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2·北京石景山·高三期末)2020年3月一群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离家出走”,并于2021年8月返回适宜栖息地。下图为局部时间段象群迁移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象群在玉溪市元江县期间,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我国日出时间逐渐变晚
C.悉尼正值红叶观赏时期 D.日落之前象影朝向东北
2.关于此次亚洲象“离家出走”,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使亚洲象北迁 B.保护区亚洲象繁殖速度较快
C.西双版纳植被茂密食物充足 D.人类活动破坏了大象栖息地
【答案】1.C 2.B
【解析】1.读图可知,象群在玉溪市元江县时间为2021年4月16日,在石屏县是2021年5月16日,因此在元江县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北移动,向轨道远日点(7月初)移动,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A错误;我国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我国日出时间逐渐变早,B错误;悉尼正值秋季,树叶转红,正值红叶观赏时期,C正确;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落西北,故日落之前,太阳位于西北方,影子朝向东南,D错误。故选C。
2.由材料“2020年3月一群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离家出走”,并于2021年8月返回适宜栖息地。”可知,此次亚洲象“离家出走”,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保护区亚洲象繁殖速度较快,象群数量过多,出现食物短缺,B正确;之后又返回了适宜栖息地,可知此次亚洲象的离家出走与全球变暖关系不大,A错误;西双版纳植被茂密,但象群数量多,食物出现不足,象群离家出走了,C错误。大象栖息地是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对大象栖息地影响小,D错误。故选B。
(2022·山东烟台·高三期末)凯尔盖朗群岛位于印度洋南部,是世界上距离大陆最远的群岛(下图)。某地理科考队2021年2月初登上该岛,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考察,考察发现岛上气候潮湿寒冷,多风暴,地表岩层裸露,植被种类单一,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山地表面多被冰川覆盖。据此完成下面3-5小题。
3.推测凯尔盖朗群岛( )
A.河流短小湍急 B.土层深厚肥沃 C.落叶阔叶林广布 D.属于大陆岛
4.该群岛气候寒冷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高纬地区 B.受极地东风影响 C.平均海拔较高 D.受西风漂流影响
5.在该群岛考察期间,科考队员会感受到( )
A.一直昼短夜长 B.正午日影变长 C.日出方位东北 D.日落时刻推迟
【答案】3.A 4.D 5.B
【解析】3.结合图文该岛“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结合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岛面积较小,故岛上河流短小湍急,A正确;由题文“地表岩层裸露”可知该岛土壤贫瘠,B错误;由题文“岛上气候潮湿寒冷,多风暴,地表岩层裸露”可知,凯尔盖朗群岛气候、土壤条件不适宜落叶阔叶林的生长,岛上无高大乔木、灌木,主要覆盖着草本苔藓植物,C错误;大陆岛是地质构造同邻近大陆相似或相联系的岛。一般分布于大陆附近,原为大陆的一部分,后因地壳下沉或海面上升,与大陆分开而成为岛屿。该岛“是世界上距离大陆最远的群岛”,所以该岛不属于大陆岛,D错误。故本题选A。
4.该岛位于49°S附近,不属于高纬度,A错;位于南半球西风带(40°S-60°S)内,常年受西风影响,B错;由图可知,该岛海拔最高不足2000米,所以海拔高度不是该岛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C错;由于该岛地处南半球西风带内,著名的西风漂流终年影响着这个荒岛。西风漂流具有寒流性质,受其影响该岛气候寒冷,D正确。故选D。
5.科考期间为2月份,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由南回归线逐渐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A错误;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逐渐远离该岛,该岛上正午太阳角逐渐减小,正午日影变长,B正确;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日出方向为东南方,C错误;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日落时刻提前,D错误。故选B。
(2022·山东潍坊·高三期末)珊瑚礁脊槽地貌由相互平行、活珊瑚密集生长的线状的脊与其间碎屑物质堆积的槽共同组成,多发育在浅水区的波浪高能带。下图示意西沙珊瑚礁脊槽地貌。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珊瑚礁坡脊( )
A.由海浪沉积作用形成 B.延伸方向与海岸平行
C.在迎风海岸发育显著 D.碎屑物质堆积较多
7.珊瑚礁槽沟底部无珊瑚生存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较弱 B.水温偏低 C.浮游生物少 D.水流磨蚀强
【答案】6.C 7.D
【解析】6.珊瑚虫的生长需要浮游生物等作为食物,而浮游生物等需借助风浪搅动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珊瑚体在迎风海岸,营养物质丰富,珊瑚礁生物生长速度快,因此珊瑚礁坡脊在迎风海岸发育显著,C正确;珊瑚礁坡脊是造礁珊瑚及其他造礁生物对生成礁的钙物质长期积累沉积的结果,属于生物沉积,不是由海浪沉积作用形成,A错误;由图可知,珊瑚礁坡脊延伸方向与海岸大致垂直,B错误;由“珊瑚礁脊槽地貌由相互平行、活珊瑚密集生长的线状的脊与其间碎屑物质堆积的槽共同组成”可知,槽沟碎屑物质堆积较多,坡脊碎屑物质堆积较少,D错误;故选C。
7.由材料可知,珊瑚礁脊槽地貌多发育在浅水区的波浪高能带,珊瑚礁槽沟底部坡度较大,在风浪影响下,受水流磨蚀强,生存环境不稳定,因此无珊瑚生存,D正确;该区域光照、水温、浮游生物差异较小,不是珊瑚礁槽沟底部无珊瑚生存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2021·江西景德镇·一模)雅鲁藏布江河谷加查-米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平均海拔3800米,年均降水量514mm。下图示意该段河谷沙丘分布。读图完成下面8-10小题。
8.加查—米林段河谷沙滩面积最小的时期是(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9.加查—米林段河谷流动沙丘的沙源地是( )
A.流动沙丘所在地区的岩石风化 B.青藏高原西北部
C.塔克拉玛干沙漠 D.雅鲁藏布江河床及沙滩
10.对加查—米林段河谷流动沙丘的形成影响最大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答案】8.C 9.D 10.A
【解析】8.雅鲁藏布江加查—米林段,冬季降水较少,河流水位较低,河谷裸露的沙滩面积最大;春季随气温的回升,有部分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河流水位开始回升,部分裸露的沙滩开始被河水淹没,河谷沙滩面积开始减少;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且冰川融水补给量大,河流为丰水期,水位最高,河谷沙滩被淹没面积最大,露出沙滩面积最小;秋季的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河流水位下降,河谷沙滩面积开始增大。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9.观察图形,发现沙丘由东北向西南流动的,且其四周为森林植被,所以加查—米林段河谷流动沙丘的沙源并不是来源于本地岩石风化,A错误;如果来自青藏高原西北部,则在雅鲁藏布江的北侧也会形成沙丘,而从图中来看在北侧没有沙丘,B错误;塔克拉玛干沙漠距离太遥远,再者风力因青藏高原海拔太高而被削弱,沙粒不可能被带到此,C错误;加查-—米林段河谷流动沙丘的形成过程:雅鲁藏布江河水从上游搬运泥沙,在加查—米林段流速减缓 ,泥沙沉积于河床,枯水季节,水位下降,出露的沙滩会受到风力的侵蚀、搬运作用,在被风搬运的过程中,因受到挡沙墙和防风林的削弱,风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流动沙丘,D正确。故选D。
10.据图可知,流动沙丘的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同时从上题可知沙石来源于雅鲁藏布江河床及沙滩,且在河流与流动沙丘之间有防风林和挡沙墙,可以推断东北风对流动沙丘的形成影响最大。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其建设和运行期对坝下游河道冲淤、洪枯水位等产生重大影响。三峡水库蓄水前,长江中下游河道整体淤积,是长江干流同流量洪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河道以冲刷为主,河床下切,但同流量洪水位并未出现预期中的下降趋势。研究表明,河床粗化、岸滩植被、人类活动是使得同流量洪水位提升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游河床粗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游细颗粒物质来源减少 B.上游粗颗粒物质来源增多
C.下游细颗粒物质侵蚀增加 D.下游粗颗粒物质堆积增多
12.岸滩植被使得长江中下游河道同流量洪水位提升的过程是( )
A.植被减少,下渗减弱 B.植被增加,流速减慢
C.植被减少,蒸腾减弱 D.植被增加,截留降水
13.下列哪些人类活动可能导致长江中下游河道同流量洪水位提升( )
①港区和码头建设②桥梁架设③人工裁弯取直④围湖造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1.C 12.B 13.B
【解析】11.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河道以冲刷为主,将下游河床细粒物质侵蚀,留下粗粒物质,河床粗化,C正确;上游粗细颗粒物质来源都减少,AB错误;坝下游在放水时主要以河流侵蚀作用为主,D错误。所以选C。
12.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河道岸滩植被增加,会增加水流行进阻力,流速减小,水位抬高,B正确;岸滩的蒸发、下渗对河流水位的影响较小,AC错误;岸滩植被截留降水,会降低河流水位,D错误。所以选B。
13.港区和码头建设、桥梁架设缩窄了洪水河宽,围湖造田占用部分的长江防洪水域,都会导致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位提升,①②④正确;人工裁弯取直,有利于洪水下泄,会导致洪水位下降,③错误。所以选B。
(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高三期中)黄河入海口西北侧某海域(左图)以淤泥质海岸为主。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的共同影响下,该海域冲淤变化显著。某科研团队对该海域冲淤变化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右图为1976-2014年研究区内5m和10m等深线包络面积(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面积)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4-16小题。
14.研究区内5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最近的年份是( )
A.1976年 B.1986年 C.1996年 D.2014年
15.1976-2014年,研究区近岸海域( )
A.持续淤积 B.持续侵蚀 C.先淤积后侵蚀 D.先侵蚀后淤积
16.据图推测2002-2014年黄河流域( )
A.年均降水量减少 B.水库泄洪量增加
C.森林覆盖率降低 D.耕地面积增加
【答案】14.A 15.C 16.B
【解析】14.图中5m等深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1976年的5m等深线包络面积最小,即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面积最小,说明5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最近,A正确;1986年、1996年、2014年5m等深线包络面积都较大,说明距离海岸较远,BCD错误。所以选A。
15.据图可知,1976—2014 年,研究区近岸海域5m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面积呈现由小到大再变小的变化趋势,说明5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经历了由近到远再到近的过程,据此可推测研究区近岸海域先淤积变浅、后侵蚀变深,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6.黄河流域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2002—2014 年的年均降水量不会一直减少,A错误;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02—2014年,研究区近岸海域5m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面积呈现由大到小的变化特点,说明该海域5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减小,泥沙淤积减少,侵蚀加剧,进而可推测黄河口入海泥沙量减少,最可能是流域森林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减少,或水库调蓄洪水能力增强,大量泥沙在水库中淤积,B正确,C错误;耕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量一般会增加,黄河口入海泥沙量应增多,研究区近岸海域应该变浅,5m等深线包络面积应增大,D错误。所以选B。
读图,完成下面17-18小题。
17.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8.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缺失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17.D 18.C
【解析】17.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①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②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的差异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D对。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以热量为基础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经度变化)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又叫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海拔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故ABC选项排除。
18.四个选项都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及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因此都形成了热带雨林带,故答案选C。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陆地环境,ABD选项排除。
(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19-20小题。
19.图中①②自然带分别是( )
A.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0.图中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19.B 20.A
【解析】19.读图可知,①位于美国西部内陆高原山地地区,受西部高大山地阻挡降水,距离东部地区较远,东部大西洋的水汽到达也少,降水少,自然带以温带草原带为主;②地区位于美国东部五大湖附近,受大西洋的水汽影响大,降水较丰富,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图中②③④自然带分布呈现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而引起的热量差异导致的分异。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A正确;垂直分异规律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B错误;干湿度地带分异主要是水分条件的差异引起的分异,主要体现在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C错误;地方性分异规律受的是地方性因素如(地形、水源、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而发生的地带性自然带的改变、缺失、或分布受限等。D错误。故选A。
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下图为我国某林地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日最高气温总和/天数)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21-22小题。
21.该地森林类型主要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热带雨林、季雨林
22.与林窗西侧相比,12月林窗东侧的晴天平均最高气温较高,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高大,导致东侧通风性好
B.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茂密,导致东侧湿度较大
C.上午多雾,日照多在下午,林窗东侧日照较多
D.太阳从东南升,林窗东侧比西侧的日照时间长
【答案】21.D 22.C
【解析】21.从12月晴天平均最低气温分布图可知,当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5℃,所以温度带为热带,植被为热带雨林或热带季雨林带,D正确;亚热带最冷月均温大于0℃,温带最冷月均温小于0℃,故排除A、B、C选项。故选D。
22.林木高度东侧高大,会导致东侧通风性差,A错误;东侧湿度大,则白天太阳辐射受削弱,最高气温会较低,B错误;12月太阳东南升、西南落,东西两侧在理论上的日照时间一样长,D错误;上午气温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影响日照,下午太阳位于偏西方,林窗东侧日照较多,C正确。故选C。
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此完成下面23-24题。
23.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冰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24.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
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 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
【答案】23.A 24.B
【解析】2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占据了优势的自然带为苔原带。A正确;北极地区为极地气候,而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B错误;冰原带全年由冰雪覆盖,很少见到植物,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带所处地区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树木高大,D错误。故选A。
24.苔原植被处于极不利的生态条件下,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苔原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其特点是大部分花向着太阳开放,并呈杯型,以便尽可能多地采集太阳光,这对于开白色花的植物尤其重要,B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B。
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期的全盛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最近的一个极端寒冷期。在末次冰盛期内,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温带草原带,受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自然带位置与现今差异较大。下图示意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据此回答下列25-27小题。
25.与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自然带对应正确的是( )
A.寒温带荒漠带;寒温带森林—草原带;温带森林—草原带;亚热带常绿森林带
B.寒温带森林—草原带;寒温带荒漠带;温带森林—草原带;亚热带常绿森林带
C.寒温带荒漠带;寒温带森林—草原带;亚热带常绿森林带;热带常绿季雨林带
D.寒温带森林—草原带;寒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森林带;热带常绿季雨林带
26.与现今相比,末次冰盛期东部季风区同一自然带位置( )
A.偏东、偏南 B.偏东、偏北
C.偏西、偏南 D.偏西、偏北
27.造成现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末次冰盛期成为温带草原带的因素有( )
①冰川覆盖面积大,下垫面增温慢②亚洲低压势力较强③海岸线偏东,距离海洋较远④夏季风势力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5.B 26.A 27.C
【解析】25.末次冰盛期比现在温度要更低,水热条件更差。②处现在为草原,冰期比现在条件更差,所以冰期应为寒温带荒漠。③比黄河中下游地区纬度低,热量条件好,但相对于现在,距离海洋更远,降水少,水分条件差,热量条件也较差,所以③为温带森林—草原带;④纬度低,和海洋的距离与现代差距不大,所以应为亚热带常绿森林带。①处较黄河中下游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更差,所以应为寒温带森林—草原带,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6.末次冰盛期,东部季风区热量条件更差,距离海洋更远,所以位置应偏南,偏东,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7.现代黄河中下游为森林,降水多。末次冰盛期比现在温度低,所以冰期比现在水热条件差。亚洲低压势力强,降水会增多,②错误;冰川覆盖面积大,下垫面增温慢,温度低;海岸线偏东,距离海洋较远、夏季风势力弱,降水少,①③④正确,C正确,排除A、B、D。故选C。
青藏高原地质历史极其年轻,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了世界最高、最年轻而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紧密结合的自然地理单元。下图示意青藏高原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28-29小题。
28.青藏高原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纬度 D.海拔
29.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气候高寒 B.降水稀少 C.植被稀疏 D.湖泊众多
【答案】28.B 29.A
【解析】28.由图中青藏高原自然带分布推断,从东南部到西北部依次是森林带、草甸带、草原带、荒漠、半荒漠带,是由于受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影响程度不同,导致降水大致出现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水分的变化导致的自然带分异,因此青藏高原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应为水分,B正确,不是由于热量、 纬度、海拔等引起的,ACD错误;故选B。
29.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气候寒冷,水热组合欠佳,土壤发育浅薄,植物一旦遭到破坏,难以恢复,A正确;降水稀少,植被稀疏,湖泊众多不是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完成下面30-31小题。
30.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热量增加 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 D.沿Y方向降水增加
31.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 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
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 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
【答案】30.D 31.A
【解析】30.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的变化为,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草原、荒漠-(亚寒带)针叶林,表明热量减少;沿Y方向的变化为热带/温带荒漠-温带草原-常绿林/针叶林,表明降水增加。所以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所以D正确,排除A、B、C。故选D。
31.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沿Y方向降水增加,甲位于热带荒漠的降水增加方向,则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位于温带草原的降水增加方向,即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选A,排除D、C、D。还可以分析:X轴的最左侧热量最高,所以为热带,沿Y方向降水增加,为草原植被,所以甲为热带草原;同理,可以分析出乙为温带森林植被,即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A。
位于我国新疆北部的友谊峰,是阿尔泰山脉的主峰,海4374米,是额尔齐斯河支流布尔津河发源地。友谊峰冰川是阿尔泰山最大的冰川,也是中国境内海拨最低的山谷冰川,但近年来该冰川退缩严重。友谊峰南北坡自然带分布存在差异。下图示意友谊峰南北坡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32-34小题。
32.图中甲、乙、丙自然带分别是( )
A.荒漠草原带、针叶林带、草甸带 B.落叶林带、针叶林、草甸带
C.针叶林带、草句带、荒漠草原带 D.落叶林带、草甸带、针叶林带
33.友谊峰发育有我国海拔最低的山谷冰川,其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
①坡度小②光照弱③气温低④降雪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短期内友谊峰冰川退缩对布尔津河的直接影响是( )
A.河流长度显著缩短 B.含沙量减少
C.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D.结冰期变长
【答案】32.A 33.D 34.C
【解析】32.友谊峰位于新疆最北,地处内陆,基带降水较少,故甲为荒漠草原带;其北坡为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且为阴坡,蒸发量小,可以满足针叶林生长,故乙为针叶林带;南坡为阳坡,蒸发量大,降水较少,水分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故发育了草甸,即丙为草甸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3.友谊峰位于新疆北部,纬度高,气温较低,使得降雪不易融化,③正确;友谊峰海拔高,是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气温较低,降水多以降雪的形式降落,形成冰川,④正确;坡度大,多雪崩,易导致冰川海拔分布较低,①错误;光照与冰川形成关系较小,②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4.冰川退缩会使河源位置随之而退缩,所以河流会变长,A错误;短期内冰川融化会使河流水量增大,所以河流流速会相应增快,河流流速加快导致侵蚀加剧,含沙量可能增大,且含沙量的变化不属于直接影响,B错误;短期内冰川退缩,夏季冰雪融水增加,使布尔津河径流量增大,冬季径流量变化不大,故会使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C正确;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冰川退缩主要是气候变暖导致的,故结冰期可能缩短,D错误。故选C。
图为我国甲、乙两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下面35-36小题。
35.自然带①和②分别是( )
A.山地荒漠带亚高山草甸带 B.山地荒漠带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草原带亚高山草甸带 D.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
36.甲山2000米南北坡植被差异体现出(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35.D 36.B
【解析】3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加上山地的阻挡作用,该地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山麓地带形成山地荒漠草原带,随着山体海拔升高,降水逐渐增多,依次出现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①为山地草原带;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②位于山地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岳桦林带之间,水分条件较好,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热量条件变差,应为山地针叶林带。所以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36.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其北坡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南坡为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所以南北两坡植被差异体现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B正确;没有体现垂直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ACD错误。所以选B。
雾是近地面的水汽过饱和后凝结(或凝华)成微小的水滴(或冰晶)并悬浮在空气中的一种天气现象。下图示意1961-2018年乌鲁木齐不同海拔高度区域雾日的月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37-38小题。
站点 | 代表气候分区 | 海拔/m |
米东 | 平原 | 600.3 |
市气象站 | 城区 | 936 |
达坂城 | 谷地 | 1103.5 |
小渠子 | 中山带 | 871.8 |
大西沟 | 高山带 | 3543.8 |
37.下列关于乌鲁木齐不同海拔高度区域年雾日总数排列正确的是( )
A.平原>高山带>城区>中山带>谷地 B.平原>城区>高山带>中山带>谷地
C.高山带>平原>城区>中山带>谷地 D.高山带>中山带>平原>城区>谷地
38.下列关于乌鲁木齐不同海拔高度区域雾日月际变化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冬季雾日天数多 B.谷地风力强劲,全年雾日少
C.平原冬季大气逆辐射强,雾日多 D.高山带夏季空气湿润,雾日多
【答案】37.C 38.D
【解析】37.年雾日总数需要将每月雾日数累加,读图可知,谷地年雾日总数最小;高山带年雾日总数最多,(1~4月累计约为10日,5~9月累计约为35日,10~12月累计约为7日,共计约为52日);中山带各月累计总数约为30天;平原区累计总数约为34天。城区累计总数约为32天,综上所述,乌鲁木齐不同海拔高度区域雾日总数排列正确的是高山带>平原>城区>中山带>谷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8.材料主要讲地形(海拔)对乌鲁木齐不同地区雾的影响。人类活动(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并非仅在冬季才有,A错误;大风确实不利于雾的形成,但一般而言海拔越高风力越大,因此风力不是影响谷地雾的形成的主要因素,B错误;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好,不利于水汽凝结成雾,C错误;夏季高山山地降水较多,水汽充足,利于水汽凝结成雾,D正确。故选D。
秦巴山地由秦岭与大巴山组成,此处植物群落复杂多样,在南北向上交叉错杂呈现过渡性。下图为东秦巴山地物种丰富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39-40小题。
39.东秦巴山地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海拔是( )
A.800m B.1000m C.1500m D.1800m
40.兴山县地段物种多样性明显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答案】39.C 40.A
【解析】39.读图及图例可知,东秦巴山地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海拔在神农架北部,从该点作横坐标的垂线,与海拔的虚线相交。交点即为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对照右侧纵坐标即可读出海拔高度。可以看出海拔约1500m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0.兴山县位于山地南坡山麓地带,海拔低,为阳坡、迎风坡,水热条件优越,其物种多样性却明显偏低,可能受人为干扰影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1·四川凉山·一模)直地带性植被的常见更替顺序是从山谷到山顶依次分布着乔木一灌木一草甸。地处横断山区金沙江畔的东西两岸部分植被呈逆向更替分布的情况,即谷底生长低矮灌木,山坡生长高大乔木,有的地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为金沙江(28°N)东西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41-43小题。
41.图中“倒置的垂直地带性”这一现象,出现最明显的地区在( )
A.3100米以上的东、西坡 B.3100米以下的东、西坡
C.4100米以上的东、西坡 D.4100米以下的东、西坡
42.该地金沙江畔河谷出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的原因是( )
A.受地形影响,河谷地区空气下沉增温,使河谷干旱
B.全年受干热的东南风影响
C.谷底温度高,蒸发强,水汽充足降水较多
D.海拔较高,热量不足
43.河谷西坡雪线分布比东坡高,与东坡相比,西坡( )
A.位于阳坡,光热充足 B.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C.为背风坡,降水较少 D.起伏较小,坡度和缓
【答案】41.B 42.A 43.C
【解析】41.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谷底生长低矮灌木,山坡生长高大乔木的现象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依题意,正常状态的垂直自然带是由山谷向上依次分布乔木—灌丛草甸-亚冰雪带,而图示3100米以下与此分布相反,在金沙江(28°N)东西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分布图中2700米-3100米之间的植被类型为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2700米以下植被为小叶灌丛,故“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现象在3100米以下的东、西坡最明显,B正确,D错;依据材料,“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的基带位于谷底,图中谷底海拔在2100米,据此可排除AC两项。故本题选B。
42.横断山区金沙江畔植被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分布,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山高谷深,山地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造成河谷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A正确,C错误;横断山金沙江河谷地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故B项错;金沙江河谷地区海拔低,气温高,热量充足,D错。所以本题选A。
43.图示金沙江地区盛行西南风,河谷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西坡为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降水少,雪线高,故C项正确;根据图中东坡、西坡等信息可知,该河段金沙江河谷大致呈南北走向,所以没有明显的阳坡和阴坡,据此排除A项;雪线分布高度与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无关,B错;图中东坡和西坡起伏程度、坡度相差不大,D错。所以本题选C。
下图为台湾岛沿回归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其上部是该区相关气象要素沿剖面线变化图)和台湾岛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44-46小题。
44.图1中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 )
A.气温、气压、降水 B.光照、降水、气温
C.气压、光照、气温 D.降水、气压、光照
45.导致①气象要素东坡数值明显低于西坡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坡地势高 B.东坡受暖流影响 C.东坡受海洋影响大 D.东坡多阴雨天气
46.中央山脉的物种非常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B.所处纬度较低且相对高度较大
C.东南季风带来充足降水 D.地壳活跃,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
【答案】44.B 45.D 46.B
【解析】44.台湾岛东部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背风坡降水少,因此②为降水;降水多则光照少,光照和降水呈负相关,则①为光照;海拔高则气温低,因此③为气温。故选B。
45.由上题可知①为光照。该地为岛屿,东西两坡的地势没有差别,地势的高低差异对光照没有影响,A错;台湾岛东西两侧都受暖流影响,B错;该岛四面环海,东西两坡受海洋影响差别较小,C错;台湾岛东部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多阴雨天气,光照弱;西部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多晴朗天气,光照较强,D对。故选D。
46.物种丰富说明水热差异大,纬度较低且相对高度较大的地区水热差异大,中央山脉位于台湾岛,纬度较低且相对高度较大,B正确;与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东南季风带来充足降水 地壳活跃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肯尼亚山位于肯尼亚中部,是非洲第二高峰。下图示意肯尼亚山的地理位置及其垂直方向上的自然带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47-48小题。
47.肯尼亚山东南坡自然带中灌丛带与高寒荒漠带上限低于西北坡,根本原因是东南坡( )
A.风力大 B.土壤薄 C.坡度陡 D.降水多
48.M处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荒漠带 C.干热灌丛带 D.热带草原带
【答案】47.D 48.D
【解析】47.从图中可以看出,肯尼亚山东南坡降水量大于西北坡,降水多,云层削弱太阳辐射多,地表接受太阳辐射少,热量条件较西北坡差,所以自然带上限低,D正确;风力大、土壤薄、坡度陡不是根本原因,ABC错误;故选D。
48.M处的自然带是肯尼亚山的基带,肯尼亚山位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基带是热带草原带。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辽宁大连·高三期末)陕西省横山县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研究该区不同尺度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特征,可为区域退化土地的恢复重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有机质含量是土壤属性重要特征之一。以正北方向为0°,将坡向以45°为间隔划分为8类(0°~22.5°和337.6°~360°为北坡,22.6°~67.5°为东北坡,67.6°~112.5°为东坡,112.6°~157.5°为东南坡,157.6°~202.5°为南坡,202.6°~247.5°为西南坡,247.6°~292.5°为西坡,292.6°~337.5°为西北坡)。下图为不同坡向土壤有机质含量图。据此完成下面49-50小题。
49.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坡向是( )
A.北坡 B.东坡 C.南坡 D.西坡
50.关于同一高度,不同坡向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正确的是( )
A.阳坡热量较高,生物生长旺盛,有机质含量较高
B.阴坡为背风坡,土壤水分较少,有机质含量较低
C.阳坡为迎风坡,对母质风化强,有机质含量较低
D.阴坡热量较低,微生物活动弱,有机质含量较高
【答案】49.A 50.D
【解析】49.据图可知,位于0°~22.5°和337.6°~360°的北坡,机质含量为64-67左右,比其他坡向都高,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0.阳坡热量较高,微生物活动强,有机质受分解能力强,故有机质含量较低,A错误;因位于黄土高原季风气候区,阴坡为背风坡,降水稍少但也属于半湿润区,土壤较湿润利于有机质积累,且同海拔的阴坡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能力弱,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故B错误,D正确;对母质风化强,土壤的厚度大,与有机质含量无关,C错误。故选D。
(2021·重庆南开中学模拟预测)连作是指在同一块地里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或同一科作物)。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我国采用日光温室栽培蔬菜面积每年以50%左右的速度增加,已成为世界温室园艺面积最大的国家。但由于耕地面积有限,蔬菜需求量大幅增加,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年产量,在日光温室栽培蔬菜常常种类单一,且多年连作。下表为微博橙子辅导发现调查的我国某地日光温室内韭菜连作不同年限时农作物和土壤变化统计表。据表完成下面51-54小题。
连作年限 | 每公顷年产量(kg) | 粗纤维含量(%) | 根部土壤含水量(%) | 土壤有机质(g/kg) | 表土盐分浓度(g/kg) | PH值 | 土壤质地 |
5年 | 6350 | 14.9 | 22.3 | 21.1 | 4.1 | 7.93 | 黄壤土 |
10年 | 5900 | 14.8 | 22.4 | 18.3 | 6.5 | 7.05 | 黄壤土 |
15年 | 5100 | 13.4 | 23.1 | 15.2 | 8.2 | 6.72 | 黄壤土 |
20年 | 2880 | 11.7 | 23.5 | 12.8 | 10.1 | 6.22 | 黄壤土 |
51.下列关于该温室多年连作后土壤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土壤类型改变 B.土壤肥力提高 C.土壤容易板结 D.土壤生产力上升
52.下列因素中,与温室内土壤表层盐类积聚关联性最大的是( )
A.降水 B.蒸发 C.光照 D.日较差
53.为实现温室内土壤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下列做法最科学的是( )
A.增施速效肥料 B.采用滴灌技术
C.适量掺石灰 D.作物轮作栽培
54.该日光温室内( )
A.温度会降低 B.日较差会增大
C.湿度会增大 D.光照变化大
【答案】51.C 52.B 53.D 54.C
【解析】51.根据表中信息,PH值下降且小于7、表土盐分浓度上升,判定该温室内多年连作后土壤呈酸化趋势及表土盐碱化加重,土壤易板结,C正确;土壤质地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土壤类型没有改变,A错误;土壤有机质下降了,土壤肥力下降了,B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土壤的生产力下降了,D错误。所以选C。
52.温室内不存在降水的影响,A错误;温室内日较差会变小,对土壤表层盐类积聚影响不大,D错误;温室内土壤表层盐类积聚主要与水分的蒸发有关,通过蒸发将底部的盐分带到表层,由于温室内的灌溉多为滴灌或喷灌,不利于表土盐分淋溶,故多年连作后土壤表层盐类积聚更明显,B正确;光照主要通过影响蒸发来影响,温室内土壤表层盐类积聚,不是关联性最大的,C错误。所以选B。
53.为实现温室内土壤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做法最科学的是作物轮作栽培(因不同农作物需求的营养盐分不同,这有利于土壤的良性发展以及减少作物病虫害),D正确;增施速效肥料反而会导致土壤中盐分增加(应施有机肥),A错误;适量掺石灰只能中和土壤酸性,对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C错误;采用滴灌技术并不能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本来温室内大多采用滴灌或喷灌,B错误。所以选D。
54.该日光温室对地面辐射起到相当大的屏蔽作用,所以日光温室内温度会升高,日较差变小,AB错误;温室内的水气不易散失,所以湿度增大,C正确;太阳辐射是可以穿透的,所以光照变化小,D错误。所以选C。
(2021·新疆昌吉·三模)贵州省后寨河流域(26°15'N,105°45'E)位于高原型喀斯特地貌区内,流域面积为75k㎡,海拔854.1~1567.4m;主要土壤为石灰土、黄壤和水稻土,且三种土壤的特性差异显著。下图示意后寨河流域不同海拔土壤分布。据此完成下列55-57题。
55.后寨河流域中三种土壤( )
A.石灰土含石砾量较大 B.黄壤呈碱性
C.水稻土肥力低 D.黄壤土层较厚
56.导致后寨河流域三种土壤的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年降水量 C.地表高度 D.植被类型
57.该地水稻土增加易引发土地( )
A.红漠化 B.石漠化 C.次生盐渍化 D.沙漠化
【答案】55.A 56.C 57.B
【解析】55.材料中可获得石灰土主要分布在1250m以上的区域,在流域内随着海拔的升高,石灰土的分布相应增多,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海拔高的区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土壤中含石砾量较大,故A正确;水稻土为人工土,肥力较高,故C错;当地降水丰富且集中,水土流失严重,黄壤呈酸性,土层较薄,故BD错;故选A。
56.后寨河流域三种土壤位于同一流域,且流域面积相对较小,年降水量、成土母质、植被类型相差较小,故ABD错;材料显示三种土壤的分布的海拔高度不同,故地表高度差异是其主要形成原因,故C正确;故选C。
57.该地水稻土增加,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最容易导致土地石漠化,故B正确;红漠化主要分布于红壤分布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分布于干旱地区,故ACD错;故选B。
某科研小组在黄土高原边缘的和平镇发掘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黄土剖面(下图),研究发现表土下黄土层与古土壤层相间发育。其中黄土层以粉沙为主,主要来自风力沉积,而古土壤层腐殖质含量较黄土层高。据此完成下面58-59小题。
58.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高原的黄土( )
A.有机质的含量减少 B.表层湿度逐渐降低
C.古土壤的厚度减小 D.颗粒逐渐由粗变细
59.古土壤层发育时期,黄土高原( )
A.蒙古高压势力强盛 B.气候冷暖干湿交替
C.植被的覆盖率较高 D.风力作用更加显著
【答案】58.D 59.C
【解析】58.从西北向东南年降水量增多 ,植被覆盖率提高,从西北向东南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高原的黄土有机质的含量增多,A错误;表层湿度逐渐升高,B错误;古土壤的厚度增加,C错误;离风沙源地越来越远,风的搬运能力越来越弱,因此颗粒逐渐由粗变细,D正确。故选D。
59.由材料“其中黄土层以粉沙为主,主要来自风力沉积,而古土壤层腐殖质含量较黄土层高”可知,古土壤层发育时期,植被的覆盖率较高,C正确;植被覆盖率高时,说明蒙古高压势力较弱,气候比较暖湿,风力作用较弱,ABD错误。故选C。
(2022·山东潍坊·高三期末)泰加林即寒温带针叶林,冷湿是其生长的必要条件。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0.3~0.7m)上生长着大片泰加林,主要树种是高大的兴安落叶松。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的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60-61小题。
60.影响大兴安岭东西两侧泰加林分布纬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②冬季风③地形④河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1.调查发现,在大兴安岭北部有些地方的泰加林树木出现自然倒伏现象,这些地方很可能( )
A.永久冻土层埋藏深 B.气温升高趋势明显
C.降雪过多使树冠积雪多 D.雨水或河水浸泡时间长
【答案】60.B 61.D
【解析】60.读图可知,大兴安岭东侧泰加林分布纬度高于西部。由材料可知,冷湿是泰加林生长的必要条件。大兴安岭东北—西南走向,对冬季西北风形成阻挡,东部较西部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因此泰加林分布区的纬度较西坡高;大兴安岭以东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来自海洋的东南风携带暖湿气流被大兴安岭阻挡后,沿山坡爬升,在东坡形成地形雨,利于泰加林的生长。综上所述,影响大兴安岭东西两侧泰加林分布纬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冬季风和地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1.大兴安岭北部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而漫长,永久冻土层埋藏浅,A错误;气温升高具有全球性,而不是局部地区,而且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利于树木扎根,树木应不易倒伏,B错误;树冠积雪多,一般会压到树枝,而不是整个树木,C错误;雨水或河水浸泡时间长,树木根部易腐烂,根基不稳,树木倒伏,D正确。故选D。
树木移栽时常因根系遭到破坏而导致供水和供养能力不足,因此一般选择在新陈代谢慢、所需养分少的休眠期进行移栽。我国北方地区移栽树木多选择在休眠期内的深秋和早春两季,较少在冬季移栽,新移栽的树木还会在四周设立支柱(下图)。据此完成下面62-64小题。
62.与早春相比,冬季移栽树木较少的原因是( )
A.风力较大 B.水源短缺 C.光照不足 D.土壤冻结
63.移栽树木周围设立支柱可以( )
A.保持树形美观 B.稳固根系生长 C.减少虫害侵袭 D.避免路人攀爬
64.移栽的树木很多都会被剪除枝叶,主要是为了( )
A.降低运输成本 B.降低蒸腾作用 C.降低养护成本 D.阻断光合作用
【答案】62.D 63.B 64.B
【解析】62.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严寒,土壤冻结,不适合移栽树木,D正确。与冬季相比,早春的风力也较大,同时,雨季未到,蒸发较强,水源也相对较为短缺,AB错误。冬季植被的新陈代谢慢,光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故选D。
63.移栽树木根系会遭到破坏,周围设立支柱可以稳固根系生长,保证植被成活,B正确。与保持树形美观、避免路人攀爬等无关,AD错误。移栽树木周围设立支柱并不能减少虫害侵袭,C错误。故选B。
64.移栽树木时,根系遭到破坏,导致供水和供养能力不足,此时剪除枝叶可有效降低蒸腾作用,保证树木水分含量,提高树木成活率,B正确。枝叶去除后,树木重量减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但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移栽树木枝叶被剪除,在后期养护中,养护成本并没有得到降低,C错误。移栽树木所选择的时期一般在新陈代谢慢,所需养分少的休眠期进行移栽,该时期光合作用本身较弱,阻断光合作用并不是其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B。
“旗形树”的枝叶只生长在树干的一侧,树冠远看像一面旗子。图a、图b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隔离带出现的“旗形树”景观,该道路两侧“旗形树”的树冠都向中间机动车道生长,此景观为自然生长的结果。据此完成下面65-66小题。
65.图中“旗形树”最可能为(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66.形成城市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隔离带中“旗形树”景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强风
【答案】65.A 66.A
【解析】65.读材料可知,该地为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区。读图可知,图中街道两侧的大树已经落叶,而“旗形树”还没有落叶,这说明“旗形树”最可能为常绿阔叶林,故A项正确,B错误。常绿硬叶林一般位于地中海气候区,C错误。针叶林位于高纬度,D错误。故选A。
66.读图可知,“旗形树”没有朝向靠近大树的一侧垂,而是朝向街道中央生长,大树会减少到达地面的阳光,使光照减少,不利于树木的生长,而街道中央没有树木遮挡,光照条件较好,故隔离带内的树冠朝向街道中央生长,形成“旗形树”,A项正确。城市中隔离带两侧的气温、降水差异不大,城市内强风较少,BCD错误。故选A。
异木棉为高大乔木,叶色青翠,花朵红粉,具有喜光、喜高温和喜湿等特点,多用作高级行道树,富有观赏性。异木棉花期对小区域内的微气候条件特别敏感,同一棵树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一半先开花,一半仍为树叶”的现象(下图)。据此完成下面67-69小题。
67.最有可能出现图示景观的城市是( )
A.长春 B.北京 C.广州 D.乌鲁木齐
68.导致图中异木棉“一半先开花,一半仍为树叶”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技术
69.相较于其他树种,城市内部栽种异木棉效益更明显的区域是( )
①森林保护区②交通绿岛③较窄分车带④边侧绿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67.C 68.B 69.D
【解析】67.异木棉喜高温、喜湿,四地中广州的纬度位置最低,气温高,降水最多,可以满足异木棉的生长,因此最有可能出现该景观,C正确;由材料“异木棉花期对小区域内的微气候条件特别敏感”可知,长春、北京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季节变化大,不适合对气候条件特别敏感的异木棉的种植,AB错误;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不能满足喜湿的异木棉的生长,D错误。故选C。
68.根据材料“异木棉花期对小区域内的微气候条件特别敏感”可知,异木棉开花影响明显的是微气候条件,与技术无关。图示小区内同一棵树的光照和水分条件差别不大,一半开花,一半仍为树叶,应与光照和水分条件无关,ACD错误;最可能是小区内的通风条件影响下,不同区域温度条件有差异,而使温度较高的一侧树先开花,较低一侧还是树叶,还未开花。B正确。故选B。
69.异木棉为高大乔木,不适合布局在较窄分车带上,③错误;异木棉多用作高级行道树,栽种在森林保护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①错误;异木棉栽种在交通绿岛,在夜晚可以起到遮挡对面车辆灯光的作用,②正确;异木棉栽种在边侧绿地富有观赏性,④正确。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上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5河流与湖泊
下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7人口与城镇化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97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973.html
上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5河流与湖泊
下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7人口与城镇化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97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