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全国卷新教材专用4(3)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6-15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小麦的麦粒蛋白质含量与其灌浆—成熟期的气候特征密切相关,下表为华北北部和西藏南部小麦生长特征的相关数据,下图为两地的气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播种期 灌浆—成熟期 麦粒蛋白质含量(%)
华北北部 3月23日—3月24日 5月16日—6月27日 16.5
西藏南部 3月25日—3月26日 6月25日—8月17日 8.5

6.麦粒蛋白质含量与小麦灌浆-成熟期的
  A.气温、降水均呈正相关
  B.气温呈负相关、降水呈正相关
  C.气温、降水均呈负相关
  D.气温呈正相关、降水呈负相关
7.保障西藏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包括
  ①改良中低产田②进行粮食区域调配③调整耕作制度④扩大粮食种植规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6.D 7.A
  【解析】6.结合图表信息,可得华北北部灌浆-成熟期(5月16日—6月27日)气温在10~20℃左右,降水在100mm以下,气温较高,降水较少,麦粒蛋白质含量较西藏南部高;西藏南部灌浆-成熟期(6月25日—8月17日)气温在10-15℃左右,降水在100~150mm之间,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麦粒蛋白质含量较华北北部低;二者气温差别小,降水差别大,综上,麦粒蛋白质含量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成负相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改良中低产田,可以提高耕地的质量,提高粮食的单产,增加粮食产量①对;进行粮食区域调配,可以加大从外地粮食调入量,增加粮食总量②对;作物耕作制度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相关,需因地制宜,不能随意调整,③不对;西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面积有限,不宜扩大种植规模,④错误。故选A。
  【点睛】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是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相适应的技术措施的总称。根据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生产条件采用的种植方式,包括单种、复种、间种、套种、混种、轮作、连作等。与其相配套的技术措施包括农田基本建设、水利灌溉、土壤施肥与翻耕、病虫与杂草防治等。

  森林未分解层凋落物由新鲜凋落物组成,外表无分解痕迹,颜色变化不明显,其持水性能是反映森林水源涵养作用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图为山西省某生态修复区四种典型人工林相同体积未分解层凋落物在浸水24小时内的持水量和持水率(凋落物持水量与其干重的比值)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与其它树种相比,下列四种降水情况中刺槐拦蓄效果最好的是
  A.持续性强降水 B.持续性阴雨天 C.短时阴雨天 D.短时强降水
9.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最有利于该区生态恢复的组合是
  A.小叶杨—油松 B.小叶杨—刺槐 C.油松—榆树 D.刺槐—榆树
  【答案】8.D 9.B
  【解析】8.据图可知,刺槐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了最大的持水率,说明在短时强降水的情况下,其拦蓄效果最好,D正确;由于刺槐具有在浸水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很快就达到了最大持水率的特点,故其不适合拦蓄持续性的降水,应选择持水率增长较慢,且持水总量大的树种,AB错误;短时阴雨天产生的径流总量不大,不能使刺槐达到最好的拦蓄效果,C错误。故选D。
  9.根据之前的分析可知,刺槐具有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持水率的特点,适合拦蓄短时强降水;而小叶杨的持水总量大,持水率增长慢,适合拦截持续性的强降水天气。而该地区位于山西,此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集中的暴雨,且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故应该选择种植小叶杨和刺槐组合来实现当地的水土保持,B正确;油松排斥水分,其持水量和持水率都很低,不适合选择其进行水土保持,AC错误;榆树的持水总量不大,故其不能实现最好的水土保持效果,D错误。故选B。
  【点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保塬、护坡、固沟)保塬(平整土地、营造护田林网,建立生态农业体系,发展节水农业)护坡(建设林果基地,修水平梯田,封坡育草)固沟(打坝建库,营造防护林体系)。

  中国目前耕地非粮化率约为27%,呈现增长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西南地区耕地非粮化率高达46%。近年来,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以省会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地区,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且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凸显。下图示意2000—2019年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时序演变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期间,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演变可反映出
  A.耕地非粮化面积增长幅度较耕地非粮化率大 B.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变化趋势相反
  C.耕地安全保障逐渐提高 D.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增大
11.影响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作物替代传统粮食作物
  ②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复种指数下降
  ③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行业
  ④耕地利用强度过大,土壤肥力下降显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0.D 11.C
  【解析】10.读图可知,图示期间,耕地非粮化面积曲线较耕地非粮化率曲线变化更小、更平稳,故耕地非粮化面积增长幅度较耕地非粮化率小,A错误;从折线的走势来看,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变化趋势相同,B错误;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耕地非粮化面积和耕地非粮化率波动上升,且远高于全国水平(中国目前耕地非粮化率约为27%),故耕地安全保障逐渐降低,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增大,C错误,D正确。故选D。
  11.由材料“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以省会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地区,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且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凸显”可知,成都耕地非粮化主要受经济原因的影响,②错;由材料“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可知,成都平原城镇化水平提升快,加快了该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种植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收益更高,经济作物替代传统粮食作物,导致耕地非粮化,①对;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行业,从而导致耕地撂荒、土地流转多用于地方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加剧耕地非粮化,③对;材料没有关于耕地利用强度过大,土壤肥力下降显著的信息,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耕地“非粮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经济因素、资源因素和法律政策因素等。经济因素是造成耕地“非粮化”的根本原因。资源因素为耕地“非粮化”提供了基础。法律政策因素进一步推动了耕地“非粮化”。
  本文标题: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全国卷新教材专用4(3)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60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604.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