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冲刺2023年新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技法4 特征描述类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3-08-09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一、题型简介
1.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通过对图表或材料的分析、提取加工,论证回答地理事物分布特征、过程特征、变化特征等
2.“简要回答……特征”“描述……过程”“归纳……分布特征”“说明……变化趋势”等
二、典例在线
例1甲图为非洲安哥拉的区域图。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该国中部地区年均温在22 ℃左右,素有“春天国度”的美誉。乙图为甲图中①地的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安哥拉的地形特征。
(2)简述①地的气候特征。
【答案】(1)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部为高原,西部有狭小的沿海平原;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气候凉爽;全年温差较小;全年降水量较少;季节分配不均。
三、解题技巧
1.答题思路

2.答题规范
(1)地理位置特征
描述角度 包含内容
纬度位置 包括南北半球位置、纬度带、热量带
海陆位置 地处内陆还是沿海,位于大洲的哪个部位,濒临的海洋
相对位置 周围相邻的地理区域,处于交通线的哪种位置

(2)自然地理特征
描述角度 包含内容
地形地势特征 地形
类型
主要属于哪种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或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等),不同地形类型的分布状况等
地势
起伏
包括地势起伏状况(如地势起伏大、地势低平)和高低变化趋势(如西北高、东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气候 气温
方面
主要从年均温(高低)、气温的季节变化(冬、夏季气温状况)、气温年较差以及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降水
方面
主要包括降水(年降水量多少、季节变化状况),以及降水和气温的组合状况
河流特征 水文特征 从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汛期(时间、长短、次数、有无凌汛)、结冰期、含沙量、流速及水能蕴藏量等方面分析概括
水系特征 主要从河流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河道(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状况)、水系形态、支流数量、河网密度等方面去考虑

(3)社会经济特征
农业生
产特征
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面临的问题
工业生
产特征
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工业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面临的问题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方式、线路走向、交通线(或点)的密度大小、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四、变式训练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征。
(2)与B河相比,说明A河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答案】(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起伏较小,地势西北高(或西部高、北部高)、东南低。
(2)A河流量大,水量稳定。成因:流域面积较大(上游有支流补给);有湖泊调节水量,流经地区相对平坦。
【分析】第(1)题,通过等高线描述地形特征,把描述线状地理事物分布与地形特征结合起来,即从数值高低、疏密变化两方面判断基本地形,从延伸或变化方向判断地势状况,然后从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分布、地势起伏与倾向两个角度表述。第(2)题,通过经纬度位置判断气候特征,通过等高线判断地形特征之后,通过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以气候、地形特征推断区域植被特征及水文特征,并以水(水量)、冰(结冰期)、沙(含沙量)、汛(汛期)、速(流速或水能)比较两河水文特征,注意以B河为比较对象,以A河为表述主体。
五、刷模拟
1.(2023·山东菏泽·统考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韩城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过渡带,被誉为“中国花椒之都”。市域内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脆弱。作为黄河沿岸重要的工业和旅游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市域内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小,属于粮食不安全级。下图示意韩城市耕地空间分布。

(1)描述韩城市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近年来韩城市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小的原因。
(3)从保护耕地角度,列举韩城市为保障粮食安全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东南部的黄土台塬区和黄河沿岸平原区耕地面积广,分布集中,且等级较高;西北部的山区和丘陵沟壑区耕地面积小,较为分散,且等级较低。
(2)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占用耕地面积较大;为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业,生态退耕政策使耕地进一步减少;花椒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挤占了粮食作物的种植空间。
(3)加强管控,严禁对耕地,尤其是高质量耕地的随意占用;对中低质量耕地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土壤,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加强综合治理,防治水土流失。
【分析】该题以韩城市耕地空间分布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
【详解】(1)根据图示及材料可知,东南部主要分布是黄土台塬区、黄河沿岸平原区,整体耕地面积广,且分布集中,由图示可得,东南部黄土塬、黄河沿岸平原区耕地等级较高;西北部主要是山区和丘陵沟壑区,整体耕地面积小,且耕地较为分散,耕地等级较低。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会占用较大面积耕地,使得粮食种植面积不断缩减;其次为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业,促进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使耕地进一步减少,且粮食种植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韩城被誉为“中国花椒之都”,花椒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会挤占了粮食作物的种植空间。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要保障粮食的安全,首先需要保障耕地安全,因此需要加强管控,严禁对耕地,尤其是高质量耕地的随意占用,规划粮耕区,发展多种耕作方式;同时还需要对中低质量耕地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良土壤,提升耕地质量水平;进行综合治理,加大生态保护力度,防治水土流失。
2.(2023·广东·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盆地广泛发育埋藏浅的碳酸盐岩。地下水流经裂隙时,溶滤大量盐类矿物,上升溢出地表形成盐泉。宁厂盐泉位于四川盆地,历史上长期生产食盐,现已停产但仍在流动。该泉出露于河流北岸背斜构造区(岩层倾斜角度很小)的陡壁处,附近没有断层通过,泉口以下裂隙不发育。与深埋在四川盆地向斜构造区的盐泉对比,该泉出现淡化趋势。图(a)示意四川盆地背斜及断层构造的分布,图(b)示意宁厂盐泉的地层剖面和形成过程。

(1)描述四川盆地背斜构造的分布特征。
(2)分析宁厂盐泉的形成过程。
(3)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宁厂盐泉出现淡化趋势的原因。
【答案】(1)分布不均;(长短)规模不一;东部集中,西部较少;多为西南东北走向;部分背斜发育断层。
(2)碳酸盐岩埋藏浅,易被溶蚀而产生大量裂隙;北岸山区大气降水沿岩石裂隙下渗;地下水在运移过程中溶滤岩层中的盐类矿物;由地势高差而产生的水压使地下水逐渐向河谷汇集,并在陡壁较低处流出地表。
(3)长期大气降水,盐类矿物被大量溶滤;背斜区碳酸盐岩埋藏浅,岩石裂隙多,更易下渗;(与向斜区相比,)地下径流流程短,地下水循环深度浅背斜构造,附近无断层,泉口以下裂隙不发育,难以参与深层地下水盐交换/缺乏深层地下水盐补充。
【分析】本题以四川盆地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质构造、盐泉的形成、水循环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四川盆地背斜构造分布不均;东部地区分布比较集中,西部地区分布较少;大多数背斜构造为西南东北走向,背斜构造长短不一,规模不等;有部分背斜构造中发育了断层。
(2)据材料“四川盆地广泛发育埋藏浅的碳酸盐岩”可知,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埋藏较浅,易被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溶蚀而产生大量裂隙;河流北岸山区大气降水沿岩石裂隙下渗,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在运移过程中流经裂隙,溶滤岩层中大量盐类矿物;由地势高差而产生的水压使地下水逐渐向河谷汇集,并在陡壁较低处上升溢出地表形成盐泉。
(3)据材料“宁厂盐泉位于四川盆地,历史上长期生产食盐,现已停产但仍在流动”可知;宁厂盐泉生产食盐历史悠久,长期的大气降水下渗,使盐类矿物被大量溶滤;河流北岸背斜构造区岩层倾斜度很小,碳酸盐岩埋藏浅,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溶蚀作用强,岩石裂隙多,地表水更易下渗;与深埋在向斜构造区的盐泉相比,这里的地下径流流程较短,地下水循环深度浅,“背斜构造,附近无断层”可知,泉口以下裂隙不发育,该泉的地下水难以与深层的地下水进行水盐交换,缺乏深层地下水中盐份的补充,导致该泉出现淡化趋势。
3.(2023·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拉萨与上海气温资料图。

材料二:生态风险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受多种因素影响,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产生的不利影响,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从而危及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下图为2030年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风险等级预测图。

材料三: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面积约12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317万人。近年来,西藏凭借纯天然环境和无污染草原、耕地与水土等优势,发展有机农牧业生产,积极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高原保健药材、心灵休闲旅游和清洁能源,推动“净土”健康产业发展。
(1)与上海相比,说出拉萨的气温特征。
(2)简析青藏地区整体风险等级较高的自然原因。
(3)从气候角度分析,西藏地区农作物品质好的原因。
(4)说出西藏发展“净土”健康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年均温较低(或各月平均气温均低于上海);夏季较凉爽,冬季气温较低,气温年较差较小。
(2)气候寒冷;缺氧;冻土广布,土壤贫瘠;生物种类相对较少,生态环境脆弱;降水总体较少;板块交界处,地质灾害多发。
(3)地势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年均温低,生长周期长;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4)独特的地域文化;农产品品质好;国内外市场广阔;交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地广人稀;政府政策的支持;。
【分析】本大题以西藏生态系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一,对比拉萨与上海气温资料图,可以看出,与上海相比,拉萨年均温较低,同时夏季较凉爽,冬季气温较低,气温年较差较小。
(2)根据材料二可知,青藏高原整体风险等级较高,结合青藏高原所处的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灾害频发;同时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海拔高,气温低,冻土广布,土壤贫瘠,缺氧,导致生物生存条件恶劣,生物种类较少,生态环境脆弱,综合以上,导致青藏高原整体风险等级较高。
(3)根据题干信息,从气候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地势高,光照强,有利于营养物质累积;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保存;年均温低,生长周期长;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综合以上信息,西藏地区农作物品质好。
(4)根据材料三中信息可知,“西藏凭借纯天然环境和无污染草原、耕地与水土等优势,发展有机农牧业生产,积极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高原保健药材、心灵休闲旅游和清洁能源,发展“净土”健康产业”,西藏农产品品质好,且地域文化独特促进其产业发展,同时政府政策支持,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促进本地区产业进一步发展;同时国内外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有利于产业的开展,促进西藏发展“净土”健康产业。
4.(2023·全国·模拟预测)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此外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材料二: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位于甘肃与青海、新疆的交界处,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敦煌气候干旱,全年降水量4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超过2400毫米,加上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因此地表的物理风化强烈。这里的地表岩石及沉积物,在风力作用下形成了典型的风成地貌(如图乙)

(1)说出地表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类型名称。喀斯特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
(2)描述图乙地貌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形成外力作用。
(3)描述图乙中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案】(1)峰丛;岩石:石灰岩分布,可溶性、透水性好。气候: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利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形成和富集。水文:强烈的流水溶蚀作用,发育喀斯特地貌。地形:山地、丘陵广布,坡度大。生物:生物种属多,生物活动活跃。
(2)自然环境特征:降水较少,风力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外力作用:风力侵蚀。
(3)岩石裂隙发育,岩体变得不够坚实,岩石孤立突起,靠近地面的风中含沙量大,岩石下部遭受到较强烈的磨蚀,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
【分析】本题以敦煌的风成地貌和喀斯特地貌景观图为载体,主要涉及地貌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形成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形成过程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类型是峰丛;喀斯特地貌地区主要的岩石是石灰岩,具有可溶性、透水性好。要形成喀斯特地貌一定要有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喀斯特地貌区强烈的流水溶蚀作用,发育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由于流水的溶蚀作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由于喀斯特地貌区气候温暖湿润,所以生物种属多,生物活动活跃。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乙地貌为风蚀蘑菇,受风力侵蚀而形成,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降水少,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风力侵蚀作用显著,使得岩石景观呈现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
(3)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岩石孤立突起,且裂隙发育,易被外力侵蚀,风沙侵蚀的过程中,靠近地面的风沙含量较大,更易被风沙侵蚀,侵蚀速度更快,而远离地面的部分侵蚀速度相对较慢,从而形成了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
5.(2023·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的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北方地区有旱作农业、放牧业和捕鱼业,中南部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和木薯。1971年在东北部哈代贾河修建了蒂加大坝用于上游的灌溉、城市用水和水力发电。随着哈代贾河和贾马里河全流域农业生产过度开发,两河交汇处的洪积平原洪水期泛滥面积不断扩大。2022年12月中国援尼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成立,帮助尼日利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图示意尼日利亚地理位置。

(1)比较尼日利亚南部和东北部地区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及并分析其原因。
(2)蒂加大坝建成后洪积平原洪水期泛滥面积不断扩大,分析其主要原因。
(3)当地计划在哈代贾河流域大力发展现代淡水养殖业,是否可行,请从农业技术角度说明理由。
【答案】(1)气候特征主要差异:与南部相比,东北部:降水:年降水量较少,季节变化较大;气温:气温年较差较大,气候大陆性较强。原因:南部主要受赤道低气压与西南风影响,降水较丰富,全年降水较均匀,气温季节变化较小;东北部受赤道低气压与信风交替控制,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受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东北部干季温高,湿季温凉,年较差较大,大陆性较强。
(2)大坝以上流域面积小,拦泥蓄沙数量有限;全流域农业过度开发,水土流失量大,河道与低洼湿地的泥沙淤积量增大;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水位上涨,河水流速减慢,流水冲淤能力减弱,(进一步加剧泥沙淤积与湿地淤塞萎缩。导致洪水期河流行洪、蓄洪能力减弱,进而造成洪积平原洪水期泛滥更加频繁,泛滥面积不断扩大。
(3)一可行:中国水产养殖技术支持,中国援助淡水养殖技术研发,劳动技术培训;水利工程的不断完善,改善水产养殖条件;保鲜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淡水鱼良种的培育技术的逐步推广。二不可行:产业基础: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粗放,传统捕鱼方式,缺乏养殖技术(淡水养殖技术落后);劳动力技术:(中方仅提供示范),当地劳动力农业技术水平(素质)较低;洪水泛滥,缺乏水利技术工程保障养殖效益;(旱涝灾害频繁,防灾技术落后,淡水养殖损失大)
【分析】本题以尼日利亚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气候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大坝修建后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气候特征主要差异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与南部相比,东北部降水表现出,年降水量较少,季节变化较大;气温表现出,气温年较差较大,气候大陆性较强。
气候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等因素分析,南部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部主要受赤道低气压与西南风影响,西南风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较丰富,全年降水较均匀,气温季节变化较小;东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东北部受赤道低气压与信风交替控制,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受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东北部干季温高,湿季温凉,年较差较大,大陆性较强。
(2)洪积平原洪水期泛滥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主要从泥沙淤积、洪水期河道蓄洪能力弱等角度分析。大坝修建后,大坝以上流域面积小,拦泥蓄沙数量有限,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得泥沙量增大,全流域农业过度开发,水土流失量大,河道与低洼湿地的泥沙淤积量增大,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水位上涨,河水流速减慢,流水冲淤能力减弱,进一步加剧泥沙淤积与湿地淤塞萎缩。导致洪水期河流行洪、蓄洪能力减弱,进而造成洪积平原洪水期泛滥更加频繁,泛滥面积不断扩大。
(3)哈代贾河流域大力发展现代淡水养殖业可行主要从养殖技术、保鲜技术较好、选育良种角度分析。中国援尼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成立提供技术支持,有着中国水产养殖技术支持,加上中国援助淡水养殖技术研发,劳动技术培训,水利工程的不断完善,改善水产养殖条件;科学技术发展,保鲜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淡水鱼良种的培育技术的逐步推广,水产养殖品质不断提升,所以哈代贾河流域大力发展现代淡水养殖业可行。
哈代贾河流域大力发展现代淡水养殖业不可行主要从产业基础、劳动技术、自然灾害角度分析。从产业基础分析,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粗放,传统捕鱼方式,缺乏养殖技术,淡水养殖技术落后,培训难度较大;从劳动力技术角度分析,中方仅提供示范,当地劳动力农业技术水平(素质)较低,学习苦难,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自然灾害角度分析,当地洪水泛滥,缺乏水利技术工程保障养殖效益,旱涝灾害频繁,防灾技术落后,淡水养殖损失大。
六、刷真题
6.(2022·河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斗和U型谷是典型的冰蚀地貌,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故常依据不同时期冰斗位置来分析气候变化规律,用U型谷特征判断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图7为根据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特征而编制的模式化图(忽略局地因素影响)。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F为断层,它改变了冰斗③和⑤的原始位置。

(1)判断各期次冰斗的先后顺序,并简述U型谷发育过程。
(2)结合冰斗和U型谷特征,阐释该山区的气候变化。
【答案】(1)冰斗形成的先后顺序:⑤⑥,③④⑧,①②⑦。(同期冰斗不分顺序)
U型谷发育过程:前期冰川规模较大,侵蚀形成了宽大U型谷A;后期冰川规模较小,冰川下蚀形成了嵌套在A中的较窄U型谷B。
(2)冰斗成层分布且基本完好(受破坏微弱),说明雪线逐期上升;两期U型谷前期宽后期窄,说明冰川活动规模逐期变小;因此,当地气候逐期变暖,冰川面积减小。
【分析】本题以冰蚀地貌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地貌的形成过程、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据材料“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随着雪线的后退,冰川侵蚀加剧,冰斗海拔升高。早期,位于沉积岩层的下方,即⑤⑥;中期,处在沉积岩层中部,即③④⑧;后期处在沉积岩层上部,即①②⑦。
U型谷发育过程:前期雪线低,冰川规模较大,侵蚀作用强烈,侵蚀形成了宽大U型谷A;后期随气温升高,雪线上升,冰川规模变小,冰川下切侵蚀,形成了嵌套在U型谷A中的较窄U型谷B。
(2)据材料“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冰斗成层分布,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基本完好,说明冰川萎缩,雪线逐期上升;据图可知,早期U型谷A宽大,后期U型谷B窄小,说明冰川活动规模逐期减弱;因此,推测当地气候逐期变暖。
7.(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上海昔日很多苏州河和黄埔江沿岸工业遗迹被改造,由生产区域改为生活区域,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浦江下游西北岸区内拥有14所高等院校。新中国成立后,滨江企业密集码头,厂房,仓库沿江而立,20世纪90年代,杨浦滨江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老厂纷纷关停。留下众多破旧厂房。2012年起,上海市推进城区改造,在修缮保护业工业遗存的同时,植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把滨江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
材料二:上海市工业遗产分布图和上海部分工业遗产的现在功能及用途表。
表上海部分工业遗产的现在功能及用途表
名称 建设时间 所在区域 现在功能及用途
永兴仓库
旧址
1935年 虹口 北外滩创意园
市南发电厂
旧址
1879年 黄埔 世博园区观光塔
黄埔码头仓库
旧址
1900年 杨浦 申江北外滩公司
上海第十钢铁厂
旧址
1956年 长宁 上海城市雕塑
艺术中心



(1)据图描述昔日工业遗产分布特征。
(2)分析上海昔日工业遗迹沿江沿河分布原因。
(3)分析改造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分析原因。
(4)上海一江一河两岸规划建设,暴雨灾害也在城市规划中,分析暴雨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浦江沿岸和苏州河沿岸;其中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分布最集中。
(2)沿江沿河分布有充足的的工业用水,有利于工业生产;水运便利,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原料和产品运输。
(3)前:工业用地;后:风景绿化用地、文化艺术用地、仓储用地。
原因:工业生产和污染物排放对城市大气和水环境污染严重,改造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政策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传统工业向上海周边进行转移;上海土地价格上涨;工业产品运输,加剧城区交通拥堵;工业用地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增加酸雨概率,改造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酸雨的影响;改造适应上海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促进上海高质量发展等。
(4)危害:淹没两岸低地,加剧城市内涝;扩大水体污染范围,易引发危房倒塌,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措施:加大科技投入,提示对暴雨监测预警水平;加大排水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提升调洪蓄洪能力等。
【分析】本题以上海苏州河和黄埔江沿岸工业遗迹被改造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工业集聚和分散、工业发展对环境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上海的工业遗迹多沿黄浦江和苏州河分布;集中在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空间分布不均。
(2)河流可以为工业提供水源和水运。昔日工业遗迹沿江沿河分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可以保障有充足的的工业用水,有利于工业生产;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河流径流量较大,水运便利,水运价格较低,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原料和产品运输。
(3)读表可知,改造前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永兴仓库旧址、市南发电厂旧址等工业用地;改造后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北外滩创意园、世博园区观光塔等风景绿化用地、文化艺术用地、仓储用地。起源于可从减轻环境污染、政策要求、产业调整、工业运输、地价、城市定位等方面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对城市大气环境和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改造有利于减轻城市大气、水体等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随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环境保护政策调整,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造成工业生产成本上升;上海城市定位,要求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将传统工业向上海周边进行转移;随经济的发展,上海土地价格上涨,工业成本增加;工业产品运输过程中交通工具的使用,会加剧城区交通拥堵和城市大气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废热的排放,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废气的排放,可能增加酸雨的概率,改造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酸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改造更能适应上海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促进上海高质量发展等。
(4)暴雨灾害从淹没土地、城市内涝、水体污染、危房倒塌等方面分析。暴雨灾害会导致河流水位上涨,淹没两岸低地;河流水流速度减慢,加剧城市内涝;扩大了水体污染范围,可能引发河流沿岸的危房倒塌,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应对措施从科技投入、基础建设、海绵城市减少等方面说明。加大科技投入,利于气象卫星提升对暴雨监测和预警的水平;加大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排水基础设施,提升排涝能力;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蓄水面积,提升调洪蓄洪能力等。
8.(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昆仑山地区岩浆岩含钾较高,其北部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盐、钾肥生产基地,该基地通过对盐湖卤水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近年来随着钾肥产量的逐年攀升,钾资源尤其是高品位钾资源卤水矿已被逐渐开发殆尽。
材料二左图为察尔汗及周边地区略图,右图为察尔汗多年月平均气象要素图。

材料三世界主要钾盐储量国、生产国和我国钾盐主要进口国表
钾盐主要
储量国
储量
(亿吨)
储量世界
占比(%)
钾盐主要
生产国
年产量
(万吨)
年产量世界占比(%) 我国主要进口国 年进口量(万吨) 年进口量占比(%)
俄罗斯 49.1 38.2 加拿大 1399 32 加拿大 191 40
加拿大 32.6 25.4 白俄罗斯 726 17 俄罗斯 98 21
白俄罗斯 12.9 10.0 俄罗斯 705 16 白俄罗斯 89 19
中国 3.2 2.5 中国 541 12 其他 93 20
注:储量为2020年数据,产量和进口量为2018年数据。
(1)根据右图信息,说出察尔汗主要气候特征。
(2)指出格尔木河乙至甲河段含钾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该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
(3)指出钾盐生产对盐湖环境的不利影响。
(4)分析我国钾盐供应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
【答案】(1)相对湿度小;降水量少;蒸发强烈;气温年较差大。
(2)增加。南部山地的钾随水进入河流;无支流注入,流速减缓,蒸发量逐渐增加。
(3)镁等资源富集,打破了盐湖资源的平衡;卤水水位下降,盐湖萎缩;废弃卤水排放,污染环境;卤水资源枯竭,影响固体钾盐开采。
(4)国内钾盐储量少,自给率低;国外钾盐资源分布和生产集中;进口国单一、集中度过高;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关系影响大。
【分析】本题以察尔汗盐湖为材料,涉及气候特征的判读、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以及国家资源安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蒸发量常年都较高;降水量常年都较少;相对湿度常年都较低;气温变化较大,气温年较差较大。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河段位于甲河段的上游;来自南部山地的钾盐会随流水进入河流,并从乙流向甲;甲乙河段之间无支流注入,甲乙之间的河段落差较小,河流流速较慢,区域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下渗较多,水分不断减少,钾盐的总量无明显变化,所以乙至甲河段含钾量会增大。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当地是通过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会导致镁等资源不断富集,导致盐湖资源的平衡受到破坏;大规模开采卤水进行钾盐生产,会导致卤水水位下降,察尔汗盐湖面积萎缩;通过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卤水,卤水的盐度含量较高,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卤水资源枯竭之后,会导致盐湖地区的固体钾盐开采受到影响等。
(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从国外进口的钾盐与我国钾盐年产量差距不大,自给率相对较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钾盐的储量较少,只占世界总储量的2.5%;我国进口钾盐的进口国相对单一,容易受到贸易战争的冲击;国外钾盐资源的分布和生产相对集中,不利于我国钾盐供应的安全;我国钾盐供应对国外依赖度较高,受国际关系等影响较大,难以保障我国钾盐供应的安全等。
9.(2022·天津·高考真题)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是首个与我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南美洲国家,并于2019年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1)智利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国家”,从位置和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原因。
(2)从S市和M市中任选一地,说明该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
近年来,中智两国经贸合作日益紧密,我国向智利出口机电、轻工等产品,从智利主要进口矿产、农林产品,两国合作前景广阔。
(3)分析我国和智利在经贸合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
【答案】(1)智利西临太平洋,与其他国家距离遥远;南部隔海与南极洲相望,南极大陆无人定居;陆上东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北部有沙漠阻隔,与邻国交往不便。
(2)S市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原因:地处30°S~40°S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或M市气候特点:全年温和多雨。原因:地处40°S~60°S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山脉迎风坡降水多。
(3)中国:市场广阔;技术、资金充足;智利: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多样,价格低。
【分析】本题以智利地图为材料;涉及智利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该地的气候特征、智利在经贸合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等知识;考查学生对智利自然地理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详解】(1)智利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国家”原因:智利位于南美洲,西临太平洋,太平洋海域辽阔,与其他国家距离遥远;南部隔海与南极洲相望,南极大陆无人定居,多冰雪;陆上东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和内陆地区交通不便,北部有沙漠阻隔,与邻国交往不便被“孤立起来”。
(2)S市气候特点:S市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原因:地处30°S~40°S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压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影响,从海洋上吹来,带来丰富水汽。或M市气候特点:M市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原因:M市地处40°S~60°S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从海洋上吹来,带来丰富水汽,M市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属于山脉迎风坡,导致降水多。
(3)我国和智利在经贸合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中国: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智利,中国技术、资金充足;智利: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产品种类丰富多样,经济发展水平低,价格低。
10.(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塔科马市(47°17'N,122°28'W)是位于北太平洋东岸的港口城市,人口约21.9万(2020年)。该市一位名叫约克的年轻人非常喜爱中国文化,工作之余经常前往图书馆读书,或漫步公园游憩。1873年,横贯美洲大陆的北太平洋铁路建成。这条铁路成了分处铁路两端的约克曾祖父母缔结姻缘的纽带。他们初识时,位于铁路西端的塔科马仅千余人,到1889年人口达3.6万。图12示意塔科马市内部空间结构。

(1)概述该市兴起与发展的过程。
(2)归纳该市商业区的分布特征。
(3)说明该市适宜步行的原因。
【答案】(1)北太平洋铁路建成后,人口数量增多,城市逐步兴起,海运和陆运交通联系日益紧密,带动产业发展,城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用地规模逐渐扩大,城市进一步发展。
(2)临近港口和城市中心集中成片,沿主干道呈带状,在街角和居住区呈点状分布。
(3)城市环境宜人,建有步行道,步行范围内的设策较为便利、公园绿地分布广。
【分析】本题以塔科马市内部空间结构及该城市基本信息为材料,涉及城市区位条件、城市功能分区、城市规划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从材料可以看到1873年横贯美洲大陆的北太平洋铁路建成,这条铁路的建成使该地人口数量增多,城市逐步兴起。由于该地位于北太平洋东岸地区,依靠海洋运输和铁路运输,该地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化不断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其城市服务功能日渐完善,城市土地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进一步发展。
(2)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市部分商业区靠近普吉特海湾,临近港口及市中心地区的商业区,相对集中连片;同时在该市中心以南区域,商业区沿主干道呈带状布局。其他零散的商业街区主要分布在街角和部分居住区周围,呈点状分布。
(3)从材料中可以看到该城市建有步行道,其步行和骑行道主要沿海岸分布,该地处于太平洋东岸,临近海洋,受海洋影响显著,气温适宜,环境较为宜人。同时,在其步行道周边,其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另其步行道连接众多公园和绿地,故适宜步行。
  本文标题:冲刺2023年新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技法4 特征描述类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gaokao/2242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gaokao/22420.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