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地球上的水
【2020年】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图3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7~8题。
图3
7.参照图3,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③人工岛足够长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答案】7.B 8.D
【解析】7.图中岛内的淡/咸水界限,说明该区域地下淡水的水位与地下咸水区水位、海平面水位三者基本平齐。若要地下淡水区保持相对稳定,必须保持地下淡水的水位不低于咸水区水位和海平面水位,这样就需要有“季节分配均匀且降水充沛”的条件;如果降水季节变化大就会导致淡/咸水界限变化大,岛内地下淡水区空间变化大;只有人工岛足够宽,才可以使得人工岛中心附近地下水受海洋咸水影响小,所以选B。
8.人工岛一般面积不大,人工岛没有足够宽度,容易受海洋咸水的影响,导致人工岛的地下淡水的区域小,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地下淡水储量不能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即选D。此题容易错选水质较差,水质差是受到海水影响的地下水咸水区,地下水淡水区水质没有问题。
(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图4)。奧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9~10题。
9.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10.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温 B.水深 C.水量 D.水质
【答案】9.C 10.D
【解析】9.由图文信息可知,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位于巴尔干半岛,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故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奥赫里德湖几乎无河流注入,B错。题干材料提示,奥赫里德湖东侧的加利契察山岩性为石灰岩,石灰岩吸水性强,含水量大,可以为奥赫里德湖提供稳定的水源,C对。该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几乎没有终年积雪,D错。故选C。
10.由图文信息可知,两湖的纬度和海拔相差不大,因此水温差异不大,故A错。奥赫里德湖面积更大,水深更深,水量更大,应该渔业资源更丰富,但实际渔产不如普雷斯帕湖丰富,因此水深和水量不是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故BC错。影响渔业资源主要因素是饵料,奥赫里德湖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水质好,营养盐类少,饵料不足,渔产不丰,故D对。故选D。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8、9题。
8.图中甲洋流()
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
9.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 B.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
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 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
【答案】8.D 9.C
【解析】8.图中甲洋流是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副极地环流圈,A错误。西风漂流环绕南极流动,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B错误。西风漂流是在南半球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和极地东风关系不大,C错误。西风漂流纬度较高,靠近南极大陆,水温较低,是寒流,D正确。故选D。
9.据图可知,①处洋流向北流,应该是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A错误。②处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和洋流关系不大,B错误。③处位于西风带,有西风漂流流经,西风风力大,导致西风漂流流速快,洋流遇陆地阻挡,浪高,因此行船时流急浪高,C正确。④处受极地东风影响,不是离岸风,也不是寒暖流交汇,因此没有世界著名渔场,D错误。故选C。
27.(2020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图14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表1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图14
表1
(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________(3分)
(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________(4分)
(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________(2分)
27.【答案】(1)年降水量大;地势高;流域面积较大。
(2)径流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输沙量减少;河湖多,调节能力强;蒸发强;下渗多;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泥沙沉积。
(3)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4)地形为低平原,河网密布;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径流量大,含沙量大;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河流的水文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结合所学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作答即可。
(1)“水塔”一是水量大,为尼日尔河提供的补给水源多,二是地势高。读图可知,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年降水量大,且该区域尼日尔河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阔,为尼日尔河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补给;其次,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地势高,是尼日尔河的发源地,所以被称为尼日尔河的“水塔”。
(2)读表可知,根据马西纳和迪雷水文站年径流量以及年输沙量数据的变化可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内陆三角洲地区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有利于泥沙的沉积;同时,河湖较多,内陆三角洲面积较大,年降水量相对减少,蒸发量增加,且由于流速减慢,下渗增多,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减少。另外,由于河湖多,内陆三角洲对河流的调节能力强,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3)根据表1信息可知,自迪雷~洛科贾,河流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18.(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伊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近年来,中伊两国合作领域日益广泛。
甲湖和乙湖所在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两湖都是内流湖,且湖面海拔相近,但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
(3)分析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的原因。(6分)
18.【答案】(3)甲湖有多条河流汇入,丰水期水位升高;甲湖湖水顺河道流向乙湖,带走盐分。乙湖只有河流汇入,但无河流流出;湖水蒸发强烈,使盐分积累。
【解析】(3)读图可以看出,甲湖有多条河流汇入,淡水汇入量大,丰水期水位升高;而且,甲湖湖水顺河道流向乙湖,可以将盐分带走,因此,甲湖为淡水湖。读图可以看出,乙湖只有河流汇入,但没有河流流出,导致盐分无法排出;而且该区气候干旱,湖水蒸发强烈,盐分积累,盐度升高,因此,成为盐湖。
【2019年】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解析】
第9题,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泥沙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故选D。
第11题,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渭河的水量和含沙量对黄河下游地区影响较大,不会影响小北干河水量的大小和流速的大小,ABD错误。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有所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排水不畅,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淤积,故选C。
【答案】9. D11. C
【2019年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图5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
1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
11.有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读图判断即可。
12.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②④正确,①③错误。选C。
【点睛】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季节变化增大。
【答案】11.B 12.C
【2019年北京卷】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7题。
7.图示区域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
【解析】7.根据①地周围的等压线的分布,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不对;大雾出现需要大量的水汽、降温和静风天气,②地此时受到大风天气影响,不会有大雾出现,B不对;③地在未来几日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因此未来有强降水,C对;④地为日本暖流流经的地区,D不对。故选C。
【答案】7.C
27【2019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图14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及其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图15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月平均流量图”。
(1)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有____________。(3分)
(2)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____________(4分)
(3)分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文特征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____________(3分)
(4)为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指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____________(4分)
【解析】考察水循环相关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河流的补给类型,影响河流流量大小的因素以及水循环的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察,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恒河是热带季风气候,主要靠雨水补给。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地区是我国的雅鲁藏布江,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该流域地区常年最稳定的补给类型是地下水补给,因此共有三种类型,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
(2)流量的差异可以从流量的总量大小以及流量的季节变化两方面去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大于恒河,尤其是在上半年,并且布拉马普特拉河在七月份流量最大,而恒河在九月份流量最大。布拉马普特拉和出现峰值时间较早,这是因为与流域的补给类型有关,布拉马普特拉河受印度西南季风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大,并且时间较长,因此月均流量大,出现峰值时间早。
(3)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去谈。
有利影响:河流流量较大,带来泥沙较多,有材料可知,该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河口处泥沙沉积有利于促进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靠近河流有利于进行灌溉。提供了便利的水源。
不利影响,要结合去的气候特征去谈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容易引发旱涝灾害。
(4)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要从开源和节留两方面去谈。该区域洪涝灾害较多,因此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调节地表径流,改变水的时间分布不均特征。同时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印度,孟加拉国等不同的国家,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流域内水资源。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要节约用水,尤其是要合理利用地下水,防止过度开采。
【答案】(1)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
(2)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均流量较大;布拉马普特拉河峰值较早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内降水量大,雨季长
(3)有利:促进三角洲的形成与发育;提供水源不利:引发洪涝灾害
(4)兴修水库,调节径流;加强区域合作;节约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地下水等
【2018年】
【2018全国卷III)】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
图2
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
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解析】
6.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断陷集水而成;其形成与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故选A。
7.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沉积,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巨厚的沉积物;目前该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断汇入湖泊,导致湖水深度不断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区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变化不大;入湖泥沙变化不大,且其变化也不会引起湖水深度增加。故选C。
8.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选D。
【答案】6.A 7.C 8.D
【2018全国卷III)】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9~11题。
图3 图4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
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
9、该类地下住宅分布于“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躲避炎热天气”的地区。图中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地符合这一特征。故选B。
10、读图可知,地下住宅比较封闭,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从而保障其正常活动;同时也可以把地下住宅里的废气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故选D。
11.这类地下住宅的室温有变化,但是变化小;蒙古包位于地上,和这类住宅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类似于冬暖夏凉的黄土高原的窑洞。故选B。
【答案】9.B 10.D 11.B
【2018JS卷】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图13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A.加速洪水下泄B.增加河床淤积
C.减少上游来水量D.缩短航运里程
26.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B.六合垸所在地
C.张智垸所在地D.永合垸所在地
【解析】
25.裁弯取直使得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快河水的下泄,缩短航运里程,A、D项正确。裁弯取直加速河水下泄,反而增强了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少河床淤积,B项错误;裁弯取直并不会减少上游来水量,C项错误。
26.天鹅洲故道、黑瓦屋故道、老河故道都是长江裁弯取直之前的河道,其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南岸,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北岸。读图可知,六合垸、永合垸曾经位于长江南岸,故B、D项正确。麋鹿保护区位于老河故道和天鹅洲故道之间,最可能位于长江以北,A项错误;张智垸虽然位置偏南,但是位于长江河道的北侧,C项错误。
【答案】25.AD 26.BD
【2017年】
【2017全国卷I】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图2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解析】
6.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该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盐湖面积变化取决于该流域的蒸发和降水,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小,降水量大,则水域面积增加。题目中提到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否则会引起盐湖面积的扩大或缩小。
7.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8.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B。
【答案】6.C 7.A 8.B
【2017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D.递增
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解析】
7.结合图例可以判断,8月份,在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故选D。
8.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密度逐渐增大,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流水携带的泥沙到河口地区沉积,泥沙中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故选C.
9.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答案】7.D 8.C 9.A
【2017江苏地理卷】A.[海洋地理]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图19为“搁浅冰山照片”,图20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_______,其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3分)
(2)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有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5分)
(3)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_______。(2分)
【解析】
(1)纽芬兰岛附近受来自高纬度的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带来大量的冰山,所以这些冰山来自极低地区,冰山融化导致附近海水水温降低,盐度降低。
(2)北大西洋中高纬的西侧拉布拉多寒流影响,水温低,东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高,同纬度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根据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分布密集程度,可知西部密集温差大,东部温差小。洋流和纬度是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3)随着全球气温转暖,春季气温升高快,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答案】
(1)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水温降低;盐度降低
(2)同纬度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洋流(西部寒流,东部暖流);纬度
(3)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2016年】
(2016•江苏卷)图13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2013年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B.增大
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6.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答案】25.AC 26.AD
(2016•上海卷)(七)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
13.7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会遇到风海流、密度流、涌升流三种洋流。货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区位置分别是
A.甲、乙、丙B.甲、丙、丁C.丁、乙、甲D.丁、丙、乙
14.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轮在E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
A.我国东海海域B.我国南海海域C.印度尼西亚海域D.菲律宾海域
【答案】13、D 14、A
(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0-11题。
10.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
【答案】10.D 11.B
(2016•江苏卷)图9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9 ~20题。
19.图9中洋流甲
A.自南向北流B.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C.使沿岸增温增湿D.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20.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9.BC 20.BD
(2016•新课标Ⅱ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9.D 10.B 11.A
(2016•新课标Ⅲ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
【答案】7.B 8.C 9.D
(2016•浙江卷)37.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26分)
材料一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10分)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分)
【答案】
(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2016•上海卷)(十七)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场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36.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4分)
37.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4分)
38.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6分)
【答案】
36、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37、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
38、原因: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抽水截留”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
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图3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参照图3,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③人工岛足够长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答案】7.B 8.D
【解析】7.图中岛内的淡/咸水界限,说明该区域地下淡水的水位与地下咸水区水位、海平面水位三者基本平齐。若要地下淡水区保持相对稳定,必须保持地下淡水的水位不低于咸水区水位和海平面水位,这样就需要有“季节分配均匀且降水充沛”的条件;如果降水季节变化大就会导致淡/咸水界限变化大,岛内地下淡水区空间变化大;只有人工岛足够宽,才可以使得人工岛中心附近地下水受海洋咸水影响小,所以选B。
8.人工岛一般面积不大,人工岛没有足够宽度,容易受海洋咸水的影响,导致人工岛的地下淡水的区域小,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地下淡水储量不能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即选D。此题容易错选水质较差,水质差是受到海水影响的地下水咸水区,地下水淡水区水质没有问题。
(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图4)。奧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9~10题。
9.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10.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温 B.水深 C.水量 D.水质
【答案】9.C 10.D
【解析】9.由图文信息可知,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位于巴尔干半岛,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故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奥赫里德湖几乎无河流注入,B错。题干材料提示,奥赫里德湖东侧的加利契察山岩性为石灰岩,石灰岩吸水性强,含水量大,可以为奥赫里德湖提供稳定的水源,C对。该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几乎没有终年积雪,D错。故选C。
10.由图文信息可知,两湖的纬度和海拔相差不大,因此水温差异不大,故A错。奥赫里德湖面积更大,水深更深,水量更大,应该渔业资源更丰富,但实际渔产不如普雷斯帕湖丰富,因此水深和水量不是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故BC错。影响渔业资源主要因素是饵料,奥赫里德湖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水质好,营养盐类少,饵料不足,渔产不丰,故D对。故选D。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8、9题。
8.图中甲洋流()
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
9.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 B.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
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 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
【答案】8.D 9.C
【解析】8.图中甲洋流是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副极地环流圈,A错误。西风漂流环绕南极流动,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B错误。西风漂流是在南半球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和极地东风关系不大,C错误。西风漂流纬度较高,靠近南极大陆,水温较低,是寒流,D正确。故选D。
9.据图可知,①处洋流向北流,应该是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A错误。②处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和洋流关系不大,B错误。③处位于西风带,有西风漂流流经,西风风力大,导致西风漂流流速快,洋流遇陆地阻挡,浪高,因此行船时流急浪高,C正确。④处受极地东风影响,不是离岸风,也不是寒暖流交汇,因此没有世界著名渔场,D错误。故选C。
27.(2020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图14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表1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图14
表1
水文站 | 马西纳 | 迪雷 | 尼亚美 | 洛科贾 | 奥尼查 |
年径流量(km3) | 41 | 30 | 27 | 73 | 182 |
年输沙量(万吨) | 177 | 100 | 350 | 1290 | 5800 |
(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________(4分)
(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________(2分)
27.【答案】(1)年降水量大;地势高;流域面积较大。
(2)径流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输沙量减少;河湖多,调节能力强;蒸发强;下渗多;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泥沙沉积。
(3)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4)地形为低平原,河网密布;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径流量大,含沙量大;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河流的水文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结合所学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作答即可。
(1)“水塔”一是水量大,为尼日尔河提供的补给水源多,二是地势高。读图可知,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年降水量大,且该区域尼日尔河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阔,为尼日尔河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补给;其次,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地势高,是尼日尔河的发源地,所以被称为尼日尔河的“水塔”。
(2)读表可知,根据马西纳和迪雷水文站年径流量以及年输沙量数据的变化可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内陆三角洲地区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有利于泥沙的沉积;同时,河湖较多,内陆三角洲面积较大,年降水量相对减少,蒸发量增加,且由于流速减慢,下渗增多,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减少。另外,由于河湖多,内陆三角洲对河流的调节能力强,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3)根据表1信息可知,自迪雷~洛科贾,河流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18.(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伊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近年来,中伊两国合作领域日益广泛。
甲湖和乙湖所在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两湖都是内流湖,且湖面海拔相近,但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
(3)分析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的原因。(6分)
18.【答案】(3)甲湖有多条河流汇入,丰水期水位升高;甲湖湖水顺河道流向乙湖,带走盐分。乙湖只有河流汇入,但无河流流出;湖水蒸发强烈,使盐分积累。
【解析】(3)读图可以看出,甲湖有多条河流汇入,淡水汇入量大,丰水期水位升高;而且,甲湖湖水顺河道流向乙湖,可以将盐分带走,因此,甲湖为淡水湖。读图可以看出,乙湖只有河流汇入,但没有河流流出,导致盐分无法排出;而且该区气候干旱,湖水蒸发强烈,盐分积累,盐度升高,因此,成为盐湖。
【2019年】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解析】
第9题,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泥沙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故选D。
第11题,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渭河的水量和含沙量对黄河下游地区影响较大,不会影响小北干河水量的大小和流速的大小,ABD错误。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有所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排水不畅,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淤积,故选C。
【答案】9. D11. C
【2019年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图5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
1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
11.有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读图判断即可。
12.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②④正确,①③错误。选C。
【点睛】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季节变化增大。
【答案】11.B 12.C
【2019年北京卷】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7题。
7.图示区域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
【解析】7.根据①地周围的等压线的分布,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不对;大雾出现需要大量的水汽、降温和静风天气,②地此时受到大风天气影响,不会有大雾出现,B不对;③地在未来几日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因此未来有强降水,C对;④地为日本暖流流经的地区,D不对。故选C。
【答案】7.C
27【2019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图14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及其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图15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月平均流量图”。
(1)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有____________。(3分)
(2)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____________(4分)
(3)分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文特征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____________(3分)
(4)为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指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____________(4分)
【解析】考察水循环相关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河流的补给类型,影响河流流量大小的因素以及水循环的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察,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恒河是热带季风气候,主要靠雨水补给。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地区是我国的雅鲁藏布江,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该流域地区常年最稳定的补给类型是地下水补给,因此共有三种类型,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
(2)流量的差异可以从流量的总量大小以及流量的季节变化两方面去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大于恒河,尤其是在上半年,并且布拉马普特拉河在七月份流量最大,而恒河在九月份流量最大。布拉马普特拉和出现峰值时间较早,这是因为与流域的补给类型有关,布拉马普特拉河受印度西南季风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大,并且时间较长,因此月均流量大,出现峰值时间早。
(3)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去谈。
有利影响:河流流量较大,带来泥沙较多,有材料可知,该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河口处泥沙沉积有利于促进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靠近河流有利于进行灌溉。提供了便利的水源。
不利影响,要结合去的气候特征去谈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容易引发旱涝灾害。
(4)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要从开源和节留两方面去谈。该区域洪涝灾害较多,因此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调节地表径流,改变水的时间分布不均特征。同时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印度,孟加拉国等不同的国家,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流域内水资源。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要节约用水,尤其是要合理利用地下水,防止过度开采。
【答案】(1)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
(2)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均流量较大;布拉马普特拉河峰值较早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内降水量大,雨季长
(3)有利:促进三角洲的形成与发育;提供水源不利:引发洪涝灾害
(4)兴修水库,调节径流;加强区域合作;节约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地下水等
【2018年】
【2018全国卷III)】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
图2
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
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解析】
6.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断陷集水而成;其形成与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故选A。
7.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沉积,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巨厚的沉积物;目前该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断汇入湖泊,导致湖水深度不断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区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变化不大;入湖泥沙变化不大,且其变化也不会引起湖水深度增加。故选C。
8.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选D。
【答案】6.A 7.C 8.D
【2018全国卷III)】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9~11题。
图3 图4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
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
9、该类地下住宅分布于“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躲避炎热天气”的地区。图中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地符合这一特征。故选B。
10、读图可知,地下住宅比较封闭,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从而保障其正常活动;同时也可以把地下住宅里的废气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故选D。
11.这类地下住宅的室温有变化,但是变化小;蒙古包位于地上,和这类住宅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类似于冬暖夏凉的黄土高原的窑洞。故选B。
【答案】9.B 10.D 11.B
【2018JS卷】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图13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A.加速洪水下泄B.增加河床淤积
C.减少上游来水量D.缩短航运里程
26.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B.六合垸所在地
C.张智垸所在地D.永合垸所在地
【解析】
25.裁弯取直使得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快河水的下泄,缩短航运里程,A、D项正确。裁弯取直加速河水下泄,反而增强了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少河床淤积,B项错误;裁弯取直并不会减少上游来水量,C项错误。
26.天鹅洲故道、黑瓦屋故道、老河故道都是长江裁弯取直之前的河道,其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南岸,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北岸。读图可知,六合垸、永合垸曾经位于长江南岸,故B、D项正确。麋鹿保护区位于老河故道和天鹅洲故道之间,最可能位于长江以北,A项错误;张智垸虽然位置偏南,但是位于长江河道的北侧,C项错误。
【答案】25.AD 26.BD
【2017年】
【2017全国卷I】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图2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解析】
6.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该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盐湖面积变化取决于该流域的蒸发和降水,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小,降水量大,则水域面积增加。题目中提到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否则会引起盐湖面积的扩大或缩小。
7.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8.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B。
【答案】6.C 7.A 8.B
【2017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D.递增
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解析】
7.结合图例可以判断,8月份,在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故选D。
8.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密度逐渐增大,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流水携带的泥沙到河口地区沉积,泥沙中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故选C.
9.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答案】7.D 8.C 9.A
【2017江苏地理卷】A.[海洋地理]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图19为“搁浅冰山照片”,图20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_______,其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3分)
(2)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有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5分)
(3)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_______。(2分)
【解析】
(1)纽芬兰岛附近受来自高纬度的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带来大量的冰山,所以这些冰山来自极低地区,冰山融化导致附近海水水温降低,盐度降低。
(2)北大西洋中高纬的西侧拉布拉多寒流影响,水温低,东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高,同纬度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根据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分布密集程度,可知西部密集温差大,东部温差小。洋流和纬度是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3)随着全球气温转暖,春季气温升高快,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答案】
(1)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水温降低;盐度降低
(2)同纬度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洋流(西部寒流,东部暖流);纬度
(3)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2016年】
(2016•江苏卷)图13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2013年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B.增大
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6.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答案】25.AC 26.AD
(2016•上海卷)(七)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
13.7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会遇到风海流、密度流、涌升流三种洋流。货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区位置分别是
A.甲、乙、丙B.甲、丙、丁C.丁、乙、甲D.丁、丙、乙
14.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轮在E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
A.我国东海海域B.我国南海海域C.印度尼西亚海域D.菲律宾海域
【答案】13、D 14、A
(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0-11题。
10.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
【答案】10.D 11.B
(2016•江苏卷)图9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9 ~20题。
19.图9中洋流甲
A.自南向北流B.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C.使沿岸增温增湿D.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20.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9.BC 20.BD
(2016•新课标Ⅱ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9.D 10.B 11.A
(2016•新课标Ⅲ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
【答案】7.B 8.C 9.D
(2016•浙江卷)37.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26分)
材料一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10分)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分)
【答案】
(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2016•上海卷)(十七)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场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36.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4分)
37.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4分)
38.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6分)
【答案】
36、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37、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
38、原因: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抽水截留”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
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
本文标题:2016~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地球上的水
上一篇:2016~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地表形态的塑造
下一篇:2016~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地球上的大气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7.html
上一篇:2016~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地表形态的塑造
下一篇:2016~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地球上的大气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