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5(湖北专用)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7-13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广州塔坐落于广州市海珠区,总塔高600m。湿地公园生态气象站为海珠区代表站,位于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内,与广州塔的直线距离约为4.5km。图1示意2014—2018年广州塔121m(G3344)、526m(G3345)风速年均值及变化趋势,图2示意2016—2020年湿地公园生态气象站10m(G3101)风速年均值及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d6d939d-2876-4fde-9e6e-87fb1e2bb1e7
1.下列关于广州海珠区图示年份不同高度风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高度风速均呈明显下降趋势 B.距离地面越近的地方,风速变化越小
C.广州塔121m处平均风速最小 D.广州塔526m处风速变化幅度最大
2.湿地公园生态气象站10m(G3101)风速年均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楼群狭管效应增强 B.湿地公园植被增多
C.城市建筑密度增加 D.副高控制时间增长
3.城市近地面风速减小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A.城市逆温现象加重 B.城市大气污染加剧
C.汽车排放尾气增加 D.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答案】1.D 2.C 3.B
【解析】1.据图可知,2014年到2018年,广州塔526米高度风速波动变化,广州塔121m高度风速有所下降,生态气象站10m高度风速下降明显,A错法;广州塔121m高度风速变化最小,B错误;生态气象站10m平均风速最小,C错误;广州塔526米风速最低为3.6,最高为4.3,变化幅度为0.7,在三个高度中变化幅度度最大,D正确。故选D。
2.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筑密度越来越高,阻挡了空气流动,使得近地面风速变小,C正确;楼群狭管效应增强使风速增大,A错误;湿地公园植物增多,使得湿地与城市间热力性质差异增大,风力应该增强,B错误;副高会季节移动,不会长时间控制某区域,D错误。故选C。
3.风速变小减小了郊区与城市的热量交换,城市近地面气温升高,城市逆温现象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增强,AD错误;近地面风速减小,城市污染物难以通过城市热力环流得到排放稀释,城市大气污染加剧,B正确;汽车尾气排放与汽车密度有关,与风速无关,C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力环流。
作为中国区城一体化发展的典型、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地区具有深厚的区域联动发展渊源与基础,特别是在城市通过合作追求市场规模、专业分工优势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这一官方组织引导下,一体化区域空间扩容起步较早、渐次稳步扩容具有较强典型性。图示意城市群一体化与创新发展关联机制。完成下面小题。
@@@ea6728e3-464c-4478-b85b-cb5b2ac88ba4
4.随着长三角地区城市群一体化空间扩容,长三角地区()
A.同类企业的市场竞争加剧 B.企业的原料成本大幅增加
C.城市制度改革会逐渐趋同 D.城市与乡村联系逐渐减弱
5.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内部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上海的影响主要是促进上海()
A.经济总量增加 B.企业数量增加
C.土地空间优化 D.商业投资扩大
6.长三角地区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时空压缩的基础条件是()
A.基础设施的完善 B.原料运费的降低
C.产业转移的扩大 D.城市数量的增加
【答案】4.C 5.C 6.A
【解析】4.随着长三角地区城市群一体化空间扩容,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会向纵向深化发展,地方一体化制度改革提升,各城市制度改革会逐渐趋同;故C正确;同类企业的市场竞争、企业的原料成本等受一体化影响小,故排除A、B;城市与乡村联系随经济发展逐渐增强,故D排除。故选C。
5.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内部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上海的影响主要是促进上海附加值较低的产业转移,利于促进上海土地空间优化。故C正确;溢出效应对上海经济总量、企业数址、商业投资等多负面影响,故排除A、B、D。故选C。
6.长三角地区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时空压缩的基础是地区间联系的便捷度提升,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A项正确;原料运费的降低对城市的影响较小,故B排除;产业转移多由我国东部转移至中西部地区,故C排除;该地区城市数量的增加对加强区域城市群的联系影响较小,故D排除;故选A。
【点睛】城市群是指一个由城市与其周边地区紧密联系、协同发展的区域,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体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优势条件: 经济基础雄厚,经济腹地广阔,人口众多,科技事业发达,交通条件良好,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发展目标: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
干旱区的荒漠植被在不同季节其生长水分利用来源有所不同。下图示意新疆艾比湖三种荒漠植被水分利用来源及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225b35-7c11-4ca9-99ea-7cfac38b2921
7.荒漠植被在春季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是因为春季()
A.积雪融化量大 B.地表蒸发量小
C.山地降水增加 D.根系生长较慢
8.白刺和盐穗木在夏季会选择深层土壤水是由于()
A.深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B.深层土壤水的温度较低
C.浅层土壤水含盐量较大 D.浅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大
9.梭梭利用地下水的比例最高,这样能()
A.满足不同季节的生长需求 B.增大土壤水的季节变化
C.提高地下水的利用率 D.导致土壤水的水量减少
【答案】7.A 8.C 9.A
【解析】7.新疆艾比湖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冬季风影响,会出现降雪天气,导致地表积雪。春季气温回升,地表积雪融化,补给浅层土壤,土壤水分增加,A正确;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力大,空气干燥,地表蒸发量大,B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降水少,C错误,春季万物复苏,植物根系生长快,D错误。故选A。
8.夏季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浅层土壤水分含量极少。夏季干旱区土壤表层会出现盐渍化现象,导致浅层土壤水的含盐量较大。因此,白刺和盐穗木会选择吸收含盐量较小的深层土壤水,以促进生长,C正确;有机质主要是由枯枝落叶转化而来浅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A错误;温度较低不利于植物生长,白刺和盐穗木在夏季会选择深层土壤水不是由于深层土壤水的温度较低,B错误;夏季浅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大不是白刺和盐穗木在夏季会选择深层土壤水的原因,D错误。故选C。
9.地下水比较稳定,受季节变化小。艾比湖地区的地下水埋深较深,可达到5m。梭梭属于深根本系植物,根系发达,因此在生长季节可吸收地下5米深的地下水,从而满足了不同季节的生长需求,A正确;梭梭利用地下水的比例最高不会增大土壤水的季节变化 、提高地下水的利用率、导致土壤水的水量减少这些现象发生,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在我国新疆干旱区,春季由于积雪覆盖及融化,土壤表层含水量较高,荒漠植被会优先利用浅层土壤水,到了夏季,由于土壤温度高,蒸发旺盛,土壤含水量降低,植被(尤其是深根系植被)开始利用深层水源,比如深层次土壤水和地下水,到了秋季,土壤含水量较夏季有所增加,植被利用中间层土壤水比例增加。冬季时由于气温低,浅层土壤水冻结,无法利用。植物大多处于休眠状态,需水量少。
松嫩平原西部有大面积盐碱化湿地。平原深层地下水中含大量盐类物质。强烈的蒸发使地下水通过岩层松散空隙上升,引起土地的盐碱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当地的土地盐碱化。为了治理盐碱化湿地,科技人员研发了“稻-苇-鱼”系统,可有效改善土壤盐碱化问题。该系统中,稻田排水是苇田的水源,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饵料,湖泡底泥还田,提高了稻田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下图为盐碱湿地组成及利用方式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3759a8d2-303b-4125-b3b0-e9fe46b0a4c0
10.与沼泽区和湖泡区相比,草甸区盐碱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水少 B.蒸发旺盛 C.植被稀疏 D.地势较高
11.轻、中度盐碱化草甸区种植水稻对抑制盐碱化的作用是()
A.稳定水层抑制地下盐分上移聚集 B.地下水位降低
C.密植水稻有效减少了水分蒸发 D.水稻吸收盐分
12.该系统可以()
A.有效解决盐碱化问题 B.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C.调节该地区的气候 D.实现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0.A 11.A 12.B
【解析】10.与沼泽区和湖泡区相比,草甸区地表水较小,水分少蒸发旺盛时使深层地下水(含盐量大)进入土体,盐分积累,草甸区盐碱化严重,A正确;三者均蒸发量较大,但沼泽区和湖泡区地表水分较多,盐碱化较轻,B错误;沼泽区与草甸区植被均较为茂盛,植被稀疏不是盐碱化的主要原因,C错误;地势较高对地表水分具有影响,但不是造成盐碱化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11.种植水稻,需要大量引水灌溉,形成稳定的水层,与湖泡区类似,稳定水层抑制地下盐分上移聚集,A正确;地下水位受水层影响,水位上升,B错误;密集种植水稻对水分蒸发影响较小,反而不利于水稻生长,C错误;水稻对盐分的吸收作用有限,不是抑制盐碱化的原因,D错误。故选A。
12.从材料可知,“稻-苇-鱼”系统,有效改善土壤盐碱化问题,没有解决盐碱化问题,A错误;“稻-苇-鱼”系统,改善盐碱化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并产生经济效益,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B正确;“稻-苇-鱼”系统因地制宜,对当地气候的影响较小,C错误;“稻-苇-鱼”系统主要针对盐碱化湿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对于区域其他产业而言,并未实现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D错误。故选B。
【点睛】土壤盐碱化亦称“土壤盐碱化”简称“盐渍(碱)化”。是土壤中积聚盐分形成盐渍(碱)土的过程。除在滨海地区,由于受海水浸渍影响而发生盐碱化外,一般的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滞留排泄不畅且地下水位较高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地面蒸发作用强烈,土壤母质和地下水中所含盐分,随着土壤毛细管水上升而积聚于地表。此外,在极干旱地区,即使地下水很深,高矿化地表径流携带的盐分,也能使土壤发生盐渍化。
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领土被马来西亚分割成西部本土和东部淡布隆地区。淡布隆拥有众多世界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3月17日,淡布隆跨海大桥正式通车。文莱本土至淡布隆地区的车程,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15分钟。中国企业承建该大桥难度最大的CC4标段,创新采用“钓鱼法”施工——所有机械设备“零着陆”,在移动钢平台上完成桥梁桩基、架梁等全部作业。下图示意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c95e00f-363a-4015-a28e-52b307eed4f8
13.中国企业创新采用“钓鱼法”施工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桥梁地基的坚固度 B.缩短桥梁的施工时间
C.防御暴雨破坏工程设施 D.保护原始森林和沼泽
14.淡布隆跨海大桥通车后基本不受台风影响,是因为()
A.接近赤道,纬度低 B.远离台风的发源地
C.海湾狭小且较封闭 D.森林防风效果显著
15.淡布隆大桥建成通车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提升保护区的整体管理水平 B.增强首都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C.改变淡布隆居民的出行方式 D.加快淡布隆地区雨林资源开发
【答案】13.D 14.A 15.B
【解析】13.根据“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和经纬度可知,文莱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密布热带雨林和沼泽,根据“淡布隆拥有众多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可知,“钓鱼法”施工能够减少对地表结构的破坏起到保护原始森林和沼泽的目的,D正确;“钓鱼法”施工在移动钢平台上完成桥梁桩基、架梁等全部作业可知该种施工方式无法增加桥梁地基的坚固度和防御暴雨破坏工程设施,施工时间也会边长延长,ABC错误,故选D。
14.由图可知,台风多发于副热带海域,该地纬度低,接近赤道,基本无台风灾害,A正确;该地距离西太平洋夏秋季节的台风源头较近,只是该台风形成后向东亚沿海一带前进,B错误;是否受台风影响与海湾狭小且较封闭和森林防风效果无关,它们只能在减小台风灾害中起到一定作用,CD错误;故选A。
1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淡布隆大桥的建成通车,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之间无直接联系,A错误;淡布隆大桥缩短了首都与淡布隆区的时空距离,密切首都和淡布隆区之间的联系,进而增强首都的辐射带动作用,B正确;布隆大桥建成只会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人们的出行,但不会改变该地当地居民的出行方式,C错误;淡布隆区自然保护区面积大,应当保护热带雨林,D错误,故选B。
【点睛】交通线路布局要遵循适当超前、因地制宜等原则。
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江西崇义客家梯田于2018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崇义客家梯田已有农耕历史800多年,梯田之上是茂密的竹林和森林。客家先民充分利用南方气候特点与多山地形,把梯田构建成一座立体分布的大型生态园,形成了“有机”循环的生产模式,养殖鱼、鸭与水稻共生,稻田轮作蔬菜、瓜果,蓄水林间、林下种养菌菇等农副产品。过去几年,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崇义客家梯田在缺乏管理和耕种的情况下出现面积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文化积淀逐渐变薄等现象。近年来,崇义县全面实施“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战略,加强政策引导,坚持原色保护。立足自然禀赋,做优一产、做精二产、做特三产。图示意崇义县位置和崇义客家梯田景观。
@@@0bfe9fa2-9dc0-4913-ad40-5f60195007a9@@@bb9a4372-3288-49ab-b24d-914ae5d864de
(1)分析先民改造后的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为农业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6分)


(2)说明崇义客家梯田区在第一产业基础上适宜发展的第二、第三产业。(4分)


(3)简述三产融合发展对江西崇义客家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6分)


16.(1)将起伏的山地、丘陵,改造为层层梯田.扩大了平坦耕地面积,便于耕作;梯田可有效减轻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功效,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肥沃土壤;在山顶种植树木、竹林,截留、储存雨水,雨水转变为地表径流顺着天然的或人工开挖的溪流、山泉流入村庄、梯田,解决了灌溉问题。
(2)崇义客家梯田栽培了多种多样的经济作物和水稻作物,适宜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客家梯田绿水青山的美景和悠久的农耕文化可以挖掘利用,发展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旅游业。
(3)恢复梯田复耕,延续“有机”循环的生产模式,可以保护梯田的原貌和优良的水利灌溉循环系统,维持绿水青山的生态平衡;第二产业将农产品加工为市场畅销的特色产品,可以增加村民和集体收入,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就业、振兴乡村,参与到梯田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中来。

【分析】本题以崇义县位置和崇义客家梯田景观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农业区位因素、产业发展措施、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有一定要求。
【详解】(1)梯田分布在山区,是先民将起伏的山地、丘陵改造为层层梯田,扩大了平坦耕地面积,便于耕作,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梯田可有效减轻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功效,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肥沃土壤,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在山顶种植树木、竹林、截留、储存雨水,改善了当地水资源环境,雨水转变为地表径流顺着天然的或人工开挖的溪流、山泉流入村庄、梯田,解决了灌溉问题,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的供水问题,提高了人居环境。
(2)崇义客家梯田栽培了多种多样的经济作物和水稻作物,农产品原料充足,相对廉价,适宜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客家梯田绿水青山的美景和悠久的农耕文化可以挖掘利用,旅游资源独特,可发展集观光休闲旅游业,提高当地的产业层次,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3)三产融合发展需要分别说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各自的发展方向,以及三产的发展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促进作用。第一产业:恢复梯田复耕,延续“有机”循环的生产模式,可以保护梯田的原貌和优良的水利灌溉循环系统,维持绿水青山的生态平衡;第二产业:将农产品加工为市场畅销的特色产品,可以增加村民和集体收入,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第三产业:旅游业经济效益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就业、振兴乡村,参与到梯田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中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劳动力。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教来河起源于辽西山地北坡,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低山黄土丘陵区。地处半干旱区,风力强且频繁,降水的季节变化和河流水位变幅都很大。河流的演变在沙地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河流和风力共同作用下,河谷中先形成沙丘,再演变成沙丘群,经长期的发展演化形成大范围的沙地(图1)。河流的部位及其与风向的对应关系不同,对线状沙带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也会有很大差异(图2)。同时,在河流裁弯取直的演变过程中,也会夷平一部分已成沙丘。
@@@cb89548b-2218-4a76-8512-d42e7be71061
(1)根据材料推测教来河流域沙丘物质来源。(6分)


(2)AB断面中河流右侧湿地和CD断面中河流左侧湿地在演变过程中都形成了线状沙带,但形成过程有所不同,请分析两地沙带形成过程的差异。(8分)


(3)从河道的变化过程和气候角度,分析部分沙丘被夷平的原因。(4分)


17.(1)教来河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低山黄土丘陵区,携带大量泥沙。当地风力强且频繁,带来大量风沙。河道弯曲,侧蚀作用使凹岸松散泥沙崩塌。降水变率大,枯水期大量泥沙裸露。
(2)AB断面中河流右侧湿地线状沙带形成过程:AB断面中河流右侧湿地位于盛行风迎风坡。枯水期,河流泥沙出露,在盛行风作用下,泥沙上扬,在AB断面中河流右侧湿地形成线状沙带,沙带随风继续上扬形成爬坡沙丘。
CD断面中河流左侧湿地线状沙带形成过程:CD断面中河流左侧湿地位于盛行风背风坡,泥沙被盛行风带到此处,泥沙不断堆积,形成沙带。
(3)河流在侧向摆动的过程中,不断对凹岸进行侵蚀,引起河岸后退崩塌,使得凹岸的沙丘被夷平;强降雨过程形成强大的坡面侵蚀,促进了河岸的后退崩塌。

【分析】本大题以教来河地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在河流和风力共同作用下,河谷中先形成沙丘,再演变成沙丘群,经长期的发展演化形成大范围的沙地”,再结合科尔沁沙地中教来河河谷中沙丘群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分析可知,在丰水期时河流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低山黄土丘陵区,侵蚀严重,河水带来大量泥沙在河谷中沉积,由于位于半干旱区,降水季节差异大,枯水期时,河流水位下降,泥沙出露给沙丘提供沙源;当地地处半干旱区,风力强且频繁,风带来大量风沙,形成沙丘;由图可见,河道弯曲,侧蚀作用强,测试作用使凹岸侵蚀加剧,松散泥沙崩塌,提供沙源。
(2)在盛行风的迎风坡,泥沙随风上扬形成沙带,后期还会发育成爬坡沙丘;在盛行风的背风坡,盛行风带来的泥沙不断下沉堆积,形成沙丘;读图可知,AB 断面中在河流右侧湿地形成线状沙带,原因是 AB 断面中河流右侧湿地位于盛行风迎风坡;枯水期,河流泥沙出露,在盛行风作用下,泥沙上扬,在 AB 断面中河流右侧湿地形成线状沙带,沙带随风继续上扬形成爬坡沙丘;在 CD 断面中河流左侧湿地形成线状沙带,主要原因是 CD 断面中河流左侧湿地位于盛行风背风坡,泥沙被盛行风带到此处,泥沙不断下沉堆积,形成沙带。
(3)根据图片分析可知,河流在该地区由于河谷比降较小,河曲发育,河流在侧向摆动的过程中,会不断对凹岸进行侵蚀,引起河岸后退崩塌,使得凹岸的沙丘被夷平;同时强降雨过程形成强大的坡面侵蚀,河流对大量松散物质不断进行再侵蚀,再搬运,再堆积,有些河曲发生了裁弯取直,促进了河岸的后退崩塌,河岸坍塌的同时,如果遇大雨或暴雨而发生强烈的坡面侵蚀过程,加速河岸后退并夷平前缘的沙丘群或沙带。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1分)
材料一:赤水河流经大山中,经贵、川后汇入长江。两岸多为红紫色砂页岩,每年端午前后(6月左右),河水颜色变得鲜红如血,重阳节(10 月左右)后,河水又恢复清澈透明。图1为赤水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流域内茅台镇附近气象站点降水数据图,流域内气候差异不大。
@@@2876fb5f-a1b7-409b-bae6-1dcc8f0abe1d
材料二:茅台酒历史悠久,酒液纯净透明、醇馥幽郁,存储时间越长,口味越佳。因酿造工艺复杂,周期长,受自然条件限制,茅台镇成为唯一可以酿造茅台酒的地方,且每年只有固定的几个月时间才能酿造。
材料三:近些年茅台酒价格居高不下,一瓶难求,成为中国的酒类奢侈品牌。但因消费者的喜爱偏好等原因,国外市场需求不大,一些在国外商场售卖的茅台价格远低于国内,以至于有些代购商,将国外的茅台带回国内销售,赚取差价。
(1)根据材料,分析赤水河名称由来的自然原因。(4分)


(2)从供求关系角度简析茅台酒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4分)


(3)从市场角度简析茅台酒出口转内销的原因。(6分)


(4)列举茅台酒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需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7分)




18.(1)赤水河大多位于山区,落差大,两岸多红紫色砂岩,5-10月降水量大,降水强度大,河流水位上涨,流速加快,雨水与流水侵蚀能力增强,携带到河里的红紫色泥沙增多,河水赤红。
(2)茅台酒历史悠久,知名度高,质量高,产量低,具有收藏价值,市场需求量大。
(3)国内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茅台酒价格高;国外市场需求量小,价格低,销往国内,获取差价,利润高。
(4)通过电商等平台,拓宽销售渠道;通过茅台酒文化宣传,提升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加大研发力度,酿造适合国外当地人口味的茅台酒,提高品牌的认可度等。

【分析】本题以贵州赤水河和茅台酒为背景,涉及赤水河名称由来、茅台酒价格高企的原因、茅台酒出口转内销的原因、茅台酒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需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详解】(1)由材料可知,赤水河流经大山,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流水的侵蚀能力强;5-10月,流域内降水量大,河流水位上涨,流速增强,河流侵蚀增强;两岸多为红紫色砂页岩,被侵蚀后进入河流使河水变为红色,因而得名。

(2)由材料可知,茅台酒的制作工艺复杂,周期长,受自然条件限制,产量低;同时品质好,具有收藏价值等,市场认可度高、需求量大。供求矛盾突出,因此价格居高不下。
(3)由材料可知,国际市场对茅台酒需求量小,价格涨幅小,价格低,而国内对茅台酒需求量大,价格涨幅大,出口转内销可以获取更多获取差价,获取更多利润。
(4)茅台酒要想打开国际市场获取国际市场的认可,首先通过宣传提升自己的国际知名度,且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加大研发力度,并酿造适合当地人口味的产品,努力提升品牌的认可度。
  本文标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5(湖北专用)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80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808.html

    标签:高考地理卷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