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一中2023届高三地理百题小练3
2000—2019年,黄土高原苹果种植面积增长了1.3倍,产量增长了3.1倍。苹果生产水足迹由绿水足迹、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组成。绿水是指可被作物利用的有效降雨量,蓝水是指灌溉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量,灰水是指用于稀释污染物以达到水质安全标准的水量。下图示意2000—2019年黄土高原苹果生产水足迹及农业耗水总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降雨量增大
B.绿水足迹减少
C.蒸发量增大
D.灰水足迹减少
2.2000—2019年,黄土高原苹果生产水足迹的时空变化体现在
A.绿水足迹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B.单位产量的绿水足迹总体下降
C.蓝水足迹由西北向东南递增
D.单位产量的蓝水足迹总体上升
【答案】1. A2. B
【1题详解】由图可知,2015~2019年,蓝水(灌溉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量)足迹减少。该时段内,绿水足迹增加(所处区间上下两条曲线的差值)增加,由材料可知,绿水是指可被作物利用的有效降雨量,降雨量增加,用于灌溉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量减少,使得蓝水足迹减少,A正确,B错误;蒸发量增大将使用于灌溉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量增多,导致蓝水足迹增加,C错误;蓝水(用于灌溉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量)与灰水(用于稀释污染物以达到水质安全标准的水量)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绿水是指可被作物利用的有效降雨量,蓝水是用于灌溉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量,绿水足迹多时蓝水足迹少,绿水足迹少时蓝水足迹多。黄土高原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向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受夏季东南季风影响,黄土高原由东南向西北降水减少,即西北向东南方向降水增多,绿水足迹递增,蓝水足迹递减,AC错误;由材料可知,2000~2019年,黄土高原苹果产量增长了3.1倍,但绿水和蓝水增长不足3.1倍,说明单位产量的绿水足迹和蓝水足迹总体均下降,B正确,D错误。故选B。
贵州省黔北高原发育了平缓丘丛和深切峰丛这两种不同的喀斯特地貌组合。洋川河位于分水岭南侧的绥阳盆地,自北向南流,芙蓉江位于分水岭北侧的旺草盆地,自南向北流。下图示意黔北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a平面图和b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①流水溶蚀
②河流下蚀
③地质构造
④岩层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在两种地貌组合形成过程中,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A.芙蓉江下切速率快于洋川河
B.芙蓉江沉积颗粒大于洋川河
C.芙蓉江溯源侵蚀强于洋川河
D.芙蓉江侧蚀程度强于洋川河
【答案】3. B4. D
【3题详解】贵州省黔北高原位于西南地区,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以平缓丘丛为主的喀斯特地貌。由图可知,芙蓉江所在的分水岭北侧的旺草盆地位于断层附近的地垒,地壳抬升,芙蓉江流速加快,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增强,在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平缓丘丛的基础上,河流下蚀形成深切峰丛;洋川河所在的分水岭南侧的绥阳盆地地壳运动稳定,保留平缓丘丛地貌;由上述分析可知,两种地貌组合的基础是喀斯特地貌,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河流下蚀和地质构造,①错误,②③正确;两种地貌均以喀斯特地貌为基础,均发育在可溶性岩石上,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④错误,②③正确,ACD错误,B正确,故选B。
【4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相较洋川河,芙蓉江在地壳抬升后,流速加快,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增强,溯源侵蚀作用增强,AC正确,不符合题意;流速加快,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沉积物颗粒较大,B正确,不符合题意;流速加快,侧蚀作用减弱,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我国西南某镇2008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在政策引领和支持下,该镇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规划了可持续发展路径,2017人均年收入达2.2万元,助力乡村振兴。下图示意该镇可持续发展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居民出省劳务收入
B.种植业机械化生产
C.乡村旅游大力发展
D.种植业规模的扩大
6.为了更好助力乡村振兴,该镇未来需重点
①引入知名企业,推动农作物加工
②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③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特色种植业
④加强环境治理,强化梯田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5. C6. D
【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镇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没有关于居民出省劳务的信息,A错误;由该镇可持续发展路径可知,当地主要是在梯田中发展种植业,梯田不利于机械化,B错误;由该镇可持续发展路径可知,该镇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使得该镇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但由所学知识可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对收入的增加作用更显著,C正确,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该镇位于西南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农业规模较小,且农作物加工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①错误;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可以促进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②正确;西南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多山地,耕地面积有限,不宜过度扩大种植业,③错误;由示意图中的“弃田修整、田埂维护、管理维护”和“梯田景观生态旅游”可知,该镇需加强环境治理,强化梯田管理,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③错误,②④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
在不改变城市现状空间结构条件下,城市实际通勤距离与通过置换通勤者的职住地位置而得到的理论最小通勤距离之间的差值叫作过剩通勤。下表示意广州与欧美部分城市过剩通勤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费城
B.夏洛特
C.利物浦
D.广州
8.近年来,广州的过剩通勤率不断提高,主要是因为
①地铁通车里程延长
②交通拥堵加剧
③城市建成区扩大
④人口增速减慢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7. B8. A
【7题详解】过剩通勤率是实际通勤距离与理论最小通勤距离的差值与实际通勤距离的比值,计算公式为:过剩通勤率=(实际通勤距离-理论最小通勤距离)/实际通勤距离×100%。通过计算得知,过剩通勤率费城约67%,夏洛特约47%,利物浦约54%,广州约76%。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8题详解】过剩通勤率提高,即实际通勤距离与理论最小通勤距离之间的差值在不断扩大,反映了市民通勤距离不断延长,主要是因为地铁通车里程的延长,降低了通勤时间成本,从而使得远距离通勤越来越多,①正确;同时,城市建成区的扩大,也为远距离通勤提供了条件,③正确。交通拥堵加剧、人口增速减慢都可能使人口向城市中心居住,导致实际通勤距离缩短,可能导致过剩通勤率下降,②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甘肃省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700m3、12500m3。下表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梯田减沙与梯田面积关系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各小题。
注:梯田减沙比例指修建梯田后减少的输沙量占治理前输沙量的比例。
9.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不包括
A.降低水流速度
B.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C.截留雨水和径流
D.改变坡面水流路线
10.根据表中数据,对梯田面积变化与梯田减沙关系描述准确的是
A.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增加,梯田减沙比例增加,增加速度由慢变快
B.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减少,梯田减沙比例增加,增加速度由慢变快
C.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增加,梯田减沙比例增加,增加速度由快变慢
D.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减少,梯田减沙比例增加,增加速度由快变慢
【答案】9.B、10.C
【9解析】促进泥沙就地沉积不是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B观点错误,符合题意。修建梯田会改变地貌特点,地表倾斜度降低,水流速度变慢,A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梯田面会截留雨水和径流,增加下渗量,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水流到梯田面后,会改变水流在坡面的路线,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解析】根据表中数据,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增加,梯田减沙比例由0不间断的增加到94%,但增加的速度在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在0到30%时,梯田减沙比例增加速度快,而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在40%到60%时,梯田减沙比例速度变慢,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梯田面积变化与梯田减沙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一般而言,可依据不同时期冰斗位置来分析气候变化规律,用U型谷特征判断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下图是根据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特征而编制的模式化图(忽略局地因素影响)。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F为断层,它改变了冰斗③和⑤的原始位置。据此完成11-13题。
A.雪线海拔
B.积温大小
C.年降水量
D.寒潮频数
12.下列冰斗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⑤
B.⑥⑧⑦
C.①②⑦
D.③④⑧
13.两期U型谷前期宽后期窄,说明
A.降雪量增加
B.冰川活动规模扩大
C.冰川面积增大
D.当地气候变暖
【答案】11.A 12. B 13.D
【分析】本题以冰蚀地貌为材料,涉及地貌的形成过程、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1题详解】由于冰斗多发育于雪线附近,因此冰斗具有指示雪线的意义,即可以根据古冰斗底部的高度来推断当时雪线的位置。因而,古冰斗在冰川地貌学上就成了一种特殊的“化石”。
【12题详解】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随着雪线的后退,冰川侵蚀加剧,冰斗海拔升高。早期,位于沉积岩层的下方,即⑤⑥;中期,处在沉积岩层中部,即③④⑧;后期处在沉积岩层上部,即①②⑦。U型谷发育过程:前期雪线低,冰川规模较大,侵蚀作用强烈,侵蚀形成了宽大U型谷A;后期随气温升高,雪线上升,冰川规模变小,冰川下切侵蚀,形成了嵌套在U型谷A中的较窄U型谷B。
【13题详解】据材料“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冰斗成层分布,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基本完好,说明冰川萎缩,雪线逐期上升;据图可知,早期U型谷A宽大,后期U型谷B窄小,说明冰川活动规模逐期减弱;因此,推测当地气候逐期变暖。
太原盆地长约105km,宽达40km,下图为该盆地构造示意图。地质时期,上地幔顶面变化引起湖泊盆底变化,若下降则形成盆底1,发生湖侵;反之形成盆底2,发生湖退。湖侵—湖退影响湖水外泄量(外泄口海拔高度不变),并引起下游河流侵蚀强度的改变。完成下面小题。
A.盆底下降
B.外泄水量减少
C.湖面扩大
D.湖相沉积减弱
15.湖侵—湖退会引发下游河流阶地的形成,符合这一过程的是
A湖侵→下游水量减少→河流侧蚀减弱→水位上升→形成阶地
B.湖侵→下游水量减少→河流下切减弱→水位上升→形成阶地
C.湖退→下游水量增加→河流下切加剧→水位下降→形成阶地
D.湖退→下游水量增加→河流侧蚀加剧→水位下降→形成阶地
【答案】14. D15. C
【14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湖退会形成盆底2,引起该地盆底上升,外泄水量增多,湖面缩小,湖相沉积减弱,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湖侵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河流侧蚀减弱,水位下降,利于形成河漫滩,A、B错误;湖退会导致下游水量增加,河流下切加剧,水位下降,形成阶地,C正确、D错误。故选C。
极地急流是中纬度高空中一条狭长蜿蜒几千千米的快速风带,冬季风速明显快于夏季,其核心位置风速更快,对中纬度天气具有重要影响。下图为北美大陆中部1月份200hp等压面高度场(单位: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A.甲地南风
B.乙地西北风
C.丙地东风
D.丁地西南风
17.极地急流冬季风速快于夏季,其原因是冬季
A.海陆热力差异更明显
B.高空摩擦力更小
C.南北间地面温差较大
D.地转偏向力较大
【答案】16. D17. C
【1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中显示的气压都是200百帕,而200百帕的气压海拔整体向北方降低,说明南方高空气压高,北方高空气压低,故该图可以当成高空同一水平面的等压线图来判读,数字越大气压越高。材料提到“极地急流是中纬度高空中一条狭长蜿蜒几千千米的快速风带,冬季风速明显快于夏季,其核心位置风速更快”,因此核心位置即风速最大处,结合图示可判断,甲、丁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结合所学知识,高空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结合地转偏向力判断,甲为西南风,乙为东北风,丙为偏东风,丁为西南风。因此符合条件的为丁地,风向为西南风。故选D。
【17题详解】冬夏季节海陆轮廓不变,海陆热力性质不变,A错误;高空摩擦力与季节无关,冬夏季节均较小,B错误;冬季南部正午太阳高度大、昼长,温度高,北部正午太阳高度小、昼短,温度低,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大,风速快,C正确;地转偏向力只能改变风向而不能改变风速,D错误。故选C。
土壤呼吸是土壤中异养生物(如土壤微生物)和自养生物(如植物根)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甘肃马鹿养殖场地处祁连山中段北麓,有3个季节牧场(冬季和春秋季牧场属于寒温微干山地草原,夏季牧场属于亚高山灌丛草甸),平均海拔2850米,年均温3.6℃,年均降水量253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牧草一般4月下旬返青,7月上旬进入生长旺盛期,9月上旬开始枯黄。放牧率为单位放牧地面积上家畜数量与放牧时间的乘积。图1示意冬季牧场和春季牧场放牧率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系。据此完成18~20题。
A.放牧率相同时,冬季牧场土壤呼吸速率较高
B.放牧率越高,土壤呼吸速率越高
C.冬季牧场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较高
D.放牧率越高,土壤呼吸速率越低
【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放牧率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系为情景,考查放牧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读图可知,当放牧率小于3时,冬季牧场的土壤呼吸速率较高,当放牧率大于3时,春季牧场的土壤呼吸速率较高;春季牧场放牧率越高,土壤呼吸速率越高,冬季牧场放牧率越高,土壤呼吸速率越低;冬季牧场的土壤呼吸速率约为0.20-0.33,春季牧场的土壤呼吸速率约为0~0.25,冬季牧场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较高。
19.造成春季牧场放牧率与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牲畜踩踏使土壤紧实度提高
B.牲畜采食使根系减少
C.牲畜采食提高了太阳透射率
D.牲畜踩踏利于种子萌发
【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放牧率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系为情景,考查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因素,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读图可知,春季牧场放牧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正相关。牲畜踩踏使土壤紧实度提高,土壤的渗透率、透气性、微生物活性等随之降低,土壤呼吸速率减小,不符合题意;牲畜采食使土壤中的根系减少,呼吸作用减弱,土壤呼吸速率减小,这与图示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特点相悖;牲畜采食会降低植被盖度和高度,提高太阳透射率,导致地表升温,促进土壤呼吸;牧民在春季牧场放牧时,草类已经萌发,且牲畜踩踏不利于种子萌发。
20.针对冬季牧场放牧率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系,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提前向春季牧场转场
B.宰杀部分能繁母畜
C.扩大冬季牧场的范围
D.提前储备人工牧草
【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放牧率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系为情景,考查牧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读图可知,冬季牧场放牧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负相关,可能是由于冬季牧场放牧量过大,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提前向春季牧场转场时,春季牧场的草类生长状况较差,不适合放牧;宰杀部分能繁母畜会影响畜群的繁殖能力,影响牧民的经济收入;在我国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扩大冬季牧场的范围不符合实际;提前储备人工牧草可以减轻冬季牧场的放牧压力,有利于草场生态的保护和恢复,也能够保障草料供应。
非飞行小型兽类是对体型较小、体重较轻、但分布相对较广的兽类物种的统称,主要包括食虫类、啮齿类(有贮存食物的习性)、兔形类等类群。勒布沟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植被景观多样,植被变化明显。图4 示意勒布沟地区各小型兽类海拔分布范围。据此完成21~23题。
A.区域面积广阔
B.纬度低,垂直高差大
C.生物多样性高
D.人口密度小,人为影响小
【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勒布沟地区非飞行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为情景,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勒布沟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纬度低,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异明显,适宜不同种类植物生长;植被景观多样会使生物多样性变高;人为影响小不会使植被变化明显。
22.勒布沟地区的非飞行小型兽类
A.藏鼠免为宽域分布物种
B.斯氏高山为狭域分布物种
C.海拔越高,物种越丰富
D.中低海拔物种多样性较高
【答案】D
【命题透析】 本题以勒布沟地区非飞行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为情景,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读图可知,藏鼠兔分布在海拔2900~3200米、分布范围较窄,属于狭域分布物种;斯氏高山副分布在海拔3200~5 000米,分布范围较广,属于宽域分布物种;中低海拔地区,物种数量较多;高海拔地区,物种数量较少。
23.冷季地表非飞行小型兽类活动频率比暖季小,其主要原因是
A.动物贮存了充足的食物
B.冷季迁徙至别处
C.冷季天敌的数量增多
D.海拔高,空气稀薄
【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勒布沟地区非飞行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为情景,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暖季,食物来源充足,非飞行小型兽类会贮存大量食物于巢穴、洞穴中;到了冷季,植被枯萎、枝叶凋谢、环境萧条,一方面,食物匮乏,觅食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开阔的环境使非飞行小型兽类的隐蔽条件变差、被捕食的概率增大,因此活动频率减少;冷季和暖季空气密度变化不大,对动物习性几乎无影响。
专业村是指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关的生产或服务活动。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条件差异大。下图示意河南省专业村产品销售策略变化机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非专业村
B.省外市场
C.国际市场
D.省内市场
25.影响专业村产品销售策略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
B.竞争压力
C.生产成本
D.交通条件
【答案】24. D25. B
【24题详解】在专业村形成的初期,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产品质量一般,生产的产品主要销往省内市场,D正确。故选D。
【25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非专业村模仿专业村进行生产,生产的一般产品主要销往省内市场,使得专业村的竞争压力增大,从而使专业村趋利调整,提高技术水平,加大产品质量的提升,生产较优的产品供给省内市场和省外市场,这种销售策略转变的主要因素是竞争压力,B正确。劳动力价格、生产成本、 交通条件对产品销售策略转变的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
【点睛】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方法主要有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加强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建立品牌、提升售后服务质量等。
1.推测2015—2019年蓝水足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降雨量增大
B.绿水足迹减少
C.蒸发量增大
D.灰水足迹减少
2.2000—2019年,黄土高原苹果生产水足迹的时空变化体现在
A.绿水足迹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B.单位产量的绿水足迹总体下降
C.蓝水足迹由西北向东南递增
D.单位产量的蓝水足迹总体上升
【答案】1. A2. B
【1题详解】由图可知,2015~2019年,蓝水(灌溉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量)足迹减少。该时段内,绿水足迹增加(所处区间上下两条曲线的差值)增加,由材料可知,绿水是指可被作物利用的有效降雨量,降雨量增加,用于灌溉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量减少,使得蓝水足迹减少,A正确,B错误;蒸发量增大将使用于灌溉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量增多,导致蓝水足迹增加,C错误;蓝水(用于灌溉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量)与灰水(用于稀释污染物以达到水质安全标准的水量)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绿水是指可被作物利用的有效降雨量,蓝水是用于灌溉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量,绿水足迹多时蓝水足迹少,绿水足迹少时蓝水足迹多。黄土高原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向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受夏季东南季风影响,黄土高原由东南向西北降水减少,即西北向东南方向降水增多,绿水足迹递增,蓝水足迹递减,AC错误;由材料可知,2000~2019年,黄土高原苹果产量增长了3.1倍,但绿水和蓝水增长不足3.1倍,说明单位产量的绿水足迹和蓝水足迹总体均下降,B正确,D错误。故选B。
贵州省黔北高原发育了平缓丘丛和深切峰丛这两种不同的喀斯特地貌组合。洋川河位于分水岭南侧的绥阳盆地,自北向南流,芙蓉江位于分水岭北侧的旺草盆地,自南向北流。下图示意黔北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a平面图和b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导致黔北高原这两种地貌组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流水溶蚀
②河流下蚀
③地质构造
④岩层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在两种地貌组合形成过程中,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A.芙蓉江下切速率快于洋川河
B.芙蓉江沉积颗粒大于洋川河
C.芙蓉江溯源侵蚀强于洋川河
D.芙蓉江侧蚀程度强于洋川河
【答案】3. B4. D
【3题详解】贵州省黔北高原位于西南地区,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以平缓丘丛为主的喀斯特地貌。由图可知,芙蓉江所在的分水岭北侧的旺草盆地位于断层附近的地垒,地壳抬升,芙蓉江流速加快,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增强,在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平缓丘丛的基础上,河流下蚀形成深切峰丛;洋川河所在的分水岭南侧的绥阳盆地地壳运动稳定,保留平缓丘丛地貌;由上述分析可知,两种地貌组合的基础是喀斯特地貌,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河流下蚀和地质构造,①错误,②③正确;两种地貌均以喀斯特地貌为基础,均发育在可溶性岩石上,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④错误,②③正确,ACD错误,B正确,故选B。
【4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相较洋川河,芙蓉江在地壳抬升后,流速加快,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增强,溯源侵蚀作用增强,AC正确,不符合题意;流速加快,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沉积物颗粒较大,B正确,不符合题意;流速加快,侧蚀作用减弱,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我国西南某镇2008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在政策引领和支持下,该镇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规划了可持续发展路径,2017人均年收入达2.2万元,助力乡村振兴。下图示意该镇可持续发展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镇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主要得益于
A.居民出省劳务收入
B.种植业机械化生产
C.乡村旅游大力发展
D.种植业规模的扩大
6.为了更好助力乡村振兴,该镇未来需重点
①引入知名企业,推动农作物加工
②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③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特色种植业
④加强环境治理,强化梯田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5. C6. D
【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镇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没有关于居民出省劳务的信息,A错误;由该镇可持续发展路径可知,当地主要是在梯田中发展种植业,梯田不利于机械化,B错误;由该镇可持续发展路径可知,该镇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使得该镇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但由所学知识可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对收入的增加作用更显著,C正确,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该镇位于西南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农业规模较小,且农作物加工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①错误;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可以促进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②正确;西南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多山地,耕地面积有限,不宜过度扩大种植业,③错误;由示意图中的“弃田修整、田埂维护、管理维护”和“梯田景观生态旅游”可知,该镇需加强环境治理,强化梯田管理,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③错误,②④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
在不改变城市现状空间结构条件下,城市实际通勤距离与通过置换通勤者的职住地位置而得到的理论最小通勤距离之间的差值叫作过剩通勤。下表示意广州与欧美部分城市过剩通勤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 实际通勤距离/km | 理论最小通勤距离/km |
费城 | 7.21 | 2.36 |
夏洛特 | 7.69 | 4.09 |
利物浦 | 4.8 | 2.2 |
广州 | 5.2 | 1.23 |
7.上表所示城市中,过剩通勤率最低的是
A.费城
B.夏洛特
C.利物浦
D.广州
8.近年来,广州的过剩通勤率不断提高,主要是因为
①地铁通车里程延长
②交通拥堵加剧
③城市建成区扩大
④人口增速减慢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7. B8. A
【7题详解】过剩通勤率是实际通勤距离与理论最小通勤距离的差值与实际通勤距离的比值,计算公式为:过剩通勤率=(实际通勤距离-理论最小通勤距离)/实际通勤距离×100%。通过计算得知,过剩通勤率费城约67%,夏洛特约47%,利物浦约54%,广州约76%。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8题详解】过剩通勤率提高,即实际通勤距离与理论最小通勤距离之间的差值在不断扩大,反映了市民通勤距离不断延长,主要是因为地铁通车里程的延长,降低了通勤时间成本,从而使得远距离通勤越来越多,①正确;同时,城市建成区的扩大,也为远距离通勤提供了条件,③正确。交通拥堵加剧、人口增速减慢都可能使人口向城市中心居住,导致实际通勤距离缩短,可能导致过剩通勤率下降,②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甘肃省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700m3、12500m3。下表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梯田减沙与梯田面积关系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各小题。
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 | 0 | 5 | 10 | 15 | 20 | 30 | 40 | 50 | 60 |
梯田减沙比例(%) | 0 | 8 | 28 | 50 | 67 | 82 | 89 | 92 | 94 |
9.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不包括
A.降低水流速度
B.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C.截留雨水和径流
D.改变坡面水流路线
10.根据表中数据,对梯田面积变化与梯田减沙关系描述准确的是
A.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增加,梯田减沙比例增加,增加速度由慢变快
B.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减少,梯田减沙比例增加,增加速度由慢变快
C.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增加,梯田减沙比例增加,增加速度由快变慢
D.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减少,梯田减沙比例增加,增加速度由快变慢
【答案】9.B、10.C
【9解析】促进泥沙就地沉积不是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B观点错误,符合题意。修建梯田会改变地貌特点,地表倾斜度降低,水流速度变慢,A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梯田面会截留雨水和径流,增加下渗量,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水流到梯田面后,会改变水流在坡面的路线,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解析】根据表中数据,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增加,梯田减沙比例由0不间断的增加到94%,但增加的速度在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在0到30%时,梯田减沙比例增加速度快,而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在40%到60%时,梯田减沙比例速度变慢,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梯田面积变化与梯田减沙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一般而言,可依据不同时期冰斗位置来分析气候变化规律,用U型谷特征判断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下图是根据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特征而编制的模式化图(忽略局地因素影响)。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F为断层,它改变了冰斗③和⑤的原始位置。据此完成11-13题。
11.根据冰斗底部的高度可推断
A.雪线海拔
B.积温大小
C.年降水量
D.寒潮频数
12.下列冰斗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⑤
B.⑥⑧⑦
C.①②⑦
D.③④⑧
13.两期U型谷前期宽后期窄,说明
A.降雪量增加
B.冰川活动规模扩大
C.冰川面积增大
D.当地气候变暖
【答案】11.A 12. B 13.D
【分析】本题以冰蚀地貌为材料,涉及地貌的形成过程、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1题详解】由于冰斗多发育于雪线附近,因此冰斗具有指示雪线的意义,即可以根据古冰斗底部的高度来推断当时雪线的位置。因而,古冰斗在冰川地貌学上就成了一种特殊的“化石”。
【12题详解】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随着雪线的后退,冰川侵蚀加剧,冰斗海拔升高。早期,位于沉积岩层的下方,即⑤⑥;中期,处在沉积岩层中部,即③④⑧;后期处在沉积岩层上部,即①②⑦。U型谷发育过程:前期雪线低,冰川规模较大,侵蚀作用强烈,侵蚀形成了宽大U型谷A;后期随气温升高,雪线上升,冰川规模变小,冰川下切侵蚀,形成了嵌套在U型谷A中的较窄U型谷B。
【13题详解】据材料“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冰斗成层分布,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基本完好,说明冰川萎缩,雪线逐期上升;据图可知,早期U型谷A宽大,后期U型谷B窄小,说明冰川活动规模逐期减弱;因此,推测当地气候逐期变暖。
太原盆地长约105km,宽达40km,下图为该盆地构造示意图。地质时期,上地幔顶面变化引起湖泊盆底变化,若下降则形成盆底1,发生湖侵;反之形成盆底2,发生湖退。湖侵—湖退影响湖水外泄量(外泄口海拔高度不变),并引起下游河流侵蚀强度的改变。完成下面小题。
14.湖退会引起该地
A.盆底下降
B.外泄水量减少
C.湖面扩大
D.湖相沉积减弱
15.湖侵—湖退会引发下游河流阶地的形成,符合这一过程的是
A湖侵→下游水量减少→河流侧蚀减弱→水位上升→形成阶地
B.湖侵→下游水量减少→河流下切减弱→水位上升→形成阶地
C.湖退→下游水量增加→河流下切加剧→水位下降→形成阶地
D.湖退→下游水量增加→河流侧蚀加剧→水位下降→形成阶地
【答案】14. D15. C
【14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湖退会形成盆底2,引起该地盆底上升,外泄水量增多,湖面缩小,湖相沉积减弱,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湖侵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河流侧蚀减弱,水位下降,利于形成河漫滩,A、B错误;湖退会导致下游水量增加,河流下切加剧,水位下降,形成阶地,C正确、D错误。故选C。
极地急流是中纬度高空中一条狭长蜿蜒几千千米的快速风带,冬季风速明显快于夏季,其核心位置风速更快,对中纬度天气具有重要影响。下图为北美大陆中部1月份200hp等压面高度场(单位: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示四地中,处于极地急流核心位置,且风向正确的是
A.甲地南风
B.乙地西北风
C.丙地东风
D.丁地西南风
17.极地急流冬季风速快于夏季,其原因是冬季
A.海陆热力差异更明显
B.高空摩擦力更小
C.南北间地面温差较大
D.地转偏向力较大
【答案】16. D17. C
【1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中显示的气压都是200百帕,而200百帕的气压海拔整体向北方降低,说明南方高空气压高,北方高空气压低,故该图可以当成高空同一水平面的等压线图来判读,数字越大气压越高。材料提到“极地急流是中纬度高空中一条狭长蜿蜒几千千米的快速风带,冬季风速明显快于夏季,其核心位置风速更快”,因此核心位置即风速最大处,结合图示可判断,甲、丁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结合所学知识,高空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结合地转偏向力判断,甲为西南风,乙为东北风,丙为偏东风,丁为西南风。因此符合条件的为丁地,风向为西南风。故选D。
【17题详解】冬夏季节海陆轮廓不变,海陆热力性质不变,A错误;高空摩擦力与季节无关,冬夏季节均较小,B错误;冬季南部正午太阳高度大、昼长,温度高,北部正午太阳高度小、昼短,温度低,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大,风速快,C正确;地转偏向力只能改变风向而不能改变风速,D错误。故选C。
土壤呼吸是土壤中异养生物(如土壤微生物)和自养生物(如植物根)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甘肃马鹿养殖场地处祁连山中段北麓,有3个季节牧场(冬季和春秋季牧场属于寒温微干山地草原,夏季牧场属于亚高山灌丛草甸),平均海拔2850米,年均温3.6℃,年均降水量253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牧草一般4月下旬返青,7月上旬进入生长旺盛期,9月上旬开始枯黄。放牧率为单位放牧地面积上家畜数量与放牧时间的乘积。图1示意冬季牧场和春季牧场放牧率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系。据此完成18~20题。
18.冬季牧场和春季牧场A.放牧率相同时,冬季牧场土壤呼吸速率较高
B.放牧率越高,土壤呼吸速率越高
C.冬季牧场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较高
D.放牧率越高,土壤呼吸速率越低
【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放牧率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系为情景,考查放牧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读图可知,当放牧率小于3时,冬季牧场的土壤呼吸速率较高,当放牧率大于3时,春季牧场的土壤呼吸速率较高;春季牧场放牧率越高,土壤呼吸速率越高,冬季牧场放牧率越高,土壤呼吸速率越低;冬季牧场的土壤呼吸速率约为0.20-0.33,春季牧场的土壤呼吸速率约为0~0.25,冬季牧场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较高。
19.造成春季牧场放牧率与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牲畜踩踏使土壤紧实度提高
B.牲畜采食使根系减少
C.牲畜采食提高了太阳透射率
D.牲畜踩踏利于种子萌发
【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放牧率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系为情景,考查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因素,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读图可知,春季牧场放牧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正相关。牲畜踩踏使土壤紧实度提高,土壤的渗透率、透气性、微生物活性等随之降低,土壤呼吸速率减小,不符合题意;牲畜采食使土壤中的根系减少,呼吸作用减弱,土壤呼吸速率减小,这与图示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特点相悖;牲畜采食会降低植被盖度和高度,提高太阳透射率,导致地表升温,促进土壤呼吸;牧民在春季牧场放牧时,草类已经萌发,且牲畜踩踏不利于种子萌发。
20.针对冬季牧场放牧率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系,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提前向春季牧场转场
B.宰杀部分能繁母畜
C.扩大冬季牧场的范围
D.提前储备人工牧草
【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放牧率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系为情景,考查牧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读图可知,冬季牧场放牧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负相关,可能是由于冬季牧场放牧量过大,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提前向春季牧场转场时,春季牧场的草类生长状况较差,不适合放牧;宰杀部分能繁母畜会影响畜群的繁殖能力,影响牧民的经济收入;在我国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扩大冬季牧场的范围不符合实际;提前储备人工牧草可以减轻冬季牧场的放牧压力,有利于草场生态的保护和恢复,也能够保障草料供应。
非飞行小型兽类是对体型较小、体重较轻、但分布相对较广的兽类物种的统称,主要包括食虫类、啮齿类(有贮存食物的习性)、兔形类等类群。勒布沟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植被景观多样,植被变化明显。图4 示意勒布沟地区各小型兽类海拔分布范围。据此完成21~23题。
21.勒布沟地区植被景观多样、植被变化明显的主要原因是A.区域面积广阔
B.纬度低,垂直高差大
C.生物多样性高
D.人口密度小,人为影响小
【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勒布沟地区非飞行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为情景,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勒布沟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纬度低,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异明显,适宜不同种类植物生长;植被景观多样会使生物多样性变高;人为影响小不会使植被变化明显。
22.勒布沟地区的非飞行小型兽类
A.藏鼠免为宽域分布物种
B.斯氏高山为狭域分布物种
C.海拔越高,物种越丰富
D.中低海拔物种多样性较高
【答案】D
【命题透析】 本题以勒布沟地区非飞行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为情景,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读图可知,藏鼠兔分布在海拔2900~3200米、分布范围较窄,属于狭域分布物种;斯氏高山副分布在海拔3200~5 000米,分布范围较广,属于宽域分布物种;中低海拔地区,物种数量较多;高海拔地区,物种数量较少。
23.冷季地表非飞行小型兽类活动频率比暖季小,其主要原因是
A.动物贮存了充足的食物
B.冷季迁徙至别处
C.冷季天敌的数量增多
D.海拔高,空气稀薄
【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勒布沟地区非飞行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为情景,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 暖季,食物来源充足,非飞行小型兽类会贮存大量食物于巢穴、洞穴中;到了冷季,植被枯萎、枝叶凋谢、环境萧条,一方面,食物匮乏,觅食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开阔的环境使非飞行小型兽类的隐蔽条件变差、被捕食的概率增大,因此活动频率减少;冷季和暖季空气密度变化不大,对动物习性几乎无影响。
专业村是指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关的生产或服务活动。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条件差异大。下图示意河南省专业村产品销售策略变化机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河南省专业村形成发展初期,产品主要销往
A.非专业村
B.省外市场
C.国际市场
D.省内市场
25.影响专业村产品销售策略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
B.竞争压力
C.生产成本
D.交通条件
【答案】24. D25. B
【24题详解】在专业村形成的初期,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产品质量一般,生产的产品主要销往省内市场,D正确。故选D。
【25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非专业村模仿专业村进行生产,生产的一般产品主要销往省内市场,使得专业村的竞争压力增大,从而使专业村趋利调整,提高技术水平,加大产品质量的提升,生产较优的产品供给省内市场和省外市场,这种销售策略转变的主要因素是竞争压力,B正确。劳动力价格、生产成本、 交通条件对产品销售策略转变的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
【点睛】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方法主要有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加强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建立品牌、提升售后服务质量等。
本文标题:新建一中2023届高三地理百题小练3
上一篇:新建一中2023届高三地理百题小练2
下一篇:新建一中2023届高三文综地理试题(20230524)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56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566.html
上一篇:新建一中2023届高三地理百题小练2
下一篇:新建一中2023届高三文综地理试题(20230524)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56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