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地理试题
2021年1月6号,某天气系统过境,我国北方多地出现1966年以来的最低气温。下图为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地形剖面与当日最低气温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日北方多地出现极端低温的原因可能有()
①高压势力强
②地面辐射冷却
③锋面过境速度慢
④水汽凝华成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北京市当日最低气温相对较高,与其成因相似的现象是()
A.云贵高原成为夏季避暑胜地
B.天山北坡出现云杉林
C.长江流域盛夏出现极端高温
D.怒江河谷两岸多灌丛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及以上时,为深度老龄化。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部分省份老龄人口占比与少年儿童人口占比。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我国人口深度老龄化较突出的地区是()
A.华北地区
B.长三角地区
C.东北地区
D.珠三角地区
4.下列省级行政区劳动力人口占比较高的是()
A.浙江
B.湖北
C.河北
D.河南
冬给措纳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布青山(昆仑山脉东段中支阿尼玛卿山的一段)、布尔汗布达山(昆仑山脉东段北支)之间,面积232.2km2,湖面海拔4090m,年降水量约300mm,年蒸发量约1000mm。冬给措纳湖拥有一大片湿地,给人以心灵震撼之美。下图示意冬给措纳湖水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在常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环境中,冬给措纳湖水位保持基本稳定,可能的原因是()
A.地壳不断抬升
B.河流水的补给
C.湖泊泥沙淤积
D.人类干扰较少
6.冬给措纳湖流域北部拥有大片湿地,其形成的地质条件是()
A.岩石水平成层分布
B.熔岩台地面积较大
C.地壳处于沉降时期
D.地下永久冻土深厚
山东省齐河县以“擒环模式”为抓手,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出“麦秸覆盖、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技术模式”。该模式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秸秆农用十大模式之一,已向全国推介。图示意山东省齐河县秸秆利用“循环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模式最适宜推广到()
A.四川盆地东部
B.黄土高原中部
C.华北平原南部
D.太湖平原
8.小麦收获后将秸秆均匀平铺覆盖于土壤表层的作用有()
①抑制杂草生长
②增加土壤肥力
③争取农时
④蓄水保墒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9.趁玉米秸秆青绿时翻耕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病虫害
B.加快有机质腐解
C.节省劳动力
D.减少有机质损失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是一条独立环绕副热带地区的强锋带,终年在东亚上空活动,常出现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部边缘,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东亚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两次北跳关系密切。平均而言,这两次北跳分别发生在6月上旬和7月初,对应着江淮流域梅雨起始和结束。青藏高原,夏季形成热源,冬季成为冷源,受其影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会产生季节性突变。下图示意1979—2013年平均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a)、北界(b)逐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据图判断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A.冬季控制范围小,位置偏北
B.北界变化范围较大,变化速度较快
C.夏季控制范围大,位置偏南
D.冬季整体位置偏南
11.受青藏高原影响,推测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季节性突变现象可能是()
A.夏季,西风急流向西北突变
B.夏季,西风急流向东南突变
C.冬季,西风急流向东北突变
D.冬季,西风急流向西南突变
12.湖北省大部2020年6月8日入梅,8月1日出梅,推测2020年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第二次北跳可能发生在()
A.5月下旬
B.6月上旬
C.7月下旬
D.8月上旬
由亚热带红层母质形成的土壤在我国被称为紫色土,土壤中含有较多矿物质,其中钾元素含量丰富,且通透性好,多不经熟化培肥过程就可耕种。紫色土性状受地形影响大,山坡坡顶土壤剖面分化不明显,缺失淋溶层、淀积层。下表为浙江某丘陵不同坡位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紫色土性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丘陵自坡顶到坡麓()
A.土层厚度变化较小
B.矿物质逐渐增多
C.土壤颗粒由小到大
D.有机质逐渐增多
14.推测该丘陵坡顶土壤剖面分层不明显的原因是()
A.岩浆活动晚,成土时间短
B.降水少,淋溶作用弱
C.侵蚀作用强,表土更新快
D.岩性脆弱,成土速度快
15.提高该丘陵坡地生产力的最重要措施是()
A.开垦荒地
B.植树造林
C.引水灌溉
D.增施化肥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及是一带一路沿线的枢纽国家,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地位。2015年,埃及政府提出“振兴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发展战略,并将苏伊士运河及周边地区全部划为苏伊士运河经济特区,大力推进本国工业化进程。同年,中国政府提出《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创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并在该经济特区的荒漠中建立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以下简称泰达合作区)。目前,泰达合作区是唯一完成全方位配套的、可以让企业直接入驻的工业园区,特区也为入区投资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如公司注册登记及相关政府文件的办理,还免征多种税费。下图为泰达合作区周边区域示意图。
(1)指出埃及为“振兴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发展战略可能实施的工程建设项目。
(2)推测苏伊士运河经济特区未来可能发展的主要产业部门。
(3)从生产成本的角度说明泰达合作区吸引大量企业入驻的原因。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河、南河地处美国东北部马萨诸塞州(如图),两河共用一处入海通道,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历史上北河、南河冰川发育,海岸带多末次冰期留下的冰碛物。两河河口地带为盐沼滩涂,滩涂上广布根系发达的互花米草。1898 年,一场海岸风暴侵蚀了海岸带冰碛物,形成新的入海通道,北河缩短了 5.6km,同时延长了南河的长度。入海通道改变后,南河河道保持稳定,而北河河口段河道变宽,最大潮位升高了 30cm。尽管被淹没范围增大,但北河沿岸盐沼堆积加快,盐沼滩涂生态系统并未大面积萎缩。近年来,为整治航道,开展河口和近海岸疏浚工程,导致滩涂侵蚀加快,植被萎缩。
(1)分析北河、南河新河口附近的沉积物主要来自海洋的原因。
(2)对入海通道改变后南河河道保持稳定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3)分析入海通道改变后北河沿岸盐沼堆积加快的条件。
(4)为恢复河口盐沼滩涂生态系统提出合理化建议。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冻土退化严重,极大的改变了寒区水文地质环境。风火山流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北麓河的支流流域内,采样研究发现,该流域不同位置植被状况差异显著。下图是“风火山流域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是“2017年4至2018年4月降水量与气温变化示意图”。
(1)推测风火山流域地区的土壤特征及其成因。
(2)判断该地区不同坡向植被受气候变化影响退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推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该地区坡顶与坡底植被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7月11日7时30分,碧空如洗,某学校在山青水绿、生态环境极佳的近郊(40°N,119°E)举办的户外定向越野比赛正式开始。赛程规定:参赛者从起点出发后需要依次在各点标处打卡,最后到达终点,以所用时间长短来计算名次。下图示意比赛用的地图。
(1)有人在赛前猜测比赛开始时参赛者能够看到太阳,而实际上,当比赛开始时参赛者并没有看到太阳。请说出能够看到太阳的理由以及实际没有看到太阳最可能的原因。
(2)当选择从点标6到点标7的路线时,有经验的参赛者会“舍近取远”,走小路而放弃沿图中箭头的近路。请分析“小路”对于参赛者的有利影响。
(3)在某点标处服务的志愿者用手机拍摄了一张村落局部照片(下图),请推测拍摄者所在的最可能的点标,并说明判断理由。
参考答案:
1.A 2.D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当日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天气系统是强冷锋,由于亚洲高压势力强,冷空气迅速向东南方向移动,①正确;由于冷锋影响,冷空气迅速占领暖气团的位置,地面辐射冷却,造成低温,②正确;根据“北方多地出现1966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气温”可知,锋线两侧温差大,锋面移动速度快,冷锋过境的时间较短,③错误;水汽凝华成雪,会放热,不是出现极端低温的原因,④错误。故选A。
2.云贵高原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是海拔较高,气温低,与题意不符,A错误;天山北坡出现云杉林是由于北坡为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且为阴坡,气温低,形成湿润小气候,B错误;长江流域盛夏出现极端高温是由于受反气旋控制,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冷空气在山地迎风坡爬升,带来降温、大风天气,在背风坡下沉时,产生焚风效应,使背风坡气温略有升高,因此当日北京气温较高;怒江河谷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区,夏季无论是东南季风,还是西南季风,河谷两岸都属于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明显,形成干热河谷,水分条件难以满足森林生长,多灌丛,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太阳辐射、太阳高度角):纬度越低,温度越高地形:海拔越低,温度越高(经常用于谷地)山脉阻挡:冬季北侧有山脉阻挡冷空气,温度高洋流:暖流增温,寒流减温锋面:冷锋后最冷,暖锋后最暖下垫面:城市>郊区,城市热岛效应,白天:荒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含水越多,温差越小)海陆位置: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内陆天气情况:白天晴天>阴天(原因是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阴天>晴天(原因是阴天大气保温作用强),整体来看,晴天多温度更高海陆风:冬季海风增强海洋性,增温(如盛行西风)山地阴阳坡:北半球南阳北阴,南半球北阳南阴下沉气流:谷地下沉气流可以增温,也可以降温,(如冰川风)看题想要什么,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增温(导致雪崩)。
3.C 4.A
【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及以上时,为深度老龄化。图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及以上的省市中东北地区三个省份全部包括在内,因此我国人口深度老龄化较突出的地区是东北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劳动力人口占比=1-老龄人口占比-少年儿童人口占比。读图可知,浙江劳动力人口占比=1-老龄人口占比(13%)-少年儿童人口占比(13.5%)=73.5%,湖北劳动力人口占比=1-老龄人口占比(15%)-少年儿童人口占比(16%)=69%,河北劳动力人口占比=1-老龄人口占比(14%)-少年儿童人口占比(20%)=66%,河南劳动力人口占比=1-老龄人口占比(13.5%)-少年儿童人口占比(23%)=63.5%,因此四省区中劳动力人口占比较高的是浙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5.B 6.D
【解析】5.由材料可知,冬给措纳湖流域的年降水量远低于年蒸发量,该湖泊能够保持水位的基本稳定,依靠的是河流水的常年补给,使得湖水的收支平衡(收入主要包括:降水、入湖径流等;支出主要包括:蒸发,出湖径流等),水位基本稳定,B正确。这种湖泊水位的基本稳定主要与区域水量平衡有关,与地壳运动、泥沙淤积以及人类干预关系不大,排除ACD。故选B。
6.冬给措纳湖流域北部湿地的形成,一是歇马昂里河流速缓慢;二是因有大面积深厚的永久冻土层,阻挡河流水下渗,使歇马昂里河下游水流拥堵,形成大面积湿地。其中大面积深厚的永久冻土层属于地质因素,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明确其岩层分布以及是否存在熔岩台地等情况,AB错。地壳的沉降和抬升属于区域大尺度的变化,不会导致冬给措纳湖流域北部小尺度区域出现湿地,排除C。故选D。
【点睛】沼泽湿地的成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候(降水量大或者蒸发弱)、土层(有冻土层,不利于水的下渗,地面易形成积水)、凌汛(某些河流有凌汛现象,河水泛滥易形成湿地);人为因素为人类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人工湿地,如稻田、水库、池塘等。
7.C 8.D 9.B
【解析】7.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该模式中使用了大型农业机械,且小麦、玉米轮作,可推测该模式最适宜推介到地势平坦的地区,华北平原南部与齐河县的自然地理环境相近,耕地集中连片,光热充足,作物一年两熟,适宜小麦、玉米轮作,农业生产过程中适合采用大型农业机械,C正确;四川盆地东部靠近巫山,地形坡度较大,A错误;黄土高原中部多沟壑、丘陵,地表起伏较大,不适合大型农业机械,B错误;太湖平原地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以水田为主,与该模式有区别,D错误。故选C。
8.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地表均匀平铺覆盖小麦秸秆,则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减少,抑制杂草的生长,①正确;土壤表层均匀平铺覆盖小麦秸秆,秸秆腐烂后可增加土壤肥力,②正确;冬小麦收获后,正值夏季,而种植玉米需要一定的水分条件,地表均匀平铺覆盖小麦秸秆,白天可以阻挡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减少地表水分蒸发,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④正确,秸秆还田与否对农时影响较小,并不是为了争取农时而进行秸秆还田,③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D。
9.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措施的作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玉米秸秆青绿时,含水量大,翻耕将其压入土壤中,利于其快速腐解和增加土壤水分,B正确;玉米秸秆青绿时对病虫害影响较小,无法减轻病虫害,A错误;翻耕由机械操作,干燥与青绿对劳动力要求相差不大,且干燥与青绿的秸秆有机质并不会增加或减少,CD错误。故选B。
【点睛】循环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化、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10.D 11.A 12.C
【解析】10.阅读图表可知,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夏季的控制范围,以7月为例,约是从南界的35°到北界的45°;而冬季的控制范围,以1月为例,约是从南界的18°到北界的47°,所以是冬季的控制范围大于夏季,A、C错误。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D正确;冬半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年内变幅大约是15°—35°,北界年内变幅是43°—48°,所以南界变化范围更大,B错误。故选D。
1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带动气压带和风带一年内的周期性运动,而副热带西风急流也会随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出现夏季北移,冬季南撤的空间变化。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对流层中高层大气,从而使青藏高原上空的空气与周围的空气形成显著温差,受其影响,西风急流北移的同时,向西突变(至100°E附近),A正确,B错误。冬季,青藏高原逐渐冷却,温差中心向东向南移动,西风急流东退(至120°E附近),CD错误。故选A。
12.根据材料可知,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两次北跳密切相关,对应着江淮流域梅雨的起始和结束,说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第一次北跳对应梅雨起始,第二次北跳对应梅雨结束。读题干可知,2020年梅雨结束为8月1日,因此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第二次北跳应该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所以选择7月下旬,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3.D 14.C 15.B
【解析】13.由表可知,从坡顶到坡麓,土层厚度逐渐增加,A错误;砾石占比减少,表层黏粒增多,土壤颗粒由大到小,C错误;速效钾由成土母岩分解而来,是土壤中的营养矿物,由此可知矿物质,从坡顶到坡麓逐渐减少,B错误;结合表中数据,有机质因积累而逐渐增多,D正确。故选D。
14.紫色土由砂页岩等沉积岩风化形成,与岩浆活动无关,A错误;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紫色土疏松,易被侵蚀,受坡度的影响,坡顶的表土水土流失严重,表土流失,成土母岩出露,风化后快速成土,表土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土壤没有淋溶淀积的时间,所以剖面分层不明显,B错误,C正确;成土速度快不是由于岩性脆弱,是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强,D错误。故选C。
15.土地生产力的提高需要土层厚、有机质和植物生长需要的矿物质含量高及土壤颗粒大小适中、团粒结构好等条件,开垦荒地对提升土地生产力没有促进作用,A错误。引水灌溉、增施化肥只能提高单方面的需求,CD错误;保持水土才是最重要的措施;由表可知,林地、果园在保持水土方面比旱地强,所以要植树造林,B正确。故选B。
【点睛】土壤肥力是在植物生活期间,土壤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热量、空气和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是土壤各种基本性质的综合表现,是土壤区别于成土母质和其他自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土壤作为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物质基础。
16.(1)拓宽、加深、延长苏伊士运河;港口、机场、公路等交通建设;工业园区建设。
(2)地处国际交通枢纽位置,可发展物流业(或商贸业);利用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发展的契机,可发展制造业(装备制造、造船等);石油、风能、太阳能等能源资源丰富,可发展能源工业。
(3)周边多荒漠,地租成本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石油丰富,能源成本低;基础设施完善,投资建设成本低;政策支持,内部交易成本低;优惠政策,税收低。
【分析】本题以泰达合作区建设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地理位置优越性,区域发展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发展战略是以苏伊士运河为发展轴,因此苏伊士运河的航运能力至关重要,拓宽、加深、延长运河以提升运河航运效率和通过能力。其次,要大力发展与完善区域内的基础设施,故机场、港口、道路建设是必须实施的工程项目。最后,区域内建设一批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工业区,才能吸引投资,以提升地区工业化水平。
(2)根据材料可知,苏伊士运河特区位于苏伊士运河周边地区,故该特区的发展依赖苏伊士运河这条国际重要航道,因此依托发达的水运可发展物流业、商贸业等。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发展战略必然带动工程建设项目如公路、机场、港口、工业园区等的建设,对水泥、钢铁、管网、工程机械、建材等相关产品需求巨大,进而带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埃及石油资源丰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也较丰富,依托丰富的能源资源可大力发展能源工业,提高产能。
(3)根据材料可知,目前泰达合作区是唯一完成全方位配套的、可以让企业直接入驻的工业园区,可降低基建成本。特区为入区投资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如公司注册登记及相关政府文件的办理,这样可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并且免税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根据材料和已学知识可知,该地区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多荒漠,土地成本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埃及是世界重要的产油国,石油丰富,能源成本较低。
17.(1)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且沿河沼泽处泥沙淤积,河流含沙量小;海岸多冰碛物,易风化、侵蚀,产生碎屑入海;河口宽阔,潮差大,潮流搬运能力强。
(2)南河入海流程延长,受海洋潮流侵蚀影响减小;潮流搬运的碎屑多数在北河沉积,到达南河的沉积物减少,冲刷和淤积保持平衡。
(3)(与潮流从旧河口向北上溯相比,)潮流搬运距离缩短,带来的碎屑物增加;潮位上升,原先的盐沼滩涂被频繁淹没,留下更大的堆积空间;互花米草茂盛,利于拦截泥沙,增加沉积物堆积。
(4)在盐沼滩涂人工补充沙源;控制河道疏浚量(或仅开辟一定宽度的深水航线,周边停止疏浚);修复受损的滩涂植被;修筑堤坝,降低进入河口的潮流的侵蚀能力
【分析】本题以美国北河、南河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湿地保护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沉积物主要来自海洋既要说明自海洋向内搬运的物源丰富、动力较强,又要说明来自流域内的物质较少。由材料可知,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较少,由图可知,北河、南河流域沿线沼泽广布,利于泥沙沉积,向河口输送的泥沙较少。由材料可知,两河河口地带滩涂、冰碛物分布较多,被风化、侵蚀、搬运至海洋沉积,被潮流又搬运至河口进行沉积。
(2)入海通道向北改道,南河延长,相同河段与海洋的距离增大,一方面受潮流侵蚀减弱,另一方面到达南河的沉积物减少,即冲刷和淤积都减弱。
(3)北河入海口缩短,潮流带来更多的碎屑物,且潮位上升,原先的盐沼滩涂更易被淹没,在淹没过程中受海水的压力压实,高程降低,堆积空间增大,且根据材料互花米草具有发达的根系、固土能力强,可知互花米草对潮流的拦截作用显著。
(4)目前滩涂侵蚀加快,因此一方面需要人工增加堆积,如人工补沙,另一方面需要减少侵蚀,如在外海修筑堤坝。同时要对造成不利环境影响的河口和近海岸疏浚工程进行重新评估,控制工程规模,及时修复受损的生态。
18.(1)区域内多年冻土较为发育,土壤贫瘠浅薄。原因: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水分条件差,植被群落总量小,土壤发育缓慢。
(2)阳坡植被退化程度大于阴坡;原因:阳坡由于光照时间较长,土壤温度较高,蒸散发强度强于阴坡,土壤湿度下降更大,植被退化显著。
(3)趋势:坡顶植被退化严重,坡底基本不变。原因:坡顶植被因水分条件变差而退化出现荒漠化现象;坡底由于汇流,水分条件稳定性好,土壤不易发生显著退化。
【分析】本题以风火山流域位置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影响土壤的形成条件、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风火山流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有冻土发育。区域内热量不足,水分条件差,植被群落总量小,土壤发育缓慢,土壤贫瘠浅薄。因此区域内多年冻土较为发育,土壤贫瘠浅薄。
(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冻土退化严重,极大的改变了寒区水文地质环境。阳坡由于光照时间较长,土壤温度较高,蒸散发强度强于阴坡,土壤湿度下降更大,右图土壤水分条件不足,植被退化显著。因此阳坡植被退化程度大于阴坡。
(3)根据上题可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冻土退化严重,极大的改变了寒区水文地质环境。坡顶水分蒸发及下渗是土壤水分不足,植被因水分条件变差而退化出现荒漠化现象;坡底地势低,由于径流汇聚,水分条件稳定性好,土壤不易发生显著退化。因此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该地区坡顶与坡底植被变化的趋势是坡顶植被退化严重,坡底基本不变。
19.(1)能够看到太阳的理由:7月份,北半球昼长夜短,此地位于40°N,应早于6:00日出,7:30在日出之后,应该能看到太阳。
实际没有看到太阳最可能的原因:7:30太阳大致位于起点的东南方向,且太阳高度较小;而东南方向的山地地势较高,坡度较大,山地可能遮挡了太阳光线。
(2)小路大致沿等高线建设,坡度小,加速行进耗费体力小;小路为山民日常用路,地面平整,野生动物出没少,行路较安全;小路遇险或迷路,更容易寻求路人帮助。
(3)拍摄者位于点标3。理由:太阳能热水器集热装置应朝南,据此判断拍摄点位于村落西北方向;从角度上看点标2和3均符合,但点标2在山脊线的西侧且与村落之间的坡面变化是上凸下凹,视线受阻,可能看不到村落,而点标3在凹坡之上,且距村落更近,手机拍摄的效果更佳,因而最有可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视运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能否都看到太阳,主要看日出时间,比赛开始的时间为7月11日7时30分,当地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相差4分钟,7月11日为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时间在6:00以前,日落时间在18:00以后,比赛时间是7:30,理论上可以看到太阳。实际没看到的原因可能是地形的阻挡。从图中的等高线图中可以看出,东南方向地势高,而7:30太阳刚好位于东南方向,太阳被地形阻挡,因此没看到太阳。
(2)结合材料可知,参赛者从起点出发后需要依次在各点标处打卡,最后到达终点,以所用时间长短来计算名次。从点标6到点标7的路线,比赛接近结束,选手处于加速行进阶段。结合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小路大致沿等高线建设,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小,加速行进过程中体力耗费相对较小。而箭头的近路经过的等高线条数更多,地势起伏更大,加速行进耗费体力大。同时,小路为当地居民日常用路,地面平整,人类活动较多,一方面,野生动物出没少,行路过程中更为安全,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多,在小路如果遇险或迷路,更容易寻求路人的帮助。
(3)判断拍摄者的位置,要看照片中热水器装置的朝向,也要考虑到通视问题,通视主要看等值线的凸向和疏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装置应朝南,据此判断拍摄点位于村落西北方向;从角度上看点标2和3均符合,但点标2在脊线的西侧且与村落之间的坡面变化是上凸下凹,视线受阻,可能看不到村落,而点标3在凹坡之上,且距村落更近,手机拍摄的效果更佳,因而最有可能。综上判断拍摄者应该位于点标3。
上一篇:云南省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备考实用性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下一篇: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地理试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297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2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