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西北地区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读“内蒙古自治区植被景观分布图”,完成1~3题。
1.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往西,植被变化的规律大致是( )
A.森林→草原→荒漠
B.荒漠→森林→草原
C.森林→荒漠→草原
D.草原→森林→荒漠
2.植物生长与水分关系密切,据图推断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大致是( )
A.南多北少 B.北多南少
C.东多西少 D.西多东少
3.内蒙古自治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A.林业 B.牧业 C.种植业 D.渔业
1.A 2.C 3.B [本题组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考查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第1题,根据图例读图可知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第2题,内蒙古自治区越往东距海越近,降水越多。第3题,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广布,以牧业为主。]
读图,回答4~5题。
4.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5.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
A.径流年际变化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夏季流量小
4.D 5.A [第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沙漠的相关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该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较少,因此水资源的分布及数量是制约城镇分布和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第5题,西北地区的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时冰雪融化量大,河流的水量大;而冬季时,气温低,河流的补给量小,甚至断流,故该地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大。该区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季风性弱。因此该区域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小。]
读某区域图,回答6~8题。
6.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林草茂密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丝绸之路上,战争频繁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土地荒漠化加剧
D.受风力侵蚀作用的影响
7.N湖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M地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及M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
A.地下水 夏季 B.冰雪融水 春季
C.冰雪融水 夏季 D.地下水 秋季
8.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番茄,这里是世界上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之一。下列有关该地区农业与农产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生产分布在河谷地区
B.农作物用水少,单产高
C.土壤贫瘠是制约其农业发展的因素
D.瓜果、蔬菜的含糖量特别高
6.C 7.C 8.D [第6题,楼兰古城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边缘,由于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土地荒漠化加剧,古城最终被沙漠侵吞。第7题,图示区域属于内流区,且N湖的水位夏季最高,说明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的山地降水;M地潜水位夏季最高,而此时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最严重。第8题,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蔬菜、瓜果糖分的积累。]
9.(2012·高考浙江卷)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各地区的气候类型以及不同气候影响下形成的植被类型。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宝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兰州、酒泉地处内陆,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由草原向荒漠过渡。]
读图,完成10~12题。
10.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11.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12.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10.D 11.B 12.B [第10、11题,区域图解读,(经纬网)准确定位;分析图例和注记,总结聚落分布变化的规律:沿河分布、逐渐向河流的源头迁移。第12题,塔里木盆地内,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的恶化,土地荒漠化即沙漠化日益严重。]
二、综合题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2)简述黄河的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5)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
[解析] 第(1)题,可直接从图中得出答案,图中北侧地形区是东西走向的阴山山脉,中间是东西延伸的河套平原,南部是沙漠广布的鄂尔多斯高原。第(2)题,由地势高低可推知流向,水文特征分析思路如下:
第(3)题,读图可知河套平原西侧等降水量线值为150毫米,东侧为400毫米,即年降水量大部分介于1 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并自西向东递增。联系我国降水分布规律的有关知识可分析原因。第(4)题,由第(3)题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及图中大面积的沙漠可知,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降水。由图中黄河流经该地区可知河套平原成为“塞上米粮川”主要是因为黄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引发的问题如下所示:
第(5)题,“退耕还草工程”是生态保护的需要;成为核心奶源基地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解答时注意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来考虑。
[答案] (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原因是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4)降水。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
(5)生态保护的需要;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14.(2014·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解析] 本题以甘肃省的中药材和甘肃省位置图为背景材料,来考查区域自然特征、农业区位及工业的影响,同时考查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阐释与表达能力。(1)地理位置一般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来说明。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结合图形分析其过渡性特征是关键。(2)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等)和社会经济条件(经验、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等)两大方面分析区位优势,分析时要结合上题和材料中的信息。
[答案] (1)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要道)。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维、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北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
读“内蒙古自治区植被景观分布图”,完成1~3题。
1.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往西,植被变化的规律大致是( )
A.森林→草原→荒漠
B.荒漠→森林→草原
C.森林→荒漠→草原
D.草原→森林→荒漠
2.植物生长与水分关系密切,据图推断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大致是( )
A.南多北少 B.北多南少
C.东多西少 D.西多东少
3.内蒙古自治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A.林业 B.牧业 C.种植业 D.渔业
1.A 2.C 3.B [本题组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考查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第1题,根据图例读图可知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第2题,内蒙古自治区越往东距海越近,降水越多。第3题,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广布,以牧业为主。]
读图,回答4~5题。
4.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5.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
A.径流年际变化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夏季流量小
4.D 5.A [第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沙漠的相关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该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较少,因此水资源的分布及数量是制约城镇分布和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第5题,西北地区的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时冰雪融化量大,河流的水量大;而冬季时,气温低,河流的补给量小,甚至断流,故该地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大。该区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季风性弱。因此该区域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小。]
读某区域图,回答6~8题。
6.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林草茂密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丝绸之路上,战争频繁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土地荒漠化加剧
D.受风力侵蚀作用的影响
7.N湖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M地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及M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
A.地下水 夏季 B.冰雪融水 春季
C.冰雪融水 夏季 D.地下水 秋季
8.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番茄,这里是世界上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之一。下列有关该地区农业与农产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生产分布在河谷地区
B.农作物用水少,单产高
C.土壤贫瘠是制约其农业发展的因素
D.瓜果、蔬菜的含糖量特别高
6.C 7.C 8.D [第6题,楼兰古城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边缘,由于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土地荒漠化加剧,古城最终被沙漠侵吞。第7题,图示区域属于内流区,且N湖的水位夏季最高,说明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的山地降水;M地潜水位夏季最高,而此时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最严重。第8题,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蔬菜、瓜果糖分的积累。]
9.(2012·高考浙江卷)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各地区的气候类型以及不同气候影响下形成的植被类型。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宝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兰州、酒泉地处内陆,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由草原向荒漠过渡。]
读图,完成10~12题。
10.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11.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12.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10.D 11.B 12.B [第10、11题,区域图解读,(经纬网)准确定位;分析图例和注记,总结聚落分布变化的规律:沿河分布、逐渐向河流的源头迁移。第12题,塔里木盆地内,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的恶化,土地荒漠化即沙漠化日益严重。]
二、综合题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2)简述黄河的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5)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
[解析] 第(1)题,可直接从图中得出答案,图中北侧地形区是东西走向的阴山山脉,中间是东西延伸的河套平原,南部是沙漠广布的鄂尔多斯高原。第(2)题,由地势高低可推知流向,水文特征分析思路如下:
第(3)题,读图可知河套平原西侧等降水量线值为150毫米,东侧为400毫米,即年降水量大部分介于1 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并自西向东递增。联系我国降水分布规律的有关知识可分析原因。第(4)题,由第(3)题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及图中大面积的沙漠可知,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降水。由图中黄河流经该地区可知河套平原成为“塞上米粮川”主要是因为黄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引发的问题如下所示:
第(5)题,“退耕还草工程”是生态保护的需要;成为核心奶源基地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解答时注意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来考虑。
[答案] (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原因是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4)降水。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
(5)生态保护的需要;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14.(2014·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解析] 本题以甘肃省的中药材和甘肃省位置图为背景材料,来考查区域自然特征、农业区位及工业的影响,同时考查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阐释与表达能力。(1)地理位置一般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来说明。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结合图形分析其过渡性特征是关键。(2)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等)和社会经济条件(经验、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等)两大方面分析区位优势,分析时要结合上题和材料中的信息。
[答案] (1)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要道)。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维、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北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
本文标题:30.西北地区课时作业
上一篇:31.青藏地区课时作业
下一篇:29.南方地区课时作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951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9511.html
上一篇:31.青藏地区课时作业
下一篇:29.南方地区课时作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951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9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