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高考地理11个选择题提速练6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5-31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下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图,其中甲图所示民居为土墙平顶屋,乙图所示民居为砖墙斜顶屋。据此完成1~3题。

1.甲、乙两图中的传统民居分别位于(  )
A.新疆、四川        B.甘肃、浙江
C.陕西、江苏      D.贵州、广东
2.导致甲、乙两图中传统民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河流
3.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测,甲图中民居门窗最不可能的朝向是(  )
A.东北和西北方向      B.西北和西南方向
C.东南和东北方向      D.东南和西南方向
解析:1.B 2.C 3.A 第1题,甲图所示民居为土墙平顶屋,所反映的地理环境为干旱少雨,应该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贵州降水多,D项错误;陕西位于黄土高原,传统民居是窑洞,C项错误。乙图所示民居为砖墙斜顶屋,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说明该地年降水量大,雨季长,结合图中交通工具以船为主,说明该地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为浙江,故A项错误、B项正确。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图中的传统民居反映了干旱的地理环境,乙图中的传统民居反映了湿润的地理环境,由此得出,导致甲、乙两图中传统民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第3题,甲图中民居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且多风沙,门窗应该避开西北方向;东北方向一天中日照时间最短,不利于室内采光和提高室温,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故A项正确。
图1示意我国某地一中学生对2017年12月日历所做的标注,图2为上合昆明国际马拉松线路图。读图完成4~6题。

 
4.大雪节气当日,下列地区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四川盆地大雪纷飞               B.东南丘陵清晨起雾
C.华北平原阴雨连绵               D.藏北高原寒潮来袭
5.古人称冬至为“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12月22日,该学生在北京时间13时可观测到当日最短日影。下列关于当地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该地位于东六区
B.冬至日正午日影朝向正北
C.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
D.该地位于横断山脉以西
6.12月31日是2017上合昆明国际马拉松开赛的日子,这是中国海拔第一高的城市全马赛事。参赛者赛途中可能遇到的是(  )
A.局部赛道结冰湿滑
B.比赛全程背对太阳
C.出现缺氧等高原反应
D.滇池边有来自南方的越冬鸟类
解析:4.B 5.B 6.C 第4题,12月7日(大雪节气),北方地区已是隆冬,但南方地区气候仍较温和。四川盆地受地形和纬度影响,冬季很少大雪纷飞,排除A;华北平原冬季寒冷干燥,不可能阴雨连绵,排除C;藏北高原地势高,冬季不易受寒潮影响,排除D;东南丘陵冬季清晨气温较低,加上水汽充足,易形成雾,选择B。第5题,根据题干“在北京时间13时可观测到当日最短日影”,可推出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当地经度应为105°E,应位于东七区,排除A;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排除C;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冬至日正午当地日影朝向正北,B正确;结合当地经度,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脉(约100°E)以东,排除D。故选B。第6题,昆明地处云贵高原,纬度低,海拔高,不易受寒潮影响,冬季气温很少低于0 ℃,赛道不易结冰,排除A;结合上合昆明国际马拉松线路图可知,参赛者比赛时不可能全程背对太阳,排除B;由于昆明海拔较高,加上参赛者需要剧烈运动,易出现缺氧等高原反应,C正确;比赛线路沿滇池湿地分布,可看到来自北方的越冬鸟类,排除D。
国际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下图示意1953~2015年安徽省老年人口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8题。

7.安徽省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大致在(  )
A.1982年   B.1990年
C.1998年   D.2010年
8.应对安徽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
①完善、繁荣养老市场 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③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 ④推进城市化和人口流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7.C 8.A 第7题,读图可知,安徽省199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小于7%,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大于7%,故安徽省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1995~2000年。结合选项,只有C符合。第8题,完善、繁荣养老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均可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①②③正确。“推进城市化和人口流动”既不能降低老年人口比重,也不能使老年人老有所养,④错误。
20世纪60年代初期,法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形成了巴黎市区过度膨胀与其他地区停滞衰落并存、地区发展严重失衡的现象。以1965年为分界,巴黎地区以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均衡化协调发展为目标,进行了城市规划,实现了从遏制城市膨胀向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方向转变。据此回答9~11题。
9.20世纪60年代初期,巴黎城市发展的特征可能是(  )
A.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B.城市交通便捷通畅
C.郊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D.郊区人口减少,土地荒废
10.下列措施中能够推动巴黎市均衡化协调发展的是(  )
A.将城市中的产业全部转向郊区
B.完善交通运输网,加强城市与郊区的联系
C.加快城市产业集聚
D.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全部流入城市
11.巴黎城市规划的实施,可以(  )
A.提高郊区人口比重
B.减缓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
C.改变城市职业构成
D.增加城市人口密度
解析:9.D 10.B 11.A 第9题,由材料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期,巴黎市区处于过度膨胀时期,郊区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可能造成郊区人口减少,土地荒废。人口大量迁往市区,会使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更加严重,不利于郊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第10题,完善交通运输网,加强城市与郊区的联系,会促进郊区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巴黎市均衡化协调发展,故选B。将城市产业全部转向郊区不符合实际;加快城市产业集聚和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全部流入城市会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扩大城市和郊区的发展差距。第11题,巴黎实现从遏制城市膨胀向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转变,会促进郊区经济发展,可能使城市人口向郊区回流,使郊区人口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密度减小,但对减缓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和改变城市职业构成影响不大。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11个选择题提速练6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62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629.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