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归纳-晨昏线、内流区、外流区、人口迁移
知识点
- 1、晨昏线
地球上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顺着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分界线,叫做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昏线。根据晨昏线,可以判断时间、季节、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和日出时间:
①判断时间。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早上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晚上18:00;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正午12:00;
②判断季节。a)晨昏线与北极圈相交,且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白天,则为夏至;若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黑夜,则为冬至;b)晨昏线与北极点相交,则为春分或者秋分;
③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a)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b)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晨昏圈最北端的纬度,例如晨昏圈最北端为66°34′N(北极圈),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或23°26′S,然后根据北极点的极昼极夜情况,进一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④日出时间。晨线上的地点,同时日出。在夏季,北半球晨昏线向西倾斜,晨昏线上同时日出,因此同一经线上,纬度越高,日出越早;在冬季,北半球晨昏想向东倾斜,因此同一条经线上,纬度越高,日出越晚。
图1 晨昏线示意图
- 2、内流区、外流区
我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如下所示,其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有:
①四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
②两个名字的河流: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
③内流河、外流河:不注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塔里木河),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黄河、长江等)。另外,新疆的额尔齐斯河也是外流河,它发源于阿尔泰山,向北流动,最终注入北冰洋。
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西侧——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部——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图2 内流区与外流区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D、A、D
精讲精析:(1)分析晨昏线、日出时间与极昼。①季节不同,晨昏线的方向不同,即日出日落时间不同;②春分/秋分时,晨昏线垂直于赤道,全球6点日出18点日落;③夏季北半球的晨昏线向西倾斜,即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出越早;④冬季北半球的晨昏线向东倾斜,即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出越晚;⑤因此在冬至日时,晨昏线向东倾斜最厉害,即甲地有可能不是最早看到日出的地点;⑥漠河纬度为53°N左右,位于北极圈(66°34′N以南),因此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2)分析内外流区与凌汛。①我国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西麓——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其中黑龙江上游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属于外流河,因此“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的说法不准确;②松花江干流流向为西南——东北(低纬——高纬),为温带季风气候,有结冰期,因此在春季有凌汛现象。
(3)分析东北平原的地势、气候与农业。①从图中水系分布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的水系北部向北流,南部向南流,因此地势中间高、南北低;②东北平原冬冷夏热,但伏旱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③东北平原农场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我国的商品棉基地主要是南疆、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4)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①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受到政策的影响,为了开发北大荒,国家有计划地向东北地区迁入大批知识青年;②该段时间内,东北地区工业化发展较快,需要大量劳动力,吸引了人口的迁入。
总结
- 人口迁移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为:①根据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分析晨昏线与极昼极夜;②分析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分析凌汛的发生条件;③根据河流流向与气候,分析东北平原的地势和农业;③分析20世纪中叶人口迁移的原因。
我国的人口迁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①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在秦汉时,由于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人口逐渐从黄河流域迁往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②在西汉时,我国北方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但经过了多次政局动荡后(西晋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人口南迁,南方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2/3;
③清朝末年-民国中期,迫于生计,山东人口被迫“闯关东”迁往东北,而河南人口则被迫“走西口”前往新疆和甘肃。
(2)新中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自发性的人口迁移规模较小,以行政调动为主。例如60年代的“移民支疆”,7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80年代的知识青年大量返城等。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人口流动日益活跃,自发性的迁移增加,主要由农村迁往城市、从内地迁往沿海地区和工矿区,进行务工、经商、学习等。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成为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
我国1949年~1986年间的人口迁移
上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归纳-风力/风向、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归纳-气旋、反气旋、冷锋、暖锋、锋面气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313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3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