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高考地理知识归纳-干湿分区、河流流向、冬季风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2-11-03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知识点

  • 1、我国的干湿分区

自东南至西北,我国的年均降水量逐渐降低,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因素为:纬度、海陆位置、地形。

①纬度。纬度较低的南方地区,蒸发旺盛,容易成云致雨;

②海陆位置。距海较近的东部和南部地区,海洋湿润水汽容易到达,降水较多;

③地形。高大山脉的迎风坡,可以抬升暖湿气流,进而成云致雨。

根据年均降水量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个区域:干旱区(<200mm)、半干旱区(200mm~400mm)、半湿润区(400mm~800mm)、湿润区(>800mm)。其中400mm等降水量线是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同时也是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图1 我国的干湿分区

  • 2、河流流向的判断

判断河流流向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地势高低、海陆关系等。具体的判断方法如下:

①地势的高低:河流从海拔高的地区,流向海拔低的地区;

②等高线的凹凸:等高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河流的上游;

③海陆关系:河流从陆地流向海洋,不能从海洋流向陆地;

在判断河流流向时,如果有等高线,则分为两种情况:

①多条等高线(有数值):等高线数值较高的方向,即为河流的上游(下图左侧的支流);

②多条等高线(无数值)、或者只有一条等高线:等高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河流的上游(下图右侧的支流)。

图2 河流流向的判断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1)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与河床堆积,枯水期河床裸露,提供了沙源,在风的吹拂下,在M地沉积。

(2)H处位于河谷,该地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因此导致狭管效应,风力强劲。

(3)①观点A,扩大。该地西邻黄土高原,北邻蒙古高原,大风可将风沙吹到此处。另外,河流持续搬运泥沙,并且人类用水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沙源增加。风由H处吹来,到M地时地形开阔,风速降低,风沙易于沉积。

②观点B,不会扩大。该地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发生季节较短;河流沿岸植株造林,植被保护较好,河流搬运的泥沙减小;泥沙主要集中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位于山区,并且附近有水库阻隔,沙丘难以向周围扩展。

精讲精析:(1)分析该地的沙源。①从经纬度可以看出,该地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应该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较少;②等高线凸向河流的上游,因此图中西侧的两条支流,由西向东流动;③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因此携带着大量泥沙,泥沙在河岸及河床堆积;④枯水期时,河床裸露,在风力的吹拂下(尤其是冬季的西北季风),会在M地沉积。

(2)分析风力强劲的原因。①由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H处位于河谷地区,容易形成狭管效应,增强风力;②冬春季节,该地盛行西北季风,而河谷走向恰好为西北-东南,因此河谷延伸方向与风向一致,由于狭管效应,风力增强,因此冬春季节H处的风力强劲。

(3)分析沙丘规模的变化。①该题无论支持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有据即可;②支持扩大。该地距离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较近,沙源丰富,且经过H处河谷后,M处地形开阔,风沙抑郁沉积;③支持不会扩大。该地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为丰富,近年来沿岸植树造林,植被保护较好,因此沙源较少。风沙发生季节较短,并且位于山区,并有水库阻隔,沙丘扩展的潜力有限。


总结

  • 冬季风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河流流向的判断、沙源的分析、冬季风的风向、我国的气候分布与干湿分区。

在冬季,大陆降温快,空气受冷下沉,近地表为高压中心,海洋则为低压中心。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因此我国冬季的盛行风向为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合称为冬季风。冬季风的形成过程如下:

①西北季风。冬季,亚洲中部发育着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北部为阿留申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因此形成了西北季风;

②东北季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低压中心(南半球为夏季),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便形成了东北季风。

图4 冬季风的风向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知识归纳-干湿分区、河流流向、冬季风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314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3149.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