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广东专用4
广东2021年高考开始使用新的试卷结构,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16题)+非选择题(共3题)。新课改模式下的新高考,仍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主,适当考察区域发展和环境问题。
自然地理中的大气、水、地表形态,人文地理中的产业活动,仍是高考的重点考察内容。不过,随着新高考的推进,命题形式更加新颖,地理核心知识更多的以新材料呈现来考察,可以说是“无情境、不高考”。因此,夯实基础知识,用好材料和情境,成为当前高考的重要突破方向。
当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 已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主席2024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指出,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例如10~11题的海上风电工程;19题的光伏电站选址。
备考时应特别注意以时事热点材料为背景的新情景问题,此类试题蕴含浓厚的地理气息,将地理知识时事政治等融为一体,能有效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下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迁移到不同情境中的能力,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深藏于八达岭景区腹地之下,与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紧密相邻,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地下车站。这座车站在多个方面均创下了令人瞩目的“第一”纪录:其最大埋深达到了惊人的102米,无疑是国内高速铁路地下车站中深埋之最;同时,旅客在此站进出所需提升的高度达到了62米,其中最长的一部电梯更是需要提升42米之高,这也使得它成为了国内提升高度最大的高铁地下车站。与一般高铁站提前5分钟停止检票不同,八达岭长城站提前12分钟停止检票。完成下面小题。
A.古物保护 B.技术支持 C.建设成本 D.吸引客流
2.八达岭长城站提前12分钟停止检票的原因是()
A.缓解人流量的压力 B.保证乘客们的安全
C.便于工作人员清理 D.缩短高铁滞留时间
3.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工作人员也要在制服里面加上厚实衣物的原因是()
A.气温过低 B.方便工作 C.大风多发 D.制度安排
【答案】1.A 2.B 3. C
【解析】1.八达岭长城站地面以上是文物古迹,地下建站有助于保护文物古迹,A正确。技术支持是保障,但不是地下建站的因素,B错误。地下建站建设成本更高,C错误。吸引客流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D错误。故选A。
2.八达岭长城站地上站房依山而建,地下站房部分隐于山下的新八达岭隧道内,从地面层到站台层落差为62米,旅客需要换乘3部长扶梯才能到达站台。车站共有29部电梯,最长的长达84米,单程需要3分多钟,提升高度42米,相当于14层楼高。“换乘3部电梯到站台,大概需要8分钟左右。为了确保旅客安全从容进站乘车,八达岭长城站提前12分钟停止检票,B正确。提前12分钟停止检票跟缓解人流量的压力无关,A错误。现在全部是自动化的流程,无需工作人员清理,C错误。高铁滞留时间是固定的,跟提前12分钟停止检票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3.在炎热的夏天,气温比较高,而且车站全部由空调,无需考虑气温过低问题,A错误。加上厚实衣物工作不方便,B错误。虽然由空调,但该地区大风多发,因此需要在制服里面加上厚实衣物,C正确。跟制度安排无关,最好就是穿制服,D错误。故选C。
2023年12月18日,第25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正式开园。园区内冰雪建筑的建设原料取自松花江畔,其建设对冰块厚度要求很高。左图为松花江哈尔滨某段示意图,右图为2024年1月26日日落前,两架直升机在“冰雪大世界”上空巡逻时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4.河流冰层厚度受多个因素综合影响,在河流未完全封冻到底的情况下,若只考虑单一因素,那么()
A.积雪越厚,冰层越厚 B.水速越慢,冰层越厚
C.水深越深,冰层越厚 D.含沙量越大,冰层越厚
5.左图所示河段水速是影响冰层厚度的主导因素,且该河段水速与河道形状密切相关,从冰厚度角度推测,图示河段最佳采冰地点为()
A.A 地 B.B地 C.C地 D.D地
6.右图中直升机的飞行方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答案】4.B 5.C 6.B
【解析】4.本题考查河流冰层厚度的影响因素。河流冰层厚度受多个因素综合影响,在河流未完全封冻到底的情况下,若只考虑单一因素,那么水速越慢,冰层越厚,B对。积雪厚度、水深、含沙量不是影响冰层厚度的主要因素,ACD错。故选B。
5. 左图所示河段水速是影响冰层厚度的主导因素,且该河段水速与河道形状密切相关,从冰厚度角度推测,图示河段最佳采冰地点为C地,因为C地位于最弯曲的河道,河道狭窄,而且位于凸岸,水流缓慢,冰层厚度较厚,C正确。A地也位于凸岸,但是河道宽敞平直,水流较快,BD位于凹岸,水流冲刷,流水较快,冰层厚度较小,ABD错误。故选C。
6.此时是1月26日日落前,1月份哈尔滨日落西南,即是拍摄的角度是东北方向,按照图片中飞机的机头方向,应该朝着西北飞行,故选B。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江苏,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河流。强风是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它对淮河航运带来的风险主要位于下游河段。下图示意2018-2022年淮河航道强风风向频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淮河下游强风事件出现频率高于上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降水 D.河流流速
8.淮河航运发布强风警报次数最多的季节可能为()
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秋季和冬季 D.冬季和春季
9. 淮河航道强风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易发生强风的主要原因是()
①亚洲高压强盛 ②冷暖空气频繁 ③台风登陆次数多 ④强对流天气多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7.B 8.D 9. A
【解析】7.淮河下游强风以偏北风为主,主要来自北方的较高纬度,因下游地势平坦,对偏北风遮挡小,故受强风影响大,出现频次高,B正确;淮河为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下游纬度差异不大,A错误;降水、河流流速对风影响小,CD错误。故选B。
8.冬春季节,我国北方气温低,南北温差大,北方冷空气势力强,活动频繁,南下次数多,会给淮河下游带来强风,D正确;其他季节,气温较高,冷空气势力较弱,风力较小,ABC错误。故选D。
9.淮河航道强风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是冬春季节,易发生强风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气温低,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易南下;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易出现大风天气,①②正确;台风登陆多在夏秋季节,③错误;强对流天气,气流以上升为主,④错误,故 A正确, BCD错误。故选A。
近几年,我国风电的发展逐渐由陆地转向海上,但海上风电工程复杂,技术要求高。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区域风能区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江苏、福建两省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福建省沿海风能资源丰富,由沿海向内陆变化较小
B.江苏省沿海风能资源丰富,由沿海向内陆方向迅速递减,变化较大
C.造成两省风能资源由沿海向内陆变化特征差异的因素是距海远近
D.造成两省风能资源由沿海向内陆变化特征差异的因素是地形
11.与西北内陆风电开发相比,我国东南沿海开发海上风电的优势为()
①相同高度,海上风速比陆上风速大,开发海上风电发电效率高
②海上发电,不占有陆上空间,节约土地资源
③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技术发达,利于解决海上风电建设困难
④风能清洁无污染,可再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10.D 11.A
【解析】10.由图可知,江苏省风能资源为较丰富区和可利用区,风能资源由沿海向内陆变化较小,而福建的风能资源由沿海向内陆迅速递减,由丰富区变为欠缺区,变化大;造成福建风能资源由沿海向内陆变化特征主要原因是福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季风和台风,使风力由沿海向内陆差异明显;而造成江苏风能资源由沿海向内陆变化特征主要原因是没有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季风和台风,使风力由沿海向内陆变化较小。综上所述,造成两省风能资源由沿海向内陆变化特征差异的因素是地形,而非距海远近,D对,排除ABC。故选D。
11.东南沿海的风力更大,占用土地资源少且经济发达,资金技术实力强,都是相对于西北内陆风电的优点,而风能清洁无污染可再生是风能自身的优点,不是与西北的差异。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A对,排除BCD。故选A。
泥炭是不同分解程度的松软有机质堆积体,其有机质含量超过30%。泥炭沼泽则是指地表经常过湿或者有薄层积水,其上生长有喜湿或沼泽植物并有泥炭累积的特殊地域,是陆地上碳积累量最高的生态系统。下图为我国吉林省长白山区白江河泥炭厚度分布图。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在此开展了大规模造林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白江河泥炭沼泽形成过程中,其主要环境条件为()
A.湿润隔气 B.干燥隔气 C.湿润通气 D.干燥通气
13.人们在白江河泥炭沼泽开展大规模造林活动之前,应当()
A.平整土地 B.造沟排水 C.活化土壤 D.增施肥料
【答案】12.A 13.B
【解析】12.泥炭是不同分解程度的松软有机质堆积体,泥炭沼泽则含有大量水分,长期保持厌氧环境,植物残体分解速度缓慢,有机质不断积累,成为陆地上碳积累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环境条件为湿润隔气。综上所述,A正确, BCD三项错误。故选A。
13.泥炭沼泽含有大量水分,以营林或放牧为目标的泥炭沼泽改造方式主要是通过挖掘排水沟实施排水,降低泥炭沼泽水位,从而降低土壤中水分,促进树木存活,B对;平整土地应该在排水以后,况且沼泽排水以后,本身就相对平整,不需要进行这项操作,A错;活化土壤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也可以在造林以后进行,C错;土地增施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也可以在造林以后进行,对造林前影响不大,D错。故选B。
城乡空间结构指城乡聚落分布的特征以及人口、技术、资金等各生产要素的整合与重组。安徽省淮北市“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煤竭城衰”,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2000年后城市开始转型,城乡空间结构随之发生改变,现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图示意淮北市城乡聚落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淮北市城乡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15.淮北市城乡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
A.煤炭资源开采 B.交通网络完善
C.产业结构演变 D.政策制度调控
16.在城乡融合发展阶段,该区域近郊矿业城镇在经济转型方面的主要方向是()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B.发展矿山生态旅游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扩大粮食种植规模
【答案】14. D 15.C 16.B
【解析】14.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由题意可知,淮北市因煤而建,故人口最初向资源丰富地区流动,故为③;随着城市发展人口逐渐向主城区流动,故为②;后来,煤炭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人口逐渐向郊区移动,故为①;故形成过程是③→②→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据材料“2000年后城市开始转型,城乡空间结构随之发生改变,现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可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淮北城乡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驱动力,C正确;煤炭资源开采是最初城市发展的动力,A错误;交通网络完善、政策制度调控会影响城乡空间结构发展变化,但不是主要驱动力,BD错误。故选C。
16.结合所学知识,城乡融合发展阶段,近郊区可以发展矿山生态旅游,促进经济转型,而不是扩大粮食种植规模,B正确。 D错误;近郊区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不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A错误;近郊区技术水平较低,不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错误。故选B。
自然地理中的大气、水、地表形态,人文地理中的产业活动,仍是高考的重点考察内容。不过,随着新高考的推进,命题形式更加新颖,地理核心知识更多的以新材料呈现来考察,可以说是“无情境、不高考”。因此,夯实基础知识,用好材料和情境,成为当前高考的重要突破方向。
当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 已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主席2024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指出,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例如10~11题的海上风电工程;19题的光伏电站选址。
备考时应特别注意以时事热点材料为背景的新情景问题,此类试题蕴含浓厚的地理气息,将地理知识时事政治等融为一体,能有效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下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迁移到不同情境中的能力,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深藏于八达岭景区腹地之下,与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紧密相邻,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地下车站。这座车站在多个方面均创下了令人瞩目的“第一”纪录:其最大埋深达到了惊人的102米,无疑是国内高速铁路地下车站中深埋之最;同时,旅客在此站进出所需提升的高度达到了62米,其中最长的一部电梯更是需要提升42米之高,这也使得它成为了国内提升高度最大的高铁地下车站。与一般高铁站提前5分钟停止检票不同,八达岭长城站提前12分钟停止检票。完成下面小题。
1.京张铁路在八达岭长城地下设站的主要考虑因素是()
A.古物保护 B.技术支持 C.建设成本 D.吸引客流
2.八达岭长城站提前12分钟停止检票的原因是()
A.缓解人流量的压力 B.保证乘客们的安全
C.便于工作人员清理 D.缩短高铁滞留时间
3.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工作人员也要在制服里面加上厚实衣物的原因是()
A.气温过低 B.方便工作 C.大风多发 D.制度安排
【答案】1.A 2.B 3. C
【解析】1.八达岭长城站地面以上是文物古迹,地下建站有助于保护文物古迹,A正确。技术支持是保障,但不是地下建站的因素,B错误。地下建站建设成本更高,C错误。吸引客流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D错误。故选A。
2.八达岭长城站地上站房依山而建,地下站房部分隐于山下的新八达岭隧道内,从地面层到站台层落差为62米,旅客需要换乘3部长扶梯才能到达站台。车站共有29部电梯,最长的长达84米,单程需要3分多钟,提升高度42米,相当于14层楼高。“换乘3部电梯到站台,大概需要8分钟左右。为了确保旅客安全从容进站乘车,八达岭长城站提前12分钟停止检票,B正确。提前12分钟停止检票跟缓解人流量的压力无关,A错误。现在全部是自动化的流程,无需工作人员清理,C错误。高铁滞留时间是固定的,跟提前12分钟停止检票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3.在炎热的夏天,气温比较高,而且车站全部由空调,无需考虑气温过低问题,A错误。加上厚实衣物工作不方便,B错误。虽然由空调,但该地区大风多发,因此需要在制服里面加上厚实衣物,C正确。跟制度安排无关,最好就是穿制服,D错误。故选C。
2023年12月18日,第25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正式开园。园区内冰雪建筑的建设原料取自松花江畔,其建设对冰块厚度要求很高。左图为松花江哈尔滨某段示意图,右图为2024年1月26日日落前,两架直升机在“冰雪大世界”上空巡逻时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4.河流冰层厚度受多个因素综合影响,在河流未完全封冻到底的情况下,若只考虑单一因素,那么()
A.积雪越厚,冰层越厚 B.水速越慢,冰层越厚
C.水深越深,冰层越厚 D.含沙量越大,冰层越厚
5.左图所示河段水速是影响冰层厚度的主导因素,且该河段水速与河道形状密切相关,从冰厚度角度推测,图示河段最佳采冰地点为()
A.A 地 B.B地 C.C地 D.D地
6.右图中直升机的飞行方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答案】4.B 5.C 6.B
【解析】4.本题考查河流冰层厚度的影响因素。河流冰层厚度受多个因素综合影响,在河流未完全封冻到底的情况下,若只考虑单一因素,那么水速越慢,冰层越厚,B对。积雪厚度、水深、含沙量不是影响冰层厚度的主要因素,ACD错。故选B。
5. 左图所示河段水速是影响冰层厚度的主导因素,且该河段水速与河道形状密切相关,从冰厚度角度推测,图示河段最佳采冰地点为C地,因为C地位于最弯曲的河道,河道狭窄,而且位于凸岸,水流缓慢,冰层厚度较厚,C正确。A地也位于凸岸,但是河道宽敞平直,水流较快,BD位于凹岸,水流冲刷,流水较快,冰层厚度较小,ABD错误。故选C。
6.此时是1月26日日落前,1月份哈尔滨日落西南,即是拍摄的角度是东北方向,按照图片中飞机的机头方向,应该朝着西北飞行,故选B。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江苏,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河流。强风是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它对淮河航运带来的风险主要位于下游河段。下图示意2018-2022年淮河航道强风风向频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淮河下游强风事件出现频率高于上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降水 D.河流流速
8.淮河航运发布强风警报次数最多的季节可能为()
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秋季和冬季 D.冬季和春季
9. 淮河航道强风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易发生强风的主要原因是()
①亚洲高压强盛 ②冷暖空气频繁 ③台风登陆次数多 ④强对流天气多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7.B 8.D 9. A
【解析】7.淮河下游强风以偏北风为主,主要来自北方的较高纬度,因下游地势平坦,对偏北风遮挡小,故受强风影响大,出现频次高,B正确;淮河为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下游纬度差异不大,A错误;降水、河流流速对风影响小,CD错误。故选B。
8.冬春季节,我国北方气温低,南北温差大,北方冷空气势力强,活动频繁,南下次数多,会给淮河下游带来强风,D正确;其他季节,气温较高,冷空气势力较弱,风力较小,ABC错误。故选D。
9.淮河航道强风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是冬春季节,易发生强风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气温低,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易南下;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易出现大风天气,①②正确;台风登陆多在夏秋季节,③错误;强对流天气,气流以上升为主,④错误,故 A正确, BCD错误。故选A。
近几年,我国风电的发展逐渐由陆地转向海上,但海上风电工程复杂,技术要求高。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区域风能区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江苏、福建两省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福建省沿海风能资源丰富,由沿海向内陆变化较小
B.江苏省沿海风能资源丰富,由沿海向内陆方向迅速递减,变化较大
C.造成两省风能资源由沿海向内陆变化特征差异的因素是距海远近
D.造成两省风能资源由沿海向内陆变化特征差异的因素是地形
11.与西北内陆风电开发相比,我国东南沿海开发海上风电的优势为()
①相同高度,海上风速比陆上风速大,开发海上风电发电效率高
②海上发电,不占有陆上空间,节约土地资源
③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技术发达,利于解决海上风电建设困难
④风能清洁无污染,可再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10.D 11.A
【解析】10.由图可知,江苏省风能资源为较丰富区和可利用区,风能资源由沿海向内陆变化较小,而福建的风能资源由沿海向内陆迅速递减,由丰富区变为欠缺区,变化大;造成福建风能资源由沿海向内陆变化特征主要原因是福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季风和台风,使风力由沿海向内陆差异明显;而造成江苏风能资源由沿海向内陆变化特征主要原因是没有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季风和台风,使风力由沿海向内陆变化较小。综上所述,造成两省风能资源由沿海向内陆变化特征差异的因素是地形,而非距海远近,D对,排除ABC。故选D。
11.东南沿海的风力更大,占用土地资源少且经济发达,资金技术实力强,都是相对于西北内陆风电的优点,而风能清洁无污染可再生是风能自身的优点,不是与西北的差异。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A对,排除BCD。故选A。
泥炭是不同分解程度的松软有机质堆积体,其有机质含量超过30%。泥炭沼泽则是指地表经常过湿或者有薄层积水,其上生长有喜湿或沼泽植物并有泥炭累积的特殊地域,是陆地上碳积累量最高的生态系统。下图为我国吉林省长白山区白江河泥炭厚度分布图。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在此开展了大规模造林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白江河泥炭沼泽形成过程中,其主要环境条件为()
A.湿润隔气 B.干燥隔气 C.湿润通气 D.干燥通气
13.人们在白江河泥炭沼泽开展大规模造林活动之前,应当()
A.平整土地 B.造沟排水 C.活化土壤 D.增施肥料
【答案】12.A 13.B
【解析】12.泥炭是不同分解程度的松软有机质堆积体,泥炭沼泽则含有大量水分,长期保持厌氧环境,植物残体分解速度缓慢,有机质不断积累,成为陆地上碳积累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环境条件为湿润隔气。综上所述,A正确, BCD三项错误。故选A。
13.泥炭沼泽含有大量水分,以营林或放牧为目标的泥炭沼泽改造方式主要是通过挖掘排水沟实施排水,降低泥炭沼泽水位,从而降低土壤中水分,促进树木存活,B对;平整土地应该在排水以后,况且沼泽排水以后,本身就相对平整,不需要进行这项操作,A错;活化土壤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也可以在造林以后进行,C错;土地增施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也可以在造林以后进行,对造林前影响不大,D错。故选B。
城乡空间结构指城乡聚落分布的特征以及人口、技术、资金等各生产要素的整合与重组。安徽省淮北市“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煤竭城衰”,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2000年后城市开始转型,城乡空间结构随之发生改变,现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图示意淮北市城乡聚落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淮北市城乡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15.淮北市城乡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
A.煤炭资源开采 B.交通网络完善
C.产业结构演变 D.政策制度调控
16.在城乡融合发展阶段,该区域近郊矿业城镇在经济转型方面的主要方向是()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B.发展矿山生态旅游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扩大粮食种植规模
【答案】14. D 15.C 16.B
【解析】14.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由题意可知,淮北市因煤而建,故人口最初向资源丰富地区流动,故为③;随着城市发展人口逐渐向主城区流动,故为②;后来,煤炭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人口逐渐向郊区移动,故为①;故形成过程是③→②→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据材料“2000年后城市开始转型,城乡空间结构随之发生改变,现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可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淮北城乡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驱动力,C正确;煤炭资源开采是最初城市发展的动力,A错误;交通网络完善、政策制度调控会影响城乡空间结构发展变化,但不是主要驱动力,BD错误。故选C。
16.结合所学知识,城乡融合发展阶段,近郊区可以发展矿山生态旅游,促进经济转型,而不是扩大粮食种植规模,B正确。 D错误;近郊区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不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A错误;近郊区技术水平较低,不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错误。故选B。
本文标题: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广东专用4
上一篇: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广东专用3
下一篇: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广东专用5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50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504.html
上一篇: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广东专用3
下一篇: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广东专用5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50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