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下共建地理周练试题14
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A. 交通不便
B. 地势高,气候寒凉
C. 人口稀少
D. 经济发达
2. 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径流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 ④⑤⑥
B. ①③⑤
C. ①②③
D. ②④⑥
【答案】B、D
【解析】1. 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其主要原因是地势高,气候寒凉。
2.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湿地的价值。湿地可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三江源湿地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补给地;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遗鸥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动物,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遗鸥的繁殖极度依赖荒漠半荒漠地区湖泊中的独立沙洲岛屿。1987年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盐碱湖泊发现大量遗鸥筑巢,2000年该地开发大型生态旅游项目——鄂尔多斯世珍园。2003年遗鸥迁徙到陕西榆林红碱淖湿地繁育。现今红碱淖湿地成为全球最大的遗鸥迁徙地和繁殖地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 遗鸥繁育地由鄂尔多斯迁出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暖变干
B. 人类活动干扰
C. 湖水盐度上升
D. 湖泊面积缩小
4. 推测适合遗鸥繁育的生存环境可能是
A. 植被丰富的湖岸
B. 植被丰富的湖心岛
C. 植被稀少的湖岸
D. 植被稀少的湖心岛
【答案】B、D
【解析】3.由材料可得,鄂尔多斯开发大型生态旅游项目后遗鸥出现迁徙,所以遗鸥迁徙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干扰了遗鸥的生存环境,B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当地的气候变干、湖水盐度上升、湖泊面积缩小,A、C、D错误。
4.依据“遗鸥的繁殖极度依赖荒漠一半荒漠地区湖泊中的独立沙洲岛屿”可以推测,湖心岛更适合遗鸥繁殖,根据遗鸥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可知其繁殖地植被稀少,D正确。
随着印度尼西亚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某些地区在雨林中放火垦荒,烟霾(由物质焚烧过程中释放的有毒气体和细微颗粒物组成 )污染时有发生,对本国及东南亚地区造成了严重影响。据此完成 5~6题
5. 印度尼西亚烟霾事件对本国及周边国家环境安全带来的影响有
①区域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受损
②可能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
③造成周边国家洋垃圾增多
④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为减轻烟霾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印度尼西亚政府应
A. 保护森林资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B. 鼓励受影响国家和地区人民佩戴口罩
C.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优化能源结构
D. 严禁使用私家车,减少尾气排放
【答案】B、A
在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珠峰在5000~5500米高度的植被增加趋势最为显著,特别是近几年有科考团队在珠峰6000米以上的区域,拍摄到了“长草”的画面,这在以往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7. 珠峰长草的主要原因是
A. 生物入侵
B. 气候变暖
C. 土地退化
D. 人口增多
8. 应对珠峰长草这一现象,我们可以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②禁止使用化石能源
③倡导低碳绿色出行
④加速城镇化建设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C
【解析】7.珠峰在5000米~5500米的地方原本温度较低,不适合植被的生长,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当地有了植被的出现。因此选B。
8.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延缓全球变暖趋势;禁止使用化石能源不现实;倡导绿色出行,如多骑自行车,多使用公共交通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加速城镇化建设会加大碳排放的力度,与题目要求不符。故①③正确,选C。
在陆地上依靠植树造林增加的碳汇被称为“绿碳”,而利用海洋、海岸带、河口、湿地生物固碳储碳增加的碳汇被称为“蓝碳”(即蓝色碳汇,也叫海洋碳汇)。目前,“蓝碳”交易集中于三种“蓝碳”生态系统,即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这三种生态系统的覆盖面积不到海床面积的0.5%,但其碳储量却占海洋碳储量的50%以上。近年来,气候变化带来的海洋变暖和酸化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实现碳中和。据此完成问题。
9. 海洋变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部分海洋生物死亡
②陆地面积不断增加
③季风环流发生骤变
④加速海平面上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下列措施有助于提升“蓝碳”交易量的是
A. 改良沿海盐碱滩涂
B. 清理滩涂海草
C. 扩大红树林面积
D. 发展海洋渔业
【答案】B、C
【解析】9.海洋变暖可能导致喜冷水的水生生物受到影响,甚至死亡,①正确;海洋变暖,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小,②错误、④正确;季风环流受海陆关系的影响,并不会发生骤然变化,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
10.利用海洋、海岸带、河口、湿地生物固碳储碳增加的碳汇被称为“蓝碳”(即蓝色碳汇,也叫海洋碳汇)。改良沿海盐碱滩涂不一定可以提升蓝碳,A错误;清理滩涂海草可能减少了海草的光合作用,减少蓝碳,B错误;扩大红树林面积,增加其光合作用总量,可以增加蓝碳,C正确;发展海洋渔业,会增加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近年来华北地区灰霾天气产生强度和出现频率明显增加,灰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千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1. 雾霾天气对下列相关产业,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A. 果林园艺及乳畜业
B. 钢铁及汽车制造业
C. 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
D. 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
12. 重霾天,人们期盼冷空气来临,是因为
A. 降温能消霾
B. 高压能消霾
C. 大风能消霾
D. 干冷能消霾
【答案】D、C
【解析】11.雾霾天气对果林园艺及乳畜业影响较小,A错误;雾霾天气对钢铁及汽车制造业几乎无影响,B错误;雾霾天气时能见度降低,看不清景物和道路,会直接影响到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D正确;雾霾天气对文教事业直接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12.冷空气的到来,导致气温降低,会使水汽凝结,人们燃烧取暖,增加空气中的粉尘,从而会导致雾霾进一步加重,A错误;冷空气到来时会带来大风天气,可吹散近地面的雾霾,加速空气的流动,提高净化的速度,C正确;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对流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B错误。干冷空气湿度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沉降,D错误。故选C。
1993年,联合国首次提出绿色GDP这一说法。绿色GDP在传统GDP测算的基础上考虑了经济增长的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绿色GDP=GDP-资源耗减成本一环境降级成本。绿色GDP体现了人类对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3. 绿色GDP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A. 保护环境,放弃经济增长
B. 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C. 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一
D. 只允许无污染的产业发展
14. 下列有关绿色GDP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绿色GDP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②绿色GDP的提出,可以促使决策部门和公众发展观念的转变
③绿色GDP的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而追求环境质量
④绿色GDP提高说明资源的相对消耗量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5. 下列经济增长方式体现绿色GDP理念的是
①大力发展传统工业,提高经济收益
②砍伐出售林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得到大片耕地
③发展循环经济,获得经济收益
④实行清洁生产,获得经济收益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A、D
【解析】13.本题考查绿色GDP的启示。由材料可知,绿色GDP强调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关注资源与生态的状况,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一,既追求经济增长,又追求环境保护,A项错误、C项正确;发展第一产业与绿色GDP之间无必然联系,B项错误;只允许无污染的产业发展不符合实际情况,D项错误。
14.本题考查学生对绿色GDP的理解。绿色GDP既考虑经济增长,也考虑资源与环境,其本质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①正确;绿色GDP的提出可以促使决策部门和公众发展观念的转变,②正确;绿色GDP的含义是既要追求GDP的增长,也要追求环境质量,做到两者的协调发展,③错误;由材料中绿色GDP的计算方式可知,绿色GDP提高说明资源的相对消耗量减少,④错误。综上可知,A项正确。
15.本题考查绿色GDP理念的践行。根据上两题分析可知,绿色GDP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一,本质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符合绿色GDP的理念和本质,③④正确;大力发展传统工业、砍伐出售林木,均可获得和提高经济收益,但资源和环境成本较高,不符合绿色GDP的理念和本质,①②错误。综上可知,D项正确。
在我国西南地区,隐藏着一个长期被人们忽视的宜居地带。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①水质好,水运便利
②冬暖夏凉
③地势平坦
④植被覆盖率较高
⑤工业化程度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17. 下列有关西南宜居地带所在地区开发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强房地产开发,吸纳外来移民
B. 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供应
C. 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D. 以机场建设为重点,形成快速交通体系
【答案】D、C
【解析】16.由图可知,西南宜居地带包括了云贵大部分地区和四川中南部地区,此区域地势起伏较大,以山地、高原为主,河流流速较快,航运价值较低,但由于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气候冬暖夏凉,且区域工业化程度低,植被覆盖率较高,故②④⑤正确,①③⑥错误。
17.区域开发不应该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还要注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房地产开发,必然会加重植被破坏,出现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此区域地势起伏较大,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面积较小,不适宜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以山地、高原为主,对外交通不便,首要考虑发展公路和铁路运输,再根据经济的发展状况适当考虑发展航空运输,A、B、D错误。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可以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又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C正确。
岱海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境内的内陆湖,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为400毫米和1200毫米,有22条河流汇入,为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密集,农、牧、渔业发达地区。据记载,岱海面积曾达到200平方千米,如今仅为78平方千米。监测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岱海降水量并无明显减小趋势,蒸发量则略有下降,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值趋于减小。读岱海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A. 流域内灌溉面积增加
B. 岱海面积减小
C. 冬季趋于寒冷而漫长
D. 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
19. 岱海面积不断萎缩,主要是因为流域内
A. 上游筑坝建水库,发展水产养殖业
B. 入湖河流弯曲改道,洪水宣泄不畅
C. 入湖泥沙增多,淤高阻塞湖泊
D. 拦截入湖河水,生产生活用水增加
20. 防止岱海面积萎缩的有效措施是
A. 拆除水库大坝,修复生态环境
B. 裁弯取直河道,减少泥沙淤积
C. 开源与节流并举,增加入湖径流
D. 禁止污水排放,改善湖泊水质
【答案】B、D、C
【解析】18.由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以来,岱海蒸发量略有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岱海面积减小,导致水体蒸发量下降,B项正确。
19.岱海面积不断萎缩,主要是因为流域内拦截入湖河水,生产生活用水增加,D项正确。上游筑坝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量季节变化,不会使入湖水量减少,A项错误。入湖河流改道,不是岱海面积不断萎缩的原因,B项错误。入湖泥沙增多,淤高阻塞湖泊,会使湖泊变浅,水域面积变大,C项错误。
20.防止岱海面积萎缩的有效措施是开源与节流并举,增加入湖径流,C项正确。岱海面萎缩与修建水库大坝无关,A项错误;泥沙淤积不是岱海面积萎缩的原因,减少泥沙淤积,不能防止岱海面积萎缩,B项错误;污水排放,影响湖泊水质,不会导致岱海面积萎缩,D项错误。
A. 交通不便
B. 地势高,气候寒凉
C. 人口稀少
D. 经济发达
2. 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径流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 ④⑤⑥
B. ①③⑤
C. ①②③
D. ②④⑥
【答案】B、D
【解析】1. 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其主要原因是地势高,气候寒凉。
2.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湿地的价值。湿地可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三江源湿地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补给地;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遗鸥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动物,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遗鸥的繁殖极度依赖荒漠半荒漠地区湖泊中的独立沙洲岛屿。1987年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盐碱湖泊发现大量遗鸥筑巢,2000年该地开发大型生态旅游项目——鄂尔多斯世珍园。2003年遗鸥迁徙到陕西榆林红碱淖湿地繁育。现今红碱淖湿地成为全球最大的遗鸥迁徙地和繁殖地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 遗鸥繁育地由鄂尔多斯迁出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暖变干
B. 人类活动干扰
C. 湖水盐度上升
D. 湖泊面积缩小
4. 推测适合遗鸥繁育的生存环境可能是
A. 植被丰富的湖岸
B. 植被丰富的湖心岛
C. 植被稀少的湖岸
D. 植被稀少的湖心岛
【答案】B、D
【解析】3.由材料可得,鄂尔多斯开发大型生态旅游项目后遗鸥出现迁徙,所以遗鸥迁徙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干扰了遗鸥的生存环境,B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当地的气候变干、湖水盐度上升、湖泊面积缩小,A、C、D错误。
4.依据“遗鸥的繁殖极度依赖荒漠一半荒漠地区湖泊中的独立沙洲岛屿”可以推测,湖心岛更适合遗鸥繁殖,根据遗鸥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可知其繁殖地植被稀少,D正确。
随着印度尼西亚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某些地区在雨林中放火垦荒,烟霾(由物质焚烧过程中释放的有毒气体和细微颗粒物组成 )污染时有发生,对本国及东南亚地区造成了严重影响。据此完成 5~6题
5. 印度尼西亚烟霾事件对本国及周边国家环境安全带来的影响有
①区域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受损
②可能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
③造成周边国家洋垃圾增多
④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为减轻烟霾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印度尼西亚政府应
A. 保护森林资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B. 鼓励受影响国家和地区人民佩戴口罩
C.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优化能源结构
D. 严禁使用私家车,减少尾气排放
【答案】B、A
在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珠峰在5000~5500米高度的植被增加趋势最为显著,特别是近几年有科考团队在珠峰6000米以上的区域,拍摄到了“长草”的画面,这在以往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7. 珠峰长草的主要原因是
A. 生物入侵
B. 气候变暖
C. 土地退化
D. 人口增多
8. 应对珠峰长草这一现象,我们可以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②禁止使用化石能源
③倡导低碳绿色出行
④加速城镇化建设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C
【解析】7.珠峰在5000米~5500米的地方原本温度较低,不适合植被的生长,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当地有了植被的出现。因此选B。
8.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延缓全球变暖趋势;禁止使用化石能源不现实;倡导绿色出行,如多骑自行车,多使用公共交通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加速城镇化建设会加大碳排放的力度,与题目要求不符。故①③正确,选C。
在陆地上依靠植树造林增加的碳汇被称为“绿碳”,而利用海洋、海岸带、河口、湿地生物固碳储碳增加的碳汇被称为“蓝碳”(即蓝色碳汇,也叫海洋碳汇)。目前,“蓝碳”交易集中于三种“蓝碳”生态系统,即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这三种生态系统的覆盖面积不到海床面积的0.5%,但其碳储量却占海洋碳储量的50%以上。近年来,气候变化带来的海洋变暖和酸化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实现碳中和。据此完成问题。
9. 海洋变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部分海洋生物死亡
②陆地面积不断增加
③季风环流发生骤变
④加速海平面上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下列措施有助于提升“蓝碳”交易量的是
A. 改良沿海盐碱滩涂
B. 清理滩涂海草
C. 扩大红树林面积
D. 发展海洋渔业
【答案】B、C
【解析】9.海洋变暖可能导致喜冷水的水生生物受到影响,甚至死亡,①正确;海洋变暖,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小,②错误、④正确;季风环流受海陆关系的影响,并不会发生骤然变化,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
10.利用海洋、海岸带、河口、湿地生物固碳储碳增加的碳汇被称为“蓝碳”(即蓝色碳汇,也叫海洋碳汇)。改良沿海盐碱滩涂不一定可以提升蓝碳,A错误;清理滩涂海草可能减少了海草的光合作用,减少蓝碳,B错误;扩大红树林面积,增加其光合作用总量,可以增加蓝碳,C正确;发展海洋渔业,会增加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近年来华北地区灰霾天气产生强度和出现频率明显增加,灰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千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1. 雾霾天气对下列相关产业,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A. 果林园艺及乳畜业
B. 钢铁及汽车制造业
C. 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
D. 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
12. 重霾天,人们期盼冷空气来临,是因为
A. 降温能消霾
B. 高压能消霾
C. 大风能消霾
D. 干冷能消霾
【答案】D、C
【解析】11.雾霾天气对果林园艺及乳畜业影响较小,A错误;雾霾天气对钢铁及汽车制造业几乎无影响,B错误;雾霾天气时能见度降低,看不清景物和道路,会直接影响到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D正确;雾霾天气对文教事业直接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12.冷空气的到来,导致气温降低,会使水汽凝结,人们燃烧取暖,增加空气中的粉尘,从而会导致雾霾进一步加重,A错误;冷空气到来时会带来大风天气,可吹散近地面的雾霾,加速空气的流动,提高净化的速度,C正确;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对流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B错误。干冷空气湿度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沉降,D错误。故选C。
1993年,联合国首次提出绿色GDP这一说法。绿色GDP在传统GDP测算的基础上考虑了经济增长的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绿色GDP=GDP-资源耗减成本一环境降级成本。绿色GDP体现了人类对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3. 绿色GDP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A. 保护环境,放弃经济增长
B. 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C. 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一
D. 只允许无污染的产业发展
14. 下列有关绿色GDP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绿色GDP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②绿色GDP的提出,可以促使决策部门和公众发展观念的转变
③绿色GDP的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而追求环境质量
④绿色GDP提高说明资源的相对消耗量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5. 下列经济增长方式体现绿色GDP理念的是
①大力发展传统工业,提高经济收益
②砍伐出售林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得到大片耕地
③发展循环经济,获得经济收益
④实行清洁生产,获得经济收益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A、D
【解析】13.本题考查绿色GDP的启示。由材料可知,绿色GDP强调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关注资源与生态的状况,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一,既追求经济增长,又追求环境保护,A项错误、C项正确;发展第一产业与绿色GDP之间无必然联系,B项错误;只允许无污染的产业发展不符合实际情况,D项错误。
14.本题考查学生对绿色GDP的理解。绿色GDP既考虑经济增长,也考虑资源与环境,其本质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①正确;绿色GDP的提出可以促使决策部门和公众发展观念的转变,②正确;绿色GDP的含义是既要追求GDP的增长,也要追求环境质量,做到两者的协调发展,③错误;由材料中绿色GDP的计算方式可知,绿色GDP提高说明资源的相对消耗量减少,④错误。综上可知,A项正确。
15.本题考查绿色GDP理念的践行。根据上两题分析可知,绿色GDP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一,本质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符合绿色GDP的理念和本质,③④正确;大力发展传统工业、砍伐出售林木,均可获得和提高经济收益,但资源和环境成本较高,不符合绿色GDP的理念和本质,①②错误。综上可知,D项正确。
在我国西南地区,隐藏着一个长期被人们忽视的宜居地带。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①水质好,水运便利
②冬暖夏凉
③地势平坦
④植被覆盖率较高
⑤工业化程度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17. 下列有关西南宜居地带所在地区开发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强房地产开发,吸纳外来移民
B. 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供应
C. 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D. 以机场建设为重点,形成快速交通体系
【答案】D、C
【解析】16.由图可知,西南宜居地带包括了云贵大部分地区和四川中南部地区,此区域地势起伏较大,以山地、高原为主,河流流速较快,航运价值较低,但由于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气候冬暖夏凉,且区域工业化程度低,植被覆盖率较高,故②④⑤正确,①③⑥错误。
17.区域开发不应该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还要注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房地产开发,必然会加重植被破坏,出现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此区域地势起伏较大,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面积较小,不适宜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以山地、高原为主,对外交通不便,首要考虑发展公路和铁路运输,再根据经济的发展状况适当考虑发展航空运输,A、B、D错误。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可以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又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C正确。
岱海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境内的内陆湖,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为400毫米和1200毫米,有22条河流汇入,为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密集,农、牧、渔业发达地区。据记载,岱海面积曾达到200平方千米,如今仅为78平方千米。监测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岱海降水量并无明显减小趋势,蒸发量则略有下降,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值趋于减小。读岱海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A. 流域内灌溉面积增加
B. 岱海面积减小
C. 冬季趋于寒冷而漫长
D. 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
19. 岱海面积不断萎缩,主要是因为流域内
A. 上游筑坝建水库,发展水产养殖业
B. 入湖河流弯曲改道,洪水宣泄不畅
C. 入湖泥沙增多,淤高阻塞湖泊
D. 拦截入湖河水,生产生活用水增加
20. 防止岱海面积萎缩的有效措施是
A. 拆除水库大坝,修复生态环境
B. 裁弯取直河道,减少泥沙淤积
C. 开源与节流并举,增加入湖径流
D. 禁止污水排放,改善湖泊水质
【答案】B、D、C
【解析】18.由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以来,岱海蒸发量略有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岱海面积减小,导致水体蒸发量下降,B项正确。
19.岱海面积不断萎缩,主要是因为流域内拦截入湖河水,生产生活用水增加,D项正确。上游筑坝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量季节变化,不会使入湖水量减少,A项错误。入湖河流改道,不是岱海面积不断萎缩的原因,B项错误。入湖泥沙增多,淤高阻塞湖泊,会使湖泊变浅,水域面积变大,C项错误。
20.防止岱海面积萎缩的有效措施是开源与节流并举,增加入湖径流,C项正确。岱海面萎缩与修建水库大坝无关,A项错误;泥沙淤积不是岱海面积萎缩的原因,减少泥沙淤积,不能防止岱海面积萎缩,B项错误;污水排放,影响湖泊水质,不会导致岱海面积萎缩,D项错误。
本文标题: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下共建地理周练试题14
上一篇:来凤中学高2024届高二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下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地球运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96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967.html
上一篇:来凤中学高2024届高二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下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地球运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96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