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苏省南通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方位角是指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在平面上沿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表为“北京市某月三天的日出方位角数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月1日,北京日落方位角是( )
A.198°
B.252°
C.288°
D.342°
2.该月可能为(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3.北京日出方位角最小的日期( )
A.南半球昼长为一年中最长
B.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C.晨昏圈与经线圈完全重合
D.极昼极夜区外各地日落西北方向
【答案】1.B2.D3.D
【解析】1.方位角是指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在平面上沿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北京市某月1日日出方位角为108°(如下图),可推出日出方向与正北方夹角为108°,与正东方向夹角为18°,与正南方向夹角为72°。而根据所学知识,由于北京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正午太阳的方位应该是在正南方,以12:00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长相等,因此夹角也相等,推出日落方向与正南方的夹角也是72°,可知日落方位角应为108°+72°+72°=252°,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2.由上题可知,北京市该月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昼短夜长,且随着时间推进,日出方位角越来越大,说明日出方向向南方移动,白昼越来越短。2月北京市昼短夜长,但是在冬至日后,白昼在不断变长,不符合该月特征,A错误。5月和8月北京市昼长夜短,B、C选项错误。11月北京市昼短夜长,且未到冬至日,白昼仍在变短,符合该月特征,D选项正确。
3.日出方位角最小的日期应该是日出方向与正北方向夹角最小的日期,因此此时北京市白昼时间应该最长,应为夏至日。南半球昼长最长应为冬至日,A选项错误。此时应该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B选项错误。春、秋分晨昏圈与经线圈完全重合,C选项错误。夏至日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D选项正确。
【点睛】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的往返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1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具有回归年变化。
图为“某峰林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⑤④③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④⑤③
D.②①⑤④③
5.该地貌为( )
A.花岗岩峰林
B.喀斯特峰林
C.丹霞峰林
D.石英砂岩峰林
【答案】4.C5.A
【解析】
4.沉积岩曾经受到过挤压力形成了褶皱;后岩浆侵入,形成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经地壳抬升,表层沉积岩受外力侵蚀作用剥离后,花岗岩出露地表,初期形成峰丛,随着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峰丛成为峰林,随着侵蚀作用的持续,形成孤峰或平地。结合峰林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可知,该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⑤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褶皱下部被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之后受地壳抬升,外力的差异性侵蚀形成花岗岩峰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6.四地中气温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关于四地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沙尘漫天
B.乙地艳阳高照
C.丙地雪花飞扬
D.丁地月朗星稀
【答案】6.C7.C
【解析】
6.据材料可知,甲、乙、丙、丁四地海拔相近,因此不考虑地形因素影响,从纬度角度来说,乙、丁纬度较甲、丙低,气温较高,B、D选项错误。而甲、丙纬度相近,据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情况可知,甲地为低压中心,四周临海,受海洋影响大,气温较高,而丙地气压较高,因此丙地气温应低于甲地,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故选C。
7.据图可知,该区域为欧洲西部,甲地位于冰岛,气候湿润,且此时受低压中心控制,降水较多,无法看到沙尘漫天,因此A选项错误。此时为世界时(零时区区时)2022年1月10日22时,应该为冬季夜晚,无法看到艳阳高照,B选项错误。由图可知,丙地处于低压槽内,受锋面影响,应为降水天气,加之处于冬季,纬度较高,应该以降雪的形式呈现,C选项正确。丁地此时也受低压中心控制,多阴雨天气,因此无法看到月亮,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
8.该气象站点测得太阳辐射量月均最高值出现在5月,可推测5月较7月( )
A.大气削弱量少
B.地面辐射量大
C.大气逆辐射强
D.平均气温值高
9.这年9月初,该处地温明显下降,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太阳高度减小
B.冰雪融水下渗
C.日照时间缩短
D.降雪天气影响
10.受局地环流影响,11:00前该站点的最大风频是(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答案】8.A9.D10.A
【解析】
8.天山位于我国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据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可以推断天山南坡,5月份降水少,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而7月份降水相对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因此与7月份相比,5月份天山南坡的太阳辐射量较7月份高。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平均气温对太阳辐射没有影响,故A正确,BCD错误。因此本题选A。
9.由图可知,图中信息显示,该年9月初,该地低温明显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该地经历了一次降雪天气,降雪后,积雪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较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并且积雪融化也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导致地温下降,D正确;与往年相比,该地这年9月初的太阳高度、日照时间不存在太大的变化,A、C错;7、8两月气温高,该处冰雪融水的下渗量比9月初更大,故冰雪融水下渗不是9月初该处地温明显下降的原因,B错。因此本题选D。
10.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因热力作用,存在的局地环流应属于山谷风。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风,白天盛行谷风,夜晚盛行山风。根据材料,山风与谷风转化的时间是在北京时间11:00和23:00左右,由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时间差可知,在北京时间11:00-23:00,即当地时间8:20-20:20左右,(当地白天)盛行谷风,则在北京时间23:00一次日的11:00当地盛行山风,故在北京时间11:00前该站点盛行山风,由于该气象站位于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中,图中该U形谷呈西北-东南走向,受地形的约束,11:00前该站点的山风由山上吹向谷底时,以西北风为主,故最大风频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因此本题选A。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11.导致植被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热量
C.光照
D.岩性
12.山顶植被环状分布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分异
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地方性分异
【答案】11.A12.D
【解析】
11.根据材料,丹霞地貌具有顶平、坡陡的特征。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多耸立的孤岛状山峰,海拔多在300~400米,相对高度一般小于200米。热量条件和光照条件相差不大,BC错误;丹霞地貌的岩性相同,D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顶为乔木,往下依次为灌木、旱生灌木草本、崖坎旱生群落,可知由山顶往下水分条件变差,最大的可能是由山顶往下坡度变陡,土层变薄,保水性下降,A正确,所以选A。
12.根据材料,丹霞地貌具有顶平、坡陡的特征。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多耸立的孤岛状山峰,海拔多在300~400米,相对高度一般小于200米。垂直地域分异不明显,C错误;纬度基本没变化,没有体现纬度地带性分异,A错误;此区域的降水差异不大,不要能出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沿海向内陆的地带性分异),B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导致植被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土层的厚度),所以体现的是地方性分异,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②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③热量:阳坡帯谱多,阴坡带谱少,同一自然带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④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13.“调节水库”选址的最重要条件是( )
A.流量大
B.汛期长
C.库容大
D.落差大
14.龙羊峡水库蓄水水位最高的月份通常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5.每年冬季至初春,刘家峡水库减少下泄水量,其主要目的是( )
A.蓄积发电用水
B.降低凌汛水位
C.减少泥沙下泄
D.利于上游航运
【答案】13.C14.D15.B
【解析】
13.根据材料“‘调节水库’除了发挥供水、发电等一般性水库功能,还承担着是调蓄河流流量,使下泄水量较为稳定的作用;龙羊峡水库和刘家峡水库是黄河上游梯级开发中重要的‘调节水库’,其中龙羊峡水库控制的水量占黄河入海水量的42%。”可知,水库蓄水量越大,调蓄作用越大。由此判断,“调节水库”选址的最重要条件是库容量要大,C正确;河流径流量和汛期的长短对其选址的影响小;落差影响水能,而发电不是“调节水库”的最主要作用,故ABD错误,所以该题选C。
14.读图可以看出,龙羊峡水库上游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降水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青藏高原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高山冰川融水量主要受气温影响,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其次,“调节水库”的主要作用是使下泄水量稳定,为了增大枯水期水库的泄水量,水库应在雨季结束之前蓄满水,对枯水期的径流调节作用最大,10月份,黄河流域雨季结束,进入枯水期。因此,经过一个夏季一直到10月左右,龙羊峡水量一直增加,水位升高,在1月、4月、7月、10月四个月份中,龙羊峡水位最高的月份应该是10月份。故D正确。
15.刘家峡水库的水源主要依靠高山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水量最大的是夏秋季节,冬季至初春补给水量很少,因此每年冬季至初春,刘家峡水库减少下泄水量,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蓄积发电用水,A错误;冬季至初春季节,刘家峡以下河段容易发生凌汛现象,河冰阻塞河道,发生洪水泛滥,该季节减少刘家峡下泄水量,可以降低凌汛水位,减缓凌汛的危害,B正确;刘家峡以上河段河流含沙量较小,河水清澈,泥沙下泄量较少,C错误;刘家峡以上河段河流落差大,山高谷深,多急流险滩,不适宜内河航运,D错误。所以该题选B。
【点睛】水库和大坝的作用:大坝:拦截洪峰、发电、调节蓄水量、调节水位适应航船;水库:蓄水、灌溉、养殖、旅游、调节气候、供给生产生活用水、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水源地、改善航运条件。
16.该地传统民居的主材最可能为( )
A.木材
B.干草
C.毛毡
D.夯土
17.为适应当地气候,该传统民居注重( )
A.防风、保温
B.通风、散热
C.采光、防潮
D.防晒、蓄水
18.该地聚落紧密布局主要是为了( )
A.节约土地建材
B.便于出行交流
C.扩大牧场面积
D.方便就近耕作
【答案】16.D17.A18.A
【解析】
16.南疆气候干旱,木材少,A错误;干草冬季不保温,B错误;毛毡一般是游牧民搭建蒙古包用,C错误,根据材料,当地民居需要就坡砌墙、挖洞、筑台,并采用各种营建技术,塑造宜居空间。所以该地传统民居的主材最可能为夯土,D正确,所以选D。
17.南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冬季风力大,气温低,因此当地传统民居要防风、保温,不需要防潮,A正确,C错误,根据上题分析,该地传统民居的主材是夯土,无法蓄水,D错误;南疆地区虽然夏季白天气温较高,但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不需要通风散热,B错误,所以选A。
18.根据图文信息,该地聚落紧密布局,就坡砌墙、挖洞、筑台,并采用各种营建技术,塑造宜居空间。可以节约土地建材,A正确;由于聚落紧密布局,不便于出行,B错误;绿洲地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聚落紧密布局,不是为了扩大牧场面积,C错误;根据图文材料,当地的民居是在丘陵与平原交接地带建的,在丘陵与平原交接地带耕地少,所以不是就近耕作,而是节约土地,D错误,所以选A。
【点睛】新疆气候干旱,缺少灌溉水源就不可能发展农业.在天山山麓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地带,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的灌溉,分布着较多的绿洲农业区,新疆的城市、人口和交通主要分布在这里。
19.该地沙尘天气出现频率最低的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为达到最好的防风效果,营造林带的走向应选择( )
A.东一西
B.南一北
C.东北-西南
D.东南-西北
21.科学营造防风固沙林,应( )
A.缩小植株间距
B.引种适生林草
C.选择速生树种
D.禁伐原有林木
【答案】19.D20.B21.B
【解析】
19.根据材料可知,使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动风速,大于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因此起沙风频率高时,沙尘天气较多。据左图可知,从占全年起沙风比率来看,12月-2月的比率最低,因此沙尘天气出现频率最低的是冬季,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故选D。
20.为达到最好的防风效果,营造林的走向应是垂直于最大风频或者最大风速的方向,由右图可知,起沙风平均风速各个方向差异不大,因此考虑最大风频,占全年起沙风比率最高的为东、西向,因此营造林的走向应为南-北向,才可以起到明显的防风效果,因此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21.科学营造防风固沙林,既起到防风效果,又不影响生态环境。缩小植株间距,需要更多的养分,会加大土壤压力,A选项错误。引种适生林草,对当地环境适应能力强,减少养护费用,同时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小,减少生物入侵可能,B选项正确。速生树种,短时间内对土壤养分需求大,不适宜种植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C选项错误。原有林木可能对于营造防风固沙林的建设具有影响,禁伐太过绝对,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防风固沙林是指为降低风速,固定流沙,改良土壤而营造的防护林。在风沙灾害严重地区,通常需先栽植沙生植物,包括灌木及草本植物来固定流沙。
22.焦作市产业转型初期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是( )
A.土地资源短缺
B.技术工人缺乏
C.交通设施落后
D.能源供应紧张
23.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借鉴的“焦作经验”是( )
A.引进资金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利用人力优势,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C.依据优势资源,培植新型替代产业
D.依托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答案】22.B23.C
【解析】
22.根据材料可知,焦作市在转型前是依托煤炭资源发展的,主要发展的是与煤炭相关的采矿业,随着焦作市开始进行产业转型,发展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铝工业、煤盐联合化工、能源和食品六大支柱产业,跟采矿业关联度小,缺乏相关的技术工艺,因此焦作市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工人缺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焦作市产业转型后发展的产业不是高新技术产业,因此无法借鉴,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焦作利用人力优势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故B错误;材料中提到,焦作市在发展支柱产业的同时依托山水资源发展旅游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依托优势资源,培植新型替代产业可以借鉴,故C正确;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依托山水资源,关键在于找准自身的优势,该经验不具有普遍性,故D错误。故选C。
【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综合整治措施:(1)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2)调整工业布局;(3)消除污染,美化环境;(4)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5)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二、综合题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李村地处武汉主城区东部近郊,位于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内。由于特殊的区位条件,该村第二产业发展受限,村民多为菜农,人口外流严重,民房闲置较多。近年来,武汉的部分艺术家和手工艺者到该村租用民房生活创业,使大李村焕发新的生机。
材料二 图为“大李村主要店铺分布示意图”。
(1)简述该村吸引艺术家和手工艺者迁入的主要原因。
(2)简析艺术家和手工艺者迁入对该村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
(1)自然环境优美;离城市近交通便利;房租较低;生活方式悠闲
(2)迁入人口以中青年居多年龄结构年轻化,受教育程度高,文化层次提升;主要从事第三产业,职业构成改变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村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两个小题,涉及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地理生活的实践运用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1)材料显示,大李村位于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内,自然环境优美;且李城市较近,位于交通干线附近,交通便利;闲置房屋较多,房租便宜;生活方式较为悠闲,适合创作。
(2)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艺术家和手工艺者绝大部分受教育程度高,素质也较高,大多为中青年人员,为该村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活力,大大提高了村内的文化层次,大量从事第三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居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该村的经济发展。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北邻毛乌素沙地,南连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具有过渡性特点,属典型生态脆弱区。2000年以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盐池县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材料二 图为“盐池县位置及地势变化示意图”。图为“盐池县2000~2017年土地利用构成变化图”。
(1)分别列举盐池县南、北部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
(2)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盐池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作用。
(3)为实现生态持续发展,请提出该县灌溉农业发展的合理措施。
【答案】
(1)南部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北部禁牧封育,退牧还草;利用草方格沙障等工程措施和恢复植被等生物增施防风固沙
(2)林地、草地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减轻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涵养水源;改善局部小气候;生物栖息地增多,保护生物多样性
(3)以水定地合理布局:控制耕地规模;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完善排灌设施,防止次生盐渍化: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防止耕作不当引起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解析】【分析】该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位置、土地利用构成变化等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生态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1)据材料可知,盐池县北邻毛乌素沙地,南连黄土高原,因此盐池县北侧多以畜牧业为主,北部可以禁牧封育,退牧还草,而靠近沙地,需要防治沙漠化等生态问题,可利用草方格沙障等工程措施和恢复植被等生物增施防风固沙。而盐池县南侧多以种植业为主,同时需要防治水土流失问题,应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2)由图可知,2000年-2017年间盐池县土地利用结构中草地、林地面积增大,耕地面积减少,可使植被覆盖率增加,从而减轻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对气候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植被覆盖率增大,可增大植物蒸腾,改善局部小气候;此外,也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3)该地生态环境脆弱,实现生态持续发展,需要从节约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角度出发。整体上应控制耕地规模,以水定地合理布局,远离水源地的区域尽量减少耕地面积,同时可改善技术,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完善排灌设施,防止次生盐渍化,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合理耕作。
【点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丹江口、皇庄为汉江上、中、下游分界点,丹江口至皇庄的中游段河谷开阔,宽度达数公里,覆盖层深厚,边滩、心滩发育;皇庄以下的下游河段流经江汉平原,河道蜿蜒,宽度缩窄。丹江口水利枢纽建成于1973年,水库蓄水后,改变了汉江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导致河道形态演变。
材料二图为“汉江中下游河道示意图”。图为“汉江仙桃段两处河道断面冲淤变化示意图”。汉江仙桃段为连续弯曲型河段。
(1)丹江口水库蓄水前,汉江中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沿程逐渐减小;水库蓄水后,输沙量沿程逐渐增大,请分别分析其原因。
(2)简述仙桃段河道断面形态发生的变化,由此推测该处表层水流偏移的方向(请绘制箭头表示)。
(3)河道演变主要受水、沙变化和河岸物质组成等影响。解释仙桃段河道断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
(1)水库蓄水前,河流含沙量大;中下游河谷展宽,河道弯曲,流速减小;泥沙淤积水库蓄水后,泥沙在库区淤积,清水下泄;增加的泥沙主要来自河床冲刷;河岸崩塌;支流汇入
(2)河床略有加深:凸岸侵蚀后退;凹岸略有堆积,变化不大绘图
(3)清水下泄,河流下蚀增强;洪水期水位下降,凸岸淤积减弱;表层水流偏向凸岸,凸岸物质组成松散,受侵蚀后退;凹岸抗蚀能力强,变化不大
【解析】【分析】本题以丹江口水库蓄水前后河流形态及含沙量状况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河流输沙量变化、水流运动变化、断面形态变化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根据材料和示意图可知,在丹江口水库蓄水前,河流含沙量较高,丹江口以下的中下游地区河谷宽阔,河道弯曲,流速变小,沿途逐渐沉积,所以形成了汉江中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沿程逐渐减小;丹江口水库建成蓄水后,大量泥沙在库区淤积,形成了清水下泄;库区蓄水抬高了水位,下泄河水流速较快,沿岸河床河岸进行侵蚀,加上支流注入,输沙量沿程逐渐增大。
(2)根据仙桃段河道断面形态图可知,丹江口水库蓄水后,河床的深度略有加深;原本侵蚀的凹岸出现了轻微的堆积作用;原本沉积严重的凸岸出现了较严重的侵蚀作用,河岸后退。因此,丹江口水库蓄水之后表层水流应该偏向凸岸。
(3)丹江口水库蓄水抬高水位,清水下泄,增强了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使河床变深;因丹江口水库调蓄洪峰作用,洪水期水位下降,凸岸沉积作用减弱;表层河水偏向凸岸,因凸岸物质组成松散受到侵蚀,河岸后退;凹岸抗侵蚀能力强,变化不大,因表层水流方向偏离,产生了少量沉积。
上一篇:2022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下一篇:2022届辽宁省协作体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676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6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