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课时作业33-荒漠化防治与水土流失的治理
河西走廊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源地。目前该走廊北部的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趋势。下图为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读图,回答1~2题。
1.河西走廊内的绿洲主要分布在( )
A.山前冲积扇 B.河漫滩
C.河口三角洲 D.山间盆地
2.据图判断,该地区北部沙漠沙丘的主要类型是( )
①横沙丘 ②纵沙丘 ③抛物型沙丘 ④无沙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山上的冰雪融水是当地绿洲的水源。在山麓冲积扇地区除水源充足外,地形、土壤条件也较好,是当地人口、农业的集中分布区。第2题,该地区北部,气候更干旱,风沙危害更严重,植被覆盖率更低,更接近内陆地区的沙漠,沙源供给更充足,故当地应以横沙丘和抛物型沙丘为主。
六道沟流域位于110°21′E~110°23′E,38°46′N~48°51′N,处于黄河粗沙来源区,是陕北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流域内的沟道地、梯田及居民用地等土地占流域面积的18%左右,其余82%的土地均为坡地。如图示意六道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据此回答3~4题。
3.六道沟流域产沙最严重的月份是( )
A.3~5月 B.7~8月
C.10~11月 D.12~1月
4.六道沟流域成为黄河粗沙来源区的人为原因有( )
①土质疏松 ②不合理开矿 ③滥砍滥伐,过度垦牧
④灌溉方式落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六道沟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流水侵蚀强度大,水土流失最严重。第4题,土质疏松属于自然原因;六道沟流域是重要煤炭能源基地,开矿会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区域里几乎没有天然林草,坡地中耕地比重较大,说明区域滥砍滥伐、过度垦牧现象比较严重;灌溉方式落后主要带来次生盐碱化。
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明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中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为该地压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回答5~7题。
5.形成a处堆积物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风化作用
6.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 )
A.增加湿度和径流 B.减小风速和沙尘
C.阻止冰川和固沙 D.拦截径流和泥沙
7.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荒漠地区 B.沿海地区
C.湿润地区 D.高寒地区
答案:5.B 6.D 7.A 解析:第5题,读图,根据图中表示径流的箭头,形成a处堆积物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流水作用,灌丛将流水携带的泥沙及养分拦截,形成堆积物,B项正确。图中没有风力作用、冰川作用、风化作用的相关符号信息,可能性小,A、C、D项错误。第6题,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坡地,减缓径流流速,拦截径流和泥沙,D项正确。有植被阻挡,径流不会增加,A项错误。图示内容没有减小风速和沙尘、阻止冰川和固沙的内容信息,B、C项错误。第7题,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植被以灌丛为主,说明是在干旱区,最可能位于荒漠地区,A项正确。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8.为治理水土流失,对①区域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平整土地,削减地表径流
B.修筑窑洞,增加建筑设施
C.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D.退耕还草,重点发展畜牧业
9.近些年,该区域在②附近修筑反坡梯田(梯田面坡向与山坡坡向相反,田面微向内倾斜3~5°)。这种治理措施的优点是( )
A.更利于保水保土 B.修筑难度小、成本低
C.提高机械化利用率 D.灌溉施肥效果好
答案:8.A 9.A 解析:第8题,①区域为黄土塬,应平整土地,增加水流下渗,削减地表径流,重点发展种植业;修筑窑洞应在山坡;打坝建库应在山谷。第9题,反坡梯田是梯田边缘较高、面向海拔高处倾斜的梯田,可减慢水土顺坡而下的速度,从而更有利于保水保土。
10.下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近年来,M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M、N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M地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的原因。
(3)提出治理M地土地荒漠化的一条措施,并说明理由。
答案:(1)M地降水量小,N地降水量大。原因:M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N地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等等。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农垦活动等。(3)措施: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理由: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减少风沙灾害,增加土壤水分,防止土地荒漠化;合理的载畜量有利于草场的持续利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解析:本题以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1月等温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等知识。第(1)题,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地形、洋流、大气运动、海陆位置等。根据地理位置可推断,影响该区域降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地形,M、N两地分别处于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第(2)题,荒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短期内的变化应重点考虑人为原因。第(3)题,治理措施应根据原因提出,特别是根据人为原因提出。而理由的阐述应考虑该措施的作用。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的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力”,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图a中M地附近有1万多公顷沙丘。
材料二 鄱阳湖附近的水系和鄱阳湖南部资源、交通等示意图(图b)。
图a
图b
材料三 2011年11月,位于 M 地的风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因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M地大风日数多。仅2012年1月,M地4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就达到4.8天。
(1)图中M地最有利于形成“天漠”的季节为冬季,分析该季节形成“天漠”的主要条件。
(2)简述图中M地大力开发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
(3)根据图中所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P地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1)①冬季为枯水期,湖泊水位下降,湖中的泥沙出露,形成沙源;②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M地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风力强劲(或大风日数多)。(2)①M地风力强劲,大风日数多;②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大型风力发电场的建设;③以沙地为主,地租水平低,成本较低;④附近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3)①靠近鄱阳湖,水系发达,水源充足;②水电丰富,能源充足;③铜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④铁路网密集,交通便利。
解析:第(1)题,材料一提示“天漠”的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力”,那就从沙源和风力来分析,鄱阳湖附近属于季风区,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势力强,冬季降水少,气候干燥,所以M地最有利于形成“天漠”的季节是冬季。形成的条件:从沙源看,冬季为枯水期,湖泊水位下降,湖中的泥沙出露,形成沙源;从风力来分析,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风力强劲,大风日数多。第(2)题,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要从自然条件、地形、土地成本、市场需求、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和图文信息,归纳其优势。M地风力强劲,大风日数多,风力资源丰富;地处鄱阳湖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大型风力发电场的建设;风力发电场占地广,M地附近有大量沙丘,以沙地为主,地租水平低,成本较低;鄱阳湖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有国家政策扶持;等等。第(3)题,影响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能源,因为有色金属冶炼耗能大,最好有廉价的水电,其次是有色矿产资源,其余再考虑一般的区位因素,如土地、水源、交通、市场等。仔细读图可以发现,P 地附近有小水电、铜矿、铁路、河湖等。所以其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有:水电丰富,能源充足;铜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靠近鄱阳湖,水系发达,水源充足。
1.河西走廊内的绿洲主要分布在( )
A.山前冲积扇 B.河漫滩
C.河口三角洲 D.山间盆地
2.据图判断,该地区北部沙漠沙丘的主要类型是( )
①横沙丘 ②纵沙丘 ③抛物型沙丘 ④无沙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山上的冰雪融水是当地绿洲的水源。在山麓冲积扇地区除水源充足外,地形、土壤条件也较好,是当地人口、农业的集中分布区。第2题,该地区北部,气候更干旱,风沙危害更严重,植被覆盖率更低,更接近内陆地区的沙漠,沙源供给更充足,故当地应以横沙丘和抛物型沙丘为主。
六道沟流域位于110°21′E~110°23′E,38°46′N~48°51′N,处于黄河粗沙来源区,是陕北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流域内的沟道地、梯田及居民用地等土地占流域面积的18%左右,其余82%的土地均为坡地。如图示意六道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据此回答3~4题。
3.六道沟流域产沙最严重的月份是( )
A.3~5月 B.7~8月
C.10~11月 D.12~1月
4.六道沟流域成为黄河粗沙来源区的人为原因有( )
①土质疏松 ②不合理开矿 ③滥砍滥伐,过度垦牧
④灌溉方式落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六道沟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流水侵蚀强度大,水土流失最严重。第4题,土质疏松属于自然原因;六道沟流域是重要煤炭能源基地,开矿会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区域里几乎没有天然林草,坡地中耕地比重较大,说明区域滥砍滥伐、过度垦牧现象比较严重;灌溉方式落后主要带来次生盐碱化。
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明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中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为该地压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回答5~7题。
5.形成a处堆积物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风化作用
6.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 )
A.增加湿度和径流 B.减小风速和沙尘
C.阻止冰川和固沙 D.拦截径流和泥沙
7.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荒漠地区 B.沿海地区
C.湿润地区 D.高寒地区
答案:5.B 6.D 7.A 解析:第5题,读图,根据图中表示径流的箭头,形成a处堆积物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流水作用,灌丛将流水携带的泥沙及养分拦截,形成堆积物,B项正确。图中没有风力作用、冰川作用、风化作用的相关符号信息,可能性小,A、C、D项错误。第6题,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坡地,减缓径流流速,拦截径流和泥沙,D项正确。有植被阻挡,径流不会增加,A项错误。图示内容没有减小风速和沙尘、阻止冰川和固沙的内容信息,B、C项错误。第7题,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植被以灌丛为主,说明是在干旱区,最可能位于荒漠地区,A项正确。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8.为治理水土流失,对①区域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平整土地,削减地表径流
B.修筑窑洞,增加建筑设施
C.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D.退耕还草,重点发展畜牧业
9.近些年,该区域在②附近修筑反坡梯田(梯田面坡向与山坡坡向相反,田面微向内倾斜3~5°)。这种治理措施的优点是( )
A.更利于保水保土 B.修筑难度小、成本低
C.提高机械化利用率 D.灌溉施肥效果好
答案:8.A 9.A 解析:第8题,①区域为黄土塬,应平整土地,增加水流下渗,削减地表径流,重点发展种植业;修筑窑洞应在山坡;打坝建库应在山谷。第9题,反坡梯田是梯田边缘较高、面向海拔高处倾斜的梯田,可减慢水土顺坡而下的速度,从而更有利于保水保土。
10.下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近年来,M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M、N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M地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的原因。
(3)提出治理M地土地荒漠化的一条措施,并说明理由。
答案:(1)M地降水量小,N地降水量大。原因:M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N地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等等。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农垦活动等。(3)措施: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理由: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减少风沙灾害,增加土壤水分,防止土地荒漠化;合理的载畜量有利于草场的持续利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解析:本题以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1月等温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等知识。第(1)题,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地形、洋流、大气运动、海陆位置等。根据地理位置可推断,影响该区域降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地形,M、N两地分别处于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第(2)题,荒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短期内的变化应重点考虑人为原因。第(3)题,治理措施应根据原因提出,特别是根据人为原因提出。而理由的阐述应考虑该措施的作用。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的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力”,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图a中M地附近有1万多公顷沙丘。
材料二 鄱阳湖附近的水系和鄱阳湖南部资源、交通等示意图(图b)。
图a
图b
材料三 2011年11月,位于 M 地的风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因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M地大风日数多。仅2012年1月,M地4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就达到4.8天。
(1)图中M地最有利于形成“天漠”的季节为冬季,分析该季节形成“天漠”的主要条件。
(2)简述图中M地大力开发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
(3)根据图中所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P地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1)①冬季为枯水期,湖泊水位下降,湖中的泥沙出露,形成沙源;②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M地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风力强劲(或大风日数多)。(2)①M地风力强劲,大风日数多;②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大型风力发电场的建设;③以沙地为主,地租水平低,成本较低;④附近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3)①靠近鄱阳湖,水系发达,水源充足;②水电丰富,能源充足;③铜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④铁路网密集,交通便利。
解析:第(1)题,材料一提示“天漠”的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力”,那就从沙源和风力来分析,鄱阳湖附近属于季风区,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势力强,冬季降水少,气候干燥,所以M地最有利于形成“天漠”的季节是冬季。形成的条件:从沙源看,冬季为枯水期,湖泊水位下降,湖中的泥沙出露,形成沙源;从风力来分析,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风力强劲,大风日数多。第(2)题,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要从自然条件、地形、土地成本、市场需求、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和图文信息,归纳其优势。M地风力强劲,大风日数多,风力资源丰富;地处鄱阳湖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大型风力发电场的建设;风力发电场占地广,M地附近有大量沙丘,以沙地为主,地租水平低,成本较低;鄱阳湖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有国家政策扶持;等等。第(3)题,影响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能源,因为有色金属冶炼耗能大,最好有廉价的水电,其次是有色矿产资源,其余再考虑一般的区位因素,如土地、水源、交通、市场等。仔细读图可以发现,P 地附近有小水电、铜矿、铁路、河湖等。所以其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有:水电丰富,能源充足;铜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靠近鄱阳湖,水系发达,水源充足。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课时作业33-荒漠化防治与水土流失的治理
上一篇:高三地理课时作业34-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下一篇:高三地理课时作业3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188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1886.html
上一篇:高三地理课时作业34-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下一篇:高三地理课时作业3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188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1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