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4(上海专用)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7-2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沙尘暴是是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是区域荒漠化的标志之一。
材料二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图1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2为沙尘暴来临时的景象。

1.10月22到23日期间,澳大利亚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选填:昼渐短/昼渐长),此时正值
(选填:春/夏/秋/冬)季。(4分)
【答案】昼渐长 春
【解析】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因黄赤交角的存在,10月22到23日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南半球昼渐长,且正值春季。
2.推测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发生沙尘暴的地区气候异常的表现应该是( )(单项选择)(2分)
A.寒冷、干旱 B.高温、干旱
C.寒冷、湿润 D.高温、湿润
【答案】B
【解析】考点:气象灾害(沙尘暴的成因)澳大利亚位发生沙尘暴的地区位于低纬,不会出现气温寒冷的状况。沙尘暴是荒漠化标志之一,也是荒漠化的结果。荒漠化是在降水少、气候干旱区的生态问题,降水多、气候湿润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抑制沙尘暴的发生。故气只有候异常表现为“干旱”,才会有沙尘暴天气发生的可能。B正确。
3.在图示时刻,丙、丁两地区中,正在经历沙尘暴的是地,说明判断依据。(6分)
【答案】丙 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以偏西风为主,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
【解析】考点:气压与风。丙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位于风力较大的偏西风的下风向,沙尘主要吹向丙地。丁地此刻为东南风,不在沙漠的下风向,故此刻没有遭遇沙尘暴。
4.图中槽线处出现锋面属于(选填:暖锋/冷锋),在图中合适的位置画出该锋面的天气符号。(4分)
【答案】冷锋 画图(位置正确、三角形朝向正确,得2分)

【解析】考点:锋面气旋。此处为低压槽线,槽线西侧为来自高纬的西南冷气流,东侧为来自低纬的东北暖气流,受低压场控制下的顺时针向水平气流控制,冷气流主动移向暖气流,形成冷锋。
5.简述沙尘暴给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答案】荒漠化扩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弥漫的沙尘,降低大气能见度,阻碍交通;加大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解析】考点:荒漠化。沙尘暴发生的过程,风力搬运沙尘的过程,会导致沙丘流动,荒漠化扩大。弥漫在大气中的沙尘,降低能见度,威胁交通安全;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加大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二.读南美洲西海岸局部地区简图,结合图2、图3,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F自然带名称是,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选填:高/低)。(4分)
【答案】热带荒漠带 低
【解析】考点:自然带、土壤。图示F位于回归线大陆西部,为热带;图2显示的是荒漠风光,故为热带荒漠带。因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故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属于荒漠土。
2.G区域为       气候,在其影响下的森林树叶坚硬、有蜡质,具有(选填:旱生/湿生)的特征。(4分)
【答案】地中海 旱生
【解析】考点:气候、植被。图示G区域位于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在其影响下,发育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因该气候夏季高温少雨,正如图3所示,该地植被具有旱生特征。
3.从地域分异规律看,自F区域向G区域自然景观变化是     地带性的表现。F地、G地所属自然带东西狭窄,简述其成因。(4分)
【答案】纬度 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紧逼西海岸,阻挡来自太平洋气流深入内陆
【解析】考点:地域分异规律。F区域向G区域空间变化,是自低纬向高纬变化,这类随纬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属于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紧逼西海岸,导致太平洋对南美洲环境的影响,仅仅局限在西部沿海地带。
4.画图:在图中粗虚线上,添加方向箭头,表示H海域洋流的流向;添画2条18℃、20℃的等温线,,表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特点。(4分)
【答案】 (洋流流向正确,2分)(等温线弯曲方向正确和温度标注都正确,2分)

【解析】考点:洋流。该海区受离岸风——东南信风的影响,海底冷海水上升,形成涌升流,为寒流,故洋流流向赤道,其海水温度低于流经海区,故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弯曲,且越向北(低纬),温度越高。
5.简述H海域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原因。(2分)
【答案】H海域为涌升流,涌升的海水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吸引鱼群集聚。
【解析】考点:洋流与海洋生物分布。该海区受离岸风——东南信风的影响,出现涌升流,涌升的海水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吸引鱼群集聚。
6.20世纪下半叶以来,H海域表层海水多次异常升温,造成气候反常,鱼群大量死亡。这一现象被称为现象。(2分)
【答案】厄尔尼诺
【解析】考点:海-气相互作用。在东南信风弱的年份,涌升流减弱,南赤道暖流也减弱,导致H海域海水温度升高,大气降水多;饵料减少,鱼类死亡,当地渔民称之为厄尔尼诺现象。
三.江苏盐城条子泥湿地有“候鸟迁飞路上的加油站”的美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2022年1月10日至11日,全球滨海论坛在江苏省盐城市举行。本次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以“和谐共生:携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围绕滨海湿地、迁飞候鸟、气候变化、海洋蓝碳、生物多样性等前瞻性、务实性、引领性议题开展深入探讨,为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智慧和经验。
材料二条子泥湿地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滨海湿地核心区,拥有面积广阔的潮间带滩涂,是众多候鸟迁徒途中的理想栖息地。每年春秋迁徙季,大量候鸟在此停歇。但由于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严重减少。为给候鸟就近找一块合适的歇脚地,当地将靠近海边原用于围垦养殖的720亩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720高地”建成后,来条子泥停留的鸟儿越来越多,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
材料三图1、图2

图1条子泥湿地位置简图图2在条子泥湿地停留的候鸟
1.盐城滨海条子泥湿地是在海水(选填: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其最主要特征是
(选填:地势平坦,海岸线平直/地表起伏大,海岸线曲折)。(4分)
【答案】沉积地势平坦,海岸线平直
【解析】考点:海岸地貌。图2显示该湿地地势平坦,属于海积地貌特征,故是在海水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滩涂湿地。
2.条子泥湿地秋季是部分鸟类(选填:北/南)迁过程中“加油站”。该“加油站”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滨海湿地核心区,对人类活动的要求是( )(单项选择)(4分)
A. 开发渔业、旅游业
B.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C. 开发开展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
D. 发展畜牧业,驯化和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答案】南 B
【解析】考点:气候影响生物,自然保护区。秋季之后气温继续下降,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日渐寒冷,北方鸟类繁殖地因严寒封冻,食物来源断绝,鸟类需要去有食物的温暖的南方度过冬季,故而秋冬南迁,来年春季气温回升,再北飞。自然保护区通常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是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物和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缓冲区在核心区外围,主要功能是防止或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干扰。在缓冲区内可以开展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但不能从事旅游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外围。实验区内可以驯化和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和旅游等活动,还可以按规定从事一些生产活动,和旅游设施。实验区内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和旅游项目。
3.曾经导致条子泥湿地候鸟栖息地减少的原因,可能有(多项选择)(2分)
A.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涨潮时水位升高,淹没栖息地
B.植被减少,候鸟食物来源不足
C.农业生产退田还湿
D.沿海人口、经济发展快,废水大量排入,水质变差
【答案】ABD
【解析】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材料二显示,建设“720高地”目的是将鱼塘改造为可以满足候鸟栖息所需的高潮位栖息地,说明原栖息地可能被淹没,因此可推测自然原因为海平面上升,A正确。人类活动不合理的活动,如开垦湿地、海水养殖等占用湿地,沿海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破坏和污染了环境,导致鸟类食物来源不足,生存环境恶化,故B、D正确。农业生产退田还湿,使得湿地面积增加,和题设不符合,故C不选。
4.说明“720高地”建设与维护的具体做法。(4分)
【答案】建设的做法:对720亩鱼塘进行地形改造、湿地修复、环境整治,建成“720高地”。
维护的做法:加强生态修复,可以增加海洋生物资源、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生态管理,可以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组织农业生产,海水养殖用水净化后确保达标排放。
【解析】考点:维护生态安全。“720高地”的改造建设是为了满足候鸟在高潮位时的栖息要求,结合材料中改造鱼塘为高地可知,需要改造地形、恢复生态、建设候鸟栖息地自然保护区,建成“720高地”。再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管理维持后续栖息地的生态稳定,加强生态修复,比如增加海洋生物资源汇入和植被覆盖率,加强生态管理,组织农业生产要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净化养殖用水,确保达标排放。
5.该地恢复鸟类栖息地的成功实践,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请你拟定一个经验总结提纲。(6分)
【答案】一.鸟类栖息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二.保护与修复鸟类栖息地的措施1.工程措施:建设“720高地”修复滨海生态湿地,对湿地生态系统设施进行持续维护;2.宣传措施:通过观鸟、护鸟以及科普宣传,提高普通民众的生态意识;3.国际合作措施:加强全球合作,共享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智慧和经验。
【解析】考点:维护生态安全。按题目要求拟定经验总结提纲,按照提纲的结构,结合结合材料一的宣传措施、材料二中栖息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将具体做法进行分类总结和拓展,形成逻辑性强的提纲即可。
四.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各类地质灾害频发。年均降水量560mm,主要集中在夏季。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材料二 图1、图2、图3、图4、图5

图1宾川县位置、范围及等高线简图

图2宾川县的农田 图3 宾川县的柑橘林

图4 江苏苏州市的农田 图5 大气热力过程示意图
1.宾川县地震频率较高,是因为该地位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4分)
【答案】亚欧 印度洋 (顺序可以换)
【解析】考点:板块构造学说、地震。根据“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信息,即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板块位置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2.宾川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选填:高/低),说明判断依据。(4分)
【答案】低河谷地区气候干热,水资源少。(或: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资源少。)
【解析】考点:人口容量。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耕地资源。材料一的“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说明该县水资源紧缺;材料一中“宾川县高山地形”,图1显示该县等高线密集,山高谷深,故平地少,耕地面积小(或:占土地面积比重小),耕地资源短缺。
3.导致宾川县的农田景观和江苏苏州市农田景观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单项选择)(2分)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答案】B
【解析】考点:城乡景观与文化。图2显示宾川县多梯田,地块小,分布在缓坡上。图4显示苏州市农田集中连片分布,该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故B正确
4.宾川县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用水得到保障后,热带、亚热带水果蓬勃发展。人们发现这里的水果特别甜,从大气热力过程原理的角度加以解释。(4分)
【答案】宾川县山谷地带海拔较高,大气稀薄,位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旱,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光照强,气温高,光合作用强;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水果品质高,竞争力强。
【解析】考点:农业区位,大气热力过程。气候条件中,若热量、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积累(水果糖分积累)。图5显示,大气热力过程直接影响光照、热量、昼夜温差状况。山谷地带海拔较高,大气稀薄,位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旱,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光照强,气温高,光合作用强;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水果品质高,竞争力强,水果产业蓬勃发展发展。
5.宾川县发展热带、亚热带水果业带来的环境效益主要有( )(多选题)(2分)
A.涵养水源 B.保持水土
C.防风固沙 D.缓解气候干热状况
【答案】ABD
【解析】考点:植被对环境的影响。材料一和图3显示,宾川县降水较多,且集中在夏季,山地地形地表起伏大,热带、亚热带果树主要分布在低坡,通过植物蒸腾、树根固土等,发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的作用。防风固沙是气候干旱地区植被的环境功能,宾川县属于气候半湿润地区,故C不选。
6.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4分)
【答案】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提高水果产量和质量;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利用水果种植业季节性特色景观,发展旅游业;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加大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采用交通冷藏技术,扩大国内外市场。
【解析】考点:农业区位、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改善农业区位条件,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故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提高水果产量和质量。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利用农产品业季节性特色景观,设计诸如“农家乐”(游客到果园里摘果、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吸引外来游客,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为了促进水果、水果加工产品的销售和吸引更多游客,当地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和地区接待能力。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促进经济发展,而且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民众收入;果树的种植,保护生态环境。
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下图为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局部示意图,线路途经东北地区,并配套建设地下储气库。该管道工程管径大,试压残留水难以彻底清除,天然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遇水易生成水合物。投产后东北地区整体供气格局将呈现“北气南下、就近供应、海气登陆”的特点。

材料二:大庆油田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气藏(地下富含油气资源的密闭空间),培养并储备了大量油气工业建设和管理人员。随着油气资源衰竭,相关设施未得到充分利用。
1.甲地与位于同纬度的西欧相比,冬季气温更低,主要是因为冬季还受(选择填空:西风带/极地东风/冬季风)影响,气温更低。简述其对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的不利影响。(4分)
【答案】冬季风 冬季天然气运输需求量大,管道冰堵,影响天然气输送;冻融变化导致管道变形损坏。
【解析】考点:气温因素与影响。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因海陆热力差异,冬季受来自高纬的冬季风影响,气温偏低。同纬度的西欧地区受来自低纬的西风带影响,气温偏高,同时受沿海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更高。由文字材料“该管道工程管径大,试压残留水难以彻底清除,天然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遇水易生成水合物”可知,冬季气温低,生产生活对天然气需求量大,但因为气温低,管道内水合物太多,影响天然气输送。
2.大庆油田的特大型砂岩油气藏位于岩层的构造内。( )(单项选择)(2分)
A.花岗岩 背斜 B.大理岩 向斜
C.沉积岩 背斜 D.玄武岩 向斜
【答案】C
【解析】考点:岩石,地质构造。砂岩是颗粒较粗的砂石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属于沉积岩。地质构造中,背斜因岩层向上拱起,上覆岩层使得石油、天然气不易泄漏,而向斜则相反,故C正确。
3.分析大庆利用闲置油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6分)
【答案】大庆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重要节点;大庆油气藏资源丰富,密闭性好,安全性高;充分利用已有相关基础设施,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掌握相关技术和管理人才多,劳动力素质高。
【解析】由材料“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局部示意图,线路途经东北地区,并配套建设地下储气库”可知,大庆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重要节点;由材料“大庆油田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气藏(地下富含油气资源的密闭空间)”可知,大庆油气藏资源丰富,密闭性好,安全性高;由材料“培养并储备了大量油气工业建设和管理人员”可知,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相关基础设施,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掌握相关技术和管理人才多,劳动力素质高,可以节约人才培养成本。
4.简述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投产对东北地区天然气市场的影响。(4分)
【答案】增加天然气来源,缓解天然气紧张状况,保障能源安全;推动天然气替代煤炭,优化能源供应结构;使得东北地区的供气格局由以国内生产供应为主,变成以进口为主。
【解析】考点:能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能源安全。由材料“投产后东北地区整体供气格局将呈现“北气南下、就近供应、海气登陆”的特点”可知,俄罗斯天然气资源丰富,中俄东线投产后,可以给东北地区增加天然气供给,缓解天然气短缺状况,保障能源安全;天然气是相对清洁能源,污染小,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后,可以推动天然气替代煤炭,优化能源供应结构;东北地区的供气格局由国内生产供应为主,变成以进口为主。
5.石油、天然气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油而兴”的大庆市,简述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的投产对资源型城市大庆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4分)
【答案】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补充了大庆市日益下降的天然气产量,利于大庆市继续发挥天然气加工工业基础强和技术优势,发展天然气加工工业;增强了大庆市的天然气集散地作用,提高大庆市进出口贸易额,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解析】考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大庆市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城市,但随着石油天然气日益开采,其储量不断下降,将面临着枯竭的状况,城市经济继续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投产后,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补充了大庆市日益下降的天然气产量,利于大庆市继续发挥天然气加工工业基础强和技术优势,发展天然气加工工业;俄罗斯的天然气经过大庆市加工后,输往国内外各地,既起天然气集散地作用,又提高大庆市进出口贸易额,进而带动金融、贸易、交通运输、通信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标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4(上海专用)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95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957.html

    标签:高考地理卷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