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3新七省高考通用卷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汽车制造业依托全球市场形成了一大批巨型汽车企业。这些企业重视创新且普遍采用纵向一体化创新模式(新产品从发明到设计到生产再到测试、包装乃至营销,整个流程都在企业内部进行),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成为行业龙头。20世纪80年代后,巨型汽车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创新模式逐渐瓦解,越来越多地通过购买方式获得创新成果。完成下面小题。
1.纵向一体化创新模式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巨型汽车企业()
A.产品结构复杂且零部件多 B.生产结构单一且布局分散
C.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 D.上中下游产业环节较齐全
2.推测导致巨型汽车企业纵向一体化创新模式瓦解的背景有()
①美国汽车制造业部分环节向国外转移
②美国创新活动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
③巨型汽车企业对行业市场的垄断程度增大
④巨型汽车企业创新投资新产品的风险变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D 2.A
【解析】1.由材料中纵向一体化创新模式的定义以及汽车制造业的产业特点可知,巨型汽车企业的产业链长,上中下游产业环节较齐全,新产品的发明、设计、生产、测试等环节均可在企业内部进行,促进了纵向一体化创新模式的形成,D正确;产品结构复杂且零部件多是汽车制造业的特点,但不是其纵向一体化的主要促成原因,A错误;汽车制造业生产结构复杂,且其布局集聚才有利于巨型汽车企业的形成,B错误;汽车更新换代的周期较长,C错误。故选D。
2.根据产业转移理论可知,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美国汽车制造业部分价值低端的环节向国外转移,巨型汽车企业产业链不完整,不利于纵向一体化创新模式发展,①对;美国国内创新活动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有利于巨型汽车企业购买创新成果,因而导致纵向一体化创新模式的重要性下降并逐渐瓦解,②对;巨型汽车企业需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以保持垄断地位从而获取高额利润,有利于纵向一体化,③错;巨型汽车企业创新投资新产品的风险变小,有利于纵向一体化创新模式的发展,④错。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水位周期性地在145m和175m间波动,形成水库消落带。调查发现,随着水库运行,消落带土壤趋于贫瘠。下图示意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生物量、种类占比和累积淹水时长随高程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3.与145~155米高程相比,消落带155~175米高程的植被()
A.根茎耐淹性更强 B.一年生草本生物量更多
C.群落物种更单一 D.多年生草本优势更明显
4.消落带土壤趋于贫瘠,主要是因为库区水位的涨落会()
A.降低有机质分解速度 B.加快成土母质形成
C.加快土层养分的流失 D.降低土壤的含水量
【答案】3.B 4.C
【解析】3.根据图示可知,与145-155米高程相比,消落带155-175米高程的植被累积淹水时长短,说明该范围植被根茎耐淹性更弱,A错误;据图示生物量曲线可知虽然在145-150米高程内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但该区域生物量小,而生物量较大的155-175米高程范围内是以一年生草本为主,所以推断与145~155米高程相比,消落带155~175米高程的植被一年生草本生物量更多,B正确;该区域生物总量更多,群落物种更丰富,C错误;该区域一年生草木总体生物量更大,优势更明显,D错误,故选B。
4.库区水位的反复涨落增强了流水侵蚀作用,加快了土层养分的流失,导致土壤趋于贫瘠,C正确;有机质分解速度主要与微生物活动和气温有关,与库区水位的涨落关系不大,A错误;成土母质远离消落带土壤,且成土母质与土壤肥力关系不大,B错误;库区水位的涨落不会降低土壤的含水量,D错误。故选C。
如图示意美国圣胡安河某处河床在一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的变化。该地气候干旱,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河床有深厚的沉积物层。P为此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的最大深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河河床沉积物层深厚的直接原因是()
A.上游的植被覆盖率较低 B.该地区河谷的岩性较软
C.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D.该地区的河床地势较陡
6.导致河床P值变化大的因素是()
①降水强度②植被覆盖率③沉积物硬度④昼夜温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洪水期,I阶段河床不降反升,最可能是河流()
A.水位上涨,河岸崩塌严重 B.流量增大,凹岸侵蚀加剧
C.流量减少,泥沙大量沉积 D.含沙量大,沉积大于侵蚀
【答案】5.C 6.A 7.D
【解析】5.该地气候干旱,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说明该地降水较集中,多暴雨,侵蚀能力强,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该河河床沉积物层深厚,C正确;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可能是植被覆盖率较低,也可能是地形陡峭或者土质疏松,且不属于沉积物深厚的直接原因,A错误;岩性软,地势陡易被侵蚀,不易形成深厚沉积物,BD错误。故选C。
6.由材料可知,“P为此次暴雨泛滥过程中河床最大深度”。降水强度大时,河流补给量大,水量大,河流水位高,P越大;河流流速越快,流水侵蚀作用越强,河床越深,P越大,①正确;植被覆盖率越低,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弱,河流流量峰值越大,水位越高,P越大,②正确;沉积物硬度、昼夜温差对流水侵蚀影响小,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读图可知,Ⅰ时段,河流水位升高,河流径流量变大,携沙能力强,带来大量泥沙,在该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河床抬升,D正确,C错误;河岸崩塌严重、凹岸侵蚀加剧会使河道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浅,AB错误。故选D。
5月22日某天气系统经过了河北邢台,形成降水,增加了当地空气湿度。下图为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河北邢台站近地面与高空风向垂直运动变化及降水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推测该天气系统到达河北邢台的时间约为()
A.13:30 B.14:20 C.15:00 D.16:00
9.推测该地形成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东南暖湿气流急速北上 B.强劲冷空气抬升暖空气
C.东北风带来较暖湿气流 D.受到北方低压中心控制
10.推测该地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为()
A.气温升高,天气转晴 B.气温降低,出现阴天
C.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D.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答案】8.B 9.B 10.C
【解析】8.结合图文信息可知,14:20左右该地风速增大,并且出现降水天气,再结合风向为偏北风可知冷气团占主导,为冷锋过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结合材料可知,降水的时间为14:20左右,风向为东风向东北风转变,并不是东南暖湿气流急速北上,A错;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偏北风为冷空气,随着东北风势力增强,降水增多,说明降水是强劲的东北冷空气将北上的暖湿空气抬升所形成,B正确;东北风带来的多为冷空气,C错;从材料信息中看不出是受低气压中心控制,D错。故选B。
10.结合前两题分析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该地未来几天为冷锋过境后,天气转睛,气温降低、气压升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夏季风强度指数是表示夏季风强弱的物理量,数值越大表示夏季风势力越强。下图为“第四纪以来黄土高原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年份中,我国最可能出现北涝南旱的是距今()
A.250万年 B.190万年 C.100万年 D.50万年
12.(接上题),可推测该时期()
A.亚欧大陆与太平洋热力差异减弱 B.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南移
C.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且西伸 D.亚欧大陆冰盖南缘达50°N附近
13.160万年前黄土高原较现今()
A.流水侵蚀强,水土流失重 B.风力搬运多,黄土沉积厚
C.流水沉积多,沟滩发育好 D.风力侵蚀强,地表起伏大
【答案】11.D 12.C 13.B
【解析】11.从图是内容可知,0.5百万年(50万年)前,黄土高原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最高,说明其夏季风力较大,则会使得雨带推进速度更快,更容易快速推到北方地区,容易出现北涝南旱,D项错误,ABC三项错误。故选D。
12.如果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减弱,那么夏季风的强度可能会降低,因为季风系统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热力差异驱动的,A项错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南移通常与夏季风弱化相关,因为这意味着季风影响范围的减少,B项错误;夏季风的强度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很大关系,当副热带高压增强并向西伸展时,它通常会导致夏季风的增强,因为这样的气候模式会带来更多的热带海洋气流进入陆地,从而增加降水和风的强度,黄土高原的夏季风强度与这一气候特征密切相关,C项正确;冰盖的南缘达到较低纬度通常指示全球或区域性的气候冷却,而不是夏季风的增强,D项错误。故选C。
13.160万年前,该地夏季风强度指数相对较小,说明夏季风势力较弱,若较强,则降水量较多,流水侵蚀作用才会强,A项错误;夏季风强度较低,而冬季风强度较高才会导致更多的黄土被风力搬运并沉积下来形成厚厚的黄土层,此处,黄土是由风力搬运的细颗粒物质沉积而成的,因此,夏季风(东南风)较弱,则带来的水汽少,对泥沙堆积影响小,而冬季风(西北)较强,黄土沉积将会更加显著,B项正确;160万年前对比现如今夏季风较弱,降水少,所以,流水作用弱,沉积就比较少,且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与风力堆积有关,与流水作用无关,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160万年前,夏季风强度较低,带来的降水较少,流水侵蚀作用弱,而地表起伏主要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D项错误。故选B。
“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14.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
A.人口规模 B.基础设施 C.生产水平 D.资源禀赋
15.“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
A.乡村旅游开发 B.生态环境建设 C.农副产品加工 D.电子商务推广
16.该模式的特色在于()
A.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
B.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C.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
D.协调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
【答案】14.D 15.A 16.C
【解析】14.据材料,“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依托乡村的资源禀赋,以乡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实现乡村振兴。由此可知,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禀赋,D正确,人口规模、基础设施、生产水平不是其发展的基础,ABC错误。故选D。
15.读图可知,“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乡村营造乡土景观、提供空间资源,协调乡村产业结构,提供特色景观资源,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故“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乡村旅游开发,实现“产、村、景”各要素融合,从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A正确;生态环境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只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BC错误;电子商务推广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及农产品等销售模式的增加,D错误。故选A。
16.该模式的特色在于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C正确;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属于传统的发展模式特征,AB错误;该发展模式强调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不完全是均衡发展,D错误。故选C。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加里宁格勒州位于波罗的海东南部,海岸多沙滩,海岸带常年风浪较大。为保护海岸带,沿岸实施了全球最早大规模且长期持续的造林固沙工程。受海水运动影响,该州半岛两侧海湾与外海慢慢分离,形成了2个北部有缺口的半封闭式湖泊。该州种植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低,农业主要为奶肉畜牧业、家禽业、养兽业。图1为世界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加里宁格勒近海地区,盛产宝石琥珀,被称为世界“琥珀之都”。该州琥珀埋藏于30-60米深的海岸附近矿土中。开采流程为:先挖深30米至50米,后用高压水(海水)枪直接冲洗矿土,收获琥珀。此开采方式适宜在每年4-11月进行。在此期间,每次风暴和大浪后,工人也经常到海滩上捡拾琥珀。图2为加里宁格勒州气候资料图。
(1)描述甲湖的形成过程。(6分)
(2)分析加里宁格勒州种植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低的原因。(4分)
(3)从方便工人操作的角度,说明加里宁格勒4-11月利于开采和捡拾琥珀的原因。(6分)
(4)评价加里宁格勒长期大规模开采琥珀的影响。(6分)
【答案】(1)沙源丰富,沿岸流携泥沙东移,流速减慢,泥沙堆积成沙嘴;沙嘴向东延伸成沙堤;使海湾和海洋分离,形成湖泊。(6分)
(2)纬度高,光热不足,降水较丰富,不利于谷物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造林工程影响;采矿业发达,经济效益更高。(4分)
(3)气温较高,矿土较松软,海水不结冰,利于挖掘和冲洗;白昼长,作业时间长;多风暴浪大,琥珀易出露。(6分)
(4)利:带动就业;提高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弊:琥珀资源枯竭;破坏地表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环境污染。(6分)
【详解】(1)结合沙嘴成因展开分析。由材料可知,加里宁格勒沿岸多沙滩,沙源丰富;由图可知,加里宁格勒北岸有自西向东的沿岸流流经,受陆地影响,流速较慢,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沙嘴;受沿岸流的影响,沙嘴走向与洋流流向一致,向东延伸,长期堆积形成沙堤;沙堤将甲处海湾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
(2)由图可知,加里宁格勒位于55°N附近,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加里宁格勒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日数较多,光照不足;由加里宁格勒气候资料图可知,当地降水丰富,且气温较低,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当地农业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由材料可知,当地为了保护海岸带,沿岸实施了全球最大规模且长期持续到造林工程,挤占了种植业用地,降低了种植业的比重;由材料可知,当地生产宝石琥珀,经济效益远高于种植业,采矿业 发展使得种植业的比重降低。
(3)开采和捡拾琥珀之前需要先挖深30至50米的矿土,当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冬半年时矿土易冻结,挖掘难度大。4—11月为一年中气温较高的时段,矿土较为松软,开采难度较小。开采琥珀需要用高压水(海水)枪冲洗矿土,该时段海水不结冰,利于抽取海水冲洗矿土。该地纬度较高,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较大,4—11月昼长时间长,开采、捡拾作业时间长。由材料可知,在此期间,多风暴和大浪,将琥珀冲到海滩上,降低捡拾难度。
(4)评价影响类试题应从有利与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开采琥珀需要挖掘矿土,人工捡拾琥珀,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较大,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挖掘矿土开采琥珀会破坏地表,之前覆盖的植被遭破坏后生物的栖息环境恶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长期大规模的开采加剧当地琥珀资源枯竭的速度,开采、冲洗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青藏高原是新生代以来伴随板块碰撞而形成,目前仍然处于不断隆升扩展中,青海湖流域位于现今高原向北扩展的前缘地带。倒淌河位于青海湖湖盆的东南缘,曾经是古青海湖入古黄河的通道。晚更新世早期,受区域强烈构造活动和流水作用影响,古倒淌河流向改变,流域水系发生重组,形成现今的河流形态。图示意青海湖倒淌河流域区域构造地貌特征。
(1)指出影响古倒淌河演化为现今倒淌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2分)
(2)阐述现今倒淌河的形成过程。(6分)
(3)推测现今倒淌河未来长度的变化,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山脉隆起抬升作用、河流下切侵蚀作用。(2分)
(2)倒淌河原是古青海湖入古黄河的通道,受区域强烈构造活动影响,断裂带交汇处发生快速隆起,河流下切侵蚀能力小于山脉隆升作用,古倒淌河被隆起的山脉阻断,失去出水口;由于山脉继续抬升和河流下切作用不断改造地形和流域,山脉西侧流域发生水系重组;随着东部地势抬升和西部青海湖盆地下降,重新汇聚形成一条方向反向、沿原有河道流淌的河流,即为现今倒淌河。(6分)
(3)长度缩短。随着倒淌河流域东侧山脉继续隆升,山体宽度增加导致流域西移;倒淌河分水岭东西两侧分别属于黄河和青海湖流域,黄河海拔低于青海湖,因此分水岭东侧较西侧的河流高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蚀能力强,分水岭向西侧移动,倒淌河长度缩短。(6分)
【详解】(1)倒淌河位于青海湖湖盆的东南缘,受板块运动的影响,演化的主要内力作用使山脉隆起抬升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的下切侵蚀作用。
(2)倒淌河位于青海湖湖盆的东南缘,曾经是古青海湖入古黄河的通道。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新生代以来伴随板块碰撞而形成,受区域强烈构造活动影响,断裂带交汇处发生快速隆起,河流下切侵蚀能力小于山脉隆升作用,古倒淌河被隆起的山脉阻断,失去出水口,不再流入古黄河;青藏高原目前仍然处于不断隆升扩展中,山脉也继续隆起抬升,由于山脉继续抬升和河流下切作用不断改造地形和流域,山脉西侧流域发生水系重组;随着倒淌河东部地势抬升和西部青海湖盆地下降,形成东高西低的地势特征,重新汇聚形成一条方向反向、沿原有河道流淌的河流,即为现今倒淌河。
(3)青藏高原目前仍然处于不断隆升扩展中,青海湖流域位于现今高原向北扩展的前缘地带,随着倒淌河流域东侧山脉继续隆升,山体宽度增加导致流域西移;读图可知,倒淌河分水岭东西两侧分别属于黄河和青海湖流域,由所学知识可知,黄河海拔低于青海湖,黄河位于分水岭东侧,因此分水岭东侧较西侧的河流高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蚀能力强,分水岭向西侧移动,位于分水岭西侧的倒淌河长度缩短。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板栗喜光,喜湿润,忌积水、土壤黏重。小布施町位于日本中部山区(图),有600多年的板栗种植历史。为提升板栗品质,当地成立板栗研究所开发深加工产品。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町内出现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现象。为此,当地积极打造板栗品牌,形成新的产业集聚;挖掘本地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展馆吸引游客。另外,町政府在保护传统建筑的同时进行现代化改造,与村民合作创造宜居环境,并派人前往欧洲学习庭院设计。21世纪初,当地推出的“开放花园计划(即公开家庭庭院给游客参观)”吸引了数百万游客。如今,“板栗之乡、文化艺术、庭院观赏”已成为小布施町的核心业务,三大核心业务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日本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典范。
(1)说明小布施町发展板栗产业的优势条件。(6分)
(2)推测村落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对小布施町的不利影响。(6分)
(3)分析小布施町将“板栗之乡、文化艺术、庭院观赏”作为乡村振兴核心业务的主要目的。(4分)
【答案】(1)气候适宜,光热充足,降水丰富;地形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土壤疏松、透气性好;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成立研究所,深加工能力强,附加值高。(6分)
(2)劳动力不足,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动力;老龄化加重社会负担,影响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空置房屋增多,导致资源浪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威胁,村落文化特色逐渐消失。(6分)
(3)为了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收入,同时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文化艺术还能提高居民文化素养,提升生活品质,并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增强乡村文化认同感。(4分)
【详解】(1)小布施町发展板栗产业的优势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种植历史以及深加工能力等方面。首先,该地的气候适宜,光热充足,降水丰富,为板栗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其次,地形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避免了积水对板栗生长的不利影响。此外,土壤疏松、透气性好,有利于板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再者,小布施町的板栗种植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最后,该地成立了板栗研究所,深加工能力强,附加值高,为板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村落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对小布施町产生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首先,劳动力不足导致经济发展受限,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来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其次,老龄化加重了社会负担,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给当地政府和社会带来了压力。此外,空置房屋增多,资源浪费严重,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最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受到威胁,随着老年人的离去,一些传统文化和技艺可能面临失传的风险,村落文化特色逐渐消失。
(3)小布施町把文化艺术作为乡村振兴核心业务之一的主要目的是多方面的。首先,通过发展文化艺术,可以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收入,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其次,文化艺术产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当地就业压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此外,文化艺术活动还可以提高居民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提升生活品质。最后,通过挖掘和发展传统文化,可以传承历史记忆,增强乡村文化认同感,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1.纵向一体化创新模式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巨型汽车企业()
A.产品结构复杂且零部件多 B.生产结构单一且布局分散
C.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 D.上中下游产业环节较齐全
2.推测导致巨型汽车企业纵向一体化创新模式瓦解的背景有()
①美国汽车制造业部分环节向国外转移
②美国创新活动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
③巨型汽车企业对行业市场的垄断程度增大
④巨型汽车企业创新投资新产品的风险变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D 2.A
【解析】1.由材料中纵向一体化创新模式的定义以及汽车制造业的产业特点可知,巨型汽车企业的产业链长,上中下游产业环节较齐全,新产品的发明、设计、生产、测试等环节均可在企业内部进行,促进了纵向一体化创新模式的形成,D正确;产品结构复杂且零部件多是汽车制造业的特点,但不是其纵向一体化的主要促成原因,A错误;汽车制造业生产结构复杂,且其布局集聚才有利于巨型汽车企业的形成,B错误;汽车更新换代的周期较长,C错误。故选D。
2.根据产业转移理论可知,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美国汽车制造业部分价值低端的环节向国外转移,巨型汽车企业产业链不完整,不利于纵向一体化创新模式发展,①对;美国国内创新活动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有利于巨型汽车企业购买创新成果,因而导致纵向一体化创新模式的重要性下降并逐渐瓦解,②对;巨型汽车企业需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以保持垄断地位从而获取高额利润,有利于纵向一体化,③错;巨型汽车企业创新投资新产品的风险变小,有利于纵向一体化创新模式的发展,④错。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水位周期性地在145m和175m间波动,形成水库消落带。调查发现,随着水库运行,消落带土壤趋于贫瘠。下图示意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生物量、种类占比和累积淹水时长随高程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3.与145~155米高程相比,消落带155~175米高程的植被()
A.根茎耐淹性更强 B.一年生草本生物量更多
C.群落物种更单一 D.多年生草本优势更明显
4.消落带土壤趋于贫瘠,主要是因为库区水位的涨落会()
A.降低有机质分解速度 B.加快成土母质形成
C.加快土层养分的流失 D.降低土壤的含水量
【答案】3.B 4.C
【解析】3.根据图示可知,与145-155米高程相比,消落带155-175米高程的植被累积淹水时长短,说明该范围植被根茎耐淹性更弱,A错误;据图示生物量曲线可知虽然在145-150米高程内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但该区域生物量小,而生物量较大的155-175米高程范围内是以一年生草本为主,所以推断与145~155米高程相比,消落带155~175米高程的植被一年生草本生物量更多,B正确;该区域生物总量更多,群落物种更丰富,C错误;该区域一年生草木总体生物量更大,优势更明显,D错误,故选B。
4.库区水位的反复涨落增强了流水侵蚀作用,加快了土层养分的流失,导致土壤趋于贫瘠,C正确;有机质分解速度主要与微生物活动和气温有关,与库区水位的涨落关系不大,A错误;成土母质远离消落带土壤,且成土母质与土壤肥力关系不大,B错误;库区水位的涨落不会降低土壤的含水量,D错误。故选C。
如图示意美国圣胡安河某处河床在一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的变化。该地气候干旱,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河床有深厚的沉积物层。P为此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的最大深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河河床沉积物层深厚的直接原因是()
A.上游的植被覆盖率较低 B.该地区河谷的岩性较软
C.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D.该地区的河床地势较陡
6.导致河床P值变化大的因素是()
①降水强度②植被覆盖率③沉积物硬度④昼夜温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洪水期,I阶段河床不降反升,最可能是河流()
A.水位上涨,河岸崩塌严重 B.流量增大,凹岸侵蚀加剧
C.流量减少,泥沙大量沉积 D.含沙量大,沉积大于侵蚀
【答案】5.C 6.A 7.D
【解析】5.该地气候干旱,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说明该地降水较集中,多暴雨,侵蚀能力强,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该河河床沉积物层深厚,C正确;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可能是植被覆盖率较低,也可能是地形陡峭或者土质疏松,且不属于沉积物深厚的直接原因,A错误;岩性软,地势陡易被侵蚀,不易形成深厚沉积物,BD错误。故选C。
6.由材料可知,“P为此次暴雨泛滥过程中河床最大深度”。降水强度大时,河流补给量大,水量大,河流水位高,P越大;河流流速越快,流水侵蚀作用越强,河床越深,P越大,①正确;植被覆盖率越低,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弱,河流流量峰值越大,水位越高,P越大,②正确;沉积物硬度、昼夜温差对流水侵蚀影响小,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读图可知,Ⅰ时段,河流水位升高,河流径流量变大,携沙能力强,带来大量泥沙,在该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河床抬升,D正确,C错误;河岸崩塌严重、凹岸侵蚀加剧会使河道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浅,AB错误。故选D。
5月22日某天气系统经过了河北邢台,形成降水,增加了当地空气湿度。下图为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河北邢台站近地面与高空风向垂直运动变化及降水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推测该天气系统到达河北邢台的时间约为()
A.13:30 B.14:20 C.15:00 D.16:00
9.推测该地形成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东南暖湿气流急速北上 B.强劲冷空气抬升暖空气
C.东北风带来较暖湿气流 D.受到北方低压中心控制
10.推测该地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为()
A.气温升高,天气转晴 B.气温降低,出现阴天
C.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D.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答案】8.B 9.B 10.C
【解析】8.结合图文信息可知,14:20左右该地风速增大,并且出现降水天气,再结合风向为偏北风可知冷气团占主导,为冷锋过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结合材料可知,降水的时间为14:20左右,风向为东风向东北风转变,并不是东南暖湿气流急速北上,A错;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偏北风为冷空气,随着东北风势力增强,降水增多,说明降水是强劲的东北冷空气将北上的暖湿空气抬升所形成,B正确;东北风带来的多为冷空气,C错;从材料信息中看不出是受低气压中心控制,D错。故选B。
10.结合前两题分析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该地未来几天为冷锋过境后,天气转睛,气温降低、气压升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夏季风强度指数是表示夏季风强弱的物理量,数值越大表示夏季风势力越强。下图为“第四纪以来黄土高原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年份中,我国最可能出现北涝南旱的是距今()
A.250万年 B.190万年 C.100万年 D.50万年
12.(接上题),可推测该时期()
A.亚欧大陆与太平洋热力差异减弱 B.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南移
C.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且西伸 D.亚欧大陆冰盖南缘达50°N附近
13.160万年前黄土高原较现今()
A.流水侵蚀强,水土流失重 B.风力搬运多,黄土沉积厚
C.流水沉积多,沟滩发育好 D.风力侵蚀强,地表起伏大
【答案】11.D 12.C 13.B
【解析】11.从图是内容可知,0.5百万年(50万年)前,黄土高原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最高,说明其夏季风力较大,则会使得雨带推进速度更快,更容易快速推到北方地区,容易出现北涝南旱,D项错误,ABC三项错误。故选D。
12.如果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减弱,那么夏季风的强度可能会降低,因为季风系统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热力差异驱动的,A项错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南移通常与夏季风弱化相关,因为这意味着季风影响范围的减少,B项错误;夏季风的强度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很大关系,当副热带高压增强并向西伸展时,它通常会导致夏季风的增强,因为这样的气候模式会带来更多的热带海洋气流进入陆地,从而增加降水和风的强度,黄土高原的夏季风强度与这一气候特征密切相关,C项正确;冰盖的南缘达到较低纬度通常指示全球或区域性的气候冷却,而不是夏季风的增强,D项错误。故选C。
13.160万年前,该地夏季风强度指数相对较小,说明夏季风势力较弱,若较强,则降水量较多,流水侵蚀作用才会强,A项错误;夏季风强度较低,而冬季风强度较高才会导致更多的黄土被风力搬运并沉积下来形成厚厚的黄土层,此处,黄土是由风力搬运的细颗粒物质沉积而成的,因此,夏季风(东南风)较弱,则带来的水汽少,对泥沙堆积影响小,而冬季风(西北)较强,黄土沉积将会更加显著,B项正确;160万年前对比现如今夏季风较弱,降水少,所以,流水作用弱,沉积就比较少,且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与风力堆积有关,与流水作用无关,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160万年前,夏季风强度较低,带来的降水较少,流水侵蚀作用弱,而地表起伏主要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D项错误。故选B。
“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14.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
A.人口规模 B.基础设施 C.生产水平 D.资源禀赋
15.“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
A.乡村旅游开发 B.生态环境建设 C.农副产品加工 D.电子商务推广
16.该模式的特色在于()
A.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
B.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C.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
D.协调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
【答案】14.D 15.A 16.C
【解析】14.据材料,“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依托乡村的资源禀赋,以乡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实现乡村振兴。由此可知,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禀赋,D正确,人口规模、基础设施、生产水平不是其发展的基础,ABC错误。故选D。
15.读图可知,“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乡村营造乡土景观、提供空间资源,协调乡村产业结构,提供特色景观资源,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故“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乡村旅游开发,实现“产、村、景”各要素融合,从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A正确;生态环境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只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BC错误;电子商务推广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及农产品等销售模式的增加,D错误。故选A。
16.该模式的特色在于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C正确;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属于传统的发展模式特征,AB错误;该发展模式强调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不完全是均衡发展,D错误。故选C。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加里宁格勒州位于波罗的海东南部,海岸多沙滩,海岸带常年风浪较大。为保护海岸带,沿岸实施了全球最早大规模且长期持续的造林固沙工程。受海水运动影响,该州半岛两侧海湾与外海慢慢分离,形成了2个北部有缺口的半封闭式湖泊。该州种植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低,农业主要为奶肉畜牧业、家禽业、养兽业。图1为世界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加里宁格勒近海地区,盛产宝石琥珀,被称为世界“琥珀之都”。该州琥珀埋藏于30-60米深的海岸附近矿土中。开采流程为:先挖深30米至50米,后用高压水(海水)枪直接冲洗矿土,收获琥珀。此开采方式适宜在每年4-11月进行。在此期间,每次风暴和大浪后,工人也经常到海滩上捡拾琥珀。图2为加里宁格勒州气候资料图。
(1)描述甲湖的形成过程。(6分)
(2)分析加里宁格勒州种植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低的原因。(4分)
(3)从方便工人操作的角度,说明加里宁格勒4-11月利于开采和捡拾琥珀的原因。(6分)
(4)评价加里宁格勒长期大规模开采琥珀的影响。(6分)
【答案】(1)沙源丰富,沿岸流携泥沙东移,流速减慢,泥沙堆积成沙嘴;沙嘴向东延伸成沙堤;使海湾和海洋分离,形成湖泊。(6分)
(2)纬度高,光热不足,降水较丰富,不利于谷物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造林工程影响;采矿业发达,经济效益更高。(4分)
(3)气温较高,矿土较松软,海水不结冰,利于挖掘和冲洗;白昼长,作业时间长;多风暴浪大,琥珀易出露。(6分)
(4)利:带动就业;提高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弊:琥珀资源枯竭;破坏地表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环境污染。(6分)
【详解】(1)结合沙嘴成因展开分析。由材料可知,加里宁格勒沿岸多沙滩,沙源丰富;由图可知,加里宁格勒北岸有自西向东的沿岸流流经,受陆地影响,流速较慢,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沙嘴;受沿岸流的影响,沙嘴走向与洋流流向一致,向东延伸,长期堆积形成沙堤;沙堤将甲处海湾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
(2)由图可知,加里宁格勒位于55°N附近,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加里宁格勒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日数较多,光照不足;由加里宁格勒气候资料图可知,当地降水丰富,且气温较低,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当地农业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由材料可知,当地为了保护海岸带,沿岸实施了全球最大规模且长期持续到造林工程,挤占了种植业用地,降低了种植业的比重;由材料可知,当地生产宝石琥珀,经济效益远高于种植业,采矿业 发展使得种植业的比重降低。
(3)开采和捡拾琥珀之前需要先挖深30至50米的矿土,当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冬半年时矿土易冻结,挖掘难度大。4—11月为一年中气温较高的时段,矿土较为松软,开采难度较小。开采琥珀需要用高压水(海水)枪冲洗矿土,该时段海水不结冰,利于抽取海水冲洗矿土。该地纬度较高,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较大,4—11月昼长时间长,开采、捡拾作业时间长。由材料可知,在此期间,多风暴和大浪,将琥珀冲到海滩上,降低捡拾难度。
(4)评价影响类试题应从有利与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开采琥珀需要挖掘矿土,人工捡拾琥珀,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较大,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挖掘矿土开采琥珀会破坏地表,之前覆盖的植被遭破坏后生物的栖息环境恶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长期大规模的开采加剧当地琥珀资源枯竭的速度,开采、冲洗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青藏高原是新生代以来伴随板块碰撞而形成,目前仍然处于不断隆升扩展中,青海湖流域位于现今高原向北扩展的前缘地带。倒淌河位于青海湖湖盆的东南缘,曾经是古青海湖入古黄河的通道。晚更新世早期,受区域强烈构造活动和流水作用影响,古倒淌河流向改变,流域水系发生重组,形成现今的河流形态。图示意青海湖倒淌河流域区域构造地貌特征。
(1)指出影响古倒淌河演化为现今倒淌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2分)
(2)阐述现今倒淌河的形成过程。(6分)
(3)推测现今倒淌河未来长度的变化,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山脉隆起抬升作用、河流下切侵蚀作用。(2分)
(2)倒淌河原是古青海湖入古黄河的通道,受区域强烈构造活动影响,断裂带交汇处发生快速隆起,河流下切侵蚀能力小于山脉隆升作用,古倒淌河被隆起的山脉阻断,失去出水口;由于山脉继续抬升和河流下切作用不断改造地形和流域,山脉西侧流域发生水系重组;随着东部地势抬升和西部青海湖盆地下降,重新汇聚形成一条方向反向、沿原有河道流淌的河流,即为现今倒淌河。(6分)
(3)长度缩短。随着倒淌河流域东侧山脉继续隆升,山体宽度增加导致流域西移;倒淌河分水岭东西两侧分别属于黄河和青海湖流域,黄河海拔低于青海湖,因此分水岭东侧较西侧的河流高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蚀能力强,分水岭向西侧移动,倒淌河长度缩短。(6分)
【详解】(1)倒淌河位于青海湖湖盆的东南缘,受板块运动的影响,演化的主要内力作用使山脉隆起抬升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的下切侵蚀作用。
(2)倒淌河位于青海湖湖盆的东南缘,曾经是古青海湖入古黄河的通道。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新生代以来伴随板块碰撞而形成,受区域强烈构造活动影响,断裂带交汇处发生快速隆起,河流下切侵蚀能力小于山脉隆升作用,古倒淌河被隆起的山脉阻断,失去出水口,不再流入古黄河;青藏高原目前仍然处于不断隆升扩展中,山脉也继续隆起抬升,由于山脉继续抬升和河流下切作用不断改造地形和流域,山脉西侧流域发生水系重组;随着倒淌河东部地势抬升和西部青海湖盆地下降,形成东高西低的地势特征,重新汇聚形成一条方向反向、沿原有河道流淌的河流,即为现今倒淌河。
(3)青藏高原目前仍然处于不断隆升扩展中,青海湖流域位于现今高原向北扩展的前缘地带,随着倒淌河流域东侧山脉继续隆升,山体宽度增加导致流域西移;读图可知,倒淌河分水岭东西两侧分别属于黄河和青海湖流域,由所学知识可知,黄河海拔低于青海湖,黄河位于分水岭东侧,因此分水岭东侧较西侧的河流高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蚀能力强,分水岭向西侧移动,位于分水岭西侧的倒淌河长度缩短。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板栗喜光,喜湿润,忌积水、土壤黏重。小布施町位于日本中部山区(图),有600多年的板栗种植历史。为提升板栗品质,当地成立板栗研究所开发深加工产品。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町内出现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现象。为此,当地积极打造板栗品牌,形成新的产业集聚;挖掘本地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展馆吸引游客。另外,町政府在保护传统建筑的同时进行现代化改造,与村民合作创造宜居环境,并派人前往欧洲学习庭院设计。21世纪初,当地推出的“开放花园计划(即公开家庭庭院给游客参观)”吸引了数百万游客。如今,“板栗之乡、文化艺术、庭院观赏”已成为小布施町的核心业务,三大核心业务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日本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典范。
(1)说明小布施町发展板栗产业的优势条件。(6分)
(2)推测村落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对小布施町的不利影响。(6分)
(3)分析小布施町将“板栗之乡、文化艺术、庭院观赏”作为乡村振兴核心业务的主要目的。(4分)
【答案】(1)气候适宜,光热充足,降水丰富;地形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土壤疏松、透气性好;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成立研究所,深加工能力强,附加值高。(6分)
(2)劳动力不足,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动力;老龄化加重社会负担,影响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空置房屋增多,导致资源浪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威胁,村落文化特色逐渐消失。(6分)
(3)为了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收入,同时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文化艺术还能提高居民文化素养,提升生活品质,并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增强乡村文化认同感。(4分)
【详解】(1)小布施町发展板栗产业的优势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种植历史以及深加工能力等方面。首先,该地的气候适宜,光热充足,降水丰富,为板栗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其次,地形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避免了积水对板栗生长的不利影响。此外,土壤疏松、透气性好,有利于板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再者,小布施町的板栗种植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最后,该地成立了板栗研究所,深加工能力强,附加值高,为板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村落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对小布施町产生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首先,劳动力不足导致经济发展受限,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来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其次,老龄化加重了社会负担,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给当地政府和社会带来了压力。此外,空置房屋增多,资源浪费严重,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最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受到威胁,随着老年人的离去,一些传统文化和技艺可能面临失传的风险,村落文化特色逐渐消失。
(3)小布施町把文化艺术作为乡村振兴核心业务之一的主要目的是多方面的。首先,通过发展文化艺术,可以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收入,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其次,文化艺术产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当地就业压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此外,文化艺术活动还可以提高居民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提升生活品质。最后,通过挖掘和发展传统文化,可以传承历史记忆,增强乡村文化认同感,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标题: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3新七省高考通用卷
上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2新七省高考通用卷
下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1浙江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70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709.html
上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2新七省高考通用卷
下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1浙江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70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