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24年6月高考地理预测卷01(浙江专用)
碳汇是指通过一系列生态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炕等,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农田生态系统既是碳排放源,又是重要的碳汇系统,在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为农田碳循环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农田碳循环系统中()
A.农作物通过呼吸作用实现了碳汇功能 B.农作物成为动物饲料,减轻了碳排放
C.土壤中根系越发达,固碳的效果越差 D.实施秸秆还田,使土壤中有机碳增加
2.提高农田碳汇的措施有()
①大力增施化肥②增加生物质能源的使用③使用地膜覆盖④轮作、休耕等保护性耕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D 2.D
【解析】1.农作物通过呼吸作用排放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汇功能,A错误。农作物成为动物饲料,最终以能源耗散的形式流向大气,没有减轻碳排放,B错误。土壤中根系越发达,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固碳的效果越好,C错误。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长时间作用,最终变为有机碳的形式储存在土壤中,即实施秸秆还使土壤中有机碳增加,D正确。故选D。
2.大力增施化肥会导致土壤污染且不能提高碳汇;增加生物质能源的使用,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①②错误。使用地膜覆盖,减少了根系所在土壤与外界空气的交换,可以减少呼吸作用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轮作、休耕等保护性耕作也可以减少农作物呼吸作用排放二氧化碳,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提高农田固碳功能的措施:1.增加秸秆还田,增加有机肥使用;2.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提高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增强农田土壤固碳能力。3.提高化肥、农药、薄膜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土壤呼吸和肥料使用中的温室气体排放;4.改变灌溉方式,发展节水灌溉;采用轮作、套种减少资源浪费。
“岱崮地貌”是山东省沂蒙地区独有的一种地貌景观。崮,是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方形山,如左图,岱崮地貌岩层分布如右图所示。在崮顶村庄,不少垒房子的石头里都发现有三叶虫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岱崮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A.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侵蚀作用--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4.关于岱崮地貌分布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以花岗岩为主 B.易发生崩塌、滑坡 C.土壤深厚肥沃 D.重点发展粮食种植
【答案】3.C 4.B
【解析】3.材料信息表明,不少垒房子的石头里都发现有三叶虫化石,表明这些岩石类型为沉积岩。要形成岱崮地貌,首先应通过沉积作用形成构成岱崮地貌的岩层,处于深层的沉积岩需要经地壳抬升至较高处,又经历外力风化侵蚀,形成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方形山,即岱崮地貌。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材料信息表明,不少垒房子的石头里都发现有三叶虫化石,表明这些岩石类型为沉积岩,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岱崮地貌是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方形山,且当地降水集中,容易发生崩塌、滑坡,B正确;岱崮地貌起伏较大,不利于深厚肥沃土壤发育,且容易出现水土流失,不应重点发展粮食种植,CD错误。故选B。
【点睛】岱崮地貌的形成和演化主要过程为:合适的沉积环境中沉积形成这套寒武系地层;地质构造作用力导致包括这套地层在内的地层系统抬升直至出露水面以后在接受侵蚀的同时而持续隆升;地表流水等各种外营力沿地层软弱带长期剥蚀,造就了雄浑、奇异的岱崮地貌形态。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根浅,具有明显的生长期和休眠期,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方。纳马夸兰沙漠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份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图为纳马夸兰位置图及其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纳马夸兰地区南部夏季降水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B.沿岸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
C.在东北信风带的控制下,盛行离岸风 D.沙漠地区蒸发旺盛,水汽含量少
6.在多肉植物的休眠期,赖以生存的水源来自()
A.大气降水 B.海水 C.地下水 D.雾水
【答案】5.A 6.D
【解析】5. 读图可知,纳马夸兰位于南纬25°,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A对。沿岸虽然有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但不是夏季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排除B;当地夏季受到副高控制,并不是东北信风带影响,且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排除C;夏季降水少和当地的夏季蒸发水汽含量高低关系不大,且蒸发旺盛,应水汽含量多,排除D。故选A。
6.由材料可知,多肉植物的休眠期是在夏季,又因为该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下水位很低,大气降水和地下水都不是其生存的主要水源,A、C错误;多肉植物生长在沿海地区,但是不能直接吸收海水,B错误;多肉植物的休眠期在夏季,气候干旱,降水少,夜晚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给多肉植物提供生存所需的水分,D正确。故选D。
【点睛】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并向内陆地区延伸,如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就是典型代表。
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米~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季节性温跃层(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完成下面小题。
7.黄海中部冬季上层水温低于下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洋流 C.大气环流 D.盐度
8.黄海中部海域夏季上层海水盐度一年中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较弱 B.汇入径流大 C.降水较多 D.寒流流经
【答案】7.C 8.C
【解析】7.黄海中部冬季上层水温低于下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冬季黄海中部表层海水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下层海水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相对较高,C正确。黄海中部的海陆分布和洋流没有季节变化,AB错误。盐度对海水温度影响小,D错误。故选C。
8.读图可知,黄海中部海域夏季上层海水盐度一年中最低的是夏季,当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稀释了海水的盐度,C正确。夏季蒸发旺盛,A错误。黄海中部没有大的陆地径流注入,B错误。沿岸没有寒流流经,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1、降水量:降水量越大,盐度越小。2、蒸发量: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淡水注入量:淡水注入量越大,盐度越低。所以河流入海口、海冰融化区等海区的盐度比较低。4、洋流:因为水温高,不但蒸发量大,盐的溶解度也大,盐度也会增高。所以同纬海区暖流的盐度高于寒流盐度。
某校学生开展山地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调查,学生绘制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自然保护区最可能位于()
A.新 B.皖 C.辽 D.桂
10.该自然保护区()
A.针叶林仅分布在1050米以上 B.山顶有终年积雪
C.水分是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 D.降水季节变化大
【答案】9.C 10.D
【解析】9.由于题目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地理位置信息,所以只能通过基带的植被类型来推测该自然保护区的具体位置。依据图文材料可以看出,该山地的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从而确定其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从而可以确定该地在中国大陆35°N~55°N的东岸地区,符合条件的只有辽宁(辽),C对。新疆(新)位于西部干旱区,基带为荒漠,A错;安徽(皖)和广西(桂)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D两项错误。故选C。
10.如图所示,在950-1050m的范围上,针叶林依然有分布,A错;根据图示可知,该山体高度为1367m,山体高度较小,山顶并不会终年被积雪覆盖,B错;对于山地垂直地带性来说,水分和热量是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C错;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D对。故选D。
【点睛】自然带是指在地球表面,由于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具有相对一致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过程的地理区域。而基带是指在山地自然环境中,位于山麓地带的自然景观,该景观与其所处位置的自然带大致相同。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逐渐兴起的城市,其人口结构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变化。图为2000~2020年中国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人口数量、人口老龄化程度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时段资源型城市比非资源型城市()
A.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B.人口数量增长快 C.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D.老龄人口数量多
12.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合理措施是()
A.发展康养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B.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一产业
C.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劳动密集产业 D.老龄人口外迁,引进科技创新人才
【答案】11.C 12.A
【解析】1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示时期资源型城市比非资源型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人口数量增长较慢,老龄人口数量较少,老龄化程度先较低,然后较高,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2.结合所学知识,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合理道路在于,因地制宜利用本地区丰富的基础设施,可以发展康养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A正确;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排除B;扩大对外开放,引进技术型产业,排除C;老龄人口外迁不符合现实状况,排除D。故选A。
【点睛】工业发展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3.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5.产业品牌化 6.整治环境,加强生态建设 7.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2022年12月,第一财经(YICAI)对我国45个城市进行梳理时发现,无县或少县城市的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5个城市城镇化率超过80%,6个城市城镇化率超过 90%(含深圳、乌鲁木齐、佛山、东莞、珠海和厦门,其中深圳以99.8%位居第一)。珠三角大城市之间更是无缝对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推测无县或少县城市的城镇化率高是因为()
A.经济总量大 B.用地规模大
C.就业水平高 D.农业经济规模小
14.珠三角大城市间实现无缝对接区域的城市功能区主要是()
A.文化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居住区
【答案】13.D 14.B
【解析】13.我国设县的依据是农业人口数量占人口比重的多少,农业人口占人口比重多,则设县,农业人口占人口比重少,则设市(地级市或县级市),农业人口占人口比重少,则农业经济规模小。D正确,与经济总量、用地规模、就业水平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14.珠三角地区轻工业发达,工厂数量快速增加,工业占地面积不断增大,乡镇的土地被有效利用,导致相邻城市无缝对接,且无缝对接区域位于城市的外围,主要功能区是工业区,不是文化区、商业区和居住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中小城市的建成区都在快速增大。地级城市的建设区域也不断扩大,原本是城市郊区的地方也逐渐发展成了繁华之地。这种发展趋势导致了一些城市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两个地级城市之间的城市郊区已经密不可分,甚至有的城市建成区已经完全融合,形成了一个庞大而连续的城市群。
养殖工船是基于船舶平台的封闭式养殖系统。养殖工船基于可移动特性,利于实施“南北接力”等全季节养殖模式,提升规模化养殖产能。图1为“国信1号”养殖工船示意图,图2为深远海养殖产业链的主要构成。完成下面小题。
15.与传统深海网箱养殖相比,养殖工船“船载舱养”模式优点的是()
①养殖风险低②鱼类品质高③养殖成本低④产量更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下列属于我国深远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是()
①产业链延伸,打造深远海养殖产业集群②做强国内外运输与销售,加快品牌建设
③加强国际协作,共同治理海洋污染④推动综合服务基地和配套码头的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5.C 16.B
【分析】15.结合材料分析,与传统深海网箱养殖相比,养殖工船“船载舱养”模式可以及时避开不利的自然条件,降低了养殖风险,①正确;封闭式养殖系统,鱼类品质更高,产量更稳定,②④正确;养殖成本更高,③错误。故选C。
16.产业链延伸,打造深远海养殖产业集群;做强国内外运输与销售,加快品牌建设;推动综合服务基地和配套码头的建设,都有利于我国深远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①②④正确;海洋污染主要是近海污染,加强国际协作,共同治理海洋污染与深远海渔业发展关系不大,③错误。故选B。
【点睛】海水养殖是利用沿海的浅海滩涂养殖海洋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活动。包括浅海养殖、滩涂养殖、港湾养殖等。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1) 按养殖对象可分为: 鱼类、虾类、蟹类、贝类、藻类、海珍等,而以贝类、藻类最为普遍,虾类次之;(2) 按集约化程度可分为:粗养、半精养、精养;(3) 按生产方式可分为:单养、混养 (如鱼虾) 和间养 (海带和贻贝)。
龙潭新城位于南京主城区东约35公里,南京、镇江和扬州三市交界处,定位为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中心。规划形成“横向布局、组团推进”的“港口、产业、城市服务”三大功能板块的弹性生长结构,构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下图为龙潭新城空间布局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推断甲、乙、丙三大功能板块名称分别是()
A.产业、港口、城市服务 B.产业、城市服务、港口
C.城市服务、港口、产业 D.港口、城市服务、产业
18.与传统港口相比,“港产城”融合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水陆交通便利 B.产业基础较好
C.人口素质较高 D.环境压力更小
【答案】17.D 18.B
【解析】17.由材料可知,龙潭新城规划形成“横向布局、组团推进”的“港口、产业、城市服务”三大功能板块的弹性生长结构,读龙潭新城空间布局结构图结合甲乙丙三地的区位因素可知,甲地靠近长江,因此最适宜作为港口功能板块,乙地区距离港口较远,适宜发展城市服务功能板块,丙距离港口较近且地块较大,因此适宜作为产业功能板块。故选D。
18.龙潭新城定位为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中心,“港产城”融合发展以“港口、产业、城市服务”三大功能区板块相互联系所构成的,与传统港口相比,该新城除了发挥港口优势,还依托该区域的产业和城市服务发展,故龙潭新城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中心,产业基础较好,B正确;水陆交通便利和人口素质较高也是该区域传统港口的优势,AC错误;“港产城”融合发展更追求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环境压力不会更小,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功能区是指城市内部各功能活动的分布空间以及相应产生的小区分异。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职能的重要空间载体。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正日益被广泛开发利用,“照射光线自动跟踪”技术,让光伏面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图为某自动追光式太阳能发电场(41°N,155°E)景观及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原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景观图中太阳能电池板()
A.正午时板面朝南 B.冬春季节发电量最大
C.阴天时不工作 D.发电量受太阳活动影响大
20.下面日期中,太阳能电池板的水平转轴转动角度最大的一天是()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答案】19.A 20.C
【分析】19.结合材料分析,该地区位于41°N,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题中信息表明,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自动追光,因此正午时板面朝正南,A正确。太阳能发电量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日照时数、天气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太阳辐射,图示地区冬春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白昼较短,发电量不是最大,B错误。太阳能电池板有太阳辐射时就会发电,阴天发电量相对较少,但不会不工作,C错误。太阳活动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因此对太阳能发电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20.根据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原理可知,其水平转动的角度即从日出到日落太阳视运动经过的弧度,即白昼时间。题中四个日期中,7月1日最接近夏至日,昼长最长,太阳能电池板水平转动的角度最大。故选C。
【点睛】太阳能的优缺点:优点:清洁可再生;分布广泛;总量巨大。缺点:能量密度小;受昼夜长短、天气状况等因素影响大,发电不稳定。
我国大陆东部沿岸海面受季风影响形成明显的季节性洋流。图中甲洋流属于副热带环流的一部分,乙洋流为沿岸流。完成下面小题。
21.台湾海峡内()
A.夏季甲为暖流、乙为寒流 B.夏季甲为寒流、乙为暖流
C.冬季甲为寒流、乙为暖流 D.冬季甲为暖流、乙为寒流
22.受图示洋流影响()
A.①地沿岸分布着峡湾地貌 B.②地1月平均气温比①高
C.③海域有世界级著名渔场 D.④地夏季降水量小于①地
【答案】21.D 22.B
【解析】21.据材料“我国大陆东部沿岸海面受季风影响形成明显的季节性洋流。图中甲洋流属于副热带环流的一部分,乙洋流为沿岸流”,读图可知,甲洋流为日本暖流及其分支,性质、流向不随季节变化;乙为沿岸流,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由南向北流,为暖流,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由北向南流,为寒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形成的,读图可知,①位于福建沿海地区,没有峡湾地貌分布,A错误;②地1月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①地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B正确;③海域受单一暖流影响,没有世界级著名渔场,C错误;④地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于背风坡的①地,D错误。故选B。
【点睛】洋流根据流动海水温度(洋流本身与周围海水温度)的高低,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寒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23.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沉积岩形成于古生代。读图,回答图中()
A.甲处可能发现蕨类植物化石 B.乙处地貌符合背斜成山规律
C.丙处岩脉形成时间早于断层 D.丁处岩层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答案】A
【详解】蕨类植物繁盛于古生代,图中沉积岩形成于古生代,因此甲处可能发现蕨类植物化石,A正确;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貌符合向斜成山规律,B错误;丙处岩脉覆盖在断层线之上,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断层,C错误;丁处岩层是良好的储水构造,D错误。故选A。
陆地流域蒸腾和蒸发的水汽在流域内及周边形成的降水称为再降水。某学者对黄河中上游地区蒸腾和蒸发的水汽进行追踪,下图为这些水汽形成的再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形成图示再降水量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蒸发 C.水汽输送 D.下渗
25.图示现象对降水区的影响为()
A.减少了水分蒸发 B.降低植被覆盖率
C.加强了风力侵蚀 D.增加地下水资源
【答案】24.C 25.D
【解析】24.读图可知,再降水量在图示区域大致呈中间多、周围少,降水最多的区域偏西。再降水是陆地流域蒸腾和蒸发的水汽在流域内及周边形成的降水,从影响蒸发的各种因素分析,图示区域的蒸发量并不具有“中间多、周围少,蒸发最多的区域偏西”的特点,因此图示区域蒸腾和蒸发的水汽应经水汽输送环节进行了区域重组,从而形成图示区域再降水空间分布格局,C符合题意,排除B;读图可知,区域内再降水量分布与区域内地表径流量(如河流密度、河流径流量大小)不呈相关关系,排除A;区域下渗与再降水量多少关系不明显,排除D。故选C。
25.图示区域的再降水增加了当地降水量,降水量部分会下渗,因此增加了当地地下水资源,D符合题意;再降水量会增加地表水源,从而也会增加水分蒸发,也会增加下渗,改善土壤含水量,从而增加植被覆盖率,同时也会抑制当地的风力侵蚀,排除ABC,故选D。
【点睛】水循环类型:根据发生领域不同,分为海洋循环、陆地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11—12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企业家大会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中阿之间签署了价值100亿美元的30项投资协议,涉及可再生能源、农业、房地产、矿产、供应链、旅游和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沙特阿拉伯与中国合作开发光伏能源项目,助力沙特阿拉伯实现清洁能源转型。下图为沙特阿拉伯区域图。
(1)简述中沙两国开展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4分)
(2)说出沙特阿拉伯推行能源多元化的主要原因。(6分)
(3)评价沙特阿拉伯发展光伏产业的区位条件。(5分)
【答案】(1)沙特阿拉伯石油、天然气和太阳能资源丰富,能源丰富;中国人口多、经济发展速度快,对能源需求量大;中国具备成熟的能源开发技术和资金实力;两国合作时间长,政治互信。(4分)
(2)能源多元化能够降低对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依赖;能源多元化有利于稳定国家经济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经济绿色发展。(6分)
(3)有利条件: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太阳能资源丰富;沙漠分布广,布局光伏电站的土地成本低;人烟稀少,大气洁净度高。
不利条件:沙尘暴天气频繁,沙蚀破坏光伏组件,沙尘堆积影响发电;干旱缺水,不利于光伏面板清洗。(5分)
【分析】本题以“沙特阿拉伯区域图”为情景,涉及区域能源安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依据图文材料可知,中沙两国开展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资源丰富: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该国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这为中沙两国在石油、天然气和太阳能等能源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②需求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量非常大。这为中沙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③技术和资金实力:中国在能源开发领域拥有成熟的技术和资金实力,能够帮助沙特阿拉伯开发其丰富的能源资源,实现互利共赢。④政治互信:中沙两国合作历史悠久,政治互信较高,有利于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
(2)沙特阿拉伯推行能源多元化的主要原因包括:①降低依赖:沙特阿拉伯经济高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推行能源多元化可以降低对这些资源的依赖,减轻经济风险。②稳定经济结构:能源多元化有利于优化沙特阿拉伯的能源结构,稳定国家经济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③促进绿色发展: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依据图文材料可知,沙特阿拉伯发展光伏产业的区位条件包括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1)有利条件:①太阳能资源丰富:沙特阿拉伯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有利于光伏产业的发展。②土地成本低:沙特阿拉伯沙漠分布广泛,布局光伏电站的土地成本较低,有利于光伏产业的规模化发展。③人烟稀少,大气洁净度高:该地区人烟稀少,大气洁净度高,有利于光伏电力的转换和利用。
(2)不利条件:①沙尘影响:沙特阿拉伯频繁发生沙尘暴,沙蚀可能会破坏光伏组件,沙尘堆积可能会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②缺水:沙特阿拉伯干旱缺水,不利于光伏面板的清洗,可能会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点睛】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东临阿曼,南接也门,西邻约旦和伊拉克,北与科威特、阿联酋、阿曼接壤。沙特阿拉伯的地理位置在亚洲的中心地带,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交通枢纽。其气候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沙特阿拉伯的夏季(5月到10月)非常炎热,平均气温在40°C以上,冬季(11月到4月)较为凉爽,平均气温在20°C左右。沙特阿拉伯的雨季主要在冬季,但雨量然很少,由于沙特阿拉伯的气候非常干燥,所以沙漠化问题非常严重。
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武汉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光电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产业已成规模。对周边城市有金融、商贸、科教、信息、物流和旅游等辐射功能。
材料二:黄冈紧邻武汉,该市农业、教育品牌优势明显。近年来,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等高端制造业,与武汉共建“中国光谷黄冈产业园”。如图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
(1)简述武汉对黄冈的辐射作用的具体表现。(4分)
(2)分析黄冈发展电子电器产业的区位优势。(5分)
(3)分析武汉城市圈对武汉自身发展的意义。(6分)
【答案】(1)提供了便利的城际高铁和高速公路;带动黄冈的光电子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条件;促进两地间的文化交流。(4分)
(2)临近武汉;交通便利;依托武汉的光电子产业优势;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政策支持。(5分)
(3)武汉城市圈为武汉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等;促进武汉城市发展,成为武汉城市发展的依托;城市圈内城市间产业分工合作,可有效促进武汉市产业升级与发展。(6分)
【分析】本题以武汉城市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工业区位、城市圈建立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指中心城市可发挥其产业带动、都市核心、交通运输枢纽、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功能,为区域内的中小城市提供资金、技术、经验,促进区域内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带动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发展。由图文可知,黄冈紧邻武汉,两地之间有多条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相通,交通便利,促进了两城市间的人员和物资的流动;黄冈与武汉市共建了“中国光谷黄冈产业园”等区域产业活动融合示范区,依托武汉的光电子产业品牌和产业发展优势,说明武汉以光电子产业优势,带动黄冈发展光电子等产业;武汉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条件;武汉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促进两地间的文化交流。
(2)黄冈紧邻武汉,与武汉之间有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相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与武汉市共建了“中国光谷黄冈产业园”等区域产业活动融合示范区,依托武汉的光电子产业品牌和产业发展,可利用武汉技术优势;黄冈城市级别比武汉低,经济水平低,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黄冈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关产业基础好,农业基础较好;武汉城市圈的建立是国家政策的引导,因此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
(3)武汉城市圈,覆盖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60%以上的经济总量。因此武汉城市圈可以为武汉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成为武汉市发展的依托,促进武汉城市不断发展;城市圈内各城市之间产业分工合作,可有效促进武汉市作为中心城市进行产业升级与提高。
28.(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2月,我国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的数据和算力需求引导到西部进行存储、计算、反馈。数据存储和计算过程具有高温、高耗能的特点。根据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方面考虑,全国共规划了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下左图)。成渝枢纽是其中唯一位于西部的“东数”。成都市规划建设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双流区、郫都区、简阳市被选定为起步区(下右图)。
(1)与东部相比,简述我国西部地区建设国家算力枢纽的有利条件。(6分)
(2)分析双流区、郫都区、简阳市作为成都市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的共同区位条件。(4分)
(3)分析天府数据中心集群的形成对成都市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6分)
(4)列举“东数西算”工程将带动发展的产业。(4分)
【答案】(1)可再生能源丰富,能源成本低;土地资源充足、土地成本低;气候适宜,有利于数据设备降温。(6分)
(2)现有数据中心多,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主要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外围,土地成本相对较低;靠近机场、高速公路线路多,基础设施完善,对外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4分)
(3)进一步降低网络和电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吸引资金、人才,促进技术创新(输出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借助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数据(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便捷的算力服务,有助于加快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吸引和带动数据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发展,提升成都数字经济水平。(6分)
(4)信息通信产业、软件产业、绿色能源产业、IT设备制造业、土建工程产业等。(4分)
【分析】本题以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成都市天府数据中心集群为背景,涉及区域发展差异、产业区位因素及产业布局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识、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据材料可知,国家算力枢纽占地规模较大,数据存储和计算过程中发热量大、能耗高,规划时主要考虑了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方面。从土地及产业布局角度看,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土地资源充足、土地成本低;从气候角度来说,西部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可以增加自然散热的时间,减少能源的使用;从能源角度来说,西部地区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发电成本较低,且能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数据中心的运行。
(2)影响数据中心的区位因素可从能源、市场、技术、土地、交通、政策、产业基础等方面回答。结合图示区域信息,双流区、郫都区、简阳市数据产业发展时间较早,现有数据中心多,有一定产业基础;主要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外围,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可利用土地面积较多;区内高速公路、机场等现代化交通方式完备,基础设施完善,对外交通便利;政府规划建设,政策支持力度大。
(3)成都市产业升级主要指现有第二产业向高技术工业或第三产业转型,对于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要求较高。因此天府数据中心集群的形成有利于降低网络和电力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积累资金,调整生产结构;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吸引资金、人才流入,促进技术创新,同时吸引和带动数据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的进驻,促进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产生;可以借助数字基础设施提供便捷的算力服务,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4)“东数西算"工程涉及数据的传输与处理,耗能大,可以带动信息通信产业、软件产业、绿色能源产业、IT设备制造产业发展;“东数西算”工程需要在西部建设数据中心,可带动土建工程、信息通信等产业的发展。
1.农田碳循环系统中()
A.农作物通过呼吸作用实现了碳汇功能 B.农作物成为动物饲料,减轻了碳排放
C.土壤中根系越发达,固碳的效果越差 D.实施秸秆还田,使土壤中有机碳增加
2.提高农田碳汇的措施有()
①大力增施化肥②增加生物质能源的使用③使用地膜覆盖④轮作、休耕等保护性耕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D 2.D
【解析】1.农作物通过呼吸作用排放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汇功能,A错误。农作物成为动物饲料,最终以能源耗散的形式流向大气,没有减轻碳排放,B错误。土壤中根系越发达,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固碳的效果越好,C错误。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长时间作用,最终变为有机碳的形式储存在土壤中,即实施秸秆还使土壤中有机碳增加,D正确。故选D。
2.大力增施化肥会导致土壤污染且不能提高碳汇;增加生物质能源的使用,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①②错误。使用地膜覆盖,减少了根系所在土壤与外界空气的交换,可以减少呼吸作用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轮作、休耕等保护性耕作也可以减少农作物呼吸作用排放二氧化碳,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提高农田固碳功能的措施:1.增加秸秆还田,增加有机肥使用;2.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提高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增强农田土壤固碳能力。3.提高化肥、农药、薄膜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土壤呼吸和肥料使用中的温室气体排放;4.改变灌溉方式,发展节水灌溉;采用轮作、套种减少资源浪费。
“岱崮地貌”是山东省沂蒙地区独有的一种地貌景观。崮,是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方形山,如左图,岱崮地貌岩层分布如右图所示。在崮顶村庄,不少垒房子的石头里都发现有三叶虫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岱崮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A.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侵蚀作用--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4.关于岱崮地貌分布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以花岗岩为主 B.易发生崩塌、滑坡 C.土壤深厚肥沃 D.重点发展粮食种植
【答案】3.C 4.B
【解析】3.材料信息表明,不少垒房子的石头里都发现有三叶虫化石,表明这些岩石类型为沉积岩。要形成岱崮地貌,首先应通过沉积作用形成构成岱崮地貌的岩层,处于深层的沉积岩需要经地壳抬升至较高处,又经历外力风化侵蚀,形成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方形山,即岱崮地貌。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材料信息表明,不少垒房子的石头里都发现有三叶虫化石,表明这些岩石类型为沉积岩,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岱崮地貌是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方形山,且当地降水集中,容易发生崩塌、滑坡,B正确;岱崮地貌起伏较大,不利于深厚肥沃土壤发育,且容易出现水土流失,不应重点发展粮食种植,CD错误。故选B。
【点睛】岱崮地貌的形成和演化主要过程为:合适的沉积环境中沉积形成这套寒武系地层;地质构造作用力导致包括这套地层在内的地层系统抬升直至出露水面以后在接受侵蚀的同时而持续隆升;地表流水等各种外营力沿地层软弱带长期剥蚀,造就了雄浑、奇异的岱崮地貌形态。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根浅,具有明显的生长期和休眠期,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方。纳马夸兰沙漠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份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图为纳马夸兰位置图及其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纳马夸兰地区南部夏季降水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B.沿岸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
C.在东北信风带的控制下,盛行离岸风 D.沙漠地区蒸发旺盛,水汽含量少
6.在多肉植物的休眠期,赖以生存的水源来自()
A.大气降水 B.海水 C.地下水 D.雾水
【答案】5.A 6.D
【解析】5. 读图可知,纳马夸兰位于南纬25°,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A对。沿岸虽然有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但不是夏季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排除B;当地夏季受到副高控制,并不是东北信风带影响,且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排除C;夏季降水少和当地的夏季蒸发水汽含量高低关系不大,且蒸发旺盛,应水汽含量多,排除D。故选A。
6.由材料可知,多肉植物的休眠期是在夏季,又因为该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下水位很低,大气降水和地下水都不是其生存的主要水源,A、C错误;多肉植物生长在沿海地区,但是不能直接吸收海水,B错误;多肉植物的休眠期在夏季,气候干旱,降水少,夜晚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给多肉植物提供生存所需的水分,D正确。故选D。
【点睛】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并向内陆地区延伸,如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就是典型代表。
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米~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季节性温跃层(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完成下面小题。
7.黄海中部冬季上层水温低于下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洋流 C.大气环流 D.盐度
8.黄海中部海域夏季上层海水盐度一年中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较弱 B.汇入径流大 C.降水较多 D.寒流流经
【答案】7.C 8.C
【解析】7.黄海中部冬季上层水温低于下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冬季黄海中部表层海水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下层海水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相对较高,C正确。黄海中部的海陆分布和洋流没有季节变化,AB错误。盐度对海水温度影响小,D错误。故选C。
8.读图可知,黄海中部海域夏季上层海水盐度一年中最低的是夏季,当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稀释了海水的盐度,C正确。夏季蒸发旺盛,A错误。黄海中部没有大的陆地径流注入,B错误。沿岸没有寒流流经,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1、降水量:降水量越大,盐度越小。2、蒸发量: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淡水注入量:淡水注入量越大,盐度越低。所以河流入海口、海冰融化区等海区的盐度比较低。4、洋流:因为水温高,不但蒸发量大,盐的溶解度也大,盐度也会增高。所以同纬海区暖流的盐度高于寒流盐度。
某校学生开展山地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调查,学生绘制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自然保护区最可能位于()
A.新 B.皖 C.辽 D.桂
10.该自然保护区()
A.针叶林仅分布在1050米以上 B.山顶有终年积雪
C.水分是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 D.降水季节变化大
【答案】9.C 10.D
【解析】9.由于题目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地理位置信息,所以只能通过基带的植被类型来推测该自然保护区的具体位置。依据图文材料可以看出,该山地的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从而确定其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从而可以确定该地在中国大陆35°N~55°N的东岸地区,符合条件的只有辽宁(辽),C对。新疆(新)位于西部干旱区,基带为荒漠,A错;安徽(皖)和广西(桂)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D两项错误。故选C。
10.如图所示,在950-1050m的范围上,针叶林依然有分布,A错;根据图示可知,该山体高度为1367m,山体高度较小,山顶并不会终年被积雪覆盖,B错;对于山地垂直地带性来说,水分和热量是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C错;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D对。故选D。
【点睛】自然带是指在地球表面,由于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具有相对一致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过程的地理区域。而基带是指在山地自然环境中,位于山麓地带的自然景观,该景观与其所处位置的自然带大致相同。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逐渐兴起的城市,其人口结构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变化。图为2000~2020年中国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人口数量、人口老龄化程度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时段资源型城市比非资源型城市()
A.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B.人口数量增长快 C.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D.老龄人口数量多
12.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合理措施是()
A.发展康养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B.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一产业
C.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劳动密集产业 D.老龄人口外迁,引进科技创新人才
【答案】11.C 12.A
【解析】1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示时期资源型城市比非资源型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人口数量增长较慢,老龄人口数量较少,老龄化程度先较低,然后较高,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2.结合所学知识,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合理道路在于,因地制宜利用本地区丰富的基础设施,可以发展康养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A正确;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排除B;扩大对外开放,引进技术型产业,排除C;老龄人口外迁不符合现实状况,排除D。故选A。
【点睛】工业发展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3.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5.产业品牌化 6.整治环境,加强生态建设 7.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2022年12月,第一财经(YICAI)对我国45个城市进行梳理时发现,无县或少县城市的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5个城市城镇化率超过80%,6个城市城镇化率超过 90%(含深圳、乌鲁木齐、佛山、东莞、珠海和厦门,其中深圳以99.8%位居第一)。珠三角大城市之间更是无缝对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推测无县或少县城市的城镇化率高是因为()
A.经济总量大 B.用地规模大
C.就业水平高 D.农业经济规模小
14.珠三角大城市间实现无缝对接区域的城市功能区主要是()
A.文化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居住区
【答案】13.D 14.B
【解析】13.我国设县的依据是农业人口数量占人口比重的多少,农业人口占人口比重多,则设县,农业人口占人口比重少,则设市(地级市或县级市),农业人口占人口比重少,则农业经济规模小。D正确,与经济总量、用地规模、就业水平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14.珠三角地区轻工业发达,工厂数量快速增加,工业占地面积不断增大,乡镇的土地被有效利用,导致相邻城市无缝对接,且无缝对接区域位于城市的外围,主要功能区是工业区,不是文化区、商业区和居住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中小城市的建成区都在快速增大。地级城市的建设区域也不断扩大,原本是城市郊区的地方也逐渐发展成了繁华之地。这种发展趋势导致了一些城市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两个地级城市之间的城市郊区已经密不可分,甚至有的城市建成区已经完全融合,形成了一个庞大而连续的城市群。
养殖工船是基于船舶平台的封闭式养殖系统。养殖工船基于可移动特性,利于实施“南北接力”等全季节养殖模式,提升规模化养殖产能。图1为“国信1号”养殖工船示意图,图2为深远海养殖产业链的主要构成。完成下面小题。
15.与传统深海网箱养殖相比,养殖工船“船载舱养”模式优点的是()
①养殖风险低②鱼类品质高③养殖成本低④产量更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下列属于我国深远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是()
①产业链延伸,打造深远海养殖产业集群②做强国内外运输与销售,加快品牌建设
③加强国际协作,共同治理海洋污染④推动综合服务基地和配套码头的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5.C 16.B
【分析】15.结合材料分析,与传统深海网箱养殖相比,养殖工船“船载舱养”模式可以及时避开不利的自然条件,降低了养殖风险,①正确;封闭式养殖系统,鱼类品质更高,产量更稳定,②④正确;养殖成本更高,③错误。故选C。
16.产业链延伸,打造深远海养殖产业集群;做强国内外运输与销售,加快品牌建设;推动综合服务基地和配套码头的建设,都有利于我国深远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①②④正确;海洋污染主要是近海污染,加强国际协作,共同治理海洋污染与深远海渔业发展关系不大,③错误。故选B。
【点睛】海水养殖是利用沿海的浅海滩涂养殖海洋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活动。包括浅海养殖、滩涂养殖、港湾养殖等。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1) 按养殖对象可分为: 鱼类、虾类、蟹类、贝类、藻类、海珍等,而以贝类、藻类最为普遍,虾类次之;(2) 按集约化程度可分为:粗养、半精养、精养;(3) 按生产方式可分为:单养、混养 (如鱼虾) 和间养 (海带和贻贝)。
龙潭新城位于南京主城区东约35公里,南京、镇江和扬州三市交界处,定位为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中心。规划形成“横向布局、组团推进”的“港口、产业、城市服务”三大功能板块的弹性生长结构,构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下图为龙潭新城空间布局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推断甲、乙、丙三大功能板块名称分别是()
A.产业、港口、城市服务 B.产业、城市服务、港口
C.城市服务、港口、产业 D.港口、城市服务、产业
18.与传统港口相比,“港产城”融合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水陆交通便利 B.产业基础较好
C.人口素质较高 D.环境压力更小
【答案】17.D 18.B
【解析】17.由材料可知,龙潭新城规划形成“横向布局、组团推进”的“港口、产业、城市服务”三大功能板块的弹性生长结构,读龙潭新城空间布局结构图结合甲乙丙三地的区位因素可知,甲地靠近长江,因此最适宜作为港口功能板块,乙地区距离港口较远,适宜发展城市服务功能板块,丙距离港口较近且地块较大,因此适宜作为产业功能板块。故选D。
18.龙潭新城定位为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中心,“港产城”融合发展以“港口、产业、城市服务”三大功能区板块相互联系所构成的,与传统港口相比,该新城除了发挥港口优势,还依托该区域的产业和城市服务发展,故龙潭新城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中心,产业基础较好,B正确;水陆交通便利和人口素质较高也是该区域传统港口的优势,AC错误;“港产城”融合发展更追求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环境压力不会更小,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功能区是指城市内部各功能活动的分布空间以及相应产生的小区分异。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职能的重要空间载体。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正日益被广泛开发利用,“照射光线自动跟踪”技术,让光伏面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图为某自动追光式太阳能发电场(41°N,155°E)景观及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原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景观图中太阳能电池板()
A.正午时板面朝南 B.冬春季节发电量最大
C.阴天时不工作 D.发电量受太阳活动影响大
20.下面日期中,太阳能电池板的水平转轴转动角度最大的一天是()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答案】19.A 20.C
【分析】19.结合材料分析,该地区位于41°N,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题中信息表明,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自动追光,因此正午时板面朝正南,A正确。太阳能发电量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日照时数、天气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太阳辐射,图示地区冬春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白昼较短,发电量不是最大,B错误。太阳能电池板有太阳辐射时就会发电,阴天发电量相对较少,但不会不工作,C错误。太阳活动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因此对太阳能发电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20.根据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原理可知,其水平转动的角度即从日出到日落太阳视运动经过的弧度,即白昼时间。题中四个日期中,7月1日最接近夏至日,昼长最长,太阳能电池板水平转动的角度最大。故选C。
【点睛】太阳能的优缺点:优点:清洁可再生;分布广泛;总量巨大。缺点:能量密度小;受昼夜长短、天气状况等因素影响大,发电不稳定。
我国大陆东部沿岸海面受季风影响形成明显的季节性洋流。图中甲洋流属于副热带环流的一部分,乙洋流为沿岸流。完成下面小题。
21.台湾海峡内()
A.夏季甲为暖流、乙为寒流 B.夏季甲为寒流、乙为暖流
C.冬季甲为寒流、乙为暖流 D.冬季甲为暖流、乙为寒流
22.受图示洋流影响()
A.①地沿岸分布着峡湾地貌 B.②地1月平均气温比①高
C.③海域有世界级著名渔场 D.④地夏季降水量小于①地
【答案】21.D 22.B
【解析】21.据材料“我国大陆东部沿岸海面受季风影响形成明显的季节性洋流。图中甲洋流属于副热带环流的一部分,乙洋流为沿岸流”,读图可知,甲洋流为日本暖流及其分支,性质、流向不随季节变化;乙为沿岸流,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由南向北流,为暖流,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由北向南流,为寒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形成的,读图可知,①位于福建沿海地区,没有峡湾地貌分布,A错误;②地1月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①地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B正确;③海域受单一暖流影响,没有世界级著名渔场,C错误;④地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于背风坡的①地,D错误。故选B。
【点睛】洋流根据流动海水温度(洋流本身与周围海水温度)的高低,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寒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23.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沉积岩形成于古生代。读图,回答图中()
A.甲处可能发现蕨类植物化石 B.乙处地貌符合背斜成山规律
C.丙处岩脉形成时间早于断层 D.丁处岩层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答案】A
【详解】蕨类植物繁盛于古生代,图中沉积岩形成于古生代,因此甲处可能发现蕨类植物化石,A正确;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貌符合向斜成山规律,B错误;丙处岩脉覆盖在断层线之上,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断层,C错误;丁处岩层是良好的储水构造,D错误。故选A。
陆地流域蒸腾和蒸发的水汽在流域内及周边形成的降水称为再降水。某学者对黄河中上游地区蒸腾和蒸发的水汽进行追踪,下图为这些水汽形成的再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形成图示再降水量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蒸发 C.水汽输送 D.下渗
25.图示现象对降水区的影响为()
A.减少了水分蒸发 B.降低植被覆盖率
C.加强了风力侵蚀 D.增加地下水资源
【答案】24.C 25.D
【解析】24.读图可知,再降水量在图示区域大致呈中间多、周围少,降水最多的区域偏西。再降水是陆地流域蒸腾和蒸发的水汽在流域内及周边形成的降水,从影响蒸发的各种因素分析,图示区域的蒸发量并不具有“中间多、周围少,蒸发最多的区域偏西”的特点,因此图示区域蒸腾和蒸发的水汽应经水汽输送环节进行了区域重组,从而形成图示区域再降水空间分布格局,C符合题意,排除B;读图可知,区域内再降水量分布与区域内地表径流量(如河流密度、河流径流量大小)不呈相关关系,排除A;区域下渗与再降水量多少关系不明显,排除D。故选C。
25.图示区域的再降水增加了当地降水量,降水量部分会下渗,因此增加了当地地下水资源,D符合题意;再降水量会增加地表水源,从而也会增加水分蒸发,也会增加下渗,改善土壤含水量,从而增加植被覆盖率,同时也会抑制当地的风力侵蚀,排除ABC,故选D。
【点睛】水循环类型:根据发生领域不同,分为海洋循环、陆地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11—12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企业家大会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中阿之间签署了价值100亿美元的30项投资协议,涉及可再生能源、农业、房地产、矿产、供应链、旅游和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沙特阿拉伯与中国合作开发光伏能源项目,助力沙特阿拉伯实现清洁能源转型。下图为沙特阿拉伯区域图。
(1)简述中沙两国开展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4分)
(2)说出沙特阿拉伯推行能源多元化的主要原因。(6分)
(3)评价沙特阿拉伯发展光伏产业的区位条件。(5分)
【答案】(1)沙特阿拉伯石油、天然气和太阳能资源丰富,能源丰富;中国人口多、经济发展速度快,对能源需求量大;中国具备成熟的能源开发技术和资金实力;两国合作时间长,政治互信。(4分)
(2)能源多元化能够降低对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依赖;能源多元化有利于稳定国家经济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经济绿色发展。(6分)
(3)有利条件: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太阳能资源丰富;沙漠分布广,布局光伏电站的土地成本低;人烟稀少,大气洁净度高。
不利条件:沙尘暴天气频繁,沙蚀破坏光伏组件,沙尘堆积影响发电;干旱缺水,不利于光伏面板清洗。(5分)
【分析】本题以“沙特阿拉伯区域图”为情景,涉及区域能源安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依据图文材料可知,中沙两国开展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资源丰富: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该国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这为中沙两国在石油、天然气和太阳能等能源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②需求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量非常大。这为中沙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③技术和资金实力:中国在能源开发领域拥有成熟的技术和资金实力,能够帮助沙特阿拉伯开发其丰富的能源资源,实现互利共赢。④政治互信:中沙两国合作历史悠久,政治互信较高,有利于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
(2)沙特阿拉伯推行能源多元化的主要原因包括:①降低依赖:沙特阿拉伯经济高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推行能源多元化可以降低对这些资源的依赖,减轻经济风险。②稳定经济结构:能源多元化有利于优化沙特阿拉伯的能源结构,稳定国家经济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③促进绿色发展: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依据图文材料可知,沙特阿拉伯发展光伏产业的区位条件包括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1)有利条件:①太阳能资源丰富:沙特阿拉伯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有利于光伏产业的发展。②土地成本低:沙特阿拉伯沙漠分布广泛,布局光伏电站的土地成本较低,有利于光伏产业的规模化发展。③人烟稀少,大气洁净度高:该地区人烟稀少,大气洁净度高,有利于光伏电力的转换和利用。
(2)不利条件:①沙尘影响:沙特阿拉伯频繁发生沙尘暴,沙蚀可能会破坏光伏组件,沙尘堆积可能会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②缺水:沙特阿拉伯干旱缺水,不利于光伏面板的清洗,可能会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点睛】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东临阿曼,南接也门,西邻约旦和伊拉克,北与科威特、阿联酋、阿曼接壤。沙特阿拉伯的地理位置在亚洲的中心地带,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交通枢纽。其气候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沙特阿拉伯的夏季(5月到10月)非常炎热,平均气温在40°C以上,冬季(11月到4月)较为凉爽,平均气温在20°C左右。沙特阿拉伯的雨季主要在冬季,但雨量然很少,由于沙特阿拉伯的气候非常干燥,所以沙漠化问题非常严重。
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武汉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光电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产业已成规模。对周边城市有金融、商贸、科教、信息、物流和旅游等辐射功能。
材料二:黄冈紧邻武汉,该市农业、教育品牌优势明显。近年来,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等高端制造业,与武汉共建“中国光谷黄冈产业园”。如图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
(1)简述武汉对黄冈的辐射作用的具体表现。(4分)
(2)分析黄冈发展电子电器产业的区位优势。(5分)
(3)分析武汉城市圈对武汉自身发展的意义。(6分)
【答案】(1)提供了便利的城际高铁和高速公路;带动黄冈的光电子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条件;促进两地间的文化交流。(4分)
(2)临近武汉;交通便利;依托武汉的光电子产业优势;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政策支持。(5分)
(3)武汉城市圈为武汉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等;促进武汉城市发展,成为武汉城市发展的依托;城市圈内城市间产业分工合作,可有效促进武汉市产业升级与发展。(6分)
【分析】本题以武汉城市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工业区位、城市圈建立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指中心城市可发挥其产业带动、都市核心、交通运输枢纽、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功能,为区域内的中小城市提供资金、技术、经验,促进区域内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带动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发展。由图文可知,黄冈紧邻武汉,两地之间有多条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相通,交通便利,促进了两城市间的人员和物资的流动;黄冈与武汉市共建了“中国光谷黄冈产业园”等区域产业活动融合示范区,依托武汉的光电子产业品牌和产业发展优势,说明武汉以光电子产业优势,带动黄冈发展光电子等产业;武汉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条件;武汉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促进两地间的文化交流。
(2)黄冈紧邻武汉,与武汉之间有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相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与武汉市共建了“中国光谷黄冈产业园”等区域产业活动融合示范区,依托武汉的光电子产业品牌和产业发展,可利用武汉技术优势;黄冈城市级别比武汉低,经济水平低,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黄冈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关产业基础好,农业基础较好;武汉城市圈的建立是国家政策的引导,因此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
(3)武汉城市圈,覆盖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60%以上的经济总量。因此武汉城市圈可以为武汉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成为武汉市发展的依托,促进武汉城市不断发展;城市圈内各城市之间产业分工合作,可有效促进武汉市作为中心城市进行产业升级与提高。
28.(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2月,我国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的数据和算力需求引导到西部进行存储、计算、反馈。数据存储和计算过程具有高温、高耗能的特点。根据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方面考虑,全国共规划了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下左图)。成渝枢纽是其中唯一位于西部的“东数”。成都市规划建设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双流区、郫都区、简阳市被选定为起步区(下右图)。
(1)与东部相比,简述我国西部地区建设国家算力枢纽的有利条件。(6分)
(2)分析双流区、郫都区、简阳市作为成都市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的共同区位条件。(4分)
(3)分析天府数据中心集群的形成对成都市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6分)
(4)列举“东数西算”工程将带动发展的产业。(4分)
【答案】(1)可再生能源丰富,能源成本低;土地资源充足、土地成本低;气候适宜,有利于数据设备降温。(6分)
(2)现有数据中心多,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主要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外围,土地成本相对较低;靠近机场、高速公路线路多,基础设施完善,对外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4分)
(3)进一步降低网络和电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吸引资金、人才,促进技术创新(输出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借助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数据(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便捷的算力服务,有助于加快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吸引和带动数据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发展,提升成都数字经济水平。(6分)
(4)信息通信产业、软件产业、绿色能源产业、IT设备制造业、土建工程产业等。(4分)
【分析】本题以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成都市天府数据中心集群为背景,涉及区域发展差异、产业区位因素及产业布局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识、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据材料可知,国家算力枢纽占地规模较大,数据存储和计算过程中发热量大、能耗高,规划时主要考虑了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方面。从土地及产业布局角度看,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土地资源充足、土地成本低;从气候角度来说,西部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可以增加自然散热的时间,减少能源的使用;从能源角度来说,西部地区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发电成本较低,且能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数据中心的运行。
(2)影响数据中心的区位因素可从能源、市场、技术、土地、交通、政策、产业基础等方面回答。结合图示区域信息,双流区、郫都区、简阳市数据产业发展时间较早,现有数据中心多,有一定产业基础;主要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外围,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可利用土地面积较多;区内高速公路、机场等现代化交通方式完备,基础设施完善,对外交通便利;政府规划建设,政策支持力度大。
(3)成都市产业升级主要指现有第二产业向高技术工业或第三产业转型,对于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要求较高。因此天府数据中心集群的形成有利于降低网络和电力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积累资金,调整生产结构;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吸引资金、人才流入,促进技术创新,同时吸引和带动数据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的进驻,促进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产生;可以借助数字基础设施提供便捷的算力服务,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4)“东数西算"工程涉及数据的传输与处理,耗能大,可以带动信息通信产业、软件产业、绿色能源产业、IT设备制造产业发展;“东数西算”工程需要在西部建设数据中心,可带动土建工程、信息通信等产业的发展。
本文标题:冲刺2024年6月高考地理预测卷01(浙江专用)
上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3浙江卷
下一篇:冲刺2024年6月高考地理预测卷02(浙江专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71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713.html
上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3浙江卷
下一篇:冲刺2024年6月高考地理预测卷02(浙江专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71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