辐射无关,B错。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少。同时,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好,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棚内的昼夜温差,CD错。故选A。

【点睛】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被地面吸收,导致地温升高,从而地面辐射增强,近地面大气(如二氧化碳、水汽等)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导致气温升高,所以近地面大气的直接和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

2020年,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处(图)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图分别为海沟附近的盐度和水温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上发生急剧变化的深度称为“温跃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马里亚纳海沟“温跃层”最明显的深度范围和月份是( )

A.0~200m1月

B.0~200m8月

C.200~400m8月

D.200~400m12月

9.据图中信息推测,关于“温跃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高纬度海域“温跃层”较显著

B.中低纬度海域“温跃层”较显著

C.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低,密度越大

D.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高,密度越大

【答案】8.B9.B

【解析】

8.由材料“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上发生急剧变化的深度称为“温跃层””可知,海水表面温度越高,其形成的垂直分布越明显,温跃层就越明显,因此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北半球,海水表面温度最高的月份为8月,因此“温跃层”最明显的月份是8月份,排除AD;再读图可知,海水表层温度约30℃,水深200米处海水温度大约为14℃,水温在垂直方向上变化最剧烈,因此0~200深度范围内温跃层最明显,B正确,C错误。故选B。

9.温跃层是海水温度垂直梯度较其上或其下水层为大的水层。一般来说,中低纬度地区表面海水的温度较高,海水温度垂直变化明显,即垂直分布上出现温跃层较明显。中高纬度海域由于表面水温较低,海水温度自上至下都很低,温跃层不明显,A错误,B正确;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低,密度越小,CD错误。故选B。

【点睛】

1、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高纬递减,呈马鞍状分布。2、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3、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增。

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地貌的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类型是( )

A.石灰岩

B.花岗岩

C.片麻岩

D.大理岩

11.该典型地貌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

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

地表水源丰富,生产生活供水充足

A.

B.

C.

D.

【答案】10.D11.A

【解析】

10.据图可知,该地貌有钟乳石、溶洞、岩柱,为喀斯特地貌,可推断该地貌的岩石是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可形成变质岩大理岩,故D正确,石灰岩为沉积岩,片麻岩是由岩浆岩或沉积岩经深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花岗岩为岩浆岩,故ABC错。故选D。

11.该地貌地区处于石灰岩地区,地形起伏大,土层薄且土壤贫瘠,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故错,石灰岩分布区岩石裂隙发育,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易下渗,因此地表水缺乏,故错,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喀斯特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故正确,本题选A。

【点睛】片麻岩 是由岩浆岩或沉积岩经深变质作用而成的岩石。具有暗色与浅色矿物相间呈定向或条带状断续排列的片麻状构造特征,呈变晶结构。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角闪石、云母等。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2亿年前,南美大陆西岸板块开始剧烈运动,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其南段被称为巴塔哥尼亚山脉(下图)。巴塔哥尼亚山地主体由花岗岩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了“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观。

材料二:智利位于巴塔哥尼亚山脉西侧,中部地区盛产葡萄,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cm的砂石层覆盖,发展葡萄种植(下图)。砂田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良好。

下图为作物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统计图。

(1)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是“天涯之国”,请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理由。

(2)阐述巴塔哥尼亚山脉“崖壁垂直,尖峭挺立”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过程。

(3)说出该地区在土壤表面铺设砂石覆盖层的原因,与裸田相比,说明砂田对水循环的影响。

【答案】

(1)东有高大山脉;北有狭长沙漠与邻国阻隔;西部和南部濒临广阔的海洋;地处美洲大陆的西南边缘。

(2)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高大的巴塔哥尼亚山地;地壳活动活跃,岩浆侵入地壳内部裂隙冷凝形成花岗岩;地壳进一步抬升,在风化、流水、冰川等外力侵蚀作用下,上覆岩层被侵蚀,花岗岩出露地表;在风化、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进一步侵蚀下,花岗岩山体形成“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观。

(3)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砂石覆盖层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削减了地表径流,增加了下渗量,增加土壤含水量;砂石覆盖层可以阻隔光照和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水蓄水。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安第斯山脉形成、智利中部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砂石层覆盖,发展葡萄种植为材料,涉及地理位置特征、地表形态、农业种植技术、水循环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知识、描述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原理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分析等素养。

(1)地理位置特征应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说明。读图可知该国南北跨纬度广,并且南部纬度高,从海陆位置看地处美洲大陆的西南边缘,西部和南部濒临广阔的太平洋,从相邻位置看东有高大山脉,北有狭长沙漠与邻国阻隔;因此该国是“天涯之国”。

(2)巴塔哥尼亚山脉“崖壁垂直,尖峭挺立”地貌景观的形成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材料可知,位于南极洲和美洲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高大的巴塔哥尼亚山地;地壳活动活跃,岩浆侵入地壳内部裂隙冷凝形成花岗岩;地壳进一步抬升,上覆岩层在风化、流水、冰川等外力侵蚀作用下,花岗岩出露地表;在风化、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进一步侵蚀下,花岗岩山体形成“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观。

(3)从图中可知,砂田与裸田相比,在任何深度,砂田土壤湿度大。根据所学知识,土壤表面铺设砂石,可以增大昼夜温差、保土保湿、减轻土壤盐渍化作用。本国葡萄种植区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土壤表面铺设砂石覆盖层可以阻隔光照和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水蓄水。砂石覆盖层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削减了地表径流,砂石覆盖层缝隙大利于雨水下渗,减少雨水侵蚀,增加土壤含水量。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蒸散量指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耗水量。疏勒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7~63mm,地区差异明显,年蒸发量高达3000mm,成为甘肃省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上游祁连山区是整个流域的水源涵养区和产流区;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下游荒漠区绿洲与荒漠并存。2000~2015年疏勒河中下灌区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图是疏勒河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示意图。

(1)描述疏勒河的水文特征

(2)简述甲地河道多分汊的主要原因。

(3)指出疏勒河流域地表月蒸散量最高的季节并解释原因。

(4)推测2000~2015年疏勒河中下游蒸散量变化,并说明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答案】

(1)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冬半年易断流;含沙量大。

(2)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较大;山前地形平坦。

(3)夏季。夏季气温高,祁连山冰雪融水多,土壤含水量大;夏季农作物及植被繁茂,植物蒸腾作用强;夏季农田灌溉,土壤水分充足;气温较高,日照时数长,有利于地表蒸散。

(4)蒸散量不断增加。导致中下游径流量减少,甚至断流;绿洲边缘地区植被退化,荒漠化进程加快;加剧生产生活用水紧张状况。

【解析】【分析】本题以疏勒河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示意图为背景,并结合相关材料,涉及了内流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水循环及土地荒漠化问题,体现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由图文信息可知,疏勒河属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内流河,“疏勒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7~63mm”,“上游祁连山区是整个流域的水源涵养区和产流区”,所以疏勒河的水源补给主要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流量较小;受气温影响,夏季径流 大,冬春两季径流 小,容易断流,径流 内季节性变化大,但年际变化小;由于流经沙漠地区,河流的含沙量大。

(2)结合材料中“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这一信息,应从地形和河床特征两方面进行分析。该河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流量季节变化大,易导致河水溢出河道,形成分汊;上游流经沙漠导致中游含沙量大,泥沙易淤积河道导致河流改道;甲地属于中游山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流不畅,易形成分汊。

(3)内陆地区水分蒸散量大小取决于气温高低、土壤可供蒸发的水量、植被的蒸腾量等。疏勒河流域地表月蒸散量最高的季节应该是土壤含水量大,植被茂盛,降水量大,气温高的季节:夏季。因为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降水量大,农田灌溉水量大,土壤中水分充足,可供蒸发的水量大;夏季是农作物及植被的生长旺季,植被茂盛,植物蒸腾作用强;夏季地面温度高,也有利于地表蒸散。所以疏勒河流域地表月蒸散量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4)因为自然条件如气温、植被等的变化相对较小,所以影响区域蒸散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根据材料,中、下游灌区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导致土壤水分蒸发量、作物蒸腾量均增大,所以2000~2015年疏勒河中下游蒸散量不断增加。蒸散量増大,实质上是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河流中下游水量减小,甚至断流;河流水量减小,加剧该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紧张问题;由于下游荒漠区绿洲与荒漠并存,蒸散量増大,水分减少,会造成荒漠区绿洲地下水水位下降,地表植被退化,最终导致荒漠化加剧。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呼伦贝尔号”旅游列车由中车唐山公司为呼伦贝尔草原森林旅游线路量身打造,全程453公里,行程四天三晚。在列车上游客可以观望呼伦贝尔的美景,同时对5个节点包含的白音哈达草原营地、诺干湖草原营地、满洲里国门与套娃景区、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典型的草原、森林、湿地、人文景观串联进行充分展现,同时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体验各地特有的文化娱乐活动。

分析呼伦贝尔开通旅游列车的背景原因。

【答案】

景点分布相对分散,距离较远;沿线旅游资源丰富且类型多样;当地铁路运力相对富余;当地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同质景点面积大,易产生审美疲劳,需加入不同的旅游项目不断调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旅游活动的设计与规划。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详解】由材料“同时对5个节点包含的白音哈达草原营地、诺干湖草原营地、满洲里国门与套娃景区、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典型的草原、森林、湿地、人文景观串联进行充分展现”可知,景点分布相对分散,全程453公里,距离较远;沿线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还有特色美食和特有的文化娱乐活动,旅游资源丰富且类型多样;当地人口较少,当地铁路运力相对富余;当地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沿途多草原、森林、湿地自然景观,同质景点面积大,易产生审美疲劳,需加入不同的旅游项目不断调节。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9月19日,中国“蚂蚁森林”项目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网络支付用户通过一些减少碳排放量的绿色生活方式,获得相应绿色能量,可以用来在“蚂蚁森林”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会在现实某个地方种下一棵实体的树。某用户通过“蚂蚁森林”先后在甘肃武威种下一棵梭梭树,甘肃庆阳种下一棵柠条,内蒙古赤峰种下一棵沙棘。

据材料推断该用户实体树的主要生态作用。

【答案】

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改良盐碱土地;增加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治理、森林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结合材料可知,该用户的实体树种植在甘肃、内蒙古等气候干旱区,属于防风固沙林。其增加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有利于削弱风速,促进沙粒沉积,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促进水分下渗,涵养水源,且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枯枝落叶为土壤提供养分,可以改良盐碱地。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区域空气湿度增大,温差减小,有利于调节局地小气候。区域生态环境因植树而得到改善,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本文标题: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零诊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788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7885.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