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生物、土壤限时训练
一、选择题
石台县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地貌以低山、高丘分布最广,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县内富锌土壤分布较为广泛。下表示意石台县不同土地类型表层土壤(0~20cm深度)锌元素含量及富集系数。据此完成1~2题。
A.林地B.耕地
C.园地D.草地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草地的锌元素含量平均值最低,富集系数最小,富集程度最低,D正确;据表可知,林地、耕地和园地锌元素富集程度均比草地高,A、B、C错误。故选D。
2.导致石台县内陆滩涂锌元素富集系数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B)
A.气温、光照B.地形、径流
C.地形、生物D.降水、生物
【解析】安徽省石台县地貌以低山、高丘分布最广,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故其内陆滩涂主要分布于山间沟谷溪流两侧,溪流两侧山体及上游基岩风化后,受地形和径流影响,锌元素迁移富集在溪流两侧的滩涂中,导致其锌元素富集程度高,B正确;石台县内陆滩涂锌元素富集系数较高与气温、光照和生物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1998年,陕西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大面积种植了刺槐林,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年来,刺槐林区土壤出现干燥化现象,林地变得稀疏。下图为刺槐林区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刺槐林区土壤出现连续极度干燥层的深度范围大约是(C)
A.20~70cmB.80~180cm
C.180~290cmD.380cm以下
【解析】刺槐林区土壤出现连续极度干燥层的深度所对应的土壤湿度应该最低。读图可知,深度为180~290cm的土壤湿度是最低的,C正确。也可以根据文字材料中“近年来,刺槐林区土壤出现干燥化现象,林地变得稀疏”的信息,选择位于凋萎湿度以下的深度,即180~290cm深度的土壤。
4.近年来,刺槐林区土壤变干的主要原因是(B)
A.乔木树冠大,截留雨水多
B.乔木耗水增加,土壤变干
C.其他植被争夺地下水资源
D.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强
【解析】乔木树冠大,截留水分可以涵养水源,不会使土壤变干燥,A错误;乔木植株大,生长耗水量多,随着刺槐林的发展,土壤变干,B正确;该区域为人为种植的刺槐林,其他植被较少,C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自然环境的变化较为缓慢,不符合“近年来”的时间尺度,D错误。
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据此完成5~6题。
5.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C)
A.土层薄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说明山坡地是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故选C。
6.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B)
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解析】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对调节大气温度、增大空气湿度和增加日照时数没有影响。
白尾地鸦生活在环境严苛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随着人类活动深入,白尾地鸦开始向人类兴建的临时定居点聚集。下图为白尾地鸦的个体沿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白尾地鸦主要集中分布在(D)
A.河流两岸B.山麓地带
C.盆地边缘D.公路两侧
【解析】读图可知,白尾地鸦主要集中分布在公路两侧,这与“白尾地鸦开始向人类兴建的临时定居点聚集”是一致的,D正确。非河流地区、盆地内部等区域也有白尾地鸦分布,可见并未集中分布在河流两岸、山麓地带或盆地边缘,A、B、C错误。故选D。
8.影响白尾地鸦个体分布的主要原因是(B)
A.繁衍后代B.寻找食物和水源
C.躲避天敌D.与人类和谐共处
【解析】鸟类为了繁衍后代,一般会远离人类定居点,以减少人类影响和破坏,A错误。在人类兴建的临时定居点,鸟类可以寻找到食物和水源,因此白尾地鸦会集中分布在有人类临时定居点的公路两侧,B正确。公路两侧不具备躲避天敌的条件,C错误。鸟类分布在哪里主要考虑自身生存需求,而不是与人类和谐共处,D错误。故选B。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东缘过渡的地带,山体南北延伸,山前平原海拔551m,山顶海拔3099m。下图示意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在峨眉山5个垂直植被带内的物种数量和所占比例。据此完成9~10题。
9.海拔<600m植被带内的植被物种数量偏少,原因最可能为(D)
A.气候干旱B.地形陡峭
C.土壤贫瘠D.人类活动
【解析】海拔<600m植被带,由于海拔较低,受人类活动影响大,人类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植被物种较少,D选项正确。海拔<600m植被带,乔木物种占比较大,且峨眉山山麓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并不干旱,A选项错误;海拔<600m植被带为山麓地带,地形坡度较缓,B选项错误;由于坡度较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容易沉积,形成肥沃的土壤,C选项错误。
10.海拔1100~1899m植被带内的植被物种数量最多,推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A.降水B.气温
C.土壤D.地形
【解析】海拔1100~1899m植被带主要位于峨眉山的山腰处,山地迎风坡形成地形雨,且一般山腰处降水最多,降水增多,形成复杂的自然带谱,所以该植被带物种丰富,A选项正确。气温、土壤、地形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所以B、C、D选项错误。
目前,科研人员通过实地考察,并利用遥感技术可全面地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下图为科研人员在评价我国某山地自然保护区时,所绘制的1995—2015年该地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图,并分1995—2007年与2008—2015年两个时段,求取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均值。据此完成11~12题。
11.通过分析图示信息可推断,1995—2015年该山地自然保护区(A)
A.土壤中含水量增加
B.森林火险等级增加
C.地表径流逐年增加
D.基岩裸地不断增加
【解析】读图可知,1995—2015年,气温均值降低,而降水量均值增加,可推断蒸发量减少,土壤中含水量增加,A对。降水量均值增加,气温均值降低,森林火险等级降低,B错;虽然降水量均值有所增加,但是年降水量是波动上升的,所以地表径流不会逐年增加,C错;由于降水量均值增加,气温均值降低,土壤水分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植被覆盖率上升,基岩裸地不断减少,D错。
12.该山地自然保护区中生长的成片阔叶树可能为(A)
A.桦树林B.胡杨林
C.樟树林D.桑树林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年降水量为400~800mm,应位于我国北方半湿润地区,其代表植物为桦树,A对。胡杨林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B错。樟树及桑树一般分布在湿润地区,C、D错。
贡嘎山位于四川西部,下表示意该山东坡某海拔范围由低到高(Ⅰ—Ⅳ)四种植被垂直带某年10月时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构成。读表,完成13~14题。
A.苔原B.草本
C.灌木D.乔木
【解析】读材料可知,该山坡海拔范围内在Ⅰ、Ⅱ、Ⅲ内,乔木所占的比重最大,而且总计生物量也最大,因此乔木是该海拔范围内优势最显著的物种。
14.推断导致植被带Ⅱ、Ⅲ生物量高于Ⅰ的主要因素是(C)
A.光照B.气温
C.降水量D.土壤
【解析】植被生物量的高低与气候关系很大。由材料可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海拔较高处的降水会多于山麓地带,因此植被覆盖率较高,生物量较大。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纳马夸兰沙漠位于南非共和国西北部,有5000万年的历史,独特的环境条件,使其成为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区,区域内有3500多种植物,其中1000多种是这里独有的。一到某个季节,这片沙漠就会魔术般地变成花的海洋,方圆几十千米内全都盛开着紫红、金黄、粉红、橘红色的花朵,不计其数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涌来欣赏这难得一见的自然美景。但这种壮观的美景仅能维持两个月左右,随着天气的变化,纳马夸兰又将变得荒芜。下图示意纳马夸兰周边区域及气候资料。
(1)说明纳马夸兰地区特有植物种类多的原因。
(2)分析纳马夸兰南部地区适合多肉植物生存的气候条件。
(3)分析纳马夸兰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因。
【参考答案】(1)沙漠形成早,生物进化时间长;沙漠气候恶劣,人口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2)该地纬度较低,且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温高,年降水量少;受西风影响,冬雨明显,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多晴天天气,昼夜温差大,露水多;受寒流影响,多雾。
(3)气候适宜、种植面积大,产量大;多肉植物多、种类独特,国际市场广阔;当地劳动力丰富廉价,生产成本低;位于沿海地区,海洋运输便利;农产品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为大量远距离出口提供条件。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见下图)。研究还表明,气候条件和人类干扰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1)比较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异同点。
(2)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3)考察队发现,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试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相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不同点: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较小。
(2)特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大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使土壤中有机碳含量较高。
(3)与内蒙古高原相比,伊犁河谷受地形影响降水丰富,植被茂盛,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大;伊犁河谷海拔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植被破坏少,土壤有机碳的流失少。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主体为指定区域内的全体植物、动物和由其构成的各类生态系统等。澳大利亚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古老大陆的特殊进化过程,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特有性极高。但自18世纪以来,澳大利亚累计引进130多种外来物种,很多已经成为危害农牧业和自然环境的有害入侵物种。其中兔子于1859年引进,1881年已基本蔓延至整个新南威尔士州,1883年该州颁布澳大利亚第一部针对该农业害兽的《兔子滋扰法》。近200年来,澳大利亚有百余种动植物灭绝,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第二严重的国家。下图示意1870-1960年间兔子在澳大利亚大陆的传播路径。
(1)简述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有利区位条件。
(2)1880年,新南威尔士州东部及南部已有兔子入侵,但东海岸兔子未大规模向西部内陆扩散,试说明其原因。
(3)分析兔子成为澳大利亚农牧业害兽的主要原因。
(4)推测澳大利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困难。
【参考答案】(1)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大,陆地生物生存空间广;纬度低,热量充足,气候、地形种类多样;澳大利亚属于古老的大陆,四面环海,保留许多特有物种;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洋生物多等。
(2)大分水岭山高坡陡林密,兔群难以通行;初期兔子数量少,东部海岸气候湿润,多小型食肉动物,兔子难以大规模繁衍;西部内陆地区沙漠广布,气候干旱,草场缺乏等。
(3)兔子繁殖速度快,天敌少,人为杀灭难度大;兔子大量啃食天然草场及人工牧草;兔粪堆积覆盖草原、草类枯死,牧区牲畜草料短缺;当地原生天然植被大量减少,地表裸露,土地沙化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等。
(4)澳大利亚沙漠广布,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干旱,淡水资源短缺且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大陆相对独立,多特有物种,生态系统极为脆弱。
石台县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地貌以低山、高丘分布最广,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县内富锌土壤分布较为广泛。下表示意石台县不同土地类型表层土壤(0~20cm深度)锌元素含量及富集系数。据此完成1~2题。
土地利 用类型 |
最大值 (mg/kg) |
最小值 (mg/kg) |
平均值 (mg/kg) |
富集 系数 |
林地 | 744.2 | 21.3 | 100.9 | 1.48 |
耕地 | 460.7 | 27.5 | 97.9 | 1.44 |
园地 | 2443.5 | 24.2 | 98.0 | 1.44 |
草地 | 170.9 | 54.7 | 96.5 | 1.42 |
内陆滩涂 | 445.5 | 47.2 | 111.2 | 1.64 |
全县 | 2443.5 | 21.3 | 99.0 | 1.46 |
1.石台县表层土壤锌元素富集程度最低的土地利用类型是(D)
A.林地B.耕地
C.园地D.草地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草地的锌元素含量平均值最低,富集系数最小,富集程度最低,D正确;据表可知,林地、耕地和园地锌元素富集程度均比草地高,A、B、C错误。故选D。
2.导致石台县内陆滩涂锌元素富集系数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B)
A.气温、光照B.地形、径流
C.地形、生物D.降水、生物
【解析】安徽省石台县地貌以低山、高丘分布最广,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故其内陆滩涂主要分布于山间沟谷溪流两侧,溪流两侧山体及上游基岩风化后,受地形和径流影响,锌元素迁移富集在溪流两侧的滩涂中,导致其锌元素富集程度高,B正确;石台县内陆滩涂锌元素富集系数较高与气温、光照和生物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1998年,陕西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大面积种植了刺槐林,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年来,刺槐林区土壤出现干燥化现象,林地变得稀疏。下图为刺槐林区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刺槐林区土壤出现连续极度干燥层的深度范围大约是(C)
A.20~70cmB.80~180cm
C.180~290cmD.380cm以下
【解析】刺槐林区土壤出现连续极度干燥层的深度所对应的土壤湿度应该最低。读图可知,深度为180~290cm的土壤湿度是最低的,C正确。也可以根据文字材料中“近年来,刺槐林区土壤出现干燥化现象,林地变得稀疏”的信息,选择位于凋萎湿度以下的深度,即180~290cm深度的土壤。
4.近年来,刺槐林区土壤变干的主要原因是(B)
A.乔木树冠大,截留雨水多
B.乔木耗水增加,土壤变干
C.其他植被争夺地下水资源
D.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强
【解析】乔木树冠大,截留水分可以涵养水源,不会使土壤变干燥,A错误;乔木植株大,生长耗水量多,随着刺槐林的发展,土壤变干,B正确;该区域为人为种植的刺槐林,其他植被较少,C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自然环境的变化较为缓慢,不符合“近年来”的时间尺度,D错误。
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据此完成5~6题。
5.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C)
A.土层薄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说明山坡地是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故选C。
6.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B)
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解析】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对调节大气温度、增大空气湿度和增加日照时数没有影响。
白尾地鸦生活在环境严苛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随着人类活动深入,白尾地鸦开始向人类兴建的临时定居点聚集。下图为白尾地鸦的个体沿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白尾地鸦主要集中分布在(D)
A.河流两岸B.山麓地带
C.盆地边缘D.公路两侧
【解析】读图可知,白尾地鸦主要集中分布在公路两侧,这与“白尾地鸦开始向人类兴建的临时定居点聚集”是一致的,D正确。非河流地区、盆地内部等区域也有白尾地鸦分布,可见并未集中分布在河流两岸、山麓地带或盆地边缘,A、B、C错误。故选D。
8.影响白尾地鸦个体分布的主要原因是(B)
A.繁衍后代B.寻找食物和水源
C.躲避天敌D.与人类和谐共处
【解析】鸟类为了繁衍后代,一般会远离人类定居点,以减少人类影响和破坏,A错误。在人类兴建的临时定居点,鸟类可以寻找到食物和水源,因此白尾地鸦会集中分布在有人类临时定居点的公路两侧,B正确。公路两侧不具备躲避天敌的条件,C错误。鸟类分布在哪里主要考虑自身生存需求,而不是与人类和谐共处,D错误。故选B。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东缘过渡的地带,山体南北延伸,山前平原海拔551m,山顶海拔3099m。下图示意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在峨眉山5个垂直植被带内的物种数量和所占比例。据此完成9~10题。
9.海拔<600m植被带内的植被物种数量偏少,原因最可能为(D)
A.气候干旱B.地形陡峭
C.土壤贫瘠D.人类活动
【解析】海拔<600m植被带,由于海拔较低,受人类活动影响大,人类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植被物种较少,D选项正确。海拔<600m植被带,乔木物种占比较大,且峨眉山山麓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并不干旱,A选项错误;海拔<600m植被带为山麓地带,地形坡度较缓,B选项错误;由于坡度较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容易沉积,形成肥沃的土壤,C选项错误。
10.海拔1100~1899m植被带内的植被物种数量最多,推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A.降水B.气温
C.土壤D.地形
【解析】海拔1100~1899m植被带主要位于峨眉山的山腰处,山地迎风坡形成地形雨,且一般山腰处降水最多,降水增多,形成复杂的自然带谱,所以该植被带物种丰富,A选项正确。气温、土壤、地形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所以B、C、D选项错误。
目前,科研人员通过实地考察,并利用遥感技术可全面地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下图为科研人员在评价我国某山地自然保护区时,所绘制的1995—2015年该地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图,并分1995—2007年与2008—2015年两个时段,求取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均值。据此完成11~12题。
11.通过分析图示信息可推断,1995—2015年该山地自然保护区(A)
A.土壤中含水量增加
B.森林火险等级增加
C.地表径流逐年增加
D.基岩裸地不断增加
【解析】读图可知,1995—2015年,气温均值降低,而降水量均值增加,可推断蒸发量减少,土壤中含水量增加,A对。降水量均值增加,气温均值降低,森林火险等级降低,B错;虽然降水量均值有所增加,但是年降水量是波动上升的,所以地表径流不会逐年增加,C错;由于降水量均值增加,气温均值降低,土壤水分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植被覆盖率上升,基岩裸地不断减少,D错。
12.该山地自然保护区中生长的成片阔叶树可能为(A)
A.桦树林B.胡杨林
C.樟树林D.桑树林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年降水量为400~800mm,应位于我国北方半湿润地区,其代表植物为桦树,A对。胡杨林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B错。樟树及桑树一般分布在湿润地区,C、D错。
贡嘎山位于四川西部,下表示意该山东坡某海拔范围由低到高(Ⅰ—Ⅳ)四种植被垂直带某年10月时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构成。读表,完成13~14题。
生物量 植被带 |
乔木层 (%) |
灌木层 (%) |
草本层 (%) |
总计生物量 (吨/公顷) |
Ⅰ | 98.25 | 1.62 | 0.13 | 233.49 |
Ⅱ | 97.87 | 2.08 | 0.05 | 524.55 |
Ⅲ | 97.41 | 2.45 | 0.14 | 415.81 |
Ⅳ | — | 95.06 | 4.94 | 20.96 |
13.该海拔范围内物种优势最显著的是(D)
A.苔原B.草本
C.灌木D.乔木
【解析】读材料可知,该山坡海拔范围内在Ⅰ、Ⅱ、Ⅲ内,乔木所占的比重最大,而且总计生物量也最大,因此乔木是该海拔范围内优势最显著的物种。
14.推断导致植被带Ⅱ、Ⅲ生物量高于Ⅰ的主要因素是(C)
A.光照B.气温
C.降水量D.土壤
【解析】植被生物量的高低与气候关系很大。由材料可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海拔较高处的降水会多于山麓地带,因此植被覆盖率较高,生物量较大。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纳马夸兰沙漠位于南非共和国西北部,有5000万年的历史,独特的环境条件,使其成为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区,区域内有3500多种植物,其中1000多种是这里独有的。一到某个季节,这片沙漠就会魔术般地变成花的海洋,方圆几十千米内全都盛开着紫红、金黄、粉红、橘红色的花朵,不计其数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涌来欣赏这难得一见的自然美景。但这种壮观的美景仅能维持两个月左右,随着天气的变化,纳马夸兰又将变得荒芜。下图示意纳马夸兰周边区域及气候资料。
(1)说明纳马夸兰地区特有植物种类多的原因。
(2)分析纳马夸兰南部地区适合多肉植物生存的气候条件。
(3)分析纳马夸兰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因。
【参考答案】(1)沙漠形成早,生物进化时间长;沙漠气候恶劣,人口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2)该地纬度较低,且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温高,年降水量少;受西风影响,冬雨明显,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多晴天天气,昼夜温差大,露水多;受寒流影响,多雾。
(3)气候适宜、种植面积大,产量大;多肉植物多、种类独特,国际市场广阔;当地劳动力丰富廉价,生产成本低;位于沿海地区,海洋运输便利;农产品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为大量远距离出口提供条件。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见下图)。研究还表明,气候条件和人类干扰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1)比较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异同点。
(2)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3)考察队发现,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试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相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不同点: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较小。
(2)特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大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使土壤中有机碳含量较高。
(3)与内蒙古高原相比,伊犁河谷受地形影响降水丰富,植被茂盛,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大;伊犁河谷海拔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植被破坏少,土壤有机碳的流失少。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主体为指定区域内的全体植物、动物和由其构成的各类生态系统等。澳大利亚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古老大陆的特殊进化过程,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特有性极高。但自18世纪以来,澳大利亚累计引进130多种外来物种,很多已经成为危害农牧业和自然环境的有害入侵物种。其中兔子于1859年引进,1881年已基本蔓延至整个新南威尔士州,1883年该州颁布澳大利亚第一部针对该农业害兽的《兔子滋扰法》。近200年来,澳大利亚有百余种动植物灭绝,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第二严重的国家。下图示意1870-1960年间兔子在澳大利亚大陆的传播路径。
(1)简述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有利区位条件。
(2)1880年,新南威尔士州东部及南部已有兔子入侵,但东海岸兔子未大规模向西部内陆扩散,试说明其原因。
(3)分析兔子成为澳大利亚农牧业害兽的主要原因。
(4)推测澳大利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困难。
【参考答案】(1)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大,陆地生物生存空间广;纬度低,热量充足,气候、地形种类多样;澳大利亚属于古老的大陆,四面环海,保留许多特有物种;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洋生物多等。
(2)大分水岭山高坡陡林密,兔群难以通行;初期兔子数量少,东部海岸气候湿润,多小型食肉动物,兔子难以大规模繁衍;西部内陆地区沙漠广布,气候干旱,草场缺乏等。
(3)兔子繁殖速度快,天敌少,人为杀灭难度大;兔子大量啃食天然草场及人工牧草;兔粪堆积覆盖草原、草类枯死,牧区牲畜草料短缺;当地原生天然植被大量减少,地表裸露,土地沙化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等。
(4)澳大利亚沙漠广布,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干旱,淡水资源短缺且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大陆相对独立,多特有物种,生态系统极为脆弱。
本文标题:地球上的生物、土壤限时训练
上一篇:探究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一篇:探究2 土壤与地理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987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9870.html
上一篇:探究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一篇:探究2 土壤与地理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987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9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