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江西省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3-28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飞地经济”一般是指行政上互不隶属的2个及以上地区,通过构建合作协调机制,以生产要素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依托区域合作共建产业园,以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广德产业园位于广东省英德市,是广东省最早实施两地共建共管的“飞地经济”园区。飞出地顺德和飞入地英德双方达成一致,自发创建飞地合作园区。下图为广德产业园产业共生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影响顺德和英德共建“飞地经济”园区的主要因素有( )

①英德基础设施完善②英德工业化进程滞后③顺德土地开发接近饱和④顺德劳动力素质低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2.图示飞入地“飞地经济”园区产业共生关系中提供( )

A.生产原料B.销售管理C.品牌宣传D.研发设计

3.目前,广德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飞入产业()

A.与本地产业分工不明确B.生产规模小

C.科技含量低D.与本地产业协同关系弱

中国目前耕地非粮化率约为27%,呈现增长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西南地区耕地非粮化率高达46%。近年来,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以省会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地区,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且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凸显。下图示意2000—2019年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时序演变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4.图示期间,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演变可反映出()

A.耕地非粮化面积增长幅度较耕地非粮化率大B.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变化趋势相反

C.耕地安全保障逐渐提高D.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增大

5.影响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作物替代传统粮食作物

②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复种指数下降

③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行业

④耕地利用强度过大,土壤肥力下降显著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随着海洋开发利用规模、深度与广度的不断拓展,海域空间稀缺性日益凸显,要素集聚程度显著提升,进而催生了以集约高效、功能兼容、融合发展等为主要特征的海域立体分层利用模式。下图示意主要海洋资源的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6.海洋水面空间的可再生能源可能为()

A.潮汐能B.太阳能C.生物能D.化学能

7.下列海洋空间资源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其他竖向空间范围干扰最大的是()

A.水面B.水体C.海床D.底土

下图为J市(36°40'N,117°00'E)某中学某日上午第三节体育课时旗杆与旗杆影子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8.此时旗杆影子指向()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

9.在体育课期间,旗杆影子()

A.呈顺时针移动,变长B.呈顺时针移动,变短

C.呈逆时针移动,变长D.呈逆时针移动,变短

10.如果同学们欲测量当地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应选择在北京时间()

A.12:00B.11:12C.12:12D.11:48

渤海海水深度较浅,受陆地和水文影响较大。该海域秋冬季节多冷空气形成的北风,春季多气旋大风,夏季多雷暴大风。下图分别示意2021年4月15日8:00至16日8:00渤海湾内气象站和天津滨海南港西港池气象站10分钟平均风速、极大风、温度和海平面气压随时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1.图示气象站()

A.甲为渤海湾内气象站,平均风速小B.甲为天津滨海南港西港池气象站,平均风速大

C.乙为渤海湾内气象站,温度变化小D.乙为天津滨海南港西港池气象站,温度变化大

12.导致甲、乙两气象站出现极大风天气系统是()

A.暖锋B.冷锋C.台风D.气旋

13.该日乙气象站出现该天气系统过境的时间约为()

A.17:00B.19:00C.21:00D.23:00

石冰川是指含冰的寒冻风化岩(碎)屑或冰碛物,在重力和冻融作用下沿着山谷或坡面向下缓慢蠕动的多年冻结地质体。其形态类似于冰川,呈舌状或叶状,但表面通常无裸露的冰体。石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缓慢,可以存在于海拔较低的地区。下图为冰碛型石冰川演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4.冰碛型石冰川蠕动最快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5.图示冰川地貌的形成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A.冰崖B.冰碛垄C.鼓丘D.倒石堆

16.与冰川相比,冰碛型石冰川的显著特征是()

A.导热作用弱B.物质构成致密C.发育面积大D.表面反射率低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中南半岛的洞里萨湖被称为“柬埔寨的心脏”,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湄公河的双重影响,洞里萨湖湖泊面积会快速扩张和急剧消退,因此洞里萨湖与洞里萨河和湄公河之间的水流方向在不同季节会发生改变,由此也形成了巨大的水沙互动、反馈和顶托效应。泥沙淤积加剧,导致洞里萨湖的入口和洞里萨河部分河段形成沙洲。下图示意洞里萨湖、湄公河、洞里萨河位置。

图片

(1)分析洞里萨湖湖泊面积会快速扩张和急剧消退的原因。

(2)说明洞里萨湖的入口和洞里萨河部分河段形成沙洲的原因。

(3)有人认为在洞里萨河上修建水坝难以调节该区域水资源时空变化,请说明理由。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影响,北极地区近地表气温正在以全球平均水平两倍以上的速度急剧升高,北极的快速升温导致北极地表与大气相关因素(如海冰、水汽、云量以及温度梯度等)发生变化,造成地气系统辐射收支相互反馈作用增强。下图示意北极地区升温过程的主要驱动机制。

图片

(1)说明北极近地面大气易形成逆温原因,并指出逆温对北极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2)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大气中水汽和云量增加与北极升温关系。

(3)简述全球变暖所产生的北极海冰和积雪变化对北极升温的放大作用。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是全球重要的雪上运动强国之一,无论是雪上运动产业还是雪上竞技体育,均位于世界前列。美国滑雪人口占全球滑雪人口的23%,全球滑雪市场占有率为21%,滑雪场数量470个,全年滑雪产业收入高达60亿美元。美国境内分布着许多山脉,每年冬季,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岸山脉的上升气流形成丰富的降雪。基于优越的自然资源,美国较早开始发展雪上运动,具有悠久的雪上运动历史。1882年,美国第一家滑雪俱乐部在新罕布什尔州建立,并于1905年成立国家滑雪协会。下图示意美国各州雪上运动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向和联系等级。

图片

(1)说明美国发展冰雪产业的优势条件。

(2)简述美国各州雪上运动经济联系的主要特征。

(3)分析美国本土与夏威夷州雪上运动经济联系等级低的原因。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飞地经济’以生产要素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结合关联图可知,顺德为飞出地,故顺德经济发达,土地开发接近饱和,劳动力素质高;英德为飞入地,故英德工业化进程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但土地资源充足,两地因生产要素互补而共建"飞地经济"园区,②③对,①④错,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题详解】

读示意图可知,飞入地为飞地园区提供矿产资源、化工材料以及机械加工,在园区产业共生关系中主要提供生产资源,A正确;示意图中未体现出飞入地提供了销售管理、品牌宣传和研发设计,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读示意图可知,飞出地顺德与飞地园区存在双向强联系,而飞入地英德周边镇与飞地园区只存在单向的弱联系,因此,广德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飞入产业与本地(英德)产业协同关系弱,D正确;与本地产业分工不明确、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等是产业园区协作发展后应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ABC错误。故选D。

【点睛】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答案】4. D 5. C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期间,耕地非粮化面积曲线较耕地非粮化率曲线变化更小、更平稳,故耕地非粮化面积增长幅度较耕地非粮化率小,A错误;从折线的走势来看,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变化趋势相同,B错误;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耕地非粮化面积和耕地非粮化率波动上升,且远高于全国水平(中国目前耕地非粮化率约为27%),故耕地安全保障逐渐降低,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增大,C错误,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由材料“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以省会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地区,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且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凸显”可知,成都耕地非粮化主要受经济原因的影响,②错;由材料“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可知,成都平原城镇化水平提升快,加快了该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种植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收益更高,经济作物替代传统粮食作物,导致耕地非粮化,①对;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行业,从而导致耕地撂荒、土地流转多用于地方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加剧耕地非粮化,③对;材料没有关于耕地利用强度过大,土壤肥力下降显著的信息,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耕地“非粮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经济因素、资源因素和法律政策因素等。经济因素是造成耕地“非粮化”的根本原因。资源因素为耕地“非粮化”提供了基础。法律政策因素进一步推动了耕地“非粮化”。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海水周期性涨落运动中所具有的能量属于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资源,海洋水面空间产生能源可能为潮汐能。A正确。太阳能是可再生资源,但是是由太阳发出的热辐射能,不属于海洋水面空间,排除B。生物能是自然界生物质作为媒介储存的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海洋水面空间生物量较少,排除C。化学能,是物质进行化学反应是放出的能,如石油、煤的燃烧释放的能,不属于可再生能源,排除D。故选A。

【7题详解】

底土位于海洋底部,资源主要为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复杂,难度大,开发过程中,容易对海床、水体造成干扰和污染,D正确。水面空间位置位于最上方,对竖向空间范围干扰小。排除A。根据图示,水体的资源开发主要有渔业资源、海水资源、化学能源,纵向深度比海床和底土高,对纵向空间干扰小于底土。排除C。海床纵向厚度小,开发建设工程较底土小,排除C。故选D。

【点睛】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的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

不可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

【答案】8. C 9. B 10. C

【解析】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某中学某日上午第三节体育课时旗杆与旗杆影子的照片,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此时太阳已经升起,还未到正午时间,太阳位于东南方,旗杆影子在西北,故选C。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J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由所学知识可知,此地的正午阳光在正南方,在体育课期间,太阳方位由东南逐渐转向正南,为顺时针旋转,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故旗杆影子呈顺时针移动,变短,故选B。

【10题详解】

由材料已知,当地经度为117°00'E,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两地相差3°,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2分钟,当地12点,对应北京时间为12:12,故选C。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

【答案】11. D 12. B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渤海湾内为海域,天津滨海南港西港池为陆地。根据材料“渤海海水深度较浅,受陆地和水文影响较大”可知,陆地的摩擦力大于海洋,一般情况下,陆地风速小于海洋风速。读图可知,甲站平均风速大乙站,所以甲为渤海湾内气象站、平均风速更大,乙为天津滨海南港西港池气象站、平均风速更小,AB错误;海域的比热容量大于陆地,因此海域的温度变化小于陆地。读图可知,甲站温度变化小于乙站,所以甲为渤海湾内气象站、温度变化小,乙为天津滨海南港西港池气象站、温度变化大,C错误,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4月15日正值春季,台风发生于夏秋季节,C错误。读图可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先降低再升高,可知应该为低压或低压槽过境,出现极大风时,气温有明显下降,说明冷气团势力强,结合“春季多气旋大风”可知,应该是锋面气旋左侧的冷锋天气过境形成的极大风,B正确;暖锋过境时气温应升高,A错误;气旋中心气流上升,不会出现极大风天气,且一般过境前后的温度变化不明显,与图中信息不符,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冷暖气团相遇时形成锋面,此时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出现极大风,故出现极大风时为天气系统过境时。读图可知,乙气象站大约19:00出现极大风,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温带气旋是活跃在温带中纬度地区的一种气旋,又称为“温带低气压”或“锋面气旋”。温带气旋是一种冷心系统,其出现伴随着锋面,尺度一般较热带气旋大,可达几百乃至数千公里。

【答案】14. B 15. A 16. D

【解析】

【1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石冰川主要在重力和冻融作用下沿着山谷或坡面向下缓慢蠕动。夏季时,温度升高冰川消融,冰水使冰川与山谷的摩擦面变润滑,且水沿山谷向下流动,因此在冻融作用下推动着冰川前端向下蠕动速度较快,B正确;春、秋、冬季,冰川温度较低,冻结作用强,底部冰水冻结与地面的摩擦力较大,蠕动速度较慢,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冰崖是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向下运动时,受上下部运动速度不一致产生的应力导致冰层断裂形成冰崖,属于冰川侵蚀作用,A正确;冰碛垄是冰川搬运融化后,在冰川前堆积形成的,鼓丘是冰碛物组成的流线型丘陵,属于堆积地貌,倒石堆是由于崩塌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所以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与冰川相比,冰碛型石冰川里面含有大量的碎石杂物。石头比热容小,导热性比冰川好,A错误;冰碛型石冰川由冰碛物堆积形成,早期较为松散,B错误;冰碛型石冰川的形成于冰川退缩和消亡的阶段,早期面积小于冰川面积,C错误;冰碛型石冰川含有大量冰碛物,表面反射率低于冰川,因此冰碛型石冰川的反射率低,D正确。故选D。

【点睛】冰碛物是指在冰川运动过程中被冰川搬运并在冰川融化时沉积下来的岩石、碎石和其他碎屑物质。当这些冰碛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它们可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形态的地貌特征,即冰碛型石冰川。冰碛型石冰川的形成过程通常发生在冰川退缩或消亡的阶段。随着冰川的融化,原本被冰川覆盖的冰碛物暴露在地表,由于冰碛物的颗粒较大、堆积密度较高,它们可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形成类似冰川的地貌。这些冰碛物可能包括各种大小的岩石、碎石和沙状物质,它们被冰川的摩擦力磨圆或呈现出棱角。

【答案】17.洞里萨湖流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分为旱季和雨季,降水季节变化很大,雨季降水量大,汇水面积大,湖泊水位上升快,湖泊面积会快速扩张;旱季降水少,蒸发强,湖泊水位下降快;湖区地形平坦,湖泊较浅,雨季水位上涨快,旱季湖水消退快;雨季,湄公河水位高,通过洞里萨河向洞里萨湖输入大量河水,增加湖泊水量;旱季,洞里萨湖湖水外流进入湄公河,湖泊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快。

18.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过程中受湖水顶托,河水流速变慢,泥沙易沉积,形成沙洲;洞里萨湖湖水流入洞里萨河过程中,因受河道宽度约束,水流受阻,泥沙易沉积,形成沙洲。

19.该地区地形平坦,落差小,修建水坝不能形成巨大水库,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有限。

【分析】本题以洞里萨湖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湖泊水文特征、流水堆积地貌、大坝的选址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洞里萨湖流域位于中南半岛,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影响,分为明显的旱季和雨季,降水季节变化很大。雨季受西南季风控制,西南季风从海洋携带大量水汽,给该区域带来大量降水,由于汇水面积大,湖泊水位上升快,湖泊面积会快速扩张;旱季受东北季风控制,东北季风从高纬内陆吹来,比较干燥,因此旱季降水少,蒸发强,湖泊水位下降快;再加上湖区地形平坦,湖泊较浅,雨季水位上涨快,旱季湖水消退快;结合材料可知洞里萨湖与洞里萨河和湄公河之间的水流方向在不同季节会发生改变。雨季,河流水位上升快,水位高于湖泊,湄公河水位高,通过洞里萨河向洞里萨湖输入大量河水,增加湖泊水量;反之,旱季,洞里萨湖湖水外流进入湄公河,湖泊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快。

【小问2详解】洞里萨湖与洞里萨河和湄公河之间的水流方向在不同季节会发生改变。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过程中由于水下坡度平缓,加之水流受到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变慢,泥沙易沉积,因此在洞里萨湖的入口形成沙洲;而洞里萨湖湖水流入洞里萨河过程中,因河道宽度有限,受河道宽度约束,水流受阻,排泄不畅,泥沙易沉积,从而在洞里萨河部分河段形成沙洲。

【小问3详解】大坝的库区一般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而坝址一般选在两侧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读图可知,该地区地形平坦,落差小,修建水坝工程量很大,且并不能形成巨大水库,因此修建大坝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有限。

18.

【答案】(1)原因:北极因纬度高,近地面冰雪覆盖面积大,造成近地面大气温度低于其上空,形成逆温层。影响:大气逆温层抑制大气对流运动,影响北极海-气相互交换,降水减少。

(2)大气中水汽和云量增加,使大气吸收下垫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底层大气增温;大气中水汽和云量增加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保温个用增强,大气温度上升。

(3)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表升温,使北极海和积雪大量融化,冰雪反射率下降;进而造成北极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增加,使北极地升温加快,导致更多海冰和积雪融化,对升温具有放大作用。

【分析】本题以北极地区变化为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海气相互作用、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候变暖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处理和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本小问设置两个小问,第一小问分析逆温产生原因,北极附近常年被冰雪覆盖,地表温度较低,近地面大气地面辐射弱,导致近地面温度较低,出现逆温现象。第二小问是说明逆温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逆温产生大气下冷上热,结构较为稳定,抑制了大气的对流运动,海气相互交换作用减少,降水减少。

【小问2详解】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去分析北极大气水汽和云量增加的关系,大气中水汽和云量增加,会导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其次是水汽和云量会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较强的保温作用,从而加速北极的升温。

【小问3详解】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和积雪大量融化,地面反射作用减弱,地面和海水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强,近地面气温升高。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加,湿度云量增大,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加速气温升高。气温加速升高又加速海冰和积雪融化,对北极升温起到了放大作用。

19.

【答案】(1)山地多且降雪丰富,适宜建设滑雪场;滑雪运动起步早,滑雪竞技文化浓厚;经济发达,人们滑雪消费能力强。

(2)地域邻近性;经济发展水平指向性;积雪资源丰度指向性;人口规模指向性。

(3)夏威夷州距离美国本土远,辐射能力较弱;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夏威夷州缺少天然滑雪场,不适宜发展雪上运动经济;夏威夷州人口少,滑雪运动消费需求有限。

【分析】本题以美国各州雪上运动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向和联系等级图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冰雪产业的发展条件、雪上运动经济联系的影响因素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由材料“美国境内分布着许多山脉,每年冬季,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岸山脉的上升气流形成丰富的降雪”可知,美国山地多有自然的地形坡度,具备天然滑雪条件,受山地抬升,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岸的山区雪期长、积雪厚、降雪丰富,建设滑雪场的条件优越;“美国较早开始发展雪上运动,具有悠久的雪上运动历史”可知,滑雪运动起步早,历史悠久,人们有滑雪的传统,由材料“无论是雪上运动产业还是雪上竞技体育,均位于世界前列”可知,滑雪竞技文化浓厚;“美国滑雪人口占全球滑雪人口的23%,全球滑雪市场占有率为21%,滑雪场数量470个,全年滑雪产业收入高达60亿美元”可知,经济发达,人们经济实力雄厚且时间充足,滑雪消费能力强。

【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美国各州雪上运动经济联系多以大西洋、太平洋两岸主要山地为中心向外辐射,是因为山区降雪多,有适宜的地形坡度,适宜建设滑雪场,因此具有积雪资源丰度指向性和地域邻近性特点;五大湖附近、南部、西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雪上运动经济联系等级高,说明具有经济发展水平指向性及人口规模指向性的特点。

【小问3详解】由上一题可知,雪上运动经济联系与积雪资源、距离远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有关。读图可知,夏威夷州与美国本土距离遥远,本土滑雪场众多,受夏威夷州辐射能力较弱;夏威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纬度低气温高,虽然多山,但缺少天然滑雪场所需的积雪资源,人工造雪的成本高,不适宜发展雪上运动经济;夏威夷州面积狭小,人口少,以热带海洋旅游著称,滑雪运动的消费需求少,故美国本土与夏威夷州雪上运动经济联系等级低。

  本文标题:江西省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15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152.html

    标签:联考地理试题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