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归纳-昼长、夜长、正午时间、时区、地方时
知识点
- 昼长、夜长与正午时间
(1)昼长、夜长
昼长、夜长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太阳直射地球哪个半球,那个半球的所有地区便昼长夜短,且越往极点,昼越长夜越短。昼长夜长的主要规律如下:
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点附近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夜短,且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所有地区昼短夜长,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世界所有地区昼长=夜长=12小时。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
(2)日出、日落、正午时间
①已知昼长,可以计算出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计算公式分别为:
日出时间=12:00-昼长&pide;2
日落时间=12:00+昼长&pide;2
②一般来说,正午时间为地方时的12:00,但如果要计算按照北京时间的正午,则计算公式为:
正午时间=(日出+日落)&pide;2
其中日出、日落、正午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例题
图2 例题
答案:D、A
精讲精析:(1)计算昼长与正午时间。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6点日出、21点日落,即昼长为15个小时,即夜长为9个小时,昼长>夜长,即为该地的夏季;②由题干可知,该地为我国某地,即此时为我国的夏季,因此排除A、C选项;③正午时间=(日出+日落)/2,因此正午时间=(6+21)/2=13.5,即为13:30;④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因此太阳辐射应该最强,但从图中可以看出,13:30时辐射曲线明显“下凹”,因此有可能是多云的天气,阻挡了一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因此综合来看,选项D的6月20日、多云是正确答案。
(2)计算该地的经纬度。①计算东西方向。日出、正午和日落时间都遵循“东早西晚”,即东边正午早、西边正午晚。由于北京(120°E)为12:00正午,该地为北京时间13:30正午,即晚于北京,因此该地位于北京的西侧,与北京间隔一个半小时;②计算经度。经度每间隔1°,时间间隔4分钟。因此时间间隔了1个半小时(90分钟),经度间隔=90&pide;4=22.5°,即该地位于北京西侧22.5°,即120°E-22.5°=97.5°E,即位于我国的西部,A选项的祁连山满足条件;③分析该地的纬度。此时为6月20日,即夏至附近,赤道地区昼夜等长(12h),越往北,昼越长。该地昼长为15h,因此不可能是纬度较低南沙群岛;④大兴安岭位于北京东部,帕米尔高原经度为73°E~76°E,均不满足条件。因此综合来看,祁连山地是正确答案。
总结
- 时区、地方时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为:①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长,大致确定季节,并计算得到正午时间;②根据正午时间的辐射强度,判断天气;③根据正午时间,与北京相对比,计算该地的经度;④根据昼长,大致判断纬度。
(1)计算地方时
地球的经度为360°,每间隔15°为1个时区,因此世界共分为24个时区。计算地方时主要有两种方法:
a. 依据经度
①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因为地球的经度分布为:0°~90°E~180°~90°W~0°,因此在计算经度差时,同为东经或西经时,直接相加减;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则分别计算两地与0°(或者180°)的经度差,将经度差相加即为两地真正的经度差。
②计算地方时。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计算东边地区的地方时用加法,计算西边的则用减法;经度每间隔1°,地方时加减4分钟。
b. 依据时区
①计算所在时区。时区=经度&pide;15°,四舍五入;
②计算地方时。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每间隔一个时区,时间间隔1h。
图3 世界24个时区分布图
(2)计算经度
如果已知两地的地方时,求其中一地的经度,则按照以下步骤:
①判断方向。采用“东早西晚”的判断方法,即东边地区日出、日落更早,西边地区日出、日落更晚。例如北京6:00日出,西侧的祁连山地为7:30日出,即西边地区日出更晚;
②计算地方时。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计算东边地区的经度用加法,计算西边的则用减法;地方时每间隔4分钟,经度间隔1°。
上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归纳-温度带、植被分布、山脊、山谷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归纳-水循环、欧洲的地形、5种交通运输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313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