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江苏卷部分地理试题官方解析之二
第2单元气象气候
2.(2022年第7~9题)
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图3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回答7~9题。
图3
7.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格局
C.植被覆盖 D.洋流性质
8.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墨西哥湾
【试题立意】
本题组以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降温区域分布和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为情境,提供了“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考查学生对等压线图的判读、常见天气系统的识别、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分析等,综合考查学生对地面天气形势图的判读、分析和理解。本题组巧妙地将受冷空气过境结果、影响降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目前天气形势及天气系统发展过程等融在本题情境和3个设问中,在突出区域地理位置、地理分布、地理特征的基础上,强调了地理事象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特征和在空间维度上的分布格局,学生需要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动态变化特征方面,综合分析天气系统的形成、运动、发展变化及其影响。
本题组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地理事象特征、阐释地理问题成因等地理学科关键能力。
【解题分析】
第7题突出对地理空间格局及其影响的考查。地理分布是指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地球表层的空间展布范围和空间排列状态,是探讨地理事象形成机制、演变过程的基础。解答本题首先需要从图中确定在本次冷空气影响下北美降温区域的大致范围,并通过调用与北美地区相关的必备知识对该降温区域进行合理描述,再进一步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北美大陆四周分别为大西洋、墨西哥湾、太平洋和北冰洋,而本次冷空气源于北方冷高压,受冷空气影响,北美大陆降温明显,降温带的范围与北美大陆的地形格局关系密切。由于北美大陆东西两侧分别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和科迪勒拉山系,中部为平原地形。平原成为北方冷空气南下的通道,因此中部平原地区更易受到冷空气影响造成降温,而东西部地区未出现明显降温。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体现了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故正确答案为选项B。
第8题突出对地理现象成因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在地面天气形势图中准确提取相关信息,判断天气系统的类型及其影响。从地面天气形势图中能够发现,北美大陆大部地区此时受到气旋的控制,并形成典型的锋面气旋。学生通过对锋线两侧风向和气团性质的分析,可以判断在低压系统西侧槽线中发育有3个连续的冷锋,而在低压系统东侧则为典型的暖锋,因此在31日受暖锋影响最有可能降水的区域是丁。本题不仅考查学生对锋面类型的判断,也考查了不同类型锋面降水区域的差异,如冷锋往往是锋后区域降水,而暖锋则一般为锋前区域降水;同时强调了“最可能的降水区域”,突出了锋面形成后并不一定会有降水。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体现了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故正确答案为选项D。
第9题突出对地理过程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推断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呈现的动态变化。运动是绝对的,是时刻发生的,地球系统各要素随时发生变化,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题探讨25~30日导致北美降温的天气系统的运动和发展变化特征,冷气流南下造成气温降低,天气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会同时受到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影响而发生位置变化,造成本次降温的天气系统受大气环流影响而向东移动,在“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中,可确定其位于大西洋。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学科素养,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故正确答案为选项B。
【答题分析】
在本题组的解答中,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不扎实,如第7题中回答为洋流性质,第8题中回答为丙区域,第9题中缺乏时空尺度思想是较为突出的问题。部分学生从冷空气自北向南的影响过程得出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在31日已移向墨西哥湾的错误结论,其原因不仅是未能从图中获取和解读相关信息,更重要的是未能综合考虑大气环流影响,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与大尺度环流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
3.(2021年第23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柑橘是原产于我国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在我国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橘逾淮而北为枳”大致反映了古人对柑橘分布的认识,目前淮河依然是我国柑橘分布的北界。
材料二图9为“柑橘在世界的传播过程及分布北界示意图”。
图9
(1)写出柑橘从我国传播到国外的两种路径。
(2)分析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柑橘分布北界的差异及其原因。
(3)从①、②、③、④四线中选出柑橘在日本分布的北界,并简述理由。
【试题立意】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的特点。地域性指各类作物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季节性指农作物必须在特定的农时节气种植,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光、温、水等气候条件;周期性指各地的农业生产常以年为周期重复出现。
柑橘是橘、柑、橙、柚、枳等的总称,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水果,其适宜的生长条件是:温暖湿润气候,生长发育温度要求12.5~37℃,低于-4℃会冻伤甚至死亡,高于37℃果实和根系停止生长;土壤需质地疏松,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2%~3%,排水良好,土壤积水会使根系死亡。因此相橘分布北界约与亚热带气候分布北界相当。
中国是柑橘的原产地,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经过长期栽培和选择,柑橘现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果品。柑橘在唐代传入日本,公元1471年又从中国传入葡萄牙,1665年开始传入美国。现在柑橘栽培遍及五大洲,年产量10282多万吨,种植面积10730万亩,均居百果之首。世界各国中柑橘产量居前三的分别是巴西、美国和中国。
本题组以柑橘的传播与分布为情境,呈现了“柑橘在世界的传播过程及分布北界示意图”,通过提取和分析地理图像信息,概括柑橘从我国向国外传播的两条路径,综合比较分析亚欧大陆东西两岸及我国与日本柑橘分布北界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考查学生推理地理过程、探究地理现象背后的动因与机理的能力,突出了地理现象在不同地域的差异性。本题组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概括地理特征、比较地理差异、分析地理成因的能力,突出了对区域认知与时空综合、要素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解题分析】
解答第(1)题时,首先需要学生从图中提取原产我国的柑橘向国外传播过程的信息——陆上从我国向西首先传播到印度和伊朗,再向西传到中东和南欧,然后传到美洲;海上从我国东部沿海向南、向东传播到东南亚与日本。然后,根据试题要求“写出柑橘从我国传播到国外的两种路径”,可以概括出两个基本路径——经陆上传播的“陆路”和经海上传播的“海路”。
解答第(2)题时,需要学生依据图中柑橘在北半球分布北界的信息,通过读图提取柑橘在亚欧大陆东西两岸分布北界的纬度,即西岸分布北界约为40°N,东岸分布北界约为35°N,再根据本题要求“分析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柑橘分布北界的差异及其原因”,得出“西岸分布纬度较高”。分析亚欧大陆东西两岸分布北界差异的原因时可联系题干信息“柑橘是热带、亚热带水果”,答题思路是从气候成因维度“分析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柑橘分布北界的差异原因”。分析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北界,即最冷月均温0℃等温线分布纬度偏低时,应从冬季受来自高纬内陆的冬季风影响大,冬季气温低这一角度入手;在分析大陆西岸时,应从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范围和冬季盛行西风影响区域入手,考虑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岸的海洋性和大陆性差异。
解答第(3)题时,需要学生进行空间尺度的转换,即从亚欧大陆转换到东亚地区尺度进行分析。从大陆的尺度分析,日本柑橘分布北界的纬度较大陆西岸低,即低于40°N;从东亚地区尺度分析,与我国相比,日本为岛国海洋性强、又受暖洋流影响,同纬度冬季气温较高,因此日本亚热带季风气候北界的纬度较我国偏高,正确答案为③线。
【答题分析】
在答题中,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对核心概念和限定词把握不准。如第(1)题,材料中给出柑橘原产于我国,并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图例中明确标注了柑橘传播路径,回答时只需根据已知信息把传播到国外的两种路径描述出来,但部分学生没有关注到图中的关键信息,而是把“路径”更多地理解为“途径”,导致答偏方向,如“风力”“季风”“洋流”“人口迁移”“商业贸易”“文化交流”“商品交换”“海外贸易”“旅游”“中欧班列”“电商销售”“网络销售”“殖民侵略”“新航路的开辟”“战争”“产业转移”“麦哲伦、哥伦布环球航行”“郑和下西洋”“鸟类携带迁移”等。还有部分学生忽视了限定语“从我国传播到国外”,中心词是“两种路径”,因此写成“从我国某地区传播到我国另一地区”或“从国外某区域传播到某区域”,如“从欧洲到美洲、大洋洲,从南亚到非洲”等。
主干知识逻辑不清,综合分析能力弱,也导致答题角度偏差大。如第(2)题关于“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柑橘分布北界差异的原因”,很多学生没有理解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热量条件限定了柑橘分布的北界,因而没有能够按照热量条件在亚欧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的差异及原因这一线索来分析问题,即应按“两岸的大气环流→两岸冬季温度的高低→两岸亚热带气候的北界”这一逻辑思路,对东西两岸进行比较并作答;部分学生锚答成柑橘区位条件分析,从东西岸柑橘口感、味道、交通、市场、技术等角度分析原因,如“西岸市场广阔、西部经济发达、西岸海运便利、西岸地形平坦、西岸柑橘品质高”等,“东岸种植历史悠久、东岸受传统思想影响、东岸劳动力丰富”等;部分学生错误判断和分析两岸的气候类型、特征及成因,如错答为“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岸受地中海影响”“西岸海岸线曲折“西岸受焚风效应影响”“西岸土壤更肥沃等”“东岸受千岛寒流的影响”“东岸受季风影响”“东岸受秦岭阻挡”“东岸位于西风带背风坡”“东岸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等。
第(3)题关于柑橘在日本分布的北界,大部分学生能正确选出③线,但在理由的阐述上,很少能从“与我国东部相比”和“与亚欧大陆西岸相比”两方面比较纬度差异的原因,典型问题是从排除①②④线的角度作答,而不是从③线本身的纬度分析;或仅从日本气候类型分布的角度判断,如“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就是③线”。部分学生能从区域位置比较角度作答,但是缺乏原因分析或者原因分析不当,如“日本北界应与我国秦岭淮河位置相近或与西欧相近”“千岛寒流影响,北界不能过高”“受西北季风影响小,冬季气温高,有利于柑橘生长”“气候变暖,北界北移”“从柑橘分布北界的图形的形状来判断,认为亚欧大陆东岸柑橘北界有上升趋势,所以日本北界应高于大陆东岸”。还有部分学生从日本农业的区位条件方面描述,而不是从热量条件季风气候条件对比方面组织作答,如“日本技术先进,种植北界较高”“位于板块交界、地热资源丰富、利于生长,火山喷发、火山灰土壤肥沃”等,偏离了正确分析方向。
通过对第(2)(3)题的答题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地理联系的分析和推理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运用要素分析方法或推理方法探寻地理联系。此外,答题语言不规范、地理术语表达不准的现象也较为明显。
上一篇:近三年江苏卷部分地理试题官方解析之三
下一篇:近三年江苏卷部分地理试题官方解析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gaokao/2377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gaokao/23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