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2上海卷
一.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重庆市北碚区中梁山顶部发育的背斜谷地,被称为“螬上”。该地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自然土壤瘠薄,缺水现象时常发生。萝卜生长需水量大,土层要求较厚。“螬上”村民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水土状况种植萝卜,逐渐打造出爽口脆甜、无公害的特色农产品“螬上萝卜”。“螬上萝卜”于2013年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录,种植范围限定在“螬上”4个行政村,目前年产量达9000余吨。为进一步实现“螬上”乡村经济振兴,村民提出“乡村旅游”和“萝卜深加工”两个发展方向。
图1 重庆市北碚区位置简图 图2 “螬上”位置及地层结构示意图
图3 螬上萝卜
1.重庆市降水主要来自 (1) 风,“螬上”区域因断层和 (2) (单选:A.喀斯特地貌 B.黄土地貌)发育,地表多裂隙,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缺水现象时常发生。自然土壤的PH值在7.5至8.5,主要和 (3) (单选:A.气候 B.植被 C.母岩)有关,自然土壤的土层薄,和 (4) (单选:A.水土流失 B.风力侵蚀与搬运 C.冰川侵蚀)有关。(4分)
【答案】东南(夏季)(1分) A(1分) C(1分) A(1分)
【解析】图1显示重庆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东南风)的影响,降水多。图2显示“螬上”区域多石灰岩,在暖湿气候影响下,发育了喀斯特地貌,地表多落水洞、裂隙,导致地表水渗漏严重。自然土壤的PH值在7.5至8.5,说明偏碱性,这和石灰岩,即母岩有关。该地降水多,图2显示“螬上”区域地表起伏较大,因此是水土流失导致土层薄。风力侵蚀与搬运现象,主要发生在降水少的干旱地区,图2显示“螬上”区域海拔不超过900米,不存在冰川,故没有冰川侵蚀现象。
2.地质史上“螬上”区域,因地壳水平 (1) (单选:A.挤压 B.张裂),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岩层受力超过耐受限度,断裂 (2) (单选:A.下沉 B. 抬升);背斜顶部的泥岩、砂岩石质疏松,遭到较强的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出露地表,遭到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 (3) (单选:A.下蚀 B.溶蚀 C.侧蚀),形成背斜谷地。(3分)
【答案】A(1分) B(1分) B(1分)
【解析】背斜属于褶皱形态之一,是水平岩层受挤压而成。图2显示“螬上”位于岩层沿断裂面上升区域,该区域是由石灰岩组成,故是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谷地。
3.下列关于 “螬上”村民克服萝卜种植限制条件的措施,合理的有 (不定项选择)(3分)
A.修筑蓄水池等小型水利工程,修筑引水渠,利用水泵抽水灌溉
B.深耕改土、移植客土、增施化肥
C.修筑水平梯田
D.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带
【答案】ACD (选对一个得1分,错选、漏选不得分)
【解析】萝卜生长需水量大,土层要求较厚。而该地自然土壤瘠薄,缺水现象时常发生,因此需要改善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为克服缺水问题,可以修筑蓄水池等小型水利工程,修筑引水渠,利用水泵抽水;同时还可以结合修筑水平梯田和营造防护林带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改善水分和土壤条件,故ACD合理。为克服土壤贫瘠浅薄的问题,可以深耕改土、移植客土,加大土层深度,改善土壤条件,但通过增施化肥,会带来土壤污染,进而影响萝卜品质。应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故B不合理。
4.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每年的11月份,是螬上萝卜的收获季节。来自浙江省的蔬菜商到北碚区收购新鲜萝卜时,发现天亮的时间比他家乡要晚,但都日出东南方向,请解释此现象产生的原因。(4分)
【答案】与浙江省相比,重庆市经度位置偏西,地方时偏晚,故日出偏晚(2分);1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故日出东南(2分)。
【解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越西地点日出越晚,重庆位于浙江之西,日出偏晚。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日出日落方位随之发生变化。1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5.比较村民提出“乡村旅游”和“萝卜深加工”两个发展方向,指出合理的一个,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乡村旅游(2分)。理由:距离重庆主城区和北碚城区较近,具有客源优势;入选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较高,围绕农产品可开发体验式旅游,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旅游业经济拉动效应强,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任答二点,每点2分)
或:萝卜深加工(2分)。理由:入选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高,受市场认可;年产量较大,原料供应充足;距离重庆主城区和北碚城区较近,特色农产品市场较大;深加工能增加乡村就业机会,提高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任答二点,每点2分)
(说明:两个发展方向都选择了,只批阅第一个发展方向;只选择发展方向,但没有说明理由,本题不得分。理由的阐述与选择的方向一致,且理由合理的,才得分)
【解析】为进一步实现“螬上”乡村经济振兴,村民提出“乡村旅游”和“萝卜深加工”两个发展方向。其中发展乡村旅游的合理性为:图1、图2显示,该地紧邻重庆市北碚城区,距离重庆主城区仅约40千米,均距离较近,具有客源优势;“螬上萝卜”于2013年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录,入选了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较高,围绕农产品可开发体验式旅游,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旅游业经济拉动效应强,可以带动餐饮、物流、住宿等诸多产业的发展,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发展萝卜深加工的合理性为:“螬上萝卜”于2013年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录,入选了地理标志产品,受市场认可;目前萝卜年产量达9000余吨,年产量较大,原料供应充足;该地紧邻重庆市北碚城区,距离重庆主城区仅约40千米,均距离较近,特色农产品市场较大;深加工需要劳动力,能增加乡村就业机会,且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二. 摩洛哥是中国在西地中海地区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交汇点与支撑点。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摩洛哥国土面积为45.9万平方千米(不包括西撒哈拉),海岸线长约1700千米,2023年人口约3702万人,该国磷矿、渔业资源丰富,港口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摩洛哥为此制定了增加港口数量、提高港口运营效率的《2030国家港口战略》。
材料二 图1
图1 摩洛哥地理简图
1.摩洛哥中部阿特拉斯山脉是非洲板块与 (1) 板块碰撞隆起而成,其东南侧地区若植被破坏,受东北信风的影响,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2) 。(2分)
【答案】亚欧(1分) 荒漠化 (1分)
【解析】图1显示,摩洛哥北临地中海,故该国处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阿特拉斯山脉是两大板块碰撞隆起而成。图1显示该山脉东南侧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位于东北信风的下风向,若植被破坏,加剧风沙天气,引起荒漠扩大化问题。
2.比较丙河和丁河径流量特征的差异,并从河水补给及大气环流的角度,解释其成因。(6分)
【答案】与丁河相比,丙河径流量总量偏大(1分)、冬季水位偏高(1分)。丙河和丁河都主要依靠降水补给(1分),该区域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1分);丙河纬度相对较高,冬季受西风带影响的时间偏长,雨季相对较长,降水偏多(2分)。
【解析】图1显示丙河和丁河流域均位于30°N--35°N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故主要依靠降水补给。因丙河纬度相对较高,冬季受西风带影响的时间长,雨季相对较长,降水偏多,导致径流量总量偏大、冬季径流量偏大,水位偏高。
3.一艘满载磷矿石的货轮夏季从甲港口出发,经直布罗陀海峡驶向中国,在到达乙港附近海域的过程中,沿途 (1) (单选:A.先逆水后顺水 B, 一直逆水 C.一直顺水 D.先顺水后逆水),船只吃水深度
(2) (单选:A.由浅变深 B.由深变浅 C.一直变浅 D.一直变深)(2分)
【答案】A(1分) C(1分)
【解析】货轮夏季从甲港口出发,先向北航行,与附近海区洋流流向相反,故逆水航行;直布罗陀海峡受密度流的影响,表层海水从大西洋流入地中海,故顺水航行,A正确。甲港口航行到直布罗陀海峡过程中,因海水温度下降,海水密度上升,故船只吃水深度变浅;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因大西洋海水密度低于地中海,船只吃水深度继续变浅,故C正确。
4.按洋流性质分类,图1中洋流属于 (1) 。甲城市海洋水产品加工工业较发达,最主要区位条件是 (2) 。(2分)
【答案】寒流(2分) 附近海区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品加工工业原料丰富。(2分)
【解析】摩洛哥西海岸受离岸风影响,出现涌升流,饵料丰富,吸引鱼群,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为海洋水产品加工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料。
5.2023年摩洛哥的人口密度是 (1) ,据图推测该国可以把 (2) 作为人口地理分界线。(2分)
【答案】约80人/km2 (1分,注意:数值和单位都正确,得1分) 阿特拉斯山脉(1分)
【解析】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人口数量,主要反映人口分布状况。根据材料一中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信息,计算即可。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图1中,阿特拉斯山脉东南侧位于内陆,为撒哈拉沙漠,水资源缺乏,资源环境承载力差,人口稀疏,城镇缺乏;西北侧有城镇分布,加之近海、西风带的迎风坡、有众多河流,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城镇较多。故以山脉作为人口地理界线较合适。
6.摩洛哥修建海港发展经济,主要利用了海洋空间资源中 (1) (单选:A.海面 B, 海空 C.海岸带 D.海中)的资源。分析摩洛哥港口建设对其经济发展的意义(2)。(6分)
【答案】C(2分) 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交汇点与支撑点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加快国内资源开发与出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任答二点,每点2分)
【解析】港口一般位于海岸线,故其主要利用海洋空间资源中海岸带、岛屿资源。据图文信息可知,摩洛哥将港口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主要是港口建设,有利于加快摩洛哥基础设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加快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三.石油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是“工业的血液”。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我国石油进口逐年增加,石油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9% 是一个重要的风险“警戒线”。推进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建立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可以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
材料二 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是重要手段之一。我国自 2004年起计划 15 年内分三期完成油库等石油储备硬件设施建设。其中,列入国家石油储备一期规划的有镇海基地、舟山基地、黄岛基地、大连基地等四个项目,截止2020 年,已建成舟山、舟山扩建、兰州、天津、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等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材料三 图1、图2、图3
1.隶属于岩石圈的石油是由 (1) (单选:A.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 B.太阳能 C.潮汐能 地热能)转换产生的能源,主要储藏在 (2) (单选: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岩体的 (3) (单选:A.向斜 B.背斜 C.断层)构造中,地质学家通过判读人工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寻找地下油气,主要判读依据是(4) 。(4分)
【答案】B(1分) B(1分) B(1分) 地震横波不能通过液态、气态介质(或:油气)传播(1分)
【解析】石油是在中生代、新生代古近纪时期的低等生物被深埋地下,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化石燃料,生物生长依靠太阳辐射,故石油是太阳能转换产生的化石燃料;因背斜的上覆岩层为穹隆构造,阻止导致石油、天然气挥发,故成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地质学家在勘探地下“油、气、水”时,利用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液态、气态介质传播的特征,通过人工地震,在横波消失的地下空间范围内,推测可能储存有石油、天然气、地下水。
2.归纳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分布特征。(3分)
【答案】我国陆上石油资源地区分布不均(1分);北方多、南方少(1分),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1分)。
【解析】图1显示我国陆上石油资源分布状况,直接读出即可。
3.2010年以来,我国石油消费量大于生产量,石油生产量基本稳定,并有 (1) 趋势,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差距逐渐 (2) ,对外依存度上升,目前远高于49%的警戒线,石油安全风险日益 (3) 。(3分)
【答案】下降(1分) 上升(1分) 加大(1分)
【解析】根据图2中石油“消费量与生产量的对比”、依存度等数据及其随时间变化状况,得出结论。
4.进口渠道多元化是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举措,但石油进口运输安全性因地而异。图1中①、②石油输入,主要是通过铁路运输和 (1) 运输进行,与③、④方向的石油输入相比,安全性 (2) (单选:A.高 B.低)。(2分)
【答案】管道(1分) A(1分)
【解析】石油为液态,适合通过管道运输,管道运输相比海洋运输,连续性强、安全可靠。
5.下列关于舟山、独山子两地建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有 (不定项选择 2分)
A. 舟山位于沿海,海运发达,利于石油运输
B. 舟山位于人口密集区域,一旦污染,影响较大
C. 独山子靠近石油产地,石油资源丰富
D. 独山子远离东部消费市场,石油运输成本高
【答案】ABCD (全部正确得2分,漏选不得分)
【解析】图3显示舟山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长三角经济区,该区域海运便利,利于石油的输入,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大,但一旦出现问题,出现污染影响更大。独山子位于西部油气产区,距离中亚、俄罗斯近,石油资源丰富;但由于其位于西部,距离东部消费市场远,一旦需要调配石油,运输成本高。
6.除了进口渠道多元化外,我国还可以采取哪些对策来保障国家石油资源安全?(6分)
【答案】进一步加强对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和开发;加强国内石油的跨区域调配;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水能、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替代能源;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任答三点,每点2分)
【解析】资源紧缺对策,从“开源、节流、替代”等角度思考。我国国内及沿海大陆架石油尚有石油未被发现,我国国内石油地区分布不均,可以进行类似“西气东输”进行跨区域调配;我国水能、天然气、风能、太阳能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可以加大开发,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我国高耗能产业比重偏大,可以通过产业转型升级,降低能源需求;限于科技,目前能源资源利用率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这些都是可以提高石油自给率、降低对石油依赖的途径。
四.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和地形等自然条件多样,具有适合众多生物种类生存和繁衍的各种生境条件。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大鲵俗名“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两栖类动物中体形最长、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被誉为“游动的活化石”,主要活动在清澈、低温的山间溪流、湖泊、天然溶洞中,栖息在泥中或者阴暗的岩石缝隙中。野生大鲵资源量急剧下降,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材料二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武陵山脉东段,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区内地下暗河和溶洞遍布,气候温凉湿润,水质洁净,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经过科技攻关,大鲵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和仿生态繁殖技术先后获得成功。2011年,“张家界大鲵”成为中国第一个水生野生动物地理标志产品。
材料三 张家界保护区内大鲵研究者开展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仿生态养殖模式、原生态养殖模式)下大鲵的生长、成活及繁殖效果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获得的相关数据见下表。
材料四 图1、图2
图1 张家界大鲵自然保护区景观图 图2 水溪中的大鲵
1.有“游动的活化石”之称的大鲵,最早出现在 (1) (单选:A.元古代 B. 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张家界大鲵自然保护区山间溪流、湖泊、天然溶洞中的地下水主要依靠 (2) (单选:A.冰川融水 B.积雪融水 C.降水)补给,水质洁净;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 (3) (单选: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季雨林 D.亚寒带针叶林)茂密,加之山地海拔较高,气候温凉湿润,为大鲵生存提供良好的栖息地。(6分)
【答案】B(2分) C(2分) B(2分)
【解析】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是海生动物(如鱼类)向陆地动物爬行动物(如恐龙)进化的初登陆的物种。张家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降水是该区域陆地水的最主要补给来源,在该气候下,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张家界属于亚热带低山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故不存在冰川和长时间的积雪,缺乏在地中海气候影响下发育的常绿硬叶林、缺乏在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发育的热带雨林、无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影响下发育的亚寒带针叶林。
2.下列关于野生大鲵数量骤减可能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有 (不定项选择 2分)
A. 全球变暖,导致大鲵生存环境变化
B. 工农业的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水质变差
C. 人类大量捕杀,大鲵数量骤减
D. 大鲵数量较少,水利工程、道路等堵塞了大鲵繁殖交流的通道
【答案】ABCD (全对得2分,漏选一个不得分)
【解析】野生大鲵数量骤减,主要是其生存环境发生巨变导致的,大鲵主要活动在清澈、低温的水环境中,全球变暖,水温升高,不利于其生存;人类生产生活污水大量排放,直接导致水质变差,不利于其生存;人类大量捕杀,直接导致大鲵数量骤减。水利工程、道路中断大鲵繁殖交流的自然通道,不利于其自然繁殖。
3.大鲵自然保护区,属于 (1) (单选:A.自然生态系统类 B.野生生物类 C.自然遗迹类)保护区,大鲵研究者主要在自然保护区内的 (2) (单选: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开展三种不同养殖模式。根据养殖数据分析,最好采用 (3) 养殖模式,达到保护大鲵、增加大鲵数量的目的。(6分)
【答案】B(2分) C(2分) 仿生态(2分)
【解析】大鲵为野生动物,故该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分区中,核心区是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 濒危动物和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缓冲区在核心区外围,主要功能是防止或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干扰。在缓冲区内可以开展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但不能从事旅游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外围。实验区内可以驯化和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 和旅游等活动,还可以按规定从事一些生产活动,保留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施。实验区内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和旅游项目。故大鲵养殖只能在实验区内进行,C正确。养殖数据表明,仿生态模式出苗率最高,适合人工保护、繁殖大鲵。
4.简述建立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当地生态安全的意义。(6分)
【答案】①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使大鲵及其所在的自然生态系统得以长期保存,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原始基准”和评价人类活动效应的参照系,即成为张家界地区自然界的天然“本底”;
②该保护区是保护大鲵等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成为张家界地区自然物种的“基因库”;
③该保护区集大鲵及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于一身,为张家界地区涵养和净化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水土流失,是张家界地区生态环境的“维稳器”;
④该保护区是拥有森林、湿地、草原、淡水、生物等众多自然资源,是张家界自然资源的“宝库”,具有重大的保护与开发价值,为张家界地区可持续发展储藏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因此,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在确保了生态安全的基础上,还确保当地经济和社会安全。
(任答三点,每点2分)
【解析】生态安全是区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设立自然保护区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可以从自然保护区是自然界的天然“本底”、 自然物种的“基因库”、生态环境的“维稳器”、 自然资源的“宝库”等四个角度进行阐述。
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雷暴天气是伴有雷击、闪电、暴雨、冰雹、大风的强对流天气,强烈的垂直运动是其显著的环流特征。在单体雷暴中,上升和下沉气流的热力性质、位置、运动特征等,是影响雷暴形成、发展、消亡的关键性因素。强雷暴过境时,在其单体下方,湿冷空气下沉到地面形成雷暴“冷堆”,并向四周流出,与低空气流交汇而形成“微型冷锋”,称为阵风锋。它是推动雷暴天气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图1 强雷暴天气时的单体雷暴的低空气流(局部)示意图。
1.图示区域位于 (1) (单选:A.南半球 B.北半球)。图中甲区域受 (2) (单选:A. 暖 B.冷)气团控制,近地面水平气流 (3) (单选:A. 四周向中心辐合 B.中心向四周辐散);控制乙区域的天气系统属于 (4) (单选:A.气旋 B.反气旋 C.锋面)。(8分)
【答案】A(2分) B(2分) A(2分) B(2分)
【解析】图示时刻甲区域正值为强降雨和冰雹天气,说明气流正作剧烈的上升运动,近地面因气温高、出现低压,图示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辐合,符合北半球低气压场(气旋)的运动特征,故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图示乙区域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属于高压控制下的反气旋。
2.用锋面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阵风锋。(2分)
【答案】
(绘图要求:表示冷锋的“三角形”符号及其在锋线的位置、朝向都正确,得2分)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阵风锋是“微型冷锋”,根据第1题,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冷空气在乙(“冷堆”),故冷锋三角尺朝向东南方向,符合“冷锋是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的锋”概念。
3.上海郊区雷暴多发的时间一般是 (双选 2分)
A. 日出前后 B. 午后时分 C.7-8月 D.1-2月
【答案】BC(2分)
【解析】根据文字信息,雷暴天气需在地表强烈受热才会产生,一天中午后2点是气温达到最高值的时间,大气对流运动最强,雷暴天气最易发生,B选项正确;上海地处亚热带,7-8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天气,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段,故易出现雷暴天气,故C正确。日出前后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1-2月是上海气温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候,都不易产生雷暴天气,故A、D不正确。
4.说出阵风锋对雷暴天气持续发展的影响。(2分)
【答案】阵风锋会推动暖湿空气持续上升,为雷暴单体发展提供更多的暖湿空气,使该地雷暴持续强烈发展,还可能会触发新的雷暴。(2分)
【解析】由材料可知,阵风锋为冷锋,受冷空气阻挡,暖湿气流会持续上升,加强雷暴持续强烈发展;湿冷空气下沉到地面形成雷暴“冷堆”,并向四周流出,扩大雷暴的影响范围,可能触发新生雷暴。
5. 平原城市市区在遭遇雷暴天气时,常出现“看海模式”。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其成因。(4分)
【答案】雷暴天气,短时降水强度大;城市绿地、水面面积较小,但地面固结化面积广,地表水下渗困难;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导致地表径流过多,出现内涝。(除了分析符合地理逻辑外,本题还需出现水循环环节名称,至少答出二个与水循环环节相关的分析)(4分)
【解析】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城市市区“看海模式”的实质是短时间地表径流过多的现象,这是平原城市地面固结化、缺少绿地、河湖、导致下渗少,排水系统不完善等导致的。
6.写出一个在室外遭遇雷暴天气时、确保人身安全正确的做法。(2分)
【答案】
(说明:以下①-⑩为参考答案,其他利于个人人身安全的做法,有道理即给。写出一点即得2分。)
①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②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③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④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⑤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⑥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⑦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⑧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⑨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⑩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解析】雷雨是空气在极端不稳定状况下,所产生的剧烈天气现象,它常挟带强风、暴雨、闪电、雷击,甚至伴随有冰雹或龙卷风出现,因此往往可造成灾害。了解雷雨天气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
重庆市北碚区中梁山顶部发育的背斜谷地,被称为“螬上”。该地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自然土壤瘠薄,缺水现象时常发生。萝卜生长需水量大,土层要求较厚。“螬上”村民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水土状况种植萝卜,逐渐打造出爽口脆甜、无公害的特色农产品“螬上萝卜”。“螬上萝卜”于2013年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录,种植范围限定在“螬上”4个行政村,目前年产量达9000余吨。为进一步实现“螬上”乡村经济振兴,村民提出“乡村旅游”和“萝卜深加工”两个发展方向。
图1 重庆市北碚区位置简图 图2 “螬上”位置及地层结构示意图
图3 螬上萝卜
1.重庆市降水主要来自 (1) 风,“螬上”区域因断层和 (2) (单选:A.喀斯特地貌 B.黄土地貌)发育,地表多裂隙,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缺水现象时常发生。自然土壤的PH值在7.5至8.5,主要和 (3) (单选:A.气候 B.植被 C.母岩)有关,自然土壤的土层薄,和 (4) (单选:A.水土流失 B.风力侵蚀与搬运 C.冰川侵蚀)有关。(4分)
【答案】东南(夏季)(1分) A(1分) C(1分) A(1分)
【解析】图1显示重庆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东南风)的影响,降水多。图2显示“螬上”区域多石灰岩,在暖湿气候影响下,发育了喀斯特地貌,地表多落水洞、裂隙,导致地表水渗漏严重。自然土壤的PH值在7.5至8.5,说明偏碱性,这和石灰岩,即母岩有关。该地降水多,图2显示“螬上”区域地表起伏较大,因此是水土流失导致土层薄。风力侵蚀与搬运现象,主要发生在降水少的干旱地区,图2显示“螬上”区域海拔不超过900米,不存在冰川,故没有冰川侵蚀现象。
2.地质史上“螬上”区域,因地壳水平 (1) (单选:A.挤压 B.张裂),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岩层受力超过耐受限度,断裂 (2) (单选:A.下沉 B. 抬升);背斜顶部的泥岩、砂岩石质疏松,遭到较强的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出露地表,遭到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 (3) (单选:A.下蚀 B.溶蚀 C.侧蚀),形成背斜谷地。(3分)
【答案】A(1分) B(1分) B(1分)
【解析】背斜属于褶皱形态之一,是水平岩层受挤压而成。图2显示“螬上”位于岩层沿断裂面上升区域,该区域是由石灰岩组成,故是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谷地。
3.下列关于 “螬上”村民克服萝卜种植限制条件的措施,合理的有 (不定项选择)(3分)
A.修筑蓄水池等小型水利工程,修筑引水渠,利用水泵抽水灌溉
B.深耕改土、移植客土、增施化肥
C.修筑水平梯田
D.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带
【答案】ACD (选对一个得1分,错选、漏选不得分)
【解析】萝卜生长需水量大,土层要求较厚。而该地自然土壤瘠薄,缺水现象时常发生,因此需要改善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为克服缺水问题,可以修筑蓄水池等小型水利工程,修筑引水渠,利用水泵抽水;同时还可以结合修筑水平梯田和营造防护林带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改善水分和土壤条件,故ACD合理。为克服土壤贫瘠浅薄的问题,可以深耕改土、移植客土,加大土层深度,改善土壤条件,但通过增施化肥,会带来土壤污染,进而影响萝卜品质。应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故B不合理。
4.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每年的11月份,是螬上萝卜的收获季节。来自浙江省的蔬菜商到北碚区收购新鲜萝卜时,发现天亮的时间比他家乡要晚,但都日出东南方向,请解释此现象产生的原因。(4分)
【答案】与浙江省相比,重庆市经度位置偏西,地方时偏晚,故日出偏晚(2分);1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故日出东南(2分)。
【解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越西地点日出越晚,重庆位于浙江之西,日出偏晚。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日出日落方位随之发生变化。1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5.比较村民提出“乡村旅游”和“萝卜深加工”两个发展方向,指出合理的一个,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乡村旅游(2分)。理由:距离重庆主城区和北碚城区较近,具有客源优势;入选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较高,围绕农产品可开发体验式旅游,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旅游业经济拉动效应强,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任答二点,每点2分)
或:萝卜深加工(2分)。理由:入选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高,受市场认可;年产量较大,原料供应充足;距离重庆主城区和北碚城区较近,特色农产品市场较大;深加工能增加乡村就业机会,提高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任答二点,每点2分)
(说明:两个发展方向都选择了,只批阅第一个发展方向;只选择发展方向,但没有说明理由,本题不得分。理由的阐述与选择的方向一致,且理由合理的,才得分)
【解析】为进一步实现“螬上”乡村经济振兴,村民提出“乡村旅游”和“萝卜深加工”两个发展方向。其中发展乡村旅游的合理性为:图1、图2显示,该地紧邻重庆市北碚城区,距离重庆主城区仅约40千米,均距离较近,具有客源优势;“螬上萝卜”于2013年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录,入选了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较高,围绕农产品可开发体验式旅游,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旅游业经济拉动效应强,可以带动餐饮、物流、住宿等诸多产业的发展,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发展萝卜深加工的合理性为:“螬上萝卜”于2013年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录,入选了地理标志产品,受市场认可;目前萝卜年产量达9000余吨,年产量较大,原料供应充足;该地紧邻重庆市北碚城区,距离重庆主城区仅约40千米,均距离较近,特色农产品市场较大;深加工需要劳动力,能增加乡村就业机会,且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二. 摩洛哥是中国在西地中海地区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交汇点与支撑点。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摩洛哥国土面积为45.9万平方千米(不包括西撒哈拉),海岸线长约1700千米,2023年人口约3702万人,该国磷矿、渔业资源丰富,港口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摩洛哥为此制定了增加港口数量、提高港口运营效率的《2030国家港口战略》。
材料二 图1
图1 摩洛哥地理简图
1.摩洛哥中部阿特拉斯山脉是非洲板块与 (1) 板块碰撞隆起而成,其东南侧地区若植被破坏,受东北信风的影响,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2) 。(2分)
【答案】亚欧(1分) 荒漠化 (1分)
【解析】图1显示,摩洛哥北临地中海,故该国处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阿特拉斯山脉是两大板块碰撞隆起而成。图1显示该山脉东南侧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位于东北信风的下风向,若植被破坏,加剧风沙天气,引起荒漠扩大化问题。
2.比较丙河和丁河径流量特征的差异,并从河水补给及大气环流的角度,解释其成因。(6分)
【答案】与丁河相比,丙河径流量总量偏大(1分)、冬季水位偏高(1分)。丙河和丁河都主要依靠降水补给(1分),该区域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1分);丙河纬度相对较高,冬季受西风带影响的时间偏长,雨季相对较长,降水偏多(2分)。
【解析】图1显示丙河和丁河流域均位于30°N--35°N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故主要依靠降水补给。因丙河纬度相对较高,冬季受西风带影响的时间长,雨季相对较长,降水偏多,导致径流量总量偏大、冬季径流量偏大,水位偏高。
3.一艘满载磷矿石的货轮夏季从甲港口出发,经直布罗陀海峡驶向中国,在到达乙港附近海域的过程中,沿途 (1) (单选:A.先逆水后顺水 B, 一直逆水 C.一直顺水 D.先顺水后逆水),船只吃水深度
(2) (单选:A.由浅变深 B.由深变浅 C.一直变浅 D.一直变深)(2分)
【答案】A(1分) C(1分)
【解析】货轮夏季从甲港口出发,先向北航行,与附近海区洋流流向相反,故逆水航行;直布罗陀海峡受密度流的影响,表层海水从大西洋流入地中海,故顺水航行,A正确。甲港口航行到直布罗陀海峡过程中,因海水温度下降,海水密度上升,故船只吃水深度变浅;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因大西洋海水密度低于地中海,船只吃水深度继续变浅,故C正确。
4.按洋流性质分类,图1中洋流属于 (1) 。甲城市海洋水产品加工工业较发达,最主要区位条件是 (2) 。(2分)
【答案】寒流(2分) 附近海区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品加工工业原料丰富。(2分)
【解析】摩洛哥西海岸受离岸风影响,出现涌升流,饵料丰富,吸引鱼群,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为海洋水产品加工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料。
5.2023年摩洛哥的人口密度是 (1) ,据图推测该国可以把 (2) 作为人口地理分界线。(2分)
【答案】约80人/km2 (1分,注意:数值和单位都正确,得1分) 阿特拉斯山脉(1分)
【解析】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人口数量,主要反映人口分布状况。根据材料一中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信息,计算即可。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图1中,阿特拉斯山脉东南侧位于内陆,为撒哈拉沙漠,水资源缺乏,资源环境承载力差,人口稀疏,城镇缺乏;西北侧有城镇分布,加之近海、西风带的迎风坡、有众多河流,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城镇较多。故以山脉作为人口地理界线较合适。
6.摩洛哥修建海港发展经济,主要利用了海洋空间资源中 (1) (单选:A.海面 B, 海空 C.海岸带 D.海中)的资源。分析摩洛哥港口建设对其经济发展的意义(2)。(6分)
【答案】C(2分) 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交汇点与支撑点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加快国内资源开发与出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任答二点,每点2分)
【解析】港口一般位于海岸线,故其主要利用海洋空间资源中海岸带、岛屿资源。据图文信息可知,摩洛哥将港口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主要是港口建设,有利于加快摩洛哥基础设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加快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三.石油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是“工业的血液”。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我国石油进口逐年增加,石油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9% 是一个重要的风险“警戒线”。推进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建立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可以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
材料二 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是重要手段之一。我国自 2004年起计划 15 年内分三期完成油库等石油储备硬件设施建设。其中,列入国家石油储备一期规划的有镇海基地、舟山基地、黄岛基地、大连基地等四个项目,截止2020 年,已建成舟山、舟山扩建、兰州、天津、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等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材料三 图1、图2、图3
1.隶属于岩石圈的石油是由 (1) (单选:A.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 B.太阳能 C.潮汐能 地热能)转换产生的能源,主要储藏在 (2) (单选: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岩体的 (3) (单选:A.向斜 B.背斜 C.断层)构造中,地质学家通过判读人工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寻找地下油气,主要判读依据是(4) 。(4分)
【答案】B(1分) B(1分) B(1分) 地震横波不能通过液态、气态介质(或:油气)传播(1分)
【解析】石油是在中生代、新生代古近纪时期的低等生物被深埋地下,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化石燃料,生物生长依靠太阳辐射,故石油是太阳能转换产生的化石燃料;因背斜的上覆岩层为穹隆构造,阻止导致石油、天然气挥发,故成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地质学家在勘探地下“油、气、水”时,利用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液态、气态介质传播的特征,通过人工地震,在横波消失的地下空间范围内,推测可能储存有石油、天然气、地下水。
2.归纳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分布特征。(3分)
【答案】我国陆上石油资源地区分布不均(1分);北方多、南方少(1分),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1分)。
【解析】图1显示我国陆上石油资源分布状况,直接读出即可。
3.2010年以来,我国石油消费量大于生产量,石油生产量基本稳定,并有 (1) 趋势,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差距逐渐 (2) ,对外依存度上升,目前远高于49%的警戒线,石油安全风险日益 (3) 。(3分)
【答案】下降(1分) 上升(1分) 加大(1分)
【解析】根据图2中石油“消费量与生产量的对比”、依存度等数据及其随时间变化状况,得出结论。
4.进口渠道多元化是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举措,但石油进口运输安全性因地而异。图1中①、②石油输入,主要是通过铁路运输和 (1) 运输进行,与③、④方向的石油输入相比,安全性 (2) (单选:A.高 B.低)。(2分)
【答案】管道(1分) A(1分)
【解析】石油为液态,适合通过管道运输,管道运输相比海洋运输,连续性强、安全可靠。
5.下列关于舟山、独山子两地建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有 (不定项选择 2分)
A. 舟山位于沿海,海运发达,利于石油运输
B. 舟山位于人口密集区域,一旦污染,影响较大
C. 独山子靠近石油产地,石油资源丰富
D. 独山子远离东部消费市场,石油运输成本高
【答案】ABCD (全部正确得2分,漏选不得分)
【解析】图3显示舟山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长三角经济区,该区域海运便利,利于石油的输入,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大,但一旦出现问题,出现污染影响更大。独山子位于西部油气产区,距离中亚、俄罗斯近,石油资源丰富;但由于其位于西部,距离东部消费市场远,一旦需要调配石油,运输成本高。
6.除了进口渠道多元化外,我国还可以采取哪些对策来保障国家石油资源安全?(6分)
【答案】进一步加强对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和开发;加强国内石油的跨区域调配;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水能、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替代能源;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任答三点,每点2分)
【解析】资源紧缺对策,从“开源、节流、替代”等角度思考。我国国内及沿海大陆架石油尚有石油未被发现,我国国内石油地区分布不均,可以进行类似“西气东输”进行跨区域调配;我国水能、天然气、风能、太阳能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可以加大开发,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我国高耗能产业比重偏大,可以通过产业转型升级,降低能源需求;限于科技,目前能源资源利用率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这些都是可以提高石油自给率、降低对石油依赖的途径。
四.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和地形等自然条件多样,具有适合众多生物种类生存和繁衍的各种生境条件。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大鲵俗名“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两栖类动物中体形最长、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被誉为“游动的活化石”,主要活动在清澈、低温的山间溪流、湖泊、天然溶洞中,栖息在泥中或者阴暗的岩石缝隙中。野生大鲵资源量急剧下降,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材料二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武陵山脉东段,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区内地下暗河和溶洞遍布,气候温凉湿润,水质洁净,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经过科技攻关,大鲵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和仿生态繁殖技术先后获得成功。2011年,“张家界大鲵”成为中国第一个水生野生动物地理标志产品。
材料三 张家界保护区内大鲵研究者开展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仿生态养殖模式、原生态养殖模式)下大鲵的生长、成活及繁殖效果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获得的相关数据见下表。
材料四 图1、图2
图1 张家界大鲵自然保护区景观图 图2 水溪中的大鲵
1.有“游动的活化石”之称的大鲵,最早出现在 (1) (单选:A.元古代 B. 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张家界大鲵自然保护区山间溪流、湖泊、天然溶洞中的地下水主要依靠 (2) (单选:A.冰川融水 B.积雪融水 C.降水)补给,水质洁净;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 (3) (单选: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季雨林 D.亚寒带针叶林)茂密,加之山地海拔较高,气候温凉湿润,为大鲵生存提供良好的栖息地。(6分)
【答案】B(2分) C(2分) B(2分)
【解析】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是海生动物(如鱼类)向陆地动物爬行动物(如恐龙)进化的初登陆的物种。张家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降水是该区域陆地水的最主要补给来源,在该气候下,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张家界属于亚热带低山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故不存在冰川和长时间的积雪,缺乏在地中海气候影响下发育的常绿硬叶林、缺乏在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发育的热带雨林、无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影响下发育的亚寒带针叶林。
2.下列关于野生大鲵数量骤减可能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有 (不定项选择 2分)
A. 全球变暖,导致大鲵生存环境变化
B. 工农业的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水质变差
C. 人类大量捕杀,大鲵数量骤减
D. 大鲵数量较少,水利工程、道路等堵塞了大鲵繁殖交流的通道
【答案】ABCD (全对得2分,漏选一个不得分)
【解析】野生大鲵数量骤减,主要是其生存环境发生巨变导致的,大鲵主要活动在清澈、低温的水环境中,全球变暖,水温升高,不利于其生存;人类生产生活污水大量排放,直接导致水质变差,不利于其生存;人类大量捕杀,直接导致大鲵数量骤减。水利工程、道路中断大鲵繁殖交流的自然通道,不利于其自然繁殖。
3.大鲵自然保护区,属于 (1) (单选:A.自然生态系统类 B.野生生物类 C.自然遗迹类)保护区,大鲵研究者主要在自然保护区内的 (2) (单选: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开展三种不同养殖模式。根据养殖数据分析,最好采用 (3) 养殖模式,达到保护大鲵、增加大鲵数量的目的。(6分)
【答案】B(2分) C(2分) 仿生态(2分)
【解析】大鲵为野生动物,故该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分区中,核心区是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 濒危动物和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缓冲区在核心区外围,主要功能是防止或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干扰。在缓冲区内可以开展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但不能从事旅游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外围。实验区内可以驯化和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 和旅游等活动,还可以按规定从事一些生产活动,保留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施。实验区内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和旅游项目。故大鲵养殖只能在实验区内进行,C正确。养殖数据表明,仿生态模式出苗率最高,适合人工保护、繁殖大鲵。
4.简述建立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当地生态安全的意义。(6分)
【答案】①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使大鲵及其所在的自然生态系统得以长期保存,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原始基准”和评价人类活动效应的参照系,即成为张家界地区自然界的天然“本底”;
②该保护区是保护大鲵等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成为张家界地区自然物种的“基因库”;
③该保护区集大鲵及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于一身,为张家界地区涵养和净化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水土流失,是张家界地区生态环境的“维稳器”;
④该保护区是拥有森林、湿地、草原、淡水、生物等众多自然资源,是张家界自然资源的“宝库”,具有重大的保护与开发价值,为张家界地区可持续发展储藏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因此,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在确保了生态安全的基础上,还确保当地经济和社会安全。
(任答三点,每点2分)
【解析】生态安全是区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设立自然保护区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可以从自然保护区是自然界的天然“本底”、 自然物种的“基因库”、生态环境的“维稳器”、 自然资源的“宝库”等四个角度进行阐述。
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雷暴天气是伴有雷击、闪电、暴雨、冰雹、大风的强对流天气,强烈的垂直运动是其显著的环流特征。在单体雷暴中,上升和下沉气流的热力性质、位置、运动特征等,是影响雷暴形成、发展、消亡的关键性因素。强雷暴过境时,在其单体下方,湿冷空气下沉到地面形成雷暴“冷堆”,并向四周流出,与低空气流交汇而形成“微型冷锋”,称为阵风锋。它是推动雷暴天气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图1 强雷暴天气时的单体雷暴的低空气流(局部)示意图。
1.图示区域位于 (1) (单选:A.南半球 B.北半球)。图中甲区域受 (2) (单选:A. 暖 B.冷)气团控制,近地面水平气流 (3) (单选:A. 四周向中心辐合 B.中心向四周辐散);控制乙区域的天气系统属于 (4) (单选:A.气旋 B.反气旋 C.锋面)。(8分)
【答案】A(2分) B(2分) A(2分) B(2分)
【解析】图示时刻甲区域正值为强降雨和冰雹天气,说明气流正作剧烈的上升运动,近地面因气温高、出现低压,图示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辐合,符合北半球低气压场(气旋)的运动特征,故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图示乙区域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属于高压控制下的反气旋。
2.用锋面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阵风锋。(2分)
【答案】
(绘图要求:表示冷锋的“三角形”符号及其在锋线的位置、朝向都正确,得2分)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阵风锋是“微型冷锋”,根据第1题,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冷空气在乙(“冷堆”),故冷锋三角尺朝向东南方向,符合“冷锋是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的锋”概念。
3.上海郊区雷暴多发的时间一般是 (双选 2分)
A. 日出前后 B. 午后时分 C.7-8月 D.1-2月
【答案】BC(2分)
【解析】根据文字信息,雷暴天气需在地表强烈受热才会产生,一天中午后2点是气温达到最高值的时间,大气对流运动最强,雷暴天气最易发生,B选项正确;上海地处亚热带,7-8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天气,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段,故易出现雷暴天气,故C正确。日出前后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1-2月是上海气温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候,都不易产生雷暴天气,故A、D不正确。
4.说出阵风锋对雷暴天气持续发展的影响。(2分)
【答案】阵风锋会推动暖湿空气持续上升,为雷暴单体发展提供更多的暖湿空气,使该地雷暴持续强烈发展,还可能会触发新的雷暴。(2分)
【解析】由材料可知,阵风锋为冷锋,受冷空气阻挡,暖湿气流会持续上升,加强雷暴持续强烈发展;湿冷空气下沉到地面形成雷暴“冷堆”,并向四周流出,扩大雷暴的影响范围,可能触发新生雷暴。
5. 平原城市市区在遭遇雷暴天气时,常出现“看海模式”。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其成因。(4分)
【答案】雷暴天气,短时降水强度大;城市绿地、水面面积较小,但地面固结化面积广,地表水下渗困难;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导致地表径流过多,出现内涝。(除了分析符合地理逻辑外,本题还需出现水循环环节名称,至少答出二个与水循环环节相关的分析)(4分)
【解析】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城市市区“看海模式”的实质是短时间地表径流过多的现象,这是平原城市地面固结化、缺少绿地、河湖、导致下渗少,排水系统不完善等导致的。
6.写出一个在室外遭遇雷暴天气时、确保人身安全正确的做法。(2分)
【答案】
(说明:以下①-⑩为参考答案,其他利于个人人身安全的做法,有道理即给。写出一点即得2分。)
①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②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③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④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⑤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⑥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⑦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⑧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⑨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⑩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解析】雷雨是空气在极端不稳定状况下,所产生的剧烈天气现象,它常挟带强风、暴雨、闪电、雷击,甚至伴随有冰雹或龙卷风出现,因此往往可造成灾害。了解雷雨天气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
本文标题: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2上海卷
上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1上海卷
下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3上海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70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702.html
上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1上海卷
下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3上海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70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