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7(湖南专用)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7-13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嘉陵江青居曲流因呈“Ω”型而闻名。关于这里有着诸多说法,如“水陆交通要道,商贾云集”“生活富足太平,如同生活在平安坝”“岸上一袋烟,行船一整天”“坐船去青居镇赶集,去可以顺水,回也可以顺水”等。下图为青居曲流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d2e6260-81c8-47f9-94a4-9dbb6de59143
1.图中上、下码头处的地貌对应正确的是()
A.上码头-凹岸下码头-凹岸 B.上码头-凸岸下码头-凸岸
C.上码头-凸岸下码头-凹岸 D.上码头-凹岸下码头-凸岸
2.青居曲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壳抬升,河流的下蚀作用强②山体阻挡,迫使河流流向改变
③凹岸的水流速度明显快于凸岸④凹岸不断沉积,凸岸不断侵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生活实践]下列关于青居曲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是水陆交通要道,商贾云集
B.乙地人们生活富足太平,种植业发达
C.从丙地到下码头,岸上一袋烟,行船一整天
D.曲水镇坐船去青居镇赶集,去可以顺水,回也可以顺水
【答案】1.A 2.C 3.D
【解析】
1.陆地上凸出的河岸为凸岸,凹进的河岸为凹岸,读图可知上码头、下码头均是凹岸,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曲流形成是由于河流落差较小,河流的下蚀作用弱,侧蚀作用强,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使河道弯曲,形成曲流,①④错误;由图可见,嘉陵江流至上码头附近,受到山脉阻挡,河流被迫拐弯,变得弯曲,②正确;弯曲河道,水流由于惯性冲刷凹岸,凹岸流速快于凸岸,③正确。综上可知,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3.甲地为凸岸,河流沉积作用强,河水深度小,不宜建码头发展水运,A项错误;乙地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较大,平地较少,种植业不发达,B项错误;岸上一袋烟,行船一整天,是指两地之间走陆路很快,走水路却很慢,说明两地陆上距离很短,而连接的河流很长,如图中上、下码头之间,从丙地到下码头,陆上距离并没有明显短于连接两地的河流长度,C项错误;曲水镇到青居镇,去时可以从曲水镇到下码头上岸,回时可从上码头到曲水镇上岸,往返均可以顺水,D项正确。故选D。
【点睛】区分河流的凹凸岸时,只看河流弯曲的部位:河流向陆地凸出的那一岸就是河流的凹岸;陆地向河流凸出的那一岸就是凸岸。或从河流中心看,向外凸出的一岸是凹岸,向内凹进的一岸是凸岸。河流两岸一般情况下是不对称的,分两种情况考虑:河道平直时,考虑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右岸陡左岸缓;河道弯曲时,凹岸陡凸岸缓。
沱沱河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的唐古拉山脉,为长江的西源,其上游发育了典型的辫状水系。研究发现,辫状河道可能成为风沙的来源地,从而对途经这里的青藏铁路线上的列车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甲图为沱沱河景观,乙图示意1961~2019年沱沱河地区气候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867370de-80fe-4073-ae92-e55aed00c112@@@29ca883e-fe09-4bf5-9689-4f0ea13a102e
4.沱沱河辫状水系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①气温日较差大②河道平坦开阔③冰川侵蚀显著④流量季节变化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根据近年来沱沱河地区气候变化情况,可以推测出沱沱河地区()
A.森林覆盖率上升 B.河道变化频繁
C.形成河流阶地 D.冰川面积扩大
6.推断沱沱河辫状河道能成为风沙来源地的主要原因是()
A.河道冻融变化 B.河道水位的季节变化
C.冷锋频繁过境 D.不合理土地利用
【答案】4.D 5.B 6.B
【解析】
4.通过图片可知,辫状水系有多条分汊水道,河流在大小沙洲之间流淌,沙洲主要是由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沱沱河的主要补给是冰川融水,夏季补给量大,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含沙量高,在地势开阔的地方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沙洲和浅滩,枯水期沙洲出露,形成辫状景观,故②④正确;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但对形成辫状水系影响较小,①错误;在图中没有冰川发育,看不到冰川地貌,③错误。结合选项ABC错误,故选D项。
5.据材料可知,沱沱河地区主要的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不是森林,A错误;据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都有上升趋势,导致丰水期河流流量变大,搬运能力增强,枯水期河道则堆积泥沙,使得分汊变化更快,河道变化频繁,B正确;形成河流阶地主要是因为地壳间歇性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图中以侧向侵蚀为主,并未形成阶地,C错误;气温升高,冰川面积应该减小,D错误。故选B项。
6.据材料可知,气温年际变化会影响沱沱河道的冻融,但对沙源影响较小,故对风沙活动的影响较小,A错误;沱沱河地区的风沙活动主要集中在风力较大的冬春季节,此时沱沱河地区冰川融水补给少,正好是河流枯水期,河床沙洲出露,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沙源,B正确;本题问的是沙源,而冷锋属于驱动力,C错误;该地人类活动较少,土地利用强度不大,并且主要的沙源来自河道中出露的泥沙,D错误。故选B项。
【点睛】沱沱河流域深居青藏高原腹地,地势高耸、空气稀薄、南北均有高山、地形封闭、受海洋性风系影响微弱,属高空西风带控制区。气候干寒,多风少雨,天气多变,终年低温,没有明显的四季,仅有干湿二季的区别,10~4月为干季,5~9月为湿季。沱沱河封冻期较长,到每年4月气温回升,冰雪融水补给开始,水位上升。随着高原湿季的到来,降水量增加,6月以后水位涨势加大,年最高水位出现于8月,10月水位逐渐下落。水情变化以及封冻、解冻过程均为气候条件所控制。
海气温差是指海水表面温度与其上空大气温度的差值,是海雾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量的观测事实表明,当气温高于海面水温时,雾出现最多。在气温高于水温的情况下,雾次数随着气温与水温差值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当差值大于一定值后,雾就很少形成。读西北太平洋部分海域不同月份海气温差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72e6a8f-80eb-4511-8d45-a9dca6d5c776
7.图中序号与月份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1月,②—4月,③一7月,④一10月
B.①一1月,②一10月,③一7月,④一4月
C.①一7月,②一4月,③一1月,④一10月
D.①一7月,②一10月,③一1月,④一4月
8.对图示区域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图①等值线向东北方向凸出主要受地表径流影响
B.图②月份图示区域大气稳定,出现逆温现象
C.图③月份海雾出现的频率高不利于航运安全
D.图④月份之后的一段时间正是一年中海雾多发时期
【答案】7.A 8.C
【解析】
7.因海水比热容大,温度变化较小,所以1月海水比大气温度明显较高,对应图①;7月大气温度普遍高于海水温度,海气温差易出现负值,对应图③;10月与4月相比,海水降温较慢,温度比气温更高,对应图④,4月海水温度升温较慢,大气升温较快,差值更小,对应图②。总山可知A对,BCD错。故答案选A。
8.由材料可知当气温高于海面水温左右时,雾出现最多。图③海气温差为-1°C—0°C时,海雾出现的频率高,海雾会影响能见度,频率高的海雾影响航运安全,C对;图①中等值线向东北方向凸出,反映出该区域海水与大气温差较大,海水温度较高,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主要因为受暖流影响,A错;图②中海气温差大于0°C,海水温度大于空气温度,近海面空气依然可从海面获得一定辐射热量,故无法判断是否逆温,B错;图④为10月份,之后的一段时间气温下降的速度大于海水温度下降的速度,随着气温与水温差值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当差值大于一定值后,雾就很少发生,D错误。
【点睛】海水的蒸发,与空气中水汽的饱和程度有关。已经被水汽饱和了的空气,当它流经较暖的海面时,因接触海水而升温,就处于不饱和的状态,有利于海水的蒸发;相反,当暖空气流经冷水面时,遇冷而呈过饱和状态,其中一部分水汽便凝结而形成雾,不利于海水的蒸发。
耕地具有经济生产、生态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功能。洞庭湖地区是湖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现已进入城乡转型快速发展阶段,城乡作用强度剧烈。
@@@a07a4e45-4a95-40db-ba74-b21cb7138635
9.早期阶段,洞庭湖地区耕地功能的实现主要得益于()
A.水热条件好 B.水域面积广阔 C.政策补贴力度大 D.人均耕地多
10.与早期阶段相比,中期阶段洞庭湖地区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是()
A.商品率降低 B.机械化程度提高 C.粮食产值减少 D.农业劳动力增多
11.图示三个阶段洞庭湖地区耕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是()
A.较弱一增强一增强 B.较强一减弱一减弱
C.较弱一增强一减弱 D.较强—减弱一增强
【答案】9.A 10.B 11.D
【解析】
9.根据所学区域知识可知洞庭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适合种植水稻、蔬菜作物等,A正确;水域面积少会影响耕地功能的实现,B错误;材料未提及政策补贴力度,C错误;洞庭湖沿岸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D错误;故选A。
10.由材料可知,中期洞庭湖形成规模化农业,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都会提高,粮食种植比重可能下降,但单产提高,产值不一定减少,B正确,AC错误;中期阶段洞庭湖地区城市化速度加快,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D错误;故选B。
11.由材料可知,由土地开发强度较低的传统农业到开发强度较高的规模化农业,再到保护耕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使得洞庭湖地区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由较强-减弱-增强,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
分圈层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与居民就业人口数量的比值)反映了大都市各圈层所容纳的人口和就业情况, 当前发育成熟的大都市区整体职住比稳定在0.5左右。若大都市内外圈层各自维持职住规模的平衡,居民就近工作,承受的通勤时间短, 则称为“内外各自平衡”模式。下图为伦敦、纽约、 东京和巴黎大都市分圈层职住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c74c881c-b79b-4ca6-929d-61eb025b150e
12.圈层职住比明显呈现出“内外各自平衡”模式的大都市为()
A.伦敦 B.纽约 C.东京 D.巴黎
13.为促进内外各圈层实现自身的职住平衡, 巴黎大都市应()
①建设多层次的轨道交通②构建外围圈层产业差异化
③促进各圈层职能专门化④完善外围圈层的公共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2.B 13.C
【解析】
12.由材料可知若大都市内外圈层各自维持职住规模的平衡,居民就近工作,承受的通勤时间短, 则称为“内外各自平衡”模式。读伦敦、纽约、 东京和巴黎大都市分圈层职住比示意图,结合图例可知,纽约圈层主要通勤流向及流量大小是最小的,相对来说是职住比明显呈现出“内外各自平衡”模式的都市,B正确;伦敦、东京、巴黎主要通勤流向及流量大小显示较大,不符合“内外各自平衡”模式,ACD错误。故选B。
13.读巴黎大都市分圈层职住比示意图可知巴黎内部圈层向外部职住比依次降低,内部就业岗位与就业人数的比值较高,而外围比值较低导致了居民不能就近工作,承受的通勤时间长。为促进内外各圈层实现自身的职住平衡, 巴黎大都市应从产业入手,构建外围圈层产业差异化,例如与内圈产业相比,外围增加劳动力主导型的产业,减少人员向内圈流动,②正确;完善外围圈层的公共服务可以促进外围圈层的产业发展,间接增加外围的就业机会和减少人员向内圈流动,④正确,C正确;建设多层次的轨道交通会促进内外圈层的人员流动,不能促进内外各圈层实现自身的职住平衡, ①错误,AB错误;促进各圈层职能专门化会使得各职能零散分布,会加大内外圈层人员的通勤时间和流量,③错误,D错误。故选C。
【点睛】职住平衡的基本内涵是指在某一给定的地域范围内,居民中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大致相等,即职工的数量与住户的数量大体保持平衡状态,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
为了解刺槐和丝棉木的水分利用策略,为区域植被恢复和防护林林分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某研究室对宁夏河东沙区(年平均气温8~9℃,年平均降水量192.9mm)刺槐和丝棉木混交林5~10月生长季土壤剖面(浅层土:0~40cm、中层土:40~120cm、深层土120~200cm)质量含水量(图1)和不同月份植物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率(图2)进行了研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2380eb5663a42de910288397dcedfe8
14.下列关于5~10月宁夏河东沙区土壤剖面质量含水量时空分布特点描述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深度土壤质量含水量10月>9月>8月>7月>6月>5月
B.7月份土壤质量含水量随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
C.降水少,下渗少对7月份土壤质量含水量随深度变化影响大
D.植物生长,吸收水分多影响7月份浅层土壤质量含水量
15.生长季刺槐和丝棉木对水源的利用率及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生长季前期和中期,刺槐主要吸收利用浅层土壤水
B.丝棉木浅层根系较少,根系主要分布于表层
C.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率差异是两种植物与该地区干旱环境协同进化的反映
D.9~10月刺槐和丝棉木吸水层位均主要在中层,竞争激烈,中层水降低很快
16.研究结果启示该地区植被恢复应采取的措施是()
A.遴选互补性强的植物 B.草灌结合
C.生态移民 D.关注树木的树叶、高度
【答案】14.D 15.C 16.A
【分析】
本题以区域植物恢复和保护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特征、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特征、植物生长的特征、植被恢复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4.由图1可知,整体上土壤质量含水量10月>9月>8月>7月>6月>5月,但并非各深度都是这样的规律,A错误;由图1所示,7月份土壤质量含水量随深度增加大致呈现出现增加—降低—升高—降低趋势,B错误;7月份降水对地下水有较多补给,依据是相比较于5、6月,7月整体质量含水量变高,特别是中深层含水量较5、6月多,是降水增多及下渗增多的影响,因此C错误;7月份土壤质量含水量浅层土低,主要原因是气温高蒸发多及植物旺盛生长吸水较多,D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由图2所示,生长季前期,刺槐主要吸收利用浅层土壤水,中期主要利用中层土中的水,后期对中层水利用率略大于浅层,A错误。由图2所示,生长季前期,丝棉木主要吸收中层水,此时土壤水分较少且主要分布在浅层土中,刺槐竞争水分能力强,说明刺槐浅层根系多,吸水能力强;同时说明丝棉木浅层根系较少,根系主要分布于中层,竞争优势主要在中层,B错误。中期,丝棉木主要吸收浅层水,后期对中层水利用率略大于浅层;在土壤水分含量较小的月份(生长季前期),刺槐和丝棉木主要通透水分利用空间上的差异来应对干旱,维持自身的蒸腾耗水,这种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率差异是两种植物与该地区干旱环境协同进化的反映,C正确。9~10月刺槐和丝棉木进入生长季后期,生物生长较慢,因此竞争不激烈且总耗水较少;并且从图l也可看出9~10月总耗水量较少,D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刺槐和丝棉木混交林的研究结果启示:遴选植物时要选择互补性强的植物,不仅利于植被恢复,而且减少对同一深度水资源的消耗进而产生生态问题,A正确;固沙植物遴选应考虑树木的习性和根系结构等,并不是重点关注树木的树叶、高度,D错误;刺槐和丝棉木是混交林,并不是草灌结合,研究并未涉及生态移民,B、C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保护与恢复区域生态环境,要因地制宜,植树造林种草选取适宜生存的树种,如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的环境下适宜以草本为主,同时种植耐旱灌木和乔木,营造草、灌、乔的防护林体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亮布”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传统手工布料,因闪闪发亮而得名,是苗族人眼中最高档的布料。当地人们采摘天然染料蓝靛草将布料染色,晾干后涂蛋清,用木槌反复捶打,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可以使布面长久保持光泽。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亮布”的制作工艺在苗家人生活中曾一度难觅其影,现已被当地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融水县亮布生产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亮布生产作坊不断增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下图为融水苗族自治县交通线路分布图和亮布生产场景图。
@@@0b48cd19-e5ad-4d10-88aa-0f176d606a5f
(1)指出融水县最适宜生产亮布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2)说明亮布曾是当地苗族人眼中高档布料的原因。(4分)
(3)分析亮布在苗家山寨中曾一度难觅其影的原因。(4分)
【答案】
(1)秋季 (2分)
理由: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晴天较多且多风,利于亮布晾晒;气温适宜,湿度小,适宜人们在作坊内加工亮布。(每点2分,答对其中2点得4分)
(2)布料闪闪发亮,与众不同;手工工艺,工艺复杂,耗时长,产量低;使用天然原料染色,品质优良;加入蛋清捶打,成本较高等。(每点2分,答对其中2点得4分)
(3)制作工艺复杂,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传统手艺近乎失传;城市化进程加快,苗家人外出务工经商增多,外来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对外通达度增强,外来化纤布料增多,对亮布造成巨大的冲击;制作亮布,经济效益较低;天然原料染色,亮布色彩较为单一等。(每点1分,答对其中4点得4分)
【分析】本题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交通线路分布图和亮布生产场景图为背景,并结合相关材料。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体现学生地理信息的提取与解读能力、运动运用地理知识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详解】(1)材料中说亮布的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环节,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受天气状况影响大,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季降水相对少,晴天较多,光照充足,利于晾晒,所以最适宜秋季;而冬季气温低,春夏季雨水多不利于晾晒。
(2)材料中提到亮布因闪闪发亮而得名,说明具有独特之处,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当地人们采摘蓝靛草将布料染色,晾干后涂蛋清,用木槌反复捶打,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说明工序复杂,耗费时间长,加入蛋清捶打,成本高。
(3)亮布生产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工序复杂,耗费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低,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传统手艺近乎失传;“亮布”的制作工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苗家人外出务工经商增多,外来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对外交流加强,外来化纤布料增多,对亮布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天然原料染色较为单一等原因造成在苗家山寨中曾一度难觅其影。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23年8月,安徽省出台《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全力推动合肥都市圈与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联动发展。合肥做大做强汽车“首位产业”,加速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合肥近年人口“虹吸”效应明显,截至2023年7月底,常住人口约1234.4万,其中户籍人口约805.3万。下图示意长三角26市经济联系强度空间格局。
@@@eb496399f0294856b1f25eb598c127be
(1)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解读“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6分)
(2)简述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优势。(4分)
(3)分析合肥近年人口“虹吸”效应明显的原因。(4分)
【答案】
(1)加强与东部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联系,依靠区域优势区位,寻找适合发展的产业;精准接受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产业多元化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尽快融入长三角,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得6分)
(2)距离沪宁杭工业基地较近,产业基础好,汽车生产产业链完整;知名高校科研能力强;政府政策扶持;与长三角城市联系紧密,市场范围广。(每点1分,答对其中4点得4分)
(3)地理位置承东启西,方便接收东部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工资水平较高;地理位置承东启西,吸引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产业发展多元化,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岗位多。(每点2分,答对其中2点得4分)
【分析】本题以安徽省产业发展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安徽地理位置优越,距离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较近,区位优势明显,可以依靠区域优势区位,加强与东部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联系,积极寻找适合发展的产业;东部经济发达城市进行产业升级,同时转移落后产业,安徽省应该精准承接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产业转移,完善自身的产业升级;对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促进自身产业多元化发展,完善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追赶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尽快融入长三角地区,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2)合肥地理位置优越,接近沪宁杭工业基地,产业发展的基础较好,尤其是汽车生产产业链比较完善;有国内知名的大学和科研院所,科技和人才优势较明显,科研能力较强;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合肥同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较高,市场范围广阔。
(3)合肥位于中部地区,地理位置承东启西,积极承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产业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均收入提升,工资水平高;地理位置位于中部,产业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有利于吸引来自西部和中部的劳动力;承接东部的产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多元化,产业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更多。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倒暖锋是我国东北地区冬季特有的一种由北向南的逆行暖锋天气过程。它往往发生在寒潮过境2天之后,受来自鄂霍次克海气团的影响极大。下图为某年1月23日某次倒暖锋过境时近地面气压形势图。
@@@53ce0dd9-7e6c-4012-aebf-0fa32d385c49
(1)画出倒暖锋的剖面示意图(标出冷暖气团、气流运动方向)。(2分)
@@@e6671156-16d8-4139-b143-4da43a3eae59
(2)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倒暖锋的形成过程。(6分)
(3)描述1月22-23日甲地的天气变化。(2分)
【答案】
(1)(每点1分,答对其中2点得2分)
@@@747fe013-d2d0-4de1-870c-11ed1d407965
(2)暖锋形成之前,东北地区寒潮过境,陆地气温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鄂霍次克海气温比陆地高;来自鄂霍次克海的暖湿空气南下与南方冷空气相遇形成倒暖锋。(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得6分)
(3)1月22-23日正值倒暖锋过境附近,容易形成连续性降水,出现降雨或者降雪。(每点2分,答对其中1点得2分)
【分析】本题以倒暖锋为材料设置三个小题,考查锋面系统的形成过程以及对天气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倒暖锋与一般暖锋比较,具有暖锋的基本特征,暖空气滑行于冷气团上面,推动锋面向冷空气一侧移动。所以在绘制其锋面示意图的时候,锋面依然向冷气团一侧倾斜,暖气团沿锋面爬升,降水的位置在锋前。
@@@4de4e08b-f495-49c8-a4f9-f7483f097ac9
(2)注意图中倒暖锋的方向大致自北向南移动,锋面前侧应为冷气团,锋面后侧应为暖气团。注意材料信息,东北地区在出现倒暖锋天气之前两天都有寒潮袭击,随后又来受来自东北方鄂霍次克海气团的极大影响。前期由于受寒潮侵袭,陆面气温降低,受冷气团控制。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鄂霍次克海气温相对于陆地更高,来自鄂霍次克海的暖空气南下,与前期形成的冷气因相遇形成锋面,并推动前期的冷气团形成倒暖锋。
(3)倒暖锋出现在冬季,气温低,受倒暖锋过境的影响,会出现降雪或降水,且云层增厚。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冰川累积面积比率(AAR)是指冰川处于稳定状态时,非消融区的冰川面积与冰川总面积之比。冰川累积面积比率的世界最大值在青藏高原内陆地区,最小值在天山伊犁河谷地区。某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30多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退缩幅度达15%。下图示意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冰川累积面积比率分布状况。
@@@5161deae-7e4b-4b39-9e26-ba37f75a2067
(1)分析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冰川分布差异产生的原因。(6分)
(2)说明近代以来青藏高原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的原因。(4分)
(3)推断青藏高原冰川加速消融初期和末期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
【答案】
(1)喜马拉雅山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冰川分布的海拔较低(或祁连山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冰川分布的海拔较高);喜马拉雅山海拔较高,冰川发育规模较大(或祁连山海拔较低,冰川发育规模较小);喜马拉雅山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形抬升作用显著,山体坡度更大,各海拔冰川面积占比较小。(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得6分)
(2)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等物质导致臭氧层遭破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全球气候变暖加剧;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地面反射率下降,区域增温迅速。(每点1分,答对其中4点得4分)
(3)冰川加速消融初期: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洪水、泥石流以及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冰川加速消融末期:河流水补给减少,导致流域内水资源短缺;青藏高原植被减少,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加剧;自然环境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每点1分,答对其中4点得4分)
【分析】本题以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冰川累积面积比率分布状况为载体,主要涉及冰川分布和冰川消融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祁连山冰川分布的海拔较喜马拉雅山高,喜马拉雅山南坡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冰川分布的海拔较低,而祁连山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冰川分布的海拔较高;祁连山冰川累积面积比率较喜马拉雅山高。因为喜马拉雅山海拔较高,冰川发育规模较大,而祁连山海拔较低,冰川发育规模较小;同时喜马拉雅山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处,地形抬升作用显著,山体坡度更大,各海拔冰川面积占比较小,所以喜马拉雅山冰川累积面积比率较低。
(2)近代以来青藏高原冰川消融速度加快主要是因为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森林的破坏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全球气候变暖;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大量使用含有氟利昂等物质的制冷设备,导致臭氧层遭破坏,吸收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全球气候变暖加剧;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增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下降,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区域增温迅速,加快了冰川消融。
(3)冰川加速消融初期: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洪水、泥石流以及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冰川加速消融末期:随着冰川资源的大量消失,该区域的河流水体补给量逐渐减少,甚至会导致流域内水资源短缺;随着大量冰川资源的消失,青藏高原一带的气候会更加干旱,植被也会随之大量的枯死,该区域的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会比较凸出;随着大量冰川的消失,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
  本文标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7(湖南专用)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81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818.html

    标签:地理模拟卷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