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新建一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作者:凌宗勇 来源:未知 时间:2023-10-13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命题人:凌宗勇 审题人:孙强
总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下图为某山等高线地形图和登山线路,雨季M湖湖水经常外泄。十一黄金周期间,小明与朋友一起来这里登山。据此完成1~3题。

1. M湖湖水外泄处的海拔可能是
  A.1180米       B.1640米
  C.1380米       D.1520米
2.如果小明及其朋友在②处突遇湖水外泄,最佳的逃生方向是
  A.西南        B.西北
  C.正东        D.正南
3.登山线路上最晚看到日出的是
  A.④地        B.③地
  C.②地        D.①地
  【答案】1. D 2.B 3. A  
  【解析】1.据图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图等高距为100米,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图中显示,山顶湖盆北边有一个鞍部缺口,其海拔高度1500~1600米之间,当湖水水位达到这一高度时,湖水就会从该缺口外泄。由此判断,B正确。故排除A、B、C,选择D。
  2.据图可知,②位于河谷地带,如果研学小组在②处突遇湖水外泄时,应向与河谷垂直的两侧高处逃生。结合图图中指向标可知,湖水从北向南外泄,研学小组应向东北或西北方向逃生。故选B。
  3.据材料可知,时间为十月一日左右,太阳在东南方向日出,结合图示,注意指向标,④地东南方向无障碍,因此最早看到日出,D正确;①②③地东南方向有山顶或山脊阻挡视线,因此看到日出较晚,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两点之间能否通视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两点间有无山脊阻挡,无山脊阻挡则可以通视;二是看两点间是凸坡还是凹坡。若等高线上密下疏,则坡度上陡下缓,为-一个凹坡,可以通视。若等高线上疏下密,则坡度上缓下陡,为一个凸坡,不能通视。通视问题既可以通过看等高线的形状来判断,也可以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4~5题。

4.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5.根据图中化石推测,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答案】4.A 5. B
  【解析】4.含三叶虫化石为古生代早期,含鱼类化石为古生代中期,含恐龙化石为中生代,含裸子植物化石为古生代晩期和中生代。根据化石的地质年代关系可知,属古生代地层的是①②地层,A项正确。
  5.从动物的进化来看,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其早期出现了鱼类;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盛行。结合图示化石推测,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的过程。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6~7题。
6.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太阳运动角速度太阳运动角速度太阳运动角速度太阳运动角速度
        A         B          C        D

7.驻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与广州市区广州塔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始终保持不变      D.持续不断变大
  【答案】6.B 7.C
  【解析】6.2021年10月16日至2022年4月16日期间,地球绕太阳公转经过了近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运动角速度先增大再减小,选项B符合题意。
  7.驻留期间,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两地以南,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与两地纬度差一致,故选项C正确。

  2021年某楼盘(32°N,121°E)开盘销售已封顶的1~4号楼。这4幢楼均为18层,层高3米,南北楼间距为50米。下图为该楼盘平面示意图。完成8~9题。

楼盘平面示意图

8.小明发现4号楼底层11月22日起正午就无阳光照射,一年中该楼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A. 4个月        B. 6个月       
  C. 8个月        D. 10个月
9.一般随楼层升高房价相应提高。小明想在4号楼购房,希望全年正午都有太阳照射且单价较低。建议他选择(tan34.5°≈0.7,tan58°≈1.6,tan81°26′≈6.6)
  A. 4层         B. 6层       
  C. 8层         D. 10层
  【答案】8. D 9. C
  【解析】8.根据地球运动的对称规律可知,正午楼房底层接受不到太阳照射的时间和又一次开始有太阳照射的时间是关于冬至日对称的,由此可以推测,该楼层又一次开始有阳光照射的日期为次年1月22日,因此该楼层一年中有2个月正午没有阳光照射,有10个月正午有阳光照射,D符合题意。
  9.要保证全年正午都有太阳照射,需要保证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即冬至日可以获得太阳光照;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90°-(32°+23.5°)=34.5°;再由两栋楼的间距50米,可以求得4号楼冬至日正午有阳光照射的高度L=50×tan34.5°≈35米,再由楼高54米可以求出冬至日4号楼19米以下的楼层正午没有太阳光照;每层楼高3米,因此7层的一部分及其以下楼层冬至日正午都没有太阳光照,即8层及其以上的楼层冬至日正午有太阳光照;再由随楼层升高房价相应提高可以判断,满足小明购房条件的最佳楼层为8层,C正确。故选C。
  【点睛】太阳高度角对称规律:(1)以直射纬线为对称轴的南北两侧,正午太阳高度相等。(2)以直射经线为对称轴的东西两侧,纬度相等的两地太阳高度角相等。(3)同一地点关于夏至日(冬至日)对称的两天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4)北半球某纬度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南半球同纬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5)北半球某纬度在与夏至日(冬至日)相隔几天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南半球同纬度在与(冬至日)夏至日相隔几天的正午太阳高度。

  下图是空间上气温为3℃的某等温面上等高线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10~12题。

10.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图示近地面
  A.①为郊区,④为城区       
  B.①为谷地,④为山地
  C.①为海洋,④为陆地       
  D.①为陆地,④为海洋
11.若图示近地面地势低平,气温都为21.5℃,则飞机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飞行时,飞行员感觉最颠簸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2.若图中等值线为等压线(单位:hPa),且数值变为原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则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10.A 11.A 12.D
  【解析】10.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若该图是空间上气温为3℃的某等温面上等高线分布图,则图示中同海拔①处气温比④处低,对应近地面也是如此。如果是城市热力环流,则①处近地面气温低为郊区,④处近地面气温高为市区,A正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存在,海洋和陆地、山地和谷地气温都会随时间变化,不能确定气温高低,B、C、D错误。
  11.本题考查大气垂直运动。若图示近地面地势低平,气温都为21.5℃,则从近地面气温降至3℃,①处需要海拔升至3 000米以上,②处需要海拔升至约3 200米,③处需要海拔升至约3 300米,④处需要海拔升至3 500米以上,则①处降温最快,对流运动最强烈,飞行员感觉最颠簸的是①处,A正确。
  12.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若图中等值线的数值三分之一且为近地面等压线,④处为高压,天气睛朗,气温日较差最大。故选D。

  下图为春季W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未来几天图中低压中心向东南方向移动。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地气温高低:A<B<C
  B.W时刻后,甲锋面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C.移动速度快慢:乙<丙
  D.未来几天,B地由偏南风变为偏北风
14.与P气压中心成因相同的是
  A.夏季的副热带高气压      
  B.冬季亚洲的印度低压
  C.冬季的副极地低气压      
  D.夏季城市中心区的低压
  【答案】13.D 14.D
  【解析】13.图示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A位于冷锋锋后,c位于暖锋锋前,都在冷气团控制之下,B位于冷锋锋前、暖锋锋后,在暖气团控制之下,因此,B气温最高,A错误。读图,甲是冷锋,W时刻后甲锋面向东移动,不是逆时针方向,B错误。根据前面分析,乙为冷锋,丙为暖锋,丙的移动速度慢于乙,c错误。根据材料“未来几天图中低压中心向渤海移动”,低压中心从B地的正北方向运动到B地的东南方向,因此B地由偏南风变为偏北风,D正确。
14.读图,P地为高压中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春季内陆的高气压中心,应是因近地面冷,盛行下沉气流形成,成因上属于热力因素。根据所学,夏季的副热带高气压、冬季的副极地低气压的成因为动力因素,A、C错误。亚洲的印度低压出现在夏季,B错误。夏季城市中心区因热岛效应形成低压,成因上属于热力因素,D正确。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等压面的垂直剖面图,图中①和②的海拔高度均为6千米。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四地风力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①处风向为
  A.西南风        B.正东风       
  C.东北风        D.正西风
  【答案】15.B 16.D
二、综合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县水系和城镇分布示意图,境内最高海拔为1 050米,最低海拔为24米。

  材料二 图中乙乡丘陵、山地占全乡土地面积的88.6%,全乡大气环境质量、河流源头水质优良,开始创建“省级生态示范乡”。
  (1)图示地区规划一条由甲城通往西南邻县的公路,请说明公路布局的理由。(4分)
  (2)对比P、Q两个大坝选址方案,请评价Q大坝优缺点。(4分)
  (3)请你为乙乡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答案】(1)沿河谷修建,地形较平坦,工程量、施工难度小,节省建设投资(2分);尽量连接乡镇等居民点,方便居民出行需要(2分)。
  (2)优点:水量较大,库容量较大(2分);缺点:河道较宽,建坝工程量大(库区淹没村镇、农田多,迁移人口多) (2分)。
  (3)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山区发展经济林、缓坡修梯田等);禁止坡地垦荒(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点共4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县界基本沿流域分界线延伸。公路布局主要考虑修建成本、市场需求、政治或国防需要等,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第(2)题,一般修建大坝主要考虑地形、生态、聚落分布、交通条件、工程量等。根据P、Q两地的位置及其与河流的关系,可以判断两个大坝的优缺点。
  第(3)题,读图并结合材料二,可以判断乙乡丘陵、山地多,因此农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应因地制宜,针对丘陵、山地提出合理措施。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1)简述图中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4分)
  (2)写出图中甲、乙区域年日照时数范围,并分别分析原因。(8分)
  (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区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请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2分)。天气因素(从东南向西北降水逐渐减少,晴朗天气增多) (2分)。
  (2)甲:3 600~3 800小时(2分)。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为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分)。
  乙:2 400~2 600小时(2分)。乙位于祁连山脉东南段,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2分)。
  (3)城区的雨岛效应,多云(2分);大气尘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2分)。
  【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读出,图中日照时数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结合图中兰州、银川等城市信息可判断出图示为我国西北地区,从东南向西北受海洋水汽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逐渐减少,晴天增多。第(2)题,图中甲地日照时数为3 600~3 800小时,乙地日照时数为2 400~2 600小时;影响日照时数的原因可从地势、天气等方面来分析。第(3)题,城区与郊区相比,大气清洁度和降水的差异导致了太阳辐射量的差异。

19.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大气的受热过程

  (1)环节②的能量比环节①________,解释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2)通常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________,试分析原因。(4分)
  (3)温室大棚种植的反季节蔬菜品质较露天差,试分析原因。(4分)
  【答案】(1)小(2分)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2分)
  (2)高(2分) 大气逆辐射强(2分)
  (3)温室大棚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和吸收作用,大棚内的光照条件差,光合作用弱(2分);温室大棚内昼夜温差较小,养分积累少(2分)。
  【解析】第(1)题,环节②是被削弱的太阳辐射,故②的能量比①小。第(2)题,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要高,原因是大气逆辐射强。第(3)题,温室大棚蔬菜品质较露天差是因为温室大棚昼夜温差小,光照条件差。

20.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某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1、图2(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
 材料一 下表为几种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情况表。
下垫面 道路(沥青) 混凝土
吸收率 0.8~0.95 0.65~0.9 0.6~0.8 0.65~0.8
下垫面 土壤 沙漠
吸收率 0.6~0.95 0.55~0.85 0.74~0.84 0.9~0.97

  材料二 图1中小区①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②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1)根据材料,分析下垫面不同的吸收率对小区气温上升的影响及原因。(6分)
  (2)分析本次地理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的启示。(6分)
  【答案】(1)影响: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度上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2分)。
  原因:吸收率小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2分)。 
  (2)①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全部地面;②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③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热岛效应”。(答案合理即可,3点共6分))
  【解析】本题考查热岛效应的影响及成因。分析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度变化的影响及原因,要抓住植被信息进行分析,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吸收率小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小,大气增温小。总结是小区建设要防止热岛效应,从建筑材料、增加建筑间风速等方面建设小区。
  第(1)题,图示小区①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②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平均吸收率为0.64;小区①较小区②温度变化大;即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度上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地面辐射是大气增温的主要原因,而吸收率小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大气增温幅度也就小。
  第(2)题,实验小组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告诉我们,①吸收率小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要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全部地面;②绿地和水面比热容大,增加小区的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③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小区的“热岛效应”,可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热岛效应”。

  本文标题:新建一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299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2992.html

    标签:月考地理试题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