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0常见自然灾害
2021年1月5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预警,下图为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全国冻哭预警地图”。据此完成下列1-2小题。
1.形成此次寒潮天气的原因是( )
A.短时间内强降水 B.强冷空气迅速入侵
C.太阳活动减弱 D.长时间无降水
2.此次寒潮来袭,沈阳居民的应对措施是( )
A.加强监测和预报 B.制定应急预案
C.保暖添衣,减少外出 D.发布寒潮预警
【答案】1.B 2.C
【解析】1.依据寒潮的定义,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 象的天气过程,B正确;短时间内强降水不是形成寒潮的原因,寒潮可能会带来短时间内强降水,A错误;寒潮天气与太阳活动可能有关,但不一定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C错误;长时间无降水与寒潮形成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2.加强监测和预报、发布寒潮预警、制定应急预案主要是气象部门或政府的应对措施,ABD错误;保暖添衣,减少外出是居民抵御寒潮应该做的,C正确。故选C。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也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左图和右图分别示意2007~2016年某季节西北太平洋小型热带气旋和大型热带气旋空间分布,图中空心大圆表示小型和大型热带气旋平均活动位置。据此完成下面3-5小题。
3.与小型热带气旋相比,大型热带气旋的分布特征是( )
A.分布较集中 B.平均活动位置偏南
C.平均活动位置偏东 D.分布较分散
4.右图中10°N以南海域无大型热带气旋形成,其主要原因是( )
A.洋面岛屿众多 B.地转偏向力小
C.水汽补充不足 D.季风势力强
5.右图中大型热带气旋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段是( )
A.3~4月 B.5~6月 C.8~10月 D.9~11月
【答案】3.A 4.B 5.C
【解析】3.对比小型和大型热带气旋在图示海域的分布,可知小型热带气旋分布较分散,大型热带气旋分布较集中,A正确、D错误。图中小型气旋平均活动位置偏南、偏东,大型气旋平均活动位置偏北、偏西,B、C错误。故选A。
4.图中10°以南海域无大型热带气旋形成,主要是10°N以南海域靠近赤道,地转偏向力小,洋面难以形成低压涡旋,B正确。岛屿众多对气旋形成作用不大,A错误。10°N以南海域广阔,温度高,水汽补充充足,C错误。10°N以南季风势力并不强,D错误。故选B。
5.8~10月,西北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海域海水温度高,洋面气压变化大,易形成热带气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多大型热带气旋形成,C正确。3~4月、5~6月、9~11月温度没有达到最高,气压略高,发生频率不是最高,A、B、D错误。故选C。
干旱是我国普遍存在的气象灾害。图1是我国某省轮廓图,图2是楚雄常年逐月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面6-7小题。
6.楚雄最严重的旱情多发生在( )
A.夏秋季节 B.春夏季节 C.冬春季节 D.秋冬季节
7.旱情严重的季节,蒸发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降水少,海拔高,地表植被少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降水少,日照多,风力较强
C.北方冷空气势力强,气温日较差大
D.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易漏水,径流少,地表干燥
【答案】6.C 7.B
【解析】6.由图可知:楚雄雨季是在5-10间,而楚雄10-次年5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其中蒸发最大是以3-4月,楚雄最严重的旱情发生在冬春季,C正确,ABD错。故选C。
7.位于云南省的楚雄蒸发量最大季节出现在3-4月。楚雄在云南,纬度较低,地处高原地形区,主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雨季,故A错。春季太阳辐射强,气温上升快,这期间降水少,日照多,风力较强,蒸发量大,B正确。云贵高原阻挡冬季风,受北方冷空气的影响小,故C错,地表干燥不是蒸发量较大的原因,故D错。故选B。
(2021·江苏徐州·高三开学考试)在中国所有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的比例最大。下图中6种气象灾害有一定的季节性。结合下面统计数据,回答下列8-9题。
8.根据材料,关于中国上述气象灾害高发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洪涝灾害高发于夏季 B.旱灾高发于少雨的冬半年
C.台风灾害主要发生在下半年 D.总体来看,气象灾害高发期是夏季
9.在我国,低温冷害最严重的月份可能在( )
A.12月 B.2月 C.4月 D.6月
【答案】8.B 9.C
【解析】8.洪涝灾害高发于6-8月,旱灾则多发于需水较大的夏半年,台风多发于夏秋季,主要是6-10月,从图可知气象灾害高发于夏季。ACD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所以选B。
9.低温冷害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灾害,其中冻害在春秋季比较多,夏季气温高,不会有低温冷害,冬天农业生产较少,反而不那么严重。所以12月、2月、4月 、6月中4月低温冷害最严重。所以选C。
监测显示,2021年7月19日17时~21日17时,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大暴雨,郑州、许昌、新乡等地区出现特大暴雨,郑州一日降水量超过其常年全年的1/3。下图为7月20日17时我国天气形势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10-11小题。
10.此次河南暴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其主要原因有( )
①地形抬升②大气环流形势较稳定
③台风经过④西太平洋副高控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图示时刻( )
A.哈尔滨狂风暴雨水难排 B.广州细雨蒙蒙衣难干
C.乌鲁木齐烈日炎炎似火烧 D.西宁黄沙满天车难行
【答案】10.A 11.C
【解析】10.由图可知,当时并没有台风经过河南,排除③;若为西太平洋副高控制,当地将以炎热、干燥天气为主,排除④。由图示天气形势图可知,中国东侧海域有强台风影响,河南位于黄土高原东侧、太行山区南侧,地形对东来气流抬升显著,使得强降水中心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且稳定少动,造成河南中西部长时间出现降水天气。因此①②正确。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
11.由天气形势图可知,该日哈尔滨地区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A错误;广州地区受台风影响,不可能细雨蒙蒙,B错误;乌鲁木齐受高压影响,烈日炎炎,C正确;西宁地区受低压影响,多阴雨天气,且此时为夏季,故黄沙满天的情况较少,D错误。故选C。
2020年12月28日至31日,入冬后最强寒潮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此轮寒潮呈现移动速度快、降温剧烈、大风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局地降温超16°C,内蒙古地区出现强烈干冷天气。据此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下列天气现象的成因和本次强冷空气活动的成因相同的是( )
A.华南地区的“清明时节雨纷纷” B.贵阳冬季的“天无三日晴”
C.北方地区的“天雨新晴,北风寒彻” D.江南地区的“黄梅时节家家雨”
13.受本次寒潮活动影响,内蒙古牧区( )
A.积雪覆盖草场,饲料供应短缺 B.风寒效应明显,作物大幅减产
C.牲畜遭受冻害,影响生产生活 D.增加土壤水分,促进牧草返青
【答案】12.C 13.C
【解析】12.根据材料,本次强冷空气活动是冷锋天气系统造成的。华南地区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是暖锋活动,A错误;贵阳冬季的“天无三日晴是准静止锋造成的,B错误;北方地区的“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冷锋活动,C正确;江南地区的“黄梅时节家家雨是准静止锋造成的,D错误。故选C。
13.根据材料“此轮寒潮呈现移动速度快、降温剧烈、大风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局地降温超16℃,内蒙古地区出现强烈干冷天气”,此次本次寒潮活动,没有积雪,且此时饲料作物已收割储存,A错误;冬季农业活动结束,秋收完毕,B错误;强烈干冷,局地降温超过16℃,牲畜遭受冻害,影响生产生活,C正确;没有积雪和降水,不会增加土壤水分,D错误。故选C。
(2021·重庆·二模)在我国东北地区,不少路段的涎流冰常常给公路工程施工和养护带来很大困难。高寒地区每当进入冰冻期,地下水以及植物覆盖层下的不冻结水,在其露头的地方,形成延流水漫流于公路上,这种延流水每流入公路一次,就结一层冰。涎流水逐次流向公路,形成大小不一的冰堆,这种冰就叫做延流冰。受结冰期的反复作用,涎流冰产生了一个露头结冰、停止融化、消退以及孕育的连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14-16小题。
14.正常年份,东北地区公路上涎流冰消退的时间是( )
A.2—3月 B.4—5月 C.8—9月 D.11—12月
15.涎流冰公路段在夏季面临的危害是( )
A.路基容易发生滑坡塌方 B.涎流冰堵塞桥梁涵洞
C.公路线发生弯曲变形 D.公路面沥青层变硬
16.冬季,在路堤的表层下面存在的地下水无露头时,也会产生涎流冰影响公路路堤,对此种情况的养护措施合理的是( )
A.人工刨冰或爆破,清楚涎流冰积水 B.覆盖涎流冰的发源地,防止冬季封冻
C.在涎流冰路段挖坑,让地下水流出 D.在公路上撒盐,清楚路面冰堆。
【答案】14.B 15.A 16.C
【解析】14.由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一般气温在4-5月份稳定在0℃以上,此时公路上涎流冰才会消退,因此4-5月涎流冰完全消退,B正确。2—3月、 11—12月气温大多在0℃以下,涎流冰不会消退,AD错误。8—9月份气温较高,此时没有涎流冰,C错误。故选B。
15.由所学知识可知,涎流冰公路由于水反复冻融,路基中容易形成空腔,,导致夏季时涎流冰公路路基段易滑坡塌方,A正确。涎流冰会随气温变化面不断的冻融,在夏季会消融,不会堵塞桥梁涵洞,B错误。夏季公路线涎流冰融化,不会使公路线发生弯曲变形,C错误。 夏季公路面沥青层因气温较高而不会变硬,D错误。故选A。
16.由材料中信息可知,路堤的表层下面存在的地下水无露头,它会流入前层潜水层中,结冰期靠地表部分冰冻上涨,形成地下涎流冰。对于此类涎流冰的治理应该以疏导为主,将其中的水排出,可在涎流冰路段挖坑,让地下水流出,C正确。人工刨冰或爆破,清除涎流冰积水,可能会破坏路面路基,A错误。由科东北地区乌托邦气温低,即使覆盖涎流冰的发源地,也不能阻止涎流冰的形成,B错误。在公路上撒盐,容易清除冰雪,但不易清除路面冰堆,D错误。故选C。
(2021·福建·高三)小浪底水库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出口处,其首要任务是防洪减淤。自1999年蓄水以来,运用其76亿立方米的淤沙库容拦截上游泥沙,并通过科学运作每年进行几次调水调沙,即保证了自身库容又使下游河道长期冲刷,为解决黄河“地上河”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下图示意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原理及某年调水调沙过程。据此完成下面17-18小题。
17.与水流甲成因相似的洋流属于( )
A.风海流 B.密度流 C.补偿流 D.下降流
18.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最可能发生在( )
A.12-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答案】17.B 18.C
【解析】17.水库水流速度慢,含沙量低、密度小。进入水库的黄河水含沙量高、密度大,因此沉入库底形成水流甲,类似密度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从图中看出,a+1月至a+3月小浪底出库含沙量高,此时即是调水调沙期。此时小浪底水库处于低水位,再据材料“小浪底水库首要任务是防洪减淤”,小浪底水库为防洪腾出库容,导致水位低,因此此时是汛期。黄河下游汛期在6-8月,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0·安徽省六安中学高三开学考试)2019年10-12月澳大利亚多地遭林火侵袭。如图为“澳大利亚森林火灾分布示意及悉尼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近年来,该季节澳大利亚常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当地气温回升较快 B.秋冬季节降水较少
C.全球气候比较异常 D.大分水岭地形复杂
20.澳大利亚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减小 B.河流的径流量变率减小
C.维持了大气的碳氧平衡 D.草木灰降低了土壤肥力
【答案】19.B 20.A
【解析】19.气温回升快会导致空气干燥,温度高也有利于火灾的发生,A不符合题意;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地秋冬季节降水较多,B项符合题意;全球气候异常会导致有时气温较高、降水少,有利于火灾的发生,C不符合题意;大分水岭地形复杂不利于火灾的救援,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森林火灾导致森林破坏,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减小,A正确;森林火灾导致森林破坏,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减小,河流的径流量变率增大,B错误;森林火灾导致森林破坏,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的能力下降,C错误;草木灰增加了土壤肥力,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21-22小题。
2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是( )
①夏季多暴雨 ②全年高温 ③地势起状小 ④地表岩石破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为防御此类地质灾害,该地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21.C 22.D
【解析】2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示地区较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且季节性明显,说明此地地形崎岖,起伏较大,地表岩石破碎,降水集中在夏季,可知①④正确,③错误;泥石流的发生与降水多少、降水季节变化大小有关,与全年高温关系不大,②错误,所以本题排除ABD,故C正确。
22.提高植被覆盖率和修建护坡工程这些措施是有效防御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措施,水利工程的修建对于防御地质灾害几乎没有作用,在山区修建水利工程反而会加剧滑坡、泥石流,②错误;清除河道淤泥是为了加强泄洪能力,属于防洪措施,对于防御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没有作用,④错误,①③正确,所以本题排除ABC,故D正确。
下图示意某海域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读图,完成下面23-24小题。
23.四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
A.地壳 B.地核 C.上地幔顶部 D.下地幔底部
24.当海底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km,震级大于里氏台北6.5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水深不小于1000m)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若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23.C 24.B
【解析】23.四次地震的震源都位于海洋中,且震源较深(30~40km),大洋地壳较薄,平均为17km,A错误;四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上地幔顶部,C正确;地核在距地表2900km以下,下地幔在距地表1000km以下,BD错误。故选C。
24.①地水深不足200m,③地水深不足1000m,④地震级较小。只有②地既符合震源深度和震级条件,又符合水深条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1·河北武邑中学高三期中)某地历史上曾经发生滑坡,部分滑坡体残留在坡面。2018年,该坡面出现裂缝,自6月起,连续出现强降雨。7月12日古滑坡复活滑动。下图示意该剖面的结构。据此完成下面25-26小题。
25.诱发此次古滑坡复活的直接因素是( )
A.降水 B.坡度 C.断裂 D.岩性
26.研究表明,不同的断裂对滑坡的影响差异较大。此处裂缝显著促进滑坡,主要由于裂缝的( )
A.数量 B.长度 C.倾斜方向 D.宽度
【答案】25.A 26.C
【解析】25.由所学知识可知,滑坡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地质、地形、土壤、植被、降水和其他等几个方面分析。2018年该坡面出现裂缝,并且该坡面植被匮乏,防水固土能力弱、坡面坡度也较大、重力势能大;6月份开始出现连续性强降雨,7月12日就出现滑坡复活活动,出现裂缝之之后土质变得疏松,连续性强降雨使得本就疏松的壤伴随着水流形成滑坡,因此此次滑坡复活的直接因素是降水,A正确。直接因素是近期内发生改变的诱因,而坡度、断裂、以及若石的岩性在短期内没有发生显著的改变,故不是诱发滑坡复活的直接原因,BCD错误。故选A。
26.由图示信息可知,坡向和裂缝方向一致,降水降落到坡面之后,受到重力势能的加持并且没有植被的阻截,由于裂缝方向与流水方向一致,流水可以直接保持原先的速度和势能直接侵入到裂缝底部,加剧土壤的侵蚀,从而促进滑坡的产生,B正确。裂缝的数量、长度、宽度三项对滑坡的影响相对较小,ABD错误。故选C。
与冲积扇从上到下粒径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同,泥石流扇恰恰相反,在扇体最下端往往有较大的砾石块,扇顶部则是细小的沙砾和黏土。读泥石流扇结构图,完成下面27-28小题。
27.下列关于冲积扇和泥石流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造成粒径顺序截然相反的原因是泥石流和洪流强度不同
B.形成冲积扇的洪流的搬运能力,会随流动距离而不断增强
C.泥石流中含有大量固体物质,重量大的巨石由于惯性重力作用,顺山势一直冲到底部
D.泥石流扇顶部多为沙砾和黏土,主要受洪流侵蚀较强
28.形成泥石流扇的条件是( )
①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 ②下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③短期内有突发性的大量流水 ④植被覆盖率低,缺乏对泥石流的阻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27.C 28.C
【解析】27.冲积扇是由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后携带的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形成冲积扇的洪流的搬运能力,会随流动距离而不断减弱,因此沉积物的颗粒由顶端到边缘逐渐减小,B错误;泥石流扇是由泥石流冲出谷口后堆积而形成,泥石流流速快、流量大、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冲击力强,重量大的巨石由于惯性重力作用,顺山势一直冲到底部,因此沉积物颗粒由顶端到边缘逐渐变大,C正确,AD错误。故选C。
28.泥石流扇是由泥石流冲出谷口后堆积而形成,其形成条件需要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①正确;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②错误;短期内有突发性的大量流水汇集,③正确;植被覆盖率低有利于泥石流扇的形成,但不是必要条件,④错误。综上分析,①③正确,故选C。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点,人们总结了地震救援领域的“黄金12秒”,即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10多秒的时间,这样在低楼层的居民可以迅速逃离。下图为地震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29-30小题。
29.“黄金12秒”利用的原理是( )
A.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很慢 B.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
C.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D.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慢
30.下列关于地震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损失一定下降 B.人口密度越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越多
C.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地震损失越大 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会减少
【答案】29.B 30.D
【解析】29.地震的能量是通过地震波传播的,其中地震波有两种类型,横波和纵波。它们到达地表后表现的形式不同。如果纵波到达地面,地表就会上下颠簸。如果横波到达地表,地面就会水平晃动。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而横波与纵波由于速度差引起的传播时间的间隔正好相差12秒。这就意味着,地震发生时,房屋先会随着地面上下颠簸,这时还不太容易导致倒塌,12秒之后,横波到达地面,房屋开始前后左右的摇晃,危险就大了。因此横波比纵波破坏大。“黄金12 秒”利用的原理是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B正确。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不是很慢,A错误。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但不是“黄金12秒”利用的原理,C错误。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D错误。故选B。
30.由于震源深浅、地震类型、地质构造、距震中远近、人口密度、经济发达程度的不同,同样等级的地震,造成的破坏是不一样的。人口密集破坏严重,震源较浅破坏严重,震中距小破坏严重,经济落后破坏不严重。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损失不一定下降 ,人口密度越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不一定越多,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地震损失较小,故ABC错 ,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会减少,故D正确。故选D。
2017年7月1日,四川省雷波县锦城镇白沙村附近发生滑坡—碎屑流灾害。此次滑坡落差达400多米,造成部分公路、农田掩埋和少量房屋损毁。下图为此次滑坡堆积体颗粒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31-32小题。
31.此次滑坡的方向是( )
A.由西南滑向东北 B.由东北滑向西南
C.由西北滑向东南 D.由东南滑向西北
32.垂直方向上钻探发现,细小颗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下层,其主要原因是( )
A.细小颗粒碎屑质量轻,运动距离长 B.细小颗粒碎屑数量多,堆积范围广
C.细小颗粒碎屑黏度小,摩擦作用强 D.细小颗粒碎屑受震动,沿空隙沉降
【答案】31.B 32.D
【解析】31.结合图中方向信息、挡土墙分布可知,滑坡方向主要为东北-西南走向,CD错;滑坡时巨石受重力的影响,向下滚落的距离远,结合图中滑坡范围信息可知,此次滑坡的方向应为由东北滑向西南,A错,B正确,故选B。
32.细小颗粒碎屑质量轻,运动距离更短,A错;堆积范围的大小与细小颗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下层关系不大,B错;同理,摩擦作用的强弱与细小颗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下层关系不大,C错;细小颗粒碎的粒径较小,受震动影响,细小碎屑沿空隙沉降,使得细小颗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下层,D正确,故选D。
2019年4月28日印度尼西亚总统发表声明,首都将从雅加达迁出,另寻新址。下图是印度尼西亚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33-35小题。
33.印度尼西亚( )
A.地处南亚,为印度洋的群岛国家 B.位于热带,高山高原气候广布
C.城市密集分布于最大的岛屿上 D.爪哇岛上火山孕育了肥沃土壤
34.与印度尼西亚迁都计划关联性最小的是( )
A.火山地震威胁 B.城市问题突出
C.气候炎热潮湿 D.地面沉降严重
35.有一种方案是迁都至加里曼丹岛的帕朗卡拉亚,与爪哇岛相比,加里曼丹岛的优势是( )
A.土地面积更大 B.海洋运输更便利
C.农业更为发达 D.森林覆盖率更高
【答案】33.D 34.C 35.A
【解析】33.由图可知,印度尼西亚地处东南亚,是太平洋上的群岛国家,A错。大部分位于热带,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B错。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分布在爪哇岛上,最大岛是苏门答腊岛,C错。爪哇岛上,火山孕育肥沃土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4.印度尼西亚政府决定迁都原因是雅加达地势低平,地面下沉较快、人口稠密,交通拥堵严重和火山地震威胁有关,跟气候炎热潮湿关联性最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5.有一种方案是迁都至加里曼丹岛的帕朗卡拉亚,与爪哇岛相比,加里曼丹岛的优势是该地区土地面积更大,可开发的程度更大,与海洋运输更便利、农业发达和森林覆盖率更高无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0·山东菏泽·高三期中)溃决灾害是影响我国某区域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下图示意某冰湖环境,该冰湖由冰碛物阻塞形成(冰碛物为冰川搬运、堆积的石块和碎屑物)。读图,完成下面36-37小题。
36.冰湖溃决形成的灾害链表现为( )
A.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溃坝洪水→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
B.冰湖溃决→泥石流→洪水→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溃坝洪水
C.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溃坝洪水
D.冰湖溃决→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潮→溃坝洪水→泥石流→洪水
37.我国的冰湖溃决灾害主要发生的时间和地区是( )
A.春季松花江流域 B.夏季雅鲁藏布江流域
C.春季珠江流域 D.夏季塔里木河流域
【答案】36.C 37.B
【解析】36.冰湖溃决灾害是影响我国某区域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冰湖由冰碛物阻塞形成,冰碛物为冰川搬运、堆积的石块和碎屑物,冰湖溃决形成的灾害链表现为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溃坝洪水,所以C正确。故选C。
37..冰湖由冰碛物阻塞形成,冰碛物为冰川搬运、堆积的石块和碎屑物,可以得出冰湖溃决灾害主要发生在高纬度或者高山地区,我国的冰湖溃决灾害主要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是夏季雅鲁藏布江流域,所以B正确。故选B。
2019年6月18日,四川省长宁县发生地震,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向四川宜宾提前10秒发出预警,向成都提前61秒发出地震预警。完成下面38-39小题。
38.关于本次地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震级宜宾和成都相同 B.烈度宜宾和成都相同
C.利用地震波传播时间差进行预警 D.人们先感受到地面上下震动
39.四川多地震的原因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正确的是( )
A.板块生长边界 山体滑坡 B.板块消亡边界
C.地壳活跃 崩塌 D.位于断裂构造带 火山
【答案】38.B 39.C
【解析】38.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宜宾和成都相同,A正确。烈度跟震中距、震级有关,宜宾和成都不同,B错。因为地震波传播需要时间,所以使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可以在地震波来临之前得到地震的消息,C正确。地震纵波速度比横波快,故先感觉到上下震动,D正确。试题要求选错误的,故选B。
39.四川位于板块内部,不是位于板块生长和消亡边界,A、B错。地壳活跃,易地震,地震带来崩塌,C正确。火山会造成地震,地震不会造成火山,D错。故选C。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0常见自然灾害
上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9交通运输布局
下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1生态环境综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97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977.html
上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9交通运输布局
下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1生态环境综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97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