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安徽专用4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6-02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安徽2024年高考开始使用新的试卷结构,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14~16题)+非选择题(共3题)。新课改模式下的新高考,仍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主,适当考察区域发展、环境问题和国家安全。
自然地理中的大气、水、地表形态,人文地理中的产业活动,仍是高考的重点考察内容。不过,随着新高考的推进,命题形式更加新颖,地理核心知识更多的以新材料呈现来考察,可以说是“无情境、不高考”。因此,夯实基础知识,用好材料和情境,搞清楚题目的逻辑思维过程,成为当前高考的重要突破方向。
本试卷选择题着重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突出对学生必备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创新性”的新高考改革要求。选择题10-12题关注生态安全,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反之,不健康的生态系统,是功能不完全或不正常的生态系统,其安全状况则处于受威胁之中。综合题18题以藏东南地区冰川发育为材料,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充分体现了“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素养导向、价值引领”的命题立意,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备考时应特别注意以时事热点材料为背景的新情景问题,将地理知识时事政治等融为一体,采用主题式探究,以思维构建为导向,以问题成因分析为落脚点,能有效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下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迁移到不同情境中的能力,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制造业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制造业区位优势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劳动力的空间流动也在悄然变化,制造业区位优势的变化对劳动力空间流动的影响因行业、城市、劳动力个体而异。下图示意2007-2013年中国制造业区位优势上升与下降的城市在不同类型城市间的分布(%)。据此完成1-3小题。
2007—2011年 2008—2012年 2009—2013年
下降 上升 下降 上升 下降 上升
地理区位 东部城市 23.2 53.0 22.6 50.0 22.5 49.5
中部城市 39.0 11.8 32.3 28.1 41.9 11.8
西部城市 27.7 23.7 34.1 12.4 26.9 25.8
东北城市 10.2 10.5 11.0 9.0 8.8 12.9
经济区位 城市群中心城市 6.8 30.3 9.1 22.5 8.8 22.6
城市群外围城市 69.5 53.9 67.1 60.7 60.9 61.3
其他城市 23.7 15.8 23.8 16.9 24.4 16.1
规模 特大超大城市 2.8 10.5 3.7 7.0 3.1 8.6
大城市 44.1 53.9 42.1 56.2 41.9 55.9
中等城市 36.7 30.3 37.2 30.3 38.1 29.0
小城市 16.4 5.3 17.1 5.6 16.9 6.5

1.2007-2013年,制造业区位优势变化格局特征()
A.东部城市与中西部城市区位优势变化一致 B.多数城市群中心城市区位优势下降
C.规模较小城市区位优势下降较显著 D.东北城市区位优势一直下降
2.制造业区位优势的变化导致制造业劳动力空间流动,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吸引了较多劳动力流入 B.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倾向流入优势上升城市
C.特大超大城市优势下降没有吸引力 D.东部地区仍是主要目的地
3.与城市群外围城市促进劳动力流入原因不相符的是()
A.城市生态宜居性 B.中心城市制造业大多转入外围城市
C.以高端制造业为发展重点 D.就业机会与收入增加
【答案】1.B 2.D 3.C
【解析】1.读材料可知,制造业区位优势变化东部城市下降比重大于上升比重,中西部城市上升比重大于下降比重,A错误;城市群中心城市制造业区位优势变化上升小于10%,下降大于22%,总体下降,B正确;规模较小城市区位优势变化以上升为主,C错误;东北城市区位优势变化总体上先是偏下降,再偏上升,最后偏下降,D错误。故选B。
2.东北重工业占比较大,区位优势变化不大,对制造业劳动力吸引较小,劳动力流入少,A错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倾向流入特大规模城市、东部城市,这些城市制造业区位优势变化呈下降,但有高端产业,薪酬高,B错误;特大超大城市区位优势下降,但还是有高端制造业,对制造业劳动力有吸引力,C错误;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集中了许多高端制造业,工作环境和待遇也更好,是制造业劳动力流入的主要目的地,D正确。故选D。
3.制造业整体上呈现出从中心城市向外围城市转移的趋势,城市群中心城市多以智能制造、高端制造为发展重点,外围城市制造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所导致的就业机会与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吸引力较强,而且城市群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治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围城市制造业发展产生的负向环境效应,增加了城市生态宜居性,有利于吸引劳动力流入,ABD是外围城市劳动力流入的原因,高端制造业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而不是外围城市,C不是主要原因,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影响产业转移因素有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内部交易成本、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
我国《城市消防规划规范》要求消防部门在接警后5分钟内到达事故现场,估算准确可靠的消防站等时圈是消防救援效率评估和分析的关键。下图示意南京市消防站与城市功能区。据此完成4-6小题。
@@@61c29a1f2ca34fdeb954f6a0793a3fa0
4.图例O表示()
A.水域 B.森林 C.火灾密集区 D.城市功能区
5.本研究构建消防站等时圈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是()
A.路径规划 B.空间定位 C.影像获取 D.数据存储
6.在城市未来消防建设中,对辖区面积过大的区域需要()
A.迁移消防站至本辖区的边界 B.新增消防站并疏解辖区人口
C.加快城市建设提高路网密度 D.新增消防站并重新划分辖区
【答案】4.B 5.A 6.D
【解析】4.据图可知长江穿过南京市,条带状的S表示水域;图例O零星分布,主要分布主城区边缘,是森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构建消防站等时圈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消防车路径规划,估算到达时间,A正确;空间定位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B错误;获取影像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C错误;数据存储对研究消防站等时圈作用不大,D错误。故选A。
6.辖区面积过大不利于及时进行消防救援,可以新增消防站,同时结合消防站等时圈对已有消防站重新划分辖区,从而满足救援需要,D正确;迁移消防站至本辖区的边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辖区面积过大导致的消防覆盖不足问题。相反,这可能导致消防站距离某些区域更远,增加应急响应时间,A错误;新增消防站并疏解辖区人口,虽然新增消防站可以增加消防覆盖,但疏解辖区人口与消防建设关系不大,且实际操作难度较大,B错误;加快城市建设提高路网密度,虽然路网密度的提高有助于消防车辆快速到达火灾现场,但并不能直接解决辖区面积过大导致的消防覆盖不足问题,C错误。故选D。
【点睛】3S技术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统称。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高空或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功能类地理信息管理软件,能够对各类信息进行分类、分级、分层管理。全球定位系统则是利用一组卫星的伪距测量或伪距差分测量来确定接收机在地球表面的绝对位置的技术。
德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先行者。为更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发布日前电价信息(是指提前发布当日一天内的电价信息),以供电厂和消费者参考决策。图示意2022年3月19日部分时段德国各类能源发电量与日前电价。完成7-8小题。
@@@f2f37dac02974929aea3f78c1c549d5b
7.可再生能源发电I、Ⅱ、Ⅲ、Ⅳ分别代表()
A.光伏发电、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生物质能发电
B.光伏发电、海上风电、陆上风电、生物质能发电
C.生物质能发电、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发电
D.生物质能发电、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
8.德国采用灵活的日前电价方式,其目的是()
A.减少清洁能源消费 B.保障电力稳定供应
C.促进化石能源利用 D.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7.A 8.D
【分析】7.据图各类能源发电量可知:I主要在白天有发电量,说明I为光伏发电,Ⅱ、Ⅲ在一天内的发电量有波动,且德国海岸线较短,加上海上风电站投资大、建设难度大等原因,可以推出Ⅱ为陆上风电、Ⅲ为海上风电、Ⅳ在一天内的发电量较稳定,说明Ⅳ为生物质能发电。故选A。
8.根据材料“德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先行者”可知德国电价采用灵活的日前电价方式,主要体现德国政府通过调电价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家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均衡发展,故A、C错,D对。通过化石能源保障电网稳定供应只是一种能量互补的手段,故B错。故选D。
【点睛】德国可再生电力以风电和光伏为主,发电量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为减少碳排放,鼓励消费者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大致6时至午后,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断增加,通过不断降低电力价格,鼓励居民使用可再生电力;大致午后至18时,化石能源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足时,进行快速补充,这时提高电力价格;深夜电力需求较少,可再生能源发电较少,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等。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总面积达44万hm²,约占该岛陆域面积的1/7。当物种在进行移动和扩散时需穿越异质景观空间,在该过程中将克服一定的阻力或消耗一定的成本。通过对该公园的土地利用分布格局、地形和社会经济要素等阻力因子的影响程度,确定其物种迁移综合阻力值(下图)。完成9-11小题。
@@@e1daf3b7770e4c8688e0afccca25b0d2
9.该公园综合阻力值的分布特点是()
A.低值区相对分散 B.高值区集中连片
C.呈现东西高、中间低的趋势 D.高值区面积较大
10.据图推测该公园综合阻力高值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较陡 B.距高速公路较远 C.人为干扰较大 D.天然林占比较高
11.该公园构建生态廊道主要目的是()
A.改变区域景观格局 B.减少外来物种入侵
C.减缓栖息地破碎化 D.利于游客观赏野生动物
【答案】9.C 10.C 11.C
【解析】9.阅读物种迁移综合阻力值分布图可知,低值区相对集中、连片分布,高值区相对分散,面积较小,ABD错误;物种迁移综合阻力值整体呈现出呈现东西高、中间低的趋势,东西两侧城镇发展,阻力值高,中间阻力值较低,C正确。故选C。
10.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高值区分布在东西,城镇处,城镇人为干扰强,使得综合阻力值高,C正确;高速公路对物种迁移具有一定影响,距高速公路较远出现低值区,B错误;地形较陡、天然林占比较高的区域人类活动干扰小,使得公园综合阻力较低,AD错误。故选C。
11.该公园构建生态廊道主要目的是减小物种迁移阻力值,减缓栖息地破碎化,加强物种交流,C正确;生态廊道建设会改变区域景观格局,但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生态廊道建设不会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风险,也不是以观赏野生动物为目的,BD错误。故选C。
【点睛】生态廊道是一种重要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手段,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生态廊道也是人们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生活的重要空间。
中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不同,水土流失的成因类型组合复杂。图为“某丘陵区水土流失过程模式图”。据此完成12-14小题。
@@@d00a90ff18774b6c93ab9cf1f0ce009b
12.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滇 B.鄂 C.秦 D.新
13.关于Ⅰ、Ⅱ、Ⅲ三阶段水土流失对应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植被覆盖率降低 ②成土过程较慢 ③基岩完全裸露 ④地表千沟万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①③ D.②①④
14.该地土壤()
A.土质疏松 B.土体黏重 C.腐殖质高 D.土层浅薄
【答案】12.A 13.C 14.D
【解析】12.在阶段Ⅰ,该区域植被主要为乔木,地表植被丰富;其次阶段Ⅱ图中告知该地地质基底不稳定且降水丰富多暴雨;阶段Ⅲ,基岩形状为峰林峰丛结构,属于典型的的喀斯特地貌,选项中全部符合以上几点信息的只有云南,A正确;陕西、湖北、新疆不符合以上特点,BCD错误。故选A。
13.阶段Ⅰ,云南地区多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发育,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成土作用慢。阶段Ⅱ,在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作用下,该丘陵区植被覆盖度降低,沟谷切割深度变大,基岩出露。阶段Ⅲ,植被消失,土壤流失,基岩完全裸露,出现石漠化景观。因此,三阶段水土流失对应过程②①③;地表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④错误。故选C。
14.该区域土壤主要由石灰岩生成,由于流水溶蚀作用,成土速度慢,加上流失侵蚀强烈,地表土层浅薄,D正确;该地土壤为红壤,土质黏重,腐殖质含量低,水土流失严重,土体稳定性差,并不黏重,ABC错误。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夏季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等。
达荷美景观带是西非两热带雨林间的稀树草原带,降水集中于3~10月。研究M湖及沿海沉积物发现,距今8400~4500年间,该景观带以森林为主:距今4500~3400年间,受几内亚湾北部湿季上升补偿流增强影响,稀树草原逐渐取代了森林;如今,当地耕地和种植园广布,M湖的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图示意达荷灵景观带及调查地位置。完成15-16小题。
IMG_256
15、距今8400~4500年间,达荷美景观带森林适应干季的方式最可能是()
A、季节性的落叶 B、叶片退化成刺
C、枝干呈匍匐状 D、根系侧向伸展
16、距今4500~3400年间,达荷美景观带森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年干旱少雨 B、湿季出现短暂干旱
C、干季干旱加重 D、年内光照时间缩短
【答案】15.A 16.B
【解析】15.距今8400—4500年间,达荷美景观带有较长时间的持续湿季,水热条件可满足森林生长,在旱季落叶可减少水分蒸腾,A正确。叶片退化为刺一般出现在全年较为干旱的地区,如荒漠地区及高海拔地区,B错误;枝干呈匍匐状主要是为了保温、防风,C错误;根系侧向伸展主要发生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植被根系发育受制于冻土,不利于吸收深层水源,D错误。故选A。
16、材料显示,距今4500—3400年间,受几内亚湾北岸湿季上升补偿流增强影响,稀树草原逐渐取代了森林。上升补偿流的性质是寒流,会降温减湿,造成湿季出现短暂的干旱时段,缩短了湿季的持续时间,不利于森林生长。故选B。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油茶树喜热怕冷,突然的低温或晚霜会造成落花、落果,喜湿怕涝,花期集中在10-12月,花期连续降雨会影响授粉。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被称为“东方橄榄油”。我国是油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油茶林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生态平衡。广西博白县发展与推广油茶的宜林地资源丰富,可以推动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开展林下种养经济产业,如“油茶+桉树”“油茶+家禽”“油茶+蜂”“油茶+中草药”“油茶+羊”等。广西博白县(图甲)的油茶产业向全过程产业链方向发展,图乙为油茶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模式示意图。近年来,国家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将油茶的定位上升到战略层面。
@@@203d405f-0565-4fa6-8c30-d55370c5ea81
(1)说明博白县适宜油茶种植的气候条件。(6分)
(2)分析博白县开展林下种养经济产业的优点。(6分)
(3)从国家安全角度分析我国将油茶定位上升到战略层面的意义。(6分)
【答案】(1)纬度低,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少有寒潮侵袭,减少落花、落果现象;旱季(10月到次年5月)降水少,不影响授粉。(每点2分,共6分)
(2)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提高了油茶林地利用效率;发展多种经营,增加了农产品的种类和产量,适应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抑制杂草,节约油茶种植管理成本。(每点2分,共6分)
(3)油茶综合利用价值高,对国家战略资源发展有很大意义;油茶产业充分利用宜林地资源,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油茶产能提高,增强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能力,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每点2分,共6分)
【分析】本题以广西发展油茶产业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图示可知,博白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分旱雨两季;该区域受寒潮侵袭的概率小,有效减少落花、落果现象;结合材料“花期集中在10-12月,花期连续降雨会影响授粉”及气候类型可知,旱季(10月到次年5月) 雨水少,不影响授粉。
(2)结合材料可知,利用油茶林良好的林地空间,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结合当地种养优势品种,推广油茶林复合经济模式, 增加收益,并且可以适应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油茶+羊”可以抑制杂草,节约油茶种植管理成本。
(3)油茶作为我国特有资源,其丰富的综合利用价值,对国家战略资源发展有重大意义;结合材料“油茶林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生态平衡”可知,油茶产业的科学化发展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全面提升茶油产能,为提升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能力,助力国家粮油安全贡献力量。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面和陡峭的阶坡组成。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
@@@8380d459-4bde-4c71-8f21-8896350beac9
(1)简述河流一级阶地到二级、三级阶地形成的地质过程。(6分)
(2)渭河某河段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为什么早期人类选择在河流阶地居住?(4分)
(3)气候变化影响河流的水量和含沙量,从而导致河水对河床产生的作用力不一样,这种因气候变化而形成的阶地称为气候阶地。在气候转为温暖湿润时期,图9中的河漫滩是否会形成新的阶地,请说明理由?(6分)
【答案】(1)一般是在地壳几次垂直上升运动的过程中,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形成的﹔(2分)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河漫滩形成一级阶地﹔(2分)当一级阶地形成后,地壳抬升,河流进一步下切,形成二级阶地﹔(2分)地壳继续抬升,河流再进一步下切,三级阶地形成(三级阶地形成的地质年代最早)。
(2)该区域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干旱,水源是限定性因素﹔(2分)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阶地,利于取水。(2分)
(3)是,(2分)因为在气候转为温暖湿润时期,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2分)河流水量增加,含沙量较少,河流堆积少,以侵蚀(下切)作用为主。(2分)
或者答:否,因为在气候转为温暖湿润时期,西北地区河流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仍然不高,但上游河流水量增加,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较多,河漫滩以堆积作用为主。
【分析】本题以河流阶地的概念和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问题,考查河流阶地的形成原因,人口聚落形成的原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运用相关知识能力。
【详解】(1)根据材料和图示: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阶地逐渐上升,距离原河道越远越高。多级河流阶地形成伴随着地壳多次垂直上升运动,地壳抬升,河流向下侵蚀,原河漫滩形成河流阶地,当一级阶地形成后,地壳再次抬升,河流会进一步下切,形成二级阶地;河流继续抬升,河流再进一步下切,形成三级阶地。三级阶地是最初地壳抬升形成,形成时间最早。经历长期发展过程,河流多级阶地形成。
(2)人类遗址的形成与分布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关,一般考虑食物,水源,防御,土壤,气候等条件。渭河流经流域内年降水量小,气候干旱,早期人类生存环境差,水源是限定性因素。河流阶地位于河流沿岸,取水用水便利,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阶地,利于取水。
(3)开放性题目,论点与论据需要相匹配。根据题目一和材料可知,河流阶地形成与地壳抬升和流水下切相关,分析河流阶地是否形成与河流的侵蚀密切相关。回答:是,温暖湿润的环境,会使河流水量增大,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河流含沙量减小,此时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小,流速增加,对河流侵蚀作用增强,堆积作用弱,有利于河流阶地的形成,容易新的阶地。回答:否,在西北地区气候转为温暖湿润时期,降水增加,对地面侵蚀作用增强,而植被覆盖率未明显提高,使地面径流汇入河流含沙量较大,增加河流含沙量,河流降水补给水量增加,河流水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增强,进一步增加河流含沙量,河流易发生堆积,不易形成河流阶地。
19.《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将国土空间分为珠三角地区、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18分)
材料一:2014年,深圳市宝安区和河源市龙川县在龙川辖区内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飞地经济”。2023年,龙川县在宝安辖区内揭牌成立“飞地园区”,着力建设专业孵化器和研发中心,引进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高端新材料等高端项目,开辟“孵化在深圳、转化在龙川”的产业招商和产业培育新路径。两地由此实现了从“单向飞地”向“双向飞地”的转变,产业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
材料二:2021年6月1日,广东省印发《促进海上风电有序开发和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加速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开发,探索海域资源集约生态化开发的新模式,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52f5675a6b814f08b9915782b2ec7043
@@@6943e6ecb89744c497c3ff9f2b78bee4
(1)概括深圳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6分)
(2)分析深圳和河源设立“双向飞地”的合理性。(6分)
(3)简述“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模式对保障国家安全的意义。(6分)
【答案】(1)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1分)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然后下降;(1分)第三产业比重波动上升;(1分)
产业结构变化调整,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吸引人口来此就业,促进本地区城市化的发展。(3分)
(2) 深圳:深圳的技术水平较高,人才众多,设计研发中心借助先进的技术,提高产品质量。(2分)
河源龙川: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较低;与深圳距离较近,有利于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2分)
发展“双向飞地”模式有利于对两地经济协同发展,如改善龙川环境质量、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提高龙川和深圳的交流与联系等(2分)
(3)能源安全:海上风电和海水制氢提供清洁能源,增加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
环境安全:风电和氢能是清洁能源,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减缓全球变暖;
海洋空间安全:海上风电和水下牧场共用海洋空间,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
生态安全:风机基础的淹没部分可起到人工鱼礁的作用,可为生物增殖提供栖息地,增加生物资源量和多样性;
农产品安全:海洋牧场扩展渔业空间范围,提高渔业产量,保障农产品供应安全。(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分析】本题以《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为材料,涉及地区产业结构、城镇化、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区域关联性与区域发展、国家安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1)据图2可知,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然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波动上升。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农业人口减少,非农业人口增加,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说明城市化水平提升;第二产业比重增加,工业化水平提升,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第二产业比重提升,城市化水平提升,但传统工业污染严重,耗能大,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需要转移走,后期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更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
(2)据图1可知,深圳市是珠三角的核心城市,科技水平高,人才众多,但劳动力工资水平高,土地租金高;龙川位于北部生态发展区,环境保护要求高,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较低,离深圳近,有利于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发展“双向飞地”模式有利于对两地经济协同发展,如改善龙川环境质量、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提高龙川和深圳的交流与联系等。
(3)国家安全可分为能源安全、环境安全、海洋空间安全、生态安全、农产品安全等。海上风电和海水制氢提供清洁能源,增加能源供给,缓解我国能源不足的现状,保障能源安全;风电和氢能是清洁能源,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减缓全球变暖,保障环境安全;海上风电和水下牧场共用海洋空间,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风机基础的淹没部分可起到人工鱼礁的作用,可为生物增殖提供栖息地,增加生物资源量和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海洋牧场扩展渔业空间范围,提高渔业产量,保障农产品供应安全。
  本文标题: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安徽专用4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48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489.html

    标签:安徽卷地理必刷卷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