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5 交通、城市、人口区位
交通、城市、人口区位
核心知识
一、交通运输区位
1.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条件: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汛期长(水深)、含沙量少(少淤)、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流经地区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江阔水深、通航里程长;河流、江海相互连通,形成水运网。
(2)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运输的需求量大;基础设施配套条件。
3.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1)港口(河港、海港)的区位
①自然条件优越:位于长江入海口,大陆沿海航线的居中位置,河港、海港兼备;有长江和黄浦江为港口提供出充足的淡水和轮船停泊的空间;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筑港条件好。②经济腹地广阔且发达,交通非常便利。③有上海市为依托,具有人、财、物的优势。
(2)汽车站的区位
1.自然因素
(1)地形:平坦开阔。
(2)气候: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3)河流:
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③古代的防御外敌功能。
2.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判读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
(2)交通:判读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会处,交通便利。
(3)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
(4)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
【典例】重庆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②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③农业发达,物产富饶;④工业基础雄厚;⑤科技教育较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⑥国家政策优惠,有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等。
1.平原地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一般选择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稍高的安全地带。(区位:离水源近,又能避免洪水威胁;便于水运;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2.热带湿热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3.干旱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前冲积扇或河流沿岸。
4.高寒地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区,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5.山区的城市分布在河谷(河漫滩平原)、山间盆地、洪积扇、冲积扇上——呈条带状分布;或蜿蜒分布于山前和河流两岸。注意避开山谷、河流凹岸,以防泥石流、山洪;避开陡坡、陡崖、山脊,以防滑坡、崩塌。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区位
1.人口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影响出生率的因素:经济发达程度、人口政策等。
影响死亡率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老年人口比重。
★最大人口数量:如果只考虑人口自然增长情况,最大增速出现在“高低高”阶段,而最大人口数量出现在零增长时期。
(2)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
★人口迁移率为正值则为“净迁入”,为负值则为“净迁出”,一般地,发达地区多为“净迁入”,城市多为“净迁入”。
2.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①环境问题:植被破坏(滥伐森林、草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②社会问题:粮食缺乏,医疗、教育、交通、住房、就业压力大,妨碍人力资源形成,制约经济的发展。
(2)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对社会:①经济负担加重——保障支出大;②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③国防兵源不足。对个人:①养老负担加重(子女);②精神孤独(老人);③保障不够(老人)。
解决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1)对迁入地
①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②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2)对迁出地
①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②不利影响: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1)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经济水平、交通条件、政治因素。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对人口分布有着决定性影响。
(2)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有很大影响,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3)历史因素对人口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衡量人口分布是否合理的标准:应该看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
强化训练
下图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
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
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
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
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
(2)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
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
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
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解析】(1)读图可知,上海港口经历了6次区位迁移,从最开始位于黄浦江与支流苏州河的交汇处,到最后洋山港的深海港。
(2)洋山港位于东海,是深海港,洋山港的建成增强了上海的港口运输能力,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参考答案】(1)D (2)C
(2022全国乙)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
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
(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
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解析】(1)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数据可知,上海人口净增加185.17万人,北京净增加228.1万人,广州净增加597.58万人,深圳净增加713.61万人,所以四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减少,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虽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的增加量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一般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反之城市规模大小也反映着人口规模的变化,故D正确;城市的形态、功能与城市人口变化没有多大关系,故A、C错误;产业类型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而产业规模的大小与人口变化有相关性,故B错误。故选D。
(3)由第(1)题可知,四城市总人口都在增加,而结合所学知识,四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增加大都来源于人口的迁移,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加大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所以城市规划应该引导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减轻城市中心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故A错误、B正确;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疏解,会改变城市的职能与功能,故C错误;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有不同的功能区,人口均衡布局可能影响中心城区以外的功能区布局,故D错误。故选B。
【参考答案】(1)A (2)D (3)B
核心知识
一、交通运输区位
1.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因素 | 区位选择思路 |
地形 | 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小,铁路和公路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 |
水文 | 线路尽量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水运航道尽量选择经过水深的区域,避开暗礁、险滩 |
地质 |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要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
气候 |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
经济因素 |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铁路和国道一般要求线路平直,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尽量多连接一些居民点、车站、码头。当然,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原则 |
社会因素 |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沿线少数民族地区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促进资源的开发 |
技术因素 | 科技是保障,可以减少不利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影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地区 |
2.内河航运的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汛期长(水深)、含沙量少(少淤)、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流经地区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江阔水深、通航里程长;河流、江海相互连通,形成水运网。
(2)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运输的需求量大;基础设施配套条件。
3.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1)港口(河港、海港)的区位
自然 条件 |
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港湾——避风浪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 |
社会 经济 条件 |
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 城市依托:以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 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等 |
【典例】上海港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条件优越:位于长江入海口,大陆沿海航线的居中位置,河港、海港兼备;有长江和黄浦江为港口提供出充足的淡水和轮船停泊的空间;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筑港条件好。②经济腹地广阔且发达,交通非常便利。③有上海市为依托,具有人、财、物的优势。
(2)汽车站的区位
汽车站 |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即:①路宽,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②地形平坦面积较大;③工程量相对较小 |
(3)机场(航空港)的区位
自然 条件 |
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 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要稳,坚实 气候:少云雾、大风、暴雨天气日数,跑道沿盛行风方向修建 |
社会 经济 条件 |
交通: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经济: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
二、城市区位
1.自然因素
(1)地形:平坦开阔。
(2)气候: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3)河流:
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③古代的防御外敌功能。
2.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判读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
(2)交通:判读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会处,交通便利。
(3)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
(4)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
【典例】重庆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②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③农业发达,物产富饶;④工业基础雄厚;⑤科技教育较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⑥国家政策优惠,有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等。
1.平原地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一般选择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稍高的安全地带。(区位:离水源近,又能避免洪水威胁;便于水运;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2.热带湿热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3.干旱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前冲积扇或河流沿岸。
4.高寒地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区,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5.山区的城市分布在河谷(河漫滩平原)、山间盆地、洪积扇、冲积扇上——呈条带状分布;或蜿蜒分布于山前和河流两岸。注意避开山谷、河流凹岸,以防泥石流、山洪;避开陡坡、陡崖、山脊,以防滑坡、崩塌。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区位
1.人口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影响出生率的因素:经济发达程度、人口政策等。
影响死亡率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老年人口比重。
★最大人口数量:如果只考虑人口自然增长情况,最大增速出现在“高低高”阶段,而最大人口数量出现在零增长时期。
(2)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
★人口迁移率为正值则为“净迁入”,为负值则为“净迁出”,一般地,发达地区多为“净迁入”,城市多为“净迁入”。
2.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①环境问题:植被破坏(滥伐森林、草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②社会问题:粮食缺乏,医疗、教育、交通、住房、就业压力大,妨碍人力资源形成,制约经济的发展。
(2)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对社会:①经济负担加重——保障支出大;②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③国防兵源不足。对个人:①养老负担加重(子女);②精神孤独(老人);③保障不够(老人)。
解决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1)对迁入地
①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②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2)对迁出地
①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②不利影响: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1)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经济水平、交通条件、政治因素。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对人口分布有着决定性影响。
(2)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有很大影响,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3)历史因素对人口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衡量人口分布是否合理的标准:应该看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
强化训练
下图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
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
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
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
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
(2)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
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
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
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解析】(1)读图可知,上海港口经历了6次区位迁移,从最开始位于黄浦江与支流苏州河的交汇处,到最后洋山港的深海港。
(2)洋山港位于东海,是深海港,洋山港的建成增强了上海的港口运输能力,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参考答案】(1)D (2)C
(2022全国乙)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城市 | 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 |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 |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 |
上海 | 30.3 | -30.25 | 215.42 |
北京 | 59.7 | -72.8 | 300.9 |
广州 | 39.7 | 129.12 | 468.46 |
深圳 | 34.0 | 116.88 | 596.73 |
(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
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
(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
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解析】(1)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数据可知,上海人口净增加185.17万人,北京净增加228.1万人,广州净增加597.58万人,深圳净增加713.61万人,所以四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减少,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虽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的增加量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一般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反之城市规模大小也反映着人口规模的变化,故D正确;城市的形态、功能与城市人口变化没有多大关系,故A、C错误;产业类型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而产业规模的大小与人口变化有相关性,故B错误。故选D。
(3)由第(1)题可知,四城市总人口都在增加,而结合所学知识,四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增加大都来源于人口的迁移,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加大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所以城市规划应该引导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减轻城市中心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故A错误、B正确;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疏解,会改变城市的职能与功能,故C错误;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有不同的功能区,人口均衡布局可能影响中心城区以外的功能区布局,故D错误。故选B。
【参考答案】(1)A (2)D (3)B
本文标题:探究5 交通、城市、人口区位
上一篇:区位分析限时训练
下一篇:探究4 服务业区位分析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984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9844.html
上一篇:区位分析限时训练
下一篇:探究4 服务业区位分析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984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9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