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课时作业43-21个世界命题热点微观地区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雪壁公路”(即平原公路两侧为厚厚积雪,公路路面铲雪而形成的陡壁)景观。读图,回答1~2题。
1.该“雪壁公路”可能为( )
A.3月 日本海沿海公路
B.1月 阿根廷大西洋沿海公路
C.7月 大分水岭东侧沿海公路
D.12月 中亚“丝绸之路”公路
2.春季,该现象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 )
A.滑坡灾害 B.洪涝灾害
C.低温冻害 D.沙尘灾害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日本是东亚岛国,3月受冷空气影响,日本海有丰富的水汽,降雪量大,有可能在日本海沿海公路形成“雪壁公路”。1月为南半球夏季,阿根廷大西洋沿海不会形成大规模降雪。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侧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7月为冬季,也不会形成大规模降雪。12月为中亚地区冬季,气温低,但是水汽含量少,也不会形成大规模的降雪。第2题,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冰雪融化,形成的次生灾害为冰雪融水形成的洪涝灾害。
圣诞老人的故乡——芬兰号称“千湖之国”,其境内不仅湖泊众多,而且森林资源丰富,有“北欧锯木场”之称。读芬兰略图,回答3~4题。
3.芬兰号称“北欧锯木场”,与此称号关系最紧密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 B.纬度较高,蒸发量小
C.地表起伏大,多山地 D.降水丰富,光热充足
4.某日P点观测到太阳从正北方日落,则此时赫尔辛基的地方时为( )
A.12:20 B.11:40
C.0:20 D.23:40
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锯木场”说明森林覆盖率相当高。该区域纬度高,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相对冷湿,蒸发量小,发育有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关系最密切的为B选项所述。第4题,P点观测到太阳从正北方日落,即P地刚好出现极昼,地方时为24时亦为0时,赫尔辛基位于P地以东,经度相差5°,时差为20分钟,根据东加西减的方法,地方时为0:20。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5~6题。
5.与图中沙漠形成的主导原因相同的地区是( )
①阿拉伯半岛的沙漠 ②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沙漠
③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沙漠 ④塔里木盆地的沙漠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6.图示季节,沿河流各段及周边区域地理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河段正值丰水期 B.②③河段水量减少
C.③④河段沿岸草木枯黄 D.④⑤河段森林茂密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图中沙漠为撒哈拉沙漠,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离岸东北信风影响所致,这类沙漠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第6题,图示季节赤道低气压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在图示区域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给图示区域中南部地区带来丰富降水,河流处于丰水期,②③河段流经沙漠地带,降水稀少,蒸发、下渗旺盛,没有支流汇入,水量减少;③④河段热带草原气候区处于雨季,沿岸草木繁盛;④⑤河段为热带雨林带,森林茂密。
下图是50°N大陆西岸某地区。据此回答7~9题。
7.关于图中河流和湖泊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部为外流河 B.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C.湖泊为咸水湖 D.湖泊为内流湖
8.图中沿海地区沙丘带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沿岸洋流的影响导致 B.河流堆积作用形成
C.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D.人类破坏植被导致
9.图中森林主要为(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
答案:7.D 8.C 9.A 解析:第7题,结合指向标知南部河流注入湖泊,河流为内流河,湖泊属于内流湖;北部河流注入海洋,为外流河;由于图示区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雨水补给量大,湖泊为淡水湖,河流径流量变化不大。第8题,该地沿岸有暖流经过,不是沙丘带形成的主要条件;该沿海沙丘带处无河流,故无河流堆积作用;该地区常年受西风影响,吹动岸边的沙滩形成沙丘;人类活动不属于自然原因。第9题,该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甲、乙两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国人口增长模式都属于现代型
B.两国都有大牧场放牧业
C.两国都是世界著名的粮食出口国
D.两国工业都集中分布在东北部
11.造成两国阴影区气候分布面积差异的原因是( )
①夏季风受地形的影响:甲国比乙国显著 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乙国比甲国小 ③阴影区沿岸受洋流的影响:乙国比甲国大 ④国土面积:甲国比乙国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10.D 11.D 解析:由图中轮廓可知:甲国为澳大利亚,乙国为美国。第10题,两国同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都属于现代型。两国都有大牧场放牧业,都是世界著名的粮食出口国。美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南部、西部,澳大利亚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第11题,澳大利亚东部的大分水岭阻挡了来自海洋上的东南风,而美国东南部地形平坦,所以澳大利亚(甲国)阴影区的夏季风受地形的影响比美国(乙国)显著;乙国阴影区沿岸经过的洋流为世界上最大的洋流——墨西哥湾暖流,所以乙国(美国)阴影区沿岸受洋流的影响比甲国(澳大利亚)阴影区受洋流的影响大。
读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复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西部的平原地区,地势西高东低
B.该区域地形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以山地丘陵为主
C.图中干流的西部支流主要补给水源是西部高山的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
D.该区域降水量总体上自南向北递减
13.图中A、B两城市都是世界名城,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A.都是所在国家最大的港口
B.气候类型都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都是所在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D.影响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都是在河流入海口
答案:12.C 13.A 解析:第12题,根据图示区域的海陆位置、经纬度及河流等信息可知,该区域为南美洲东南部。西部有河流的源头,且支流较多,应该是地势较高的山脉,中部是河流冲积平原,东部为丘陵、山地,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故A、B项错误。西部有高大山脉,这里又是临海地区,所以河流水源可能有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图中是等高线数值,不能表示降水量的变化规律。第13题,根据上题分析可以判断A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首都,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临海且位于河口,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B是里约热内卢,是巴西最大的港口,临海,不临河,也不是首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二、综合题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死谷长约225千米,宽8~24千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1 408平方千米。该地夏季气温经常超过49℃,最高曾达57℃,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
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
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太阳辐射强;缺乏植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谷深且狭长,(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
解析:该地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该地植被覆盖率较低,谷底和谷坡升温速度快,热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使气温升高;从材料中可知,死谷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热量不易向外扩散,造成夏季炎热。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阿根廷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北热南冷,中部温和,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潘帕斯草原是世界著名牧区,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阿根廷交通运输发达,以首都为中心形成了放射状的交通网络。
阿根廷地理简图
(1)简述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
(2)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著名牧区的有利条件。
(3)位于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临大西洋,但气候却十分干燥,分析其原因。
答案:(1)位置: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西接安第斯山脉,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带;西邻智利,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意义:纬度跨度大,地表热量迥异,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与多国接壤,利于与邻国的交往与合作;海岸线长,利于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运输;成为南极科学考察休整、给养补充的基地。(任答两点即可) (2)自然方面:位于东部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降水适宜;土壤肥沃;牧草茂盛。(任答四点即可)人文方面:畜牧业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经营规模大;草场管理现代化,围栏放牧;重视牧业科学研究,培育优良牧种;铁路与港口的交通条件便利,便于畜产品的运输;市场广阔,畜产品远销国外。(任答四点即可) (3)地处西风带,西南紧靠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部分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
解析:第(1)题,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等方面来回答,其意义则结合这三个方面的特点分析各自带来的影响。第(2)题,此题注意分别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来回答,再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著名牧区的有利条件。第(3)题,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临大西洋,但由于巴塔哥尼亚高原西侧紧靠安第斯山脉,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着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气候变得干燥。
下图为某地“雪壁公路”(即平原公路两侧为厚厚积雪,公路路面铲雪而形成的陡壁)景观。读图,回答1~2题。
1.该“雪壁公路”可能为( )
A.3月 日本海沿海公路
B.1月 阿根廷大西洋沿海公路
C.7月 大分水岭东侧沿海公路
D.12月 中亚“丝绸之路”公路
2.春季,该现象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 )
A.滑坡灾害 B.洪涝灾害
C.低温冻害 D.沙尘灾害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日本是东亚岛国,3月受冷空气影响,日本海有丰富的水汽,降雪量大,有可能在日本海沿海公路形成“雪壁公路”。1月为南半球夏季,阿根廷大西洋沿海不会形成大规模降雪。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侧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7月为冬季,也不会形成大规模降雪。12月为中亚地区冬季,气温低,但是水汽含量少,也不会形成大规模的降雪。第2题,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冰雪融化,形成的次生灾害为冰雪融水形成的洪涝灾害。
圣诞老人的故乡——芬兰号称“千湖之国”,其境内不仅湖泊众多,而且森林资源丰富,有“北欧锯木场”之称。读芬兰略图,回答3~4题。
3.芬兰号称“北欧锯木场”,与此称号关系最紧密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 B.纬度较高,蒸发量小
C.地表起伏大,多山地 D.降水丰富,光热充足
4.某日P点观测到太阳从正北方日落,则此时赫尔辛基的地方时为( )
A.12:20 B.11:40
C.0:20 D.23:40
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锯木场”说明森林覆盖率相当高。该区域纬度高,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相对冷湿,蒸发量小,发育有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关系最密切的为B选项所述。第4题,P点观测到太阳从正北方日落,即P地刚好出现极昼,地方时为24时亦为0时,赫尔辛基位于P地以东,经度相差5°,时差为20分钟,根据东加西减的方法,地方时为0:20。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5~6题。
5.与图中沙漠形成的主导原因相同的地区是( )
①阿拉伯半岛的沙漠 ②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沙漠
③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沙漠 ④塔里木盆地的沙漠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6.图示季节,沿河流各段及周边区域地理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河段正值丰水期 B.②③河段水量减少
C.③④河段沿岸草木枯黄 D.④⑤河段森林茂密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图中沙漠为撒哈拉沙漠,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离岸东北信风影响所致,这类沙漠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第6题,图示季节赤道低气压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在图示区域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给图示区域中南部地区带来丰富降水,河流处于丰水期,②③河段流经沙漠地带,降水稀少,蒸发、下渗旺盛,没有支流汇入,水量减少;③④河段热带草原气候区处于雨季,沿岸草木繁盛;④⑤河段为热带雨林带,森林茂密。
下图是50°N大陆西岸某地区。据此回答7~9题。
7.关于图中河流和湖泊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部为外流河 B.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C.湖泊为咸水湖 D.湖泊为内流湖
8.图中沿海地区沙丘带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沿岸洋流的影响导致 B.河流堆积作用形成
C.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D.人类破坏植被导致
9.图中森林主要为(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
答案:7.D 8.C 9.A 解析:第7题,结合指向标知南部河流注入湖泊,河流为内流河,湖泊属于内流湖;北部河流注入海洋,为外流河;由于图示区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雨水补给量大,湖泊为淡水湖,河流径流量变化不大。第8题,该地沿岸有暖流经过,不是沙丘带形成的主要条件;该沿海沙丘带处无河流,故无河流堆积作用;该地区常年受西风影响,吹动岸边的沙滩形成沙丘;人类活动不属于自然原因。第9题,该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甲、乙两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国人口增长模式都属于现代型
B.两国都有大牧场放牧业
C.两国都是世界著名的粮食出口国
D.两国工业都集中分布在东北部
11.造成两国阴影区气候分布面积差异的原因是( )
①夏季风受地形的影响:甲国比乙国显著 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乙国比甲国小 ③阴影区沿岸受洋流的影响:乙国比甲国大 ④国土面积:甲国比乙国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10.D 11.D 解析:由图中轮廓可知:甲国为澳大利亚,乙国为美国。第10题,两国同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都属于现代型。两国都有大牧场放牧业,都是世界著名的粮食出口国。美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南部、西部,澳大利亚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第11题,澳大利亚东部的大分水岭阻挡了来自海洋上的东南风,而美国东南部地形平坦,所以澳大利亚(甲国)阴影区的夏季风受地形的影响比美国(乙国)显著;乙国阴影区沿岸经过的洋流为世界上最大的洋流——墨西哥湾暖流,所以乙国(美国)阴影区沿岸受洋流的影响比甲国(澳大利亚)阴影区受洋流的影响大。
读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复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西部的平原地区,地势西高东低
B.该区域地形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以山地丘陵为主
C.图中干流的西部支流主要补给水源是西部高山的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
D.该区域降水量总体上自南向北递减
13.图中A、B两城市都是世界名城,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A.都是所在国家最大的港口
B.气候类型都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都是所在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D.影响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都是在河流入海口
答案:12.C 13.A 解析:第12题,根据图示区域的海陆位置、经纬度及河流等信息可知,该区域为南美洲东南部。西部有河流的源头,且支流较多,应该是地势较高的山脉,中部是河流冲积平原,东部为丘陵、山地,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故A、B项错误。西部有高大山脉,这里又是临海地区,所以河流水源可能有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图中是等高线数值,不能表示降水量的变化规律。第13题,根据上题分析可以判断A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首都,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临海且位于河口,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B是里约热内卢,是巴西最大的港口,临海,不临河,也不是首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二、综合题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死谷长约225千米,宽8~24千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1 408平方千米。该地夏季气温经常超过49℃,最高曾达57℃,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
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
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太阳辐射强;缺乏植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谷深且狭长,(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
解析:该地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该地植被覆盖率较低,谷底和谷坡升温速度快,热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使气温升高;从材料中可知,死谷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热量不易向外扩散,造成夏季炎热。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阿根廷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北热南冷,中部温和,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潘帕斯草原是世界著名牧区,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阿根廷交通运输发达,以首都为中心形成了放射状的交通网络。
阿根廷地理简图
(1)简述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
(2)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著名牧区的有利条件。
(3)位于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临大西洋,但气候却十分干燥,分析其原因。
答案:(1)位置: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西接安第斯山脉,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带;西邻智利,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意义:纬度跨度大,地表热量迥异,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与多国接壤,利于与邻国的交往与合作;海岸线长,利于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运输;成为南极科学考察休整、给养补充的基地。(任答两点即可) (2)自然方面:位于东部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降水适宜;土壤肥沃;牧草茂盛。(任答四点即可)人文方面:畜牧业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经营规模大;草场管理现代化,围栏放牧;重视牧业科学研究,培育优良牧种;铁路与港口的交通条件便利,便于畜产品的运输;市场广阔,畜产品远销国外。(任答四点即可) (3)地处西风带,西南紧靠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部分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
解析:第(1)题,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等方面来回答,其意义则结合这三个方面的特点分析各自带来的影响。第(2)题,此题注意分别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来回答,再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著名牧区的有利条件。第(3)题,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临大西洋,但由于巴塔哥尼亚高原西侧紧靠安第斯山脉,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着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气候变得干燥。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课时作业43-21个世界命题热点微观地区
上一篇:高三地理课时作业44-中国区域地理
下一篇:高三地理课时作业42-六个国家地理特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184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1844.html
上一篇:高三地理课时作业44-中国区域地理
下一篇:高三地理课时作业42-六个国家地理特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1184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