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之高频考点解密5 地壳的运动规律
考点 | 读高考设问知考向 | 预测 |
地壳 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
(2019年江苏卷,3-4) 3.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4.该区域 |
1.热点预测 地质构造的判断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考重要考点。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通常以地质图、地形剖面图或景观图为载体 2.趋势分析 以特殊地貌景观图、地质构造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貌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形成过程是高考命题的趋势 |
(2018天津卷,3)依据图3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
(2018年北京卷,4)图2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 | ||
(2018年江苏卷,5—6) 5.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6.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
||
(2017天津卷,3)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
(2016浙江卷,6)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
(2015浙江卷,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
(2015天津卷,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9-11)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37(1)-(3)﹞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
|
(2018年全国卷Ⅰ,6—8)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
(2018年全国卷Ⅲ,6—7) 6.贝加尔湖形成于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
(2018年天津卷,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
(2018年海南卷,14—15) 14.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15.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
(2017年全国卷Ⅱ,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
(2016年全国卷Ⅰ,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
(2016年全国卷Ⅰ,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
(2016年全国卷Ⅰ,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
﹝2016年全国卷Ⅲ,36(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 ||
(2016浙江卷,5)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
(2016天津卷,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
(2016北京卷,4)平顶海山 | ||
(2015年全国卷Ⅰ,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
(2015年全国卷Ⅰ,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
(2015浙江卷,5)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考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
1.地壳物质循环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1)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期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
(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3)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及其相互转化。
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
(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
(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
①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
②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
③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图中则示意为各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为岩浆。
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
(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2018年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A错误;据图可知,断层顶部存在一个侵蚀面,由此判断断层上覆岩层形成时间晚于断层,断层顶部的砂岩层被岩浆侵入,因此花岗岩的形成要晚于断层顶部砂岩的形成时间,即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错误;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故选C。
【点睛】遇到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形成时间的早晚,判定的关键是分析岩层所属类型:
①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②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
③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考法一 结合地理景观和地壳物质循环图考查地壳物质循环(题型预测:选择题)
“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延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地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下左图为“巨人之路”的景观图,下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上右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2.“巨人之路”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可能是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
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凝固—风力侵蚀
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
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凝固—海水侵蚀
【答案】1.B 2.D
【解析】1.根据题干中“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判断,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岩浆岩。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的沉积物判断甲、乙中有一种为沉积岩,而甲与沉积物之间有双向箭头,可判断甲为沉积岩;有三个箭头指向丁,有一个箭头从丁指出,说明丁为岩浆,则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B正确。
2.根据题干中“北爱尔兰”和“玄武岩”等信息判断“巨人之路”景观是因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玄武岩,在沿海地区长期受海水侵蚀形成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考法二 结合洋底岩石年龄分布考查板块分布及其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
读某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板块可能位于
①非洲板块 ②美洲板块 ③亚欧板块 ④印度洋板块 ⑤太平洋板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2.关于乙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B.图示边界类型会出现深海沟
C.图示海底可能形成海岭 D.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与此不一致
【答案】1.D 2.C
【解析】1.由图中乙地附近洋底岩层年龄大约为0~7百万年,向两侧逐渐增加,说明乙地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甲地位于该生长边界东侧;结合世界主要板块及其边界类型可知,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西侧都有生长边界分布,而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西侧都为消亡边界。故选D。
2.结合上题分析,乙地处大洋底部的生长边界附近,且海底岩层年龄以乙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据此判断图示海底可能形成海岭。故选C。
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只有岩浆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及其应用
(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及相应关系如下。
地质构造 | 褶皱 | 断层 | ||
判断方法 | 从形态上 | 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 |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 |
背斜 | 向斜 | |||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 |||
从岩层的新 老关系上 |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 ||
图示 | ||||
构造地貌 | 未侵蚀地貌 | 常形成山岭 |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
侵蚀后地貌 |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 ||
图示 | ||||
实践应用 | 资源 | 石油、天然气 | 地下水、煤、铁 | 泉水出露、河谷发育 |
原因 | 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 | 底部低凹,易存水,背斜处煤、铁往往已被侵蚀掉 | 岩层断裂、地下水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发育成河谷 | |
工程建设 | 挖隧道 | 建大坝 | 不能建大坝、铁路等 | |
原因 | 稳定、无地下水,相对好挖 | 地下岩层坚硬稳定 | 大坝易损,水库易渗漏,铁路易遭破坏 |
【易错警示】
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2)地质构造的应用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图所示。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2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常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I的存在。图2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2017年天津卷)读下图,回答下题。
1.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答案】1.B
【解析】1.读图可知,该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排除A、C;图示岩层向某一个方向倾斜,应该为岩层挤压所致,而且岩层没有明显的断裂,呈现出明显的弯曲变形,由此判断此处地质构造为褶皱,B正确、D错误。故选B。
考法一 结合地质构造图,考查内力作用及其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
下图示意美国西部高原某地出露岩面,XY代表断层,岩层未发生绿色岩过翻转。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的XY断层
A.是受水平挤压力和重力作用形成的 B.是受拉张力和重力作用形成的
C.是受水平剪切力作用形成的 D.一侧受挤压力作用,另一侧受拉张力作用
2.推测图示最古老岩层形成时期的环境是
A.浅海 B.山地 C.沙漠 D.平原
【答案】1.A 2.A
【解析】1.图中的XY断层首先是受水平挤压力,导致岩石断裂,然后在重力作用下,错动出现位移而形成的,故A正确。XY断层的形成与拉张力没有关系,故B错误XY断层的形成与水平剪切力没有关系,故C错误。XY断层的形成两侧都受挤压力作用,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
2.图示最古老岩层为石灰岩,可以推测形成时期的环境是温暖的浅海,故正确答案为A。
考法二 结合等高线与岩石分布判断地质构造及其形成过程(题型预测: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和部分50米高程沉积岩年龄(单位:距今百万年)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M处的构造地貌属
A.向斜谷 B.向斜山 C.背斜山 D.背斜谷
2.M处构造地貌形成过程最有可能为
①侵蚀作用 ②褶皱隆起 ③固结成岩作用 ④沉积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②①④③
【答案】1.D 2.C
【解析】1.根据图例等岩龄线知,M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构造。根据等高线数值可判断M处数值小于4 600米,其两侧相邻等高线数值为4 700米,可以判断为谷地地形,为背斜谷。故选D。
2.M处首先在沉积作用影响下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然后在造山运动过程中褶皱隆起,形成山地,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故选C。
考点三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其中以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
2.外力作用的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地貌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的分析方法
区域 | 特点 | 主导外力 |
干旱、半干旱地区 |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 风力作用 |
湿润、半湿润地区 | 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大 | 流水作用 |
高山地区 | 气温低、冰川发育 | 冰川作用 |
沿海地区 | 海水运动 | 海浪作用 |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
地 区 | 特 点 | 典型地貌 |
河流上游 | 地形陡、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 | 峡谷、瀑布等流水侵蚀地貌 |
河流中下游 | 地形平坦、流速减慢,以堆积作用为主 | 河漫滩、三角洲等流水堆积地貌 |
②风力作用
地 区 | 特 点 | 典型地貌 |
干旱、半干旱区 | 风力强,以侵蚀作用为主 |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 |
干旱区和半湿润区 | 风力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 | 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风力堆积地貌 |
3.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测蚀。不同河段和流动不同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不同,如下图。
(2)河流堆积地貌
类型 | 分布 | 形成机制 | 地貌特点 | 图示 |
洪积— 冲积平原 |
山前 |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 |
河漫滩 平原 |
河流 中下游 |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 地势平坦、宽广 |
|
三角洲 平原 |
河口 地区 |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 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 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
4.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
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①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②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③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④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1.应用外力地貌判断风向的方法
2.应用外力地貌判断河流流向的方法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1—3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答案】1.B 2.C 3.C
【解析】1.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携带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流水,B对。山前平原地势平坦,构造运动常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A错;该地纬度较低且大兴安岭海拔较低,山前地带没有大规模的冰川活动,C错;修建水库前,山前地区因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丰富,气候较湿润,受风力侵蚀、沉积等作用影响小,D错。故选B。
2.山前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因河流断流使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风力作用增强,风力的侵蚀作用使在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地面沉降通常规模较大、发生的速度快,并且塌陷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与该地洼地慢慢由地表向地下不断侵蚀、加深的特征不符,A错;此时河流断流,流水侵蚀作用极微弱,B错;地下冻土冻融塌陷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气温高,地面冻融塌陷,冬季气温低土壤结冰则不再冻融塌陷,并不会使洼地一直变大、变深,D错。故选C。
3.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C对。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运泥沙,即水土流失问题少,A错;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源条件,B错;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D错。故选C。
考法 结合景观垂直剖面图或景观图考查外力作用及其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
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乙相比,甲时期河口区
A.来沙量少 B.径流量大 C.水位低 D.盐度高
2.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A.高度降低 B.向外海推移 C.外坡受侵蚀 D.体积增大
3.拦门沙产生的影响是
A.不利于泄沙排洪 B.阻碍鱼类泅游 C.增强航行安全 D.利于海水自净
【答案】1.B 2.C 3.A
【解析】1.径流量大、流速快的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强,泥沙的颗粒大。与乙相比,河口区甲时期为粗泥沙,而乙为细泥沙,说明甲时期河口径流量大,B对。图示泥沙颗粒大小,不能说明来沙量少、水位低,A、C错;泥沙颗粒不能体现盐度变化,D错。故选B。
2.根据图示距外海的远近,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距外海较远,向内陆推移,B错;沙坎高度升高,A错;外坡由细泥沙变为粗泥沙,说明海水作用强,外坡受侵蚀,C对;体积减小,D错。故选C。
3.拦门沙位于河口,阻挡河水流入海洋,不利于泄沙排洪,A对;沙坎阻挡,不利于航行安全,C错;对海水自净、鱼类洄游影响不大,B、D错。故选A。
该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④⑥
2.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A.花岗岩 B.砂岩 C.大理岩 D.板岩
3.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A.含有生物化石 B.有较多的气孔
C.由方解石组成 D.有明显的层理
【答案】1.C 2.C 3.B
【解析】1.读图,图中岩层沉积岩层下面的形成最早,上面的形成晚。可以看到图中岩浆岩将沉积岩层都切断,岩浆岩①是最晚形成的。同时岩浆与沉积岩层接触,还形成了变质岩⑤。C对。②、③、④、⑥为沉积岩形成的早,A、B、D错。故选C。
2.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是大理岩,因为在发生岩浆活动的过程中石灰岩会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即大理岩。故选C。
3.根据图示,可判断出①处岩石是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浆岩.因此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为喷出岩,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含有生物化石、由方解石组成、有明显的层理均为沉积岩的特点。故选:B.
【点睛】记住岩层结构的形成过程 ,沉积岩层下面是老岩层,形成早。上面是新岩层,形成晚。其它岩层后形成的岩层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岩浆与沉积岩层接触,可能形成变质岩。了解主要变质岩类型及成因。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读下图,完成4—5题。
4.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堆积形成 B.风力侵蚀残留
C.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D.流水沉积作用
5.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
A.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C.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答案】4.D 5.B
【解析】考查外力作用。
4.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然后经历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了这种顶部平坦的平顶山状雅丹地貌,故本题选D。
5.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故本题选B。
【点睛】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欧洲地区的地质作用非常强烈,如冰岛和阿尔卑斯山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重要体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上的U型谷和角峰等都是第四纪冰期冰川作用的产物。下图示意欧洲第四纪冰期冰川分布及海岸线变迁。据此完成6—8题。
6.推测冰岛上主要的岩石类型是
A.沉积岩 B.变质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
7.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欧洲现代海岸线
A.向陆地推进,更加曲折 B.向海洋推进,更加曲折
C.向陆地推进,更加平直 D.向海洋推进,更加平直
8.阿尔卑斯山上的U型谷和角峰的形成过程是
A.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堆积
B.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侵蚀
C.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堆积
D.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侵蚀
【答案】6.D 7.A 8.B
【解析】6.材料信息表明,冰岛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重要体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大洋中脊),属板块张裂地区,岩浆活动频繁,冰岛是岩浆喷出形成的火山岛,由此推测冰岛上主要的岩石类型是玄武岩,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7.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现在的气温较高,大量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因此欧洲现代海岸线向陆地推进,排除B、D。第四纪冰川活动时,形成了许多冰川谷,古冰川融化后,海水进入冰川侵蚀形成的峡湾中,使得海岸线更加曲折,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C。故选A。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U型谷和角峰是冰川侵蚀形成的,不是冰川堆积的结果,排除A、C。阿尔卑斯山上角峰的形成过程先是板块碰撞,岩层褶皱隆起抬升,形成海拔较高的山脉,然后形成山岳冰川,受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和角峰,选项B符合题意。阿尔卑斯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边界,排除D。故选B。
【点睛】冰川侵蚀地貌:冰斗——山岳冰川源头由雪蚀和冰川挖掘共同营造的围椅状盆地;角峰——指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U形谷——称冰蚀谷,由于冰川对底床和谷壁不断进行拨蚀和磨蚀,同时两岸山坡岩石经寒冻风化作用不断破碎,并崩落后退,使原来的谷地被改造成横剖面呈抛物线形状的U形谷或槽谷;冰蚀湖——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游移动,同时侵蚀地表使其成为洼地,冰川融化后洼地内积水成湖;峡湾——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
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某槽谷四个不同位置的横剖面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读该槽谷不同位置的剖面图,推断与该槽谷形成的外力作用类似的地貌是
A.北美五大湖 B.塔克拉玛干的沙丘
C.长江三峡 D.埃及狮身人面像
10.对于该地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槽谷地势由高到低依次是①②③④
②该槽谷地势由髙到低依次是②③①④
③该段槽谷由东南—西北走向变为东—西走向
④该段槽谷由西北—东南走向变为南—北走向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9.A 10.B
【解析】本题以喜马拉雅山脉某槽谷四个不同位置的横剖面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外力作用与地貌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9.喜马拉雅山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冰川运动较为强烈,槽谷是由于冰川运动造成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洲的五大湖是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故A正确;塔克拉玛干的沙丘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故B错误;长江三峡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其河谷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故C错误;埃及狮身人面像是由人工雕刻而成,故D错误。故选A。
10.读图可知四个槽谷底部的海拔高度从高到低依次是①②③④,可知②错误,①正确;槽谷走向与槽谷剖面方向垂直,由槽谷剖面标注的方向以及槽谷底部的海拔高度可知该槽谷的走向为由东南—西北走向变为东—西走向,可知④错误,③正确,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洞穴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图中洞穴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冰川侵蚀 D.流水溶蚀
12.该洞穴景观未来最可能
A.沉积物增加,逐渐被填满 B.地下水位上升,逐渐被淹没
C.洞腔缓慢增大,顶部崩塌 D.沿裂隙发生错动,成为断层
13.若地壳间歇性抬升,该地区
A.洞穴景观将消失 B.形成多层洞穴景观
C.地表沉积物增加 D.地表风化作用减弱
【答案】11.D 12.C 1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地表形态的变化、地质作用。
11.由图可知该景观为溶洞景观,是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故答案选D。
12.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溶洞的体积将逐渐扩大,最终顶部崩塌形成天坑,故C项正确。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下渗严重,地下水位下降。断层主要由地壳运动造成。故选C。
13.如果地壳抬升,地下水位下降那么将在较低的高度继续溶蚀形成洞穴景观,形成多层洞穴景观,故B项正确,A项错误;由于地壳抬升地表风化侵蚀作用增强,沉积作用减弱,C、D项错误。故选B。
某旅客于2017年8月14日,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国家某地质公园进行考察,该地质公园约位于93ºE、40.5ºN,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公园中的特殊地貌,东西长约15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土质坚硬,呈浅红色,与黑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下图为该游客于14:30(北京时间)拍摄该地貌的局部景观照片。请回答下列各14—16题。
14.图中特殊地貌主要形成于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断裂抬升作用
15.图中特殊地貌的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
A.风力堆积作用 B.固结成岩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
16.拍摄者位于该地貌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答案】14.B 15.C 16.D
【解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外力作用和方位的判断。
14.图中特殊地貌位于西北干旱区域,主要形成于风力侵蚀作用,B对。风化作用不是酷似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A错。干旱区流水侵蚀作用较少,C错。图示不能体现断裂抬升作用,D错。故选B。
15.图中特殊地貌的岩层层次清晰,土质坚硬,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流水沉积作用,C对。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岩层土质疏松,A错。 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岩石,不是物质组成来源,B错。 冰川堆积作用物质没有分选性,无层次,D错。故选C。
16.根据材料中公园经度,该地位于东6区,北京时间14:30,该地区时是12:30,此时太阳约位于正南天空,影子朝向接近正北方向。拍摄者位于该地貌的东南方向,D对。A、B、C错。故选D。
下图为地质学家绘制的某地大峡谷地貌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地大峡谷内的典型地貌景观是
A.陡崖 B.石林 C.沙丘 D.冰斗
18.图示大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①岩浆活动 ②沉积作用 ③水平拉伸 ④水平挤压
⑤地壳隆起 ⑥地壳下降 ⑦流水侵蚀 ⑧冰川侵蚀
A.①③⑤⑦ B.①③⑥⑧ C.②④⑤⑦ D.②④⑥⑧
19.大峡谷演化到后期阶段的主要表现是
A.地壳运动以下沉为主 B.大峡谷横剖面呈V型
C.谷内河流以侧蚀为主 D.谷内山谷风环流旺盛
【答案】17.A 18.C 19.C
【解析】17.从素描图中可见,该地大峡谷内的典型地貌景观岩壁陡峭,为陡崖,A对;石林外貌应该是岩石耸立如林;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一般呈新月形;冰斗为冰川侵蚀地貌,形如是一种三面环以峭壁、呈半圆形或圆椅状的洼地;BCD不对。选项A正确。
18.根据素描图信息推断,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而后地壳水平挤压岩层向上隆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体断裂破碎,在河流下蚀作用下形成大峡谷。选项C正确。
19.大峡谷演化的后期,河流落差减小,流速降低,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横剖面由V型演变为U型,C对。大峡谷演化后期以外力侵蚀作用为主,A不对;演化后期以侧蚀为主,河谷呈U型,B不对;峡谷演化后期,河流侧蚀加强,河谷拓宽,谷内山谷风不会比前期更加明显,D不对;选项C正确。
读北半球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图示地区
A.①山为火山
B.④处变质岩是石英岩
C.⑤处可能是某次地震的震源
D.岩层未受到水平挤压
21.图中所示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石灰岩→砂砾岩→岩浆岩1→岩浆岩2→变质岩
B.石灰岩→岩浆岩2→变质岩→砂砾岩→岩浆岩1
C.砂砾岩→石灰岩→岩浆岩1→岩浆岩2→变质岩
D.石灰岩→砂砾岩→岩浆岩2→变质岩→岩浆岩1
【答案】20.C 21.A
【解析】20.读图分析可知,①山脉主要是砂砾岩,属于沉积岩,因此该山不属于火山,A错误;④处的岩石为变质岩,是石灰岩遇到高温岩浆变质形成的大理岩,B错误;⑤处有断层,地质条件不稳定,易发地震,可能是某次地震的震源,C正确;图中岩层发生弯曲,说明岩层受到水平挤压,D错误。故选C。
21.根据沉积岩的分布可以判断形成的先后顺序为先石灰岩,后砂砾岩;岩浆岩1侵入到石灰岩和砂砾岩层,说明形成于两岩层之后;岩浆岩2切断岩浆岩1,所以岩浆岩2形成于岩浆岩1之后;变质岩在岩浆岩2周围,受高温岩浆影响而变质,形成于岩浆岩2之后,因此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石灰岩→砂砾岩→岩浆岩1→岩浆岩2→变质岩,故A正确。故选A。
鲁伍马河发源于坦桑尼亚东南的马塔罗山脉,主要支流有鲁建达、卢切林构、利空得、穆胡威西和户美苏勒等河。鲁伍马河流经数处大瀑布自鲁武马海西侧入海,河口处未形成河口三角洲。下图示意鲁伍马河地理位置和鲁武马海盆海水等深线。读图,完成22—24题。
22.鲁武马海盆西侧海底地形的特征是
A.大陆架北宽南窄,大陆坡缓 B.大陆架南北狭长,大陆坡陡
C.大陆架南宽北窄,大陆坡缓 D.大陆架中部宽阔,大陆坡陡
23.鲁伍马河河口未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是
A.海底地形陡,泥沙难以沉积
B.支流较少,径流量小
C.流域植被茂密,泥沙含量少
D.河流落差小,流速慢
24.图示城市最有利于发展深水港口的是
A.林迪 B.帕尔马 C.莫辛布瓦 D.彭巴
【答案】22.B 23.A 24.D
【解析】本题组以鲁伍马河地理位置和鲁武马海盆海水等深线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海底地形特征、河口地形成因、港口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位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22.据图中等深线分布可知,大陆架(深度200米以内)呈南北狭长分布,中部稍宽,但不宽阔,因此排除A、C、D。图中显示,由大陆架向外,等深线密集,海底地形坡度陡,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23.图中显示,鲁伍马河河口地区大陆架狭窄,且大陆坡陡,材料显示,鲁伍马河流经数处大瀑布自鲁武马海西侧入海,流速较快,泥沙难以在河口沉积,所以河口未形成三角洲,A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鲁伍马河主要支流有鲁建达、卢切林构、利空得、穆胡成西和户美苏勒等河,支流多,排除B。根据纬度位置判断,该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集中,落差大,流速快,泥沙含量大,排除C、D。
24.根据四个城市沿海等深线的疏密判断,彭巴等深线最密且有避风的港湾,利于大型船舶停泊和航行,最适宜发展深水港口,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某地质队在我国华北一个沉积岩山地勘探(如等高线图),在①②③④⑤五地向下垂直钻探,得到同一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即该沉积岩顶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分别为100米、290米、538米、270米和60米。
据此完成25—26题。
25.该沉积岩层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
26.经地质队考察,该山地自然生长的树木以柏树为主,关于该山地的土壤特点,最可能的是
A.页岩发育的土壤,呈酸性 B.石灰岩发育的土壤,呈碱性
C.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呈酸性 D.玄武岩发育的土壤,呈碱性
【答案】25.D 26.B
【解析】25.由图中等高距和山峰的高度,可以判断出①⑤的海拔约为200米,②④的海拔约为400米,③的位置基本为山峰,结合题干同一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可计算出①②③④⑤处该岩层顶部的海拔分别为:100米、110米、120米、130米和140米,结合指向标,可判断出该沉积岩层南高北低。故D正确。故选D。
26.根据材料可知,该山地岩石为沉积岩,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故CD错误;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土壤多呈碱性,多生长柏树,故B正确,C错误。故选B。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北省昌黎黄金海岸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罕见的沙质海岸。黄金海岸是近2000~3000年形成的。由海滩、多道沙堤、沙丘组成的砂质岸。滦河口外,断续分布的离岸沙堤,很不稳定。如下图所示意昌黎黄金海岸地貌。
(1)分析滦河现代三角洲的成因。
(2)说出昌黎黄金海岸沙丘的主要沙源。
(3)滦河口外的离岸沙堤很不稳定,试分析其原因。
(4)说明昌黎黄金海岸冬半年易起沙的主要原因。
【答案】(1)滦河挟带大量泥沙入海,在入海处由于海水顶托作用,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2)入海河流挟带的泥沙;浅海海底被海浪搬运沉积到海岸的泥沙
(3)离岸沙堤随陆源沉积物补给情况而消长;河流入海泥沙多,离岸沙堤向海移动;当泥沙补给少,海洋因素起控制作用,沙堤则向陆迁移。
(4)冬半年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冬半年降水少,地表干燥,土质疏松,且地表植被稀少;冬半年多大风天气,搬运作用强。
【解析】本题以昌黎黄金海岸地貌为背景,考查河流的外力作用,考查黄金海岸沙丘的主要沙源,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河流的沉积作用。滦河从上中游携带大量的泥沙,在入海口处流速减小,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下降,泥沙大量的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2)考查黄金海岸沙丘的主要沙源。据图可知,河流入海携带泥沙大量沉积;浅海海底的泥沙,受海浪的搬运作用后沉积到沿岸地区。
(3)滦河口外,断续分布的离岸沙堤,很不稳定,它随陆源沉积物补给情况而消长:河流人海泥沙多,离岸沙堤向海移动;当泥沙补给少,海洋因素起控制作用,沙堤则向陆迁移,甚至覆盖在内侧的泻湖沉积层之上。
(4)考查昌黎黄金海岸冬半年易起沙的主要原因。冬半年,河流水量较少,河流的水位较低,河滩泥沙裸露;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半年降水较少,地表干燥,土质疏松,且地表植被稀少,缺乏植被的保护;冬半年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大,侵蚀和搬运作用较强。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壳运动及外力作用是影响黄河冲积扇沉积物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在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下,沉积过程在时间上是连续的;而地壳运动则会破坏这种连续性,使沉积岩层出现厚度差异,甚至出现岩层缺失的情况。下图中,图a示意黄河冲积扇分布及城市A至城市B一线冲积扇剖面;图b示意城市C附近理论与实际沉积岩层剖面及位置。
(1)图a所示区域内黄河曾多次决口改道,简析该区域黄河易决口改道的自然原因。
(2)城市A至城市B一线的沉积颗粒物粒径呈现由大渐小的分布特征,请说明其形成原因。
(3)据图b可知:与理论上的第四纪沉积岩层相比,C城市实际第四纪沉积缺失岩层P1,请从地质作用角度推断其原因。
【答案】(1)图示区域地形平坦,地势较低河流泥沙堆积,造成河床抬升,水位上涨;黄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河水水位上涨加剧,对堤岸压力增大,容易造成决口改道。
(2)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口,沿城市A至城市B一线。地形平坦开阔,流速逐渐降低,颗粒物由大到小依次沉积。(体现“搬运——流速降低——沉积”的地质过程)
(3)由于地壳运动,城市C附近在形成P1地层后,地壳上升P1地层受外力作用(风化、剥蚀),导致该地层缺失。
【解析】本大题以黄河冲积扇为背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黄河决口改道的自然原因、冲积扇沉积物分异的原因、沉积层缺失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图示区域为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地势较低,经过黄土高原的河流含沙量很大,进入平原后,大量泥沙堆积,造成河床抬升,许多地段形成“地上河”,河床淤积导致洪水期水位不断上涨,对河堤造成压力;黄河流域雨水集中,雨期形成的汛期时,河水洪水流量大,水位上涨加剧,对堤岸压力增大,使得堤岸奔溃,造成决口,由于原来河道为“地下河”,决口后的河流很难再怀复到原来河道,从而导致改道。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速决定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从黄土高原流出的黄河,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出山口,进入沿城市A至城市B一线地形平坦开阔地区,流速逐渐降低,大颗粒物先沉积,小颗粒物后沉积,因此城市A至城市B一线的沉积颗粒物粒径呈现由大渐小的分布特征。
(3)某一沉积层的缺失往往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该沉积层形成时期,当地地壳处于上升时期,当地不具有沉积的条件,因此没有形成该沉积层;另一种是该沉积层形成时期的前期形成了该沉积层,后期因地壳上升,该沉积层被外力侵蚀、搬运,从而导致该沉积层缺失。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卡帕多奇亚(左图)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精灵城堡”(右下图)是这里最出名的景观,乘坐热气球俯瞰卡帕多奇亚和畅游精灵城堡是当地的主要游览项目。这些“城堡”由许多尖塔状的石柱组成,石柱的中下部是松软的凝灰岩,顶部是较坚硬的玄武岩。凝灰岩由岩浆和火山灰冷却凝固后形成。该区域林木稀少,只有谷地中林木较茂盛。
(1)推测该地“精灵城堡”的形成过程。
(2)说明该地古代木屋少,多在石柱上开凿洞穴居住的原因。
【答案】(1)火山活动形成的玄武岩覆盖在早期的凝灰岩上;受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玄武岩出现裂隙;外力沿裂隙侵蚀;玄武岩保护了下方的凝灰岩,最终形成石柱。
(2)该地区林木稀少,缺少建筑木屋的原料;石柱的主体是较软的凝灰岩,开挖洞穴的难度低;洞穴内冬暖夏凉,适合居住。
【解析】本题以“精灵城堡”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可知该区域有火山存在,地质时期火山喷发的岩浆覆盖在凝灰岩之上冷却形成玄武岩,覆盖的玄武岩岩体对下方的凝灰岩具有保护作用,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玄武岩出现风化现象,玄武岩出现裂缝,裂缝出现后玄武岩的风化作用增强,玄武岩和下方凝灰岩逐渐崩裂下坠,最终逐渐形成石柱。
(2)由材料信息可知卡帕多奇亚地区树木数量稀少,其缺少建筑木屋的原材料;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石柱的主体部分是凝灰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凝灰岩的质地比较软,易于在上面开挖洞穴;在石柱上面开挖的洞穴冬暖夏凉,适合人类居住。
【点睛】第1题在解答本题时注意左图中右侧的图例尤其时图中的火山符号,对于解答本题时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上一篇:高考地理之高频考点解密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下一篇:高考地理之高频考点解密4 水体的运动规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64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