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1浙江卷(2)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6-18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26.(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刚果盆地沼泽区域有大量泥炭存在,泥炭地被认为是最大的陆地碳储库。在被水覆盖的区域,植物(碳)在缺氧条件下被储存。但泥炭沼泽干涸时,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有专家认为,刚果盆地的泥炭正接近从碳汇到碳源的临界点(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近年来,中国与刚果盆地地区国家的碳汇合作不断加强。下图示意刚果盆地(局部)等高线。

@@@78f0ff156b9549bd89a0696721c6ac6e

(1)从地形地貌角度,说明刚果盆地内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的原因。(6分)
(2)试分析“刚果盆地的泥炭正接近从碳汇到碳源的临界点”的原因。(4分)
(3)推测中国可在刚果盆地合作开发的一种清洁能源,并说出理由。(5分)
【答案】(1)海拔低,气温高;盆地地形,湿度大;多沼泽、河流,地表破碎,联系不便。(6分)
(2)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气候异常,降水减少;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人类对沼泽的不合理利用。(4分)
(3)水能;理由: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河流多,落差大,水能丰富。或太阳能;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能丰富。(5分)
【分析】本题以刚果盆地(局部)等高线及相关图文资料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人口分布、土壤的形成、碳排放及能源利用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 读图可知,赤道穿过刚果盆地,海拔低,气温高;刚果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扩散,湿度大;刚果盆地降水丰富,多沼泽、河流,地表破碎,联系不便。
(2) 材料“泥炭沼泽干涸时,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可知,气候变干会加剧碳排放,而当今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气候异常,降水减少,是气候较之前更为干燥;同时热带雨林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人类对沼泽的不合理利用也加剧了碳排放。以上诸多因素使刚果盆地的泥炭正接近从碳汇到碳源的临界点。
(3) 读图,刚果盆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多,盆地边缘处在高原山地与盆地交界,河流处落差大,水能丰富,因此中国可在刚果盆地合作开发的清洁能源类型是水能。刚果盆地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因此中国可在刚果盆地合作开发的清洁能源类型是太阳能。
27.(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塞罕坝,年均气温·eqIdb9c8d72bd51a1de854b44e378104a05c极端最低气温eqId927d6bd3649fc3409c29b02d14bb8409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历经三代人的青春和汗水,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如今已营造成了万顷林海。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及其周边区域。

@@@3db1e3a1-0544-4987-bfe5-84bd3dc0e64f

(1)简述塞罕坝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4分)
(2)塞罕坝植树造林的主要树种为落叶松、云杉等林木树种。从当地自然环境的角度推测遴选的该类树种具有的特性。(5分)
(3)简述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意义,并提出塞罕坝林场进一步发展的合理化建议。(6分)
【答案】(1)暖温带向中温带过渡;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季风气候区向大陆性(或非季风性)气候区过渡;(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温带森林向温带草原、荒漠过渡;外流区向内流区过渡;棕壤、栗钙土向风沙土过渡。(4分)
(2)耐寒、耐旱、耐盐碱、耐贫瘠、抗风。(5分)
(3)生态意义:防风固沙,减弱风沙侵袭;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调节气候,构筑绿色屏障。
合理化建议:发展苗木产业;开发土特产品;拓展生态旅游。(6分)
【分析】本大题以塞罕坝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自然环境与植被、森林的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暖温带向中温带分界线为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塞罕坝位于暖温带向中温带过渡;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塞罕坝位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温带森林向温带草原、荒漠过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塞罕坝位于季风气候区向大陆性(或非季风性)气候区过渡,棕壤、栗钙土向风沙土过渡;读图可知塞罕坝位于(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为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塞罕坝位于外流区向内流区过渡。
(2)据材料“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塞罕坝,年均气温−1.5°C ,极端最低气温−43.3°C ,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可知,当地气温低,大风日数多,故树种耐寒、抗风;据材料“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可知该地降水少,风沙多,盐碱化严重,故树种耐旱、耐盐碱、耐贫瘠。
(3)塞罕坝林场位于京津冀地区的西北部,能够阻挡西北风,减小风力,减弱风沙侵袭,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能够减缓地表径流的流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能够调节气候温度、湿度,构筑绿色屏障,保护生态。塞罕坝林场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苗木产业,增加当地收入;开发与林业相关的土特产品;进行保护性的开发,拓展生态旅游。
28.(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航运价值高,素有“黄金水道”之称。2022年,长江通航船舶多达12万艘。长江江面上航行的船舶多以柴油机为动力,日益增长的船舶数量威胁长江的生态环境安全。湖北省宜昌市是我国著名的“水电之都”,每年近6万艘次的船舶在宜昌待闸、过闸。2023年,宜昌市提出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的战略,大力发展船舶电动化,广泛建设岸电设施(船舶靠港、待闸期间停用自身燃油发电,改用陆岸电网的电力供应),加快长江航运能源结构转型。近年来,宜昌市依托资源优势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础,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d947c85d0f444ca5bdae6ddffec40866

(1)列举长江航运价值高的具体表现。(6分)
(2)分析宜昌市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的优越条件。(5分)
(3)与燃油船舶相比,说明电动船舶的优点。(4分)
(4)分析宜昌市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对电动船舶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5分)
【答案】(1)我国最长河流,通航里程长;通航吨位大,大吨位航道长;支流多,航运网络发达;沟通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连接大海(太平洋),便于实现河海联运;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含沙量较小,淤积状况较轻。 (6分)
(2)临长江黄金水道,通航吨位高、船舶多;邻近三峡水电站,电力资源丰富、成本低;水电产业发达,电力基础设施完善,协作条件好;依托三峡,经济较为发达,具有资金、技术支持;政府提出先导区战略,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大。(5分)
(3)减少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利于能源安全;减少尾气、废水排放,减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保护长江及沿岸环境;降低能源成本,从而降低船舶运行成本;减轻船舶自重,增大载重量,提高有效吨位。(4分)
(4)为电动船舶提供关键设备,促进电动船舶生产;产业集群产生规模效应,降低电池成本,从而降低电动船舶生产成本;扩大电动船舶的生产规模,推动“电化长江”的普及;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推动电动船舶产业技术升级;提升宜昌电动船舶产业知名度,形成地域品牌效应。(5分)
【分析】本题以宜昌市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为材料,涉及河流的航运功能、工业区位、工业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航运价值高,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为我国最长河流,通航里程长;长江为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江阔水深,通航吨位大,大吨位航道长;长江支流众多,沟通南北,流域面积大,航运网络发达;干流横贯东西,由内陆直通海洋,沟通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连接大海(太平洋),便于实现河海联运;通航河段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可全年通航;流域内植被覆盖度较高,水土流失较轻,河流含沙量较小,淤积状况较轻。
(2)宜昌临长江黄金水道,临长江黄金水道,通航吨位高、船舶多,每年近6万艘次的船舶在宜昌待闸、过闸;宜昌邻近我国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电力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湖北省宜昌市是我国著名的“水电之都”,水电产业发达,电力基础设施完善,协作条件好;依托三峡,宜昌经济较为发达,有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础,具有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2023年,宜昌市提出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的战略,加快长江航运能源结构转型,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大。
(3)燃油船舶以柴油作为动力,柴油属于化石能源,为非可再生资源,使用电动船舶可以减少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利于能源安全;柴油燃烧过程中排放大量污染物,使用电动船舶可以减少尾气、废水排放,减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保护长江及沿岸环境;水电成本较低,使用电动船舶可以降低能源成本,从而降低船舶运行成本;电动船舶不需要油箱储油,可以减轻船舶自重,增大载重量,提高有效吨位。
(4)动力电池为电动船舶的核心部件之一,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可以为电动船舶提供关键设备,促进电动船舶生产;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市场知名度(竞争力),获得规模效益,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降低电池成本,从而降低电动船舶生产成本;电池产业与电动船舶产业为内部有紧密联系的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推动电动船舶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有利于加强统筹布局,突出专业特色,形成区域品牌,提升宜昌电动船舶产业知名度,形成地域品牌效应。
  本文标题: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1浙江卷(2)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71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710.html

标签:高考地理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