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下共建地理周练试题7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3-04-08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读中原城市群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A.洛阳提供的服务种类比开封多
  B.郑州的服务范围覆盖图示整个区域
  C.新乡和焦作的城市等级不同
  D.许昌的服务范围包含了漯河的服务范围
2.下列关于中原城市群建设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推动河南省城市化建设
  B.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
  C.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D.带动全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
  解析:第1题,图中城市郑州为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等级最高,郑州的服务范围覆盖图示整个区域,B正确。洛阳和开封等级一样,洛阳提供的服务种类和开封一样,A错误。新乡和焦作、许昌和漯河的城市等级一样C、D错误。
  第2题,中原城市群建设推动河南省城市化建设、带动全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但该地区位于中部地区,东部优势更明显,不可能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1.B 2.C

  城市功能用地的演替表现为用地的扩展和不同功能用地间的相互转换。我国北方某综合性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从2003年的237平方千米增加至2012年的330平方千米。读2003~2012年该城市某一种主要功能用地的演替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的城市功能用地,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和主要街道交会处
  B.是城市中最主要的用地形式
  C.该功能区集中区域人口昼夜变化大
  D.地租水平是城市三类主要功能用地中最低的
4.2003~2012年功能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
  A.发展仍在向城市中心集聚
  B.城市地域结构变化不大
  C.功能用地以均衡发展为主
  D.发展以向外扩展为主
  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读图,该功能区内部转换面积始终为负值,而外部扩展为正值,说明该功能区的土地被其他功能区所代替,导致该功能区逐渐向城市外缘扩散,故该功能区应为工业区。城市的几何中心和主要街道交汇处主要为商业区,故A项错误;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形式,故B项错误;城市人口昼夜变化大的是中心商务区,故C项错误;城市中三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中,地租水平最高的是商业区,其次是住宅区,工业区最低,故D项正确。
  第4题,2003~2012年功能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发展以向外扩展为主,城市规模扩大,D对,A错。城市地域结构变化较大,内部工业用地全部被替换,B错。功能用地划分逐渐明确,不是均衡发展,C错。
  答案:3.D 4.D

  网络城市指的是两个或更多的原先彼此独立但存在潜在功能互补的城市,借助于快速高效的交通走廊和通讯设施连接起来、彼此尽力合作而形成的富有创造力的城市集合体。读图,完成5~6题。

5.图乙中显示的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特点是
  A.中小城镇数量多,城市化水平高
  B.特大城市发展突出,小城镇发展不足
  C.没有大城市,城市之间没有联系
  D.大城市数量少,带动区域发展作用不明显
6.根据“网络城市”理论,下列不属于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措施的是
  A.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增加节点城市
  B.加速大城市发展,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C.加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D.共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解析:第5题,读图乙,图乙中显示的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特点是特大城市发展突出,小城镇发展不足,B对。中小城镇数量不足,城市化水平低,A错。大城市出现断层,数量少,不是没有大城市,C错。大城市数量少,但带动区域发展作用是明显的,D错。
  第6题,根据材料中“网络城市”理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措施的是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增加节点城市,A属于。该地大城市出现断层,国家政策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B不属于,选B。加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C属于。共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D属于。
  答案:5.B 6.B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无论是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还是产业竞争力,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都堪与世界一流城市群匹敌。不过,粤港澳大湾区又是极其特殊的存在,故粤港澳大湾区设计出“广深港澳(位置见下图)四大龙头均为中心城市,同时它们在功能定位上又各有分工,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思路。据此完成7~9题。

7.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湾区引领作用的是
  A.广州
  B.深圳
  C.香港 
  D.澳门
8.在功能定位上的分工和侧重会促进广深港澳
  A.交通条件改善
  B.环境质量提高
  C.就业岗位增加
  D.产业结构优化
9.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有利于港澳
  A.增加城市用地规模
  B.扩大城市服务范围
  C.改变城市服务职能
  D.降低城市人口密度
  解析:第7题,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的规划和定位;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因此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第8题,A项广深港澳交通条件便利,没有制约其发展,A错误;B项在功能定位上的分工和侧重会促进环境质量提高,但是改善效果不明显,B错误;C项在功能定位上的分工和侧重,当地就业岗位变化不大,C错误;D项在功能定位上的分工和侧重会使产业结构优化,可以充分发挥各地优势,D正确;故选D。
  第9题,A项港澳受地形限制明显,交通变化对其城市规模影响不大,A错误;B项港珠澳大桥建成,港澳辐射范围扩大,扩大城市服务范围,B正确;C项港珠澳大桥建成不能改变港澳城市服务职能,C错误;D项港珠澳大桥建成对降低城市人口密度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答案:7.A 8.D 9.B

  读我国北方某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关于该区域发展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地附近建设河港
  B.山区大力发展亚热带水果
  C.西南沿海建设盐化工基地
  D.沿海地区大力发展煤炭工业
11.甲发展成为中心城市的主要优势是
  A.气候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
  C.水能丰富
  D.干支流交汇处
12.关于该区域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服务功能与丁相同
  B.乙的城市等级最高
  C.丙的某项服务功能可能超过甲
  D.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大于丙
  解析:第10题,读图,丙地附近海岸为沙质海岸,泥沙淤积较重,水深较浅,不适合建设港口,A错;该图表示我国北方某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我国北方地区不属于亚热带,B错;西南沿海地区靠近盐田,适合建设盐化工基地,C正确;该图并未显示该区域煤炭资源分布情况,且沿海地区大力发展煤炭工业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D错。故选C。
  第11题,读图,甲城市位于干支流的交汇之处,交通便利,D正确;该区域气候相差不大,A错;图中并未显示甲地矿产资源丰富,B错;甲处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水能不丰富,C错。故选D。
  第12题,读图,甲为中心城市,乙丙为县城,丁为乡镇。所以甲的服务功能大于丁,甲城市的城市等级最高,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小于丙,A、B、D错误;丙城市的城市等级虽然小于甲,但是丙位于沿海,可能某种服务功能(如滨海旅游业)超过甲,C正确。故选C。
  答案:10.C 11.D 12.C

  如图表示设在亚洲地区的日本企业的用人规模和企业所处的地区。读图,回答13~14题。

1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企业主要设在种植园农业区
  B.企业主要设在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C.人均GDP越低,用人规模越大
  D.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企业最多
14.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
  B.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
  C.在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
  D.在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步伐
  解析:第13题,日本该产业转移到东亚、东南亚地区,该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所以该企业主要设在劳动力丰富的地区,故选B。
  第14题,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可能对输入地区的环境带来污染);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故A正确;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发展新兴产业,故B正确;在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故C错误;在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步伐,故D正确。
  答案:13.B 14.C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比值。读我国S省区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其2009年产业产值结构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列四幅图中,最有可能表示S省区2009年产业就业结构的是(  )

16.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对劳动力的转移影响较大,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劳动力转移人数越多。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则S省区劳动力转移规模最大的方向可能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解析:第15题,本题主要考查产业结构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根据题意,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即为产业结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即为就业结构。因此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从两图来看,2009年第一产业结构约为20%,比较劳动生产率约为0.4%,代入公式,就业结构约为50%;第二产业结构约为50%,比较劳动生产率约为3%,代入公式,就业结构约为17%;第三产业结构为30%,比较劳动生产率约为0.9%,代入公式,就业结构约为33%,对比图中三产业就业结构比重,B选项正确。第16题,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劳动力转移人数越多,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差异最大,故选A。
  答案:15.B 16.A

  下图为资源型企业不同时期成本与产量图,其中甲、乙代表达产期的产量或成本,丙、丁代表减产期的产量或成本,读图,完成17~18题。

17.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甲——产量 
  ②乙—产量 
  ③丙——成本 
  ④丁——成本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当资源型企业进入减产期后,下列措施有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是
  A.关闭资源型企业
  B.积极发展第一产业
  C.调整工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
  D.加大当地资源开发力度
  解析:第17题,在达产期,随着设备状态、生产组织结构、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的改善,生产成本会逐步下降,而产量会逐渐上升;在减产期,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生产成本会越来越高,而产量则下降;所以甲代表成本,乙代表产量,丙代表成本,丁代表产量。结合选项选C。
  第18题,结合图示及上题可知,当资源型企业进入减产期后,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生产成本会越来越高,而产量则下降,此时,加大资源开发会加剧环境问题,也不利于提升产量;关闭资源型企业会影响经济发展,积极发展第一产业对资源型产业问题的解决毫无意义。调整工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可以缓解该时期的问题,有利于该地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分析选C。
  答案:17.C 18.C

  海洋产业结构是指各海洋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关系,其划分依据为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标准。下表为浙江省2004年和2010年海洋经济三次产业构成数值,读表,完成19~20题。
2004和2010年浙江海洋经济三次产业构成
年份 2010 2010 2004 2004
产业类型 增加值(亿元) 占海洋经济百分比(%) 增加值(亿元) 占海洋经济百分比(%)
海洋及相
关产业合计
3 774.43 100 1 472.52 100
第一产业 266.71 7.6 182.98 12.4
第二产业 1 598.95 42.4 622.59 42.3
第三产业 1 889.07 50.0 666.95 45.3

19.有关浙江省海洋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经济二、三产业地位比较突出,尤其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较快
  B.海洋经济中,第一产业产值下降

  C.第二产业增加值变化幅度最大
  D.第二产业地位下降明显
20.据统计,浙江省海洋经济已初具规模,但所占比重在沿海省市中排位靠后。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的途径是(  )
  ①积极发展海洋养殖业,调整海洋渔业结构 
  ②充分利用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继续开发滨海旅游业
  ③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大力发展海洋捕捞 
  ④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放在首要地位,其次考虑海洋生态保护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第19题,有关浙江省海洋产业的叙述,海洋经济二、三产业地位比较突出,尤其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较快,A对。根据表格,海洋经济中,第一产业产值上升,B错。第二产业增加值变化幅度最小,C错。第二产业地位下降不明显,D错。第20题,据统计,浙江省海洋经济已初具规模,但所占比重在沿海省市中排位靠后。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的途径是积极发展海洋养殖业,调整海洋渔业结构,①对。充分利用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继续开发滨海旅游业,②对。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合理发展海洋捕捞,③错。把海洋生态保护放在首要地位,其次考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④错。C对,A、B、D错。
  答案:19.A 20.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在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广深港澳四大中心城市在功能定位上各有分工和侧重:香港主要是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产业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产业;澳门主要是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广州主要是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深圳主要是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如图为广深港澳四大中心城市位置示意图。

  (1)试指出广、深、港、澳四大城市的共同的地理位置优势。(3分)
  (2)分析香港的金融、商贸产业向高端方向发展的有利条件。(3分)
  (3)简述四大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各有分工和侧重的意义。(4分)
  解析:第(1)题,四城市的地理位置主要从经济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大城市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南临太平洋,面向东南亚,是我国南部地区的出海门户;图中有多条铁路与内地、东南亚各国相通,临近太平洋——印度洋航线。
  第(2)题,香港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达,为国际性金融和商贸中心,产业基础好,经济实力强,对外辐射能力强;据材料可知,在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政策优惠、支持力度强。
  第(3)题,四大中心城市都位于珠三角地区,功能定位各有分工和侧重,有利于减少重复建设和内部竞争;有利于做大做强广东经济,拓展粤港澳经济发展空间;四大中心城市之间优势互补性强,有利于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利于加快珠三角地区的国际化进程,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
  答案:(1)临近海洋,面向东南亚,是我国南部地区的出海门户;有多条铁路与内地相通;临近太平洋——印度洋航线。(答出两点即可)
  (2)经济发达,为国际性金融和商贸中心产业基础好;经济实力强,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政策支持力度强。(答出两点即可)
  (3)有利于减少重复建设和内部竞争;有利于做大做强广东经济,拓展粤港澳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珠三角地区的国际化进程,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答出两点即可)

22.经济结构转型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会促使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有关问题。(12分)
  材料一 2012年海南、上海三大产业构成比较表

2012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上海 0.6% 39.40% 60%
海南 24.90% 28.20% 46.90%
  材料二 2012年海南农业继续领跑全国。初步建成冬季瓜菜生产基地、繁殖育种基地、常年蔬菜基地和一批种养殖基地。特殊政策相继落地实施。旅游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国际旅游岛的影响不断提升。海洋渔业、滨海旅游、海洋运输等海洋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以上资料来源于2013年1月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
  (1)写出两个省级行政区中第一产业比重最高的省区,说出其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4分)
  (2)分析海南农业继续领跑全国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3)分析上海和海南第三产业的地域差异,并指出两地第三产业区位条件的不同点。(4分)
  解析:第(1)题,分析材料一中两个省的三大产业比重,即可得出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海南省;由材料二可知海南三大产业分别是海洋渔业、滨海旅游、海洋运输三大产业,其中海洋渔业属第一产业,而由材料二可知近年来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故可推出旅游业为其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第(2)题,海南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是因为地处低纬热带所具有气候优势:地处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长夏无冬,生长期长,可一年三熟;光照时间长,降水丰富;但还应注意的是农业产业类型中除种植业外,还包括林业、畜牧业、渔业(养殖和捕捞)和副业等,而海南地区海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也是海南农业的优势之一。(此点易漏答)
  第(3)题,地区产业的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所以海南主要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依赖较强的第三产业,如旅游等;而上海作为我国南方沿海的经济中心城市(交通、信息条件优越),所以应优先发展的是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等。
  答案:(1)海南;旅游业
  (2)地处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长夏无冬,生长期长,可一年三熟;光照时间长,降水丰富;海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
  (3)从第三产业的地域差异看:海南主要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依赖较强的第三产业,如旅游等;上海则发展与其城市规模、发达程度及在区域中经济地位相适应的第三产业,如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
  不同点:海南旅游资源丰富,热带风光、海岛景色,黎族风情等有利于发展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上海城市规模大(超大城市),经济基础雄厚;具有强大的集聚和辐射效应;经济腹地广阔,有大量科技和管理人才;有广泛的文化影响。

23.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东北振兴战略。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40分)
  材料一 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材料二 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
1978年 2005年
第一产业比重(%) 20.0 12.8
第二产业比重(%) 64.3 49.6
第三产业比重(%) 15.7 37.6
  材料三 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

  (1)分析材料一所示某市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特点。(10分)
  解析: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总结考虑。另外还要考虑到解决当地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案: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
  (2)说出东北2005年产业结构与1978年相比的变化特点。(10分)
  解析:产业结构的变化根据表格内容对比1978年,和2005年各产业的比重,归纳回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第二产业依然保持优势。
  答案: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第二产业依然保持优势。
  (3)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利用所学地理知识,简述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如何调整产业结构?(10分)
  解析:根据所给的材料,可以看出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轻工业、旅游业,降低煤炭工业比重。
  答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轻工业、旅游业,降低煤炭工业比重。
  (4)根据材料三判断,1954年至2000年三江平原的湿地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10分)
  解析:根据材料三判断,1954年至2000年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减小,调蓄洪水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下降(净化水质能力下降)。
  答案:调蓄洪水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下降(净化水质能力下降)。

24.阅读我国中原经济区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
  中原经济区(CPER),涵盖河南全省及其周边省的部分地区,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能源、原材料和制造业基地,文化底蕴深厚。前不久,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0年全国三大产业占GDP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0.3% 46.3% 43.4%

  (1)作为全国重要农产区,经济区规划中提出“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发展策略,试从有利及不利两方面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3分)
  (2)经济区规划中同样提出“有序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策略,你认为该区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条件有哪些?(3分)
  (3)分析河南省1978年~2010年以来产业结构变化特点。(4分)
  (4)对比我国2010年产业结构状况,对河南省2010年产业结构进行评价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原理,提出该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具体建议。(4分)
  解析:第(1)题,考查从有利及不利两方面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中原经济区(CPER),涵盖河南全省及其周边省的部分地区,根据区位分析,此地是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暖热,降水充足;河南位于华北平原,地势低平,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这些都是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的自然条件。但是季风气候区,易发生旱涝灾害,不利于农业发展。
  第(2)题,根据材料的内容分析,此地吸引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有该地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地价便宜;周边经济较发达,市场潜力大;中部陆上交通枢纽;该地位置适中,便于与沿海经济区及海外的联系;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第(3)题,根据图中各个产业曲线的变化和走向分析,图中的第一产业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第二、第三产业除个别年份稍有波动外,基本保持上涨的趋势;其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明显低于第二产业,发展较慢。
  第(4)题,根据2010年全国三大产业占GDP比重表格中的数据分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低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有待升级优化,该地区应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合理规划第二产业的发展,对接沿海及海外产业转移;在传统能源、原材料工业和制造业的基础上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积极重视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包括中原自然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等。
  答案:(1)有利: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暖热,降水充足;华北平原地势低平,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
  不利:季风气候区,易发生旱涝灾害。
  (2)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地价便宜;周边市场潜力大;中部陆上交通枢纽;位置适中,便于与沿海经济区及海外的联系;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国家政策有利等。(答出三点即可)
  (3)第一产业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第二、第三产业除个别年份稍有波动外,基本保持上涨的趋势;其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明显低于第二产业,发展较慢。
  (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低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有待升级优化;充分认识作为我国重要商品粮核心基地第一产业的重要作用,但应积极利用现有条件,革新技术,发展高效、高质农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合理规划第二产业的发展,对接沿海及海外产业转移;在传统能源、原材料工业和制造业的基础上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积极重视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包括中原自然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标题: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下共建地理周练试题7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067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0672.html

    标签:地理周练试题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