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为给新型城镇化提供必要参考,某研究统计了河南省45个村庄中回流农民工预期购房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下图示意回流农民工现居住地距地级市的远近对预期购房区位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河南省外出农民工中大部分选择回流购房的主要原因是()
①乡镇经济发展②交通运输改善③乡镇产业齐全④年龄结构变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为了满足当地回流农民工购房需求,未来的城镇化建设重点区域可能是()
A.县城B.集镇C.本村D.地级市
【答案】1. B2. A
【解析】
【1题详解】
河南省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多,生产生活成本低,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城乡交通条件改善,乡镇经济发展,①②正确,外出农民工年龄多处在中年需要为子女或自己养老配置房产,选择回流购房,④正确,乡镇企业由于其配套设施缺少,产业并不齐全,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图中显示回流的农民工更多地选择在县城是为了更便利的就业,因为回流农民工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不是回乡务农。县城为回流农民工预期购房区位的首选区位,未来城镇化重点建设区域是县城,A正确;集镇、本村、地级市回流人口较少,BCD错误。故选A。
【点睛】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总部位于深圳的某企业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近年来,该企业为珠三角地区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制造等部门向珠三角其他城市扩散。完成下面小题。
3.珠三角地区被改造企业的变化是()
A.二三产业融合B.生产的多元化
C.工作岗位增加D.产品种类改变
4.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扩散,给珠三角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①强化城市的特色功能②促进同类产业分散分布
③缓解城市间交通压力④增强城市间的产业联系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3. A4. C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对珠三角地区的企业进行改造,使得其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能够促进二三产业融合,A正确;对于企业生产多元化、工作岗位以及产品种类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制造等部门向珠三角其他城市扩散,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强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化城市的特色功能,①正确;高新技术产业对科技、人才要求高,难以实现分散分布,②错误;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增强,不会缓解城市间交通压力,可能会加大交通压力,③错误;能够增强城市间的产业联系,④正确。故选C。
【点睛】城市的发展会推动周边地区的工业化、现代化化进程,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产业的扩散而产生。具体来说,就是由于资源禀赋或政策引导等原因,一些企业选择在城市周围建立生产基地或者研发中心等设施,从而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技术传播的速度也会加快,这也有利于周边地区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巴渝(今重庆)地区多低山丘陵,夏秋多雨,耕地以梯田形式进行开垦。为了应对自然条件的限制,当地采取了梯田的不同空间进行组合布局,形成了“高囤—低灌”组合模式,并在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排蓄有序、一田多用的梯田水利技术。下图示意当地冬季梯田水利技术组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建水库抽灌相比,囤水田的优势有()
①建设成本低②可自流灌溉③蓄水空间大④布局较灵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冬季采用“囤水田+冬水田”梯田水利技术组合主要是为了()
A.增加地面反射B.减轻寒潮危害C.保障春耕水源D.增加局部降水
【答案】5. B6. C
【解析】
【5题详解】
由图文信息可知,囤水田是一种简易的以田蓄水设施,和建水库抽灌相比,建设成本低,①对;可利用地势自流灌溉,②对;水库多利用地势建设,蓄水空间更大,③错;利用闲田蓄水,布局较灵活,④对;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囤水主要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依据巴渝地区的气候特点,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春旱严重,为保障翌年的春耕灌溉用水,囤水田需在秋季关水、囤水,C正确;增加地面反射率和增加局部降水、减轻寒潮危害都不是囤水的主要目的,ABD错误。故选C。
【点睛】 囤水田是一种简易的以田蓄水设施,可一年四季囤水,水深在0.7米以上,除保证本田用水外,还有多余水供其他田块使用。冬囤水田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不仅抗旱保墒,而且能够涵养水源、调节区域小气候、促进水生态平衡。
京藏高速柴达木腹地路段沿线地形复杂多样,自然条件较差。下图示意沿线宗加镇自动气象观测站记录的某季节逐小时路面温度与气温日变化情况。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图中近地面大气升温趋势慢于路面,其直接原因是()
A太阳辐射使地面升温B.地面增温增强太阳辐射
C.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D.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增温
8.在不考虑外来沙源的情况下, 推测图示季节风沙活动最弱的时间段最可能是()
A.06:00—08:00B.10:00—12:00
C.14:00—16:00D.20:00—22:00
【答案】7C8. A
【解析】
【7题详解】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再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向外传递,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热量在传递的过程中会出现滞后现象,由此可知近地面大气升温趋势慢于地面的直接原因是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C符合题意,太阳辐射使地面升温,不是近地面大气升温趋势慢于路面的直接原因,排除A;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增温则会增强大气温度,不会增强太阳辐射,B错误;大气逆辐射不是地面的主要热源,如果大气逆辐射是使地面增温的主要原因,则地面升温趋势慢于大气,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路面与近地面气温越低,大气垂直运动越弱,反之对流旺盛。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路面最高温约为45℃,应为北半球夏季。地面温度和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6:00-8:00,此时大气的上升运动最弱,不利于扬沙,因此风沙活动较弱,A正确;10:00-12:00、14:00-16:00、20:00-22:00的地面温度和气温较高,空气的上升运动较强,易于扬沙,风沙活动较强,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大气受热的过程:“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植被是气候变化最直接、最灵敏的“指示器”,通过对植被的研究可获得气候变化信息。黄土高原南部白水河两岸分布有多处人类文明遗址,气候变化是影响该地区人类活动及文化演化的重要原因。下图为白水河流域距今5.53~4.12千年前各类种属植被数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现代相比,距今5.53~4.12千年前白水河流域植被最突出的特征是()
A.耐寒植物丰富度高B.亚热带种属数量多
C.温带物种优势明显D.耐旱植物占比更大
10.距今5.53~4.12千年期间白水河流域气候变化总趋势是()
A.暖湿→冷干B.冷干→暖湿C.暖湿→暖干D.冷湿→暖湿
【答案】9. B10. C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白水河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现在的白水河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从图中可知距今5.53-4.12千年前还有热带与亚热带种属植物,因此距今5.53-4.12千年前白水河流域最突出的特征是亚热带种属数量多,B正确;耐寒植物丰富度低,A错误;现在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物种在现代的优势更明显,C错误;现代是温带季风气候,而当时有大量热带亚热带种属,当时气候更湿润,因此现代耐旱物种占比更大,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距今5.53-4.12千年期间,热带与亚热带种属数量在上升,说明气候总体在变暖,不耐旱种属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说明气候先变湿后变干,因此该时期气候变化总趋势是暖湿→暖干,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天然植被往往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通过植被的变化来推测冷暖干湿的变化。
沙粒在被风搬运的过程中,从迎风坡向前运动到背风坡滑落堆积下来。随着沙粒不断的搬运和堆积,在沙丘内部形成与背风坡倾斜方向一致的斜层理。当风向发生改变时,沿着沙粒前进方向又会形成新的沙丘。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地貌发育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地区最可能出现图示地质地貌发育过程的是()
A.青藏高原南部B.内蒙古高原西部C.德干高原东部D.巴西高原北部
12.以下风沙沉积层形成最早的是()
A.S1B.S2C.S3D.S4
13.风沙沉积层S5形成时()
①风力较强②风力较弱③风向多变④风向稳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11. B12. A13. D
【解析】
11题详解】
图为沙丘地貌的发育过程,沙丘为典型的风力堆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半干旱的地区。青藏高原南部、德干高原东部和巴西高原北部降水均较丰富,不利于沙丘发育,ACD错误;内蒙古高原西部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最可能出现沙丘地貌发育过程,B正确。故选B。
【12题详解】
图中S5覆盖在S1-S4之上,说明S5形成时间最晚。S1-S4中,斜层理倾斜方向是一致的,读图可知,S2部分覆盖在S1上,说明S2形成晚于S1,同理S3晚于S2,S4晚于S3。因此选项中风沙沉积层形成最早的是S1,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S5沉积层内部斜层理十分一致,说明风向稳定,没有明显变化;S5沉积层顶部较为平坦,没有出现明显的沙丘,说明风力较弱,综上所述,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D。
【点睛】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两坡不对称,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洛川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洛川苹果以产量大、果肉脆、口感好、果形优美、色泽鲜亮、维生素与矿物质含量丰富而闻名。洛川苹果种植采用“强枝轻剪,弱枝重剪,大空处轻剪,小空处重剪”的修剪方式。果农每年都忙于减灾防灾。下表示意洛川与世界苹果最佳适生区自然条件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 |
世界苹果最佳适生区 |
洛川 |
年平均气温 |
9-12℃ |
9. 2℃ |
年平均降雨量 |
560-750mm |
621mm |
年日照时数 |
2200-2400小时 |
2552小时 |
昼夜温差 |
7. 1℃ |
12. 6℃ |
海拔 |
800-1300米 |
1100米 |
土层深度 |
>2米 |
80-140米 |
14.对比世界苹果最佳适生区,洛川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沟壑众多,水源充足B.光照充足,日温差大
C.降水适中,年较差小D.土层深厚,多酸性土
15.下列灾害对洛川苹果果实影响最小的是()
A.大风B.霜冻C.冰雹D.洪涝
16.洛川果农采取“强枝轻剪,弱枝重剪,大空处轻剪,小空处重剪”的目的是()
①营养更加分散②防止落花落果③光照均匀深入④延缓开花结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14. B15. D16. C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洛川苹果产区年日照时数较多,光照充足,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积累糖分,B正确。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不利于苹果种植,A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雨量不均匀,降水较多,气温年较差较大,C错。本地土壤呈碱性,D错。故选B。
【1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大风、霜冻和冰雹都会影响苹果果实发育,影响苹果口感,洪涝灾害对苹果果实影响最小,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洛川果农采取“强枝轻剪,弱枝重剪,大空处轻剪,小空处重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太阳光照进入果林,使光照更加均匀的深入果林内部,有利于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弱枝重剪可以保证强枝获得充足营养,防止落花落果的产生,②③正确;该处理方法并没有使营养更加分散,反而使营养较为集中,有利于果实的生长,排除①;并没有延缓开花结果,反而更好地促进光合作用,排除④。故选C。
【点睛】农业区位分析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一般选择在气候适宜,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水源较为充足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如今,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交通条件的完善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区位因素发生明显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 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旅行社布局于经济最繁荣的核心商圈、高档写字楼等区域。知名旅游互联网企业X公司主要提供线上酒店预订、交通预订、旅游度假预订、线路定制与咨询等服务。自2017年起,X公司由线上销售旅游服务产品向“店商+电商”新模式转变。新模式以技术为核心,在线下门市、体验店、生活馆布局线下生活服务场景,为个性化定制提供平台。其布局对良好的公共交通区位具有较强的依附性,门店选址呈现出对写字楼、商场和居民区的多元区位偏好特征。目前X公司线下门店在迪拜等地的机场投入运营,打通出境游“最后一公里”。下图示意X公司线下门店与传统旅行社在上海市的选址布局差异。
(1)说明X公司线下门店在距市中心6km附近布局最多的原因。
(2)从市场竞争力角度,分析X公司由线上向“店商+电商”新模式转变的原因。
(3)请为X公司继续开拓海外市场提出建议。
【答案】(1)线下门店峰值距市中心较远,该地段地价便宜;竞争压力较小,有利于开拓新市场;距离市中心较近,人流量较大,消费能力强;线上加线下的营销模式下,线下门店的选址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小;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完善,便于到店消费。
(2)“店商+电商”的运营模式多样,有利于企业扩大服务范围(消费市场);线下场景化体验能提升顾客的体验感,企业的服务品质升级;线上加线下更能满足费者个性化需求,企业的服务种类多样;布局线下门店,有利于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
(3)加强产品设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产品竞争力;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增加客源;多种方式运营,拓宽销售渠道;了解当地消费习惯及文化习俗等,适应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员工,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等。
【解析】
【分析】该大题以X公司由线上向“店商+电商”新模式转变为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服务业区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市中心低价昂贵,在距市中心6km附近布局,距离市中心已经有一定距离,该地段地价便宜;市中心一般为商业中心,传统旅行社布局较多,在距市中心6km附近布局竞争压力较小,有利于开拓新市场;距市中心6km也不会距市中心过远,市区人流量较大,消费能力强;线上加线下的营销模式下,线下门店的选址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小,可以布局在人流量略少的地方,不想传统门店,需要布局在市中心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完善,距市中心6km也不会对消费者到店消费产生很大麻烦,便于顾客到店消费。
【小问2详解】
“店商+电商”在之前由线上销售旅游服务产品的基础上,设置了线下门市、体验店、生活馆布局线下生活服务场景,为个性化定制提供平台,运营模式更加多样,有利于企业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消费市场;布局线下生活服务场景,有利于顾客进行体验,可以提升顾客的体验感,企业的服务品质升级;可以提高个性化定制提供平台,企业的服务种类多样,能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更能满足费者个性化需求;布局线下门店,也是一种企业的推广方式,能更好的北大众熟知,有利于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
【小问3详解】
X公司继续开拓海外市场加大研究,加强产品设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产品竞争力;加大宣传,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增加客源;借鉴国内“店商+电商”新模式,进行多种方式运营,拓宽销售渠道;海外国家的的消费习惯和文化习俗可能和我国有较大差异,因此要入乡随俗,了解当地消费习惯及文化习俗等,适应市场需求;科学规范管理,培养高素质员工,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等。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域营养物质的来源有外来输入和内部交换两种。研究表明,墨西哥湾中部营养物质缺乏,而鲸类的垂直迁移对氮循环具有关键意义。鲸类常在深水环境觅食,到水面呼吸,当水压下降时,储存在鲸类体内的氮会被释放出来。图示意墨西哥湾的环流系统及鲸类垂直迁移显著影响氮循环的范围。
(1)分析墨西哥湾中部营养物质缺乏的原因。
(2)说明鲸类活动使墨西哥湾中部海域鱼类生物量增多的过程。
(3)墨西哥湾沿岸地区鲸类活动对氮循环影响较小,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挟带营养物质的暖流影响的范围受限;离陆地较远,营养源不足;为低纬度海域,水体分层明显,海水上下交换弱,上泛的营养物质少。
(2)鲸类在深水区觅食,体内氮含量增加;当其上升到水面呼吸时,由于水压下降,氮随呼吸被释放出来;海域营养物质增加,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鱼类生物量增多。
(3)沿岸地区海水较浅,鲸类活动少;海水较浅,上下层氮元素赋存量差异较小;地表径流补充的氮多
【解析】
【分析】本题以墨西哥湾的环流系统及鲸类垂直迁移显著影响氮循环的范围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生物资源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墨西哥湾中部远离海岸线,受河流携带的营养物质影响小,营养源不足;墨西哥湾中部海域面积大,挟带营养物质的暖流影响的范围受限;受暖流影响,且为低纬度海域,水体分层明显,海水上下交换弱,上泛的营养物质少。
【小问2详解】
据题干信息“鲸类常在深水环境觅食,到水面呼吸,当水压下降时,储存在鲸类体内的氮会被释放出来”,可知鲸类在深水区觅食,体内氮含量增加;当其上升到水面呼吸时,由于水压下降,氮随呼吸被释放出来;由于氮元素的增加,海域营养物质增加,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鱼类生物量增多。
【小问3详解】
鲸鱼活动在有足够海水深度的区域,沿岸地区海水较浅,鲸类活动少;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多大陆架分布,海水较浅,上下层氮元素赋存量差异较小;沿岸地区受入海径流影响大,地表径流补充的氮多。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冲沟侵蚀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某研究选择在该区母岩、土壤类型一致的同坡面撂荒坡的不同坡位上,栽种叶片宽大、根系发达的巨菌草,以裸地为对照,发现巨菌草能改善水土流失。不同坡位土壤机械组成不同,对照样地与巨菌草样地土壤粗颗粒(砂粒)含量在上坡位最高,中坡位最低,细颗粒(粉粒和黏粒)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位于中坡位B处巨菌草长势最好,位于上坡位(坡顶附近)A处改良效果最差。图示意该撂荒坡样地的不同坡位分布图。
(1)种植巨菌草能改善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水土流失,请说明理由。
(2)简述中坡位土壤表层细颗粒含量比重增大的原因。
【答案】(1)巨菌草(叶片宽大)可拦截降水,减少坡面汇流;叶片宽大及凋落物覆盖地表,可遮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减少土壤表层侵蚀(风蚀和水蚀);根系发达,固土效果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作用,涵养水源效果好。
(2)上坡位的巨菌草长势差,土壤表层细颗粒易受到外力(风力、降水、流水)的侵蚀搬运;中坡位生长旺盛的巨菌草更易拦截、堆积顺坡而下的细颗粒,中坡位巨菌草长势好,生物风化作用强,细颗粒增多;下坡位细颗粒含量多,受风力搬运至中坡位沉积,故中坡位土壤表层细颗粒含量比重增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撂荒坡样地的不同坡位进行水土流失改善实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种植巨菌草能改善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水土流失的原因、中坡位土壤表层细颗粒含量比重增大的原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种植巨菌草能改善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水土流失可以从植被对水循环、土壤的影响来分析。对水循环而言,首先是对地表径流的量和速度的影响,巨菌草(叶片宽大)可拦截降水,减少坡面汇流;凋落物覆盖地表及根系发达固土效果好可减少土壤表层径流速度和增加下渗;其次是影响蒸发环节,叶片宽大及凋落物覆盖地表,可遮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进而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增加地表水的下渗作用,涵养水源效果好。对土壤的影响,由材料“叶片宽大、根系发达的巨菌草”可知,可减少土壤表层侵蚀(风蚀和水蚀);根系发达,固土效果好。
【小问2详解】
中坡位土壤表层细颗粒含量比重增大的原因主要从物质来源(上坡位和下坡位及母岩)及外力作用来分析。来源于上坡位的物质主要考虑流水、降水、风力作用,由材料“位于上坡位(坡顶附近)A处改良效果最差”可知,上坡位的巨菌草长势差,土壤表层细颗粒易受到外力(风力、降水、流水)的侵蚀搬运;由材料“位于中坡位B处巨菌草长势最好”可知,中坡位生长旺盛的巨菌草更易拦截、堆积顺坡而下的细颗粒。来源于下坡位的物质主要考虑风力作用,下坡位细颗粒含量多,受风力搬运至中坡位沉积。由材料“母岩、土壤类型一致”可知,中坡位巨菌草长势好,生物风化作用强,细颗粒增多。综上所述得出结论:中坡位土壤表层细颗粒含量比重增大。
上一篇: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二模地理试卷
下一篇: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重点中学联合考试地理试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39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