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9 山地的形成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 |
(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 |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A.向斜山 B.背斜山 C.向斜谷 D.背斜谷
2.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下面小题。

3.从成因看,该河谷为
A.冰蚀谷 B.断层谷 C.背斜谷 D.向斜谷
4.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①侧,光照较强 B.②侧,热量较多
C.①侧,蒸发较弱 D.②侧,降水较多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河谷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6.图中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日月潭(23.80N、120.90E)是祖国宝岛台湾省的最大天然湖泊,其面积约为7.7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二三十米。下图为日月潭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日月潭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冰川堆积 B.褶皱凹陷 C.水平张裂 D.风力侵蚀
8.日月潭周边地区冬暖夏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低,不受冬季风影响②海拔较高,夏季凉爽
③湖水比热容较大,对气温调节作用明显④山地阻挡冬季冷空气进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飞来峰”即外来岩块,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通常是老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原地岩块之上。读某地飞来峰附近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⑤岩层形成年代比⑥岩层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岩层中,形成年代最早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据图判断,“飞来峰”成为“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层断裂 B.水平挤压
C.外力侵蚀 D.推移上覆
11.关于图中甲处的褶曲形态及判断理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B.背斜,岩层向上隆起
C.背斜,中心岩层老两翼新 D.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老
山药自古以来被视为物美价廉的滋补佳品。山药喜光,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图1中P地是我国山药的原产地和主要产区之一,图2示意该地采用攀爬网种植山药。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根据该地的自然条件,推断影响P地山药生长最主要的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光照和降水 B.土壤和水源
C.土壤和洪涝 D.热量和水源
13.有关P地所在地形区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先岩层上升,后流水侵蚀 B.先岩层断裂下陷,后流水沉积
C.先风力沉积,后流水沉积 D.先岩层断裂下陷,后流水侵蚀
14.种植山药采用攀爬网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霜冻对幼苗的危害 B.有利于田间排水
C.有利于山药的充分采光 D.便于果实的收获
下图是我国青海湖的湖盆地形、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图中
A.甲岩层形成于断层发生后 B.乙处是一个背斜谷地
C.海心山是火山活动形成的 D.湖盆因断裂陷落而成
16.当地特产的“湟鱼”生长极慢,有“一年长一两”之说,是因为该湖泊
A.水量大,盐度低,饵料丰盛 B.流域封闭,周边无河流,少天敌
C.气候高寒,水温低,冰期长 D.水位季节变化大,且含沙量较大
欧洲地区是内外力作用体现非常强烈的地区之一,如冰岛、阿尔卑斯山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重要体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上的U型谷和角峰等都是第四纪冰期冰川作用的产物。下图是欧洲第四纪冰期冰川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冰岛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C.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18.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欧洲现代海岸线
A.向陆地推进,更加曲折 B.向海洋推进,更加曲折
C.向陆地推进,更加平直 D.向海洋推进,更加平直
19.阿尔卑斯山上角峰的形成过程是
A.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堆积 B.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侵蚀
C.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堆积 D.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侵蚀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的地质横剖面示意图,该地区裁弯取直开挖了引水隧洞,连接了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位于向斜的槽部
B.隧道沿线地质条件稳定
C.图中的河谷均位于背斜构造之中
D.F1断层形成早于F2断层
21.图示地区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
A.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 B.植被稀疏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D.地势起伏较小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图中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 B.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区的石灰岩形成雅丹地貌
图示为某世界著名海城地质剖面示意图,该海城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该海城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A.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显著 B.气温高,降水多,水循环极其活跃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旺盛 D.地处内陆,与外部海水没有交换
25.有专家推测该海域面积不断扩大,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汇入河流多 B.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
C.断层构造,相对下沉运动 D.地壳运动的水平张裂作用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6.图中M山地东、西两坡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是
A.均为热带草原 B.东为热带雨林,西为热带草原
C.均为热带荒漠 D.东为热带草原,西为热带荒漠
27.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M山的成因与下列哪两个板块碰撞挤压有关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 |
![]() |
【答案】
1.B
2.B
【解析】
1.沉积岩层下面的沉积早,乙处岩层有明显位移,图示地质构造中,乙断层形成最早。断层形成后,受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再有沉积层形成,然后岩浆侵入,形成丙岩层。此后又受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再有新的沉积层甲形成。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乙丙甲,B对。A、C、D错。
2.沉积岩层在形成时是水平岩层,图示在地质演化过程中,乙断层形成前,岩层倾斜,说明有褶皱形成。甲岩层上面相邻岩层也是倾斜的,说明甲岩层及其上面沉积岩层形成后,又受挤压,形成褶皱。图示形成褶皱次数是2次,B对。A、C、D错。
![]() |
【答案】
1.D
2.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
1.该区域中部为河流,因此地貌属于谷地,排除AB;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因此该区域中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地质构造为背斜,故选D。
2.由题可知,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因此越靠近河谷的阶地,形成年代越晚,故选C。
【答案】
3.B
4.C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地貌成因,阴坡、阳坡的差异。
3.读图,图中岩层有明显的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背斜、向斜是褶皱构造,C、D错。从成因看,该河谷为断层谷,B对。冰蚀谷为外力侵蚀形成,岩层不会出现错位,A错。故选B。
4.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根据图中指向标,①侧位于山脉阴面,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所以,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是①侧,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蒸发较弱,C对,A错。②侧是阳面,气温较高,水分条件较差,B、D错。故选C。
【答案】
5.B
6.C
【解析】
本题组以某河谷地质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5.图中显示,河谷中有较厚的沉积物,说明流速较慢,最可能位于河流下游,排除A。图中显示,河谷沉积物以下,岩层向上拱起,属背斜构造,选项B正确。图中显示,乙岸附近的河谷较深,应为侵蚀河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凸岸以沉积为主,排除C。图中没有信息表明河流流向,因此左、右岸无法区分,排除D。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沉积岩层和沉积物,下面先沉积形成较早,上面后沉积形成较晚,因此图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排除A。③处地层与旁边地层的界面是侵蚀面,不是断裂面,排除B。河谷沉积物以下的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挤压而发生弯曲,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洪水期时,甲地容易被淹没,不适合聚落的发展,排除D。
【答案】
7.B
8.B
【解析】
本题组以日月潭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日月潭的成因、日月潭气候特征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7.日月潭位于台湾山地中部,台湾山地是由太平洋板块俯冲至亚欧板块下部而形成的海岸山脉,属于褶皱山,图中显示,日月潭属于褶皱凹陷盆地蓄水而成的湖泊,选项B符合题意。当地海拔不高、纬度较低,无冰川活动,地质历史时期也无冰川活动,排除A。图中地质剖面中未显示有水平张裂信息,且台湾岛位于板块挤压碰撞边界,排除C。当地气候湿润,地形起伏较大,风力不大,排除D。故选B。
8.日月潭周边地区位于凹陷盆地,受地形阻挡,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冬季风影响,①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日月潭位于山区,平均海拔较高,故夏季温度较低,比较凉爽,②符合题意。由于湖水热容量较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强,使得该地冬季降水幅度小,夏季升温幅度小,导致冬暖夏凉,③符合题意。日月潭地区纬度较低,且位于凹陷盆地,受地形阻挡,受冷空气影响较小,所以冬季比较暖和,④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答案】
9.A
10.C
11.D
【解析】
9.结合材料“其中⑤岩层形成年代比⑥岩层早”可推测出,①岩层形成年代早于④岩层;沉积岩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可判断出③岩层形成晚于②,②岩层形成晚于⑥,⑥岩层形成晚于⑤,⑤岩层形成晚于④,可知形成最早的岩层是①,A正确。
10.从图中看,“飞来峰”的“峰”与左侧岩层是一致的,由于外力侵蚀,与左侧岩层之间有一谷地,主要地质作用是外力侵蚀,C正确。
11.由材料“其中⑤岩层形成年代比⑥岩层早”可知,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D正确。
【答案】
12.C
13.B
14.C
【解析】
12.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从气候(降水、热量、光照)、地形、土壤、水源四方面分析。从等高线可以看出P为河谷地区(汾河谷地),从经纬网可知该地区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汾河谷地流水沉积形成土壤较为肥沃,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容易形成洪涝灾害,故C正确。该地区光照丰富,夏季降水较多,沿河地区有丰富灌溉水源,因此降水、水源不是限制性因素,故A、B、D错误。
13.P为河谷地区(汾河谷地)从地质构造上属于地堑,应是岩层断裂下陷而成;地势较低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沉积为主,故B正确,A、C、D错误。
14.材料显示山药具有喜光的习性,采用攀爬网有利于山药的充分采光,故C正确。攀爬网不能减轻霜冻对幼苗的危害;与田间排水无关;果实是地下的根茎,与收获无关,故A、B、D错误。
【答案】
15.D
16.C
【解析】
15.图中甲岩层是侵入岩,位于相对上升一侧岩块,形成于断层发生前,若形成于断层后,岩浆会从断层处涌出,A错。乙处是一个构造盆地,B错。海心山的岩层是侵入岩,是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C错。湖盆因断裂陷落而成,D对。
16.当地特产的“湟鱼”生长极慢,有“一年长一两”之说,是因为该湖泊气候高寒,水温低,冰期长,鱼类生产慢,C对。水量大,盐度低,饵料丰盛,鱼类生长快,A错。流域封闭,周边有河流注入,少天敌,不是生长慢的原因,B错。水位季节变化大,且含沙量较大与鱼类生长慢无关,D错。
【答案】
17.D
18.A
19.B
【解析】
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现在的气温较高,冰川融化,海平面较高,欧洲现代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17.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D对。位于大西洋中部的海岭处,是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地表形成,A、B、D错。故选D。
18.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现在的气温较高,冰川融化,海平面较高,欧洲现代海岸线向陆地推进,B、D错。海水进入冰川侵蚀形成的峡湾中,海岸线更加曲折,A对,C错。故选A。
19.阿尔卑斯山上角峰的形成过程先是板块碰撞,岩层褶皱隆起抬升,形成山脉,然后受冰川侵蚀,形成角峰,B对。A、C、D错。故选B。
【答案】
20.C
21.A
【解析】
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隧道沿线有向斜构造、断层分布,地质条件不稳定。图示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容易被水溶蚀。
20.根据图示岩层弯曲形态,甲位于背斜的顶部,A错误。隧道沿线有向斜构造、断层分布,地质条件不稳定,B错误。图中的河谷处岩层向上拱起,均位于背斜构造之中,C正确。不能判断F1断层形成早于F2断层,D错误。故选C。
21.根据图例,图示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容易被水溶蚀,A对。植被稀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地势起伏等,不是岩溶地貌形成的主要条件,B、C、D错。故选A。
【答案】
22.D
23.A
【解析】
22.图中断层①切断了地层②,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A错。形成③的是变质作用,形成④的是冷却凝固作用,内力作用不同,B错。⑤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山地,C错。根据岩层位置,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D对。
23.a处地质构造是背斜,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A正确。b处的岩石是喷出岩,岩石多气孔,不致密,B错误。c处是断层构造,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误。d区的石灰岩形成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D错误。故选A。
【答案】
24.C
25.D
【解析】
24.图示海域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是红海,红海地处副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加之地处两大陆之间,与外大洋海水交换周期长,沿岸缺少淡水河的汇入,导致该海域盐度高。选C正确。
25.红海地处板块张裂带,地壳运动的水平张裂作用使该海域面积不断扩大;与河流汇入、温室效应、下沉运动无关。选D正确。
【答案】
26.B
27.B
【解析】
考查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板块构造说。
26.读图,根据图中纬度位置,图示区位于东北信风带,M山东侧是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影响,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山麓地带植被是热带雨林;M山西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是热带草原。B对。A、C、D错。故选B。
27.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南极洲板块向北延伸到北回归线附近,图示区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之间,所以图中M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B对。A、C、D错。故选B。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9 山地的形成
上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10 河流地貌的形成
下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8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445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4450.html
上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10 河流地貌的形成
下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8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445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4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