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1(广东专用)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6-3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贵阳市域快铁环线呈环状穿行于贵阳与贵安新区境内,全长约113千米,为双线电气化客运专线。其中,东北环线于2010年开工,2015年通车。西南环线于2013年起分标段开工。2022年3月,贵阳市域快铁环线全线通车。下图示意贵阳市域快铁环线走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贵阳市域快铁环线未形成较为规则的圆形,推测其主要考虑了()
①地形 ②水系 ③城镇分布 ④地铁走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东北环线建成通车早于西南环线,主要是因为东北环线()
A.运营里程较短 B.建设投入较低 C.沿线地形平坦 D.兼顾长途客流
3.为增强对旅客的吸引力,贵阳市域快铁环线在开通后最需要()
A.提高运行速度 B.完善接驳交通 C.加密发车频次 D.优化行车路线
【答案】1.A 2.D 3.B
【解析】1.由图可知,受制于山地地形,环线西段明显向内侧收缩,而为了连接贵安新区,西南段明显向外侧选址,①③正确;与水系、地铁走向无关,②④错误。故选A。
2.由图可知,东北环线有前往上海、广州、成都等方向的过境列车,实现了市域范围内的短途客流和长途客流的对接,运输需求量大,建成早,D正确。铁路通常为长里程工程,对于铁路建设而言,建设时间早晚通常与需求有关,而与运营里程关系不大,A错误。据图可知,与西南环线相比,东北环线所经地区地形相对平坦、线路较短,建设投入较低,但这并不是其修建较早的主要原因,B、C错误。故选D。
3.贵阳市域快铁环线开通之初,相关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如公共交通接驳等水平较低,常导致人员出行不便,因此需要完善接驳交通,提高铁路运输的便捷度,B正确。市域快铁环线的运行速度已经快于地面公交等交通方式,提高运行速度对旅客吸引力有限,A错误。加密发车频次对增强旅客吸引力影响不大,还可能造成运营亏损,C错误。行车路线在铁路建成后难以改变,D错误。故选B。
影响我国的台风多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并沿着副热带高气压带外围西部边缘向西偏北方向移动。某年8月底至9月初,我国东北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台风“三连击”。台风登陆东北地区后,变性为温带气旋,带来持续的强降水天气。下图示意此次“三连击”中的第三场台风的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时段()
①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东 ②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
③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西 ④台风向东南方向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通常情况下,台风登陆后会快速衰减,但本次“三连击”台风登陆东北地区后带来持续的强降水,可能是因为()
A.台风挟带水汽充足 B.北部冷空气入侵
C.台风移动速度缓慢 D.当地地形较平坦
【答案】4.A 5.B
【解析】4.影响我国的台风多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并沿着副热带高气压带外围西部边缘向西偏北方向移动。这次台风罕见的均在东北地区登陆,主要是由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势力较弱,西伸北进缓慢,其位置偏东,台风沿着偏东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边缘移动,西北部的顺时针气流引导其北上在东北地区登陆,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①②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根据材料,台风登陆后变性为温带气旋,适当强度冷空气入侵有利于增大温差梯度,为气旋系统补充能量,延长天气系统的影响时间,B正确。如果没有后续补充,台风挟带的水汽登陆后会快速衰减,A错误。台风移动速度慢,说明强度小,登陆后不易带来持续强降水,C错误。地形平坦与台风带来强降水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B。
我国西部G省人口迁移经历了三个阶段,随着时间推移,人口迁移规模不断扩大。图为该省三个阶段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三个阶段中,对人口向乡镇集聚起促进作用()
A.最大的是阶段一 B.最大的是阶段一
C.最大的是阶段一 D.三个阶段一样大
7.从阶段一到阶段二,中心城区的人口迁移不会使该区()
A.城镇化速度加快 B.就业结构改变
C.人口老龄化加速 D.产业结构改变
【答案】6.A 7.C
【解析】6.乡村一般以乡镇为中心分布,与乡镇空间距离最近,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多,在阶段一,村民最先选择向乡镇集聚,而在阶段二、三,部分村民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选择向县城或中心城区迁移,而向乡镇迁移的人口有所减少,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7.从阶段一到阶段二,中心城区经济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增多,吸引更多的人口迁入,城市化速度加快,且吸引的多是年轻劳动力,会使人口老龄化速度放缓,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该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都可能会发生变化,B、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
2022年9月8日,广东医谷(珠海)医疗产业基地开园,充分发挥其在产业规划、产业发展、产业金融、产业资源和产业运营等方面的优势,推动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未来将以“人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创新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下图为珠海市医药制造产业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促使珠海医药制造发展壮大的主导因素是()
A.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 B.产业基础好,产业链完善
C.教育发达,医药人才众多 D.动植物等原材料供应充足
9.为最大化提高珠海市医药产值,应优先()
A.加大医药研发和人才培养 B.构建更完善的交通物流网络
C.加大原材料的培育与种植 D.扩大医药制造企业占地面积
【答案】8.B 9.A
【解析】8.从图中可知,珠海医药制造发展壮大的主导因素是当地产业链完善,同时珠三角地区改革开放早,产业发展的基础好,所以促使当地的医药制造发展壮大的主导因素是产业基础好,产业链完善。教育发达,医药人才多,是促进其发展的主导因素。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动植物等医药原材料供应充足,都是其发展的优势条件,但不是主导因素。故选B。
9.广东医谷未来将以“人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撬动产业创新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所以为最大化提高珠海市医药产值应最先加大医药研发和人才培养。故选A。
在黄土高原荒山顶部植树,最初几年生长良好,随后出现大量死亡现象,后调整为山腰平缓地带植树,获得成功。荒地造林后地表温度有明显变化,森林的反照率和蒸散发(蒸腾和土壤蒸发)是影响地表温度的主要因素。图a示意黄土高原造林后地表温度的变化,图b示意黄土高原造林后在不同季节反照率和蒸散发的变化。

10.黄土高原造林后,地表温度()
A.总体上升 白天升温幅度大 B.总体上升 夜间升温幅度大
C.总体下降 白天降温幅度大 D.总体下降 夜间降温幅度大
11.黄土高原造林后,白天地表温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地表吸收热量增加 B.蒸散发吸热量增加
C.植物反照率减少 D.土壤储水量减少
12.黄土高原山丘顶部所植树木后期出现了大量死亡,主要是因山丘顶部()
A.年降水量减少 B.土壤肥力下降 C.地下水位降低 D.太阳辐射增强
【答案】10.C 11.B 12.C
【解析】10.读图a,结合白天和夜间地表温度变化曲线图可知,白天地表温度降低,夜晚地表温度升高,而且白天降温幅度大于夜晚升温幅度,因此造林后林区地表温度下降,C对,排除ABD。故选C。
11.根据材料信息“荒地造林后地表温度有明显变化,森林的反照率和蒸散发(蒸腾和土蒸发)是影响地表温度的主要因素“提示及所学知识可知,森林的反照率(反射太阳射与入射太阳总辐射的比值)通常低于草地和农田,造林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地表温度升高;但相较于草地和农田,森林具有较大的叶面积和表面粗糙度,并且森林生理活动消耗的水分更高,因,造林可促进蒸散发地面上植物的蒸腾与植株间土壤蒸发量之和),致使地表温度降低,结合图中反照率变化为负,而蒸散发变化为正,说明黄土高原造林后,蒸散发增加造成的降温作用大于(强于、高于)反照率减小造成的增温的作用。又结合上题分析,黄土高原造林后,地表温度白天降温幅度大主要是因为是蒸散发吸热量增加。综上所述,B对,排除ACD。故选B。
12.根据材料和已学知识,荒山的顶部树木大量死亡,说明山丘顶部的地下水位降低,山丘顶部的地下水位降低是因为大量的植树造林会吸收地下水资源,而山丘顶部海拔高,所以一旦地下水位下降,顶部的植被所能获得的水资源变少,会出现大量死亡,C对;年降水量、土壤肥力和太阳辐射没有明显变化,ABD错;故选C。
表碛覆盖型冰川又称“脏冰川”,是我国西部分布较广的冰川类型,其典型特征是冰川消融区部分或全部覆盖了一层厚度不一的表碛,表碛增厚到一定程度时,冰川消融会减慢。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缘海螺沟冰川1990年和2019年冰川表碛厚度随海拔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1990年相比,2019年冰川表碛的特点是()
A.各海拔冰川表碛显著增厚 B.厚度最大值出现在海拔5200m附近
C.冰川表碛向高海拔处延伸 D.随着海拔升高冰川表碛增厚幅度越大
14.影响不同海拔冰川表碛厚度的主要因素是()
A.冰川运动速度 B.地形条件 C.冰川规模 D.气温变化
【答案】13.C 14.B
【解析】13.读图可知,与1990年相比,2019年冰川表碛厚度在海拔4600m左右变薄,在海拔3150-3300m处没有显著变化,A错误。冰川表碛最大厚度出现在海拔3100m附近,在海拔5200m附近冰川表厚度增加最多,B错误。2019年冰川表碛明显高海拔处延伸,C正确。从图中看,冰川表碛厚度增幅并不随海拔升高而变大,D错误。故选C。
14.冰川运动速度快慢与冰川表碛厚度无直接关系,A错误。地形坡度越大,陡坡上的岩屑物质崩落至冰川表面或进入冰川内部的越多,而后随冰川一起向下游运动,从而在不同海拔堆积,形成厚度不一的表碛层,B正确。即使冰川规模较大,但如果地形较和缓,山体崩落的岩屑物质有限,冰川表碛厚度也会较小,C错误。一般情况下,在山地中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但图示冰川表碛厚度并没有随着海拔升高而呈现单一增加或减少的趋势,D错误。故选B。
新疆乌恰—康苏地区位于天山群山环抱之中,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仅182mm,年平均蒸发量为2600mm。下图示意新疆乌恰—康苏地区地形剖面与植被垂直分布,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M附近出现荒漠区,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蒸发旺盛 B.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
C.坡度陡,地表水缺乏 D.土层浅薄,土壤颗粒细
16.下列四地盐渍化最严重的是()
A.草地Ⅲ B.草地IV C.人工防风林 D.农田区
【答案】15.C 16.D
【解析】15.图示区域位于天山群山环抱之中,气候干旱,因此当地植被的生长状况主要取决于水分条件,由地形剖面图可知M地坡度较,地表径流速度快,地表水缺乏,因此M附近出现了荒漠化,C正确;结合图形可知,图中M处海拔较高,气温并不高,A错误;处于背风坡一侧的,并不是M这一处,因此不是成为荒漠区的原因,B错误;结合图形可知,M处的岩石与草地处的岩石类型致,因此土壤并不是形成荒漠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16.土壤盐渍化是地下水中的盐分随土壤毛细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累积在土壤表层的过程,故盐渍化程度与地下水位和蒸发有关。该区域整体蒸发旺盛,农田区较其他区域地势低,地下水位高,且灌溉也会进一步加剧地下水位升高,因此农区的土壤盐渍化程度最严重,D正确,排除ABC。故选D。
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西崇义客家梯田于2018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崇义客家梯田已有农耕历史800多年,梯田之上是茂密的竹林和森林。客家先民充分利用南方气候特点与多山地形,把梯田构建成一座立体分布的大型生态园,形成了“有机”循环的生产模式,养殖鱼、鸭与水稻共生,稻田轮作蔬菜、瓜果,蓄水林间、林下种养菌菇等农副产品。过去几年,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崇义客家梯田在缺乏管理和耕种的情况下出现面积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文化积淀逐渐变薄等现象。近年来,崇义县全面实施“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战略,加强政策引导,坚持原色保护。立足自然禀赋,做优一产、做精二产、做特三产。图示意崇义县位置和崇义客家梯田景观。

(1)分析先民改造后的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为农业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8分)
(2)说明崇义客家梯田区在第一产业基础上适宜发展的第二、第三产业。(6分)
(3)简述三产融合发展对江西崇义客家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8分)
17.【答案】(1)将起伏的山地、丘陵改造为层层梯田,扩大了平坦耕地面积,便于耕作;梯田可有效减轻水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功效,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肥沃土壤;在山顶种植树木、竹林,截留、储存雨水,雨水转变为地表径流顺着天然的或人工开挖的溪流、山泉流入村庄、梯田,解决了灌溉问题。(8分)
(2)崇义客家梯田栽培了多种多样的经济作物和水稻作物,适宜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客家梯田绿水青山的美景和悠久的农耕文化可以挖掘利用,发展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旅游业。(6分)
(3)恢复梯田复耕延续“有机”循环的生产模式,可以保护梯田的原貌和优良的水利灌溉循环系统,维持绿水青山的生态平衡;第二产业将农产品加工为市场畅销的特色品,可以增加村民和集体收入;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就业、振兴乡村,参与到梯田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中来。(8分)
【解析】(1)梯田分布在山区,是先民将起伏的山地、丘陵改造为层层梯田,扩大了平坦耕地面积,便于耕作,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梯田可有效减轻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功效,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肥沃土壤,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在山顶种植树木、竹林、截留、储存雨水,改善了当地水资源环境,雨水转变为地表径流顺着天然的或人工开挖的溪流、山泉流入村庄、梯田,解决了灌溉问题,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的供水问题,提高了人居环境。
(2)崇义客家梯田栽培了多种多样的经济作物和水稻作物,农产品原料充足,相对廉价,适宜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客家梯田绿水青山的美景和悠久的农耕文化可以挖掘利用,旅游资源独特,可发展集观光休闲旅游业,提高当地的产业层次,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3)三产融合发展需要分别说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各自的发展方向,以及三产的发展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促进作用。第一产业:恢复梯田复耕,延续“有机”循环的生产模式,可以保护梯田的原貌和优良的水利灌溉循环系统,维持绿水青山的生态平衡;第二产业:将农产品加工为市场畅销的特色产品,可以增加村民和集体收入,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第三产业:旅游业经济效益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就业、振兴乡村,参与到梯田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中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劳动力。
18.(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魔鬼河位于加拿大东南部的平原地区,河道弯曲,临河砂质悬崖上有众多的岸燕洞穴。岸燕为迁徙性候鸟,每年夏季在魔鬼河流域繁殖。红狐为了捕食岸燕,一方面在崖顶挖掘觅食孔侵袭顶层燕洞,另一方面通过爪子扒扩燕洞入口,以便于进入燕洞。某研究团队连续多年在9-11月来到魔鬼河流域临河悬崖进行考察,其发现红狐的觅食行为会加速悬崖的侵蚀后退。下图示意魔鬼河流域某典型临河悬崖位置及岸燕洞穴分布。

(1)分析魔鬼河临河悬崖上有众多的岸燕洞穴的原因。(8分)
(2)说明红狐的觅食行为对加剧悬崖侵蚀的影响。(6分)
(3)人们是否应在魔鬼河流域临河悬崖上修筑挡水护坡工程?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18.【答案】(1)靠近河流,岸燕饮水方便;靠近森林和草地,食物充足;悬崖倾角大,岸燕向内筑洞难度低;砂质悬崖,挖掘难度低,且不易积水。(8分)
(2)挖掘觅食孔导致岩土体疏松破碎,抗侵蚀能力减弱;觅食孔的倾斜方向与坡向一致,会促使径流入渗侵蚀坡面,导致崖壁后退;扒扩燕洞使燕洞入口扩大,在重力作用影响下易坍塌。(6分)
(3)应该。理由:可减轻流水侵蚀,稳固河岸,有利于保护河流后方的森林。
或不应该。理由:挡水护坡工程会缩减部分生物的生存空间,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阻碍陆地和河流的生态联系,不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6分)
【解析】(1)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水源、食物、生存空间等角度分析。悬崖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森林、草地,食物充足,砂质悬崖,且悬崖倾角较大,便于岸燕向内筑洞,且洞穴不易积水。
(2)第一步,获取材料信息,红狐觅食行为包括在崖顶挖掘觅食孔和用爪子扒扩燕洞入口。第二步,调用外力侵蚀作用的相关知识,读图可知,红狐在崖顶挖掘的觅食孔,会连通燕洞,岩土体会变得破碎,抗侵蚀能力减弱,且觅食孔坡向与悬崖坡向一致,利于水流汇集,会加速流水侵蚀;红狐扒扩燕洞入口,会导致燕洞变大,地表变得更加破碎,更易在重力作用影响下发生坍塌,从而加剧悬崖侵蚀。
(3)本问为开放性设问,如果回答应该,可以从稳固河岸、保护森林等角度作答,如修筑挡水护坡工程可减轻流水侵蚀,稳固河岸;有利于保护河流后方的森林。如果回答不应该,可从对生物生存空间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的不利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如挡水护坡工程会缩减部分生物的生存空间,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阻碍陆地和河流的生态联系,不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
19.(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中,科考队员们于2022年11月5日在中山站(69°S,76°E)附近进行冰雪机场建造工作,作业过程中需要克服南极下降风这一巨大挑战。南极下降风是南极地区常年存在的现象,其形成与地形地势、气温、重力等因素相关,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南极下降风风力较大,对南极地区生物有明显影响。

(1)描述南极下降风的形成过程。(6分)
(2)南极下降风与沿岸海洋生物数量丰富有密切关系,简述原因。(4分)
19.【答案】(1)南极地区气温低,空气辐射冷却下沉,极地高压与四周海洋形成气压差,大气由极地高压向四周低压区运动;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沿冰盖向下滑动。(6分)
(2)下降风是离岸风,吹动海水形成离岸流,深层海水上泛,上升流带来营养物质,提供丰富饵料。(4分)
【解析】(1)由图可知,南极下降风的形成与南极大陆的下沉气流有关。由于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辐射冷却收缩而变重,密度增大,下沉形成极地高压;极地高压与四周海洋形成气压差,大气由极地高压向四周低压区运动;覆盖南极大陆的冰盖中部厚、四周薄,形成一个中心高原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陆坡地形,空气由冰盖中部向四周海洋流动时,在重力作用下沿冰盖向下滑。
(2)沿岸海洋生物数量丰富,说明生存环境优越,饵料丰富。由图可知,下降风是离岸风,吹动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形成离岸流,深层海水上涌进行补充,将深层营养物质带至表层,提供丰富饵料,使得沿岸海洋生物数量丰富。
  本文标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1(广东专用)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74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747.html

    标签:高考地理卷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