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2024年济南三模地理试题答案解析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4-05-19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图片

【答案】1.A   2.A

【1题解析】该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地表水体整体较少-- 以永久性积雪和冰川、季节性积雪以及内流河湖形式为主,中北部地区地势低,利于水流汇集,受地形影响,大型永久内陆湖泊、水体集中分布在此(45° N左右),地表水面积大;南部地表水主要为冰川与永久性积雪及其形成的对应河流,且偏南部地区纬度较北部低,蒸发旺盛,地表水相对较少。①②正确,故选A。该地区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其对地表水分布的影响较小;该区域人类分布在水源充足地区,其影响范围有限。

【2题解析】该地区地表水变化明显,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尤其是人口、产业等发展,因此永久水面积减少而季节水增加最明显的应是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甲在咸海沿岸,咸海有阿姆河和锡尔河等河流注入,沿岸地形相对平坦,适宜发展农业经济,人口增长迅速,以灌溉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用于灌溉、饮水和工业生产,虽近几十年来气候暖湿化引起冰雪融水量增加,但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水收入远不及人类活动的水支出,致使咸海萎缩,永久水持续减少,(耕地等)季节水增加。乙地位于卡拉库姆沙漠,丙地位于帕米尔高原,均人口稀疏,人类活动导致的地表水变化不明显。丁地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乌拉尔河沿岸,人口较咸海沿岸少。

图片

【答案】3.D   4.C

【3题解析】相比2001年,2002年最大海冰距离下降,说明渤海海冰面积减小,推断该年渤海海域水温偏高;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势力偏强,低纬度大量暖气流被输送至渤海海域;且副高位置偏北,阻碍冬季冷空气南下,导致渤海冬季气温较往年偏高,不利于海冰生成;D选项正确。

【4题解析】相比渤海湾,莱州湾海域纬度低,但多数年份最大海冰距离偏大,即海冰范围更广,该海域更易结冰;由图得知,莱州湾受到黄河口大量淡水的影响,海水盐度低,冰点较高,且浅滩较多,极易结冰,C项正确。冬季风对莱州湾和渤海湾的影响差异不大,A错;冬季,渤海湾和莱州湾海域表层均表现为自西北向东南的沿岸流,底层海水运动情况相差不大,B错;莱州湾海域封闭程度低,和外海水流交换频繁,不利于海冰的形成,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

图片
图片

【答案】5.B   6.A   7.A

【5题解析】影响桥梁布局的首要因素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即运输需求量的多少。由图可知,宜宾市金沙江两岸分别是老城区和核心城区,人口、产业分布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运输需求量最大,且该河段河道较窄,施工成本低,施工难度小,B项正确。岷江段两岸运输需求量较小,A项错误;长江段两岸运输需求量较小且河面宽,建桥成本高,施工难度大,C、D两项错误。

【6题解析】由题意可知,公铁大桥传统布置是上层公路下层铁路,公铁平层布置显著降低了公路的爬坡高度,且平层布置使高铁、汽车可以在同一平面上通行,有助于提高交通的流畅性和通行效率;选项①②正确。平层布置占用土地面积较大,③错误;由图5可知公路与铁路之间设有综合防护屏障,说明公铁平层布置中公路与铁路干扰较大,④错误。

【7题解析】宜宾建设多座跨桥通道,交通通达度提高,利于港口、相关产业及城市的融合发展,选项A正确;对城市等级提升影响不大,B错;伴随着交通通达度提高,城市发展潜力提升,利于周边人口迁入,C错;城市形态仍然是组团状,未发生改变,D项错误。

图片

【答案】8.C   9.C  10.A

【8题解析】据图得知, 原始阶段艺术家工作室均布局在小堡村宅基地,因此受影响最大的是居住用地;公共用地、商业用地、农业用地受影响较小,A、 B、D错误。

【9题解析】由题意可知,与共生阶段相比,小堡村爆发阶段主要体现为文化艺术产业、艺术品售卖机构数量增多,从创作到艺术品售卖整个产业链日趋成熟;C项正确。文化用地挤占了部分工业用地,工业用地规模萎缩,A项错误;艺术家工作室仍集中在南部,B项错误;工业与艺术产业共生发展是共生阶段的特点,D项错误。

【10题解析】由题意得知, 2012 年后商业活动增加会造成土地地租上涨,草根艺术家收入水平低,因付租能力有限而被迫外迁,特色艺术工作室空置率提高,艺术创作受到影响,该聚落面临危机与挑战,选项A正确;开发接近饱和与聚落面临危机没有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信息表明大量村民外迁及艺术市场萎缩,C、D两项错误。

图片
图片

【答案】11.B   12.A

【11题解析】首先通过判读三角坐标图,得出铝元素比重最高的土壤剖面为M1。通过纵坐标得出MI的CIA指数最大,结合文字材料得知CIA指数越大表示风化程度越高,所以土壤剖面MI的风化程度最高。气候是影响化学风化的重要因子,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大,越有利于化学风化。故选B。

【12题解析】观察M4、 M5、M6、M7四个土壤剖面在三角图中样点投影分布,CIA 指数较小,表示风化程度较低,说明土壤发育程度较低,故①正确。四个土壤剖面样点分布相对集聚,说明成壤环境较为相似,③正确。故选A。

图片
图片

【答案】13.C   14.D   15.C

【13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底地形与冷泉渗漏区分布的关系。消亡边界和生长边界,地壳活动剧烈,海底地形起伏大,不利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存在。故A、B错误。洋盆是海底相对平坦的区域,通常位于大洋中部,远离大陆架,深度较大,天然气水合物往往稳定存在,但不利于冷泉渗漏的形成。故D错误。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较浅,海底沉积物较厚,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冷泉渗漏。因此,冷泉渗漏区多分布在大陆架上。故C正确。

【14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冷泉形成的有利条件。结合材料,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是高压、低温,一旦形成条件改变或发育 了裂隙,则利于冷泉形成。洋壳整体下降会导致海水深度增加,海水压力增大,使天然气水合物更加稳定,故①不符合题意。据图,海底生物富集是冷泉释放带来的影响,不属于形成条件,故②不符合题意。海底沉积物移动能破坏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性,出现裂隙,易导致发生甲烷渗漏,故③符合题意。海平面下降使大陆架上的天然气水合物压力减小,稳定性变差,利于冷泉形成,故④符合题意。故选D。

【15题解析】本题考查冷泉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冷泉所在地区是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因受到千扰,结构变得不稳定,以甲烷等气体为主要形式,沿着沉积物裂隙或构造面向上排放的渗漏活动区,是地理尺度较小的区域。据图示,冷泉对附近海域影响是甲烷等温室气体的释放,导致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海水酸化增强,故选C。冷泉释放的海域对较大范围的海水性质和运动影响很小,故A、B、D错误。

图片

16. (14分)

(1)山上建基地:充分利用高山地区的自然优势,实施规模化种植,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山下办工厂:延长产业链,增加蔬菜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山外拓市场:扩大市场销售范围,增加销售渠道。

(2)生产效率提高,剩余劳动力增多,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管理能力,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建设数字化基地,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保障农产品的品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通过溯源保障质量,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品牌地位和知名度;与用户及时沟通反馈,满足(用户)市场多样化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产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链建设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本题选择临安区高山蔬菜产业发展为情境,其中临安区的山地、丘陵地形是高山蔬菜种植的自然基础,“云上菜园”则是利用现代技术提升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方式。

第(1)题,对于“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拓市场”战略,需要分析其对高山蔬莱产业发展在自然优势的利用、产业链延伸、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考查较为基础,主要是落实核心主干知识。

第(2) 题,从农民的角度,要求学生从图示中解读并理解农民在企业中的角色,既是土地的出租者又是企业的职工,参与农业种植和管理,需要从劳动力这一区位因素来理解其在提升企业中的作用。一方面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得生产效率提高,释放大量劳动力,农民收入增多,提高了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企业招工,保障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是本题重点要突出的,企业对农民的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管理能力,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从市场竞争力的角度,从图中数字化基地中的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推知企业生产过程.中实施精准耕作,对生产的精准管理和智能控制,保障品质的同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通过生产、销售、监督等流程的全过程溯源,确保农产品质量,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品牌地位和信誉度;通过与用户互动,线上观看、线下体验、收获后及时送达等方式,满足(用户)市场多样化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图片

17. (14分)

(1) 东北高、西南低;

(冷锋朝西南方向或偏南方向,石家庄冷锋过境时)

(2)冷湿回流气流来自纬度较高,气温低的东北地区:经渤海、黄海,吸收并携带大量水汽,形成冷湿气流。

(3)低空暖湿气流带来充足的水汽;势力较强的回流冷气流与暖湿气流交汇,形成冷锋,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受太行山脉的阻挡,地形抬升,加剧气流上升,形成强降水。解析:本题通过“回流”天气考查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和原理。

第(1)题,需要学生理解“回流”的概念及在地图上的识别回流天气。通过两幅图的对比,判断“回流”天气发生是高压位于东北,低压在华北地区西南侧,此时呈现东北高、西南低气压分布状况,然后分析出冷锋的移动方向,并用符号正确表达。

第(2)题,对“回流”气流性质的判断和分析,是在分析气压分布的基础上,得出回流气流来自纬度较高,气温低的东北地区做出冷气团,然后读图分析“回流”气流越过渤海、黄海等地,吸收并携带大量水汽,形成冷湿气流。

第(3) 题,根据材料和图示,分析判断强降水为暴雪天气,从充足的水汽及强烈降温分析形成原因,注意太行山的地形抬升对降温起到了加强作用,进一步加剧了暴雪的形成。

图片

18.(14分)

 (1)水生植物的贡献率增大。2000 年以后,沉湖湿地的人类活动减少,水生植物生长面积扩大,水生植物残体沉积增多;湖区植被恢复使水土流失减弱,进入湿地的土壤有机质和陆生植物减少。

(2)“退渔还湿”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水污染),改善水质;有效调节和储存水资源,维护区域水资源安全;扩大湿地面积,改善动植物的栖息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固碳能力,利于实现碳中和;调节气候能力增强,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解析:

第(1)题,根据图13,并结合图例,可知水生植物的贡献率增大并呈波动变化。根据材料知,2000年后,为保护鸟类栖息地湿地,开始禁止人为收割芦苇,这样减少了人为干扰,为水生植物提供了更好的生长环境,生长面积扩大。芦苇生长面积扩大,生物.量增加,植物死亡后残体更多地在湖泊内部沉积,故水生植物的贡献率增大;且湖区植被恢复使水土流失减弱,进入湿地的土壤有机质和陆生植物减少。

第(2)题,“退渔还湿”措施即把规模化养殖区恢复成湿地。湿地的生态功能包括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参与碳循环等多个方面。结合材料,沉湖“退渔还湿”的生态意义,主要从水质、水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区域生态安全等方面进行阐述。

图片

19. (13分)

(1) 平缓的湖底或海底地形、稳定的水流供应以及充足的泥沙来源。

(2)下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分流河道改道快,天然堤发育时间短;洪水期被湖水淹没,易被湖水侵蚀,不易发育成型。

(3)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湖水量变动频繁;三角洲坡度极缓,湖水量的变动引起湖岸线大幅进退;湖底暴露时,分流河道直接推进到暴露的湖底之上,形成河相沉积;三角洲水上、水下沉积频繁交替,湖相泥岩、河相砂岩夹杂出现。

解析:

第(1)题,“缓坡三角洲是在平缓湖底或海底发育起来的三角洲”要形成缓坡三角.洲,必须具备三角洲形成基本条件,三角洲为位于河口由河流水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地貌,需要稳定的水流以及充足的泥沙来源以不断向河口处输送物质,同时沉积环境也有特殊要求一地形为平缓的湖底或海底。第(2) 题,天然堤主要是由于洪水期河水溢出河道,沉积物在河道两岸堆积而成的。其发育程度主要与河道稳定性有关,河道越稳定,堤岸沉积时间越长,天然堤发育程度越好。下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且洪水期被湖水淹没,分流河道改道快,天然堤发育时间短,且易被湖水侵蚀,其两岸还未形成地形上呈明显凸起的天然堤时就已改道。

第(3)题,湖相泥岩是湖水沉积形成,分流河道砂岩是河流沉积形成。鄱阳湖贛江三角洲垂直方向的沉积物中,出现湖相泥岩中央有分流河道砂岩的现象,在三角洲沉积形成过程中沉积发生了湖水沉积与河流沉积的交替变化,说明该地有时淹没于湖面之下,有时出露。本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湖水量变动频繁,且缓坡三角洲坡度极缓,湖水量变动,会引起湖岸线大幅度进退;当湖底暴露时,分流河道直接推进到暴露的湖底之上,形成河相沉积;湖水、河流沉积频繁交替,形成湖相泥岩、河相砂岩央杂出现的情形。

  本文标题:2024年济南三模地理试题答案解析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43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432.html

    标签:三模地理试题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