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2024年高考第3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广东卷)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6-16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重庆市商贸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指出在重庆主城区规划建设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重庆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江北国际机场航空物流基地、巴南南彭公路物流基地、白市驿双福市场群物流基地等五大物流基地,高效联结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并将渝东北、渝东南城镇群作为物流战略辐射支撑,完善商贸物流枢纽总体布局。下图示意重庆五大物流基地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b810c21-0c81-4ef6-b30a-9c888a6f9406
1.重庆主城区规划建设五大物流基地,其具有的优势是()
A.人口密度大,消费市场广阔 B.“水公铁空”交通网络完善
C.商贸历史久,居民经商意识强 D.用于开发的土地后备储量较大
2.重庆五大物流基地的互联互通,主要是为了()
A.形成集约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 B.各种运输方式与物流基地相连
C.扩大物流基地占地面积 D.进一步明确城市功能分区
【答案】1.B 2.A
【解析】1.物流业依靠的是便捷通畅的交通,重庆主城区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且构成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成为物流业布局的优势条件,B正确;图中五大物流基地多位于城市边缘,与主城区相比,人口密度不大,A错;商贸历史久,居民经商意识强,对物流基地选址没有影响,C错;重庆市多山地丘陵,且人多地少,用于开发的土地后备储量不足,D错。故选B。
2.重庆五大物流基地互联互通,可以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从而形成集约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而不是为了各种运输方式与物流基地相连,A项正确,B错;扩大物流基地占地面积,增加营运成本,不是五大物流基地的互联互通的目的,C错;物流基地的互联互通,以推进物流基地合作为目的,与进一步明确城市功能分区无关,D错。故选A。
冰川积累与消融决定物质平衡,冰川物质平衡变化是冰川作用区物质能量交换的纽带和引起冰川规模及径流变化的物质基础。阿克苏河属冰川融水补给型河流,是天山南坡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下图为阿克苏河流域1957~2017年冰川区消融和积累年际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c44d5c6d-944b-4edd-8d93-b139dbd17c0d
3.阿克苏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判断依据是()
A.年均消融量小于年均积累量 B.年均消融量大于年均积累量
C.年均消融量上升,年均积累量下降 D.年均消融量下降,年均积累量上升
4.阿克苏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状况,最可能直接导致当地()
A.地下径流量增加 B.气候变暖加速
C.作物生长期延长 D.年降水量减少
【答案】3.B 4.A
【解析】3.据材料可知,冰川积累与消融决定物质平衡,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上升,说明雪线上升。读图可知,阿克苏河流域冰川区消融量大于积累量,且差值加大,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显著上升,B正确,A错误;读图可知年均消融量、年均积累量均呈上升趋势,CD错误。故选B。
4.读图可知,阿克苏河流域冰川区消融量大于积累量,说明该地冰川在退缩,冰川融化量变大,下渗增加,直接导致当地地下径流增加,A正确;气候变暖加速是冰川物质平衡呈负平衡的原因,B错误;冰川面积萎缩对作物生长期和年降水量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A。
气象学上把我国华西地区在9-11月出现的,持续时间较长的连续阴雨天气,称为华西秋雨。图为华西秋雨天气形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bb296ceb-af8c-40a1-b81c-59ad031c753f







5.如图所示,华西秋雨形成时期,闽粤地区最可能()
A.因气压骤变而台风频发 B.因锋面滞留而阴雨连绵
C.因气流下沉而气温偏高 D.因持续降温而发生凌汛
6.华西秋雨对其影响区域农业活动造成的影响是()
A.光照条件变差,影响收获作物晾晒 B.积温热量不足,导致早稻灌浆欠佳
C.增大昼夜温差,减少有机物质积累 D.缓解伏旱天气,提供农田灌溉水源
【答案】5.C 6.A
【解析】5.如图所示,华西秋雨形成时期,闽粤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气温偏高,天气晴朗,不属于锋面滞留区,B错误,C正确;华西秋雨持续时间较长,形成时期气压较稳定,因气压骤变而台风频发的可能性很小,A错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较高,且高于0°,不会发生凌汛,D错误。故选C。
6.华西秋雨是持续时间较长的连续阴雨天气,在9-11月出现,是农作物收获季节,此时光照条件变差,影响收获作物晾晒,A正确;早稻生长在春夏季,此时是秋季,B错误;阴雨天气昼夜温差较小,C错误;伏旱天气主要在7月份,此时是9-11月,并不能缓解伏旱天气,D错误,故选A。
表为近两年我国西部两省区城镇和乡村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 2022年常住人口数量/万人 2023年常住人口数量/万人
城镇 乡村 城镇 乡村
1350.64 1141.78 1368.05 1097.43
2280.32 933.02 2287.45 903.98

7.表中数据表明()
A.甲省区城镇化率更高 B.乙省区人口变化幅度更大
C.甲省区劳动力不足 D.乙省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8.乙省区常住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省区()
A.乡村收入水平低 B.城镇产业结构升级
C.产业向城镇转移 D.城镇辐射功能减弱
【答案】7.D 8.A
【解析】7.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可以通过城市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计算出来。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乙省区城镇人口明显超过农村人口很多,不需要计算便能看出,乙省区城镇化率更高,A项错误;由题意可知,甲省区城镇人口数据从2022年到2023年期间增加要高于乙省区,乡村人口减少同样也多于乙省区,所以甲省区的人口变化幅度更大,B项错误;从材料无法获取甲省区劳动力不足的信息,C项错误;乙省区城镇化率更高,说明乙省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项正确。故选D。
8.由表中数据推断可知,乙省区乡村人口减少近30万人,而其城镇人口才增加7万左右,说明乡村少的这些人应该是为了更高的经济收入选择了外出务工,所以常住人口总量才会减少,起主导的应该是经济因素,说明该地乡村收入较低,A项正确;由题意可知,乙省区常住人口总量减少,说明本省区产业并没有进行结构升级,就业岗位少,B项错误;乙省区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且城镇增加的人口远小于乡村减少的人口,所以不可能是产业向城镇转移带来的人口减少,C项错误;仅凭表中给出数据的看不出来乙省区城镇对乡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否减弱,毕竟城市地区总人口也有所增加,假设城镇辐射减弱,那么城镇常住人口总数应该也会有所减少,D项错误。故选A。
电影院作为城市消费空间,承载着城市地方记忆与文化消费的空间转型及功能置换。近年来,电影院分布由单体建筑向依附商业综合体转变,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在发生变化。下表为西安市电影院空间特征与功能的变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期 类型 空间特征 主要功能
1970年代 露天式影院 开放、公共、流动式 娱乐、宣传、教育、交流
1980年代 礼堂式影院 相对封闭、私密 娱乐、宣传、教育
1990年代 礼堂式影院 相对封闭、私密 娱乐休闲
2000年以后 多厅数字式影院 封闭、情景化、数字化 文化休闲

9.由西安电影院的空间特征与功能的变迁,可以得出()
A.2000年前,电影院多分布于商业区 B.2000年前,消费者更加注重环境体验
C.2000年后,电影院类型逐渐单一化 D.2000年后,消费者观影需求更个性化
10.对近年来电影院依附商业综合体分布影响最弱的因素是()
A.地租 B.集聚 C.交通 D.客流量
【答案】9.D 10.A
【解析】9.2000年前,电影院类型是以露天式影院、礼堂式影院为主,主要功能偏向于娱乐、宣传、教育,商业用途相对较小,所以分布为主不固定,不主要分布在商业区,A错误;2000年前,电影院类型是以露天式影院、礼堂式影院为主,相对现代多厅数字式影院而言,观影环境体验感差,B错误;2000年以后影院的空间特性是封闭、情景化、数字化,这反映了电影院类型多样化,消费者观影需求更个性化,C错误,D正确。故选D。
10.商业综合体所在区域交通通达性一般是区域中最优的,也是客流量最大的,依附于商业综合体可获得一定的商业集聚效应,这也是电影院依附商业综合体的重要原因,BCD错误;商业综合体地租昂贵,但由单体建筑变为依附建筑,地租变化不明显,所以是相对影响较弱因素,A正确。故选A。
近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滑坡灾害频发,活动层(季节性冻土层)沿多年冻土层滑脱,如图示意青藏高原某次降水后滑坡事件中滑坡体的主滑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c32040bb-99fe-43c3-a347-c52c3f21bd01
11.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滑坡灾害频发,主要是因为()
A.植被覆盖率增加 B.风力侵蚀加剧
C.土层含水量增加 D.山体坡度变大
12.在本次滑坡事件中,图示活动层中水分运移的过程是()
①多年冻土层阻隔水分②水流竖直下渗方向为主
③活动层土壤含水饱和④水流转为顺坡方向为主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③②①④
【答案】11.C 12.A
【解析】11.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滑坡灾害频发,主要是因为全球变暖,冻土层融化,土层含水量增加,土壤滑脱概率增加,C正确;植被覆盖率增加会减少滑坡灾害发生的频率,A错误;全球变暖,土壤水分增加,风力侵蚀减弱,B错误;山体坡度变化不大,D错误。故选C。
12.在本次滑坡事件中,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冻土层消融,活动层水流竖直下渗方向为主,但是多年冻土层阻隔水分使其无法下渗,导致活动层土壤含水饱和,最终水流转为顺坡方向为主,从而导致滑坡发生,所以图示活动层中水分运移的过程是②①③④,故选A。
小明一家计划于2024年2月11日坐飞机从杭州出发,前往西宁。该日杭州(约30°N,120°E)的日出时间约为6:52,西宁(约36°N,102°E)的日落时间约为18:01。图左示意小明一家计划乘坐的飞机的航班信息,图右为小明一家乘坐航班的飞行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4cef14fc-e695-4c13-9b38-090c07859376@@@dcde37a2-e94e-4416-bea5-4101f41a9343
13.小明在航程中为了减少日晒应当采取的选座方式为()
A.杭州一洛阳靠左洛阳一西宁靠右 B.杭州一洛阳靠右洛阳一西宁靠左
C.杭州一洛阳靠左洛阳一西宁靠左 D.杭州一洛阳靠右洛阳一西宁靠右
14.该日杭州与西宁的白昼时长相差最接近()
A.10分钟 B.20分钟 C.40分钟 D.60分钟
【答案】13.D 14.C
【解析】13.该日北半球除极夜地区外,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航行前半程航向为北偏西,由于出发时间在8:45,此时太阳位于南偏东方位,因此宜选择右侧座位;后半程航向接近正西,飞行时段内左侧的位置会受阳光照射,因此后半程应选择右侧座位,故选D。
14.材料所述的时间为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而杭州经度约为120°E,当日日出时间约为6:52,根据日出日落关于当地正午时间对称可知,杭州白昼时长为(12:00-6:52)×2=10小时16分钟;西宁经度约为102°E,其与120°E的地方时相差约72分钟,当地正午时间为北京时间12:00+72分钟=13:12,则西宁白昼时长为(18:01-13:12)×2=9小时38分钟,两地白昼时长相差38分钟,结合选项可知C项最符合,故选C。
如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某特大城市近几十年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三个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63ca09ac-5c85-4e3f-a438-2785d39a088e
15.促使消费要素流动的主要推动力是()
A.工业卫星城建设 B.产业园、工业区建设
C.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D.新区、新城建设
16.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对中心城市人口的影响有()
A.人口素质提高 B.人口明显减少
C.缓解了老龄化 D.人口集聚明显
【答案】15.D 16.A
【解析】15.由图可知,阶段III随着新区、新城建设,开发区和高新区在远郊的建设,消费要素流动明显增加,故推动消费要素流动的主要推动力是新区、新城建设,D正确;工业卫星城建设在较早阶段开始,对消费要素的流动影响小,A错误;产业园、工业区建设主要在阶段I和阶段II,对消费要素的流动影响不大,B错误;交通基础设施对要素流动起到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动力,C错误,故选D。
16.由于工业卫星城,城市新城、新区在远郊和郊区的建设,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部分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务工人员在远郊居住,城市中心人口素质提高,A正确;中心区人口一般不会明显减少,B错误;迁出的一般是中青年为主,会加重中心城市人口老龄化,C错误;人口外流,中心区不会出现集聚,D错误,故选A。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公元前5世纪,印度的雅利安人通过亚当桥来到了斯里兰卡(图)。这里森林广布。早期雅利安人聚居在降水较少的西北沿海地区,刀耕火种,依赖降雨种植粮食。随着人口增长,雅利安人的居住地逐渐扩展到岛屿北部平原。公元3—10世纪,雅利安人修筑众多蓄水池,并逐步形成庞大的堤坝—水渠—蓄水池—水库灌溉系统,斯里兰卡进入繁荣的农业文明时期。20世纪70年代,马哈威利河调水工程启动。该工程预计2024年完工,建成后可向北部供水,使蓄水池一年四季均能蓄满。
@@@b7e44b60034d4d36b7a8f306226d67e7
(1) 分析早期登岛的雅利安人仅居住在斯里兰卡岛西北沿海平原的现象。(8分)
(2) 说明公元3—10世纪雅利安人在斯里兰卡岛北部地区建设大灌溉系统的原因。(6分)
(3) 说明斯里兰卡岛北部地区通常每年只能种一季粮食的自然原因,并分析马哈威利河调水工程建成后斯里兰卡岛北部粮食产量的变化。(6分)
【答案】(1)离印度最近,为移民登陆地;降水少,森林覆盖率低,易清除;地势低平,适合开垦种植;人口较少,对耕地需求少。(8分)
(2)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季风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堤坝、蓄水池和水库可减轻旱涝灾害,使粮食稳产、增产;水渠建设可扩大灌溉区域,增加耕地面积。(6分)
(3)该地区蒸发旺盛,仅有雨季适宜种植,而雨季短暂。(2分)
原因:纬度低,光热条件能满足粮食作物全年生长;(调水工程建成后,)满足作物早季用水需求,复种指数提高,种植范围扩大,粮食产量提高。(4分)
【详解】(1)结合材料分析,斯里兰卡西北部离印度近,早期印度的雅利安人通过亚当桥来到了斯里兰卡,为早期移民的登陆地;西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小,降水较少,森林覆盖率低,易清除开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适合开垦耕种;早期移民人口少,对耕地的需求少。
(2)随着时间的推移,雅利安人口逐渐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北部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斯里兰卡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分布不均,旱季和雨季分明,建设灌溉系统可以有效调节水资源,保证旱季时农田的灌溉需求,从而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水渠建设还可以扩大灌溉区域,增加耕地面积。
(3)斯里兰卡岛北部地区通常每年只能种一季粮食的自然原因是由于其受到季风气候的显著影响,雨季和旱季分明,旱季期间降雨量稀少,缺乏稳定的水源用于农田灌溉,使得农民只能在雨季种植作物,即一年一季。斯里兰卡北部地区纬度低,光热充足,能满足粮食作物全年生长;调水工程将马哈威利河的河水引向原本缺水的北部地区,使得旱季也能得到充足的灌溉水源,打破季节性种植限制,有可能实现一年两季甚至更多季的种植模式;有了稳定的灌溉水源,农田的产出率将会提高,更多的土地得以利用,粮食产量自然会随之增加。
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第聂伯河为欧洲东部第二大河,以基辅、扎波罗热为界,将河流分为上、中、下游,上游广布森林,中游是森林大草原地区,下游位于大草原地区,现已全部被开垦种植,成为“欧洲粮库”,在黑海附近生长着半干燥型耐盐碱的蒿茅植物。扎波罗热工业发达,以机械制造、金属加工、钢铁、化学、电力为主,这里的核电站发电量占全乌克兰的25%。下图示意第聂伯河水系示意图。
@@@e89323836c6b4f17aa7158c6cda7bf11
(1) 第聂伯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内径流总量比例较大,解释其原因。(6分)
(2) 推测第聂伯河自上游到下游大气干燥度的变化并说明理由。(8分)
(3) 简述第聂伯河下游黑海附近土壤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答案】(1)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纬度较高,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融雪量大,径流量大。(6分)
(2)逐渐变大。原因:下游更加深入内陆,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变小;上游到下游植被类型由森林变成草原;降水量逐渐减少,空气干燥度逐渐变大。(8分)
(3)特点:土层深厚肥沃。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流水沉积显著;草被茂盛,提供大量有机质。(8分)
【详解】(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第聂伯河下游位于大草原地区,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可知当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冬季受湿润西风影响,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量大,径流量大。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第聂伯河上游广布森林,中游是森林大草原地区,下游位于大草原地区,森林所需的降水更多,草原需要的降水少,所以判断下游更加深入内陆,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变小,由上游到下游降水逐渐减少,所以空气干燥度逐渐变大。
(3)结合所学知识,影响土壤因素有气候、生物、地形等因素。第聂伯河下游位于大草原地区,草被茂盛,提供大量有机质,土壤肥力较高;第聂伯河下游,地势低平,流水沉积显著,土层深厚,土壤肥厚;当地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白令海是一个半封闭海域,由于海面高度差,白令海峡海水常年存在稳定的海流。阿留申低压是白令海冬季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常位于阿留申群岛东部。研究表明,阿留申低压位置的变化对海冰范围有重要影响。海水结冰的析盐过程加剧冷水下沉,导致海水层化,影响浮游生物和深海鱼类的分布。下图示意2011、2012、2018、2020年3月20日白令海海冰边缘线。
@@@8de61955a6764fac83ba0d1d909b0576
(1) 判断白令海峡常年性海流的流向,并分析成因。(4分)
(2) 有人认为,白令海海冰面积缩小会导致该海域海洋生产力下降,分析其判断依据。(6分)
【答案】(1)由南向北。原因:北冰洋水温低,密度大,海平面较低,水由白令海流向北冰洋。(4分)
(2)海冰面积减少,析盐现象减弱,海水层化现象减弱,不利于表层营养盐汇集;春夏季浮游生物减少;底层冷水区范围减小,导致大量冷水鱼(深海鱼类)向北迁移,白令海海洋生物减少。(6分)
【详解】(1)结合材料可知,白令海由于海面高度差,白令海峡海水常年存在稳定的海流。高度差是因海水密度差异导致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白令海峡北部为北冰洋,纬度高,水温低,密度大,海平面较低。而白令海峡南部的白令海纬度较低,水温较高,密度较小,海平面较高,因此水由白令海流向北冰洋。
(2)海水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使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加大,高密度海水在重力作用下会下沉,从而促进海水垂直方向的交换,使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如果海冰面积减少,则析盐现象减弱,表层海水盐度较低,海水层化现象减弱,不利于海水垂直方向的交换,不利于表层营养盐汇集,导致春夏季浮游生物减少,鱼类的饵料减少;深海鱼以冷水性鱼类为主,由于较少表层冷水下沉,导致底层水温偏高,冷水区范围减小,大量冷水鱼(深海鱼类)向北迁移,白令海海洋生物减少。
  本文标题:2024年高考第3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广东卷)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62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625.html

    标签: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