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高考地理知识归纳-黄土高原、水循环、暴雨、下渗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1-12-22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一、地理知识点
  水循环

  水循环主要有三个过程,各个循环的过程、方向分别为:

  ①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水面蒸发—>陆地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②海上内循环:海面蒸发—>海面降水;

  ③海陆间循环:海面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水循环的意义可以总结为4个方面:

  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

  ②促进了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③影响了全球的气候与生态;

  ④塑造着地表形态。

高考地理知识归纳-黄土高原、水循环、暴雨、下渗

水循环的过程

二、地理例题

  降雨下渗受降雨强度、降雨总量、植被覆盖率、土壤特性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综合影响。2017 年 7 月我国黄土高原某地经历了一次极端暴雨过程。下表示意此次暴雨 3 次降水概况。

高考地理知识归纳-黄土高原、水循环、暴雨、下渗

1、影响此次极端暴雨下渗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覆盖率

  B.降雨总量

  C.土壤含水量

  D.降水强度

2、为提高极端暴雨的下渗能力,该地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A.推广节水农业

  B.平整土地,植树造林

  C.疏浚河道,减少淤积

  D.腾出水库库容
  答案:C、B

  精讲精析:(1)分析影响下渗速度的主要因素。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次暴雨包含三次降水,第一次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8小时降水114.5mm,平均14.3mm/h),降水逐渐下渗,土壤含水量逐渐饱和,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②第二次降水时间短、强度适中(平均7mm/h)距离第一次降水仅过去21小时,土壤含水量此时仍然较高,因此降水的下渗较少;③第三次降水时间长,强度小(4.5mm/h),距离第二次降水也仅仅间隔23小时,此时土壤含水量仍然较高,雨水下渗较少,但由于降水强度小,因此径流量也较小;④因此影响此时暴雨下渗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含水量(第一次降水含水量低,下渗快;后两次含水量高,下渗慢),选项C正确。

  (2)分析提高暴雨下渗能力的措施。①可以通过平整土地,减缓地表径流的流速,提高下渗能力;也可以植树造林,植被地上部分可以减小雨水对土壤的冲击,地下部分可以保持水土,吸收水分,提高地表水的下渗能力,因此选项B正确;②疏浚河道、腾出水库库容可以应对地表径流过大的问题,但对下渗贡献较小;节水农业与下渗的关系也较小,因此选项ACD错误。
三、地理总结
  黄土高原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小,解题思路为:①根据三次降水的持续时间、降水量,分析每次降水时的土壤含水量和下渗情况;②分析平整土地、植树造林、疏浚河道、腾出水库库容和节水农业对地表径流流速、雨水对土壤冲击和土壤对水的吸收能力的影响,进而分析提高暴雨下渗能力的措施。

  我国分布着四大高原,分别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根据形态分为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如下:

  ①气候:位于我国的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对地表的冲刷能力强;

  ②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斜坡较多;

  ③土壤:土质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

  ④植被:人们活动较多,毁林毁草,地表植被稀少。

高考地理知识归纳-黄土高原、水循环、暴雨、下渗

我国四大高原分布图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知识归纳-黄土高原、水循环、暴雨、下渗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578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5785.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