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3全国卷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6-18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数据服务企业为了给用户最好的体验,需要配置上千台服务器确保系统稳定。我国的数据服务企业往往把数据中心建在远离发达地区的高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区,但是我国大多数数据需求客户又需要服务中心提供低延时服务。2022年年底,我国首个海底数据舱(如图)在海南建成,其应用水深超过30m,重量达1300t,罐体直径达3.6m,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数据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ec1a243f-14c9-4a4c-84e4-4e18b28010bd
1.我国首个海底数据中心建在海南的原因是()
A.海域面积广 B.距主要市场近 C.海底地质稳定 D.海水水质优
2.一般而言,海底数据中心相比于陆上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是()
A.传输速度快 B.技术难度低 C.稳定性更好 D.使用寿命长
3.数据服务企业所具有的特点不包括()
A.服务范围广 B.创新能力强 C.发展速度快 D.安全程度高
【答案】1.B 2.C 3.C
【解析】1.我国四大海域均有足够的海域面积和地质稳定的海底用于建设海底数据中心,AC错误;海南省经济发展快,对数据处理需求量大,加上海南临近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数据储存和处理需求量大,首个海底数据中心建在海南可以靠近主要市场距,B正确;海水水质对数据中心建设影响小,D错误。故选B。
2.据材料可知,我国的数据服务企业往往把数据中心建在远离发达地区的高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区,海底环境温度较低且稳定,不易受外界干扰,服务器稳定性更好,C正确;海底数据中心相比于陆上数据中心,两者的传输速度差异不大,A错误;建设和运营海底数据中心,要解决水下密封、防腐蚀、通信技术等一系列复杂工程和技术问题,技术难度更高,B错误;海水的腐蚀性强,设备要保障抗腐蚀的能力,海底数据中心的使用寿命优势不明显,D错误。故选C。
3.数据服务企业发展速度与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能力有关,发展速度快不是数据服务企业的特点,C符合题意;大数据行业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行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排除AB;由于数据的敏感性和重要性,数据服务企业一般具备严格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通常会采取各种安全措施,如加密、访问控制、审计和监管,以确保客户数据的安全性,排除D。故选C。
【点睛】海底数据中心是一种绿色低碳的新型数据中心系统。该系统将服务器安放在海底的压力容器中,通过海水的流动进行自然冷却,具有绿色低碳、安全可靠、降本增效等优势,且易于与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融合,将海洋电力转化为算力,助力数据中心碳中和,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提供有益补充。

土壤的温度、水分含量、矿物质组成、有机质含量、土层的厚度等对农作物的产量、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河南省北部某地地势低平,当地居民因地制宜采用某传统方式种植农作物,即在种植农作物前先在地里开挖小沟(水渠),再用建房用的小青瓦覆盖成地下水渠通道,然后在小青瓦上面覆上表土种植农作物,采用此方法种植的越冬农作物早熟且品质较好。下图为该种植方式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9fa0f2a-dbd2-4ab2-ad8c-724669d1d56d
4.该地开挖小沟(水渠) 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土层厚度 B.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
C.减少土壤侵蚀 D.减少土壤水分的含量
5.该地采用此方法种植的越冬农作物早熟主要得益于()
A.水渠向土壤输送热量 B.受冬季风影响减小
C.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 D.土壤水分含量增加
【答案】4.D 5.A
【解析】4.开挖小沟(水渠)后,再用小青瓦覆盖形成地下水渠通道,并在小青瓦上覆上表土进行农作物种植。这一操作并没有增加土层厚度,相比原来土层还薄了,A错误。“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通常是通过施肥或引入有机物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开挖小沟,B错误。“减少土壤侵蚀”通常是通过种植植被、建设防护设施等方式来实现的,而开挖小沟并不直接减少土壤侵蚀,C错误。由材料河南省北部某地地势低平,可知,该地易积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因此开挖小沟利于减少土壤水分的含量,利于农作物生长。
5.河南省冬季气温较低,越冬作物早熟,说明热量条件发生改变,水的比热容较大,冬季温度比土壤温度高,因此水渠可以向土壤输送热量,增加土温,使作物早熟,A正确。开挖小沟(水渠)后,再用小青瓦覆盖形成地下水渠通道,并在小青瓦上覆上表土进行农作物种植,这种方法并不能使其受冬季风的影响减小,B错误。也不能使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C错误。由第一小题可知,这样可以减少土壤的水分,D错误。故选A。
【点睛】土壤是影响农作物品质的重要因素,土壤的温度、水分含量、矿物质组成、有机质含量和土层厚度等因素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适宜的土壤条件有利于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促进作物健康生长。

抛物线形沙丘是一种固定、半固定的沙丘,也是横向沙丘的一种。其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不同,平面图像马蹄,又像一条抛物线。在特定情况下,抛物线形沙丘可以和新月形沙丘相互演变。下图为某地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的示意图(转变前后,不同坡向陡缓状况不变)。完成下面小题。
@@@c5786dbd18a94742a5018b9aad3638f7
6.图示地区沙丘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7.促使抛物线形沙丘向新月形沙丘演变的环境特征是()
A.植被退化 B.气候暖湿 C.沙源增加 D.地壳抬升
8.与新月型沙丘相比,抛物线沙丘()
A.两翼植被更稀疏 B.两翼指向上风向
C.迎风坡坡度更小 D.分布于湿润地区
【答案】6.C 7.A 8.B
【解析】6.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抛物线形沙丘可以和新月形沙丘相互演变,转变前后,不同坡向陡缓状况不变。根据所学可知,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加之凹凸情况以及指向标可知,图示地区沙丘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读图可知,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过程中,植被增加。则可以反推之,抛物线形沙丘向新月形沙丘演变过程中,植被减少,气候变干,沙源增加,A正确,BC错误;沙丘为外力堆积作用形成,与地壳抬升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A。
8.根据材料可知,抛物线形沙丘与新月形沙丘相反,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凸出。与新月型沙丘相比,抛物线沙丘两翼植被更密集,A错误;两翼指向上风向,B正确;迎风坡坡度陡缓状况不变,C错误;二者可以相互转变,且沙丘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同一区域的干湿度较为稳定,D错误。故选B。
【点睛】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

冻雨是高空云层中形成的冰晶或雪花,向近地面降落的过程中,先融化至液态水后,再经过低层大气降温,形成温度低于0℃但仍未冻结的过冷水。冻雨落在地面物体表面而形成较高密度的冰被称作“雨凇”。我国南方各省冻雨多发,贵州省冬季最为明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0℃,但仍未冻结的可能原因是()
A.近地面大气中温度太高 B.大气中没有固体的杂质
C.近地面大气中水汽不足 D.近地面气温<0℃的大气较薄
10.贵州省冬季冻雨多发的原因有()
A.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
B.海拔较低,冬季气温高
C.当地多逆温现象,且高空大气层中水汽充足
D.当地多逆温现象,且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充足
11.冻雨发生时()
A.对通信质量无任何影响 B.杀死虫害使农作物增产
C.地面物体温度高于0℃ D.路面结冰不利交通出行
【答案】9.D 10.C 11.D
【解析】9.经过低层大气降温,形成温度低于0℃但仍未冻结的过冷水,由于近地面气温<0℃的大气较薄,没有接触到足够低温的环境来触发其冻结,D正确;由材料可知先融化至液态水后,再经过低层大气降温,说明近地面大气温度低,A错误;近地面大气几乎集中了所有的固体杂质,BC错误。故选D。
10.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冻雨一般是锋面雨与冷空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当地冬季多逆温现象,近地面气温低,易形成冻雨;高空大气层中水汽充足是形成冻雨的必要条件,C正确;贵州省纬度较低,冬季气温高,故AB错误;锋面中冷气团位于下方,为与近地面,冷空气水汽含量少,D错误。故选C。
11.冻雨发生时,冻雨造成通讯线路中断,会影响通讯,A错误;冻雨发生时虽然杀死虫害,但冻雨造成的低温冻害,导致农作物冻伤,易造成农业减产,B错误;冻雨落在地面物体表面而形成较高密度的冰被称作“雨凇”,说明冻雨发生时地面物体温度低于0℃,C错误;冻雨发生时,地面结冰,不利于交通出行,D正确。故选D。
【点睛】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第36、37题为必做题,第43、44为选做题,共56分。
(一)必做题:共46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6分)
2024年春节开封市上升为全国热门文旅目的地前5名。开封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紧邻黄河,是著名的八朝古都。历史上由于黄河的多次泛滥,在今天开封城地下约3—14米范围内自上而下叠压着延续数千年历史的六座古代城池,形成“城摞城”奇观。北宋东京城遗址就位于现在开封城区地下。当时东京城利用便利的漕运条件,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达150多万。源于黄河分流的汴河是北宋时期连接开封和江淮的主要航道,扮演着承载物资、维系北宋东京城繁盛的关键角色。东京城城内河道较多,水陆交通便利。下图是北宋东京城区及商业繁华区分布示意图。
@@@526a50a5d8f247f9bf382c9bf6b3db55
(1)指出河流在北宋东京城区布局中发挥的主要作用。(6分)

(2)分析图中A区域商业繁华区的形成条件。(4分)

(3)分析北宋时期汴河需要经常疏浚的原因。(4分)

(4)推测开封市地下文物发掘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6分)

(5)说明开封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社会效益。(6分)

36【答案】
(1)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承担运输功能,促进商贸发展;利于防御;便于排水和泄洪;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环境)。
(2)地处汴河和外城交界处,水陆交通便利(或水陆转运之地);距当时经济发达的江淮地区近,河运相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或粮食供应);东京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销售市场。
(3)汴河源于黄河分流,含沙量大,河道容易淤塞;汴河是北宋时期连接开封和江淮的主要航道,物资运输量大;疏浚河道,可清除障碍,提高通航能力。
(4)当地地势低平,河(湖)众多,地下水位高;城下文物埋藏深,有泥沙淤积;沙土稳定性差,容易塌方;地下“城摞城”,层次复杂。
(5)提高地区知名度;增加就业机会;传承和弘扬地区文化;促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分析】本题以“北宋时期东京(开封市)城区及商业繁华区”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河流的生态环境作用、交通运输与城市布局、地理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河流的开发利用与治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依据图文材料所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河流流经东京城以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农业、手工业生产所需的水源;连通着淮河,说明河流是当时主要的运输途径,便利的水运条件有利于物资的运输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城市附近有护龙河,可以作为天然的防御屏障,增强城市的防御能力;河流可以承担城市排水和泄洪的功能,有利于城市防洪和环境卫生;河流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从图中可以看出,A区域商业繁华区的形成条件为:A区域地处汴河和外城交界处,水陆交通便利(或水陆转运之地),有利于货物的运输和集散;A区域所在地区为汴河和淮河的连接处,此处距离经济发达的江淮地区近,通过河流运输,可以获取稳定的商品和粮食供应;再加上东京城人口众多,消费需求大,为商业繁华区提供了稳定的商品销售市场。
(3)依据图文信息“源于黄河分流的汴河是北宋时期连接开封和江淮的主要航道,扮演着承载物资、维系北宋东京城繁盛的关键角色”可以推知,北宋时期汴河需要经常疏浚的原因主要包括:汴河源于黄河分流,黄河输沙量多,使得汴河含沙量大,容易导致汴河河道淤塞,从而影响通航;除此之外,汴河还是连接开封和江淮地区的主要航道,每日承担了大量的物资运输任务,船只因泥沙淤积易导致搁浅;所以只能通过疏浚河道,清除障碍物,提高河道的通航能力,从而保障物资运输的畅通。
(4)依据材料“历史上由于黄河的多次泛滥,在今天开封城地下约3—14米范围内自上而下叠压着延续数千年历史的六座古代城池,形成“城摞城”奇观。”以及所学知识可以推知,开封市在地下文物发掘过程中可能面临较低平的地势、众多的河湖,以及较高的地下水位,从影响文物发掘工作的进行;部分文物埋藏较深,且城市底部有泥沙淤积,会增加了文物发掘的难度;且城市底部沙土较多,稳定性差,容易导致塌方事故,对文物发掘工作造成威胁;地下“城摞城”,文物发掘过程中的层次划分和保护工作较为复杂。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封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可以提高开封市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可以传承和弘扬开封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需要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建设水平。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0分)
长白山天池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7.3°C,降水量为1376.4mm,水面蒸发量为450mm,是辽东地区气温最低、水面蒸发量最小、降水量最大的地方。
天池区地质构造条件对地下水循环过程起到了控制作用。天池区存在多个环状断裂和放射状断裂,其中环状断裂均倾向天池,这些环状断裂为环天池周边地下水补给天池提供了条件保障。这些环状断裂的存在,会从水的循环角度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客观上起到降低局部地下水位的作用,这使得地下水的分水岭外扩成为可能。下图为长白山天池区水循环示意图。
@@@b05fa109-9734-4425-9098-ced7d749cffa
(1)分析长白山天池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4分)

(2)分析长白山天池的形成过程。(4分)

(3)推测长白山天池水体主要的补给来源并说明原因。(6分)

(4)判断长白山天池地表分水岭外侧的地下水是否可以补给天池,并说明理由。(6分)

37【答案】
(1)地处迎风地带,距海洋较近,受地形抬升作用明显,降水丰富;为山地地形,海拔高,气温较低,蒸发弱。
(2)长白山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的造山运动,经过多次火山喷发而形成巨大的火山口,当火山休眠时,水流汇集在火山口内部,形成巨大火山湖,即长白山天池。
(3)补给来源:降水和地下水。原因:天池面积较大,该区域降水丰富,蒸发较弱,利于天池积水;该区域断裂发育,利于降水通过断裂下渗形成地下水,地下水通过水循环补给到天池水体中。
(4)可以。理由:长白山天池地区存在很多环状断裂和放射状断裂,分水岭外侧的地下水可以通过放射状断裂带越过地表分水岭流到天池中;环状断裂的存在会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客观上起到降低局部地下水位的作用,使得地下水的分水岭外扩成为可能;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地下分水岭位于地上分水岭之外。

【分析】本题以长白山天池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涉及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影响降水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由材料“降水量为1376.4mm”可知,长白山天池区降水丰富,是因为长白山天池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东部距海近,夏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由材料“长白山天池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7.3°C,水面蒸发量为450mm”可知,长白山天池气温低,蒸发弱,结合图形,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顶部,水面海拔2000多米,海拔高,气温较低,蒸发弱。
(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白山天池属于火山口湖。地质历史时期的造山运动形成长白山,山体断层发育,长白山地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大量喷出地面,形成火山锥,经过数次喷发,当岩浆不再喷出时,火山锥顶部冷却萎缩崩破塌陷形成漏斗状火山口;由材料“长白山天池降水量达1376.4mm,水面蒸发量450mm”可知,当火山休眠时期,天池的水量收入大于支出,大量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等水源汇集在火山口,最终积水形成湖泊。
(3) 湖泊的补给水源一般包括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河流水、地下水等。读图及材料““降水量达1376.4mm,水面蒸发量450mm”可知,天池水平直线距离近5KM,天池面积较大,该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高海拔处降水丰富,蒸发较弱,水分收入大于支出;读图,长白山区域有众多断层带,该地地质构造有利于降水、地表水下渗并形成较大面积的地下水补给区,存在大量地下水补给天池;天池为长白山火山湖,位于山顶处,无河流注入;长白山天池的周围都是曾经火山喷发后形成的高峰,所以山上没有很多积雪,积雪补给量很少。综上,主要的补给水源为降水和地下水。
(4)由材料“环状断裂均倾向天池,这些环状断裂为环天池周边地下水补给天池提供了条件保障”可知,天池地区环状断裂发育和放射状断裂,断裂带附近为富水带,分水岭外侧的地下水可以通过放射状断裂带越过地表分水岭流到天池中,补给到天池中;“环状断裂的存在会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客观上起到降低局部地下水位的作用”,读图,地表分水岭下存在断裂,地下水能够快速下渗,使得断裂部位地下水位较低,地表分水岭外侧的地下水可以跨越地表分水岭的限制,补给到天池中,地下分水岭外扩;一般情况下,地下分水岭与地表分水岭一致,从图中看出,地下分水岭位于地上分水岭之外,说明地下分水岭处外扩,原分水岭外侧的地下水越过分水岭补给天池。

(二)选做题:共10分。
43.(10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2023年以来,不断涌现出“淄博烧烤热”、贵州台江“村BA”、天津“网红跳水”以及“哈尔滨冰雪热”等网络热点事件,使得热点事件发生地区成为旅游热门目的地。同时也有不同声音强调应该重视网红热点事件对当地旅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评价网络热点事件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3【答案】
有利:提升地区旅游知名度;增加游客数量,增加旅游收入;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不利:游客短期迅速聚集,导致景区接待负担加重,管理压力增大;当网络热度消失,游客数量骤减,易产生过度规划或投资等问题。
【分析】本题以网络热点事件为材料,涉及旅游业发展条件评价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评价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展开分析。
有利影响:根据材料信息“使得热点事件发生地区成为旅游热门目的地”可知,网络热点事件能够提高当地旅游知名度;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增加游客人数,提高当地旅游经济收入;能够带动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网络热点事件能够短时间使得大量游客涌入,导致短期游客迅速集聚,加剧当地景区旅游接待负担;游客数量增加,会导致当地管理难度加大;网络热点事件热度消退之后,会导致当地游客数量锐减,有可能导致当地产生过度规划和投资问题,不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44.(10分)【地理——选修4:环境保护】
莱茵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莱茵河为沿岸提供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同时也接纳沿岸排放的生活和工农业污水,历史上曾一度变成“欧洲下水道”。莱茵河氯化物污染调查的结果显示,法国、德国是污染排放的主要国家。为了使莱茵河重现生机,莱茵河流域各国与欧共体代表成立了国际保护委员会(简称ICPR),共同处理莱茵河水污染问题。流域内各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协调治理,投入了大量资金,近年来逐渐完成了莱茵河的污染防治,让莱茵河重现生机。
@@@db181677ce53438198ffa5b2816559f2
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分析德国与法国、荷兰分别应承担的责任,并简述促使莱茵河恢复原有自然风貌、重现生机的具体措施。

44【答案】
应承担的责任:德国、法国位于莱茵河沿岸,且工业发达,城市众多,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染物多,需要对污染物治理后才能排放,或者关闭一些小型的工厂;荷兰位于下游,受危害最大,上游国家进行治理后,它受益最大,应该为此支付一定的生态赔偿费用。
具体措施:成立流域保护委员会,各国经过谈判、协商共同治理;流域内各国共同承担治理费用;制定预警系统和应急方案;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污水治理技术。
【分析】本题以莱茵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水污染及其治理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结合材料“法国、德国是污染排放的主要国家”可知,德国、法国位于莱茵河沿岸,且工业发达,城市众多,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染物多,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原则,需要对污染物治理后才能排放,或者关闭一些小型的工厂。读图可知,荷兰位于下游,受危害最大,上游国家进行治理后,它受益最大,根据“谁受益,谁收费”的基本原则,应该为此支付一定的生态赔偿费用。由材料可知,为了使莱茵河重现生机,莱茵河流域各国与欧共体代表成立了国际保护委员会,共同处理莱茵河水污染问题,投入了大量资金;此外,还可以制定预警系统和应急方案;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污水治理技术等。

  本文标题: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3全国卷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69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694.html

    标签: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