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训练5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7-12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id:2147493539;FounderCES基础练
  (2023年湖南邵阳二模)种子雨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母株上散落的种子量,对群落更新有着重要影响。如成熟的油松在合适的条件下果鳞开裂,种子脱落。下图为某年秦岭子午岭林场油松林林内和林缘种子雨强度的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id:2147493546;FounderCES
1.林内种子雨强度的峰值滞后于林缘,主要是因为林缘(  )。                 
A.对流较强 B.光照较强
C.降温较慢 D.风速较大
2.相比于林内,林缘种子雨强度更大,主要得益于林缘(  )。
A.种内竞争较弱
B.昼夜温差较大
C.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D.降水强度较大
  (2023年广东五地一模)植物性状是指植物在演化过程中采用特定的生态策略来实现生存效率的最大化,从而产生的一系列植物属性,如叶片大小、枝干形态等。性状变异能提高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云贵高原某喀斯特天坑因环境封闭,形成独特的小气候,与坑外地表相比具有更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某团队在该天坑不同坡向布设样带以调查植被性状的变异程度。下图示意该天坑样带分布。据此回答3~4题。
id:2147493553;FounderCES
3.植被类型最丰富的是(  )。
A.样带甲 B.样带乙
C.样带丙 D.样带丁
4.样带甲的植被叶片普遍偏厚,主要是为了适应(  )。
A.强烈光照 B.夜间冻害
C.异常高温 D.干旱缺水
  (2023年山东日照一模)某生态脆弱区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下图示意该地区自然状态下某地自谷底到顶部植被分布。据此回答5~7题。
id:2147493560;FounderCES
5.该地区可能位于(  )。
A.东南丘陵 B.云贵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黄土高原
6.该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植被的合理配置是(  )。
A.谷底选择耐阴的高大乔木
B.顶部选择侧根少的灌木
C.阴坡选择耐旱的草本植物
D.阳坡选择耐寒的矮乔木
7.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该坡面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是(  )。
A.逐渐增多 B.先增多后减少
C.逐渐减少 D.先减少后增多
  (2023年江苏南京二模)下图为游客在黄山某处拍摄到的高山草甸与松林景观照片。据此回答8~9题。
id:2147493567;FounderCES
8.图中高山草甸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9.与图中植被相邻的较低海拔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高山灌木林
C.高山针叶林 D.高山针阔混交林
  (2023年辽宁丹东一模)贵州梵净山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古老物种珙桐为落叶乔木,喜凉湿,曾经在我国广泛分布,由于地理环境的变迁,现仅存于我国地形复杂的西南地区。下图为梵净山植被垂直带谱图。据此回答10~11题。
id:2147493574;FounderCES
10.梵净山海拔1300~1400m处存在天然珙桐林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温暖湿润
B.人类活动影响小
C.物种进化缓慢
D.第四纪冰期影响小
11.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梵净山高山草甸和灌丛的分布(  )。
A.向高海拔退缩 B.向低纬度扩散
C.面积不断扩大 D.向低海拔扩展
id:2147493581;FounderCES提升练
  (2023年湖北七市一模联考)积雪作为冰冻圈最为活跃且具有多重属性的地表覆盖类型,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对中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馈具有一定“前瞻性”。图Ⅰ示意青藏高原积雪区域的划分,图Ⅱ示意1980—2019年青藏高原不同区域积雪平均深度的月变化。据此回答12~14题。
id:2147493588;FounderCES
12.青藏高原积雪区域中积雪时间最长的是(  )。
A.a区 B.b区
C.c区 D.d区
13.a区冬季积雪深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较低 B.气压较高
C.海拔较低 D.水汽较多
14.与b区相比,d区(  )。
A.年积雪时间更短
B.10月积雪面积相同
C.积雪深度年变化幅度更小
D.3月积雪总量更小
  (2023年山东济南一模)英德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荒漠草原区,盛行西北风。1950年英德海湖泊面积为2.1km2,至1990年,湖泊完全干涸,流沙侵入湖床。为研究内陆湖盆植被(注:马蔺草草地覆盖度、高度均好于赖草草地)空间分异与土壤颗粒组成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人员在英德海湖盆东西两侧分别选取了样带(下图)。据此回答15~16题。
id:2147493595;FounderCES
id:2147493602;FounderCES
15.推测湖盆西侧土壤粒径大于东侧的位置在(  )。
A.顶部 B.上部
C.中部 D.底部
16.湖盆东西两侧的植被差异深受地表沉积物粒径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沉积物粒径影响土壤的(  )。
A.热量 B.水分
C.矿物质 D.有机质
  (2023年江苏如皋一模)贡嘎山位于四川西部,下表示意该山东坡某海拔范围由低到高四种垂直植被带(Ⅰ~Ⅳ)某年10月份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构成。读表,回答17~18题。
植被带 生物量
乔木层
/%
灌木层
/%
草本层
/%
总计生物量
/(吨·公顷-1)
98.25 1.61 0.13 233.49
97.87 2.08 0.05 524.55
97.41 2.45 0.14 415.81
95.06 4.94 20.86


17.植被带Ⅲ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灌丛带
C.山地针叶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18.推测导致植被带Ⅱ、Ⅲ生物量高于植被带Ⅰ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土壤 D.光照
id:2147493617;FounderCES综合练
19.(2023年广东揭阳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澳大利亚西北部干湿季分明,干季漫长,易出现极端高温干旱现象,湿季降水集中,多风暴,典型自然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稀树草原带内部也存在植被种类、植被覆盖度等分异规律。该区域可划分出长达1000千米的样带,使其成为研究热带稀树草原带内部分异的“天然实验室”。研究表明,澳大利亚西北部南北方向植被分异更多表现为水分差异,而非纬度变化带来的热量差异。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降水量分布。
id:2147493624;FounderCES
(1)简述澳大利亚西北部成为研究热带稀树草原带内部分异的“天然实验室”的条件。



(2)澳大利亚西北部南北方向植被分异更多表现为水分差异而非热量差异,对此给出合理解释。





(3)推测图示区域南北向植被特征的差异。










20.(原创)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重要冬候鸟栖息地。碟形湖是由入湖泥沙沉积不均形成的洼地,后经过人工筑坝改造形成的季节性浅水湖泊,丰水期与主湖融为一体,枯水期显露于湖滩之中。碟形湖内植被量大,物种丰富。2022年秋冬季大旱,碟形湖水位快速下降,湖区周边陆生草类快速生长,对候鸟安全越冬形成严峻考验。
id:2147493631;FounderCES
(1)简述碟形湖的形成过程。







(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2022年秋冬季大旱对碟形湖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3)说明此次大旱时期,湖区周边陆生草类快速生长的原因。







(4)为保护候鸟安全越冬,湖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B 2.A 【解析】第1题,成熟的油松在合适的条件下果鳞开裂,种子脱落,种子或果实从母树向地表扩散。林内种子雨强度的峰值比林缘滞后,主要是因为林缘光照较强,果鳞开裂提前,种子脱落较早。故选B。第2题,总体来看,林缘种子雨强度更大,主要得益于林缘树木较林内稀疏,种内竞争较弱,树木得到的光照、营养物质较多,种子或果实数量多、成熟度较好。故选A。
3.D 4.D 【解析】第3题,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不易储存,水分是制约该地貌区植被生存的重要因素。样带甲和样带乙位于阳坡,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差,植被较少;样带丁地处阴坡,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且坡度较缓,有利于水分的储存。与样带丙相比,样带丁还经过一小段陡崖,有崖面植被,类型更丰富。故选D。第4题,样带甲地处阳坡,且坡度大,不易储水,且土层浅薄,土壤缺水,故叶片较厚能够储存水分,抵御干旱;叶片薄厚和光照关系不大;该地位于云贵高原,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故不会出现异常高温;该地夜晚气温适宜,不易受冻害影响。故选D。
5.D 6.C 7.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本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区,且该地区基带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应是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植被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故选D。第6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植被的分布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不同部位的水热条件。谷底地区海拔低,水热条件充分,可以选择喜温喜水的高大乔木;顶部地区水热条件不佳,可以选择耐寒或耐旱的根系较为发达的植被;阳坡光照充足,热量充分,可以选择喜光喜温的乔木;阴坡光照不足,但水分条件较好,可以选择耐旱的草本植物。故选C。第7题,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短时间内植被覆盖率增加,保持水土效果较好,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但长时间来看,植被覆盖率较高,大量吸收土壤水分,使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因此坡面土壤水分先增加后减少。故选B。
8.B 9.D 【解析】第8题,图示为黄山的高山草甸与松林景观照片,由松林可知该地海拔较高,气温低,自然带应为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分布在该区域内地势相对低洼的地方,水分容易聚集,故高山草甸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该地空间尺度小,气温、光照差别不大;土壤类型不是决定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且同一区域土壤差异较小,可能主要表现为地形地势导致的土壤水分的差异。故选B。第9题,此处的自然带应为针叶林带,为高山自然带,与图中植被相邻的较低海拔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应为森林种类的过渡带,高山针阔混交林最有可能。故选D。
10.D 11.A 【解析】第10题,结合材料“其中古老物种珙桐为落叶乔木,喜凉湿,曾经在我国广泛分布,由于地理环境的变迁,现仅存于我国地形复杂的西南地区”可知,梵净山海拔1 300~1 400 m处由于海拔差异产生的独特水热组合条件,适合天然珙桐林生长,由于其所处纬度较低,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小,从而保留下来;该区域气候与同纬度低地相比没有优势,且天然珙桐林喜凉湿;海拔高不会导致物种进化速率改变,人类活动影响小也不会使其物种保留下来。故选D。第11题,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梵净山高山草甸和灌丛分布的下界持续上升,而上界受到海拔的限制没有变化,分布范围向高海拔退缩。故选A。
12.C 13.D 14.C 【解析】读图可知,a区、b区和d区在9月至次年5月有积雪现象,c区全年均有积雪现象。故选C。第13题,a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起伏大,来自西南方向(印度洋)的水汽较充足,使得该地区在积雪累积期易形成降雪;与其他积雪区域相比,a区的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不利于冬季积雪;积雪深度与气压关系不大。故选D。第14题,b区和d区年积雪时间相同;10月两区积雪平均深度相同,积雪面积无法确定;由图Ⅱ可知,d区积雪深度年变化幅度比b区小;3月,d区积雪平均深度小于b区,b区较d区地势起伏较大,且山地海拔高,山顶积雪量大,但d区的面积比b区的更大,因此无法判断d区3月积雪总量更小。故选C。
15.A 16.B 【解析】第15题,该区域盛行西北风,气候干旱。湖盆西侧顶部处于盛行风上风向,强劲的西北风吹蚀西侧地表的细颗粒物质,而粗颗粒物质残留下来;西侧中下部接受地下水补给,植被发育较好,削弱风速,风力侵蚀作用较弱,能促进土壤形成,土壤颗粒较细;湖盆东侧中下部植被生长条件较差,风蚀作用较强,土壤颗粒较粗;东侧顶部越过湖盆的气流重新贴近地面,摩擦力增大,风速减小,侵蚀较弱。综上所述,西侧顶部受侵蚀程度强于东侧,土壤粒径较大;上部、中部、底部西侧植被覆盖度好减弱了风蚀作用,土壤粒径较东侧小。故选A。第16题,西侧风力侵蚀相对弱,有利于细小物质的沉积,土壤粒径小,保水性较好,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沉积物粒径不会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沉积物化学性质相似,提供的矿物质相近;植被差异影响有机质差异。故选B。
17.C 18.B 【解析】第17题,由材料可知,该山地位于四川西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带Ⅲ海拔较高,不可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由材料可知,该层植被以乔木为主,因此不可能为高山草甸带和高山灌丛带;植被带Ⅲ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因此有可能为山地针叶林带。故选C。第18题,植被带生物量的高低与气候关系很大。由材料可知,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海拔较高处的降水多于山麓地带,因此植被覆盖率较高,生物量较大;海拔低处气温条件更好,生物量应该大;土壤和光照条件对生物量的影响小于降水。故选B。
19.【答案】(1)热带稀树草原面积广大,研究空间大;南北方向水分条件差异大,呈递变规律;地形平坦,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小;地广人稀,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
(2)地处低纬地区,总体上热量条件较好,南北差异小;自北向南离海岸线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小;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受限,易成为植被生长的制约因素。
(3)自北向南稀树草原的树木减少;自北向南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整体降低。
【解析】第(1)题,澳大利亚西北部区域可划分出长达1 000千米的样带,热带稀树草原面积广大,研究空间大;据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可知,南北方向水分条件差异大,呈递变规律,内部植被种类、植被覆盖度等分异规律明显;西北部地形平坦,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小,植被分布典型;西北部地广人稀,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植被保护完好。第(2)题,澳大利亚西北部纬度较低,地处低纬地区,总体上热量条件较好,澳大利亚西北部热量南北差异小;澳大利亚西北部自北向南离海岸线越来越远,受西北风影响逐渐减小,降水量逐渐减小;澳大利亚西北部属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受限,易成为植被生长的制约因素。第(3)题,图示区域自北向南水分减少,稀树草原的树木会减少;图示区域自然带自北向南由草原演变为荒漠,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整体降低。
20.【答案】(1)河流挟带泥沙流入鄱阳湖,水面变宽,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由于湖底高低不平及泥沙沉积不均,部分地区沉积作用强形成洲滩,洲滩间沉积作用弱形成洼地,人工筑坝使洼地成湖;夏季,鄱阳湖进入汛期,水位高,淹没洼地;秋冬季,枯水季节,鄱阳湖水位下降,碟形湖显露。
(2)水位下降;地表大量裸露,土地龟裂;陆生草类大量繁殖;水草、鱼虾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
(3)晴天多,光热充足;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湖泊水位下降,地表裸露;湖底淤泥,土壤肥沃。
(4)生态补水;人工种植水草;人工投喂;加强候鸟监测;等等。
【解析】第(1)题,碟形湖是指鄱阳湖湖盆中由于泥沙沉积不均而在枯水期显现于洲滩之中的碟形洼地,因此碟形湖的形成是由于河流挟带泥沙流入鄱阳湖,水面变宽,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但由于湖底高低不平及泥沙沉积不均,部分地区沉积泥沙较多,形成洲滩,洲滩间沉积作用弱,形成洼地;鄱阳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鄱阳湖进入汛期,水位高,淹没洼地;秋冬季降水较少,鄱阳湖进入枯水期,水位降低,洼地积水、蓄水形成碟形湖。第(2)题,大旱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加之蒸发加强,湖泊水位下降,湖床裸露增加,陆生植物增多,水生动植物受影响而减少。第(3)题,大旱期间晴天多,光热充足;由于鄱阳湖水位下降,陆地空间扩大,同时湖泊边缘地下水位高,湖底淤泥肥沃导致陆生植物增多且繁殖较快。第(4)题,由材料可知,湖泊水位下降,水生动植物减少,陆生植物增加导致候鸟越冬食物不足,因此应该提高水位和增加食物供应,同时及时监测候鸟越冬状况。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二轮专题训练5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79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797.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