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下共建地理周练试题12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3-05-3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丹江口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我国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下图为2003——2018年丹江口市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丹江口市下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属于调节服务功能的是
  A.维持生物多样性
  B.废物处理
  C.土壤形成与保护
  D.提供美学景观
2、丹江口市水源涵养功能随时间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B.局地气候的不断改善
  C.森林植被覆盖率提高
  D.水库蓄水量逐年增加
  【答案】1、B 2、C
  
【解析】1.本题以丹江口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统计图为情景,考查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在丹江口市各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中,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壤形成与保护属于支撑服务功能;废物处理属于调节服务功能;提供美学景观属于文化服务功能。
  2.,丹江口市水源涵养功能不断提升,不是城镇化水平提高造成的;局地气候改善属于气候调节服务功能;森林植被覆盖率提高会增强山区涵养水源的能力;南水北调水库蓄水会使水量增加,但不会不断增加。

  地下储气库是将天然气重新注入地下密闭空间而形成的天然气气藏。“文23地下储气库”位于河南濮阳,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储气库,其有效工作气量达40亿立方米,可保障华北地区15天的用气量,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华北地区天然气管网互通互用等具有重大战略作用。根据国际经验,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一般不能低于天然气总消费量10%的红线,而目前我国只有4%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以“文23地下储气库”为代表,目前我国储气库集中分布在环渤海等中东部地区,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完善
  B.筑库技术成熟
  C.便于就近调控
  D.天然气需求稳定
4、我国储气库规模较小,主要是因为
  A.储气库需求量小
  B.地质条件复杂
  C.天然气供应充足
  D.储气库潜在风险大
  【答案】3、C 4、B
  【解析】3:目前我国储气库集中分布在环渤海等中东部地区,靠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东部地区,便于就近调控,C正确;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一般不能低于天然气总消费量10%的红线,而目前我国只有4%左右,说明我国地下储气库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筑库技术还未成熟,A、B错误;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对天然气需求旺盛,不断增加,D错误。故选C。
  4:我国储气库规模较小,主要是因为地质条件复杂,地下密闭空间较少或者较小,B正确;储气库需求量较大,A错误;天然气供应充足不是主要原因,我国天然气仍需要进口,C错误;地下储气库是将天然气重新注入地下密闭空间而形成的天然气气藏,潜在风险较小,D错误。故选B。

  读我国“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重点发展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基地
  A.甲地夏季昼最长,太阳能最丰富
  B.丙地位于第一阶梯,风能较丰富
  C.乙地落差大,水能较丰富
  D.丁地降水多,太阳能不丰富
6、清洁能源基地的建设使
  ①能源生产结构优化
  ②能源生产方式清洁化
  ③能源生产消费格局转变
  ④能源全部输入南方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5、B 6、A
  【解析】5解析:甲地位于东北地区,纬度最高,夏季昼最长,但中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A错误;丙地在黄河上游,位于青藏高原地区,位于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地区风能丰富,B正确;乙地位于黄河几字湾,即河套平原附近,流速较慢,水能不丰富,C错误;丁地位于金沙江上游,位于青藏高原地区,降水较少,太阳能丰富,D错误。故选B。
  6解析: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有利于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同时清洁生产可以减少大气污染,①②正确;能源消费格局主要受经济发展影响,③错误;清洁能源基地生产的清洁能源除输入南方地区外,也提供给当地使用,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②正确,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稻谷是我国65%以上人口的主粮,也是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水平最高的粮食作物。其中双季稻的单位耕地面积年产量明显高于单季稻,然而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双季稻改种单季稻(“双改单”)的季节性撂荒现象,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宝贵的优质耕地资源,甚至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因“双改单”导致水稻总产量损失最大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黄淮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华南地区
8、为减少耕地撂荒现象,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着重
  ①减免农业税收
  ②推广机械耕作
  ③调整农业结构
  ④加快土地流转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7、C 8、D
  【解析】7、解析:双季稻改种单季稻损失最大的地区应是一年两熟且能够种植水稻的地区。东北地区为一年一熟制,不存在双季稻的现象,A选项错误。黄淮地区位于华北,熟制为两年三熟制,也不存在双季稻的现象,B选项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熟制为一年两到三熟,且水资源较为充足,是我国双季稻的主产区,是双季稻改种单季稻损失最大的地区,C选项正确。华南地区熟制为一年三熟制,也是我国双季稻的主要种植地区,但其种植面积与产量没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并不是损失最大的地区,D选项错误。故选C。
  8、解析:双季稻改种单季稻的季节性撂荒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大量的土地无法种植双季而出现的(种植单季只是为了满足饮食需要)。农业相对产值较低,大量农村劳动力去往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使得农村土地出现无人耕种的现象。减免农业税收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双改单的发生,①错误。由于缺失劳动力,可广泛采用机械化工作,以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②正确。双改单并不是农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且水稻是国家粮食安全重要的作物保障,调整农业结构也无法改变双改单撂荒现象,③错误。加快土地流转使得能够耕作土地的农民拥有更多的土地使用权,以减少季节性撂荒现象的发生,④正确。②④正确故选D。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作为渔业生产基础的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增长,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海南省三亚海洋牧场是我国第一个位于热带地区的海洋牧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从长远来看,与粗放式海水养殖相比,三亚海洋牧场可
  A.实现水产品多元化
  B.缓解耕地资源紧张
  C.减轻海洋自然灾害
  D.恢复海洋原生环境
10、海南省三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地域特色的海洋牧场品牌,其特色定位是
  A.综合收场
  B.渔业养殖
  C.生态修复
  D.娱乐休闲
  【答案】9、B 10、D
  【解析】9、从长远来看,海洋牧场可以充分利用海洋空间,减少对陆地耕地资源的占用,B对;增加水产品的类型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的恢复,但不是恢复原生环境,AD错;对海洋自然灾害的形成影响不大,C错。故选B。
  10、三亚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可将海洋牧场带动形成旅游项目,发展娱乐休闲功能。D正确。单纯发展综合牧场,经济效益不好,A错误。渔业养殖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没有帮助,B错误。生态修复是其中的一部分功能,C错误。故答案选D。

  2005年11月,受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化工企业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形成长达80千米的污染带,引发流域重大水污染事件。吉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位于下游的俄罗斯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两国通过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下图为松花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线面小题。

11、污水团流经哈尔滨市之后,松花江的污染程度减轻的原因是
  A.气温越来越低
  B.河流水量增大,稀释作用增强
  C.地势越来越低平
  D.植被越来越茂密
12、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有
  ①威胁沿岸居民的健康
  ②使松花江改道
  ③引发国际争端
  ④威胁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1、B 12、C
  【解析】11、读图可知,松花江流经哈尔滨市之后有较多的支流汇入,对污水团起到了较大的稀释作用,所以松花江污染程度会减轻,B项正确。
  12、化工企业爆炸引发的水污染会威胁松花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及松花江沿岸居民的饮水安全,威胁沿岸居民的身体健康,①④正确。水污染并没有使松花江改道,②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中俄两国通过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说明此次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没有引发国际争端,③错误。

  下图为江苏省沿海污染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导致江苏沿海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①海上石油泄漏
  ②当地居民生活污染物排放
  ③洋流携带而来
  ④当地生产污染物排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治理江苏沿海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
  ②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③加强宣传、立法和管理
  ④禁止水产养殖,保护海洋生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3、D 14、B
  【解析】13、江苏省沿海污染由海岸线向东扩散,主要是生产或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的;洋流沿海岸线南北流动,图中污染向东扩散,不是洋流携带来的污染物。
  14、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宣传、立法和管理可以治理江苏沿海的污染;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会加剧沿海污染程度;禁止水产养殖的做法不现实。

  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绿色消费已成为时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绿色食品要求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
  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
  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为生产绿色蔬菜和水果,并保护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采用无土栽培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⑤采用生物技术防治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15、B 16、B
  【解析】15、色食品是指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②③④正确;产品的原料只要安全、符合质量标准即可,不一定是绿色植物,①错误。B项正确。
  16、高效化肥包括无机肥,无机肥的使用会破坏土壤结构,污染环境,③错误;使用农药防治虫害会造成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并导致农药残留,影响食品安全,④错误,采用无土栽培、使用绿肥等有机肥、采用生物技术防治虫害这三项措施均避免了生产过程产生污染,①②⑤正确。B项正确。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迅猛,瞬间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没有固定的排放途径,不易控制,对环境影响较大且对生命与生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是我国主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下图为近年来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转移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与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的原因无关的是
  A.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工业发达
  B.相互经济联系紧密,物流运输多
  C.河湖众多,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D.忽视自然环境的保护,治污能力有限
18、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转移最快的时期是
  A.1995-1998年
  B.1998-2001年
  C.2004-2007年
  D.2007-2012年
  【答案】17、D 18、C
  【解析】17、我国东南部地区人口、城市较多,工农业发达,经济相互联系紧密等,这些活动中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污染物乱排,危险物品运输过程中保护措施差,以及安全意识薄弱,导致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A、B有关,不合题意。还有河湖众多,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导致突发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随着扩散,C与其有关,不合题意。我国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经济更为发达,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比中西部地区更强,科技水平更高,治污能力更强,D与该现象原因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
  18、读图中1995-2012年的变化中,重心转移速度最快的时段为线段最长的2004-2007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区域大气污染的重灾区,该区域冬季采暖期间的PM2.5会增加50%左右。下图示意2016年京津冀农村商品能源消费结构。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9、京津冀农村商品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暖,取暖所需电力、液化气少
  B.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煤炭运输使用
  C.农村家庭经济能力弱,煤炭价格较低
  D.政府对煤炭进行补贴,鼓励农户使用
20、从能源消费结构角度看,以下措施中有助于减轻京津冀大气污染的是
  A.加快燃气网、电力网建设
  B.实行农村地区集中供热
  C.推广煤炭清洁燃烧技术
  D.提升化石能源供暖比重
  【答案】19、C 20、.A
  【解析】19.气候变暖,只会导致农村商品能源消费总量减少,不会影响农村商品能源消费结构,A错误;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煤炭运输使用,也有利于液化气运输使用和电力输送使用,因此基础设施完善不是京津冀农村商品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较大的主要原因,B错误;农村地区经济较落后,家庭经济能力弱,而我国北方煤炭资源丰富,价格较低,导致京津冀农村商品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较大,C正确;政府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也并未对煤炭进行补贴,并未鼓励农户使用煤炭,D错误。
  20.加快燃气网和电力网建设,能降低其使用成本,提高其消费比重,有助于减轻京津冀大气污染,A正确;农村地区民居分散,实行集中供热的难度大,且集中供热也未改变能源消费结构,B错误;推广煤炭清洁燃烧技术,燃烧的还是煤炭,并未改变能源消费结构,C错误;提升化石能源供暖比重,不利于减轻京津冀大气污染,D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莱茵河水环境的变迁印证了整个欧洲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这条河流从18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环境进一步恶化,20世纪70年代生态灾难达到顶峰。当时莱茵河被人们称为“欧洲下水道”,污染治理难度巨大。1950年7月,瑞士、法国、卢森堡、德国和荷兰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由各国部长轮值,秘书长则固定是荷兰人。经过不懈治理,今天的莱茵河河水干净清澈,可直接饮用,成为世界上管理最好的一条河流。

(1)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9分)
  【答案】流经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河流沿岸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物排放多;下游水流平缓,自净能力差。
  解析: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主要从流经国家数量、污染物排放量、河水自净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据图可知,莱茵河流经了瑞士、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涉及的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治理难度大;莱茵河流经的国家,工农业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治理难度大;莱茵河下游为平原,水流平缓,河水自净能力差,治理难度大。
(2)说明治理莱茵河水污染可采取的措施。(8分)
  【答案】国家间建立相关协调机构,增强协调处理能力;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大资金、技术投入,防治污染;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解析:治理措施主要从区域协调、控制污染源、加大治污投入、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
(3)说明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的原因。(3分)
  【答案】荷兰地处河流入海口,受污染威胁最大。
  解析: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的原因可以从荷兰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

  本文标题: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下共建地理周练试题12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61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615.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