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探究3 环境保护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3-03-21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环境保护
  核心知识
1.环境污染问题
(1)主要污染问题

类型 成因 危害 措施
水污染 自然原因:①温度高,藻类繁殖快;②降水少,水体更新慢;③夏季风将蓝藻吹向北面;④酸雨;⑤咸化、盐化、海水倒灌;
人为原因:①大量含氮磷的工业废水排放;②农业使用化肥,带来的水污染,牲畜排泄物等;③生活污水排放,垃圾填埋污染水源等
①水体富营养化、湖泊演化成沼泽;
②污染灌溉水源和土壤,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③影响湖泊、近海地区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
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
⑥重金属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人体健康
预防:禁止兴建排污量大的小型企业,减少排放量;规定达标排放;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等模式;
治理:集中治污,建污水处理厂;
管理:加强督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意识: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环保意识
大气
污染
自然原因:①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活动放出的酸性气体;②逆温、下沉气流、无风、微风的天气,谷地、盆地等地形;
人为原因:①北方冬季燃煤取暖、餐饮油烟、交通工具等;②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化石燃料及矿物冶炼过程产生的废气;③大风产生扬尘、沙尘暴等
①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腐蚀建筑、酸化水源和土壤;
②污染土壤、水源,破坏生态环境;
③呼吸道疾病等,危害人体健康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开发清洁能源;
②开发洁净煤技术、减少化石燃料污染物;
③加强监管、加大惩罚力度;
④其他,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合理规划交通,利用人工降雨来降尘等
固体
废弃物
污染
生活中的厨余垃圾、快递包装、白色污染;生产中的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等 ①堆放等占用耕地,具有潜在崩塌危害;②燃烧会污染大气;③填埋会污染水源和土壤,以及带来重金属污染;④食物链富集,危害人体健康 预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商品包装尽量使用可分解、可降解的材料;
治理:对城市垃圾进行综合利用,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采用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进行处理,并对填埋场进行防渗漏、防坍塌处理;对填埋产生的淤泥进行资源化利用;
管理:加强管理;
意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海洋
石油
污染
主要来自炼油厂含油废水排放、石油运输、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泄漏 ①油污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毛、皮丧失保温性能;②阻碍海藻光合作用;③影响海底底栖动物;④消耗溶解氧;⑤破坏滨海景观资源 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散;播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利用麦秆、泥炭、聚苯乙烯等物质吸收石油,然后集中处理;小面积油污可用围栏圈住回收;油层油污可以用燃烧法清除
噪声
污染
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和其他噪声 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强噪声使人听力受损;诱发各种疾病 控制声源,围栏施工、植树造林,控制传播途径;对自身进行有效保护

  (2)农业污染问题分析思路

2.主要资源问题
(1)主要资源问题

类型 成因 措施
水资源 自然原因:①降水少,蒸发旺盛;②时间分配不均;③岛屿面积狭小,储水空间小,地表径流少;
人为原因:①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②水污染、水浪费现象严重
开源:①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②开渠引水——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问题;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
节流: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③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④实行污水资源化;
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
耕地
资源
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 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保护耕地;
②提高土地利用率;
③提高耕地质量
矿产
资源
①资源不可再生,总量有限;②人口剧增,人均占有量低;③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品位下降;④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与生产力的布局不匹配 ①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寻找替代资源;
③适当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海洋矿产资源



                

(2)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不合理
开发利
用的主
要表现
滥垦草地、沼泽地,非农业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等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 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 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废弃物处理不当
产生的
环境问
土地遭到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等 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许多野生动植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碱化 矿产资源浪费以至枯竭,污染环境

  (3)资源的利用、保护措施
①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在开发利用中不断减少,无法持续利用,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以便重复利用或尽可能延长利用期限。
②可再生资源利用要采取积极措施,在利用过程中,促进其存量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4)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5)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以煤炭为例

过程 影响
开采 破坏地表,如露天开采会引发滑坡、崩塌,井下采煤会导致采空区地面塌陷;煤炭堆放要占地,废渣可能会自燃;矿山排水造成水土环境污染等等
运输与
存放
运输过程可能会污染空气、水与土壤;煤炭的堆放要占地,可能破坏景观,造成污染
利用 会产生大量的CO、粉尘以及多种芳烃化合物,污染空气;释放大量的CO2,造成全球增温;释放SO2和氮氧化物,导致酸雨的形成,进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并可能改变土壤性状,危害农作物与森林生态系统



3.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与防治措施
(1)主要生态问题

问题 成因 危害 措施
盐碱化 自然原因:①降水少、蒸发旺盛;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③沿海低地,海水倒灌;④内流河、湖,盐类物质富集;
人为原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向地表积聚,盐碱地面积扩大
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破坏土壤环境,影响生物生存;产生盐风暴 ①工程措施:华北地区的鱼塘——台田模式;引淡淋盐;井灌井排;
②生物措施:使用生物改良,增施有机肥,深翻深耕;
③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④化学方法改良土壤
沙漠化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②地表干松,多沙质沉积物;③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淹没农田、牧场、交通等;使土地生产力丧失,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①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建三北防护林);调节农林牧结构;
②利用草方格、石方格固沙、压沙;
③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发展人工牧草;
④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滴灌喷灌技术、耐旱作物等;
⑤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
⑥控制人口增长等
水土
流失
(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土壤)土质疏松,孔隙多;
(农业)过度开垦,破坏植被;
(工业)露天开矿;
(生活)伐木烧薪;无计划建窑洞、修路;
(其他)历史上营造宫殿、战争等
①耕地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肥力下降),农产降低;②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中下游洪涝灾害加剧 生物措施:严禁乱砍滥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压缩耕作用地,扩大林草面积;
工程措施:平整土地;开展土地复垦工作;缓坡开梯田;打坝建库(淤泥);
农业技术措施:发展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轮作套种等
湿地
破坏
泥沙淤积;水体富营养化;围湖造田,湖泊萎缩;上游过度取水 ①调节气候、蓄洪防洪、降解污染等功能下降;
②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保护现有湿地,禁止过度开垦;退耕还湿,退耕还湖;鼓励保护性开发方式,如观光旅游、发展莲、藕等水生植物
森林
破坏
①自然与人为火灾;②采矿、修路、城镇建设;③商业性伐木;④开辟大型农牧场 ①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
②森林生产功能下降;
③截流降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④阻隔风沙作用减弱,沙尘暴频发
①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②鼓励保护性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③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④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生物
多样性
减少
①人类对野生生物的滥捕乱杀、乱砍滥伐;②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③外来物种入侵 ①生物资源减少;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失衡 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禁止滥捕乱杀、乱砍滥伐;②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③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保护野生动植物



(2)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特征及应用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4.海洋环境问题
(1)赤潮

(2)咸潮


  强化训练
                

  (2022全国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多氯联苯曾被广泛使用,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被公认为环境污染的元凶之一。美国于1929年最先使用,1978年禁用。时至今日,美国某湖虽然鱼类丰富,但由于存在多氯联苯污染,湖边仍立着“不建议食用鱼类”的警示牌。
分析该湖鱼类体内多氯联苯的来源,列出应采集的样品种类及采样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解析】多氯联苯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类,难溶于水,极难在大自然中自行分解,除此之外,对人类身体也有很大影响,2017年被世卫组织归于一类致癌物清单中。焚烧法被认为是目前对多氯联苯最好的处理方法,但必须在专用的焚烧炉内进行,不能随便燃烧。多氯联苯多用于电力设备,如电容器、变压器等,被工业生产排放。并且其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进行长距离动态迁移,如水、土壤等。
【参考答案】来源:工业直接排放、流域内地表和地下径流将污染物带入湖中,长期难以降解、以及食物链的富集。
样品种类与位置:流域内土壤、注入湖泊的地表水、地下水、湖底淤泥、湖泊食物链中各级生物体内样本以及湖泊水、下游河水、入海口处等。
原因:多氯联苯曾经广泛使用并污染,并且难以降解。除了直接污染湖水外,土壤中的污染物也有可能迁移到湖中,经由食物链逐渐富集。也有可能随着湖泊出水口,将污染物排放至下游河流和海洋当中。
(2022全国乙)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草原牧草以禾本科牧草为主,伴生优质豆科牧草,两类牧草对生长空间的竞争激烈。这里土壤氮素含量低,限制了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但对豆科牧草的生长影响较弱。21世纪初,在草原公路两侧几千米甚至十几千米的范围内,汽车尾气导致的氮化物沉降,增加了土壤氮素含量,影响牧草生长。
说明汽车尾气导致的氮沉降对呼伦贝尔草原公路两侧牧草的影响。
【解析】汽车尾气中含有氮化物,导致的氮沉降物进入土壤,增加了土壤中氮素的含量,使禾本科牧草获得了充足的氮素,有更大的生长空间,长势迅速,得到改善。而对于豆科牧草来说,氮素的增加使其在竞争中失去优势,禾本科牧草的长势改善又使其多样性减少,覆盖度降低。总体而言,氮素增多,两侧牧草地多样性增大,但豆科牧草的减少,使禾本科牧草等杂草类增多。
【参考答案】氮素含量增加,不再成为当地土壤牧草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禾本科牧草能够获得相对充足的氮素供应,长势改善,能竞争到更多的生长空间,覆盖度和多样性提高;豆科牧草在种间竞争中的优势减弱,部分资源被禾本科牧草侵占,覆盖度和多样性减小。总体上,群落结构改变,多样性增大,但优质的豆科牧草减少,杂类草增加。
(2022湖南)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华北地区某河流水体溶解氮浓度较高,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中氮肥的过量施用。某规划设计院在该河下游建设人工强化湿地,通过泵站将河水引入湿地,净化后流入水库。下图示意人工强化湿地各种水生植物、拦水坝等的布局。

(1)该湿地进水口溶解氮浓度非汛期显著高于汛期,说明其原因。
(2)据图指出该湿地净化溶解氮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析】本题以华北地区建设人工强化湿地的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污染的原因、治理水污染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人地协调观等相关核心素养。
(1)一般农田在非汛期培肥,因此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少(或非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多),使得该湿地进水口溶解氯浓度非汛期显著高于汛期;汛期雨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更多地被河水稀释(或非汛期河流径流量小,河水对溶解氮稀释程度较低),使得进水口溶解氯浓度非汛期显著高于汛期。
(2)本题要求学生根据图文信息归纳。图中显示,人工强化湿地中有多种具有净化溶解氮功能的水生植物,起到净化溶解氮的作用;人工强化湿地中,同一种水生植物分散到多区种植,水生植物采用分区交替混合种植的方式,从而增强脱氮效能;图中设置了拦水坝、面积较大的湿地、弯曲的水道等,可延长水流停留时间,起到充分净化的作用。
【参考答案】(1)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少;河流径流量大,溶解氮被稀释。(或非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多;河流径流量小,溶解氮浓度高。)
(2)选择多种具有净化溶解氮功能的水生植物;采用分区交替混合种植的方式,增强脱氮效能;通过拦水坝,延长水流停留时间。

  本文标题:探究3 环境保护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989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9893.html

    标签:环境保护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